A. 創業公司股權有哪些方式
謝邀。本人專注股權激勵、股權創新、股權方案領域,歡迎關注私信咨詢
回到正文,小公司如何進行股權分配?
首先,公司由員工、創始人、合夥人、投資人 4類人組成。
以往的股權分配,基本以資金占股作為企業占股來分配的,出的錢多佔股就大。
但是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產業沖擊的熱潮下,很多投資人「掏大錢,佔小股」已經成為常識。
股權分配從過去的金本位演化為現在的人本位。
如果您對回答滿意,歡迎關注;如果您不滿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指證。
B. 創業公司 股權有用嗎
股份與股權的區別主要在於概念不一樣。
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專例相屬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基於股東地位而可對公司主張的權利,是股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為股票表彰的權利。股權的主體是股東。一般而言,公司是資合而成的經濟組織,其股東的個性無關緊要,因而不論自然人還是法人都可以成為股東。
股份是股份公司均分其資本的基本計量單位,對股東而言,則表示其在公司資本中所佔的投資份額。
1、股份是股份公司一定量的資本額的代表。
2、股份是股東的出資份額及其股東權的體現。
3、股份是計算股份公司資本的最小單位,不能再繼續分割。
股份是構成公司資本的最小的均等的計量單位。把公司資本分給為股份,所發行的股份就是資本總額。
C. 創業版股票是什麼意思
【定義】創業板市場可以稱為二板市場,也可以稱為第二股票交易市場,它內是不同於容主板市場的一個證券市場,但都是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場所。
【作用】
1.創業板是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和高科技產業企業等需要進行融資的企業提供融資途徑。
2.創業板是對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在資本市場有著重要的位置。
3.增加創新企業股份的流動性,便於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等,鼓勵員工參與企業價值創造。
【分類】
1. 獨立型創業板:完全獨於主板之外,它與主板是兩個獨立、平行的資本市場,相互之間沒有依附關系;
2. 附屬型創業板:旨在為主板培養上市公司,換言之,就是充當主板市場的「第二梯隊」。
D. 創業公司何時,如何從股權比例過渡到股票數量的計算
在上市3年前就已改制為股份公司,你的股份已經確定。比如上市前公司共回100萬股,都是你的。每股凈資產答1元。發行50萬股,每股3元,發行後公司總股本150萬股,你佔66.67%。發行後公司凈資產250萬元。新發行股份每股3元錢(一元面值)超出1塊錢的部分(3-1=2元)是算到資本公積。
E. 創業公司的股權架構應該怎麼分配
1、創始人持有公司30%以上的股權較為合適。股上市規則規定,如果公司有一個人直接或者間接持有30%以上股權,可以認定公司有實際控制人。最大創始人持股比例大於其他聯合創始人之和,可以避免出現兩個創始人股權比例太過接近,對一件事情有不同意見時產生爭議。
2、聯合創始人和員工一起持股30%以上。這樣的持股比例既能使聯合創始人個人持股保持與創始人較大差距,也能讓創始團隊總體持股超過60%,保障對公司控制的主動權。
3、投資人股權佔比30%-40%。除去創始人、聯合創始人和核心員工持有的股權,剩下的為預留給投資人的股權。
(5)創業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股權結構有不同的分類。一般來講,股權結構有兩層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指股權集中度
即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講,股權結構有三種類型:
一是股權高度集中,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
二是股權高度分散,公司沒有大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完全分離、單個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
三是公司擁有較大的相對控股股東,同時還擁有其他大股東,所持股份比例在10%與50%之間。
第二個含義則是股權構成
即各個不同背景的股東集團分別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國,就是指國家股東、法人股東及社會公眾股東的持股比例。從理論上講,股權結構可以按企業剩餘控制權和剩餘收益索取權的分布狀況與匹配方式來分類。
從這個角度,股權結構可以被區分為控制權不可競爭和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兩種類型。在控制權可競爭的情況下,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是相互匹配的,股東能夠並且願意對董事會和經理層實施有效控制;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中,企業控股股東的控制地位是鎖定的,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監督作用將被削弱。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機制的基礎,它決定了股東結構、股權集中程度以及大股東身份、導致股東行使權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較大的區別,進而對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運作及績效有較大影響,換句話說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中的內部監督機制直接發生作用。
(一)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內部機制的影響
1、股權結構和股東大會
在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模式中,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相互匹配,大股東就有動力去向經理層施加壓力,促使其為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而努力。
而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模式中,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不相匹配,控制股東手中掌握的是廉價投票權,它既無壓力也無動力去實施監控,而只會利用手中的權利去實現自己的私利。
2、股權結構與董事會和監事會
股權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董事會的人選,在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模式中,股東大會決定的董事會能夠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而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模式中,由於占絕對控股地位的股東可以通過壟斷董事會人選的決定權來獲取對董事會的決定權。
因而在此股權結構模式下,中小股東的利益將不能得到保障。股權結構對監事會影響也如此。
3、股權結構與經理層
股權結構對經理層的影響在於是否在經理層存在代理權的競爭。一般認為,股權結構過於分散易造成「內部人控制」,從而代理權競爭機制無法發揮監督作用。
而在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經理層的任命被大股東所控制,從而也削弱了代理權的競爭性;相對而言,相對控股股東的存在比較有利於經理層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進行更換。
總之在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下,股東、董事(或監事)和經理層能各司其職,各行其能,形成健康的制衡關系,使公司治理的內部監控機制發揮出來;而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下,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