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買股票一般都看哪些指數呀
總體來講:MACD看中線趨勢,KDJ,RSI看短線波動,BOLL看壓力支撐。下面分別說明:
一、一般看K線,均線,MACD和KDJ。
MACD指標簡單詳解:
1.當DIF由下向上突破DEA,形成黃金交叉,既白色的DIF上穿黃色的DEA形成的交叉。或者BAR(綠柱線)縮短,為買入信號。
2.當DIF由上向下突破DEA,形成死亡交叉,既白色的DIF下穿黃色的DEA形成的交叉。或者BAR(紅柱線)縮短,為賣出信號。
3.頂背離:當股價指數逐波升高,而DIF及DEA不是同步上升,而是逐波下降,與股價走勢形成頂背離。預示股價即將下跌。如果此時出現DIF兩次由上向下穿過DEA,形成兩次死亡交叉,則股價將大幅下跌。4.底背離:當股價指數逐波下行,而DIF及DEA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與股價走勢形成底背離,預示著股價即將上漲。如果此時出現DIF兩次由下向上穿過DEA,形成兩次黃金交叉,則股價即將大幅度上漲。
KDJ指標簡單詳解:
1、一般而言, D線由下轉上為買入信號,由上轉下為賣出信號。
2、KD都在0~100的區間內波動, 50為多空均衡線。如果處在多方市場, 50是回檔的支持線;如果處在空方市場, 50是反彈的壓力線。
3、K線在低位上穿D線為買入信號,K線在高位下穿D線為賣出信號。
4、K線進入90以上為超買區, 10以下為超賣區; D線進入80以上為超買區, 20以下為超賣區。宜注意把握買賣時機。
5、高檔區D線的M形走向是常見的頂部形態,第二頭部出現時及K線二次下穿D線時是賣出信號。低檔區D線的W形走向是常見的底部形態,第二底部出現時及K線二次上穿D線時是買入信號。M形或W形的第二部出現時,若與價格走向發生背離,分別稱為"頂背馳"和"底背馳",買賣信號可信度極高。
6、J值可以大於100或小於0.J指標為依據KD買賣信號是否可以採取行動提供可信判斷。通常,當J值大於100或小於10時被視為採取買賣行動的時機。
7、KDJ本質上是一個隨機性的波動指標,故計算式中的N值通常取值較小,以5至14為宜,可以根據市場或商品的特點選用。不過,將KDJ應用於周線圖或月線圖上,也可以作為中長期預測的工具。
二、成交量說明買盤和賣盤的總和。
內盤與外盤是股票成交量的兩個方面。股票成交量等於內盤與外盤之和。
三、換手率:
換手率代表這只票的活躍度,換手率越高說明這只票買賣越頻繁。
四、市盈率:如何看市盈率
五、分時線高低點
六、SAR指標
SAR指標又叫拋物線指標,是一種簡單易學、比較准確的中短期技術分析工具。
❷ 做股票最重要是看什麼指標
做股票最重抄要是看成交量。
成交量:
股市成交量為股票買賣雙方達成交易的數量,是單邊的,例如,某隻股票成交量為十萬股,這是表示以買賣雙方意願達成的,在計算時成交量是十萬股,即:買方買進了十萬股,同時賣方賣出十萬股。而計算交易量則雙邊計算,例如買方十萬股加賣方十萬股,計為二十萬股。股市成交量反映成交的數量多少。一般可用成交股數和成交金額兩項指標來衡量。目前深滬股市兩項指標均能顯示出來。
❸ 中國股票主要看哪個指數
主要是 F3 , 分類的話就看 31 ,找到排名前列的,看K 線圖就好了,一目瞭然
❹ 常用的股票指數有哪些
一、上證綜指
即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綜合.上證綜指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市場的總體走勢。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以該日所有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點,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二、上證180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於2002年7月1日正式對外發布的上證180指數,是用以取代原來的上證30指數。新編制的上證180指數的樣本數量擴大到180家,入選的個股均是一些規模大、流動性好、行業代表性強的股票。該指數不僅在編制方法的科學性、成分選擇的代表性和成分的公開性上有所突破,同時也恢復和提升了成分指數的市場代表性,從而能更全面地反映股價的走勢。
三、上證50指數
上證50指數於2004年1月2日正式對外發布,指數簡稱上證50,指數代碼000016,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從上證180指數樣本中挑選出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股的整體狀況。
三、深成指數
深證成份股指數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一種成份股指數,是從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計算對象,並以流通股為權數計算得出的加權股價指數,綜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價走勢。
四、深證綜指
深證綜合指數是深圳證券交易所從1991年4月3日開始編制並公開發表的一種股價指數,該指數規定1991年4月3日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點。綜合指數以所有在深圳證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五、深證100指數
深證100指數是由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於2003年初發布的投資型指數.其樣本為深市100隻A股。
六、滬深300指數
滬深300指數正式發布於2005年4月8日. 它首先在備選樣本空間中直接剔出了ST、*ST股票和暫停上市股票;其次,滬深300指數完全按照市值、流動性等加權數值排序選取;第三300個大市值股票佔到的市值覆蓋率大約在60%左右。
❺ 什麼是股票指數
股票價格指數為度量和反映股票市場總體價格水平及其變動趨勢而編制的股價統內計相對數。通常是報容告期的股票平均價格或股票市值與選定的基期股票平均價格或股票市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價格指數。
❻ 股票有哪些指數
一、滬深30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滬深300指數於2005年4月8日正式發布。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選取300隻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成份股指數。滬深300指數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場代表性。滬深300指數是滬深證券交易所第一次聯合發布的反映A股市場整體走勢的指數。它的推出,豐富了市場現有的指數體系,增加了一項用於觀察市場走勢的指標,有利於投資者全面把握市場運行狀況,也進一步為指數投資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二、中證100指數是從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挑選規模最大的10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大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於2006年5月29日正式發布指數。
三、上證180指數(又稱上證成份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原上證30指數進行了調整並更名而成的,其樣本股是在所有A股股票中抽取最具市場代表性的180種樣本股票,自2002年7月1日起正式發布。作為上證指數系列核心的上證180指數的編制方案,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反映上海證券市場的概貌和運行狀況、具有可操作性和投資性、能夠作為投資評價尺度及金融衍生產品基礎的基準指數。上證180指數的樣本股均是一些規模大、流動性好、行業代表性強的股票。該指數不僅在編制方法的科學性、成分選擇的代表性和成分的公開性上有所突破,同時也恢復和提升了成分指數的市場代表性,從而能更全面地反映股價的走勢。統計表明,上證180指數的流通市值佔到滬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額佔比也達到47%.
四、上證5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2004年1月2日正式發布。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上證50指數依據樣本穩定性和動態跟蹤相結合的原則,每半年調整一次成分股,調整時間與上證l80指數一致。特殊情況時也可能對樣本進行臨時調整。每次調整的比例一般情況不超過l0%.樣本調整設置緩沖區,排名在40名之前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在60名之前的老樣本優先保留。
五、深證100指數(又稱深證100總收益指數)是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定位投資功能和代表多層次市場體系的指數。由深圳證券交易所委託深圳證券信息公司編制維護,此指數包含了深圳市場A股流通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躍的100隻成份股。深證100指數的成份股代表了深圳A股市場的核心優質資產,成長性強,估值水平低,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深證100指數是以深圳市場全部正常交易的股票(包括中小企業板)作為選樣范圍,選取100隻A股作為樣本編制而成的成分股指數,並保證中小企業成份股數量不少於10隻,屬於描述深市多層次市場指數體系核心指數。深證100指數每半年調整一次,合理的調整幅度和科學的調整方法保證成份股普遍質地優良,盈利能力強,業績良好,不斷提高指數組合的投資價值。
六、上證紅利指數挑選在上證所上市的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50隻股票作為樣本,以反映上海證券市場高紅利股票的整體狀況和走勢。該指數是上證所繼成功推出上證180、上證50等指數後的又一次指數創新,是滿足市場需求、服務投資者的重要舉措。上證紅利指數是一個重要的特色指數,它不僅進一步完善了上證指數體系和指數結構,豐富指數品種,也為指數產品開發和金融工具創新創造了條件。多從股息率來看,以2005年年報公布的2006年股息數據可以看出,上證紅利指數的股息率遠高於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和深證100指數。今後隨著優質價值藍籌股的增多和證券市場的逐漸發展和成熟,上證紅利指數的股息率長期表現必然會與國際同類指數接軌,相對於其他主要指數而言,其股息率長期表現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七、巨潮100指數的成份股是從滬深兩市選取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100隻股票,這些領先驅動股的階段性走勢通常都領先於市場,帶動相應板塊和行業群,並能進一步影響到市場運行,對於市場未來熱點及潛在熱點所在,極具指導價值。
八、滬深300指數和巨潮300指數的差別滬深300指數是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攜手聯合編制的第一隻反映滬深兩市A股綜合表現的跨市場成分指數,2005年4月8日正式發布。其成分股由300隻規模大、流動性好的股票組成,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並且相當穩定,在我國現有市場分散化程度下,滬深300指數能夠很好地刻畫整個市場。從指數的行業貢獻度來看,目前占權重最大的三個行業是金屬和非金屬(15%),金融和保險(10.94%)以及機械設備儀表(10.74%)。巨潮300指數遵循巨潮系列指數編制方法,選取深滬兩市300隻股票作為成份股,以成份股的可流通A股數為權數,採用派氏綜合法編制,每半年進行一次成份股調整。區別:滬深300指數是股票的總股本,巨潮300指數是股票的可流通股本。
❼ 股市都什麼指數如何確定的
股票指數即股票價格指數。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指示數字。由於股票價格起伏無常,
投資者必然面臨市場價格風險。對於具體某一種股票的價格變化,投資者容易了解,而對於多種股票的價格變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勝其煩。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務機構就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熟悉市場的優勢,編制出股票價格指數,公開發布,作為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標。投資者據此就可以檢驗自己投資的效果,並用以預測股票市場的動向。同時,新聞界、公司老闆乃至政界領導人等也以此為參考指標,來觀察、預測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形勢。
這種股票指數,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變動情況的價格平均數。編制股票指數,通常以某年某月為基礎,以這個基期的股票價格作為100, 用以後各時期的股票價格和基期價格比較,計算出升除的百分比,就是該時期的股票指數。投資者根據指數的升降,可以判斷出股票價格的變動趨勢。並且為了能實時的向投資者反映股市的動向,所有的股市幾乎都是在股價變化的同時即時公布股票價格指數。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4) 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二、指數的計算方法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1.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 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 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面計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 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數。即:
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制的500 種股價平均數就採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3)加權股價平均數
加權股價平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 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2.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定的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二、世界上幾種著名的股票指數
道·瓊斯股票指數
道·瓊斯股票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數。它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理斯·道開始編制的。其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採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制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格平均數=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自1897年起,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開始分成工業與運輸業兩大類,其中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包括12種股票,運輸業平均指數則包括20種股票,並且開始在道·瓊斯公司出版的《華爾街日報》上公布。在1929年,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又增加了公用事業類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達到65種,並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因為這一天收盤時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恰好約為100美元,所以就將其定為基準日。而以後股票價格同基期相比計算出的百分數,就成為各期的投票價格指數,所以現在的股票指數普遍用點來做單位,而股票指數每一點的漲跌就是相對於基準日的漲跌百分數。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最初的計算方法是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當遇到股票的除權除息時,股票指數將發生不連續的現象。1928年後,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就改用新的計算方法,即在計點的股票除權或除息時採用連接技術,以保證股票指數的連續,從而使股票指數得到了完善,並逐漸推廣到全世界。
目前,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共分四組,第一組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它由30種有代表性的大工商業公司的股票組成,且隨經濟發展而變大,大致可以反映美國整個工商業股票的價格水平,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引用的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數。第二組是運輸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它包括著20種有代表性的運輸業公司的股票,即8家鐵路運輸公司、8家航空公司和 4家公路貨運公司。第三組是公用事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由代表著美國公用事業的1 5家煤氣公司和電力公司的股票所組成。第四組是平均價格綜合指數。
它是綜合前三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65種股票而得出的綜合指數,這組綜合指數雖然為優等股票提供了直接的股票市場狀況,但現在通常引用的是第一組--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最有權威性的一種股票價格指數,原因之一是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所選用的股票都是有代表性,這些股票的發行公司都是本行業具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公司,其股票行情為世界股票市場所矚目,各國投資者都極為重視。為了保持這一特點,道·瓊斯公司對其編制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所選用的股票經常予以調整,用具有活力的更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替代那些失去代表性的公司股票。自1928年以來,僅用於計算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的30種工商業公司股票,已有30次更換,幾乎每兩年就要有一個新公司的股票代替老公司的股票。原因之二是,公佈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的新聞載體--《華爾街日報》是世界金融界最有影響力的報紙。該報每天詳盡報道其每個小時計算的采樣股票平均指數、百分比變動率、每種采樣股票的成交數額等,並注意對股票分股後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進行校正。在紐約證券交易營業時間里,每隔半小時公布一次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原因之三是,這一股票價格平均指數自編制以來從未間斷,可以用來比較不同時期的股票行情和經濟發展情況,成為反映美國股市行情變化最敏感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之一,是觀察市場動態和從事股票投資的主要參考。當然,由於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是一種成分股指數,它包括的公司僅占目前2500多家上市公司的極少部分,而且多是熱門股票,且未將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服務性行業和金融業的公司包括在內,所以它的代表性也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和批評。
標准·普爾股票價格指數
除了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外,標准·普爾股票價格指數在美國也很有影響,它是美國最大的證券研究機構即標准·普爾公司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該公司於1923年開始編制發表股票價格指數。最初采選了230種股票,編制兩種股票價格指數。到1957年,這一股票價格指數的范圍擴大到500種股票,分成95種組合。其中最重要的四種組合是工業股票組、鐵路股票組、公用事業股票組和500種股票混合組。從1976年7月1日開始,改為 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幾十年來,雖然有股票更迭,但始終保持為500種。標准·普爾公司股票價格指數以1941年至1943年抽樣股票的平均市價為基期,以上市股票數為權數,按基期進行加權計算,其基點數為10。以目前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股票市場上發行的股票數量為分子,用基期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基期股票數為分母,相除之數再乘以10就是股票價格指數。
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指數
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指數。這是由紐約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它起自1966年6月,先是普通股股票價格指數,後來改為混合指數,包括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500家公司的1570種股票。具體計算方法是將這些股票按價格高低分開排列,分別計算工業股票、金融業股票、公用事業股票、運輸業股票的價格指數,最大和最廣泛的是工業股票價格指數,由1093種股票組成;金融業股票價格指數包括投資公司、儲蓄貸款協會、分期付款融資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不動產公司的223種股票;運輸業股票價格指數包括鐵路、航空、輪船、汽車等公司的65種股票;公用事業股票價格指數則有電話電報公司、煤氣公司、電力公司和郵電公司的189種股票。
紐約股票價格指數是以1965年12月31日確定的50點為基數,採用的是綜合指數形式。紐約證券交易所每半個小時公布一次指數的變動情況。雖然紐約證券交易所編制股票價格指數的時間不長,因它可以全面及時地反映其股票市場活動的綜合狀況,較為受投資者歡迎。
日經道·瓊斯股價指數(日經平均股價)
系由日本經濟新聞社編制並公布的反映日本股票市場價格變動的股票價格平均數。該指數從1950年9月開始編制。
最初根據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市場上市的225家公司的股票算出修正平均股價,當時稱為"東證修正平均股價"。1975年5月1日,日本經濟新聞社向道·瓊斯公司買進商標,採用美國道·瓊斯公司的修正法計算,這種股票指數也就改稱"日經道·瓊斯平均股價"。 1985年5月1日在合同期滿10年時,經兩家商議,將名稱改為"日經平均股價"。
按計算對象的采樣數目不同,該指數分為兩種,一種是日經225種平均股價。其所選樣本均為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市場上市的股票,樣本選定後原則上不再更改。1981年定位製造業150家,建築業10家、水產業3家、礦業3家、商業12家、路運及海運14家、金融保險業15家、不動產業3家、倉庫業、電力和煤氣4家、服務業5家。由於日經225種平均股價從1950年一直延續下來,因而其連續性及可比性較好,成為考察和分析日本股票市場長期演變及動態的最常用和最可靠指標。該指數的另一種是日經500種平均股價。這是從1982年1月4日起開始編制的。由於其采樣包括有500種股票,其代表性就相對更為廣泛,但它的樣本是不固定的,每年4月份要根據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市價總值等因素對樣本進行更換。
《金融時報》股票價格指數
《金融時報》股票價格指數的全稱是"倫敦《金融時報》工商業普通股股票價格指數",是由英國《金融時報》公布發表的。該股票價格指數包括著在英國工商業中挑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30家公開掛牌的普通股股票。它以1935年7月1日作為基期,其基點為100點。該股票價格指數以能夠及時顯示倫敦股票市場情況而聞名於世。
香港恆生指數
香港恆生指數是香港股票市場上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股票價格指數,由香港恆生銀行於1969年11月24日開始發表。
恆生股票價格指數包括從香港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挑選出來的33家有代表性且經濟實力雄厚的大公司股票作為成份股,分為四大類--4種金融業股票、6種公用事業股票、 9種地產業股票和14種其他工商業(包括航空和酒店)股票。
這些股票佔香港股票市值的63.8%,因該股票指數涉及到香港的各個行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恆生股票價格指數的編制是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期,因為這一天香港股市運行正常,成交值均勻,可反映整個香港股市的基本情況,基點確定為100點。其計算方法是將33種股票按每天的收盤價乘以各自的發行股數為計算日的市值,再與基期的市值相比較,乘以100就得出當天的股票價格指數。
由於恆生股票價格指數所選擇的基期適當,因此,不論股票市場狂升或猛跌,還是處於正常交易水平,恆生股票價格指數基本上能反映整個股市的活動情況。
自1969年恆生股票價格指數發表以來,已經過多次調整。由於1980年8月香港當局通過立法,將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和九龍證券所合並為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在目前的香港股票市場上,只有恆生股票價格指數與新產生的香港指數並存,香港的其他股票價格指數均不復存在。
我國的股票指數
1.上證股票指數系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1990年12月19日正式開始發布。該股票指數的樣本為所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其中新上市的股票在掛牌的第二天納入股票指數的計算范圍。
該股票指數的權數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由於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其流通量與總股本並不一致,所以總股本較大的股票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就較大,上證指數常常就成為機構大戶造市的工具,使股票指數的走勢與大部分股票的漲跌相背離。
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的發布幾乎是和股市行情的變化相同步的,它是我國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
2.深圳綜合股票指數系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指數,1991年4月3日為基期。該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與上證指數相同,其樣本為所有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權數為股票的總股本。由於以所有掛牌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其代表性非常廣泛,且它與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發布,它是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深圳股市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在前些年,由於深圳證交所的股票交投不如上海證交所那麼活躍,深圳證券交易所現已改變了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採用成分股指數,其中只有40 只股票入選並於1995年5月開始發布。
現深圳證券交易所並存著兩個股票指數,一個是老指數深圳綜合指數,一個是現在的成分股指數,但從最近一年多的運行勢態來看,兩個指數間的區別並不是特別明顯。
三、滬深統一300指數(可能中標股指期貨標的指數)
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研究和論證,上海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籌備組對首隻股指期貨的標的指數、合約大小等有了比較統一的意見,滬深統一300指數很可能成為第一個股指期貨品種的標的指數。
早在2001年底,上證所和深交所就已初步完成統一300的設計工作。2002年起,該指數開始在上證所內部運行,並於去年4月8日正式上市。該指數有著較長的運行時間,具有"交易指數"特徵;更重要的是,它是兩家交易所合作的產物,是第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A股統一指數,能較好反映市場運行狀況,因此受到監管層青睞,從而成為股指期貨的首選標的。
一位參加統一300設計工作的專家表示,統一300作為標的指數具有較高的套期保值功能和較低的套期保值成本,為機構投資者的套期保值創造了良好條件,符合管理層推出指數期貨的初衷。
"監管層選擇指數的第一要求是有利於風險控制,其次才是流動性和交易性。"以上人士透露,"有一些指數雖然流動性和交易性優於統一300,但易被市場操縱。"
籌備組通過對比了解,統一300與國際上許多著名指數如道·瓊斯、標准普爾500、日經225等都兼具基準性和交易性特點。從計算結果看,其總市值覆蓋率平均為65%,並且相當穩定;"流動性"權重低於"規模"權重,成交金額覆蓋率基本在50%以上。這說明,在A股市場分散化程度較高的背景下,滬深300指數不但很好反映了市場真實面貌,而且不易被操縱。
另據了解,上海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籌備組准備給中國證監會上遞一份報告,對選擇統一300作為股指期貨的第一個產品的理由與意義作出闡述。
統一300股指期貨的推出為基金業、機構投資者及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拓寬投資渠道,對沖、控制投資風險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助於投資理財的金融服務業走出困境,在制度方面創造較為全面的保障體系,增加投資機會,擴大服務范圍。
同時,推出統一300股指期貨還將為目前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提供更大的迴旋餘地,有利於政府對證券市場更多地採用經濟杠桿手段進行調控,為建立市場平穩環境創造良好的條件。
滬深統一300股指是首次編制的綜合反映中國證券市場的全面運行狀況的股票指數,為指數化投資和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其基期選擇為2004年12月31日,基日基點確定為1000點。股票樣本總數共300支,分別在滬、深兩市選擇。樣本股選擇的基本標準是規摸大、流動性好和運行平穩的優良股票,另附加一些諸如上市時間、運行狀態、波動特徵等具體方面的要求標准。
滬深300指數的編制方法
滬深300指數的樣本股是滬深兩市所有A股股票中流動性強的300隻規模最大的股票。
樣本空間:剔除下列股票後的所有滬深兩市A股股票。
上市時間不足一個季度的股票;
暫停上市股票;
經營狀況異常或最近財務報告嚴重虧損的股票;
股價波動較大、市場表現明顯受到操縱的股票;
其他經專家委員會認定的應該剔除的股票。
選樣標准:規模,流動性。
選樣方法:對樣本空間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後50%的股票,然後對剩餘股票按照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名,選取排名在前300名的股票作為樣本股。
樣本股的調整:滬深300指數依據樣本穩定性和動態跟蹤相結合的原則,每半年調整一次成份股,每次調整比例一般不超過10%。樣本調整設置緩沖區,排名在240名內的新樣本優先進入,排名在360名之前的老樣本優先保留。當樣本股公司退市時,自退市日起,從指數樣本中剔除,由過去最近一次指數定期調整時的候選樣本中排名最高的尚未調入指數的股票替代。
基日、基期與基期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日,以該日300隻成份股的調整市值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0點,自2005年4月8日起正式發布。
計算公式: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
報告期指數 = 報告期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 × 1000
其中,調整市值 = ∑(市價×調整股本數),基日成份股的調整市值亦稱為除數,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滬深300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 )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深300指數具有三個主要特點:首先是代表性,滬深300指數的樣本股數量約占滬深所有A股數量的五分之一,但樣本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和58.29%的流通市值。其次是投資性,樣本股公司的凈利潤總額占市場凈利潤總額的比例達到83.55%,現金分紅總額占市場分紅總額的80%;平均市盈率19倍,低於市場整體水平。第三是相關性,滬深300指數與上證180指數及深證100指數之間的相關性高,相關系數分別達到99.7%和99.2%,表明滬深300指數能夠充分反映滬深A股市場股價變動的整體情況。
但是鑒於目前國內缺乏權威的行業分類標準的現狀,滬深300指數沒有進行行業分類。同時,滬深300指數在編制方面主要採用了目前國際指數編制廣泛採用的分級靠檔技術。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關於大市值股票快速進入滬深300指數和中證100指數等的公告
為提高指數的代表性和可投資性,經指數專家委員會審議,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決定對指數規則做出以下補充:
1.對於滬深300指數和中證100指數,符合樣本空間條件、且總市值(不含境外上市股份)排名在滬深市場前10位的新發行股票,啟用快速進入指數的規則,即在其上市第十個交易日結束後進入指數,同時剔除原指數樣本中最近一年日均總市值排名最末的股票。
2.對於中證南方小康產業指數,當上證180指數對某股票啟用快速進入指數規則時,隨之進行樣本調整,同時剔除同產業內最近一年日均流通市值排名最末的股票。
3.當新發行股票符合快速進入指數的條件,但上市時間距下一次樣本股定期調整生效日不足20個交易日時,不啟用快速進入指數的規則,與定期調整一並實施。
4.對於增發、重組和合並等行為導致股票總市值增加,符合上述快速進入條件的,處理方式和新發行股票一致。
5.一般情況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在新股上市後盡快公布樣本更換名單。
根據新規則,總市值達到6739億元的中國銀行(601988)以及總市值達到642億元的大秦鐵路(601006)分別於7月19日和8月15日進入滬深300指數,同時G雙星和草原興發從指數中調出。
❽ 中國股市四大指數指的分別是什麼
中國股市四大指數分別為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深證成份股指數、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
1、上海證券綜合指數: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指數」或「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2、深證成份股指數:深證成份股指數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一種成份股指數,是從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5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計算對象,並以流通股為權數計算得出的加權股價指數,綜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價走勢。深圳成分指數基點為1000點,1994年7月20日為基期。
3、中小板指數:中小板指數即中小企業板指數指從深交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交易的A股中選取的,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參考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狀況、發展潛力、行業代表性等因素後,按照緩沖區技術選取中小板100指數成份股。此後需要對入圍的股票進行排序選出成份股。
4、創業板指數:創業板指數,就是以起始日為一個基準點,按照創業板所有股票的流通市值,一個一個計算當天的股價,再加權平均,與開板之日的「基準點」比較。
(8)股票公司什麼指數比較好擴展閱讀:
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❾ 選股票主要看哪些指標從哪裡獲得
主要看以下幾類指標:
1.現金流量指標。自由現金流是指公司可以自由控制的現金,經營現金流反映了主營業務的現金余額。當經濟處於低迷狀態時,現金流充裕的公司具有較強的並購能力,抗風險系數也較高。
2.每股凈資產指標。每股凈資產主要反映股東權益的含金量,這是公司多年來經營業績的長期積累。每股凈資產值越高越好。一般來說,每股凈資產高於2元,可視為正常或一般。
3.市盈率指標。市盈率是估算股票價格水平是否合理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它也是每股股票價格與每股收益的比率。保持20至30之間的比率通常被認為是正常的。太小表明股票價格低,風險小,值得購買。如果它太大,則意味著股票價格高且風險高。
4.每股未分配利潤值指標。它是公司未來擴大再生產或分銷的重要物質基礎。與每股凈資產一樣,它也是一個庫存指標。由於每股未分配利潤反映了公司多年來的盈餘總額或虧損總額,因此可以更准確地反映公司多年來累計的賬面損益。
選股技巧:
1、查日前漲跌排行榜。
分為日漲跌幅排行、即時漲跌排行、板塊分類漲跌排行、地區分類漲跌排行榜等。
2、走勢圖。
走勢圖是以K線形式為主的參考圖譜,它反映了股指或股價的即時動向、歷史狀況、內在實質、升降數據等,是技術判斷派的重要參考依據。故無論短炒長做,最好是學會看圖定策略。尤其是月K圖,一般都會潛藏著個股的可能後勢,對炒股的進出決策會有很大的幫助。
3、判別大行情。
這是散戶的一個重要技巧。判對了,可事半功倍,坐享行情帶來的升漲喜悅。判錯了,高位被套,那已不是心情的問題了,因為你在貶值的同時,還得受到虧割的打擊。故大勢的判斷是很重要的,長線得判個股的質地,中、短線得判大盤的可能後勢。在一般的情況下,個股的大勢比大盤的大勢更為重要。
❿ 什麼指數最好
指數沒有好壞之分,只只綜合反映不同股票市場的總體漲跌趨勢.
目前我國的股市指數主要有:
① 上證綜合指數:簡稱上證綜指,是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漲跌的綜合指數。它
以上交所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其發行量為權數加權計算。平時在報紙和網上的評論所提到的指數都是指上證綜合指數。
② 深圳成份指數:簡稱深圳成指,反映深圳券交易所的股票行情走勢,是從深交所上
市的股票中選擇40傢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股,以其總股本作為權數計算所得的指數。
③ 滬深300指數:由上海和深圳市場選取300隻A股作為樣本股,其中滬市208隻,
深市92隻,均為規模大、流動性好,交易活躍的主流股票,覆蓋了滬深市場六成左右的市值。上證綜指和深圳成指只是分別反映了滬深市場各自的股票行情走勢,不能反映滬深兩個市場的整體走勢,而滬深300指數則能綜合反映滬深兩市的整體走勢。由於基金一般都持有滬深兩個市場的股票,當上證綜指與深圳成指的漲跌幅相差較大時, 滬深300指數更能反映基金的漲跌幅度。
④ 上證50指數:由上海市場規模最大、流動性好、具有代表性的50隻股票作為樣
本股,綜合反映了上海市場最有影響力的優質大盤股的整體狀態。易方達公司旗下的「易基50」就是跟蹤上證50指數。
⑤ 上證180指數:由上海市場180隻規模大、流動性好、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作為樣本
股,流通市值占滬市流通總市值的50%,成交金額佔比也接近50%。
⑥ 深圳100指數:樣本股包括了深圳市場A股流通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躍的100隻股
票,其中中小企業成分股不少於10隻。代表了深圳市場的核心優質資產,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目前跟蹤滬深300指數的基金有:融通深圳100,易基深100ETF和易基深100ETF聯接。
⑦中證100指數:從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挑選規模最大的10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大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中證指數覆蓋了大部分行業的龍頭股,投資者所熟悉的石化"雙雄"、中、工、建等大銀行都被囊括其中,業績優秀可以說是其共同特徵。樣本股覆蓋了市場中23個大行業分類中的18個行業,且都是大盤股,是整個市場走向的決定力量。由此可見,中證100指數與市場整體之間關系非常密切,代表性應極強。同時,中證100指數表現比較平穩,風險水平相對較低。我國第一隻增強型中證100指數基金是「中銀中證100指數基金」,至今共有10隻中證100指數基金。
⑧中證500指數:剔除滬深300指數樣本股及最近一年日均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將其餘股票按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名,選取前500名的股票作為樣本股,綜合反映了深圳市場小市值公司股票的整體行情走勢。所以中證500指數又稱中證中小盤500指數。從整體收益看,中證500指數較滬深300指數高,風險也較大。南方基金公司於 年 月城立了首隻南方中證500指數基金,也是至今唯一的中證500指數基金,在2010年的表現相當出色。
我國第一隻指數基金是華安上證180指數基金,截止2010年6月底,共有 只指數基金,跟蹤的指數分別為: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滬深300指數、深圳1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等。2010年3月22日,國內首隻海外指數基金「國泰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公開發售,於2010年 月 日成立。該基金投資標的涵蓋了微軟、蘋果電腦、星巴克、谷歌和網路等全球最具創新力的100家上市公司。
指數基金按照跟蹤指數的不同和投資策略分為:①標准指數基金,也稱為純粹指數基金,是採取完全復制方法進行運作的指數基金,其資產幾乎全部投入所跟蹤的指數的樣本股,幾乎永遠保持滿倉,即使可以清晰看到未來半年將繼續下跌,也保持滿倉狀態。市場上不斷推出的新股多數在上市後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收益,這種指數基金也只能放棄。②普通指數基金,也稱為增強型指數基金,是在標准指數基金的基礎上,根據股市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我國第一隻指數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基金」就屬於增強型指數基金。基金經理可以根據對市場的判斷,用業績優異的非成份股代替業績較差的成份股,當判斷市場將經過一段較長的下跌過程時,可以將股票投資比例調低至基金資產的50%。增強型指數基金可以使指數基金的優點和積極型投資理念相結合,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
目前我國的指數基金有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深圳100指數和證500指數基金,以滬深300指數基金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