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農村金融服務站建設方案

農村金融服務站建設方案

發布時間:2020-12-15 01:41:58

1. 誰有《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三項整治活動方案的通知》電子文本啊

《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三項整治活動方案的通知》(銀監辦發〔2011〕133號)

2. 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教材《農村政策法規》、《財政與金融》、《市場營銷原理與務實

http://wenku..com/view/60867d6a011ca300a6c390b3.html
《農村政策法規》形成性考核冊作業1參考答案

一、你是如何認識農業法及其基本原則的?P1、p7

答:廣義的農業法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包括有立法權的地方權力機關、地方行政機關)制定和頒布的規范農業經濟主體行為和調控農業經濟活動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總稱。狹義的農業法即農業法典,即國家權力機關通過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對農業領域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進行規定的規范性文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農業法的基本原則是

1 、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將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首位的原則。
2 、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
3 、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保護農民利益的原則
4 、科教興農的原則
5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二、見教材P12~P13,1——8
三、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是對農業生產過程的決策以及組織這些決策實施的基本組織制度和形式,包括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組織制度、生產經營主體和經營形式。有關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的規定是農業法最核心的內容之一。
農業法第五條規定,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組織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四、當前,我國農產品流通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產品流通信息不暢,市場調節的盲目性大。市場調節的關鍵是全面、准確、快捷的現代化農產品流通信息網路系統。近年來,農業部加快推進農村經濟信息體系建設,全國的大中型商業企業普遍實現了聯網或建立了企業網站,但這些現代化的網路信息系統對於農產品流通來說還存在信息不集中、農民和商戶用不上、信息質量低等問題,從而導致我國農產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場的自發性調節。二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培育滯後,功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我國農產品流通已形成以批發市場為樞紐的流通體制,目前全國有農產品批發市場4500多家,但這些批發市場大部分是在農產品供求追求數量擴張階段建立的,已遠不能適應現在供求質量提高新階段的需要。三是流通的農產品質量偏低,食用安全缺少保證。
五、根據《農業法》的規定,我國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p29
1 、加強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支持。《農業法》對國家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對農業投入的增長幅度做了明確規定,並要求加強對用於農業的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的監督管理和審計監督。
2 、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除國家財政投入外,通過信貸資金、其他社會資金和外資對農業進行支持,鼓勵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增加農業投入。
3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要加強農村信用制度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金融支持。
4 、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要逐步建立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鼓勵開展商業性農業保險,扶持互助農業保險。
5 、在與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相銜接的前提下,明確了促進農產品出口的扶持措施。
6 、鼓勵和支持開展農業信息服務以及其他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社會化服務。
7 、扶持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貿易,採取措施保持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之間的合理比價。
8 、做好防災、抗災和救災工作。
9 、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和資金投入。
應該說我國目前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是比較完備的,問題是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能把各項措施認認真真的落實到實處。

《農村政策法規》形成性考核冊作業2參考答案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期限?P47

答:《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條對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分別作了不同的規定。耕地的承包期限為 30 年,草地的承包期限為 30 年至 50 年,林地的承包期限為 30 年至 70 年,種植特殊林木的林地,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承包期還可以延長。作出這種區分,主要是考慮不同性質土地的投資收益期限差別較大。
二、如何保護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權? ……
見教材P44~P54自行組織整理。
三、見教材P67~P72自行組織整理。
四、按照《森林法》第四條的規定,森林具體可以分為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五類。 P75
1 、防護林,是指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按照本條第一項的規定,防護林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護岸林、護路林以及農田防護林、牧場防護林。
2 、用材林,是指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上用材林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3 、經濟林,是指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4 、薪炭林,是指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5 、特種用途林,是指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五、1 、草畜平衡制度 p90
草原載畜量是指在一定放牧時期內,一定草原面積上,在不影響草原生產力及保證家畜正常生長發育時,所能容納放牧家畜的數量。一般來說,草原的載畜量是根據草原的面積、牧草產量和家畜日採食量來核定的。根據適宜載畜量和實際飼養量之差,可以得出草畜是否平衡的結論。
落實草畜平衡制度,一方面要通過採取禁牧、休牧、劃區輪牧、牲畜舍飼圈養、提高牲畜出欄率等措施,減輕天然草原的放牧壓力,逐步恢復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人工草地、飼草飼料基地建設,不斷增加飼草供應量,並通過改良牲畜品種、優化畜群結構、提高飼養管理水平等措施,不斷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益,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和牧民的增收。概括來講,就是應當從增草增畜、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入手,從根本上扭轉超載過牧的局面,最終實現草畜平衡。
另外,《草原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對割草場和野生草種基地應當規定合理的割草期、采種期以及留茬高度和采割強度,實行輪割輪采。這也是為了實現草畜平衡而採取的一個措施。
2 、建設徵用使用草原和臨時佔用草原 p91
因建設徵用集體所有的草原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交納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另外,因建設徵用或者使用草原的,還應交納草原植被恢復費。草原植被恢復費是一種資源補償性質的費用,國家將採取 「 取之於草用之於草 」 的原則,利用所收取的草原植被恢復費,用於恢復草原植被。草原植被恢復費的徵收、使用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臨時佔用草原是指因建設項目施工、地質勘察以及部隊演習等需要,如地質普查、勘探石油、興建地上線路、鋪設地下管線、各種工程項目施工堆料、拉運物資通道等佔用草原二年以內,既不需要改變草原用途,也不改變草原所有權和使用權。根據《草原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需要臨時佔用草原的,應當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臨時佔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並不得在臨時佔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佔用期滿,用地單位必須恢復草原植被並及時退還。

《鄉鎮行政管理》課程形成性考核冊部分習題答案

《鄉鎮行政管理》作業1

一、名詞解釋
1、 分權制:分權制是指上級行政機關或行政首長給予下級充分的自主權,下級可以獨立進行決策和管理,上級不予干涉的公共組織類型。
2、 管理層次:管理層次是指公共組織內部劃分管理層級的數額。
3、行政領導責任:行政領導責任是指行政領導者違反其法定的義務所引起的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
4、人事行政機關:人事行政機關是指根據人事管理職責,按照一定的組織原則建立起來的專門承擔人事行政業務的組織機構。

二、單項選擇題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
A、瓦特B、史坦因C、馬克思D、亞里士多德
2.著名的管理學家,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是( B )
A.韋伯 B.泰勒 C.法約爾 D.古立克
3.20世紀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職能概括為( A )。
A、計劃、組織、人事、指揮、協調、報告、預算
B、領導、決策、組織、指揮、協調、人事、預算
C、計劃、領導、人事、指揮、組織、報告、預算
D、計劃、領導、人事、溝通、協調、組織、預算
4.政府由「守夜人」變成「社會主宰者」的時期是( C )。
A、前資本主義時期 B、自由資本主義時期
C、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D、當代資本主義時期
5.法國第五共和國憲法所確立的一種中央政府體制是( C )。
A、內閣制 B、總統制 C、半總統制 D、委員會制
6.忠於政府,維護政府的聲譽,忠於職守是( B )的核心內容。
A、社會公德 B、行政道德 C、職業道德 D、社會行為規范
7.組織文化包括組織觀念、法律意識、道德感情和價值觀等,其中( A )是組織文化的核心。
A、組織觀念 B、價值觀 C、道德感情 D、法律意識
8.內閣制,起源於18世紀的( A )國,後來為許多西方國家所採用。
A、英國 B、美國 C、日本 D、加拿大
9.美國的文官委員會、日本的人事院等機構屬於( B )類型。
A、部內制 B、部外製 C、折中制 D、黨統一領導制
10.職位分類最早產生與19世紀的( C )國,後被許多國家所效仿。
A、中 B、美 C、英 D、法

三、多項選擇題
1.下列屬於文化環境要素的是( BCDE )。
A法律制度 B、意識形態 C、道德倫理 D、價值觀念 E、教育
2.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在《經濟學》(第十六版)中,認為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有(ABDE)。
A、執行國際經濟政策B、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經濟
C、確保社會公平分配的職能 D、提高經濟效率 E、改善收入分配
3.下列實行總統制的國家有( AD )。
A、墨西哥 B、德國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麥
4.非營利組織在提供公共服務中的作用表現在( ABCDE )。
A、在制度建設方面有倡導作用 B、監督市場
C、監督政府 D、中介作用 E、維護良好的社會價值
5.我國公務員調配的基本形式是( ABD )
A.調任 B.轉任 C.輪換 D.掛職鍛煉 E.借用

四、簡答題
1、試述公共行政環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1)復雜性。公共行政環境是多種多樣的,是多層次、多結構的,是非常復雜的。同時,這些公共行政環境要素不是孤立的,它們往往是互相交織一起,互為因果,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和各種環境要素交織在一起,有時很難把這些環境看成是單一的要素,甚至也很難分清公共行政環境的類型。如果把公共行政環境的多結構性和多層次性加上人為的因素,就使公共行政環境的就更加復雜,更加難以確定。認識了公共行政環境的復雜性特點,才能認識公共行政管理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2)約束性。公共行政只能在公共行政環境所提供的空間和各種條件下進行,不能超越它所提供的各種限制條件,必然受到公共行政環境的約束。
(3)特殊性。公共行政環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現在各種公共行政環境之間的差異性上。其次,這種多特殊性還表現在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的公共行政環境的差別。
(4)不穩定性。如果公共行政環境的變化幅度比較小,比較穩定的,是漸變的,可以稱之為穩態環境;如果公共行政環境的變化幅度比較大,可以稱之為動態環境。動態環境的特點就是它的不確定性。一般來講公共行政環境是比較穩定的。但是,公共行政環境有時也是不穩定的。公共行政環境的不穩定性可以分解為兩個維度:復雜程度和變化程度以及不可預測的突變性特點。

2、簡述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體制的特點。
參考答案:中國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為原則的政府形式。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組織理論為指導思想,總結了我黨革命根據地時期政權建設的歷史經驗,吸取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建設的經驗教訓,結合我國的歷史傳統,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方政府體制。其特點如下:
(1)中國地方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級執行機關,下級政府是上級政府的執行機關。統一受中央政府的領導。各級行政機關之間有明確的上下級的隸屬關系。中央政府沒有設主管地方政府的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地方政府的職能部門必須受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也是上下級關系。
(2)各級地方政府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地方政府必須執行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決定和行政規章。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常委會有權撤消同級地方政府違背憲法和有關法律的政策和決定。
(3)各省、直轄市有一定的自主權,自治區有自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高度自治權。
(4)各級地方政府必須接受上級和同級的中國共產黨委員會的領導,執行黨的常委會和委員會所做的決定和制定的政策。政府的主要領導成員是黨的常委會成員。

五、論述題
1、我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有哪些?
參考答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經濟職能有:(1)規范和穩定市場秩序,確保自由競爭的職能;
(2)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職能,確保國民經濟平衡發展的職能;(3)直接生產和提供公共物品,彌補市場的不足的職能;(4)管理國有資產的職能。

2、試述公共組織的作用。
參考答案:(1)政府是國家各種公共事務的組織者與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財產的保護者,是社會秩序的維護者;
(3)政府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捍衛者;
(4)政府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政策制定者與協調者;
(5)政府是社會公平的提供者。
《鄉鎮行政管理》課程形成性考核冊習題答案

《鄉鎮行政管理》作業2
一、名詞解釋
1、財政支出:財政支出,也稱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將籌集與集中的資金,進行有計劃的社會再分配的過程。
2、行政訴訟:就是公民或法人對行政機關或行政工作人員就違法行政行為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俗稱「民告官」。
3、標桿管理:是指公共組織通過瞄準競爭的高目標,不斷超越自己,超越標桿,追求卓越,成為強中之強組織創新和流程再造的過程。
4、公共組織績效評估:公共組織通過一定的績效信息和評價標准,對公共組織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進行全面的控制和監測活動,是公共組織的一項全面的管理措施。

二、單項選擇題
1. 行政評估准備階段,評估工作的第一步是( D )。
A、確定評估對象 B、選擇評估標准 C、明確評估目的 D、培訓工作人員
2. 行政決策體制的核心( D )。
A、專家咨詢系統 B、公民磋商與參與系統 C、信息支持系統 D、領導決策系統
3. 非執政黨和非國家機關對行政行為的監督稱為( A )。
A、社會監督 B、事前監督 C、事中監督 D、法制監督
4. 稅收制度的核心內容是( C )。
A、稅率 B、納稅人 C、稅法 D、稅種
5. 據考,「法治」一詞是古希臘人 ( C )最早提出的。
A、亞里士多德 B、梭倫 C、畢達斯 D、柏拉圖
6. 目標管理方法是( D )於20世紀50年代,應用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和人際關系理論而提出的一種新的管理方法。
A、菲德勒 B、西蒙 C、伍德沃德 D、德魯克
7. 國家預算中佔主導地位的是( D )。
A、市級預算 B、縣級預算 C、省級預算 D、中央預算
8. 平行溝通是一種同級部門或同事之間的信息溝通,亦稱( B )。
A、網上溝通 B、橫向溝通 C、無反饋溝通 D、縱向溝通
9. 為了實現目標而制定的方案,稱為( C ),這是構思和設計的主要方案。
A、應變方案 B、臨時方案 C、積極方按 D、追蹤方案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 C )。
A、2003年1月1日 B、2003年5月1日
C、2002年10月1日 D、2002年1月1日

三、多項選擇題
1. 工作控制是對具體執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 ABCDE )。
A、質量控制 B、標准控制 C、成本控制 D、程序控制 E、計劃控制
2. 我國行政監察機關的輔助職權包括( ACE )。
A、對監督事項涉及的單位和個人的查詢權
B、建議權
C、對違反行政紀律取得的財物的處置權
D、行政處分權
E、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時的請求協助權
3. 在我國,根據國家職能的區別,將財政支出區分為( ABCDE )。
A、國防費 B、行政管理費 C、經濟建設費 D、社會文教費 E、其他支出
4. 按照行政計劃的主體劃分,行政計劃的類型可以分為( ABE )。
A.地方計劃 B. 中央計劃 C.國防計劃 D.基層計劃. E.資源計劃
5. 下列屬於行政費用測量法的方法有( ABE )。
A、單位費用測量法 B、計件費用測量法 C、行政職能測量法
D、標准比較法 E、人均費用測量法
四、簡答題
1、行政決策程序應該包括哪些步驟?
參考答案:行政決策程序應該包括如下步驟:(1)認識問題,界定問題,找出差距;(2)確定決策目標;(3)確定決策標准,確定每個標準的權重;(4)擬定決策方案。擬定方案分兩個階段:粗擬階段和精心設計階段。決策方案一般有四種:積極方案、臨時方案、追蹤方案和應變方案。(5)分析方案。(6)選擇方案。(7)實施決策方案,完善決策。(8)評估決策。

2、社會監督的有效性具有的兩個前提是什麼?
參考答案:一是公共行政的透明度,即政務公開;
二是社會監督必須與國家權力體系的監督相結合。

五、論述題
1、試述行政協調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1)行政協調可以使各行政部門和行政人員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諧一致,避免內耗和互相沖突,從而達到齊心協力、團結一致的目的。
(2)行政協調可以促進各行政部門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行政資源,精簡和優化辦事程序和環節,提高行政效率。
(3)行政協調有助於各行政部門和行政人員樹立整體觀念和全局觀念,並從整體和全局立場出發,充分認識本職工作的意義,努力完成本職工作,從而有利於公共行政管理活動的有序進行。
(4)行政協調有助於將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使每個部門和個人的努力成為集體的努力,單獨的行動成為合作的行動,從而產生整體的「合力」。

2、對於行政改革的對策,結合教材,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1)政治保障是進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2)加強宣傳,製造行政改革輿論。(3)制定切實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①制定政策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佔有第一手資料;②行政改革政策應該以大多數人的利益不受損失為原則;③公眾參與制定政策; ④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慮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條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4)制定進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證和強制力。(5)恰當地選擇行政改革的突破點,恰當地選擇發動改革的時機。(6)行政改革要盡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為公眾服務的質量。

3. 以黃河農村商業銀行為金融機構的理財方案

金牛理財網最新統計顯示,3月23日黃河農村商業銀行在售銀行理財產品共有8款,平均收益率回4.36%,其中保本型產品6款,平均答收益率4.21%;非保本產品2款,平均收益率4.80%。

從產品期限來看,1-3個月產品3款,平均收益率4.12%;3-6個月3款,平均收益率4.43%;6個月以上產品2款,平均收益率4.60%。

今日黃河農村商業銀行在售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最高為「黃河農村商業銀行金喜鵲·慧盈第18546期人民幣理財產品」,該款產品理財期限為141天,最高預期收益為5.0%,投資起點為5萬元,該款產品3月21日-3月27日面向--發售。

4. 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根據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深化金融企業改革,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發〔2002〕5號)的精神,為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制定本方案。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要保持信用社各項管理工作和支農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要遵守紀律,顧全大局,不得自行其是,防止借改革之機突擊進人,突擊花錢,突擊放貸,防範各類道德風險。二是試點地區的改革,要嚴格按照本方案進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加強信息溝通,試點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要及時請示報告。在積極推動改革的同時,要做好各項管理和服務工作,有效地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三是正確處理改革試點和面上工作的關系。試點地區,省級人民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未進行改革試點的地區,按照現行管理體制,銀監會及其分支機構要切實加強對信用社的監督和管理,督促信用社進一步改進支農服務,防範和查處大案要案。四是改革過渡時期要特別注意防範和處置信用社風險,對可能出現支付風險的信用社,監管部門要及時提出處置預案,需要資金救助的,按人民銀行有關規定辦理。地方人民政府、人民銀行、銀監會要研究建立突發性支付風險的應急處理機制。

5. 急需《江蘇省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全文,文號、日期,謝謝

一、充分肯定近幾年來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效

1997年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人民銀行的監督管理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各地農村信用社在改革體制、改進管理、改善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03年6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共有法人機構34909個,其中農村信用社32397個,縣級聯社2441個,市(地)聯社65個,省級聯社6個。職工62.8萬人。各項存款余額22330億元,占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11.5%;各項貸款余額16181億元,占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10.8%。

(一)為「三農」服務的方向進一步明確,支農投入明顯增加。

1996年底行社脫鉤以來,人民銀行積極引導農村信用社端正經營方向,改進服務作風,加大對農民和農業的信貸投入,在支持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年來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有效緩解了農民貸款難問題,受到廣大農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好評。截至2003年6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余額6966億元,佔全部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總額的83.8%,農業貸款比1996年增加5479億元,農貸比重由1996年的23%增加到現在的43%,提高20個百分點。農業貸款中農戶貸款余額5552億元。農村信用社已逐步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金融紐帶。

(二)內部管理逐步規范,資產質量和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幾年來,農村信用社加強內部管理,規范完善制度,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能力不斷加強,內部經營機制的轉化和管理工作力度的加大,使農村信用社資產質量、經營狀況逐步改善。近5年來,全國共減少農村信用社法人機構1萬多家,精簡正式員工1萬多人,清退臨時工3萬多人。不良貸款比例由1999年的51.23%下降到2002年的36.92%,今年6月末又比年初下降5個百分點。全國農村信用社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別減虧增盈52億元、38億元和71億元。

(三)金融監管逐步加強,農村信用社風險得到初步控制。

為加強農村信用社監管,人民銀行自上而下組建了合作金融監管機構,充實了監管人員,先後制定下發一系列農村信用社的監管制度和辦法,突出了監管重點,落實監管責任,重點加強了對高風險社的跟蹤調查和監控,農村信用社風險得到初步控制。

(四)農村信用社的改革進行了初步試驗和探索,為進一步改革積累了經驗。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農村信用社改革問題。1996年以來,國務院多次下發文件,並組織有關部門對農村信用社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國務院領導同志還多次到基層農村信用社考察工作,並作重要指示。經國務院批准,2000年7月開始,人民銀行和江蘇省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的江蘇省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在以縣(市)為單位統一法人、試辦農村商業銀行以及組建省級聯社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1999年到2000年間,全國還試點組建了65家市(地)聯社、6家省級聯社和5家省級信用合作協會。今年上半年,又試點組建了浙江鄞州農村合作銀行。

農村信用社改革與服務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應該冷靜地看到,由於多方面原因,當前農村信用社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解決。主要是: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體制不順,管理職權和責任不明確;歷史包袱沉重,資產質量差,潛在風險仍然很大;農村信用社在服務方式、融資渠道和服務手段等方面還不適應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由於農村信用社存在問題的多重性和復雜性,在涉及管理體制、產權制度等一些根本問題上,尚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

2002年初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後,國務院成立了由人民銀行牽頭的深化農村金融和農村信用社改革專題工作小組。專題工作小組在以往工作基礎上,根據中發〔2002〕5號文件精神,於2002年10月28日向國務院上報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實施方案》,並經總理辦公會原則同意,要求作進一步修改後正式報國務院批准。今年5月,家寶、黃菊同志先後兩次聽取了農村信用社改革專題的匯報。根據「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扶持,地方政府負責」的改革總體要求,專題工作小組在原實施方案的基礎上,起草上報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國務院15號文件的下發,標志著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在歷經多年論證、探索的基礎上,已經進入了具體實施的階段。可以說,這一方案是黨中央、國務院、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以及廣大農村信用社監督管理幹部共同努力的結果。

回顧總結六年來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第一、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要注重製度建設和體制創新,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在保持穩定中深化改革,通過深化改革促進發展與穩定。

第二、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必須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農村信用社要立足社區,紮根農村,貼近農民,堅持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的市場定位。通過深化改革,切實提高農村信用社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支持農民增加收入,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支持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三、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西南北差異較大。各地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和風險管理水平也不一樣。因此,農村信用社改革要結合各地不同情況,實施分類指導。

第四、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市場經濟的取向。農村信用社改革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去思考、去深化,著力培育農村信用社作為獨立市場主體的地位,增強其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意識。通過改革,要重點明確產權關系和管理責任,建立審慎的會計制度和科學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強信息披露和社務公開建設,使農村信用社逐步走上良性循環軌道。

第五,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原則,努力做到農村信用社立足自身深化改革、轉換機制和國家、地方必要的政策扶持相結合,農村金融改革和農村社會發展模式改革相協調,完善體制和提高經營管理人員素質相協調。

二、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15號文件精神,領會和把握改革試點工作的主要任務

學習和貫徹國務院15號文件精神,領會和把握好這次改革試點的主要任務,是做好改革試點工作的前提。

(一)統一思想,提高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這次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重大決策,是關繫到我國億萬農民切身利益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件大事。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不僅是農村發展的緊迫任務,而且也是貫徹擴大內需方針,促進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央也多次強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要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解決好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資金投入,解決農民貸款難,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這一方面,農村信用社具有點多、面廣和貼近農民的先天優勢,特別是隨著國有銀行縣(市)以下機構網點的逐步收縮,農村信用社在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一輪戰略目標中,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央多次強調,要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要從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要認真學習國務院15號文件,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和重要意義,吃透改革試點工作的相關政策和具體要求,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保證試點工作正確、順利進行。

(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

產權問題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和主要內容,也是建立合理科學、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自由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的基礎。由於政治、經濟及管理體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產權關系長期處於模糊狀態,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主要表現在:農村信用社作為金融企業,究竟誰是所有者不明確,所有者和經營者的關系不明確,出了問題究竟由誰來承擔其經營管理的責任不明確,從而使得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改革、金融風險化解、經營管理改善以及相應扶持政策等,缺乏堅實的制度基礎。因此,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一個首要問題。其主要目的,就是從我國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鼓勵各類資本持股,相互融合,實現農村信用社投資主體多元化,探索適合農村信用社特點的多種有效的產權模式和組織形式,真正解決農村信用社「由誰出資、由誰管理、出了問題由誰負責」的問題,形成「資本自聚,經營自主,盈虧自負,風險自擔」的機制。

需要指出的是,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主要解決的是所有制、所有權的問題,而通過產權改造,最終目的是要促成農村信用社內部機制的轉換,促成一個合理、有效的營運和管理機制的建立。千萬不能以簡單的股權量化或者以表面上的企業資產股權化來取代良好公司治理結構和良好機制建設的全部內容,要注重加強對關聯交易和內部關系人交易的合理控制。對此,國務院批準的方案充分考慮到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同地區農村信用社經營狀況、經營環境的差異性,提出要按照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原則,根據不同地區情況,可以進行不同產權形式的試點。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造,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比照股份制的原則和做法,實行股份合作制,對股份制改造一時有困難而又適合搞合作制的,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合作制。

按照這一要求,各地在推進產權制度改革時,要做到有組織、有領導,具體選擇什麼樣的產權制度安排,確定什麼樣的農村信用社組織形式,要做到公開、透明和比選自由;要充分尊重農村信用社及其社員的意願,不能搞強迫命令;要履行相應的法律手續,做到合法、合規;要把產權明晰與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和落實內部管理責任緊密結合起來,特別要注意,既要維護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又要確保其履行出資人職責,還要規范出資人行為,不直接干預農村信用社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建立決策、管理、監督相互制衡,激勵和約束相互結合的經營機制,建立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經營業績、風險控制的考核體系;要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即使是實施股份制改造的金融機構,也要拿出一定比例資金支持當地農業生產。

(三)完善管理體制,落實省級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責任。

農村信用社的管理體制也是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總結農村信用社50多年來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國務院明確,把對農村信用社管理的責任交由省級政府負責,同時明確由國家專門機構負責監管,農村信用社作為企業法人實行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從而形成「國家宏觀調控、加強監管,省級政府依法管理、落實責任,信用社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監督管理體制。

把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責任交由省級政府負責,主要考慮農村信用社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地方性金融機構,服務對象是農民,服務區域在農村,服務的目標是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因此,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與指導,地方政府有責任、也有能力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領導、管理和支持。另外,農村信用社是為社區服務的金融組織,雖然作為各自獨立的金融企業法人,但其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還不強,客觀上也還需要對它進行相應的管理,尤其是風險的防範和違法、違紀、違規案件的及時查處等。當然,從歷史經驗教訓看,把農村信用社交由縣以下基層地方政府管理,可能會導致對農村信用社業務經營的不適當干預,這是我們時時都要加以警惕的。但也要看到地方政府管理的積極的一面,隨著金融形勢的變化和政府職能的轉變,省級政府已經具備了管理地方金融的能力,把農村信用社交由省級政府直接管理,有利於明確管理責任,也有利於為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創造好的環境。國務院方案明確,省級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權不能層層分解下放,這是改革試點必須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省級政府也可結合實際,適當賦予地(市)、縣(市)政府協助管理的責任,以發揮基層政府的積極性。

由省級政府承擔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必須堅持「政企分開」原則。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職能轉換的要求,政府的管理主要是通過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完善,更大程度地發揮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他們的活力和競爭力;完善法人治理機制,健全農村信用體系,規范農村金融市場秩序,支持保護其債權的安全與完整,促進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監督管理其依法依規選人用人並履行職責,促進農村金融人力資源和能力建設,探索農村信用社減員增效工作的穩健進行,幫助分流和安置富餘人員,絕不能幹預農村信用社的具體經營活動和授信決策。

另外,試點地區要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探索合適的省級管理機構形式,使省(區、市)政府領導落到實處,以具體承擔對轄內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具體成立省級聯社,還是其他形式的管理機構,由各省級政府自行確定。但不論是什麼形式的機構,都必須是在基層農村信用社組織的基礎上,成為產權明晰、內控嚴密、服務良好、結構健康的管理機構。

關於地(市)級要不要設立農村信用社管理機構問題。考慮到減少管理環節、降低管理成本、減少風險和減輕基層負擔等因素,方案提出,地(市)級不再設立聯社或其他形式的獨立管理機構,可因地制宜設立必要的省級管理機構的派出機構,以便於管理工作的開展。但地(市)機構的設立,一是要有充分理由,二是不要搞群體攀比。

各地在組建省、地管理機構時,要保護好現有從事農村信用社行業管理工作的人員,充分發揮他們在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以及具有多年管理經驗的優勢。

(四)增強服務功能,牢固樹立為「三農」服務的經營宗旨。

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改革,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股權結構的設計與安排,要在堅持股權多元化原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考慮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同時,無論採取何種制度安排,都要從當地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進一步增強和完善農村信用社服務功能,要立足社區,面向「三農」,拓寬服務領域,創新服務品種,增加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

(五)落實扶持政策與促進農村信用社轉換機制相結合,充分發揮扶持政策的積極效應。

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非常沉重,嚴重製約了服務「三農」功能的發揮,也成為影響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和健康發展的重要障礙。這些包袱是多年積累形成的,形成原因比較復雜,既有農村信用社自身經營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行政干預及其他外部環境的因素。為了幫助農村信用社消化歷史包袱,同時也為了促進深化改革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對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國務院決定,在財政、稅收、資金和利率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我們一定要用好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扶持的積極效應。

一是要克服依賴的思想。目前出台的這些政策,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信用社工作的高度重視。但消化解決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發揮多方面積極性。中央、地方要給予必要的扶持,農村信用社更要立足自身深化改革、轉換機制、加強管理、發展業務,在改革和發展中逐步消化。

二是要把政策運用與深化改革、機制轉化切實結合起來。改革方案明確要求,對農村信用社的扶持政策要與實施改革的效果緊密掛鉤,專項票據的使用要有條件,專項再貸款的安排也要按照約束條件分階段進行等。通過這一措施,一方面敦促地方政府切實負起責任,另一方面,也促使農村信用社採取有效措施,扎實轉換機制。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要切實按照 「四自」原則,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強內部管理,進一步健全完善貸款審批、財務收支、風險控制等內控制度,降低不良貸款,壓縮人員,減少成本,努力扭虧增盈,防範和控制新的經營風險。

三是要嚴格按照國務院要求,在政策落實過程中,清查資產,追討債務,分清責任,嚴懲犯罪。

四是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農村信用社在經營狀況、資金實力以及流動性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具體資金扶持政策運用上,允許在一個省(區、市)范圍內,部分縣(市)選擇專項再貸款,部分縣(市)選擇央行票據。

三、全力以赴做好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的組織實施工作

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情況復雜,要切實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嚴密部署,精心組織,認真實施。

(一)在國務院領導下認真組織實施改革試點工作。根據國務院要求,此次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由銀監會負責組織實施。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銀監會的一項繁重而光榮的任務。我們一定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把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作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集中精力,集中人員,全力以赴做好組織實施工作,努力做到圓滿完成任務,不負眾望。

會後,各試點省(市)要抓緊成立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省(市)長任組長,銀監會派出機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及財政、稅務、工商等政府有關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參加,統一規劃,明確職責,加強領導。各試點省(市)領導小組要根據國務院下發的試點方案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提出試點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明晰產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以及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等具體措施。各試點省(市)提出的具體實施方案由銀監會負責審核,報國務院批准後,部署實施。

試點過程中,銀監會分支機構、人民銀行分支行和地方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相互間信息溝通和工作協調。銀監會及其分支機構要切實加強對各地試點情況的跟蹤指導和督促檢查,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也要做好改革試點特別是有關政策扶持的核實和監督工作。對試點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各地要認真研究,及時處理,重大問題,要及時請示匯報。

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要認真組織學習改革文件,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投身到改革中來。要做好清產核資工作,通過清產核資,摸清家底,全面查清核實農村信用社和縣(市)聯社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及經營的真實狀況,核實各項資產損失,落實債權債務。在清產核資基礎上,以縣(市)為單位,對轄內農村信用社做好分類排隊工作,以縣(市)為單位做好政策扶持的測算。要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股本擴張機制,擴充資本實力,增強抗禦風險能力,採取有效措施轉換內部經營機制,完善治理結構,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需要明確的是,清產核資要在省級政府的統一組織下進行,清產核資結果不作為有關政策給付的依據,只與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和改善治理結構有關。對農村信用社政策補貼數量(實際資不抵債額的計算)以2002年末已上報的金融監管數據為准,並按照國務院要求,由人民銀行分支行、銀監會分支機構和地方政府共同做好有關扶持政策的監督執行工作。

關於改革試點的時間安排。試點工作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力爭年底之前完成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將農村信用社管理責任交由試點省(市)政府負責,並將有關扶持政策落實到試點省(市)。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在總結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開。

(二)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各試點省(市)要嚴格按照國務院《通知》的要求,在確保改革試點工作積極穩妥進行的同時,保持農村信用社各項管理工作的連續性和支農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省級政府要切實負起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責任,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指導農村信用社做好支農服務工作,有效地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要遵守紀律,顧全大局。嚴格防止借改革之機突擊進人、突擊花錢、突擊放貸,防範各類道德風險。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強信貸、財務、會計等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加大各類案件的防範和查處力度,對違法違規的單位和個人,要嚴格依法做出處理,構成犯罪的,要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銀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要按照職能分工和要求,全面做好農村信用社的金融監管工作。要更新監管理念,強調法人監管和風險監管,切實加強對轄內農村信用社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測,進一步落實監管責任。要注意防範和處置農村信用社風險,特別對高風險農村信用社以及轉制為農村信用社的城市信用社,要重點做好資金頭寸匡算,掌握資金缺口,加強跟蹤監控。對可能出現支付風險的,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跟蹤、及時預警、及時提出處置預案,防止發生擠兌,影響農村社會安定。

(三)正確處理改革試點和面上工作的關系。在國務院確定的試點省(市)推開農村信用社的改革以後,其他非試點省(區、市)農村信用社的監督和管理,按照國務院《通知》精神,仍「按照現行管理體制,銀監會及其分支機構要切實加強對信用社的監督和管理」。這就是說,對非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的監管以及管理問題,仍由銀監會及其分支機構負責。

一是關於面上改革問題。除國務院批準的7個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省(市)外,江蘇省農村信用社由於2000年開始已經開展了改革試點,在總結經驗基礎上,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繼續進行深化改革的試點。其他非試點省(區、市)也要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認真做好改革的各項准備工作。對符合以縣(市)為單位統一法人條件的,經省(區、市)銀監局批准,各地可以先行開展。另外,對符合農村商業銀行或者農村合作銀行條件的,也可進行部分試點。

二是關於加強管理問題。非試點地區,要按照國務院要求,由新組建的銀監會分支機構在承擔對轄內農村信用社金融監管的同時,也要承擔起過渡時期對農村信用社的行業管理責任,以保持農村信用社管理工作的連續性。人民銀行現有從事農村信用社管理工作的幹部,按照銀監會黨委的統一要求,繼續做好對農村信用社的行業管理工作,做到隊伍不散、工作不斷、秩序不亂。

三是關於風險的防範和處置問題。目前,對農村信用社支付風險處置按照以下原則掌握:對當前部分地區農村信用社以及由城市信用社改制的農村信用社出現的支付風險,由監管部門提出處置預案,並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做好風險處置工作。對農村信用社支付風險的救助程序,仍按照先由縣級聯社調劑資金予以解決;資金不足,需要動用存款准備金的,仍按現行規定,由人民銀行分行批准解決;需要增加緊急再貸款的,仍以縣聯社為單位承貸,按照規定程序報人民銀行審批。

四是關於進一步做好信貸支農服務工作問題。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在信貸支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簡化貸款手續,方便農民借貸,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也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但也應當看到,農村信用社的支農服務工作在服務方式、服務手段、服務領域等方面也還存在很多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特別是面臨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形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研究,提高支農服務水平。各地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對農村金融服務提出的新要求,結合農村信用社的特點,進一步提高對支農服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為「三農」服務的基本宗旨,積極研發適應廣大農民群眾需要的服務品種,拓寬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水平。要進一步總結和完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辦法,推廣過程中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同時要量力而行,實事求是,對農民貸款的授信額度、授信范圍與授信期限,一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二要結合農村信用社資金實際,同時,要把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的推廣與農村信用體系培育和信用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要加強貸款質量管理,在加大沉澱資金清收盤活力度的同時,搞好新增貸款的質量監測與控制。

同志們,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寄予厚望,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也給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讓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齊心協力,勤奮工作,為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改進農村金融服務,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6. 信用社如何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

農村信用社精細化管理是指將農村信用社的發展願景和目標,通過系統的規劃方法,在經營管理各層面形成一個有共識的精細化管理行動綱領,並將綱領准確快速地轉化成農村信用社經營行為,以持續有效地實現經營目標的一種管理方法。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斷深入,精細化管理被逐步應用於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工作中。在農村信用社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成本控制、市場營銷等環節中,通過在不同層面的溝通和協作,農村信用社最大程度地實現精細化管理,全面建立以「精確、細致、深入、規范」為特徵的新型管理模式。精細化管理是是農村信用社合規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激烈競爭的必然選擇。筆者就我國農村信用社精細化管理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精細化管理的概念和含義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它是源於發達國家的一種企業管理理念,它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並將常規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佔用的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現代管理學認為,科學化管理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規范化,第二層次是精細化,第三個層次是個性化。精細化管理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並將常規管理引向深入的關鍵一步。
(一)精細化管理的本質。

精細化管理就是落實管理責任,將管理責任具體化、明確化,它要求每一個管理者都要到位、盡職。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結,每天都要對當天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處理等等。

精細管理是整個企業運行的核心工程。企業要做強,需要有效運用文化精華、技術精華、智慧精華等來指導、促進企業的發展。只有深諳和運用管理精髓的企業家或企業管理者才能在企業成功發展中充分運用。它的精髓就在於:企業需要把握好產品質量精品的特性、處理好質量精品與零缺陷之間的關系,建立確保質量精品形成的體系,為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和創建品牌奠定基礎。它的精密也在於:企業內部凡有分工協作和前後工序關系的部門與環節,其配合與協作需要精密;與企業生存、發展的環境的適宜性需要精密,與企業相關聯的機構、客戶、消費者的關系需要精密。

精細管理的本質意義就在於它是一種對戰略和目標分解細化和落實的過程,是讓企業的戰略規劃能有效貫徹到每個環節並發揮作用的過程,同時也是提升企業整體執行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一個企業在確立了建設「精細管理工程」這一帶有方向性的思路後,重要的就是結合企業的現狀,按照「精細」的思路,找准關鍵問題、薄弱環節,分階段進行,每階段性完成一個體系,便實施運轉、完善一個體系,並牽動修改相關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整合全部體系,實現精細管理工程在企業發展中的功能、效果、作用。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實施「精細管理工程」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要有規范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意識。「精細」的境界就是將管理的規范性與創新性最好地結合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講,精細管理工程具有把企業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二)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式。

精細化管理理念本身就源自於提高效率、節約資源的社會發展需求,通過目標細分、標准細分、任務細分、流程細分,實施精確計劃、精確決策、精確控制、精確考核,建立一種科學管理模式,把任務目標和對象逐一分解,量化為具體的數字、程序、責任,使每個任務細節都能看得見、摸得著、說得准,使每個工作點都責任明確、目標清晰、有規可循,從而形成一個井然有序、緊張高效的發動機,推動整個企業建立產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精細化管理是一個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細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風要貫徹到整個企業的所有管理活動中。它包含以下幾個部分:1、精細化的操作:是指企業活動中的每一個行為都有一定的規范和要求。每一企業的員工都應遵守這種規范,從而讓企業的基礎雲做更加正規化、規范化和標准化,為企業的拓展提供可推廣性、可復制性。2、精細化的控制:是精細化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要求企業業務的運作要有一個流程,要有計劃、審核、執行和回顧的過程。控制好了這個過程,就可以大大減少企業的業務運做失誤,杜絕部分管理漏洞,增強流程參與人員的責任感。3、精細化的核算:是管理者清楚認識自己經營情況的必要條件和最主要的手段。這就要求企業的經營活動凡與財務有關的行為都要記帳、核算。還要通過核算去發現經營管理中的漏洞和污點,減少企業利潤的流失。4、精細化的分析:是企業取得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手段,是進行精細化規劃的依據和前提。精細化分析主要是通過現代化的手段,將經營中的問題從多個角度去展現和從多個層次去跟蹤。同時,還要通過精細化的分析,去研究提高企業生產力和利潤的方法。5、精細化的規劃: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視的一個問題,但精細化規劃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關鍵點。企業的規劃包含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高層根據市場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情況而制定的中遠期目標,這個目標包括了企業的規模、業態、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潤、權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業的經營者根據企業目標而制定的實現計劃。所謂精細化的規劃則是指企業所制定的目標和計劃都是有依據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檢查的。

(三)精細化管理與粗放管理的區別。

精細化管理與粗放管理有著巨大的差別,主要表現為管理形式不同。精細化管理通過細分工作目標、工作標准、工作任務、工作流程,對決策、控制、考核過程進行精確量化的管理模式,體現的是任務到人、責任到人、按績效取酬的分配原則,大多表現為定量管理。而粗放管理只能提出整體工作目標,對實現這個目標並無法進行科學計劃、有效激勵,其分配形式體現的是經營管理的「大鍋飯」,常常表現為定性管理。

當然兩種管理方式最終效果大相徑庭。精細化管理的緊密性管理手段,能有效提高員工的工作責任心,激發其工作的主動性和內動力,從而帶動企業良性循環。而粗放式管理,由於管理過程的鬆散性和分配的不合理性,對員工的工作績效則很難做到精確計算和精確考核,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其工作質量和效果大打折扣,企業將最終將難以為繼。

二、農村信用社推行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企業管理理念、管理文化和管理模式,是社會分工精細化與服務質量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農村信用社精細化管理是對企業精細化管理行為的引申和運用,它對農村信用社克服粗放經營、運用數據技術進行業務經營、成本和風險控制,進而實現價值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實施精細化管理是穩健經營提高效益的需要。

農村信用社的最終經營目標是實現效益最大化,而經營管理過程中無論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農村信用社最終效益的獲得。市場是企業的生存空間,企業產品源於市場,終於市場,金融企業想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認真研究市場,貼近市場。只有時刻與市場需求保持一致的企業,才是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才是談得上生存和發展的企業。通過精細化管理,能夠提供優質、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能夠更加貼切市場的迫切需要,從而提高經營效益。

推行精細化管理就是把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與經營目標統一起來。管理要出效益,作為農村信用社來說,就是要實現既定業務經營目標,獲取最大效益。而效益獲得與農村信用社業務經營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息息相關;同時,如何把業務經營過程與經營目標有機結合起來是企業能否獲得最大效益的關鍵。推行精細化管理的內容較為廣泛,與企業經營目標的結合進一步強化。農村信用社要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合理的經營目標,然後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尋求最大收益的方案,依靠精細化管理來實現這個經營目標。

(二)實施精細化管理是合規經營防範風險的需要。

深化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促進了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場競爭已呈多元化並上升到更高層次。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市場競爭,這在客觀上要求農村信用社必須實行風險管理的精確化,進行管理模式的徹底變革。此外,嚴格、規范的外部監管,是促進農村信用社提高自控能力,實現安全、有效經營的外部條件。農村信用社必須改變粗放管理的模式,通過不斷摸索和實踐,實現向精細管理的過渡。

風險管理精確化,就是要找准關鍵、突出風險點,並依靠科學的理念和方法進行管理,才能實現防範風險的要求。要樹立正確、適度的風險反映理念,綜合運用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擔和風險承受等風險應對策略,做好對風險的有效控制;注重風險歸因分析,透過現象抓住本質,突出重點加以管控。通過科學收集、排序、細化各類風險信息,加強信息的集成與共享,確保信息及時溝通,提高信息的有用性。明確重點事項和關鍵風險點,積極研究、探索操作風險量化管理的可行性與途徑,逐步提高風險管理的精準性和可控性。

(三)推行精細化管理是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需要。

管理是企業的永恆主題,但是管理方法、管理思維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形勢變化而快速變化。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農村信用社管理尤其是農村信用社的基層機構在管理上還存在著一些局限和不足。一方面,農村信用社基層機構管理全局性、系統性不是很強;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基層機構比較偏重於企業內部管理特別是業務操作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對產品如何與外部市場相連接,如何適應顧客的需求沒有系統的論及。推行精細化管理正是從全局角度出發,按照系統化的總體思路,強化企業的全過程管理,它涵蓋了企業一切與產品有關的環節,從源頭把關過程式控制制的方方面面,全盤考慮,不留死角。

一個農村信用社能否最終強大,最根本的是看其管理上的優劣。農村信用社要保持業務領先和競爭優勢,不僅需要對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進行科學系統的分解落實,更需要通過精細管理和提升執行能力來支撐。市場競爭的層次和內涵決定了單憑經驗管理已不能適應市場要求,嚴峻的市場形勢要求農村信用社必須創新管理方式。如果農村信用社延續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問題會越聚越多,最後陷入困境,失去市場競爭優勢。

三、農村信用社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關鍵環節

精細化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基本涵蓋了農村信用社業務經營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重點突破、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目前,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精細化管理尚處於初級階段,可以首先集中精力在業務流程、崗位職責、操作行為、激勵機制、制度執行、員工管理等幾個方面重點推進。

(一)業務流程標准化。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效率是農村信用社在市場競爭中的生命。因此,農村信用社必須優化業務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能不能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及時快捷地提供金融服務,幫助客戶抓住商機,成為農村信用社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這就要求農村信用社的各個管理環節都要站在客戶角度看待問題,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爭取競爭主動權。一方面要針對不同的業務種類,簡化不必要的操作流程,運用合理的技術手段,增強業務審查審批的科學性,提高運作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針對不同客戶的產品偏好、業務性質、業務量的大小、業務發生的頻率分別設計服務手段和流程,提高運作效率,減少客戶等待時間,提高客戶滿意度。

(二)崗位職責清晰化。

建立清晰的崗位職責是完善內控體系,嚴格防範風險的重要前提。根據當前的業務經營特點和資源配置狀況,完善富有針對性的內部控制制度。對櫃台業務、守押工作、計算機安全等要全面梳理業務和管理流程,找出關鍵控制點,針對每一控制點,制定控制辦法、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職責、責任追究辦法等措施。樹立全員、全程內控理念,建立前、中、後台分工制約機制,明確各部門內控職責,將責任分解到人,建立起清晰的追蹤路徑。管理的首要任務是重點事項的管理,但如果僅強調重點,忽視「細節」,將會導致嚴重的管理失誤。重點蘊藏於細節之中,從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來看,任何沒有抓到位、存在漏洞隱患的環節都應是管理人員關注的重點,明確清晰的崗位職責就是要做到在每一個細節上精益求精,狠抓薄弱環節,扎扎實實地提升管理水平,最終實現高質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運營。

(三)操作行為規范化。

操作行為規范化,關鍵是要依靠先進的內控理念、扎實有效的監管措施和科學有效的考核來推動操作行為的不斷規范。要加強內部管理,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就要不折不扣地嚴格執行規章制度,認真尋找內控體系中的盲點,及時彌補內控薄弱環節。要把各個業務環節流程式控制製作為精細化管理的切入點,通過再造業務環節流程來控制細節,做到每一項業務、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能按照精細化的管理要求運作。同時,要強化監督檢查,努力確保執行制度的嚴肅性,加大對基層營業網點的內控制度執行情況檢查力度,做到常規與專項檢查、現場與非現場檢查相結合,並實行後台部門聯動檢查。通過有效的檢查,進一步增強員工內控風險防範意識和制度執行能力,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杜絕各類案件的發生。

(四)激勵機制合理化。

健全的激勵機制是強化企業執行力的有效手段。如果企業內部勞動組合不合理、激勵機制不健全,員工干與不幹、干好乾壞一個樣,就必然會導致企業經營效果低下。以往我們的員工不是不願意去執行,而是缺乏調動員工積極性的獎懲機制,員工干好乾壞一個樣,那些具有超強執行願望、執行能力和執行結果完美員工沒有得到更多的效益工資,與完不成任務的員工得到的效益工資差不多,存在吃大鍋飯的現象,嚴重挫傷了員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要想使員工積極努力地執行,就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精細化的獎懲機制,獎勵那些重視執行、具有較強執行力的人。只有對執行到位的員工予以獎勵,員工才會積極提高自己的執行力,才能在全行上下形成良好的執行文化氛圍。

通過推行分配製度改革的改革,實現有效激勵。在工作任務、工作標准、工作責任細分的基礎上,探索制定每項業務合理的計價分配辦法;對從事事務性質和機關工作的崗位,也要制定出台具體可行的工作標准,以推動每個崗位的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五)制度執行精細化。

「細節在於執行」。執行是一套系統化的流程,它包括對方法和目標的嚴密討論、質疑、堅持不懈地跟進以及責任的具體落實。「一個計劃的成敗不僅僅取決於設計,重要在於執行」。這說明實制度、機制、目標的實施環節比計劃更重要。准確快速的執行能激發員工的鬥志,推動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而低效拖拉的執行能削弱幹部員工的鬥志,破壞工作氛圍,影響企業整體利益。沒有執行力,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制度的落實需要執行者以超強的、精細化的執行力作保障。深化實施精細化管理,重在落實,而落實的最終效果則體現在考核上。因此,嚴格考核,按規章辦事是督促落實的重要手段。在深化實施精細化管理過程中,必須要有建立起嚴格的考核制度和嚴格的考核措施。精細化管理不同與一般性的管理,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對待每一項工作都要「精心謀劃,細致安排」,通過嚴抓細管來實現管理上的零缺陷,達到工作效果最佳。但在具體考核方面,激勵機制要先行一步,與精細化接軌,否則,精細化管理落不到實處。精細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是農村信用社的長期任務,一方面需要領導層在決策過程中、在兌現獎懲過程中、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精細考慮,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讓細節落實到各個管理環節,做具有超強執行力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強化培訓,提高員工素質,把執行作為自身的一種習慣。在農村信用社內部形成一種上下一致、克己奉公、忠實高效、積極向上的、健康的執行文化,把強有力的執行文化轉換為員工的具體行為,使之能夠切實把高層的戰略、目標和計劃不折不扣、細致入微地落實到本職崗位與日常工作中去。

(六)員工管理人本化。

精細化管理工作中人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一是信用社管理工作的主體是人。農村信用社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變革、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的過程是觀念、行為、習慣、方法、組織以至權力、利益的變革、調整、重新分配的過程,需要那些追求學習進步、堅持與時俱進、勇於開拓創新的管理者來引領。按照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的說法,他們是有效的管理者,注重「做正確的事」,追求的是成果和效益。 他們要提出適應市場和企業實際的新的管理思想,調整組織結構,更新管理手段,特別是集知識、理論、技術、經驗之大成,制定形成科學、合理、正確、准確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作業標准,在組織學習、培訓的同時有力地推動貫徹、落實。二是信用社管理工作的客體也是人。農村信用社在從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變革、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的過程中,需要農村信用社員工真正轉變觀念,積極參與調整,特別是主動地學習、理解、掌握、執行新的工作流程、作業標准,自覺規范工作行為和操作方法,並且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總結,提出進一步改進、完善的建議。員工注重「正確地做事」,追求的是效率和結果。對員工工作的結果通過市場的檢驗是農村信用社管理成功與失敗的惟一標准。萬事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當然更是人,在推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兩個方面的作用,只有這樣,精細化管理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否則就有可能停留在紙上,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在現代金融企業競爭中,越來越多的組織和個人都意識到細節的重要,都認識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細的重要,「精細」已經成為競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精細化管理也成為決定未來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精細化管理就是農村信用社追求完美和實現卓越的過程,精細化管理是農村信用社實現基業常青的重要指導思想和管理理論。精細化管理不僅是企業適應激烈競爭環境的必然選擇,也是農村信用社成為一個基業常青的金融企業的必然選擇。「精細」是一種意識,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理念,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

當前,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以及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金融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中國作為快速崛起的經濟體,吸引了大量外資銀行的眼球,激烈競爭不可避免。我國農村信用社脫胎於計劃體制下的封閉運行體系,只有加大精細化管理的投入,強化對戰略目標的細化和落實,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為股東負責,為國家負責,才能提升農村信用社業整體執行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我國農村信用社業整體新跨越,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保障國民生活富足,保障國家長治久安。

閱讀全文

與農村金融服務站建設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