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外國公司去新加坡開戶難嗎
看你是開個人戶還復是公司戶制所需要的資料都是不一樣的恆通國際告訴您在新加坡開戶所需要的資料如下:
個人開戶,要准備好護照和自己的住址證明,需要自己本人去銀行進行辦理,個人銀行開戶之後要一個月內存入20萬新幣,因此一定要提前准備好足夠的金額,並且將資料都准備齊全。
公司開戶,首先要一家公司,然後需要公司兩位或者兩位以上的董事攜帶公司注冊證書、公司章程、注冊資料、個人護照和住址等去銀行辦理。相對來說公司開戶會審核的更加嚴格,除了以上資料之外,還要擁有營業執照、公司三個月以上的銀行流水、實際的業務合同2-3個,除此之外,還要看看是否新加坡有沒有客戶和供應商等。
B. 會議紀要的寫作要求有哪些
一般說來,有四條:一快、二要、三省、四代。
一快,即記得快。字要寫得小一專些、輕一點,多寫連筆屬字。要順著肘、手的自然去勢,斜一點寫。
二要,即擇要而記。就記錄一次會議來說,要圍繞會議議題、會議主持人和主要領導同志發言的中心思想,與會者的不同意見或有爭議的問題、結論性意見、決定或決議等作記錄,就記錄一個人的發言來說,要記其發言要點、主要論據和結論,論證過程可以不記。就記一句話來說,要記這句話的中心詞,修飾語一般可以不記。要注意上下句子的連貫性、可訊性,一篇好的記錄應當獨立成篇。
三省,即在記錄中正確使用省略法。如使用簡稱、簡化詞語和統稱。省略詞語和句子中的附加成分,比如"但是"只記"但",省略較長的成語、俗語、熟悉的片語,句子的後半部分,畫一曲線代替,省略引文,記下起止句或起止詞即可,會後查補。
四代,即用較為簡便的寫法代替復雜的寫法。一可用姓代替全名,二可用筆畫少易寫的同音字代替筆畫多難寫的字;三可用一些數字和國際上通用的符號代替文字;四可用漢語拼音代替生詞難字;五可用外語符號代替某些詞彙,等等。但在整理和印發會議記錄時,均應按規范要求辦理。
C. 高一 政治 必修一、復習大綱
第一單元
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1、商品
①含義: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②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和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貨幣的含義及本質
①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所以說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②本質:一般等價物 含義:貨幣具有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3、貨幣的職能 價值尺度 原因:貨幣本身有價值
①基本職能 形式:觀念上的貨幣
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流通手段 形式:現實的貨幣
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公式是W-G-W
②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4、貨幣流通規律——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
①其內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次數成反比
商品價格總額 待售商品數量×商品價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
貨幣流通次數 貨幣流通次數
5、紙幣
①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國家能決定紙幣的發行量、紙幣的面值,但不能決定紙幣的購買力或者紙幣代表的價值)
②優點:製作成本低,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磨損減少貴金屬的無形流失
③限度:發行量要以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過多易導致通貨膨脹,過少易導致通貨緊縮
6、電子貨幣: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貯存、轉賬、購買、支付的
7、貨幣的發展:金屬貨幣(金銀條塊——鑄幣)——紙幣——電子貨幣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現金結算:用紙幣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1、結算方式
轉賬結算:通過銀行轉賬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義: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銀行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優點:功能多、方便、節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義: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種類: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
3、外匯含義: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4、匯率:又稱匯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外幣貶值)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①含義: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②意義: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影響價格的因素1、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賣方市場(賣方起主導作用,處於有利地位)
2、供求影響價格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買方市場(買方起主導作用,處於有利地位)
3、價值決定價格
①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一般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與價格成正比)
②商品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對於商品生產者來講,個別勞動時間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處於不利地位;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處於有利地位。
③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④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4、價值規律
①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四、價格變動的影響
1、對人民生活的影響①一般說來,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
②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消費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購買,轉而消費另一種商品,導致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消費者將增加對該商品的購買,導致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即替代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反向的)
④在互補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會引起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隨之增加(即互補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同向的)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調節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生產率),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五、消費及其類型
1、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購買方式、服務態度、家庭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等等。
2、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
①一般說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與居民消費成正比——要發展經濟,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改善收入預期
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系(一般說來,二者成反比)——縮小收入差距
3、一般說來,物價水平與人們的消費水平成反比——穩定物價
4、消費類型:
①按產品類型分,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為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③按消費目的分,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最基本的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5、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它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6、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減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往往,一種消費行為會由多種消費心理引發
①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要做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
②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③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是不健康的
④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是一種理智的消費
2、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過於節儉不可取)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避免跟風隨大流,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的含義: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其核心是可持續消費;可概括為「5R」)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二單元
[知識要點]
一、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人類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產品消費了,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 ②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具有導向作用;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夠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發展; 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3、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交換、消費(是最終的目的和動力)四環節。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公有制經濟:
①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②內容: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④主體地位的表現: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⑤態度:必須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3、非公有制經濟
①內容: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②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態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4、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①適合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
②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③實踐證明,它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個有利於)
三、公司的經營
1、企業:①含義: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經濟組織
②地位: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
③分類:按所有制標准劃分,分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以及混合所有制企業
④組織形式: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
2、公司:①含義: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共同出資、並由股份形式構成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國有獨資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③組織機構:決策機構(股東大會和董事會)——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執行機構(總經理及其助手)——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監督機構(監事會)——進行監督
④公司制的優點:獨立法人地位、有限責任制度、科學的管理結構
3、公司的經營
①含義及目的(略) ②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 第一、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第二、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第三、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
4、公司經營管理不善會導致兼並或破產。
①企業兼並是指經營管理好、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兼並相對劣勢的企業。其意義是有利於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和實力,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有益於減少失業,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②企業聯合——「強強聯合」
③企業破產是指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按法定實施破產結算的經濟現象。其意義是有利於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四、新時代的勞動者
就業①意義: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勞動者的就業,有利於其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②形勢: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不通暢
黨和政府: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勞動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環境
勞動者:樹立正確就業觀——自主擇業觀、職業平等觀、競爭就業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③解決途徑
3、勞動者的權利:
①維護勞動者權利的意義: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充分調動和發揮勞動者積極性、創造性的保證
②勞動者權利的內容: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法律規定的其它權利
③勞動者權利的維護——維權基礎:自覺履行勞動義務;維權依據: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維權途徑:法律。勞動者要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
五、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
1、儲蓄存款的含義:是指個人將屬於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摺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摺或者存單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2、儲蓄機構:商業銀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機構)、信用合作社、郵政企業
3、利息:①含義:銀行因為使用儲戶存款而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們從儲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②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響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存款儲蓄的種類: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
5、商業銀行:
①含義:指經營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並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②組成:我國商業銀行以國有獨資銀行和國家控股銀行為主體,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③主要業務:存款業務——基礎業務、貸款業務——主體業務,是商業銀行營利的主要來源、結算業務
④其它業務:債券買賣和兌付、代理買賣外匯、代理保險、提供保管箱業務等
⑤作用:「紐帶」、「依據」、「監管」
六、股票、債券和保險
1、股票——高風險、高收益同在
①含義: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
②收入:股息和紅利收入、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
影響股票價格因素: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
③意義:搞活資金融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籌措建設資金、促進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④性質:所有權憑證。(股東可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重大決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紅利等
2、債券——穩健的投資
①含義: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並到期償還本金。
②性質:債務證書
③類型:國債、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
D. 國內公司在新加坡開戶需要注意的有哪些
在新加坡開戶不需要面簽,相對會比較方面,但是前期資料需要准備好,恆通國際提醒您資料一定要准備齊全,不然可能會因為資料不通過而導致無法開戶,開戶所需資料:首先要一家公司,然後需要公司兩位或者兩位以上的董事攜帶公司注冊證書、公司章程、注冊資料、個人護照和住址等去銀行辦理。相對來說公司開戶會審核的更加嚴格,除了以上資料之外,還要擁有營業執照、公司三個月以上的銀行流水、實際的業務合同2-3個,除此之外,還要看看是否新加坡有沒有客戶和供應商等。
E. 關於金融危機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
充分發揮金融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運行不僅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進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關系著社會發展的狀況。所以,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通過抓好發展與監管兩手,促進我國的金融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金融活,社會才活
鄧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一經典性的評價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適應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為經濟服務,又反作用於經濟,對經濟的成長和運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經濟,是社會的經濟;金融,是社會的金融。所以,無論經濟還是金融,都是與社會密不可分的。金融在以特有的方式作用於經濟的同時,也在作用於社會,對社會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社會,從廣義上來說,是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系的人類生活共同體。它包括作為社會主體的人,以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作為一個社會有機整體或大系統,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等多個子系統。狹義的社會,則是以人的社會活動和交往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公共生活系統。它與廣義社會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相並列,特指人的社會生活、社會交往、社會關系以及相應的社會管理、社會環境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說的「社會」,可以從廣義上使用,但主要還是指狹義的社會。所以,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無論是廣義的社會,還是狹義的社會,金融都與其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經濟建設中,金融「一著棋活,全盤皆活」。在社會領域,我們還不能說金融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但如果沒有金融,或金融不活,那社會肯定活不起來。所以,我們至少可以說:金融活,社會才活。
第一,金融活,才能夠使生產力得到更大的發展,使人們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從而為社會整體的良性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一種信用中介,金融將社會零星、分散、閑置的資金積聚起來,變成高效、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通過借貸、投資的方式,配置到社會急需的領域和部門,組合生產要素,不僅維系社會的簡單再生產,而且不斷擴大再生產,以及相應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從而使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加。物質基礎雄厚了,社會才有更大的力量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才有更多的條件興辦各種社會事業,才有豐厚的財力建立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體系,才有更強的手段來實行財政轉移支付,解決區域差異等問題。金融—經濟—社會,通過這樣的途徑,金融為社會作著巨大的貢獻。
第二,金融活,才能夠為人們的創業活動提供更好的條件,從而激發社會活力,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大的生產力是掌握了一定科學技術和勞動技能的人。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單憑自己個人的原始積累是難於以較快的速度組織較大規模的社會生產的。而金融,就能夠提供最重要的條件。黨的十六大指出:「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通過金融的支持和幫助,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創業或從事生產,同時還可以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社會不僅將更有活力,也更為有序。
第三,金融活,才能夠更好地調節宏觀經濟,調節收入分配,使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更好的實現。金融與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各個單位和法人的經濟活動乃至社會活動,同時,又能夠利用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手段影響這些經濟和社會活動的進行。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總量,可以使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平衡;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的方向和具體數量,可以調整生產要素在不同領域配置的格局。金融的這種杠桿作用,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價格、影響進出口的數量和規模,影響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收入,影響社會財富在不同人們之間的分配。如果金融手段運用的方向、力度和措施得當,可以有效地抑制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保證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得到更加切實的維護。
第四,金融活,還有助於培養社會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氛圍,增強社會和諧的動力和條件。金融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正常運行需要兩個最重要的社會條件,一個是有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制,一個是具備基本的信用基礎。人們知法守法,講究誠信,金融業務才能正常開展。金融發展,與金融有關的法制也會發展,倫理道德的建設也會發展。人們經常受到這種非常嚴格的法律和道德的熏陶,整個社會就會潛移默化地增強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的氛圍,並且帶動社會其他方面法治和道德的建設,從而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內在要求不斷地得到實現。
金融亂,社會則亂
金融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固然有很多積極的影響和作用,但由於它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如果出現問題,也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金融發展的好壞如同一把雙刃劍,利與弊都非常明顯。「金融活,社會才活」,是它「利」的一面,而「金融亂,社會則亂」,則無疑是它「弊」的一面。
金融是存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的中介,通過吸收的存款發放貸款,以保持資金在社會的正常流動。金融的發展構成了整個社會資金流動的循環系統和主要鏈條。而社會,則是通過銀行進行存款和貸款的交換,以保證資金在全社會的「血液循環」。如果金融系統規范有序,社會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環境,社會資金就會按正常的渠道和秩序流動,一切都會井然有序。
但事實上,現代金融自創立以來,就出現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混亂和危機。從1825年英國發生第一次經濟危機以來,西方國家的一次次經濟危機,都包含著金融的混亂和危機在內,有的還是由金融混亂和危機引起的。1929~1933年雪崩式的大危機,橫掃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起始就是金融鏈條的斷裂。據有關資料統計,從1980年至1997年,世界上有120個國家發生嚴重的金融問題,為此耗費的資金高達2500億美元。隨後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我們迄今還記憶猶新。我們國內,由於國家宏觀管理和有關政策、決策比較得當,沒有發生過嚴重的金融危機,但各種金融問題還是不斷出現,潛在的風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對此,我們不能不高度警惕。
金融之亂,既有金融系統自身管理和運營上的紊亂,也有因多種原因引起的整個金融系統和牽動社會的劇烈動盪。亂的規模,小至一般的「故障」,大到較大的金融風波,最嚴重的乃至社會動亂甚至世界性的危機。如果借款人不履行約定的還款承諾,或者金融機構的支付能力不足,或者市場利率變動引起成本收益的較大變化,或者出現國際間的匯率風險,或者國家宏觀決策發生失誤或不合時宜,或者金融機構的有關人員違規經營,或者受到其他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或者金融衍生產品過度投機或經營失誤,或者金融機構擴張過快管理不當,諸如此類,都有可能使金融機構發生支付危機,甚至破產。由於金融系統本身是一個巨大的信用鏈條,一旦哪個環節出現故障,就很容易發生連鎖反應,引起全局性、系統性的金融風波和金融危機。
金融之亂,絕不僅僅是金融本身之亂,也絕不僅僅是經濟之亂。金融運行的任何故障,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社會。而那些規模較大的金融風波、金融危機,則往往都會影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
F. 「三農」的哲學依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
在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 2003 年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決 「 三農 」 問題的力度,抵禦住了突如其來非典疫情的嚴重沖擊,克服了多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嚴重影響,實現了農業結構穩步調整,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民收入穩步增加,農村社會繼續保持穩定。
同時,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突出的是農民增收困難。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多年增長緩慢,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增長幅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許多純農戶的收入持續徘徊甚至下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擴大。農民收入長期上不去,不僅影響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響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給;不僅制約農村經濟發展,而且制約整個國民經濟增長;不僅關系農村社會進步,而且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全黨必須從貫徹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緊迫感和主動性。
現階段農民增收困難,是農業和農村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現實反映,也是城鄉二元結構長期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在農產品市場約束日益增強、農民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化的背景下,促進農民增收必須有新思路,採取綜合性措施,在發展戰略、經濟體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機制上有一個大的轉變。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堅持 「 多予、少取、放活 」 的方針,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業投入,強化對農業支持保護,力爭實現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盡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一、集中力量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促進種糧農民增加收入
(一)加強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當前種糧效益低、主產區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尤為突出,必須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盡快加以解決。抓住了種糧農民的增收問題,就抓住了農民增收的重點;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就抓住了糧食生產的根本;保護和提高了主產區的糧食生產能力,就穩住了全國糧食的大局。從 2004 年起,國家將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選擇一部分有基礎、有潛力的糧食大縣和國有農場,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家優質專用糧食基地。要著力支持主產區特別是中部糧食產區重點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基本農田。擴大沃土工程實施規模,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加強大宗糧食作物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工程建設,強化技術集成能力,優先支持主產區推廣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優良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圍繞農田基本建設,加快中小型水利設施建設,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提高排澇和抗旱能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一定補貼。
(二)支持主產區進行糧食轉化和加工。主產區要立足糧食優勢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發展區域經濟,並按照市場需求,把糧食產業做大做強。充分利用主產區豐富的飼料資源,積極發展農區畜牧業,通過小額貸款、貼息補助、提供保險服務等形式,支持農民和企業購買優良畜禽、繁育良種,通過發展養殖業帶動糧食增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扶持主產區發展以糧食為主要原料的農產品加工業,重點是發展精深加工。國家通過技改貸款貼息、投資參股、稅收政策等措施,支持主產區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農產品加工、種子營銷和農業科技型企業。
(三)增加對糧食主產區的投入。現有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土地復墾基金等要相對集中使用,向主產區傾斜。繼續增加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新增部分主要用於主產區。為切實支持糧食主產區振興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要開辟新的資金來源渠道。從 2004 年起,確定一定比例的國有土地出讓金,用於支持農業土地開發,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也要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建設。進一步密切產銷區的關系。糧食銷區的經營主體到產區建立糧食生產基地、倉儲設施和加工企業,應享受國家對主產區的有關扶持政策。產區糧食企業到銷區建立倉儲、加工等設施,開拓糧食市場,銷區政府應予以支持並實行必要的優惠政策
二、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
(四)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近幾年,農業結構調整邁出較大步伐,方向正確,成效明顯,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要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走精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向農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不斷開拓農業增效增收的空間。要加快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充分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繼續調整農業區域布局。農產品市場和加工布局、技術推廣和質量安全檢驗等服務體系的建設,都要著眼和有利於促進優勢產業帶的形成。 2004 年要增加資金規模,在小麥、大豆等糧食優勢產區擴大良種補貼范圍。進一步加強農業標准化工作,深入開展農業標准化示範區建設。要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的檢驗檢測、安全監測及質量認證體系,推行農產品原產地標記制度,開展農業投入品強制性產品認證試點,擴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實施重點區域動物疫病應急防治工程,鼓勵鄉村建立畜禽養殖小區, 2004 年要啟動獸醫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加快實行法定檢驗和商業檢驗分開的制度,對法定檢驗要減少項目並給予財政補貼,對商業檢驗要控制收費標准並加強監管。
(五)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各級財政要安排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專項資金,較大幅度地增加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對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可給予財政貼息。對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和污染治理等,可給予財政補助。創造條件,完善農產品加工的增值稅政策。對新辦的中小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要加強創業扶持和服務。不管哪種所有制和經營形式的龍頭企業,只要能帶動農戶,與農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給農民帶來實惠,都要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一視同仁地給予支持
(六)加強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要圍繞增強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能力、儲備能力和轉化能力,改革農業科技體制,較大幅度地增加預算內農業科研投入。繼續安排引進國外先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資金。增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中試和大面積示範推廣。引導和推動企業成為農業技術創新主體,允許各類農業企業和民營農業科技組織申請使用國家有關農業科技的研發、引進和推廣等資金。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國家推廣機構和其他所有制推廣組織共同發展、優勢互補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積極發揮農業科技示範場、科技園區、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業科技推廣中的作用。建立與農業產業帶相適應的跨區域、專業性的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組織。支持農業大中專院校參與農業技術的研究、推廣。
三、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七)推進鄉鎮企業改革和調整。發展鄉鎮企業是充分利用農村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全面發展農村經濟、拓展農村內部就業空間的重要途徑。要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產業結構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調整鄉鎮企業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加快技術進步,加快體制和機制創新,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大對規模以上鄉鎮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優化升級。引導農村集體企業改製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鄉鎮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農村中小企業對增加農民就業作用明顯,只要符合安全生產標准和環境保護要求,有利於資源的合理利用,都應當允許其存在和發展。有關部門要根據鄉鎮企業發展的新形勢新情況,加強調查研究,盡快制定促進鄉鎮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性意見。
(八)大力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農村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都可以進入。要在稅收、投融資、資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對農村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給予支持。對合法經營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於工商登記和收取有關稅費。
(九)繁榮小城鎮經濟。小城鎮建設要同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移民搬遷結合起來,引導更多的農民進入小城鎮,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聚集、市場擴大的良性互動機制,增強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帶動農村發展的能力。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要繼續支持小城鎮建設,引導金融機構按市場經濟規律支持小城鎮發展。重點漁區漁港、林區和墾區場部建設要與小城鎮發展結合起來。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推進村莊建設與環境整治。
四、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增加外出務工收入
(十)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簡化農民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的各種手續,防止變換手法向進城就業農民及用工單位亂收費。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創造了財富、提供了稅收。城市政府要切實把對進城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子女教育、勞動保障及其他服務和管理經費,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已經落實的要完善政策,沒有落實的要加快落實。對及時兌現進城就業農民工資、改善勞動條件、解決子女入學等問題,國家已有明確政策,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採取更得力的措施,明確牽頭部門,落實管理責任,加強督促檢查。健全有關法律法規,依法保障進城就業農民的各項權益。推進大中城市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和定居的條件。
(十一)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這是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增強我國產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要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訓內容,實行定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開展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各級財政都要安排專門用於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為提高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訓效果,應由農民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政府對接受培訓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和資助。要防止和糾正各種強制農民參加有償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的錯誤做法。
五、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搞活農產品流通
(十二)培育農產品營銷主體。鼓勵發展各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購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積極推進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立法工作。從 2004 年起,中央和地方要安排專門資金,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質量標准與認證、市場營銷等服務。有關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標准化生產基地、興辦倉儲設施和加工企業、購置農產品運銷設備,財政可適當給予貼息。深化供銷社改革,發揮其帶動農民進入市場的作用。加快發展農產品連鎖、超市、配送經營,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城市農貿市場改建成超市,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逐步把網路延伸到城市社區。進一步加強產地和銷地批發市場建設,創造條件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管理,有關部門要保證貨源充足、價格基本穩定,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坑農傷農行為。支持鮮活農產品運銷,在全國建立高效率的綠色通道,各地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改善農產品的流通環境。
(十三)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要進一步完善促進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外貿發展基金要向促進農產品出口傾斜,主要用於支持企業研發新產品新技術、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認證等,扶持出口生產基地。鼓勵和引導農產品出口加工企業進入出口加工貿易區。抓緊啟動園藝產品非疫區建設。完善農產品出口政策性信用保險制度。有關部門要密切跟蹤監測和及時通報國內外市場供需、政策法規和疫病疫情、檢驗檢疫標准等動態,為農產品出口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加強對外談判交涉,簽訂我國與重點市場國家和地區的雙邊檢驗檢疫和優惠貿易協定,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創造有利環境。適應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新形勢,加快建立健全禽肉、蔬菜、水果等重點出口農產品的行業和商品協會。
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
(十四)繼續增加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解決 「 三農 」 問題,必須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各級政府要依法安排並落實對農業和農村的預算支出,嚴格執行預算,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按照統一規劃、明確分工、統籌安排的要求,整合現有各項支農投資,集中財力,突出重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積極運用稅收、貼息、補助等多種經濟杠桿,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農業和農村。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切實把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作為工作重點,落實好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政策規定,今後每年要對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十五)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業和農村的比例要保持穩定,並逐步提高。適當調整對農業和農村的投資結構,增加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草場圍欄等 「 六小工程 」 ,對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積極作用,要進一步增加投資規模,充實建設內容,擴大建設范圍。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牧區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廁和秸稈氣化等各種小型設施建設。創新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繼續搞好生態建設,對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和濕地保護等生態工程,要統籌安排,因地制宜,鞏固成果,注重實效。
七、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減負提供體制保障
(十六)加快土地徵用制度改革。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按照保障農民權益、控制征地規模的原則,嚴格遵守對非農佔地的審批許可權和審批程序,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嚴格區分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明確界定政府土地徵用權和徵用范圍。完善土地徵用程序和補償機制,提高補償標准,改進分配辦法,妥善安置失地農民,並為他們提供社會保障。積極探索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途徑和辦法。
(十七)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從 2004 年開始,國家將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市場,實行購銷多渠道經營。有關部門要抓緊清理和修改不利於糧食自由流通的政策法規。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步伐,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完善糧食現貨和期貨市場,嚴禁地區封鎖,搞好產銷區協作,優化儲備布局,加強糧食市場管理和宏觀調控。當前,糧食主產區要注意發揮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要建立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制度。 2004 年,國家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部分資金,用於主產區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其他地區也要對本省(區、市)糧食主產縣(市)的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要本著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原則,制定便於操作和監督的實施辦法,確保補貼資金真正落實到農民手中。
(十八)繼續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要鞏固和發展稅費改革的成果,進一步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為最終實現城鄉稅制的統一創造條件。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 2004 年農業稅稅率總體上降低 1 個百分點,同時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降低稅率後減少的地方財政收入,沿海發達地區原則上由自己消化,糧食主產區和中西部地區由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解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進一步降低農業稅稅率或免徵農業稅。各地要嚴格按照減稅比例調減到戶,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確保各級轉移支付資金專款專用,及時足額下撥到位。要據實核減合法征佔耕地而減少的計稅面積。要加快推進配套改革,繼續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防止農民負擔反彈,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進一步精簡鄉鎮機構和財政供養人員,積極穩妥地調整鄉鎮建制,有條件的可實行並村,提倡幹部交叉任職。優化農村學校布局和教師隊伍。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農行政事業性收費。鞏固治理利用職權發行報刊的成果。積極探索化解鄉村債務的有效途徑。盡快制定農業稅的征管辦法。
(十九)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要從農村實際和農民需要出發,按照有利於增加農戶和企業貸款,有利於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建立金融機構對農村社區服務的機制,明確縣域內各金融機構為 「 三農 」 服務的義務。擴大農村貸款利率浮動幅度。進一步完善郵政儲蓄的有關政策,加大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力度,緩解農村資金外流。農業銀行等商業銀行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拓寬信貸資金支農渠道。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要調整職能,合理分工,擴大對農業、農村的服務范圍。要總結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經驗,創造條件,在全國逐步推開。繼續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嚴格監管、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通過吸引社會資本和外資,積極興辦直接為 「 三農 」 服務的多種所有制的金融組織。有關部門要針對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研究提出多種擔保辦法,探索實行動產抵押、倉單質押、權益質押等擔保形式。鼓勵政府出資的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積極拓展符合農村特點的擔保業務,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立農業擔保機構,鼓勵現有商業性擔保機構開展農村擔保業務。加快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選擇部分產品和部分地區率先試點,有條件的地方可對參加種養業保險的農戶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
八、繼續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和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
(二十)完善扶貧開發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強化扶貧工作責任制,提高扶貧成效。 2004 年國家繼續增加扶貧資金投入。要在認真總結經驗、切實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對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進一步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扶貧措施,切實做到扶貧到村到戶。對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實行社會救濟,適當提高救濟標准。對缺乏基本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要積極穩妥地進行生態移民和易地扶貧。對低收入貧困人口,要著力幫助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特色產業,開辟增收渠道,減少和防止返貧。健全扶貧投入機制,加強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所有扶貧資金的使用都要實行公示、公告和報賬制度,嚴格監督和審計,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真正使貧困戶受益。
(二十一)認真安排好災區和困難農戶的生產生活。 2003 年不少地方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一些農民生產生活遇到嚴重困難。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組織幹部深入災區和貧困地區,摸底排查,核實災情,及時把救濟款物發放到戶,按規定減免有關稅費,組織和引導災區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有條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實好農墾企業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政策。
九、加強黨對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的領導,確保各項增收政策落到實處
(二十二)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始終重視嚴格保護耕地和保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始終重視維護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的利益,始終重視增加農民特別是種糧農民的收入。對 「 三農 」 問題,不僅分管領導要直接抓,而且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地、縣兩級領導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上。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事關全局的大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落實各項增收措施,為農民增收出主意、想辦法、辦實事、多服務,力戒浮誇和做表面文章,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准。要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的培訓,增強宗旨意識和法制、政策觀念,增進與農民群眾的感情,提高他們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自覺性和本領。各行各業都要樹立全局觀念,為農民增收貢獻力量,在全社會形成有利於農民增收的良好氛圍。要激發廣大農民群眾艱苦創業的積極性,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通過辛勤勞動走上富裕之路。同時,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做好農村其他各項工作,為農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智力支持和安定的社會環境。
做好新階段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任重道遠。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堅定信心,奮力開拓,扎實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G. 求高手幫解道高中歷史題!急急急!用高中知識解
由於在英國發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原因)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地理狀況和人口結構,,促進了許多新興城市的產生,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大機器生產急需大量的工人,導致大部分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擺脫出來,轉入工業生產;第三工業也開始出現。
請用15-19世紀第一題:請簡述在15-19世紀里,西歐由貧窮變成富裕的原因 1、新航路的開辟進行殖民擴張 2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發展 3科學和知識的進步(牛頓力學等)4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和發展,資產階級的壯大,生產力的發展5工業革命的發展6統治者的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的引導。 6本身地理位置優越,是歐洲商路和貿易的中心(如大西洋)。 對了還要考慮它貧窮的原因,你可以寫由於在15世紀前也是封建君主統治,以農業為主,發展自給自足的農奴制經濟。
H. 高一政治必修一復習題綱
高一政治知識點(1)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1、商品
①含義②必須具備的條件:
③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
2、①貨幣產生 ②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本質)是商品。
原因:產生:它本身是一種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價物一樣,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③貨幣的職能:
4、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貨膨脹②通貨緊縮
①實質:供小於求,表現:物價上漲,紙幣貶值。影響: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銷售困難,經濟秩序混亂。
②實質:供大於求,表現:物價下降,紙幣升值。影響;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有好處,但長時間大范圍下降會影響企業生產與投資積極性,使經濟蕭條,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市場消費不振,對經濟長遠發展,人民長遠利益不利。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影響價格的因素:
①影響價格的因素:
2、供求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
A、賣方市場:含義,由賣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不應求,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即使提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
A、買方市場,是由買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過於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於下降。
3、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①A、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B、商品價格的高低,因為它們所含價值量不同。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①價值量的決定因素:不能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的需時間。
B、個別勞動時間即商品生產者個人生產某種商品所用的時間。
②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耗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勞動生產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勞率』↑生產品量↑勞時』↑
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定社會生產率的表現,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由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引起。
③個別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商品的價值量,但可改變個別勞動時間,改變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
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商品價值量關系圖
4、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①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③作用: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使資源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實現優化配置)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內部實現優化配置)導致商品生產的優勝劣汰。(使資源在企業之間實現優化配置,總之,即有利於資源優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1、消費類型:
(1)按產品類型分: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交易方式不同:錢貨兩清,貨款消費,租貨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生活消費可以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其中生存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較低層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費;發展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發展的要求;享受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層次消費。
3、消費結構:
(1)消費結構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所佔的比重。
(2)特點:不是一成不變,會隨經濟發展,收入變化而變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順序。
5、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由於受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費帶有復雜性。
(2)消費心理復雜性的表現有:
從眾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6、做理智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二單元、投資與創業
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
考點一:生產與經濟制度
(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人的消費不是由主觀願望決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生產決定消費對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考點二:大力發展生產力
1、必要性:①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由我國社會主義主要矛盾決定的,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本質要求。我國目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考點三、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
(主導作用--國有經濟而言,主體地位--整個公有制地位)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3)公有制主體地位的主要體現: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
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
I. 求金融危機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論文
充分發揮金融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運行不僅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進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關系著社會發展的狀況。所以,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通過抓好發展與監管兩手,促進我國的金融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金融活,社會才活
鄧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這一經典性的評價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金融適應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為經濟服務,又反作用於經濟,對經濟的成長和運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經濟,是社會的經濟;金融,是社會的金融。所以,無論經濟還是金融,都是與社會密不可分的。金融在以特有的方式作用於經濟的同時,也在作用於社會,對社會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社會,從廣義上來說,是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而相互聯系的人類生活共同體。它包括作為社會主體的人,以及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作為一個社會有機整體或大系統,它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等多個子系統。狹義的社會,則是以人的社會活動和交往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公共生活系統。它與廣義社會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相並列,特指人的社會生活、社會交往、社會關系以及相應的社會管理、社會環境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說的「社會」,可以從廣義上使用,但主要還是指狹義的社會。所以,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無論是廣義的社會,還是狹義的社會,金融都與其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經濟建設中,金融「一著棋活,全盤皆活」。在社會領域,我們還不能說金融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但如果沒有金融,或金融不活,那社會肯定活不起來。所以,我們至少可以說:金融活,社會才活。
第一,金融活,才能夠使生產力得到更大的發展,使人們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從而為社會整體的良性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一種信用中介,金融將社會零星、分散、閑置的資金積聚起來,變成高效、穩定、長期的資金來源,通過借貸、投資的方式,配置到社會急需的領域和部門,組合生產要素,不僅維系社會的簡單再生產,而且不斷擴大再生產,以及相應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從而使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加。物質基礎雄厚了,社會才有更大的力量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才有更多的條件興辦各種社會事業,才有豐厚的財力建立社會保障、社會福利體系,才有更強的手段來實行財政轉移支付,解決區域差異等問題。金融—經濟—社會,通過這樣的途徑,金融為社會作著巨大的貢獻。
第二,金融活,才能夠為人們的創業活動提供更好的條件,從而激發社會活力,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最大的生產力是掌握了一定科學技術和勞動技能的人。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單憑自己個人的原始積累是難於以較快的速度組織較大規模的社會生產的。而金融,就能夠提供最重要的條件。黨的十六大指出:「要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通過金融的支持和幫助,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創業或從事生產,同時還可以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社會不僅將更有活力,也更為有序。
第三,金融活,才能夠更好地調節宏觀經濟,調節收入分配,使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更好的實現。金融與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各個單位和法人的經濟活動乃至社會活動,同時,又能夠利用利率、匯率、信貸、結算等手段影響這些經濟和社會活動的進行。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總量,可以使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平衡;通過調整貨幣供應的方向和具體數量,可以調整生產要素在不同領域配置的格局。金融的這種杠桿作用,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價格、影響進出口的數量和規模,影響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收入,影響社會財富在不同人們之間的分配。如果金融手段運用的方向、力度和措施得當,可以有效地抑制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保證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得到更加切實的維護。
第四,金融活,還有助於培養社會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氛圍,增強社會和諧的動力和條件。金融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正常運行需要兩個最重要的社會條件,一個是有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制,一個是具備基本的信用基礎。人們知法守法,講究誠信,金融業務才能正常開展。金融發展,與金融有關的法制也會發展,倫理道德的建設也會發展。人們經常受到這種非常嚴格的法律和道德的熏陶,整個社會就會潛移默化地增強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的氛圍,並且帶動社會其他方面法治和道德的建設,從而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種內在要求不斷地得到實現。
金融亂,社會則亂
金融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固然有很多積極的影響和作用,但由於它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所以,如果出現問題,也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金融發展的好壞如同一把雙刃劍,利與弊都非常明顯。「金融活,社會才活」,是它「利」的一面,而「金融亂,社會則亂」,則無疑是它「弊」的一面。
金融是存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的中介,通過吸收的存款發放貸款,以保持資金在社會的正常流動。金融的發展構成了整個社會資金流動的循環系統和主要鏈條。而社會,則是通過銀行進行存款和貸款的交換,以保證資金在全社會的「血液循環」。如果金融系統規范有序,社會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環境,社會資金就會按正常的渠道和秩序流動,一切都會井然有序。
但事實上,現代金融自創立以來,就出現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混亂和危機。從1825年英國發生第一次經濟危機以來,西方國家的一次次經濟危機,都包含著金融的混亂和危機在內,有的還是由金融混亂和危機引起的。1929~1933年雪崩式的大危機,橫掃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起始就是金融鏈條的斷裂。據有關資料統計,從1980年至1997年,世界上有120個國家發生嚴重的金融問題,為此耗費的資金高達2500億美元。隨後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我們迄今還記憶猶新。我們國內,由於國家宏觀管理和有關政策、決策比較得當,沒有發生過嚴重的金融危機,但各種金融問題還是不斷出現,潛在的風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隱患,對此,我們不能不高度警惕。
金融之亂,既有金融系統自身管理和運營上的紊亂,也有因多種原因引起的整個金融系統和牽動社會的劇烈動盪。亂的規模,小至一般的「故障」,大到較大的金融風波,最嚴重的乃至社會動亂甚至世界性的危機。如果借款人不履行約定的還款承諾,或者金融機構的支付能力不足,或者市場利率變動引起成本收益的較大變化,或者出現國際間的匯率風險,或者國家宏觀決策發生失誤或不合時宜,或者金融機構的有關人員違規經營,或者受到其他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或者金融衍生產品過度投機或經營失誤,或者金融機構擴張過快管理不當,諸如此類,都有可能使金融機構發生支付危機,甚至破產。由於金融系統本身是一個巨大的信用鏈條,一旦哪個環節出現故障,就很容易發生連鎖反應,引起全局性、系統性的金融風波和金融危機。
金融之亂,絕不僅僅是金融本身之亂,也絕不僅僅是經濟之亂。金融運行的任何故障,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社會。而那些規模較大的金融風波、金融危機,則往往都會影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
J. 請問有經濟法的論文么
你可以參考:wanfangdata.com.cn cnki,net paper.e.cn
經濟法學視角:論公司的社會責任
黨大鵬·
摘要:現代公司在以營利最大化為首要目標的前提下,還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公司承擔
社會責任與其追求營利的目標是相輔相成的。然而由於市場經濟中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
公司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性法人,總是傾向於逃避社會責任和法律監管。因此,公司具
有逃避責任的天性。這一點同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是吻合的。2008年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西
文金融企業利用金融衍生產品瘋狂投機,導致美國次級抵押債券市場的崩潰。其關聯交易產
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致使多家金融機構倒閉,進而使全球陷入了金融危機。其外部原因表現
為金融衍生產品失去監管所致:從內部動機分析,實為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失范引起。從經
濟學、社會學、法學理論分析,承擔社會責任也是現代公司不可迴避的義務,它同我國傳統
的「企業辦社會」有本質不同。我國應從立法、政策和輿論等方面構建公司社會責任的約束、
激勵和監督機制。
關鍵詞:公司社會責任營利性
Economic Law Perspective:O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ang Da-pong
Abstract:The corporate in the primary objective to maximize profit under the premise, but also
bear certain social responsibilitie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ts goal is the pursuit of
profit go hand in hand.However,e to a market economy is the existence ofasymmetric
information,the company as operating profit for the purpose of legal persons, arc always
inclined to avoi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legal supervision.Therefore,the company has a nature
to avoid responsibility.This is the sanlc assumption in economies is the rational people in line.
Wall Street in 2008 as the representative to the Western financial firms u∞financial derivatives
crazy speculation, U.S.subprime mortgages led to the collapse ofthe bond market.Its related
party transaotions have a domino effect resulting in the closure of a numbea"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us make it into a global financial crisis.The reas011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its
external f'mancial derivative procts caused by the loss ofregulation;from the analysis of
internal motivation i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ising from the lo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From
economics, sociology,legal theory analysis, commitment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lso a
modem company of the obligation can not be avoided, it is with our traditional」social
enterprise」is substantively different.China should be legislation,policies and public opinion in
areas such緞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build the constraint, incentive and monitoring
Keyword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ofit
一、公司社會責任概念內涵及外延
公司的社會責任在美國的理論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此次經濟危機所
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使許多人認識到不能僅把營利性作為公司追求的唯一目標。英國的理論界
對於公司社會責任的認識始於70年代,在進入90年代後,公司社會責任在商界和社會公
眾中的影響日漸增大。80年代,公司社會責任的觀念在美國歷史上首次得到了許多州立法
者的支持.並相繼頒布了一些有利於強化公司社會責任的立法。例如1983年賓夕法尼亞州
的立法,它授權公司的董事在考慮公司的最佳利益時,顧及股東之外的其他人的利益,包括
地方經濟、全國經濟和社會性考慮在內的一般性因素以及董事會認為適當的其他因素。日本
的經濟界在1956年也提出了公司的社會責任問題,並把公司承擔社會責任視為現代公司的
基本特徵.甚至進一步指明:如果一個企業仍像過去那樣,只追求企業的個別利益而無視企
個別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協調發展,則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繁榮穩定。1995年,十多家英國犬
公司共同贊助的研究項目——《明天的公司:企業在變化的世界中應當扮演的角色》指出:
那些在將來處於優勝地位的公司具有以下特點:不僅僅把眼睛盯在為股爾賺錢上,不僅僅用
財務指標衡量公司業績,而是在思考和討論公司目的和表現時,綜合考慮公司的所有利害關
系人.
1、內涵
目前對公司社會責任概念的內涵界定法學界尚處於論爭階段。美國學者界定公司社會責
任(企業社會責任)方法與標准多是從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法學,甚至哲學角度界
定,台灣學者劉連煜從中外學說、判例出發,力圖從公司治理結構的構造上。尋求落實公司
社會責任的路徑。
國內學術界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1)公司在謀取自身及其股東最大經濟利益的同時,
從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出發,還要為其他利益關系人承擔並履行某些方面的社會
義務。(2)公司不能僅僅以最大限度地為股東們營利作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而應當最
大限度地增進股東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會利益; (3)從廣義角度講,是指公司應對股東
這一利益群體以外的與公司發生各種聯系的其他利益相關群體的利益和政府代表的公共利
益負有一定的責任,即維護公司債權人、雇員、供應商、用戶、消費者,當地住比的利益以
及政府代表的稅收利益,環保利益等;
應當注意到,不能脫離公司社會責任的特點完成對公司社會責任的界定。具體而言.公
司社會責任具有如下特徵:派生性,由公司營利性本質性目的與基礎,派生出來的或者說是
對傳統股東利潤最大化原則的修正和補充;從屬性,從屬公司營利性的第二位特性:強制與
非強制性。從制度建設角度分析,公司社會責任是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統一體;
相對人特定性,公司社會責任以公司的習F股東利益相關者為企業義務的相對方:開放性,不
斷豐富與變化的要素集合。因而,公司社會責任應當定義為:公司在謀求股東利潤(利益)
最大化之外所負有的維護和增進社會大眾利益的義務(責任)。
2,外延
從歷史沿革看,公司社會責任在不同的國家、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外延。
由於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極度J「泛,因此對公司所負擔的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范圍)難以
作出全面的劃定;目前主要包括以『卜一些: (1)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責任。公司對於
社會貧困群體(弱勢群體)的慈善捐贈與救助行動,有利公司生存社會環境的安定與和平。
(2)促進所在社區經濟社會發展責任。公司參與社區公益事業與公共工程項目建設,協調
自身與社區的各方面關系; (3)環境、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責任。為公司對環境和資源
所有現實的和潛在的受益人所負擔的一項責任。環境、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事關當代人類
的切身利益,下啟子孫後代的生存和發展,是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關鍵。該項
責任是公司對全人類和後代負責的體現,是典型的公司社會責任; (4)對債權人的責任。
公司對債權人負有確保交易安全之責任。此責任要求公司在任何情況下對任意債權人都合
法、善意、無過失地為交易行為、切實履行依法訂立的合同(對世責任性質);(5)對消
費者責任。消費者是公司產品與服務的接受者,也是作為社會經濟組織的公司面對的主要社
會成員;(6)對雇員的責任。雇員在公司的生存發展,是公司追求利潤過程中必須首先擔
負起的責任。
西方國家對於公司社會責任的研究不僅在理論上已達成共識,有的國家還以立法形式對
其加以肯定,而我國目前對此問題的研究還很薄弱,主要原因應歸結為我國實行了多年的計
劃經濟體制,公司(特別是國有企業)承擔了許多本應由政府承擔的社會職能,最終使公
司(企業)成為行政附屬物,這就是我國特有的「企業辦社會」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有
人認為雖然對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理論上落後,但實踐中我國公司(企業)承擔
的社會責任大大多於其他發達國家,對此問題無需研究。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應該看到一企
業辦社會」同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內容有本質的不同,特別是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
轉軌的階段,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公司化改制,必須改變「企業辦社會」的現狀,在
明確公司(企業)以營利性作為首要目標的同時,強化公司(企業)的社會責任。所以,
對公司社會責任的研究不僅有理論意義,也有現實價值.
二、公司傳統責任與社會責任的關系
在討論公司社會責任與傳統責任關系之時,要首先從觀點上確立:公司社會責任與傳統
責任二者並非完全對立,而是相得益彰,不應以一方否定另一方。信賴傳統的營利最大化的
理論,並不能導致對於當今公司社會責任理論的否定。在經營判斷原則的框架內,存在著許
多可以將公司的資金用於公共福利措施的機會,唯一的限制是公司的政策必須與公司的長遠
利益有合理的聯系。公司社會責任可促進公司利潤最大化的實現(無形收益) 。
在探討公司社會責任之時,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如何認識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傳統責
任的關系,並在這個定義的前提下把握與確立公司社會責任的地位。探討公司社會責任對公
司的生存與發展應處地位重點是把握公司社會責任與傳統責任關系。從理論探討和司法實踐
看,主要有三種。
一, 承認公司獲取利潤的最大化乃公司基本責任,也認可公司承擔不是利潤手段的社
會責任。二, 從傳統的公司觀點出發認為,公司的存在就是為了追求公司效益的最大化,
這是公司單一的基本的目標。公司第一位責任仍是股東獲利的工具。公司社會責任是第二位
的,仍不過是為公司獲取最大利益服務。這種觀點把公司的社會責任視為服從於利潤的社會
責任,或者說承擔社會責任是獲墩利潤的手段;三,公司應是保護多數利害關系者利益的實
體,而不僅僅為股東利益服務。這種觀點就要求公司不能將其活動局限於狹小的企業目的中,
而應與J「泛的社會目的相適應,承擔廣泛的社會責任。公司的經營者已不僅僅是股東利益的
代表,而是若干不同利害關系群體利益的調整者和平衡者。因此,當經營者在進行重要的裁
判時,必然成為試圖對股東、:l:作人員、主顧、服務人員及其他一般公眾,也包括政府機關
方面在公眾代表者在內的各種利菔進行平衡。這種理解將公司社會責任放在公司目標首位,
而忽視公司之營利實體的基本特性。
當然公司社會責任與傳統責任我們主張應並舉,但並非一視同仁,不分輕重。面對公司
營利經濟組織體的客觀存在現實,必須以公司營利(利潤最大化)為第一位的,這是本質
目的,公司社會責任是由其決定的第二位的。沒有公司利潤最大化為前提,公司社會責任無
以實現。
公司社會責任的學科背景
一,公司首先是一種經濟組織,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法人實體。對
於公司承擔的社會責任,經濟學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從微觀經濟學角
度,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必然增加公司的經營成本,為了努力實現高的資本網報率,公司必須
要將這些社會成本轉嫁給他人;否則,它就難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中,
投資必然會流向那些成本盡可能低、利潤盡可能大的公司,而不是那些承擔了社會責任而致
使利潤下降的公司。這樣,承擔社會責任的公司由於缺乏競爭力而不得不被市場淘汰。因此,
公司為了保持自身較強的競爭力,就不能承擔社會責任。另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公司的目
標在於自身的生存狀態及良好的發展前景,公司的經營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關注公
司長期資本收益率的最大化.而為了實現長期利潤最大化,就必須承擔社會義務及由此產生
的社會成本。可見,兩種觀點的差異在於研究問題的角度不同。前者在研究社會責任與經濟
績效的關系時,是通過分析年度報表的內容得出了二者相矛盾的觀點:而後者是研究一個公
司長期發展過程中社會責任與經濟績效的關系,從而得出二者是正相關的關系。
二,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公司(企業)是構成這個有機整體的單元.從二者的聯系
看,公司不能離開社會而孤立地存在,社會的發展也要依賴於公司的發展壯大,二者的這種
關系決定了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又同時受到各自發展規律的制約;其次,公司作
為社會的一種組織,其利益具有獨立性,而社會利益則具有共益性,公司發展的目標在於自
身利益最大化,而社會發展目標則在於社會成員共同利益的增加,公司作為社會的一個層次,
就要求公司的利益要受到社會利益的約束,公司的目標要服從予社會利益的目標,公司承擔
相應的社會責任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三,我國法律在調整正義與利益、各種利益關系之間的矛盾時遵循的首要原則是兼顧國
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公司營利與承擔社會責任實質上是公司個體經濟利益和整體社
會利益之間的矛盾關系。個體是社會的個體,個體要在社會中存在,表明個體利益和整體利
益之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所以在處理二者關系時,首先應考慮在追求個體的經濟利益時顧
及社會整體利益,這也就要求公司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其次,調整各種利益矛盾的准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也就是在效率和公平這對矛盾中,
效率一般佔主導地位,為了實現營利最大化目標,公司應追求盡可能高的效率。但同時,也
要考慮公平的道德因素,如果公司一味追求高效高利,而破壞社會的公平正義觀,最終社會
中所有的個體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價。
從私法理論來講,公司作為法人是私法上的主體。公序良俗原則是現代私法的一項重要
的基本原則,它要求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不得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這就要求公
司在進行民事活動時要承擔對於法律禁.I}:從事的行為的不作為義務。其次,民法思想已從
19世紀的個人本位演變為20世紀以來的社會本位。它的核心思想表現為: (1)對契約
自由的限制,即對締結契約加以公法上的監督,注重保護經濟上的弱者: (2)所有權絕
對原則的限制,如籜國法律明文規定禁止權利濫Hj,所有權的行使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3)
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採用。對於公司來講,也應從只注重自身營利的角度轉向注重對社會整體
利益的促進,在不妨礙自身獲利的同時,承擔適當的社會責任。
從經濟法理論米講,經濟法就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國家干預經
濟的方式、范圍、價值取向會隨著當政者政策的不同而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
了國家對經濟的混合干預,將國家對經濟干預的領域限制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市場主
體的組織和活動進行干預;(2)對市場秩序的形成和發展進行干預;(3)對宏觀經濟運
行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進行干預;(4)對社會分配進行干預。國家對市場主體的組織
和行為進行干預的原因之一在於,市場主體行為的社會目的性與它的經濟目的性之間的矛盾需要由國家干預調整,市場主體之~公司有時並不能自發承擔社會責任,需要國家以立法
形式強制或引導其承擔社會責任;其次,國家對社會秩序的干預表明,不能僅著眼於滿足個
體的自身需要,還要著眼於滿足全局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要依靠公權力來形成正常有序
的市場環境。
四、公司社會責任在我國的現狀及未來發展
在探討公司的社會責任時,不能不提到困擾我國國企改革的一個大問題,即「企業辦社
會」.「企業辦社會」是長期以來背在企業身上的一個沉重的包袱,它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
企業與政府職能錯位、政府社會保障服務功能不健全的必然結果。「企業辦社會」形成大量
具有社會功能的企業資產,影響企業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給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帶米了很
大阻力。而公司的社會責任與它有本質的不同,具體表現在:(1)受益主體不同。公司承擔
社會責任的受益人廣泛,包括消費者、公司職工、社區居民等,而「企業辦社會」的受益人
僅限於本企業的職工及與職工有親屬關系的人,范圍要狹窄得多。(2)內容不同。公司承
擔社會責任的內容十分寬泛,包括公司對消費者的誠實信用責任,對職工合法權益保障的責
任,對整個市場經濟秩序的維護義務,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建設責任,而「企業辦社會」僅包
括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的內容.(3)主體不同。強化公司社會責任的主體廣泛,包括政府、
社會公眾、公司職工,而導致「企業辦社會」的主體僅指政府,在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只
有政府才有權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職能。(4)解決方式不同。公司承擔社會責任不僅需要從
法律上加以強制,更需要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社會整體意識的加強,而解決「企業辦社會」問
題首先需要完善政府職能,其次要把企業所辦的具有社保職能的部門推向市場,使其自主經
營,自負盈虧。
我國的許多公司(企業)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成長發展起來的,一方面承擔著大量的
本應屬於政府或社會的責任,另一方面.對它本應負擔的社會責任卻沒有很好地負擔起來,
經常出現侵吞資產、銷售劣質商品、損害職工利益、污染破壞環境等逃避社會責任的現象。
其原因不外乎公司(企業)只看到承擔社會責任的成本負擔,而沒有看到承擔社會責任給
公司(企業)帶來的發展機會和潛在利益,這是一種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容易出現的短視行
為。如何強化公司的社會責任,是一個長期復雜的課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從觀念上把公司追
求營利最大化的一元化目標和公司承擔社會責任追求社會效益的目標結合起來。公司應從長
期良性發展考慮,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主動承擔適當的社會責任。其次,政府在公司承擔
社會責任方面有義務設計出有效的經濟利益激勵機制,讓承擔社會責任的公司有「利」可圖,
而讓拒絕承擔社會責任的公司無「利」可賺。政府應推出一系列優惠措施鼓勵公司自願地承
擔社會責任,對於法律上的社會責任,可以考慮在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時增加對
公司應承擔社會責任的概括性規定,尤其是應明確使用「社會責任」這一概念。至於公司應
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實體性義務,可以在其他法律、法規中分別規定。最後,要加強對公司承
擔社會責任的監督,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監督體系,健全和完善促進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
外部環境。總之,公司社會責任的約束和監督機制應是以政府、公司、社會三者合理關系為
基礎,由法律強制、經濟引導、行政干預、公司自律和社會監督等手段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
套完備機制。
參考文獻:
[1]劉俊海:《公司的社會責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2]張士元:<論公司的社會責任》,<法商研究》,載2001年第6期。
[3]劉連煜:『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台灣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版;
[4]劉連煜:『公司治理與公司社會責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第l版。
[52趙震江: 『法律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52何勤華: 《西方法學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62朱慈蘊:『公司法人人格否認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7]盧代富: <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學與法學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82馬風光:《企業的社會責任模式論》, 《工業企業管理》,載2000年第12期。
[9]梁慧星:『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0]李昌麒:《論市場經濟、政府幹預和經濟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