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府應該如何運用貨幣政策來進行調節宏觀經濟的運行呢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大傳統的政策工具有時也稱為「三大法寶」,主要用於調節貨幣總量。
⑴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備率調整的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②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備金為基礎;
③
即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持有超額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備金維持不變,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備率調整的效果比較強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傾向;
②
存款准備金對各種類別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種類的存款的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因這些復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貼現政策: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時再貼現率的確定與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效果:
①
再貼現率的調整可以改變貨幣供給總量;
②
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並能夠改變資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動權並非只在中央銀行,甚至市場的變化可能違背其政策意願;
②
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貼現率易於調整,但隨時調整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⑶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效果:①主動性強,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動進行操作;
②靈活性高,買賣數量、方向可以靈活控制;③調控效果和緩,震動性小;④影響范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②要有一個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且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市場上證券種類齊全並達到一定規模;③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Ⅱ 我國為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採取了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具體是如何應用這一政策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採取的宏觀經濟政策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一、積極財政政策主要內容如下:
1、擴大政府投資和優化投資結構。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投資總額將達4萬億,重點投入領域為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重點工程、企業技術改造和兼並重組領域、災區恢復重建;
2、推進稅制改革,實行結構性減稅。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完善出口退稅和關稅政策,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為單邊征稅,降低住房交易稅,免徵利息所得稅,減輕企業和居民稅收負擔,擴大企業投資,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3、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助規模;
4、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重點是「三農」、教育、醫療衛生、保障性安居工程;
5、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6、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央財政大幅度增加了用於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資金,總額達到18億元;安排資金19億元,專項用於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安排資金12億元,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同時加大各種收費的清理力度,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7、增加國債發行量。2009 年國債發行1.64萬億元,2010年計劃國債發行量1.8萬億元、地方政府債發行2000 億元。
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主要內容:
1、利率政策。截止2008年年底,央行5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1.89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2.16個百分點,同時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
2、促進對外貿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3、存款准備金率政策,自從2008年9月份以來,四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從17.5%下調到15.5%;
4、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 「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5、信貸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調增了全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擔保難問題,8月中旬,央行又將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小額貸款的最高額度從10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9 月中旬,央行決定從9月16日起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進率,以解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2008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背景:
2008年3月,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億美元低價收購,次貸危機持續加劇首次震動華爾街。7月,美聯儲和財政部宣布救助兩大房貸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國國會批准3000億美元住房援助議案,授權財政部無限度提高「兩房」貸款信用額度,必要時可不定量收購其股票。
9月,美國政府宣布接管「兩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由此,國際金融危機達到白熱化階段,並席捲全球。許多企業紛紛宣布破產,我國也不例外。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國內通脹壓力減緩等情況,2008年7月至2008年底,央行調整金融機構宏觀調控措施,連續三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兩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並引導商業銀行擴大貸款總量。並於2008年11月5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了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Ⅲ 基層央行貫徹執行貨幣政策怎樣優化轄內信貸機構
建議如下:
( 一 ) 重塑新型銀政、銀企關系,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地方政府要積極支持金融部門維護金融債權,規范企業改制、破產等行為,依法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要牽頭建立擔保基金,解決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等問題。
( 二 ) 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完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機制。一是進一步完善授權授信管理。二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根據轄區金融生態環境狀況,確定窗口指導的具體實施方式,加大貨幣政策的宣傳和對金融機構的指導力度,及時向金融機構傳達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意圖,引導轄區金融機構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不斷改進和完善金融服務,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信貸支持。
( 三 ) 通過加強和改進窗口指導,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 四 ) 加快發展金融市場業務,積極支持幫助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聯社加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
( 五 ) 協調好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關系,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科學性。有關部門應建立密切的協調和信息通報制度,及時研究分析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情況,定期發布和適時調整相關產業政策,指導社會投資方向。
( 六 ) 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政府部門要樹立保護金融債權, 就是保護地方經濟、金融發展的意識,利用行政、法律的力量 , 嚴格保護金融債權,支持商業銀行繼續對以各種形式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實施金融制裁。
Ⅳ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是怎樣的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con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專政策目標的傳導屬途徑與作用機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從運用貨幣政策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過程,貨幣傳導機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對經濟的貢獻。1998年以來,針對國內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國內消費需求疲軟以及出現了通貨緊縮等突出問題,中央政府持續適當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等擴張性貨幣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從總體來講,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http://ke..com/view/1082634.htm
Ⅳ 簡述貨幣政策傳導的主要環節
貨幣政策復傳導機制—制—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
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一般有三個基本環節,其順序是:①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響的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准備金、融資成本、信用能力和行為,以及金融市場上貨幣供給與需求的狀況;②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中央銀行的政策操作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對各類經濟行為主體的消費、儲蓄、投資等經濟活動產生影響;③從非金融部門經濟行為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數,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
金融市場在整個貨幣的傳導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央銀行主要通過市場實施貨幣政策工具,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市場了解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調控意向;其次,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經濟行為主體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接受金融機構對資金供應的調節進而影響投資與消費行為;最後,社會各經濟變數的變化也通過市場反饋信息,影響中央銀行、各金融機構的行為。
Ⅵ 如何有效的發揮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作用
如何有效的發揮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作用
一、貨幣政策的含義和特徵
貨幣政策是指一國貨幣當局運用各種工具,通過貨幣供應量和利率等中介目標影響宏觀經濟運行,以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
貨幣政策通常由一國的中央銀行制定和貫徹執行。一般來說,貨幣政策有兩個顯著的特性:一是貨幣政策是一種宏觀經濟政策。它通過調節和控制全社會的貨幣供給來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進而達到某一特定的宏觀經濟目標。二是貨幣政策是一種調節社會總需求的政策。通過對社會總需求的調控影響社會總供給及構成,從而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均衡。 二、貨幣政策的目標以及各目標之間的關系
貨幣政策的目標一般可概括為: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和金融穩定。
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當失業過多時,貨幣政策要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就需要擴張信用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就業人數;同時由於需求的大幅增加,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物價上升。反之亦然。
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經濟增長,就應促進信貸和貨幣發行的擴張,結果會帶來物價上漲。
物價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國家發生通貨膨脹,本國物價穩定,則會造成本國輸出增加,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反之亦然。
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的矛盾。隨著經濟增長,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增加,結果會出現貿易逆差;反之亦然。
綜上所述,由於各目標間存在的矛盾性,中央銀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具體的政策目標。 三、貨幣政策有那些手段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選擇性政策工具。 第一、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經常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運用的資金減少,貸款能力下降,貨幣乘數變小,市場貨幣流通量便會相應減少。所以在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反之亦然。由於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作用效果十分明顯,人們通常認為這一政策工具效果過於猛烈,它的調整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經濟和社會心理預期,因此,中央銀行對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都持謹慎態度。
(2)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融資所作的政策規定。再貼現政策一般包括再貼現率的確定和再貼現的資格條件。再貼現率工具主要著眼於短期政策效應。中央銀行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調整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銀行借入資金成本,進而影響商業銀行對社會的信用量,從而調整貨幣供給總量。
(3)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當中央銀行認為應該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價證券。
隨著中央銀行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性加強,貨幣政策工具也趨向多元化,因而出現了一些供選擇使用的新措施,這些措施被稱為「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其中包括:規定利率限額與信用配額、信用條件限制等。
(2)間接信用指導是指央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來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行為的做法。
四、如何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
第一、積極採取措施化解金融風險。到2004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均有較明顯的下降,但應當清醒的看到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佔比依然較高。防範和化解工作已刻不容緩,應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還應當看到,處置潛在的風險隱患,把風險處置和促進經濟增長有機結合起來考慮,降低不良貸款的比例。
第二、改革商業銀行自我約束激勵機制。商業銀行經營的目標是盈利,而基層央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出發點是維護金融秩序,所以兩者存在不一致性。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的多層化,造成基層商業銀行對央行實施的各種貨幣政策反映不充分。因此,必須改革商業銀行內部機制:一方面要給予各個層次一定的貸款審批權,可以廣泛推行綜合授信制度.另一方面要廢除一些不合理的考核指標,能夠促進貸款增長和效益提升的激勵機制。進一步科學合理地劃分信貸管理許可權,完善信貸管理責任制,制定信貸標准,根據客戶類型。
第三、解決區域經濟中結構性資金供求矛盾。當前,出現這種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相對過剩等。二是資金流向變化,大量資金滯留在電信、石油等壟斷行業,企業存款分布結構不均衡。三是信貸資金多集中於一些效益好的企業,貸款投放集中化傾向明顯,造成信貸風險過度集中。
第四、改善農村社會信用環境。農村社會信用環境是市場經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環境。目前,由於個別地區銀企關系不協調,中小企業融資難.農村農戶融資難。社會信用環境的惡化已經成為制約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最大障礙,嚴重的阻滯了基層央行貨幣政策的貫徹實施。因此,改善農村社會信用環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信用秩序,為貨幣政策傳導奠定物質基礎,以利貨幣政策的正確貫徹實施。
第五、積極運用支農再貸款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縣域經濟發展。首先.央行要抓住國家發展農業、鞏固農業、加大農業投入時機,堅定不移地支持「三農」。一方面,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大對經濟的信貸投入,促進農業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盡快形成集約型、效益型的增長模式,實現農業與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要進一步督促農村信用社改善經營、加強管理,樹立「以農為本的經營觀念。其次,央行要加強政策研究和業務指導:一是要加強調查研究。結合實際確定扶持原則、信貸政策和管理辦法。二是要保持支農再貸款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資金的持續穩定投入。三是要綜合運用政策引導、窗口指導等手段,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農業信貸投入,確保金融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
Ⅶ 央行最新報告如何定調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向
中國貨幣政策將如何走向?央行這個最新報告定調。
央行: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
如何加強宏觀審慎管理?
要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完善宏觀審慎評估,擬於2019年第一季度評估時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下金融機構發行的同業存單納入MPA考核。
如何進一步深化利率、匯率改革?
探索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加強對金融機構非理性定價行為的監督管理,採取有效方式激勵約束利率定價行為;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接下來怎麼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集中力量,優先處理可能影響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抓緊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和重點領域風險,積極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等等。
來源:網易新聞
Ⅷ 貨幣政策目標如何實現
一、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指通過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目的,內這是作為貨幣政策容制定者的中央銀行的最高行為准則。
當代各國的貨幣政策一般可以概括為五項:
1、穩定物價
2、充分就業
3、經濟增長
4、國際收支平衡
5、金融穩定
二、貨幣政策中介指標(intermediate
target)
又稱遠期指標,是處於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的中介性政策變數.如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等.
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三個主要環節:
1、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
2、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
3、從非金融部門經濟
行為
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數,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
Ⅸ 制定並實施貨幣政策的機構是
我國是「中國人民銀行」制定貨幣政策。國家附屬其權力!「中國人民銀行」是政府的銀行,是銀行的銀行,在銀行金融機構中起領導作用,其它的銀行機構配合實施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