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金融學題目~~~
a大體是正確的,對單個的股票來說,股票收益率多變,說明波動大,就是風回險大,所以要求的答預期收益率更高;
b錯,貝塔為0時,期望收益為無風險收益;
c錯,三分之一資產的貝塔為0,三分之二的資產貝塔為1,則資產組合的貝塔系數為三分之二。
d對,股票收益率受宏觀經濟影響大,說明跟隨市場的變化大,就是貝塔大,所以要求更高收益率。
e對,股票對證券市場敏感,說明收益率波動隨市場變化大,也就是貝塔大,同上,要求的收益率越高。
Ⅱ 公司金融投資學題目
折現因子:對應某特定期間的折現因子,是指該期間結束時所收取1元的現值。
零息債券:指只在到期日支付款項的債券。
即期利率:放款者在簽約當時立即提供資金給借款者,所約定的利率。
遠期貸款:在遠期貸款簽約當時,所定的利率。
利率期限結構:利率與到期期間的關系。
內部收益率:項目投資實際可望達到的報酬率,即能使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
久期:債券每次息票利息或本金支付時間的加權平均,或利率變動一個單位,債券價格相應的變動率。
凸性:價格—收益曲線的曲率。
免疫:組建固定收益投資組合,使組合的收益免受利率變化的影響。
一個基點的價格:代表利率變動1 bp時,某固定收益證券的價格變動量。
凈現值:是一項投資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與項目投資成本之間的差值。
風險溢價:預期收益超過無風險證券收益的部分,為投資的風險提供補償。
風險規避:是風險應對的一種方法,是指通過計劃的變更來消除風險或風險發生的條件,保護目標免受風險的影響。
分離定理:投資者的風險規避程度與其持有的風險資產組合的最優構成是無關的。
β系數:反映資產組合波動性與市場波動性關系。
一價定律:一價原則,在沒有運輸費用和官方貿易壁壘的自由競爭市場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國家出售,如果以同一種貨幣計價,其價格應是相等的,即在均衡市場中,所有的證券均在證券市場線上。
報酬-波動性比率:資本配置線的斜率。表示對資產組合,單位風險增加對應的預期收益增加。
系統風險:它是指由於公司外部、不為公司所控制,並產生廣泛影響的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 :產生於某一證券或某一行業的獨特事件,與整個證券市場不發生系統性聯系的風險。即總風險中除了系統風險外的偶發性風險,或稱殘余風險和特有風險
一致性定理:公司採用CAPM來作為項目評估的目標與投資者採用CAPM進行組合選擇的目標是一致的。
因子模型:是假設資產的收益是由某個收益生成過程所決定的,而這個生成過程則可以通過某個收益率統計公式線性地表述出來。
套利:是利用證券定價之間的不一致,同時持有一種或者多種資產的多頭或空頭,從而在不承擔風險的情況下鎖定一個正收益。
無套利原則:根據一價定律,兩種具有相同風險的資產不能以不同的期望收益率出售。
資本配置決策:是考慮資金在無風險資產和風險組合之間的分配
有效資產組合:在可行集中,有一部分投資組合從風險和收益兩個角度來評價,會明顯地優於另外一些投資組合,其特點是在同種風險水平下,提供最大預期收益率;在同種收益水平下,提供最小風險。我們把滿足這兩個條件的資產組合,稱之為有效資產組合;
資產選擇決策:在眾多的風險證券中選擇適當的風險資產構成資產組合
市場組合:在均衡狀態下,所有的投資者都持有同樣的風險組合。
風險價格:證券市場線的斜率
APT的基本原理:由無套利原則,在因子模型下,具有相同因子敏感性(b)的資產(或組合)應提供相同的期望收益率。
資產組合的好處?
對沖,也稱為套期保值。投資於收益負相關資產,使之相互抵消風險的作用。分散化:通過持有多個風險資產,就能降低風險。投資組合可以通過分散化減少方差,而不會犧牲收益組合使投資者選擇餘地擴大。
APT與CAPM的比較?
APT與CAPM的一致性
若只有一個風險因子,且純因子組合是市場組合,則當APT與CAPM均成立時有
區別:
1、CAPM是一種理論上非常完美的模型,但假設條件太多、太嚴格。其中關鍵的假設是同質性假設和風險規避。
APT假設少得多。基本假設是:個體是非滿足,不需要風險規避的假設!只要一個人套利,市場就會出現均衡!
2、在CAPM中,市場組合居於不可或缺的地位(若無此,則其理論瓦解)。
APT並不要求組合一定是市場組合,可以是任何風險分散良好的組合:純因子組合
3、若純因子組合不是市場組合,則APT與CAPM不一定一致,CAPM僅僅是APT的特例。當且僅當純因子組合是市場組合時,CAPM與APT等價。
由於市場組合在實際中不是總能得到,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只要指數基金等組合,即可滿足APT。所以APT的適用性更強!
4、APT的推導以無套利均衡為核心,CAPM則以一般均衡 General Equlibrium 核心。
5、 CAPM屬於單一時期模型,但APT並不受到單一時期的限制。
6、在CAPM中,證券的風險只與市場組合相關。APT承認有多種因素影響證券價格,為識別證券風險的來源提供了分析工具。
SML、CML、CAL、因子模型之間的比較
SML與CML:
證券市場線(SML)是用來界定所有證券風險與收益率的關系,而無論這個證券是個別證券,還是有效或無效的證券組合。
資本市場線是指表明有效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和標准差之間的一種簡單的線性關系的一條射線。它是沿著投資組合的有效邊界,由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
證券市場線方程為: ,
由上式可知,風險資產的收益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無風險資產的收益Rf;二是市場風險溢價收益 。它表明:(1)風險資產的收益高於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2)只有系統性風險需要補償,非系統性風險可以通過投資多樣化減少甚至消除,因而不需要補償;(3)風險資產實際獲得的市場風險溢價收益取決於βi的大小,βi值越大,則風險貼水 就越大,反之,βi則越小,風險貼水就愈小。 依據βi大於或小於1,可將證券或證券組合分為防禦性和進取性證券兩類。βi系數值小於1的證券或證券組合稱為防禦性證券或證券組合;βi系數值大於1的證券稱為進取性證券或證券組合。
區別:
1、「證券市場線」的橫軸是「貝它系數(只包括系統風險)」;「資本市場線」的橫軸是「標准差(既包括系統風險又包括非系統風險)」。
2、「證券市場線」揭示的是「證券的本身的風險和報酬」之間的對應關系;「資本市場線」揭示的是「持有不同比例的無風險資產和市場組合情況下」風險和報酬的權衡關系。
3、證券市場線中的「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與資本市場線中的「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含義不同;「資本市場線」中的「Q」不是證券市場線中的「貝它系數」。
4、證券市場線表示的是「要求收益率」,即投資「前」要求得到的最低收益率;而資本市場線表示的是「期望報酬率」,即投資「後」期望獲得的報酬率。
5、證券市場線的作用在於根據「必要報酬率」,利用股票估價模型,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資本市場線的作用在於確定投資組合的比例;
Ⅲ 公司理財題目:某企業有兩個投資方案,預測資料如下表
1 靜態投資回收期抄 2.10 3.23 襲選擇A
2 動態投資回收期 2.54 4.29 選擇A
3 NPV ¥63,409.22 ¥88,322.69 選擇B
4 IRR 26.21% 21.40% 選擇A
建議用EXCEL財務函數,很簡單
Ⅳ 創業融資與公司理財的區別
投資與理財的區別是什麼?
在當今這個經濟迅速發展的年代,賺錢的工具和手段越來越多,如何區分什麼是投資?什麼是理財?就顯得更加尤其的重要了,怎麼樣讓我們的每一分錢在不同的領域發揮更大的功用呢?歡迎各位朋友在此談談您對投資與理財的看法?
投資是用錢去賺更多的錢,理財是把錢合理安排以保證有更多的錢
相比之下,投資追求短期收益而理財追求長期收益,從目的性來講,投資看重回報(投入產出比)而理財看重穩定(長期富裕)通俗地講,投資是為了今天更有錢而理財是為了今後也有錢..
投資的優勢是很快賺取現在的錢,, 理財的優勢是長期擁有自己的錢,投資的劣勢是處處都有風險,理財的劣勢是不會賺很多錢,因為投資是有風險的,所以在投資的同時,要做好儲備。這個過程就叫理財。分紅保險作為理財產品,它不會象投資一樣馬上給你帶來高收益,但它能確保你有一筆穩定的錢。特別是你的投資碰到風險的時候,它是能救命的!
保險不是投資而是理財,保險不馬上產生效益,但它可以抵禦風險。如果你投資,同時就要理財。你可以不投資,但你不能不理財!
投資,是將現有的財物投入到一項投資人認為具有投資價值的並預期能獲得增值的生產資料、固定資產、技術、特殊產品等的行為;而理財,是將現有的財物運用到理財者認為的最佳的使用途徑上。
投資的根本目的是使財產增值,從而投資者能獲得較可觀的收益,它具有一定的風險,人為因素影響較強;而理財其根本目的是使財產保值,使理財者能夠盡可能大程度的使用財產,它較投資風險小,人為因素影響較弱。
理財較投資要廣泛一些,普通的人一般都可以學會理財,如:挑選物廉價美的消費品、把錢存入銀行、購買基金、保險等等。會理財的人不一定會投資,而會投資的人一定要會理財,理財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一個家庭主婦將掙來的第1塊錢用來買維持基本生活的吃穿用,將第2塊錢供子女受教育,將第3塊錢布置條件更好的家庭,將第4塊錢存入銀行或購買小風險基金、國債、保險以備未來不時之需,第5塊錢買漂亮的首飾,第6塊錢捐慈善工程... 凡是會做上述的主婦做的事或比其做得更好的人是會理財的,而知道我上述的故事是闡述經濟學中「邊際效應」的,相信他是會投資的或是具有投資潛力的。
投資不等於理財,理財是對財富的長遠和全盤規劃,是運用各種投資產品做組合,以達到分散風險、實現目標收益率的一種手段
Ⅳ 投資理財案例以故事方法講述
從前,有一個很有錢的富翁,他准備了一大袋的黃金放在床頭,這樣他每天睡覺時就能看到黃金,摸到黃金。
但是有一天,他開始擔心這袋黃金隨時會被歹徒偷走,於是就跑到森林裡,在一塊大石頭底下挖了一個大洞,把這袋黃金埋在洞裡面。隔三差五地,這個富翁就會到森林裡埋黃金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他心愛的這袋黃金。
有一天,一位歹徒尾隨這位富翁,發現了這顆大石頭底下的黃金,第二天就把這袋黃金給偷走了。富翁發覺自己埋藏已久的黃金被人偷走之後,非常傷心,正巧森林裡有一位長者經過此地,他問了富翁傷心欲絕的原因之後,就對這位富翁說:「我有辦法幫你把黃金找回來!」話一說完,這位森林長者立刻拿起金色的油漆,把埋藏黃金的這顆大石頭塗成黃金色,然後在上面寫下了「一千兩黃金」的字樣。寫完之後,森林長者告訴這位富翁:「從今天起,你又可以天天來這里看你的黃金了,而且再也不必擔心這塊大黃金被人偷走。」富翁看了眼前的場景,半天都說不出話來……別以為這個森林長者的腦袋有問題,因為在森林長者的眼裡,如果金銀財寶沒有拿出來使用,那麼藏在洞穴里的一千兩黃金,與塗成黃金樣的大石頭就沒什麼兩樣。如果你對守財奴、或是只知道死守著錢在銀行、不肯善於利用的人,講了一大堆投資理財的觀念還是沒用時,不妨換個方法,講個這樣的故事給他聽,一定會立刻見效!
Ⅵ 行為金融學案例
行為金融學的主要理論
一、期望理論的基本內容
這個理論的表述為:人們對相同情境的反應決取於他是盈利狀態還是虧損狀態。一般而言,當盈利額與虧損額相同的情況下,人們在虧損狀態時會變得更為沮喪,而當盈利時卻沒有那麼快樂。當個體在看到等量損失時的沮喪程度會比同等獲利情況下的高興程度強烈得多。研究還發現:投資者在虧損一美元時的痛苦的強烈程度是在獲利一美元時高興程度的兩倍。他們也發現個體對相同情境的不同反應取決於他目前是贏利還是虧損狀況。具體來說,某隻股票現在是2O元,一位投資者是22元買入的,而另一位投資者是18元買入的,當股價產生變化時,這兩位投資者的反應是極為不同的。當股價上漲時,18元買入的投資者會堅定地持有,因為對於他來說,只是利潤的擴大化;而對於22元的投資者來說,只是意味著虧損的減少,其堅定持有的信心不強。由於厭惡虧損,他極有可能在解套之時賣出股票;而當股價下跌之時,兩者的反應恰好相反。18元買入的投資者會急於兌現利潤, 因為他害怕利潤會化為烏有,同時,由於厭惡虧損可能發生,會極早獲利了結。但對於22元買入的投資者來說,持股不賣或是繼續買人可能是最好的策略,因為割肉出局意味著實現虧損,這是投資者最不願看到的結果。所以,其反而會尋找各種有利的信息,以增強自己持股的信心。Tversky和Kahnemn在1979年的文章中認為:投資者更願意冒風險去避免虧損,而不願冒風險去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在有利潤的情況下,多數投資者是風險的厭惡者;而在有虧損的情況下,多數投資者變成了風險的承擔者。換句話說:在面臨確信有賺錢的機會時,多數投資者是風險的厭惡者;而在面臨確信要賠錢時,多數投資者成為了風險的承受者。在這里,風險是指股價未來走勢的一種不確定性。
二、後悔理論的主要內容
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常出現後悔的心理狀態。在大牛市背景下,沒有及時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會後悔,過早賣出獲利的股票也會後悔;在熊市(bear market)背景下,沒能及時止損出局會後悔,獲點小利沒能兌現,然後又被套牢也會後悔;在平衡市場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漲不跌,別人推薦的股票上漲,自己會因為沒有聽從別人的勸告而及時換股後悔;當下定決心,賣出手中不漲的股票,而買人專家推薦的股票,又發現自己原來持有的股票不斷上漲,而專家推薦的股票不漲反跌時,更加後悔。Santa Clara大學的Meir Statman教授是研究「害怕後悔」 行為的專家。由於人們在投資判斷和決策上經常容易出現錯誤,而當出現這種失誤操作時,通常感到非常難過和悲哀。所以,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為了避免後悔心態的出現,經常會表現出一種優柔寡斷的性格特點。投資者在決定是否賣出一隻股票時,往往受到買人時的成本比現價高或是低的情緒影響,由於害怕後悔而想方設法盡量避免後悔的發生。有研究者認為:投資者不願賣出已下跌的股票,是為了避免作了一次失敗投資的痛苦和後悔心情,向其他人報告投資虧損的難堪也使其不願去賣出已虧損的股票。另一些研究者認為:投資者的從眾行為和追隨常識,是為了避免由於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投資決定而後悔。許多投資者認為:買一隻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較容易,因為大家都看好它並且買了它,即使股價下跌也沒什麼。大家都錯了,所以我錯了也沒什麼!而如果自作主張買了一隻市場形象不佳的股票,如果買人之後它就下跌,自己就很難合理地解釋當時買它的理由。此外,基金經理人和股評家喜歡名氣大的上市公司股票,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如果這些股票下跌,他們因為操作得不好而被解僱的可能性較小。害怕後悔也反映了投資者對自我的一種期望。Hersh Shefrin和Meir Statman在一個研究中發現: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除了避免後悔以外,還有一種追求自豪的動機在起作用。害怕後悔與追求自豪造成了投資者持有獲利股票的時間太短,而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太長。他們稱這種現象為賣出效應。他們發現:當投資者持有兩只股票,股票A獲利20 ,而股票B虧損20%,此時又有一個新的投資機會,而投資者由於沒有別的錢,必需先賣掉一隻股票時,多數投資者往往賣掉股票A 而不是股票B。因為賣出股票B會對從前的買人決策後悔,而賣出股票A會讓投資者有一種做出正確投資的自豪感。
Ⅶ 投資理財成功案例
可以考慮現在的黃金白銀市場。。。。。。。。。。。
Ⅷ 現實經濟中哪些企業願意向金融機構融資而不願意通過金融市場融資,試分析原因。 用金融學知識回答,謝啦
金融機構融資復也就是間接融資制。
這題實際是靠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優缺點。
你先答出兩者的比較,然後根據所列的優缺點去展開。
比如,直接融資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要求信息公開,這和商業機密是違背的,因此一些涉及高度機密的公司或者企業就會傾向於間接融資。
還有,間接融資也有個好處,它的融資條款比較靈活,和銀行間磋商的餘地比較大,辦理起來也比較快速方便。因此對於一些有短期資金周轉困難,或者資金要求比較多變的企業也會有比較大的吸引力(可以結合銀行的貸款承諾啊,限額周轉協議之類,直接可沒有這些項目)。
還可以說企業的能力,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直接融資能力的
Ⅸ 公司理財活動中投資與融資的關系
從狹義上講,融資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也就是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的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採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公司籌集資金的動機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通過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進行。我們通常講,企業籌集資金無非有三大目的:企業要擴張、企業要還債以及混合動機(擴張與還債混合在一起的動機)。從廣義上講,融資也叫金融,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當事人通過各種方式到金融市場上籌措或貸放資金的行為。
融資可以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不經金融機構的媒介,由政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直接以最後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後貸款人進行的融資活動,其融通的資金直接用於生產、投資和消費。間接融資是通過金融機構的媒介,由最後借款人向最後貸款人進行的融資活動,如企業向銀行、信託公司進行融資等等。
什麼叫投資?
根據經濟學上的定義,投資是指犧牲或放棄現在可用於消費的價值以獲取未來更大價值的一種經濟活動。投資活動主體與范疇非常廣泛,但在本寶典中所描述的投資主要是家庭投資,或叫個人投資。我們舉例來解釋此句話:若你現有手上1000塊閑錢,你可在周末帶全家出遊後上酒店吃上一頓大餐,大家可以過個愉快的周末。但你也可存入銀行,五年後可獲得利息,或者買入股票或基金,等待分紅或漲升,或者從古玩市場買入字畫,等待增值,或者參股朋友所開的小店,分得利潤。前面一種情況就是花掉金錢(價值),獲得消費與全家的享受。後面幾種情況就是放棄現在的消費,以獲得以後更多金錢,這就是投資。
再簡單來說,您的本金在未來能增值或獲得收益的所有活動都可叫投資。消費與投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消費是現在享受,放棄未來的收益,投資是放棄現在的享受,獲得未來更大的收益。
投資的資本來源即可以是通過節儉的手段增加,如每個月工資收入中除去日常消費等支出後的節余,也可以是通過負債的方式獲得,如借入貸款等方式,還可以採用保證金的交易方式以小搏大,放大自己的投資額度。從理論上來說,其投資額度的放大是與風險程度提高為代價的,它們遵循「風險與收益平衡」的原則,即收益越高的投資則風險也越大。所以說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
具體來說,家庭投資的主要成分包括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各種資產,如存款、債券、股票、基金、外匯、期貨等,以及在實物市場上買賣的資產,如房地產、金銀珠寶、郵票、古玩收藏等,或者實業投資,如個人店鋪、小型企業等。
Ⅹ 做融資專員需要學習那些金融知識
融資專員需要了解的知識(學的知識): 1、掌握財務、稅收、金融有關政策法規專知識; 2、了解屬一些貸款、信貸等方面的知識; 3、財務知識、企業經營管理、風險分析和評估知識; 4、法律知識、市場分析、營銷、心理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