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危機過後,哪些行業發展較快
金融業保險最為發展快。無論國家支持任何行業。資金支持是首位的。
Ⅱ 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現狀是什麼
中國關於第三方理財的炒作比較多,雖然第三方理財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在外部條件成熟之前,真正從事第三方理財的人不會很多,無論對委託人和受託人來說,風險都很大。
當監管體制放開後,第三方理財的從業門檻可能會較高,可能會優先照顧金融機構的利益,獨立理財公司的生存會比較艱難。第三方理財在中國要走向成熟,還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
Ⅲ 簡述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有哪些
金融服務業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血脈,是各種社會資源的貨幣形式進行優化配置的重要領域。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服務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資產總量快速增長,規模不斷擴大,金融業已成為增長較快的產業之一,尤其是近幾年,我市經濟市場化和金融化的進一步發展,市場需求對經濟增長的約束程度越來越強,金融業在經濟運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強。因此,大力發展金融業對於促進我市經濟快速增長,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建設和諧穩定、繁榮富強的新蕪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利用第一次經濟普查數據資料對我市金融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將為調整和優化我市金融服務業結構和促進金融服務業健康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現狀
金融服務業作為一個生產和生活服務的產業,是第三產業中的主導行業,金融業體系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證卷投資、證卷分析咨詢、保險業以及金融租賃、郵政儲蓄、典當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活動等。
1、金融機構體系日趨完善。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末,全市金融業共有法人單位127家,產業活動單位464家,單位數分別佔全市單位總數1.8%和5.6%。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銀行業96家,佔比重75.59%;證券業5家,佔比重3.94%;保險業19家,佔比重14.96%;其他金融活動7家,佔比重5.51%。
2、金融機構所有制結構多元化。近幾年,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我市金融業加快了改革步伐,進入了國有、集體、股份、私營等多種所有制共同競爭發展的新階段。
(1)從單位所有制結構看,在金融業法人單位中,國有單位35家,佔27.56%,集體單位50家,佔39.37%,股份合作4家,有限責任公司10家,股份有限公司25家,分別佔3.15%、7.87%、19.69%、2.36%。數據顯示,目前國有、集體企業仍是我市金融業的主要組織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較快,已成為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的新生力量。
(2)從人員結構看:金融業從業人員的集中度較高。與所有制結構不同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從業人員數量已佔據了全行業的半壁江山,總人數超過國有和集體企業的從業人數。2004年,金融業法人單位股份有限公司從業人員達4067人,分別是國有和集體企業從業人數的1.6倍和3.3倍,佔全行業的比重為51.13%,比2001年提高47.33個百分點。股份有限公司的戶均從業人員為163人,是平均水平的1.6倍,是國有和集體企業的1.2倍和7.6倍。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三種經濟類型單位的從業人數已佔全行業的95.8%。。
(3)從所有制的內部結構看,行業特徵鮮明。第一,銀行業是國有企業比例最高的行業,其中商業銀行由於進行股份制改造,其股份制企業比例在銀行中最高,為71 %;其中國有和集體比例僅為25 %,第二,保險業是股份制比例最高的金融行業,達到80 %。第三,在其他非銀行金融業中,組織形式較為靈活,私營企業佔比例較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比例15∶85 ,其中典當業已完全實行私有化。
Ⅳ 為什麼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會發展如此迅速
互聯網金融短短幾年在中國發展如此之快,有其必然性。從互聯網金融行業上內來看,監容管的缺失為其帶來一定風險的同時,也為其生存與發展預留了空間;從互聯網本身來看,中國當下互聯網用戶已經高達6億,這樣巨大的客戶群體無疑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用戶基礎。
以上主要是就互聯網金融的必然性而言的。此外,互聯網金融發展如此之快,也與其積極意義密不可分。首先,從大的方面來看,互聯網金融實現了資金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了金融服務質量,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不足。我們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有競爭才有進步」,金融行業也不例外。自從互聯網金融闖入金融行業,不僅普惠金融得以實現,就連傳統金融行業都迫不及待的進行改革,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其次,從小的方面來看,互聯網金融促使民間金融規范化,金融服務多樣化,社會消費擴大化。互聯網金融在經歷了一段混論期後,終於贏得了高層的認可,將來隨著金融監管的相繼出台,民間金融將越來越規范;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也會隨著客戶需求的變化而呈現多樣化。所以這種有利於社會和人們的新型事物,必將得到國家和人民的擁護。
Ⅳ 如何看待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
第三產業存在巨大的潛力和作用,並日趨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但從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速專度來看屬,隨著中國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現代服務業興起,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潛力正在不斷得到提升。中國的服務業發展總量不足。現代服務業代表未來服務業的發展方向,直觀的表現就是國際服務貿易處於低水平發展之中。
雖然,中國服務業比重現在仍處於世界的低水平。由此,切實提高我國現代服務業水平和素質已是一個迫切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在我國服務業領域,傳統行業比重過大,服務從業人員技術水平不高,服務行業運行不規范等原因、結構不合理,其比重大小決定著服務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決定著中國服務業的規模,新興行業相對不足;勞動密集型行業多,國際競爭力不強。服務業問題多,主要是因為傳統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過大,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少從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和國民經濟比例這三個方面來看、競爭力較弱。
從產業結構來看,體現傳統服務低技術、低附加值特點的批發零售業所佔的比重過大,兒金融保險、房地產、科學研究及綜合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卻優勢不足。我國服務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距甚遠
Ⅵ 未來十年內,哪些行業發展最快請說明理由!多謝!!!
服務業肯定是一個,比如說美容這方面,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在這方面也是專越來越注重;保健方面,健屬康會越來越受關注,人們不在乎花錢去買健康,一些保健品雖沒多大作用但人們的心裡作用不容忽視,還有保健器械也是了。至於還有嘛。現在雖說金融危機,但是政府的救市計劃投入那麼多的資金刺激需求,所以十年內建築業也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Ⅶ 經濟危機過後,什麼行業發展的最快
經濟危機一般是經濟過熱,生產過剩所致。
就世界范圍說:
1929年危機後服務業發展最快。這版次就是由國房權地產過熱引起。一般危機就是一些實力企業醞釀機遇時期。那些科技尖端和創新能力強的企業能迅速崛起。好比,97金融危機後,QQ誕生,並迅速超過MSN,2001年IT泡沫後。GOOGLE走入網民中,並帶世界進入網路新境界。
你說的危機過後,我覺得就是三五年後。應該是與那些互聯網科技相關的公司如網游、手機聯運、本本、互相網公司等專注科技服務應用性質公司會很吃香
其他餐飲、服裝、建築等傳統行業不會增長太快.
不知你是否關注中國拉動內需政策,它著重在基建方面。而成果應該是在三五年後顯現,所以可以說中國基建,尤其是應用科技會大力發展
Ⅷ 中國金融服務業的未來發展融資租賃行業的行業前景
前段時間和很多家融資租賃公司打交道,大概了解了一下裡面的情況,就我知道的簡單說一下:
發展現狀:
1、發展速度快:幾乎每幾天就有一家新融資租賃公司注冊成立,整體規模成爆發式增長,可以說整體行業非常火爆。就像樓主說的,已注冊的已經有660多家,金融租賃公司已經有22家(邦銀金融租賃前幾天剛剛把材料報到銀監會了,再有幾個月就開業了。)各家公司在不停的增資,信達金融租賃幾乎每年增一次。所有融資租賃公司都在爭搶這個龐大的市場,客戶經理的任務是沖規模。
2、人均創利高:融資租賃公司幾乎成為人均創利最高的行業,金融租賃公司普遍人均創造六七百萬的利潤。
3、監管缺失:內資由工商總局批,外資由商務部批,金融租賃由銀監會批。監管部門過多反而對整體融資行業缺乏有效監管。這兩天稅務總局也出來搗亂,想從這個高利潤的行業里分一點稅出來,回租業務的本金部分也要收增值稅,目前整個行業都在討論營改增對回租業務的影響。多頭監管導致租賃行業發展混亂。
4、行業有些混亂:所有人都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有錢的都想來分一杯羹,懂不懂的都來湊熱鬧。搞拆遷的、私企大老闆、挖煤的,都來搞融資租賃公司,他們把這個行業看成了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的好機會。
未來預測:
1、外資融資租賃公司門檻會提高:很多外資融資租賃公司鑽政策空子在境外股東都是殼公司,違反了商務部引進外資的初衷,未來這種現象會受到約束。
2、行業火爆程度會減弱,行業會洗牌。國家放縱融資租賃行業快速發展其實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但很多公司打著租賃的幌子去做通道、政府融資平台甚至房地產,違反上面的意思。未來會從監管上限制那些並未支持實體經濟的業務,一部分投機的租賃公司會因此受影響。
3、做的專的發展好,做得雜的不好過:我個人仍然認為雖然是融資租賃,但項目的風險基本等同於承租人自身信用授信,對融資租賃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如果選擇專一做一個方向,對行業更了解,風控水平也會更高,會更具競爭力。
Ⅸ 99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快速復甦的行業和發展迅速的行業是什麼
1997年7月開始,發生於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韓國等東亞國回家的金融危機對這些國家答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這些國家的經濟在1998呈現負增長,而在1997年之前,增長率超過5%。在寫這篇文章時,還不清楚這些國家的經濟什麼時候能扭轉頹勢,重新開始增長。
這些國家曾消滅了大量貧困,是「亞洲奇跡」的一部分,然而現在卻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其原因何在?本文探討這一問題。金融市場信息的弱化是導致這場危機的關鍵因素。在勾畫對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個不對稱信息分析框架後,本文將用此框架探討此危機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