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民貸款為啥難
在廣大農村,小額信貸業務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的貸款難度,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筆者在陝西商南、湖北鄖縣、河南西峽農村調查時發現,農民貸款難仍然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一些農民反映說:過去生產生活急需,貸三千兩千不犯難,現在不行了,貸千兒八百也要跑上三趟兩趟,跑腿誤工不說,款也不一定貸得來……導致農民貸款難度增加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金融機構加大風險管理後,一些基層金融機構和金融工作人員怕擔風險,於是便只攬儲,不放貸。二是農貸資金抽逃現象嚴重。鑒於農業生產的高風險、低回報和生長周期相對較長,一些農村金融機構不願投資第一產業,而把大量資金轉向城鎮投向二、三產業,致使農貸資金大量農轉非,農村金融的支農作用大大弱化。三是貸款審批許可權上收,基層金融工作人員放貸無權。近年來,各金融機構都對貸款審批許可權進行了嚴格的限制,農村金融代辦員已經很少或沒有放貸權,而農民又與上級金融機構缺乏互信和了解,貸款便無從談起。四是貸款門檻抬高。過去,小額農貸多以信用擔保為主,現在,農行、信用社等涉農金融機構主要辦理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而大多數農民沒有合法有效的抵押物,這無形中抬高了農民借貸的門檻。五是惜貸現象明顯。農民居住的分散性和農貸資金的低額度使農貸工作量大而艱苦,為幾元、幾十元的收息服務,信貸員有時要跑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程,致使信貸員不願放貸。鑒於縣級農行、信用社的資產狀況,一些縣行、縣社近年來已很少發放支農貸款,基層金融機構的惜貸使大多數農民貸款無門。六是單一的農村金融格局,致使服務意識明顯淡化。2000年以來,隨著「兩部一會」的取締和農行等商業銀行鄉鎮辦事機構的撤並,形成了農村信用社在廣大農村一統天下的格局,由於缺少應有的競爭對手,一些所社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較過去明顯下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貸款的難度。 城鄉差距的不斷擴大,農村經濟的相對滯後和農民收入增長滯緩已使「三農」問題更加突出,這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巨大瓶頸,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我們給予農村更多的關注,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更需要有效解決農民在發展生產中的借貸難問題。
㈡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1)農村金融體系結構與運作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機構網點少。農村金融機構網回點分布不均勻答。在東部地區,網點過於集中,但是在中西部有些鄉鎮都沒有設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2)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2003年以來,作為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
(3)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比如2007年末,全國縣域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平均數達到13.4%,而這個比例高於全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
(4)產品和服務單一,支農功能不強,農村資金外流嚴重,農民貸款難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難等問題依然存在。
(5)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沒有形成合力,在農村地區進行信貸資金投放缺乏寬松的政策環境和信用基礎。
㈢ 請問 農村金融機構難以滿足農民的信貸需求 如何解決
1、求助政府2、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鼓勵合法有意義的集資,合作產業實行股份制分紅 我認為也是可以的 不然農民哪有很多錢啊
㈣ 農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金融服務
農民最關注來的還是農業自相關的金融服務問題∶
規模化生產的資金周轉問題。傳統商業銀行向農業貸款的可能性很低,因為這涉及抵押問題,農民,其次最大的財產其實是土地,但是土地按現有體制:所有權屬於國家、農民只有承包權。
農產品生產出來後的銷售價格問題,銷售多少錢和金融直接有關聯。產品的生產周期長(最少半年以上,長則幾年)、市場價格波動很大。
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品質和品牌,而品牌,靠小農經濟很難完成,需要金融、資本的投入。
最難辦的是缺少抵押物,對於農民來說,最重要的是土地,宅基地不能抵押,林地、耕地等屬於集體財產,也不能抵押。
㈤ 農民貸款難、利息高,年限短是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反思鄉村經濟,我們發現鄉村經濟衰退可能源於現代經濟理論的誤導。現代經濟理論主要應用於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而農村的主體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家庭福祉最大化為目標的微弱經濟體。在現代市場經濟構築的經濟體系內,微弱經濟體受到政策的忽略,以及市場和金融體系的排斥。」11月18日,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在「2020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發布的《微弱經濟與普惠金融——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中稱,普惠金融就是將被傳統金融機構排斥的「中小微弱」包容進金融服務體系。在今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普惠金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助力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
對於中小企業,銀行通常用抵押不動產或質押股權等方式提供信貸服務;對於微弱群體,銀行主要通過信用調查或者大數據分析來提供金融服務,而此類群體數量大,信用記錄不完善,收入偏低,金融素養和能力也比較弱。
國務院參事、中國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在「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發表主旨發言時指出,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農戶貸款難與銀行難貸款並存,農戶想要貸與銀行不敢貸並存」的現實性問題。銀行方面要加強風控水平,擊破信息不充分、不對稱等難點。畢竟「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應該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使弱勢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支持。」因此,他表示,不能強行要求銀行貸款,信貸資金的本質就是有貸有還,而且要有付息,它不是財政撥款,也不是慈善。
雖然農村銀行業機構是農村普惠金融的主力軍,但仍面臨諸多困難。
《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20)》指出,數字普惠金融已經成為當前普惠金融發展的主流,但大多數農信機構規模較小,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十分有限。隨著經濟下行、利率收窄以及國有六大商業銀行的服務下沉,農村金融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特別是對於頭部客群的爭奪使得農信機構受到劇烈的沖擊。
《微弱經濟與普惠金融——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表示,目前,我國各家農村商業銀行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分化嚴重。從資產質量來看,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高達10%~20%;而資產質量比較好的農村商業銀行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蘇和廣東一帶,不良貸款率可以維持在1%左右,甚至低於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從盈利能力來看,有的農村商業銀行ROE高達20% 以上,而差一些的農村商業銀行ROE 不足5%,分化也很嚴重。
㈥ 農村信用社一般農民貸款為什麼這么難怎樣才能貸到款
這不是廢話嗎,農民哪有什麼抵押,如果有抵押我我去其它銀行貸。
㈦ 國家為解決農村貸款難出台了哪些政策
農村資金短缺抄,農民貸款難,是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之一。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各地可通過建立擔保基金或擔保機構等辦法,解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難的問題。自2003年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以來,全國都組織開展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農村貸款難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但要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就要鞏固和發展農村信用社改革成果,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縣域內各金融機構要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將一定比例的資金向農村傾斜,充分發揮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的獨特優勢,深入田間地頭,簡化貸款手續,為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資金保障。同時,政府鼓勵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和各種微型金融組織,並允許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允許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允許民間借貸發展,並加以規范和引導。
㈧ 如何破解農民貸款難題
莫開偉 農民貸款難現狀在全國具有普遍性,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已成當務之急,具有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直接關繫到黨和政府各項惠農政策貫徹實施及農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如何破解農民貸款難題,筆者認為應轉變「四種觀念」,創新「四種機制」,疏通「四條渠道」: 轉變農民信用觀念,創新信用激勵機制,疏通誠信渠道。解鈴還需系鈴人,解決農民貸款難的根本點在於激勵農民提高信用觀念,徹底改變拖貸賴賬等不講信用行為,消除銀行後顧之憂。同時,縣、鄉兩級政府和村委會當好信用中介人,直接為農民與銀行牽線搭橋;結合創建信用鄉村等活動,構建農民信用激勵機制,建立、完善農民信用檔案信息平台;縣財政設立信用專項獎勵基金,對按時歸還貸款的農民實行獎勵,實施貸款與各種惠農補貼直接掛鉤的辦法,對信用觀念差、賴賬不還的貸款戶扣減或停發惠農補貼,並實行罰款、停止貸款、登記不良信用等懲罰方式,用制度手段增強農民信用觀念,疏通好農民誠實守信渠道,為順利貸款築牢信用屏障。 轉變農民生產觀念,創新經營激勵機制,疏通發展渠道。農民貸款難的瓶頸在於農業生產分散和抗風險能力弱,而破除瓶頸靠轉變農民生產經營觀念,在鼓勵生產聯合、發展專業生產合作社等生產形式基礎上,探索出更加靈活的生產組織形式,提高農民整體抗風險能力。為此,縣、鄉兩級政府應有所作為:一是構建農業生產激勵機制,鼓勵種養殖專業能手擴大農村承包規模,對發展農村經濟作出貢獻的農民進行獎勵,發揮好示範激勵效應。二是搭建農業信息平台,充當好市場引路人,實現農民生產與市場對接,為農民提供准確、及時的生產商情,提高農產品生產市場准確性;鼓勵發展優質特色農業,實現農業增產增收,提高農民收入,疏通好農業發展渠道,為順利貸款築牢生產屏障。轉變銀行信貸觀念,創新信貸服務機制,疏通信貸渠道。改變農民貸款難,關鍵在涉農銀行確立社會大局意識,轉變信貸支農無所作為觀念,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大膽創新信貸管理模式:一是小額農業信貸上有新突破,建立鄉、村聯合審貸委員會,提高鄉村幹部貸款審批上的話語權,實現貸款全程公開透明,減少盲目性;同時把貸款收回率與鄉、村負責人經濟利益與政績考核掛鉤,增強鄉村幹部貸款審查責任感。二是實行貸款差別管理模式,按農戶信用等級授信,在授信額度內經審貸委員會同意,簡化手續,隨時貸款;實行利率激勵政策,對按期歸還貸款的農民實行優惠利率、定期提高貸款額度,對信用差的農戶實行浮動利率,削減直至取消貸款額度。三是對特色農業和農業專業公司進行重點支持,提高農業信貸規模化效益,疏通農民信貸渠道,為順利貸款築牢產業屏障。 轉變社會支農觀念,創新支農服務機制,疏通扶持渠道。破解農民貸款難題是項社會系統工程,僅靠涉農銀行很難奏效,需轉變全社會支農觀念,從撒「胡椒面」式的盲目支農向重點產業、農戶轉變,從資金救濟式支農向農業保險轉變。一是在財政機制上創新,用活用好各種惠農政策資金,把糧食直補、退耕還林等財政補貼的一定比例用於農業生產保險,提高農民抗風險能力。二是在金融機制上創新,在縣及縣以下設立農業信貸銀行,將縣以下商業銀行存款全部轉入農業信貸銀行,由農業信貸銀行發放農民小額信貸並實行最低利率,其呆賬和虧損由財政消化;建立農業政策保險機構,設立農業保險基金,將農業生產全面納入政策保險,降低農業生產風險。三是加大社會扶農力度,鼓勵社會慈善、福利機構與政府建立農民困難救助基金,對遭遇天災人禍的農民實行救助,提高經濟補償能力,疏通扶持渠道,為順利貸款築牢社會屏障。
㈨ 為什麼農民貸款那麼難
因為農民質押物少、農業風險大、金融機構放貸成本高、農民徵信記錄少等等,都讓金融機構有所顧慮。
貸款難、貸款貴、貸款繁,可說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老大難」問題。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農民對貸款需求非常強烈,但農村家庭正常信貸獲批率只有27.6%,遠低於40.5%的全國平均水平。
現實中,一些金融機構「貨幣池子」水源充沛,但就是不願流向農民群體。究其原因,農民質押物少、農業風險大、金融機構放貸成本高、農民徵信記錄少等等,都讓金融機構有所顧慮。
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指出,「發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特別是要讓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
從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到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具體落實,我國多措並舉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致力於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成效顯著。
下一步,關鍵還是要聚焦「三農」、更好對接鄉村振興戰略,以改革創新優化流程和服務,及時滿足農民的融資需求。
㈩ 如何破解農村貸款難問題,一直是政府和相關金融機構
建議在本地銀行咨詢辦理貸款。
貸款辦理條件:
1、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有版當地城鎮常住權戶口、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8-65周歲的中國公民;
2、有正當且有穩定經濟收入的良好職業,具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3、遵紀守法,沒有違法行為及不良信用記錄;
4、貸款用途明確,符合國家規定,且可提供相關證明;
5、銀行規定的其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