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德和伊核協議是什麼內容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抄爾·馬克襲龍23日開始訪問美國,目的之一是勸說美方不要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他告訴美國媒體,涉及伊核協議,沒有替代方案。「這份協議完美嗎?」馬克龍接受采訪時說,「不。但就核問題,有更好的方案嗎?我看不到。」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就化解伊朗核項目爭議達成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必須停止高豐度濃縮鈾活動,交出已生產的20%豐度濃縮鈾,接受國際核查等其他條件,將核項目限制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隨後,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督查伊朗履行協議情況,多次發布報告,確認伊朗履行協議。
內容來自新華網
Ⅱ 阿法德基金(Alphadel Capital)的創始團隊都是什麼來歷為什麼能成為百強基金
幾位創始人之前都是高盛和大摩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包括卡爾森·斯納爾德、波比·回本特利、尼答古拉斯·馬爾福及阿爾瓊·施耐德,該對沖基金運用系統化及基於研究的方法,以定量工具加工後的基本信息進行投資和風險管理。
一般來說,很多傳統的對沖基金都會採用並購套利和可轉債套利策略,並購套利策略是做多被收購公司的同時做空收購公司,可轉債套利策略通常是買入可轉換債券的同時做空標的股票,從而鎖定收益。然而,Alphadel Capital發現這兩種策略都存在漏洞,於是Alphadel Capital推出了一隻運用多策略的系統性對沖基金,即「阿法德基金」,在香港其管理規模為20億美元,第二年就獲得了超18%的收益,而傳統對沖基金研究公司所編制的綜合指數同期回報率僅9.6%。
Alphadel Capital的客戶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例如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共同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目前已不再對外接受份額了
Ⅲ 俄土法德什麼時候將舉行元首會晤
新一輪敘利亞問題阿來斯塔納和談7月30日至自31日在俄羅斯索契召開。俄羅斯總統敘利亞問題特別代表、第十輪敘利亞問題阿斯塔納和談俄代表團團長亞歷山大•拉夫連季耶夫當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俄羅斯、土耳其、法國、德國四國計劃在今年9月7日舉行元首會晤,峰會將聚焦敘利亞和解進程。
報道稱,拉夫連季耶夫認為,峰會將討論作為歐洲金融強國的德法等國向難民提供何種援助的問題。他說,「我們非常希望這兩個國家能夠提供幫助」。
拉夫連季耶夫稱,在俄土法德四國峰會後,有關各方很有可能在德黑蘭召開敘利亞停火擔保國領導人會晤。
Ⅳ 請問《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 的全文
北京1月日訊 中國人民銀行今天在其網站上公布了《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全文如下:
中國人民銀行令〔2003〕第1號
2003.01.1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經2002年9月17日第7次行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行長:周小川
二○○三年一月三日
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
第一條為防止違法犯罪分子利用金融機構從事洗錢活動,維護金融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金融機構開展反洗錢工作,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金融機構,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和經營金融業務的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郵政儲匯機構、財務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外資金融機構等。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洗錢,是指將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通過各種手段掩飾、隱瞞其來源和性質,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為。
第四條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照本規定認真履行反洗錢義務,審慎地識別可疑交易,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妨礙反洗錢義務的履行。
第五條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保守反洗錢工作秘密,不得違反規定將有關反洗錢工作信息泄露給客戶和其他人員。
第六條金融機構應當依法協助、配合司法機關和行政執法機關打擊洗錢活動,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等有關規定協助司法機關、海關、稅務等部門查詢、凍結、扣劃客戶存款。
中資金融機構的境外分支機構應當遵循駐在國家或地區反洗錢方面的法律規定,依法協助配合駐在國家或地區反洗錢部門的工作。
第七條中國人民銀行是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的監督管理機關。
中國人民銀行設立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領導小組,履行下列職責:
(一)統一監管、協調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
(二)研究和制定金融機構的反洗錢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定反洗錢工作制度,制定大額和可疑人民幣資金交易報告制度;
(三)建立支付交易監測系統,對支付交易進行監測;
(四)研究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的重大疑難問題,提出解決方案與對策;
(五)參與反洗錢國際合作,指導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的對外合作交流;
(六)其他應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反洗錢監管職責。
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對大額、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大額、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制度。
第八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建立健全反洗錢內控制度,並報送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第九條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專門的反洗錢工作機構或者指定其內設機構負責反洗錢工作,並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
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在其分支機構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負責反洗錢工作,並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對下屬分支機構執行本規定和反洗錢內控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新設金融機構或者金融機構增設分支機構應當制定有效的反洗錢措施。
第十條金融機構應建立客戶身份登記制度,審查在本機構辦理存款、結算等業務的客戶的身份。
金融機構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假名賬戶,不得為身份不明確的客戶提供存款、結算等服務。
第十一條金融機構為個人客戶開立存款賬戶、辦理結算的,應當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進行核對,並登記其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代理他人在金融機構開立個人存款賬戶的,金融機構應當要求其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證件,進行核對,並登記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
對不出示本人身份證件或者不使用本人身份證件上的姓名的,金融機構不得為其開立存款賬戶。
第十二條金融機構為單位客戶辦理開戶、存款、結算等業務的,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要求其提供有效證明文件和資料,進行核對並登記。
對未按照規定提供本單位有效證明文件和資料的,金融機構不得為其辦理存款、結算等業務。
第十三條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時,發現大額交易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國家外匯管理局報告。
大額資金的額度標准,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資金交易報告的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金融機構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時,發現可疑交易的,應當向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國家外匯管理局報告。
可疑交易的報告標准,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資金交易報告的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應將大額、可疑資金交易情況,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資金交易報告程序的規定,報送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國家外匯管理局當地分支機構,同時上報其上級單位。
第十六條金融機構應對大額、可疑資金交易進行審查、分析,發現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向當地公安部門報告。
第十七條金融機構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期限保存客戶的賬戶資料和交易記錄:
(一)賬戶資料,自銷戶之日起至少5年;
(二)交易記錄,自交易記賬之日起至少5年。
前款所稱交易記錄包括賬戶持有人、通過該賬戶存入或提取的金額、交易時間、資金的來源和去向、提取資金的方式等。
賬戶資料和交易記錄的保存按照國家有關會計檔案管理的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分析研究金融機構的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對認為涉嫌犯罪的,應當按照《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規定的程序將報告等資料移送司法機關,並不得對金融機構客戶和其他人員泄漏報告的內容。
第十九條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指導和組織金融機構反洗錢培訓工作。
金融機構應當開展對其客戶的反洗錢宣傳工作,並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反洗錢培訓,使其掌握有關反洗錢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增強反洗錢工作能力。
第二十條金融機構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中國人民銀行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取消其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
(—)未按照規定建立反洗錢內控制度的;
(二)未按照規定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門機構負責反洗錢工作的;
(三)未按照規定要求單位客戶提供有效證明文件和資料,進行核對並登記的;
(四)未按照規定保存客戶的賬戶資料和交易記錄的;
(五)違反規定將反洗錢工作信息泄露給客戶和其他人員的;
(六)未按照規定報告大額交易或者可疑交易的。
第二十一條 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對大額購匯、頻繁購匯、存取大額外幣現鈔等異常情況不及時報告的,依照《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二條金融機構在開展業務過程中,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從事不正當競爭,損害反洗錢義務的履行的,依照《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處罰,對該金融機構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取消其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
第二十三條金融機構為不出示本人身份證件或者不使用本人身份證件上姓名的個人客戶開立賬戶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該金融機構警告,可以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取消該金融機構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
第二十四條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財務公司協會以及其他金融業行業自律組織可以根據本規定製定行業反洗錢工作指引。
第二十五條本規定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Ⅳ 如何看待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國際格局大調整及體系大變革
那我發d片算了!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經濟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快於世界政治格局變化。南北經濟力量博奕是促進當今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重要因素。所謂南,系指南方國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獲得獨立與主權的發展中國家。所謂北,系指北方國家,即發達國家,集中在被稱之為「富國俱樂部」的經合組織(OECD)之中。南北關系,體現為南北政治、經濟、科技和安全、軍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與斗爭,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南北經濟實力對比逐漸發生的變化。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發表的數據表明,20世紀80年代,南方國家的GDP增速已高於北方國家,但人均GDP增速則低於北方國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不僅在經濟總量上縮小了同發達國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數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縮小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鴻溝。在21世紀頭10年,發展中國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動經濟增長的私人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和對外貿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繼續保持高於發達國家的勢頭。變是永恆的,世界唯一的不變就是變。人們不應再以靜止的觀點看待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比發達國家以更快速度增長,南北差距就會趨於縮小,世界經濟格局就會發生改變,這是必然的結果。
一、亞洲率先走向崛起
亞洲地域面積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稱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有過自己的輝煌。1820年,全球經濟總量為6950億美元,法國、英國、美國分別佔5.4%、5.2%、1.8%,而中國和印度則分別佔28.7%和16%。但是,伴隨著工業革命,西方列強對亞洲進行了大規模的殖民擴張與侵略。然而,二戰後,由於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在亞洲率先涌現出一批跳躍式發展的國家和地區。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台灣、韓國、香港和新加坡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相繼起飛成「龍」,被國際社會譽為亞洲「新興工業經濟體」(NIES);80年代至90年代,馬來西亞、泰國「准新興工業經濟體」以及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也都在加速經濟發展,以爭取早日成為新興工業國。尤其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開始的經濟變革,促進了各自經濟的騰飛,為東亞乃至亞洲的持續高速增長發揮了「拉動效應」。在1997—2007年的10年裡,亞洲國家和地區克服了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躍居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區,亞洲新興經濟體的GDP年均增速超過9%,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產經商報》在2008年4月4日報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韓、台灣、香港、東盟10國等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7萬億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業已替代日本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引擎,以日本為領頭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復存在。約翰?奈斯比特在《亞洲大趨勢》一書中指出,150年來,西方享受了進步與繁榮,而亞洲卻遭受貧困與飢餓。現在,亞洲正走上經濟復興的道路,這將使他們重新得到他們以前文明所擁有的輝煌和榮耀。
二、新興大國的騰飛和「超高速」發展
美國高盛集團全球經濟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在本世紀初就開始關注和研究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經濟的可能發展,並在2003年發表了《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2050年之路》研究報告,提出了「金磚四國」(BRICs)的概念。「金磚四國」都是大國,盡管在這場歷史罕見的金融危機中,俄羅斯經濟嚴重衰退,巴西經濟陷入零增長,但由於中印經濟的拉動,「金磚四國」經濟總和佔全球GDP 的比重還是由2007年的13%上升為2009年的15%,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國際力量,加速了南北經濟格局的變化。繼「金磚四國」之後,美國高盛集團於2007年推出了所謂「鑽石十一國」概念( 菲律賓、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韓國、墨西哥、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間,十一國的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5.9%,是歐洲國家平均增長率的兩倍以上。日本「金磚四國」研究所在2007年則提出一個新的專有名詞「展望五國」(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認為這五個國傢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在未來幾十年內,其經濟將會有飛速的發展。根據日本「金磚四國」研究所的推算,從2005—2050年,西方七國集團的經濟規模以美元計算,與現在相比最多擴大到2.5倍,「金磚四國」將擴大到20倍,而「展望五國」可能擴大到28倍。這雖然只是對未來的一種展望和一種預期,但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南北經濟未來發展的變化趨勢。
「金磚四國」、「鑽石十一國」和「展望五國」的成員被國際社會冠以新興市場、新興經濟體和新興工業國等稱謂。何為新興市場或新興經濟體?究竟有多少新興市場或新興經濟體?現在尚沒有明確的界定標准和准確的數字,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新興市場或新興經濟體現已遍布於亞洲、非洲、南美洲、東歐及中東各個角落,形成了「新興經濟群體」。新興經濟體屬於發展中國家,因而發展中國家興起與騰飛己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美國《外交》雜志前總編輯、《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法里德.扎卡里亞認為,20年來,工業化西方之外的國家以過去不可想像的速度發展。這意味著他者的崛起——世界其他地區的崛起(見美國《新聞周刊》,2008年5月12日版)。所謂「他者的崛起或世界其他地區的崛起」,不僅包涵著充滿經濟活力的亞洲及發展中大國的崛起,而且包涵著其他地區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正在發生的「悄悄的巨變」。每次大危機都會帶來大變革,導致世界經濟格局的調整與變化。這次起源於美國的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更是如此,美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發展模式、美國的金融創新制度、美國推行的新自由主義及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等等,都受到了廣泛的質疑。美國匹茲堡G20峰會弱化了八國集團的作用,將包括10個新興經濟體的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最重要論壇」和「世界經濟新協調群體」,標志著主導世界經濟的美日歐三強已無法單獨解決全球性大問題,標志著影響力日益增長的大型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地位的提升和話語權的擴大,標志著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
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仍具備持續發展的基礎
從各方面的預測考量,2009年世界經濟陷入二戰後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盡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收縮幅度變小,但世界經濟和發達經濟體衰退的總趨勢已成定局,不會出現逆轉。在經濟全球化作用下,發達國家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迅速慢延到發展中國家,使發展中國家受到拖累和影響,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興經濟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經濟萎縮,然而,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經濟表現依然好於發達國家。據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發展中國家的GDP約增長2.1%,與發達國家超過負3%的經濟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從當今實際情況分析,國際金融危機最壞時期業已基本過去,世界經濟開始觸底反彈,其主要依據是恐慌指數(VIX波動率指數)已降至30%以下,表明投資者對後市的恐慌程度開始降低;企業投資慾望開始增強,銀行開始改變惜貸政策;PMI持續回升;消費者信心開始回暖;首次申請失業人數開始下降;股市反彈。上述六個經濟觸底指標雖己有所改善,但都只是初見端倪,此外,還存在著眾多不確定因素,有毒資產尚未消除,債務危機和銀行倒閉事件時有發生,因此,世界經濟復甦基礎尚不穩固,經濟復甦力度尚較為脆弱,世界經濟和發達經濟體不可能在短期內恢復到2002—2007年的增長水平,將會在低速增長甚至是衰退軌道上持續滑行兩三年,亦即呈現「U型」反轉走勢。如果各國特別是二十國集團能夠真正「同舟共濟」,把對金融的救助轉向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排除持續增長的障礙,不輕意改變宏觀政策,不向他國轉嫁危機,那麼2010年全球經濟出現「雙谷衰退」的機率不大,但個別國家在持續幾個季度的復甦增長後,經濟增速再度下行則是有可能的。由於日元升值及通貨緊縮,為防止經濟反彈後再次下滑,日本央行於2009年12月1日再度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1%水平不變,並將通過新的貸款工具向金融體系提供10萬億日元資金,以增加流動性。聯合國發表的《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僅為2.4%。世界經濟從2009年的負增長轉為2010年的正增長是一個重要的積極變化,但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傳統定義,世界經濟增長率在2.5%以下,即認定為世界經濟衰退,因而2010年世界經濟仍將在衰退之中或衰退的邊緣徘徊。
然而,在世界經濟逆境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以高於發達國家經濟增速向前發展的態勢並沒有改變,其發展前景仍具有持續性,其主要依據:一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消費市場需求龐大;二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擁有雄厚的外匯儲備和國內儲蓄;三是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研發支出顯著增長,高新技術產業正在逐步興起;四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組建的新興跨國公司,在世界500強中所佔數目及市值日趨增加;五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積極推動簽署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全球現有209個自由貿易區和自由貿易協定,區內貿易已佔世界貿易額的50%;六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發展指數,亦即將貿易盈餘轉變為本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正在逐步增強;七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保護力度增強的形勢下,相互之間的貿易激增。鑒於上述情況,2010年發展中國家作為整體將以5.1%的速度增長,其中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約為6%,而發達國家僅約為1.7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值為1.3%),由此可見,新興經濟體追趕發達經濟體的空間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經濟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趨勢必將有助於世界經濟格局及世界經濟政治秩序的變革。
新興經濟群體的崛起是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典型體現。正如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所說,未來世界經濟格局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主要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在金融危機之前,這些經濟體已經開始崛起,隨後而至的危機則更加快了崛起的步伐。亞洲是「新興世界的中心」,在世界經濟回暖之際,亞洲經濟回升的勢頭比世界任何其他地區都更加迅速和強勁。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說,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支撐了亞洲的經濟,即便是美國經濟減速,亞洲也不會陷入經濟衰退(《日本經濟新聞》,2008年4月3日)。英國《經濟學家》預測新興亞洲國家將呈現V型反轉,未來五年內,年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7—8%,其復甦速度是全球各國平均速度的三倍以上。因此,亞洲是世界經濟增長的
新源泉,世界經濟發展重心正向亞洲轉移。在亞洲的引領下,預計2020年左右,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將佔全球GDP的50%。日本《福布斯》月刊2008年5月號發表了李光耀的題為《世界經濟的中心是亞洲》的撰文,他預測今後20年,中國和印度的年均經濟增長率會超過9%,其他東亞國家約為7.5%,到2030年,亞洲將佔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50%,回歸「世界笫一」的位置。2009年11月在新加坡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奧巴馬不得不強調亞洲對美國的重要性,宣示美國脫離全球發展最快速地區的時代已經結束,美國將重返亞洲。
四、經濟實力是經濟權力分配和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基礎
世界經濟發展新態勢,必然導致國際經濟關系、世界格局變化以及國際經濟政治秩序調整的連鎖反映。正如法國《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機就像一場風暴或者龍卷風,所到之處景象改變。而當危機結束時,我們將發現一個不同的世界,世界格局己然改變」。事實表明,美國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中遭受到多重挑戰,具體表現為:美國第一經濟強國地位受到挑戰;美國治理全球能力受到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受到挑戰;美元特權地位受到挑戰,等等。這些挑戰歸結為一點就是世界格局不應以「單極世界」為主導,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應該承認和接受這一客觀現實。
新興經濟體的崛及世界經濟格局轉變,說到底是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作用的結果。《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多年以來,世界格局大體經歷了英國獨領風騷,英法德群起稱雄,美國充當救世主,稱霸世界。從世界體系論的角度看,大國興衰的實質是:有的國家從世界的「中心」向「外圍」滑落,有的國家則從「外圍」走向「中心」。大型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印兩國的崛起是「歷史的復歸」,將逐漸改變世界經濟現有版圖和格局,對重振亞洲雄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鄧小平早就說過「中印兩國不發展起來就不是亞洲世紀。真正的亞太世紀或亞洲世紀,是要等到中國、印度和其他一些鄰國發展起來,才算到來」(《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頁)。印度也看到中印兩國共同發展的重要性,2004年印度商務國務部長齋拉姆使用了一個新詞CHINADIA,把中國與印度連在一起,CHINADIA意味著中國和印度共同前進與合作。
然而,在當今新的時代條件下,新興大國的崛起不能再沿襲近代以來大國爭霸的歷史,走依靠發動侵略戰爭,實行對外擴張的道路,而只能是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亦即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來維護世界和平(胡錦濤在越南國會的演講,2005年11月1日)。從亞洲新興大國的迅速發展中,可以看到亞洲發展和亞洲崛起的前景。亞洲崛起與以往歐洲崛起、美國崛起的歷史背景不同,它是多元文化共同發展、共同存在、共同繁榮、共同融合的產物;是在全球化條件下的崛起,與歐洲、美洲等其他大陸是一個相互交叉、共同促進的過程,它的崛起並不意味著其他大陸的災難(澤羽:國際亞洲研究學者大會,社會科學報2005年8月18日)。
世界許多國家看到了亞洲崛起的勢頭,並給予了積極的評價。早在2004年12月,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所做《展望2020年描繪全球未來》的預測報告指出,今後15年「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將足以匹敵19世紀的德國和20世紀的美國,在地緣政治學上產生劇烈的沖擊」。美國《商業周刊》認為,世界從未見過這兩個佔全球1/3人口的國家在同一時刻崛起,中國和印度擁有改變21世紀全球經濟的實力和活力(美國《商業周刊》:《中國和印度的崛起》,2005年8月22日)。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薩默斯在2006年1月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甚至說,中印的崛起有可能與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並列成為過去一千年三大重要經濟事件。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南北差距雖然趨於縮小,但差距依然巨大,發展中國家要想擺脫不發達狀態,中印等大型新興經濟體要想做到既受國際社會重視,又受國際社會尊敬,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資料:http://world.people.com.cn/GB/10591320.html
Ⅵ 要求伊朗重新談判達成新的核協議,英法德為啥站在美國一邊
這肯定是涉及到了英法德的利益了,否則他們也不會變臉。大家都知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所以他們支持美國也是很正常的。
英法德三國態度的改變,讓人看到了西方國家的丑惡。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是不可能讓大家共同發展的,當自己的利益到不到要求或者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時,他們就會退出協議甚至毀掉協議。雖然英法德不斷對美國表示拒絕,但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重要問題上,他們依然還是對美國選擇了順服。所以,其他國家如果期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信守承諾,完全是不可能的。
Ⅶ 美國為什麼不贊成法德兩國在G20上提出的加強金融監管的要求
這次金融危機是由美國的金融缺少監管引起的,法德兩國提出要加強對金融體系的監管,主要是要監管美國的金融資金,美國當然不同意..
Ⅷ 法德就歐債危機解決方案達成全面一致 對黃金有什麼影響黃金上漲還是下跌
首先所謂「法德就歐債危機解決方案達成全面一致」大約是國內媒體一種誇張的報道。德法上專周確實屬就歐債解決「路線」達成了一致,即主要包括強化銀行資本充足、擴容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等四大項原則。但是這個方案既不能說是一個解決方案,而德法對於具體解決措施也遠未達成「全面」一致。
(關於這周末歐盟峰會的一則花邊消息:德法達不成一致,令其他歐盟財長在今日峰會上成了「打醬油」的。英國財長奧斯本表示「失望」,稱在德法達成一致前,沒有決議可以最終做出。比利時財長雷恩代爾早離場參加《丁丁歷險記》全球首映禮。盧森堡首相容克說,「我根本不知道這事還要花多久」。)
其次目前的黃金趨勢,上周因為連續的歐洲各種會,顯得歐債危機暫時平穩。這周因為周末的峰會確實「打醬油」了,還因為對周三第二次峰會的預期很不好,所以追逐黃金的避險情緒又開始高漲,倫敦金也連續走高了兩日。不過黃金處於歷史高位,而歐債惡化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在短期內暫時比較低,所以希望黃金像8月初那樣快速大漲短期內是沒可能的了。關注下11月份的美債以及美國評級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