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引導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作為近年來新興的金融業態,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發展迅猛,對普通百姓理財、小微企業融資及國民經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互聯網金融以其低成本、非抵押和便捷
的融資模式,豐富了金融市場的層次和產品,有助於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然而,互聯網金融在帶來便捷和
效率的同時,也蘊含著更為復雜多變的風險,對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帶來了挑戰。因此,應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風險,強化監管,防範風險,
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監管法律法規缺失滯後、機構運營不規范、消費者合法權益難以保障等方面。
法律風險:相關監管法律法規缺失滯後。我國互聯網金融立法已開始起步,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
確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職責分工、監管責任、業務邊界等。但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健全,互聯網金融企業准入和退出標准、運作方式、交易者身份認證等方
面尚無明確的法律規定,缺乏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大數據時代客戶隱私權沒有相應保護條款,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建設明顯滯後於互聯網金融發展實
際。同時,金融監管體制如何適應跨時空、跨地域和混業經營的互聯網金融監管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
業務風險:互聯網金融機構運營不規范。目前,互聯網金融機構普遍存在經營管理不規范問題。比如,點對點技術(P2P)借貸行業還沒有運營牌照、注冊資本等
硬性准入門檻,許多P2P借貸平台創業者風險識別能力低、管理能力不足、風險控制機制缺失、資金調配不當:有的出於利益驅動,採用「資金池」運作模式,私
自對借款進行拆標,導致借貸資金期限錯配,甚至出現合同欺詐;有的開發高風險借款標的,甚至虛構借款人,挪用投資人資金等。同時,對用戶注冊把關不嚴、客
戶借貸關系缺乏必要擔保等現象在網路借貸平台普遍存在,很容易產生信用風險;互聯網理財資金通常承諾T+0的及時贖回,
但缺乏應對流動性風險的機制與資金,一旦投資者集中贖回,就可能產生流動性風險,甚至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社會風險: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難以保障。與傳統金融具有獨立性很強的封閉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處於一個開放的網路世界,存在諸如密鑰管理以及加密技術
不完善、相關協議安全性差、黑客攻擊等信息安全隱患,可能導致用戶信息數據泄露或損壞,對金融消費者的信息安全和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還可能誘發贖回擠
兌風潮。互聯網理財產品在運營管理中存在誇大金融產品收益、風險提示不充分、收益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等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4年4月中旬,我
國有118家P2P借貸平台陷入困境或倒閉,給金融消費者造成較大財產損失。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影響金融秩序穩定和社會和諧。
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持續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必須進一步強化監管,著力防範和化解風險。當前,應在以下三個方面積極進行探索實踐:
完善監管規制,構建高效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在修訂、完善現有金融法規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互聯網金融模式,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立法,推動相關部門規章和國
家標準的制定,以明晰各交易主體法律地位、准入和退出條件、業務邊界、權利和義務等。構建高效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科學選擇適應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實際
的監管模式,考慮成立專門監管機構,全面統籌監管工作。可借鑒發達國家「監管前置」的管理經驗,重新梳理各類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實施市場准入和退
出制度,取締不符合要求、甚至存在欺詐和非法集資嫌疑的金融平台,切實防範金融風險。
強化行業自律,規范互聯網金融機構經營行為。可以借鑒國際上管理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先行、監管隨後跟進」的經驗,研究成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充分發揮
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特別是制定互聯網金融公平交易規則,推動形成統一的行業服務標准,引導互聯網金融機構樹立合法合規經營意識,規范經營行為,加強風險
管控能力建設,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積極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完善徵信系統,夯實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及業務開展的社會信用基礎。
加強風險教育,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強化消費者保護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點。由於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尚處於發展初期,有關消費者保護的法律法規嚴重
缺失,需要加快制定專門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交易過程中的風險和責任承擔、金融機構信息披露、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資金第三方託管等作出明確
規定,確保互聯網金融參與各方的信息和財產安全。同時,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風險教育,提高其網路信息安全意識、風險防範意識,了解和掌握風險防範工
具和技術手段。還應盡快建立科學、便捷的賠償機制與訴訟機制,成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負責受理投訴、解決糾紛,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❷ 如何做好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崛起可以直接用瘋狂來形容,瘋狂的程度又可以用「炒」來形容。對於這樣的互聯網金融中國特色現象是否健康呢?風投、創業者又如何在這種瘋狂的現象中買到好公司,創業者又如何才能勝出呢?
互聯網金融為何而生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崛起,是因為經濟發展過快,而百姓素質、社會制度跟不上,所造成的。可以說在中國現在都在被趕著前進,而這種被「趕」,卻又是與國際市場存在較大差距所造成的。而這些被趕著的行業中就會出現包含著「炒」的現象出現。而其本質是不會有太多變化,只是一種補缺市場缺口。補完之後,自然形成一個自己的成長通道,直到有新的、更方便、更好的渠道出現才會被替代,而這個過程,就是創新自然演變的過程。而現在的互聯網金融,就是因市場需求而自然形成的創新產物。所以說這個創新產物是服務市場而來,自然能存於市場,他是因市場需求而自然產生的產物。
互聯網金融前景
經濟的本質,就是讓物有價,方便流通,而這些流通的強度就是經濟強弱的本質。而讓流通如何變成更加方便和強大,就得靠發達的金融體系建設。要致富先修路,而金融就是決定經濟強弱血液。而這個血液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於它的再造血功能的大小來決定。而再造血功能的強弱,其實就是看你如何把的本來沒有血,或者血比較少的物通過一些方法,去激活讓它變成血,或者增加血液。而互聯網金融,就是市場中一台新出現的造血機器。他讓更多的物品變成更有價值,流通更方便。能給市場帶來更多的新鮮血液。互聯網金融就是讓更多的物品能更簡單的體現出他們價值,進而讓人們更加容易的判斷其價值,進而成交流通,加大市場流通量後自然助推經濟增長,所以前景廣闊。
認清什麼是真正的「服務」才能勝出,才能成為市場的黑馬。
客戶是上帝,所以很多公司都知道服務重要,但卻有很多公司分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服務,所以失敗。那什麼是真正的服務呢?就是服務於市場,追求服務於社會需求。這叫大服務,而只服務好自己的客戶這叫小服務。而成功與失敗的服務之間就恰恰反應在於此。
現在互聯網金融企業,急急忙忙的進入這個行業。而卻沒有分清什麼是服務,什麼樣的服務才能戰勝對手。大部分 互聯網金融公司在創立初期,都是在用高收益來吸引用戶。但卻不知,這種根本是就沒有生命的服務是無法長久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並不是給用戶高收益他們就來,看不懂你人家是不會來,你沒有服務社會人家也不會來,你給他這么高的收益,這錢投向哪,服務了什麼?沒有,都是在自融、玩龐氏騙局。
看看現在發展的好的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吧,他們勝出並不是靠高收益,而是找到了社會需求的缺口,再去為填補這些缺口而做出發展方向。如某某貸,為了服務信用卡用戶,而放開了信用卡充值渠道,所以它的成交量非常大。有的平台為了解決用戶買房難而推出各種幫助投資者的貸款,有的為了服務三農,有的為了服務網店,等等,這些成功互聯網金融公司,他們成功原因都是他們發現了社會的缺口,再找出填補這些缺口的方法來服務社會。說得通俗點就是你要會講故事,但這個故事最好是人人都能聽懂,最好是用戶還是身在故事中,然後服務他,你就能成功,用戶的投資也會成功。如果這個故事只是虛幻的高收益,那麼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平台和投資者都沒好處。說得再大點,你會發現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其實也是為了服務中國當下市場流通不足而生的。它服務的是以市場為中心,並不是它的投資者。很多平台出現跑路都是一味的只看到投資者的需求,而沒有看到社會的需求,盲目開出高收益,結果出現資金斷鏈進而跑路。
所以,要想在混戰中勝出,要想在大市中找到一隻真正的黑馬,你就要學會如何看懂市場的故事,看懂什麼是真正的服務,什麼是小服務,你才能勝出。認清什麼是大服務、什麼是小服務,什麼是真故事,什麼是假故事,是互聯網金融公司成功最基礎的認知。
+訂閱
❸ 如何做好金融知識普及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金融已滲透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在享受到便捷金融服務的同時,也不斷遇到新的金融風險。部分P2P網貸平台「跑路」、金融詐騙等違法活動不僅給消費者造成巨大損失,也給我國的金融穩定帶來一定沖擊。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行長白鶴祥建議,在基礎教育中增加金融知識普及教育,使金融知識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2017)》顯示,我國國民金融素養水平整體不高,在校學生、邊遠地區貧窮人群、勞務流動人口、殘疾人等應當成為金融消費教育的重點區域和群體。其中,學生群體是最適合進行金融教育的群體。從調查情況看,青少年的金融素養顯著低於成年人,風險意識和權責意識亟須加強。
因此,白鶴祥認為:「迫切需要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提升青少年金融素養,提高個人的金融辨別能力、風險防範意識以及誠信和權責意識。」
白鶴祥建議,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金融監管部門配合的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在2015年發布的《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就明確要求『教育部要將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切實提高國民金融素養』。但從目前進展情況看,部分地方教育部門對此項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建議由教育部牽頭,建立多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在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目標、計劃、實施、保障、評估等各方面統籌規劃。」
他說,「金融知識普及具有系統性、漸進性特點,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關鍵是將金融知識納入基礎教育。」白鶴祥建議,從課程標准角度將金融知識明確為中小學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通過充分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金融知識需求,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系統化、科學化設置課程,讓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金融知識,逐步培養良好的金融行為、金融態度和風險意識。
白鶴祥還建議各級地方財政將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順利開展。「目前金融知識教育以公益性為原則,對學生和學校不收取任何費用。但從中國人民銀行試點進展情況來看,教材的編寫和印刷費用較大。」
以陝西省目前試點為例,白鶴祥舉例說,試點學生人數預計為13萬人,教材編印費用約為100萬元。僅靠中國人民銀行籌集費用,難以保證此項工作的持續性。對此,建議由地方財政部門在年度預算中撥付專門費用,保障學校用於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的專項開支。
❹ 本科大三零基礎怎樣進入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
羅斯:我認為,想在金融領域成功,你並不需要是經濟學或者是金融學專業的。你可以是任何學位的。物理的,英文的,都可以。當然,有一些基礎的技能,比如會計,是很必要的。但是,這些內容都可以在公司短期培訓的時候教給你。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你要能思考,要能寫作,要能分析,還要能和他們一起工作,不管是小團隊還是大團隊。這些都是你通過任何專業的學習都可以獲得的能力。金融專業分那麼高,你居然考上了,你爸媽肯定知道。
顏曉川:就從事金融行業而言,如果我就是金融專業,或者商科的,我怎樣才能讓自己比其他專業,例如物理專業的畢業生更有優勢?
羅斯:優勢?我的答案是:yes and
no。我認為商學院(或者金融學)的教育中,有一些「工具包」是有用的。這些「工具包」可以讓你在剛入行的時候有一定優勢。這些「工具包」包括基本的《會計》、《金融》,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運營管理》是極其重要的。至少在我的經歷當中是。
顏曉川:《運營管理》對金融很重要?那不是搞生產的嗎?
羅斯:我們之前去給別人做IPO,好多公司就是工業型公司。我們去做調查的時候,我就到他們的車間里去看,去做訪問。就是因為我學了《運營管理》,他們的整個流程我基本都能聽懂。另外,《運營管理》教會你如何管理復雜的體系,從前端到後端。
想進投行、基金?當面試官問你這個問題時,千萬別慫了!
當你申請金融行業的工作時,面試官一定會問你一個讓很多人都痛心疾首的問題。這個問題要回答得有深度,有內涵,可信,符合你自己的情況,還有,還有,不能和其他申請人的答案一樣。。。如果你面試掛了,多半跟這道問題有關。
這個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要做金融」?
一般的同學都會說:「我喜歡金融/我對金融有熱情」等等。
然後面試官再問:「為什麼喜歡金融」?
然後大家就開始編故事。但是編得好的不多。
但是,也有說得好的,而且還不像是編的。比如,羅斯。
顏曉川:你當時為什麼要做金融,為什麼喜歡它?
羅斯:我一直喜歡金融。因為,金融是智力產品/思維產品(Intellectual proct),而不是實體產品(Physical proct)。金融就是用金融資本和智力資本(Financial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去做產品。這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第二,我真心喜歡和客戶一起工作,並且幫助他們搞定各種困難。金融是一個你能做出一個思維的產物出來,然後把它嫁接給一個客戶的行業。咨詢也差不多是這樣,但是我更喜歡金融。因為金融還有個金融市場。
顏曉川:你很喜歡幫助客戶,很有成就感嗎?
羅斯:我喜歡搞定問題,解決問題。我把金融看作是解決問題的工作。有的人進入金融領域,就是因為他喜歡抽象地把做一些新東西出來。我不這么想,我一直認為金融是用一系列工具去解決一個客戶的難題。這是我感興趣的。有的人只是喜歡沉浸在自己思維的世界裡去發揮他的想像,卻把自己和客戶隔開。對於我來說,我的動機是想幫公司、個人解決困難,幫他們做有意思的事情,然後讓他們的生意越做越興隆。
顏曉川:就像這世界上的工程師一樣,有兩種人。
羅斯:可以這么說吧。金融裡面有一部分就是金融工程。這和工程師一樣。同樣的差別是,有的工程師去建一座橋,是為了讓人們能從河的一邊走到另外一邊。這和我的動機是一樣的,我的動機就是想讓人們從A點到B點。但是,有一些工程師修橋的動機是因為他們就喜歡修橋,他們就喜歡把零件拼在一起,然後說,看,我修了一座橋。但是,這座橋的目的和功能,他們並不感興趣。
顏曉川:所以,金融行業很適合你,既能讓你把工具拼起來,形成一個解決問題的產品,而且這個產品還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羅斯:我是這么想的。
羅斯的這個答案一定很好,否則他當年就只能去麥肯錫做咨詢了。
❺ 互聯網金融專業需要學些什麼
本專業旨在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夠適應互聯網金融行業動態變化的工作要求,能夠從事互聯網金融產品設計、系統運營與運維、市場營銷、風險控制、客戶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就 業 方 向
本專業面向互聯網金融公司、商業、證券、保險公司、投資公司、小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就業崗位包括:互聯網金融理財人員、金融大數據分析人員、保險電商運營人員、互聯網保險營銷人員,互聯網金融產品設計師,互聯網金融新媒體營銷人員、互聯網金融分析人員、互聯網金融運營人員等。
❻ 從事互聯網金融都需要學些什麼
主要就是自己要清楚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流程和內容,經常關注相關資訊和P2P平台信息,網貸互聯是集論壇、問答、資訊一體的網貸綜合門戶,可以來網貸互聯看看相關的網貸信息。
❼ 現在的互聯網教育發展趨勢怎樣
從現狀來看,「互聯網+」處於初級階段,是個都在熱談但是沒有落實的理論階段。各領域版針對「互權聯網+」都會做一定的論證與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舊會處於觀望的階段。
從探索與實踐的層面上,互聯網商家會比傳統企業主動,畢竟這些商家從誕生開始就不斷用「互聯網+」去改變更多的行業,他們有足夠的經驗可循,可以復制改造經驗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區域,繼而不斷的融合更多的領域,持續擴大自己的生態。
❽ 什麼是金融教育
什麼是金融教育?
金融教育不是大學課堂里的金融專業教育,而是一種掃盲性質的金融知識普及。
為什麼要搞金融教育?
1、金融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系統,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須,金融知識和運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已經成為生活的基本技能。如果不會運用金融工具,就無法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也就無法分享市場經濟的福利,甚至無法生存。例如,如果不懂得保險和養老金的安排,你退休後的生活可能會遇到極大的困難。因此,我們要讓孩子們從小就懂得金融的基本知識,如同要讓他們懂得基本的衛生知識和性知識。中國人以前是不能公開談論性的,也不能宣揚如何理財。如今性教育和艾滋病知識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有專門的課程。但是,金融知識依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沒有系統的課程和教材。
2、當今世界經濟社會正在發生飛速的變化,以往的知識已經不能適應這些變化。比如在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人們都是靠工資收入生活,老了由國家提供退休金,病了有公費醫療,一切都是政府在安排,個人不必為養老和看病操心。如今除了公務員,國家不再負責養老,公費醫療也逐步取消,代之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是很多人在觀念上還沒有轉變,不知道要為自己購買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即使有了保險的意識,如何對醫療和養老做最佳的安排,也不是每個人都很清楚。在國外,金融市場日夕萬變,風險無處不在,但是很多投資者缺少風險控制的知識,甚至有些國家的管理者也缺乏風險防範的意識,以至造成個人和國家的損失甚至引發金融金融危機。因此,普及金融知識,是增進個人財富和保障個人生活的需要,也是保持國家金融穩定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3、我國存在著很大的城鄉差別,廣大的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落後地區還有真正參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並從中收益,那裡更加缺少金融知識。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城務工,他們也缺少在城市生活的知識和經驗,其中也包括金融知識。針對這些地區和人口,急需進行金融知識的掃盲。金融知識的普及,也是普惠金融體系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如何開展金融教育?
1、金融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如吳曉靈行長所說,金融教育不單純是一種知識傳遞,更是一種價值觀和人格的培養,而人格和世界觀培養的最好時期是在小學和初中階段。
2、作為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知識的普及,肯定不能當作理論知識來提供,也不能停留在課堂里。這次會議上很多機構展示了多種形式的金融育方案,特別是利用互聯網的一些游戲和課程,非常吸引人。
2、但是一定要由國家開發系統的課程和教材,普及到所有的學校,包括貧困地區的學校。國家還應該對各種金融教育的機構和內容進行必要的監管,保證其健康發展。
3、還應該有社會的廣泛參與,對孩子的金融教育必須首先要做家長的教育,先讓家長掃盲。
4、還要培養金融教育的師資力量,這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金融教育與小額信貸是什麼關系?
1、小額信貸的客戶是貧困和低收入人群,在中國,他們往往更缺乏金融知識。他們之所以很難得到金融服務,一方面是因為傳統金融機構的制度障礙,另一方面也有這些人群不了解金融服務的因素。因此,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也需要對小額信貸客戶提供金融知識教育。我國NGO形式的小額信貸的管理人員大多是從政府系統出來的,也缺少基本的金融知識和經驗,同樣需要普及金融知識,而不只是簡單地接受小額信貸管理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2、小額信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金融教育過程,是讓客戶在接受金融服務的同時了解金融知識,培養信用觀念,掌握信貸、存款、保險等技能,防範各種形式的風險,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❾ 互聯網金融這個專業前景怎樣
學互聯網技術不一定在本地呢 多看看專門的電腦學校
目前學計算機 還是挺不回錯的好就業,計算答機分很多專業如平面設計,UI設計,互聯網營銷,電競,動漫,都是非常好就業的專業哦,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可以去電腦學校看看的 對比哈更加靠譜
❿ 什麼是互聯網金融如何認識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和監管的必要性 金融專碩考研
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全面滲透到傳統金融業,許多基於互聯網的金融服務模式應運而生,擴大了金融服務邊界,同時也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和影響,互聯網將促使金融業邁向一個全新的時代。互聯網金融具備互聯網和金融的雙重屬性,作為重要的跨界創新,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是其不可歸避的話題。本文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以及國外和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詳細分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監管建議。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指藉助於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了解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實質,通過互聯網為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更加便捷等特徵。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隨著網路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新型機構不斷涌現,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經營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模式、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
(1)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自2005年網路支付在我國正式起步以來,第三方支付已取得長足發展,從運營主體劃分主要存在兩種模式:一是互聯網企業主導的支付賬戶模式,以支付寶為代表;二是金融企業主導的銀行賬戶模式,以銀聯電子支付為代表。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網路購物、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的互聯網用戶分別達到2.71億戶、2.44億戶和2.44億戶,佔用戶總數的45.9%、41.3%和40.8%。2012年交易總額突破8萬億元,達到80163億元,同比增長31.7%。其中網路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67.5%,佔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3)》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超過10萬億元。
(2)P2P網貸。P2P網貸英文稱為Peer—to—Peer 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又稱「人人貸」。P2P網貸是指通過P2P公司搭建的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信貸模式。即由具有資質的網站(第三方公司)作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發放借款標,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放貸的行為。自2006年開始,國內P2P借貸平台陸續出現並發展。據統計,國內P2P平台從2009年的9家增長到2012年110家,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至少有132家P2P借貸機構。
國內P2P借貸平台成交額增長快速,2012年納入統計的16家P2P借貸平台成交額從1.94億元上升至16.97億元,增長了7.75倍。全年累計成交額達98.5億元,與2011年相比約有10倍以上的增長。人人貸2012年度貸款總申請額為18.4億元,但最後真正實現的成交金額僅為3.5億元,成交交易額占申請總額的19.02%,成功交易筆數占總申請筆數的16.54%。盛融在線雖然通過筆數約為56%,但大部分成功交易金額已佔至所有申請金額的96.74%,貸款審核未能通過主要有以下原因:信貸資料未能通過平台的審核、投資人稀少導致流標、由於借款人自身因素撤銷了借款標籌。
(3)大數據金融。大數據金融是指依託於海量、非結構化的數據,通過互聯網、雲計算等信息化方式對其數據進行專業化的挖掘和分析,並與傳統金融服務相結合,創新性開展相關資金融通工作的統稱。運用大數據金融的典型企業是電子商務企業的巨頭阿里巴巴。阿里小微金融集團於2013年5月18日打造了一場融資盛宴:1.8萬家淘寶小賣家,2個小時內,分享了阿里小微信貸的3億元淘寶信用貸款,平均每個賣家貸款約1.6萬元。所有的貸款均在互聯網上完成,沒有任何信貸人員或是中介人員的介入,沒有任何一家小賣家提供擔保、抵押,所有的小賣家獲貸憑借的都是自身信用。
(4)眾籌(crowd funding),是指項目發起者通過利用互聯網和SNS(全稱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會性網路服務)傳播的特性,發動眾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或某個項目或創辦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的一種融資方式。和傳統的融資方式相比,眾籌的精髓就在於小額和大量,融資門檻低且不再以是否擁有商業價值作為唯一的評判標准,為新型創業公司的融資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國內知名的眾籌網站點名時間、點夢時刻等基本是創意籌資平台;而大家投、天使匯、3W咖啡、大家咖啡等則是創業股權式眾籌平台。
(5)互聯網金融門戶。互聯網金融門戶是指利用互聯網提供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信息,匯聚、搜索,比較金融產品,並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根據相關互聯網金融門戶平台的服務內容及服務方式不同,筆者將互聯網金融門戶分為第三方資訊平台、垂直搜索平台以及在線金融超市三類。第三方資訊平台是為客戶提供全面、權威的金融行業數據及行業資訊的門戶網站,典型代表有網貸之家、和訊網以及網貸天眼等。垂直搜索平台是聚集於相關金融產品的垂直搜索門戶,所謂垂直搜索是針對某一特定行業的專業化搜索,在對某類專業信息的提取、整合以及處理後反饋給客戶。客戶在該類門戶上可以快速搜索到相關的金融產品信息。互聯網金融垂直搜索平台通過提供信息的雙向選擇,從而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典型代表有融360、好貸網、安貸客、大家保等。在線金融超市匯聚了大量的金融產品,共提供在線導購及購買匹配,在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銷售的基礎上,還提供與之相關的第三方專業中介服務。典型代表有大童網、格上理財、91金融超市及軟交所科技金融服務平台等。
三、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1)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金融風險是指由單個或少數金融機構破產或巨額損失導致的整個金融系統崩潰的風險,以及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的可能性。而各種系統性風險一般是由經濟波動或制度破產等突發事件而導致的一連串金融機構重大損失、甚至破產以及金融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等惡性經濟後果,甚至出現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隨著金融市場脫媒(Disintermediation)趨勢的演進,融資方或者投資方不必須通過銀行、券商或其他金融中介進入貨幣市場或者資本市場來融資。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由於互聯網金融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物美價廉的金融服務,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直接為投融資雙方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的同時,跟傳統金融業一樣也需要防範系統性風險。
通過對以第三方支付、P2P、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研究,以及傳統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研究,總結出互聯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主要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系統性風險是針對整個系統或者全局的功能產生影響或者破壞,而不是針對某一機構或者局部;二是系統性風險具備非常強的蔓延特性或者傳染性,將風險傳導給毫不相乾的第三方並讓其承擔損失;三是系統性風險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系統性風險對金融機構和整個金融市場或者實體經濟產生巨大的溢出效應。四是互聯網金融的基因在於其技術領先性和業務發展的高效性以及支付系統的快捷性,因此必須要防範系統性風險快速傳播的可能性。
(2)流動性風險
一是金融產品的復雜與創新。21世紀以來,IT技術支持了包括金融業的發展,金融創新與金融衍生品不斷發展,金融市場不斷出現各種復雜的新型金融產品,如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CDS)、中介渠道融資(Conit Financing)和其他結構性產品。這些產品當中很多面市時間不長,缺乏歷史數據,銀行難以全面了解和評估其風險特性;且其交易欠活躍,價格波動性強,流動性風險高;一般都具有高杠桿率,對銀行資金頭寸的影響和風險暴露往往具有放大效應。互聯網金融也進一步創新了金融模式和豐富了金融產品種類。二是融資渠道改變。由於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各類理財產品火爆,銀行存款大量流失,動搖了其零售存款基礎,增加了波動性,改變了期限結構,許多銀行開始轉向資本市場尋求新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在這一背景下,全球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更加依賴批發市場工具,如商業票據、可交易存單及其他貨幣市場產品,更加依賴同業拆借市場。相對於零售存款,資本市場產品更易受到風險事件傳染的影響,波動性更高,周期性更強,因此增加了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難度。這也應引起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三是支付系統的發展與變革。實時全額清算系統、證券交易的交割結算系統、外匯交易的連續聯接清算系統等更為快捷和先進的支付和結算系統的發展,降低了同業拆借帶來的信用風險,但同時對抵押品及支付時間提出了更高要求,進而增加了銀行當日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加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普及,手機金融、網路金融等業務越來越普及,網上支付與移動支付越來越普遍,對流動性風險管理提出了挑戰。
(3)信用風險
互聯網金融企業所面臨的信用風險與傳統金融機構一樣,都可能會面臨借款人不按期還款或者不還款的違約風險。常見的比如P2P網貸,在不是單純提供平台的P2P網貸模式當中,信用風險就是要防範的第一風險,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中對於借款人資質的審查,可能更多是通過線上模式,通過信用記錄等來審查評估借款人的信用來放貸。在傳統商業銀行貸款中,基本都是通過線下模式,多是抵押貸款或者質押貸款,而對於互聯網金融更多的可能是無抵押和無質押貸款,比如阿里小貸,很多貸款就是針對商家的無抵押信用貸款,即有資質的商家為應對進發貨等流動性緊張從阿里小貸拆借一部分資金用於周轉,這種貸款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就是商家的信用問題。但是阿里有比較好的應對信用風險的措施,一個是貸前的資質審查及信用評分,另一個是貸後針對借款人預期不還款的催告直至通知借款人上下遊客戶其違約行為的信用追款辦法,這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發生信用風險的概率。
(4)技術性風險
一是計算機系統、認證系統或者互聯網金融軟體存在缺陷。如果互聯網金融軟體沒有足夠的防火牆和防禦體系,比較容易被病毒或者其他不良分子所攻擊而造成技術性風險。此外,計算機硬體也容易受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軟體和數據信息易受計算機病毒的侵擾以及非授權用戶的復制、篡改和毀壞。二是偽造交易客戶身份。雖然互聯網金融軟體和硬體足夠強大,但互聯網金融時代突出的特點就是計算機硬體和軟體技術是在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的,尤其是當互聯網金融面臨偽造者的技術性風險時,即攻擊者盜用合法用戶身份信息,以假冒的身份交易,實施金融詐騙。如果客戶身份信息在客戶操作使用環節或通過互聯網傳輸時安全保密措施不力,或身份認證體系存在安全漏洞,可能導致不法分子偽造身份進入系統進行金融欺詐或惡意攻擊。三是未經授權的訪問。互聯網金融的技術性風險還包括未經授權的訪問。主要是指黑客和病毒程序對網上銀行的攻擊。特別是目前針對網上銀行的木馬程序、密碼嗅探程序等病毒不斷翻新,通過盜取客戶資料,直接威脅網銀安全。
(5)操作性風險
以第三方支付、P2P、眾籌、信息化金融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以其方便快捷、跨時空、低成本、全能化經營等特點,受到廣泛歡迎並得以迅速發展。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在促進金融業經營轉型和服務創新的同時,也可能會衍生出一系列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由於不當或失敗的內部流程、人員缺陷、系統缺陷或因外部事件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這些風險因涉及面廣、可控性小、關聯性強,是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風險。因此,有效防範操作性風險已成為互聯網金融穩健發展的關鍵。
(六)法律風險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首先要關注宏觀及金融政策以及法律制度,防範政策和法律風險,在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同時避免踩到紅線。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更多是無紙化的交易與支付,電子貨幣的交易特點和電子貨幣系統運作過程的法律框架不完善可能會給具有合約權利和義務的參與機構帶來不良影響:一是商業法規存在某些空檔或不適用而難以解決合同各方之間存在的爭端。由於電子貨幣才剛剛興起並處在迅速發展時期,現存的法律法規不可能涵蓋電子貨幣運作和交易各方的爭議和糾紛。二是互聯網金融的電子貨幣的匿名性,C2C的交易方式及單個交易難以追蹤等特徵為洗錢、逃稅等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
四、互聯網金融監管探索
(1)系統性風險監管
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系統性風險作為最重要防控對象的金融風險,效率理應也是監管系統性風險的首要目標。金融風險的監管最主要的目的或者唯一的理由是最大化經濟效率,因為效率不僅僅是傳統金融機構追求的首要目標,也是互聯網金融追逐的目標。監管缺位將難以預防或內化由系統性風險所引發的外部性,因為金融監管也是僅能保護銀行自身而非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且在互聯網金融體系中,系統性風險更多源於金融機構的「親經濟周期性」,所以互聯網金融監管也要考慮逆周期金融監管,即在經濟繁榮時期提高對金融機構凈資本、撥備等方面的要求,而在經濟蕭條時期則適當降低凈資本、撥備等要求。互聯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進行監管不僅適當而且必須,效率和穩定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要目標。
(2)流動性風險監管
一是完善風險管理架構和提高管理效率。將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納入董事會風險管理框架之中;專設部門處理管理復雜產品的交易記錄和文檔,並確保各交易部門的資產組合狀況。監管部門應要求金融機構制定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實施壓力測試,做好流動性應急安排,定期提交相關報表等。二是壓力測試和流動性應急方案。壓力測試的假設應包括大范圍的市場動盪的影響,如新興市場危機、資本市場逆轉、國家危機、清算體系癱瘓、系統性沖擊等,要將個體沖擊和市場沖擊相結合。三是央行的支持。從歐債危機遲遲未解可以看出歐央行缺乏最後貸款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央行的最後貸款人職能不僅是維護流動性的重要防線,而且是金融危機期間避免恐慌,防止危機蔓延的重要力量。盡管使用央行的應急貸款標志著銀行金融機構流動性出現問題會對銀行金融機構聲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其他機構會收回信用額度並減少對該行的風險敞口,進而進一步加劇融資壓力,但是在危機時刻央行的支持是防範流動性風險和維護銀行體系穩定的重要手段。
(3)信用風險監管
我國目前處於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發展階段,在我國加強信用風險監管要將加強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和強化對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的監管,從健全互聯網金融機構組織架構、清晰職責邊界、科學發展戰略、價值准則與良好社會責任、有效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合理激勵約束機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入手,推動互聯網金融機構建立科學決策、執行、監督、激勵約束機制。所以,對風險監管的關鍵是從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和規范管理制度入手。健全金融機構內控制度,提高內審獨立性。通過多方式聯合督導金融機構深入整改內控建設的薄弱環節,不斷加強風險管理和內審稽核體系建設。深入整改內控管理缺陷、強化執行力、提升內審有效性,為防範風險奠定堅實的內控基礎。
(4)技術風險監管
我國金融監管當局已將信息科技風險監管納入審慎監管整體框架。明確信息科技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應用體系建設、電子銀行發展、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數據治理等重要領域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戰略。建議採取以下監管措施:一是成立諸如金融機構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高層指導委員會,來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機構信息化建設與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工作的研究、指導、協調;二是制定信息科技非現場監管工作規程,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風險評估、評級指標體系,持續開展單家機構、重點領域以及行業整體的風險評估與趨勢分析,及時通報、警示風險,推進標准化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提升信息科技監管有效性;三是建立對網上金融機構安全常態化的檢查機制,開展信息安全專項檢查,利用多種技術手段開展金融機構互聯網信息系統安全性測試,主動偵測防範網上金融風險國;四是與國家信息化、信息安全等部門建立快速處置、打擊犯罪的應急協調機制,加強信息共享;五是對網上銀行、電子匯兌等領域的欺詐風險,及時印發風險提示,幫助金融機構和公眾提高安全意識。
(5)操作性風險監管
一是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重點排查信貸領域違規操作等風險隱患。組織金融機構開展財政賬戶專項排查工作;全面排查互聯網金融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部署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借名、假冒名貸款專項整治工作;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P2P網貸等領域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二是細化案件防控長效機制建設要求。提高對金融機構案件及相關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引導金融機構提高案防工作質量和內控執行力。探索案件與資本監管掛鉤,將案件防控納入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全面風險管理。三是運用系統內部的案件防控聯席會議制度,對案件高發、多發的重點機構和業務環節進行專題輔導;注重案防督導與調動內審稽核力量相結合,密切與財政、審計、公安等部門溝通配合,加大金融機構案件移送力度。
(6)完善相關的金融監管法律
首先要盡快確定監管主體,加強流程監控。互聯網金融法律環境完善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明確各個模式的法律定位以及監管主體,釐清監管職責,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第二要探索實施行業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機制。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的傳播方式開展創新金融業務,其覆蓋范圍較廣、社會影響較大,若發生惡性事件社會危害性也較大。建議根據互聯網金融不同模式的特性以及運營方式,探索實施通過設立審批或備案制,設立資本金、風險控制能力、從業人員資格等准入條件,並對同一模式中不同業務種類實行不同標準的差異化准入要求,排除不適格企業。優勝劣汰是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有力法則,只有引入退出機制,及時清除不適格企業才能促進互聯網金融產業的良好發展。第三要逐步填補法律空白,改革落後規則。隨著互聯網金融產業的不斷發展,央行應加強對產業的研究,逐步完善立法,填補法律空白。法律制度還應做到與時俱進,對部分嚴重落後於社會經濟發展,阻礙新興業態創新的制度應勇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