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互聯網金融物流論文

互聯網金融物流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04 19:42:09

Ⅰ 時下互聯網的時代,金融、物流、電子、這三個行業跟我們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們會不會像個文盲

一般那些 大老闆都只有初中文化而已,關鍵是多學習,關鍵是有錢

Ⅱ 怎樣寫關於郵政物流的畢業論文

論郵政物流分銷業務的發展對策
摘要:為實現郵政物流的發展目標,文章從理念、能力、網路和資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郵政企業在物
流分銷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郵政企業開展物流分銷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探討了郵政物流分銷的發展策
略。
關鍵詞:分銷;物流;信息;網路
郵政物流自2002年開展以來,形成了一體化物流、區
域配送、貨運代理、分銷與郵購等四大主要業務板塊。在發
展初期,物流分銷作為郵政物流的一項主要業務取得了長足
發展,不僅充分發掘了郵政資源的潛力,培育了郵政物流的
市場競爭能力,也為未來的全面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但隨
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壯大,出現了一些急需解決和調整的問
題,成為郵政物流分銷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加大了郵政
物流快速發展的難度。
1當前郵政企業在物流分銷方面存在的問題
1·1傳統的經營理念和營銷方式制約著物流分銷的發展
在郵政物流發展的初期,由於分銷業務量小、面大,傳
統終端銷售的經營理念和全員營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
業務的發展。但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和種類數量的不斷增
加,人們的意識不斷增強,傳統的經營理念與營銷方式在市
場經濟條件下與現代商品零售的理念和營銷方式距離越來越
大,越來越不適應郵政物流業務的發展。同時,郵政的業務
市場、服務理念、專業營銷能力等均與商品零售行業存在較
大差距,成為分銷業務的制約點。
1·2資金回籠不及時,嚴重影響了物流分銷的傳遞速度和
獲利能力
資金的快速回籠和周轉可保證企業良好的經營運轉,因
此,必須提高流動資金的周轉率和利用率。資金回籠不及
時、不到位將直接影響分銷商品的進貨、運輸和配送,從而
造成企業資金被大量佔用、資金利用率低下、經營效率和效
益降低、物流業務運營能力偏低,使合作企業對郵政物流的
實際運營能力產生懷疑,挫傷合作積極性。
造成資金回籠速度緩慢的原因有:第一,分銷商品在各
級滯留,傳遞、運輸不到位,商品配送和銷售不及時;第
二,已銷售出去的商品以賒銷為主,欠款回籠較難;第三,
下屬單位回收的資金上繳不及時;第四,資金統計不確切,
上級部門在統計繳款量時僅依靠訂單統計的配送商品量,而
經營中還會出現分銷商品的運輸時間、存貨量等一系列問
題,也會使繳款難以全部落實。
1·3分銷商品在末端大量滯留,阻礙了物流分銷的經營和
發展
物流分銷的目的是快速有效地實現分銷商品的流通,減
少流通成本,通過高效率的商品配送和迅速的回款獲取經濟
收益,爭取與外部企業的合作。然而一些分銷商品進入物流
末端配送段時,往往作為待配商品滯留在各級配送中心的營
業網點和城區支局所。部分商品滯配期甚至超過幾個月,造
成了嚴重的庫存空間佔用、資金佔用和成本消耗。由於個別
商品即將過期或已經過期,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1·4虛假的市場環境和銷售景象給物流業務發展造成了一
定困難
物流分銷終端為增加配送量或銷售量經常盲目追求短期
效益:銷售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營銷知識培訓,無專業營
銷能力和經驗,在配送商品或銷售時過度採取親情推銷策
略,僅動員親朋好友被動接受分銷商品,並非適應真正的市
場需求,雖然短期內迅速擴大了銷售和配送量,卻從根本上
挫傷了長期發展能力;還有一些銷售人員在配送或銷售時私
下將分銷商品賠錢低價賣給零售商戶或消費者,嚴重違反了
郵政物流分銷的經營目的,影響了郵政正常的經營秩序,造
成零售商戶或消費者對郵政分銷商品物流的誤解。這種盲目
營銷忽視長期市場的行為,無異於揠苗助長,致使郵政物流
分銷初期在虛假的市場需求下發展迅速,而以後的獲利能力
則大大降低,造成長期市場開拓艱難。
2郵政發展物流分銷業務的對策
當前,郵政物流快速發展,為確保郵政物流分銷的長期
發展能力,保證物流分銷在郵政一體化物流的發展中發揮重
要作用,必須及時解決物流分銷業務運營中出現的問題,避
免經營陷入困境,實現郵政物流分銷長期發展的目標。
2·1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管理思路和營銷方式,為物流分
銷快速掃除思想障礙
學習先進的現代物流分銷理念,打破傳統的以我為本、
坐等成交、被動依賴等思想桎梏,要求變、求新、增強活
力。經營理念、服務理念要隨市場經濟的變化而改變,隨各
種新型業態的發展而發展,要發展就要變革,「變則通,通
則久」。要確立「轉變觀念、創新工作;物流配送,強化服
務;調整結構,適應需求;規范動作,有序經營」的管理思
路,引進成熟的營銷理念,為物流分銷快速掃除思想障礙。
2·2以現代物流理念為基礎,積極做好物流分銷的市場定

郵政是一個服務性行業,郵政企業拓展物流業務有得天
獨厚的優勢:第一,「三網」資源,實物網為物流火車、汽
車、飛機等各種運輸工具,營業網點又構成了遍布城鄉的投
遞網路,這是郵政參與物流市場競爭的最大優勢;綠卡金融
網為物流提供了各類資金清算服務;綜合計算機網為物流市
場的規范運行和拓展提供了信息基礎。第二,中國郵政的
「品牌形象」構成了物流業務的核心競爭力。第三,郵政傳
統的B to C為物流業務積累了豐富經驗,近幾年B to C末端
配送、B to B直遞運輸服務等業務的探索,也為現代物流業
務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郵政的核心競爭力和所有的優勢都體現在物流的運輸、
倉儲和配送上,這是郵政物流業務發展的核心。終端商品零
售是郵政物流業務末段的延伸,但不是郵政的優勢所在。當
前郵政的資質、人員素質、營銷技能等均不能適應零售商品
銷售的需求,同時還隱藏著各類資金、稅務、政策等風險,
不應是郵政物流業務發展的主攻方向。
倉儲是物流分銷業務的保障和物流配送業務的重要支
撐。郵政要充分利用點多面廣、房地產資源豐富的優勢,將
富餘的房產、地產進行整合,添置必要的物流設備,打造以
基地、中心、配送中心為一體的差異化物流倉儲體系,帶動
以「運輸+倉儲+配送」為主的服務網路模式,掌握市場的
主動權,為經銷商開展物流業務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同時
形成以運輸、倉儲和配送業務為主的業務發展模式。
2·3以電子商務為指導,積極運用科學信息技術和現代物
流技術,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設
信息網路技術是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
高物流服務效率的重要技術保障。郵政企業要充分利用郵政
的優勢和互聯網技術打造現代郵政物流信息業務平台,優化
內部資源配置,將商品的生產、包裝、運輸、裝卸、倉儲、
終端零售等環節有機聯結在一起,充分實現資源共享、信息
共用,並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和全程管
理,有效支撐各類企業對物流業務信息的需要,降低物流成
本,提高物流效率,促進現代物流和電子物流業務的發展。
2·4對現有網路進行改造,著手建設物流倉儲、配送中心,
增加必要的運輸設備
郵政網路是郵政進軍物流市場的第一大優勢。傳統的郵
政網路以服務為標准,而開展以利潤為中心的物流市場,必
須對既有網路進行優化和調整,既要保證網路的服務性,又
要兼顧網路的贏利性。在增加必備運輸車輛、提高運行能力
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網路的節點,即倉儲和配送中心,使其
既要服務於網路,又要服務於當地物流市場和業務拓展。這
就需要增加資金投入,完善物流的網路建設,提高物流網運
能力,為物流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5立足於對郵政投遞網的改造,發揮郵政在「最後一公
里」終端配送上的優勢,提高配送能力
「最後一公里」終端配送在物流配送業務中起著極其重
要的作用。在建立和優化配送網路的基礎上,充實投遞網力
量,是對物流網路建設的有效補充。要對投遞網進行優化和
改造,充分發揮其在「最後一公里」終端配送上的作用,使
郵政物流配送網路實現無縫隙鏈接,使郵政物流網路建設更
加系統、全面、完善。
2·6利用有利契機,積極發展農村營銷網路建設
在營銷網路上,應充分利用黨中央提出的郵政服務「三
農」的有利契機,利用鎮(村)富餘人員、技術能人、工作
站人員的優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健全農村營銷
網路的末端建設。一是以各鎮、村為中心建立完善「三農」
服務站;二是將科技帶頭人、致富帶頭人、種植大戶等人員
發展為代辦員,利用他們自有的場地發展農村代辦點;三是
以責任書、協議書的形式,按照「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
原則,與各鄉鎮、村農技站、農資銷售點展開合作。將「三
農」服務站、代銷點、工作站等作為郵政物流商品的末端銷
售網路,分散郵政物流分銷的風險,實現郵政與銷售末端的
共贏。
2·7培養、引進一批現代物流專業人才
隨著郵政物流業務的不斷拓展和壯大,郵政物流專業人
才匱乏的現象越顯突出。引進幾十個或幾百個專業人員,並
不能有效解決根本問題,只有通過專業知識培訓才能在短期
內實現郵政物流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一是對網運人員的培
養,使其在了解物流業務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科學地掌握和
控制網運的部署和調配,發揮網運的最大能效。二是對倉儲
人員的培養,使其熟悉和了解物流商品的特性和功能,在確
保商品安全、完整的基礎上,科學安排和調配物流商品,最
大限度地壓縮倉儲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發揮倉儲最大功
效。三是對營銷人員的培養,使其增加對郵政物流分銷的了
解,掌握專業技巧,實現優質物流分銷商品的營銷,避免不
必要的彎路、簡單的商品推銷以及為短期效益而損傷長期潛
在的郵政物流服務需求市場等現象,而且通過營銷人員有目
的地收集市場信息,可獲得反映真實需求的准確的第一手資
料,實現對管理者的經營指導與輔助,為實現郵政物流發展
目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苑玉剛.苑玉剛副局長在淮海經濟區物流發展研討會上的講
話. 2008, 3

Ⅲ 物流庫存論文

計算機技術引發了電子信箱、電子出版物、電子金融、電子數字交換(EDI)等現代技術的問世,為人類社會帶來了無紙化郵件、無紙化貿易、無紙化貨幣、無紙化報刊等。這種變革對以紙張為媒體進行實物傳遞的郵政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沖擊。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剛剛起步的今天,發達國家的郵政業務量已呈現停滯不前的跡象。美國國內平信的增長率從1990年的4%萎縮到1995年的1.5%;日本郵政的郵件量也已基本不再增長;瑞士郵政的業務量正在走下坡路

網路時代對郵政意味著什麼

信函類:從最近的一些統計資料可以看到,在美國,通信(電話除外)、交易、出版和廣告市場的總收入每年約二千二百億美元,其中郵政總局約佔四百三十億美元即19.6%,其餘的由美國郵政傳統競爭對手如:報紙、電視和電信業(傳真等)所得。電子郵件每二至四年就增長一倍,到2000年,美國郵政在交易通信市場所佔的比例則會降為35%。

報刊類:目前的電子出版物有三種。第一是出版物產生過程中採用計算機排版技術,這種情況使實現分地印刷變得容易且經濟,對於郵政的發行運輸和運輸計劃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新的要求;第二是出現電子報刊,如美國《時代》周刊和我國的《計算機世界》等出版合訂本光碟,這樣會影響圖書市場的份額分配,這種情況,電子出版物仍需要通過物流網傳輸,郵政還有一定的發行運輸業務;第三是「無紙出版」,它包括可視圖文、電子郵件、電子報刊、電視和廣播等,這已和郵政發行體制分道揚鑣了,郵政全然沒有了業務。全世界目前的網路報紙有900多種,美國佔一半有餘,歐洲有200餘種,拉美有38種。我國《經濟日報》等約20餘家報刊已加入國內「金橋電子報刊聯機閱讀系統」。

印刷品:越來越多的圖書進入光碟,出現在個人計算機的屏幕上。世界電子出版物的市場空前繁榮。1995年已超過了一萬五千種,年銷售數量將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長。到21世紀初,可望達到全部出版物比例的25%。目前,中國已有四十餘家電子出版社,共有近兩千種電子出版物。同時Int
ernet網上各種各樣的專業資料庫也對印刷品業務帶來嚴重威脅。

包件類: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包件類傳統郵政業務的發展不僅未帶來沖擊,反而由於郵購業務的發展、網上購物的普及以及郵寄電子出版物等新業務的開拓、包件類業務正呈上升趨勢,據預測,包件類業務將成倍增長,成為傳統郵政業務中,唯一隨新技術的發展而增長的業務。

金融類: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是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在美國,25%的銀行業務是通過電話或電傳進行的。購物者和銷售者買賣雙方在計算機網內進行全部的商業交易,由於這種通過個人計算機和銀行業務網實現付賬、轉賬、管理投資、查詢財務及其它金融業務功能,「電子貨幣」就應運而生。電子銀行和電子貨幣將大量減少和限制現金的使用,這對郵政金融來說是莫大的考驗。

新技術對業務結構的影響
隨著郵購發展和網上貿易的普及以及郵寄電子出版物等新業務的開拓,信函業務將成倍下降,而包件業務卻將成倍上升。因此,在傳統業務中,包件將代替信函成為第一大郵政業務。

物流網是郵政的基礎和優勢,但隨著新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郵政受到很大沖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世界郵政界的不少有識之士的眼光不僅僅局限在實物郵件的傳遞上,已將業務擴展到通信領域和社會各個角落,大郵政的觀念逐步樹立起來。美國郵政將在電子通信領域里開拓如下服務:管理和提供標准地址的存取服務;保證電子郵件的安全,並對此負法律責任;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提供電子郵件服務;產品定購服務;與政府部門之間溝通;全球通信。

電子郵件系統具有接受、發送、閱讀、編輯、管理、名片、專業咨詢、公眾信息、信箱號簿、電子論壇、用戶熱線等功能;可提供主送、抄送、密送或公開(電子公告版)等形式。而且可以將中文、英文、圖形及影像等不同資料結合成一份完整的電子郵件。電子郵件也可以通過電話線路傳送。一些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郵政部門在把新的通信方式介紹給公眾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郵政部門可通過獨有的郵局和郵筒網路進入商業領域和家庭。

現代通信的發展為郵政在不斷增長的通信市場上佔有合理份額提供了機遇。在這里,郵政需要為新產品新業務的產生、發展、評估和採用而開發系統化的處理方式。這些新產品新業務應當充分利用郵政的下列網路優勢:收件網路;零售網路;運輸車隊;傳輸系統(國內及國外);正在建設的郵政綜合計算機網;郵政儲金匯業局的金融操作能力;郵政服務系統的普遍性與運遞能力應與其它通信技術的長處結合起來,形成迅速、可靠、價格低廉、普遍的信息傳送系統。此外,這些先進技術的結合可通過提供全范圍的高附加值業務,從而使郵政部門獲益。

郵政業如何上網去淘金?
網路廣告:據美國Jupiter Communication預測,到2000年美國的網路廣告市場將達到50億美元。因此,我國郵政應當加強混合郵件廣告系統的推廣應用和網路廣告的開發推廣。藉助郵政綜合計算機網的建設,抓住「三電合一」技術的發展應用這一契機,及早發展郵政網路廣告,利用郵政通信的網點優勢,提供基於郵政綜合計算機網的混合郵件廣告和郵政網路廣告,力爭在網路廣告方面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混合郵件廣告系統方面處於主導地位。
網上銀行:劃撥業務是網上銀行的重要業務內容之一。中國銀行作為國內第一家網上銀行已於1998年3月6日成功地完成了第一筆網上支付業務。網上銀行作為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因此,作為准金融機構的中國郵政儲金匯業局應盡快完善郵政金融計算機網,早日建成網上銀行,為郵政在金融業的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開展和推動電子商務提供前提條件。

電子商務:Internet電子商務是一種利用計算機系統通過Internet將銷售商和客戶之間的服務信息進行傳遞的電子形式。它包括兩大類內容:一是企業之間的電子貿易;二是網上購物。利用Internet進行交易意味著包括尋找和確認客戶、產品介紹、訂貨、填表、付款、產品的調整以及售後服務過程的自動化。它甚至可以使公司成為不需要銷售渠道以及集中式存貨倉庫的虛擬企業從而成功地在全世界進行貿易。事實上,電子商務盛行之時,整個世界將徹底打破原有的格局,按照新的經濟形勢劃分世界,因此美國總統柯林頓把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列為其第二任期內任務,而美國政府也認為電子商務將是未來25年內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驅動力。據統計,Internet電子商務目前在全球的網路用戶已達9000萬,到1997年底全球前500家大企業中有75%建立了網路交易系統,全球電子交易額在4500億~6000億美元。這樣將大力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從而有效利用郵政通信物流網,促進郵政業務的迅速發展。

混合郵件(電子郵政):它是現代通信與郵政結合的產物。利用現代電信網路的電子傳輸手段和計算機技術,並發揮郵政營業和投遞服務網點面廣、觸角深的特點,適應了社會不同層次的需求,突破了傳統郵政完全以實物為載體傳遞信息的模式,開辟了郵政的新天地。在發展中國家,郵政部門在把新的通信方式介紹給公眾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郵政部門可通過獨有的郵局和郵筒網路進入商業領域和家庭。混合郵件系統的輸入為電子或其它方式,它使得這類郵件的傳輸速度更快,而且價格更低,可靠性更高。事實證明,混合郵件系統是解決經常困擾郵政服務質量問題的方案之一。

信息服務:信息服務是Internet等新技術的基本功能,也是網上用戶最多的一種服務形式。微軟商業Internet(MCIS)系統就建立了新聞伺服器、會議伺服器、信息檢索伺服器、郵件伺服器和地址簿等信息服務系統。事實上,通過郵政特殊的地位以及郵政綜合網和營業網點的優勢,建立各種信息服務系統、提供多種信息服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信息服務就應是郵政最有發展前途的新業務之一。

網上討論(網上論壇):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的相互交談在Internet網上廣泛應用,網上討論已成為人們使用Internet的重要內容之一。實際上網上侃集郵已成為集郵愛好者的一個發展趨勢。因此,郵政完全可以對有關郵政方面的熱點問題設立網上論壇、開展網上討論,這樣,不僅開展了一項新的郵政業務,而且可以起到引導和規范用戶用郵、宣傳郵政業務的作用。

Ⅳ 和物流有關的論文

美國次貸危機是一場新型的金融危機,其產生的內在機理是金融產品透明度不足、信息不對稱,金融風險被逐步轉移並放大至投資者。這些風險從住房市場蔓延到信貸市場、資本市場,從金融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並通過投資渠道和資本渠道從美國波及到全球范圍。

國際經濟界多數意見認為,雖然次貸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並不能據此判斷會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IMF最近表示,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形勢尚在"可控制范圍內"。但也有少數人認為,次貸危機有可能導致本輪世界經濟繁榮周期發生逆轉。索羅斯認為,次貸危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60年內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是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時代的終結。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家沃爾夫 (Martin Wolf)將次貸危機視為盎格魯-撒克遜金融體系的危機。美國經濟學家羅比尼(Roubini)則認為,美聯儲的連續降息舉措難以阻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根據所掌握的資料來分析,筆者認為,世界經濟衰退可能性是存在的,由於次貸危機尚未見底,其不確定性風險更值得警惕,其對全球經濟金融的影響也不可低估。

流動性過剩與次貸危機
在經歷了連續四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世界經濟在2007年出現了調整跡象,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和通貨膨脹的威脅同時出現給世界經濟的前景蒙上了陰影。泛濫的流動性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增長,也助漲了全球商品、金融市場的資產價格。價格的高漲使得通脹在全球蔓延;過於泛濫的流動性則放大了全球投資者的"自信",帶來全球信用的膨脹。就根本而言,次貸危機的根源在於貨幣緊縮政策的時滯和全球的流動性過剩。
貨幣緊縮政策時滯

"9·11事件"發生以後,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為了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連續 13次降息,逐次調低到1%。此舉雖然對經濟增長起到了刺激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視。一方面,實際利率過低令國內信貸尤其是房地產貸款膨脹,增加了美元供給;另一方面,低利率令美元貶值,為全球流動性泛濫埋下隱患。

事實上,次貸危機爆發的真正原因在於美國貨幣緊縮政策的時滯效應。針對房價企高等經濟過熱表現,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基準利率從1%上調到5. 25%。伴隨著美國利率的不斷提升,政策的累積效應逐步積累沉澱, 使得信用等級較差的客戶開始出現無法承受貸款負擔的狀況。為避免壞賬進一步增加,貸款機構收緊銀根,從而使貸款客戶的資金狀況更加惡化,被激化的壞賬通過證券化鏈條傳導給全球金融市場和投資者,最終引發次貸危機突然大規模爆發。

全球流動性過剩

導致危機影響規模異常嚴重的原因則是全球流動性過剩。全球經濟的失衡、美元貶值、低息政策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則是全球流動性泛濫的主要原因。對於次級貸款市場而言,一般貸款機構出於謹慎考慮會採取"惜貸"的原則。本來其貸款客戶是資信等級較差的,但是在全球資金供給過剩的背景下,通過次貸證券化的手段讓貸款機構獲得了充足的資金來源,而房價的持續上漲則讓貸款機構忽視風險,肆意降低了貸款審核標准。貸款標准降低,貸款規模過度擴大,再經由證券市場傳導給全世界投資美國次級貸款證券的投資者,最終演繹成為全球的潛在金融風險。

金融市場多米諾骨牌效應

美聯儲為刺激經濟,在多次降息的同時放鬆金融管制:一方面,降低信用標准,鼓勵商業銀行向信用等級低的借款者放款;另一方面,允許金融機構以低成本的借貸投資於高風險資產,允許投資銀行為擴大利潤來源不斷設計結構復雜、高杠桿的衍生品提供給客戶,對沖基金大量涌現。衍生品市場在提供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同時,也使得各類金融機構以流動性為鏈條捆綁在一起;一旦鏈條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便會引起連鎖反應。

美國經濟步入景氣收縮期

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更多的骨牌開始倒下。市場也開始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充裕的資金似乎在一夜之間消失殆盡。美國經濟面臨通貨膨脹、房地產市場萎縮、信貸緊縮等一系列問題。這場危機並沒有止步於金融市場,而是通過多個渠道影響到實體經濟。

美國經濟增長模式的終結

次貸危機標志著美國27年來以"美元擴張、資本市場擴張、雙赤字擴張"的國民負債增長模式的終結。在過去五年推動美國地產價格上漲的因素既不是社會財富總量擴張、貧富差距拉大、兩位數通貨膨脹(如俄羅斯),也不是因為大量移民湧入(如紐西蘭),更不是經濟高速增長、人口城市化、土地供給稀缺(如中國),而純粹是因為金融創新所帶來的"虛假需求",所以這次危機的爆發對美國的房地產需求無異於"釜底抽薪"。

表面上看,由次貸危機引發的衰退是信用收縮造成的消費低迷、經濟減速。但危機背後反映的都是"全球金融機構借錢幫助美國中低收入者購房"的美國債務/ 消費模式的結束。長期以來,美國以雙赤字為基礎,不僅通過借錢來維持本國的消費,而且通過借錢來維持本國的投資,其財富總體消耗遠遠超出財富創造能力所能支持的范疇。次級債及相關金融創新雖然把負債增長的美國繁榮模式發揮到極點,同時也標志著從里根時代開始的以美元信用的外部擴張和美國資本市場的內部擴張為基礎,通過巨大的財政赤字、貿易赤字以及吸引國際資本流入來推動的長達27年的繁榮模式,很可能難以為繼。

美國經濟已陷入衰退

次貸危機導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似乎已經確定無疑,惟一不確定的僅僅是衰退的程度。

2008年伊始,美聯儲在短短8天連續降息125個基點;3月18日美聯儲又降息 75個基點,使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2.25%,但是這種調控行為只能在短期減緩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長期內難以扭轉美國的經濟頹勢。歷史上這種連續大幅度的降息是很少見的,這說明美國經濟的確是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目前較為客觀的預測是2008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只有2%,遠低於2007年年底 3.1%的預測值。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也顯示,次貸危機仍在惡化,並正外溢至美國經濟各個方面,沖擊到美國經濟整體走勢。在樓市降溫、次貸危機惡化、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近期美國失業率也陡然上升,成為美國經濟不容樂觀的最直接徵兆。2007年12月美國的失業率升至5%,為兩年來新高;而新增就業人口僅1.8萬人,是2003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勞動部近期公布的2月份失業率為4.8%,仍居高不下。從上世紀90年代初和本世紀初兩次經濟衰退的歷史經驗看,在衰退發生之前,失業率都出現較大幅度上升。從2007年3月份觸底以來,目前美國的失業率已經上升了60%;從50多年來的情況來看,一年之內出現如此高的升幅通常都是經濟衰退的徵兆。美國供應管理學會(ISM)公布的3月報告顯示,美國製造業活動指數在1月份小幅上升之後2月份轉而下降至48.3,為2003年4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並且還伴隨其他一些不利的情況。類似的情況曾在2001年預示了美國經濟衰退的到來。

最令人擔心的是,美國經濟最糟糕的時刻可能還未到來。按照美國次貸放貸時間推算,拖欠還貸的高峰期應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因此現在所暴露出來的次貸損失,可能只是世界金融體系總體損失的一小部分,次貸危機並未觸底。

全球經濟面臨滯脹威脅

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最根本的影響在於,它將改變全球政策目標結構並帶來各國經濟周期的錯配,使得偶然的"優質博弈均衡"無法繼續維系,如果沒有深度的貨幣政策協調與合作,各自為政的貨幣政策調控將帶來全球經濟滯脹的"劣質博弈均衡"。

美國貿易進口萎縮

次貸危機釀成全球危機的渠道之一是國際貿易,美國經濟下滑和市場疲軟將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影響全球經濟。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進口市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將會降低美國的進口需求,這將導致其他國家出口減緩,進而影響到這些國家的 GDP增長。這對那些依靠凈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或地區如德國、加拿大、墨西哥、東亞新興市場國家、石油輸出國等的影響尤為顯著。此外,美元大幅貶值將會損害其他國家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那些與美國出口商品構成同質性競爭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如歐盟和日本。

資本"亂流"

次貸危機會加大全球資本流動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從短期來看,為了彌補虧損,緩解資本充足率壓力,美國金融機構紛紛從全球市場抽回投資;同時,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也加大了對美國金融機構的投資力度,國際短期資本的流動方向是從其他國家流入美國。

從中期來看,美國金融機構為了重新盈利,以及美聯儲繼續降息和美國經濟持續疲軟,將會導致國際短期資本從美國流向新興市場國家進行套利,從而助漲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價格。

從長期來看,一旦次貸危機塵埃落定,美國經濟觸底反彈,美聯儲重新步入加息周期,美元幣值轉跌為升,國際短期資本將會重新由新興市場國家迴流美國。最後這種情景尤其需要引起關注,因為發展中國家的歷次金融危機,往往發生在美元加息和美元升值之後。

世界經濟增長減速已成定局

從目前獲得的統計數據和研究機構的預測報告看,雖然對世界經濟是否陷入衰退還存在疑問,但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出現減速已成為定局。

2007年,主要工業國家增長減速,由於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並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國經濟增長放慢的不利影響,世界經濟依然保持快速增長。2008年,世界經濟是否出現衰退主要看新興市場經濟的表現。

新興市場金融風險加大

次貸危機下,新興市場可能面臨更大的金融風險。部分亞洲國家1997年金融危機後的一些做法可能成為下一次危機的誘因。比如,亞洲國家當前的巨額外匯儲備的確增強了抵禦金融市場動盪的能力,但同時也給各國帶來了資本大量流動的風險。亞洲國家的投資者越來越傾向於在相對安全的西方發達國家投資。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雷曼兄弟公司等權威機構報告指出,最近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資本外流的危險有所顯現,再次爆發貨幣危機的可能性上升。據世界銀行統計,2005年東亞經濟體(除中國、日本和中國香港以外)內部儲蓄和投資金額佔GDP的平均比重分別降至30%和25%以下,創下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也認為,高風險抵押貸款就如同當年的互聯網,可能" 刺破"全球的資產泡沫,而土耳其等高負債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可能首當其沖。

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加深,中國經濟參與世界經濟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隨之加深。因此,一旦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中國經濟也將會有所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其一,美國進口需求下降將會造成中國出口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經濟增長和就業;其二,一旦美元大幅貶值,將會造成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縮水;其三,美國步入降息周期,將會加大中國使用加息來遏制通脹的難度;其四,美國經濟衰退,將會加大國際短期資本出入中國的規模和頻率,加劇國內金融風險。

全球性通脹

當前,無論是處於經濟周期由高及低的發達國家,還是在經濟周期持續上揚的新興市場國家;無論是處於降息通道的美國,還是按兵不動的歐盟和日本,甚至在實施從緊貨幣政策的中國,通貨膨脹隨處可見。不難斷言,當前的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歸結於總供給曲線移動帶來的全球性通脹。

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通貨膨脹都達到近年的最高水平。中亞地區2007年通脹水平已經接近9%,南亞的通脹水平達到6%,東南亞是5%左右。2007年11月美國CPI 環比上升0.8%,同比上升4.3%,創下2005年9月以來的最高升幅;而11月PPI更是上升3.2%,單月升幅達到1973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1月份又上漲1%,大大超過市場預期的0.4%。歐元的升值和石油價格上漲,也使歐洲的物價水平上漲頻頻突破2%的警戒線。在油價不斷攀升的形勢下,對通脹水平的下降似乎不能過於樂觀。

同時,次貸危機後的應對政策也助長了全球通脹的發展。由於次貸危機產生的信貸緊縮,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等貨幣當局沿用了應對網路經濟泡沫破滅和"9·11" 事件後的救市操作,採用了注入流動性和降息的辦法。比如,2007年12月20日歐洲央行採取了最有力的一次行動,其向市場輸入的3486億歐元兩周期貸款創下了單次"輸血"的最高紀錄。美聯儲則在次級信貸危機之後連續性降息,僅今年頭兩個月內就連續降低200個基點。美聯儲等西方主要經濟體5家中央銀行 3月11日宣布,決定採取聯合措施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這是西方央行在過去3個月里第二次聯手應對信貸緊縮問題。這種應對措施雖然在短時間內緩解了次貸危機帶來的流動性急劇緊縮的問題,卻助長了全球通脹的勢頭。

滯脹--全球經濟的隱憂

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可能同時出現的局面引發了對於全球經濟陷入滯脹的擔憂。本輪的通貨膨脹很大程度上由流動性泛濫引發商品價格高企所致,對於很多國家而言,主要表現為輸入性的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就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而言,經濟衰退導致的有效需求下降將會使物價水平下調,從而使貨幣政策在抑制通貨膨脹和促進增長之間權衡;而對於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而言,衰退產生的需求下降則可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從而導致滯脹的產生。

接下來的幾年內,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還有可能持續上漲,輸入型通脹的壓力還會進一步上升。決定大宗商品價格的重要因素-- 美元匯率仍然可能支撐價格走高。如果全球商品價格繼續處於高位,許多國家輸入型通貨膨脹的格局將會延續,從而加大滯脹的可能性。

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性

本質上沒有多大創新,本質上還是金融,互聯網只是工具而已。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主要是得益於相關技術的發展,如網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第三方支付技術的發展普及等;

在電子商務中,需要解決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三個問題,而金融中基本沒有物流,互聯網同時解決了信息流和資金流(在線支付)問題,所以它也屬於電子商務,只是商品是貨幣。以上來看,它沒有太大的創新。

Ⅵ 供應鏈金融,物流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區別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圍來繞核心企業自,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變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
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託、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從廣義上講,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

Ⅶ 互聯網思維應用到物流領域將引爆哪些商機

2014年,「互聯網思維」一詞已經被各大領域濫用,在各種吐槽面前,我認為看問題得一分為二的看,詞語本無錯,錯在利用和應用者的心態和出發點。如果是拿去忽悠,那一定沒有多大價值,且不長遠;如果借這樣的思維去跨界思考,並落地應用,那一定會對每個領域帶來啟發。我曾經說過:越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化的今天,越有商業機會。當然物流也不例外! 先盤點那些被互聯網化的商業:零售+互聯網=電商,最後發展到O2O;金融+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品牌+代工模式+互聯網=小米模式;傳統製造+互聯網=海爾新模式;傳統教育+互聯網=互聯網教育;物流+互聯網會是什麼?這成為大家所關心的話題。剛好本人在物流領域紮根13年,同時將互聯網與物流結合有4年,因此,今天利用跨界的思維來思考和探索,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思考物流業的商業機會。 一、你必須關注的物流前端商業變遷,讀懂互聯網商業的趨勢 過去10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傳統的中國物流推進快車道,今天京東、阿里等企業陸續在海外上市,物流成為其估值的重頭戲。這也是為何劉強東自始至終都強調京東物流的核心價值,這也是為何馬雲會在阿里上市頭一年(2013年)高調啟動菜鳥物流平台的關鍵內因,物流對於大型平台電商企業有著不言而喻的戰略價值。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真正服務於電商的物流企業,反而缺乏對行業價值的認識。諸多物流企業的經營者的思路大部分處於被動服務角色,從運營中獲取微薄的利潤,這樣的企業是典型的低頭做事的思維,缺乏抬頭看天商業視覺。先來看看2014年的行業變化吧: 1、快遞量的變化:當物流企業看全國包裹數量從2012年57億到,2013年的92億變遷,2014年可能超過120個億的趨勢時,只看到量的變化,沒有注意物流前端商業的變化。 2、物流需求的變遷:曾經諸多企業在服務於合同物流(B2B)的業務時,電商B2C物流需求來了;當物流企業全面爭奪B2C物流需求時,O2O和C2B來了。面對京東、阿里、蘇寧O2O的布局,面對海爾、小米C2B的趨勢,順豐、日日順等企業早就開始布局這個市場了。傳統的物流企業,你知道下一個服務的價值點了嗎?特別是那些繼續玩合同物流的企業。 3、物流載體的變化: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高速路貨車的流量相對於上年降低了2-5%,半掛車銷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達、順豐等的流量增幅到50%-100%,順豐的飛機達到34架(自有全貨機達15架),德邦等零擔企業的業務量遞增40%左右。這一切基礎數據可以看出整個物流業態的變遷。 4、物流上游商業的變遷:2014年的商業已經從工業化思維升級到互聯網思維。從供應鏈的角度看,2014年各大產業的供應鏈模式都面臨新的變遷。傳統的工業化思維是批量生產產品,從不同的渠道滲透末端消費者,渠道供應鏈是賣庫存模式;而2014年的互聯網商業已經從O2O的體驗到C2B的定製化服務,傳統的手機模式到C2B小米模式,傳統的家電模式到海爾的互聯網轉型的DIY模式,傳統的底特律汽車模式到矽谷的特斯拉生產汽車模式,這一切互聯網化的產業,都將是C端驅動為核心,以信息替代庫存,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當然隨之而來的是物流服務模式的變革。 新型的互聯網商業,帶動的是個性化的定製消費+O2O的體驗,這將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頻率的物流服務需求,B2B的物流服務一定會落寞,隨之而來的是快遞、零擔的需求遞增,要打造這樣的物流服務體系,一定是平台化物流企業的春天。 所以,物流上游商業因互聯網思維而加速發展,物流企業若還不快速轉型和創新,市場的淘汰是無情的。 二、互聯網思維給物流行業帶來的商機 既然說越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化的今天,越有商業機會,當然物流也不例外!那麼物流互聯網化究竟會有哪些商機呢? 1、物流平台互聯網化,迎來新的商機 我曾經盤點過中國物流的十大平台,包括零擔物流平台、公路港平台、快遞平台、最後一公里平台、物流園區平台、物流運力資源平台、物流人脈商業平台…從不同的角度解析未來平台化發展的商業價值,其實這些平台永遠不是孤立的,疊加在一起就構成了中國物流的商業生態。 中國物流的平台化企業2014年已經初具規模,但平台化的商業業態還尚未成型,物流平台企業的商業模式還比較傳統,如何轉型經營思維? 物流平台應該思考阿里巴巴模式、小米模式、360模式: 1)物流平台企業應該學習阿里巴巴生態模式,不賺取上下游的錢,從平台角度延伸出數據、金融、流量、營銷等商業價值,其實物流平台交易的資金池是足夠大的,大數據的價值也明顯,阿里巴巴讓更多創業者實現了創業夢想,同樣物流平台也會帶動更多的中小物流企業創業。 2)物流平台企業應該學習小米模式,主流產品手機並不賺錢,代工而且是外包富士康,備件和增值服務是其主要的盈利渠道。同樣,物流平台應該是上游下游整合的模式,自己的主流商品或服務不賺錢,延伸出來的服務是獲利的重要方式。 3)物流平台企業應該學習360模式,那就是免費模式,當年金山、瑞星、卡巴斯基打得火熱的時,360的免費模式推出,讓整個殺毒市場顛覆性的變革,今天還有那家殺毒軟體賣錢的,這種顛覆性的思維,可以吸收大量的用戶,從而帶來另一種商業升級。 2014年的今天,陸續有企業推出互聯網車隊、互聯網整合物流園區、互聯網的物流交易平台、以及美國打車軟體Uber開始應用到物流領域,這一切都是互聯網模式融入到傳統物流的商業模式,蘊含這重要的商業潛力。 【小結】互聯網是開放的、無邊際的、無時空約束的,物流平台一定要以開放的思維玩創新。當技術無法再次升級或者不容易推動物流行業升級創新的時候,商業模式的變革就是最佳的機會。利用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思維滲透物流,這里的商業價值將呈幾何級裂變。 2、物流業的粉絲經濟,對物流行業帶來的新價值 今年3月,在成都和增益快遞總經理楊華深度交流的時候,大家有一個共鳴,當今的物流企業是抱著金飯碗討飯吃。如何理解?物流企業作為乙方,通過提供物流服務獲取微薄的利潤,其實物流作為商業通路,擁有重大的營銷和數據價值。這是互聯網時代唯一能面對客戶的群體,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這里蘊含這重大的大數據分析和精準營銷的價值,物流行業是積累粉絲的價值遠遠超出常人所意料。 以快遞來說,2013年全國快遞包裹數量92億,中國的網購人群超過4億,這4億網名的地理位置、購物頻率、購物喜好都可以通過物流角度去分析和挖掘。物流行業的粉絲經濟的玩法: 1)整合物流用戶的粉絲經濟,通過微信或APP提供給顧客查詢追蹤服務,最終獲取用戶的信息,實現精準營銷,這個方面順豐、百世物流做得很不錯,而且積累了大量的使用快遞用戶的粉絲,獲得良好的體驗的同時匯集了大量的用戶人群。將快遞C端用戶(會員)與電商平台平台整合,這是典型的順豐速運+順豐優選模式。 2)新營銷功能,物流末端數據將孵化出新的營銷功能,曾經與陝西落地配企業黃馬甲高層交流的時候,他們定義末端的落地配不僅僅做好物流,也是營銷也是其中要的工作。與成都知名物流企業螞蟻物流董事長李浪交流的時候,李董說螞蟻通過搬家為切入口滲透每一個小區、每一個家庭,通過物流為渠道成功推進目錄式營銷,掌握每個社區的人群的大數據,螞蟻的從物流角度獲利並不是看好的,但通過物流延伸整個供應鏈,推動試銷體驗、推動商貿這是其中大的戰略。 3)ToB的粉絲經濟,多說粉絲經濟是toC的服務,其實toB的粉絲經濟一樣的有潛力,如果企業能夠整合各大甲方(物流需求方)的需求和關注點,幫助家訪打造一個為甲方高層服務的有價值的平台,這將帶來很大的客戶粘度。5月我在給大物流集團培訓提到這個思維,大田的高層很受啟發。 4)最大的物流行業粉絲平台,本想把這個環節省略的,因為打造全國最大的物流行業的粉絲平台,正是本人所在的企業的商業秘密。所有物流行業的商業合作都是由人決策的,不同層次的物流人的商業需求差異很大,細分不同人群的需求,本質上就是一種粉絲經濟的服務,面對72萬的物流人的需求(截至2014年6月1日)有著重大的商業的價值,在這里就不必細說了。 【小結】物流是面對C端用戶的重要一環,要跳出傳統物流的思維去思考粉絲經濟的價值,或許有一天,真的送快遞都免費了,那將是對物流行業的又一次革命。這個大家不要奇怪,互聯網思維重要的一點就是免費經濟。 3、信息扁平化,促進行業供求和運營監控的平台化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價值,就是將商業溝通、交易變得越來越輕松、便捷、高效、安全,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大家都能親自體會到。當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融入到物流行業,將會帶來哪些革命呢? 1)貨主與承運方的交易將越來越扁平化,當然革掉信息中介黃牛的命,還不是一時半會,因為新一代的貨運車場黃牛,他們也在互聯網化。不管怎麼樣信息通路打通,對行業健康發展一定起到良好的促進著用。2014年第一個將打車模式融入到物流的「路歌車場」就是很重要的一個例子,他將是2014年物流行業互聯網化的重要標桿。 2)監控管理越來越可視化,5月匯通天下的G7平台推出,這將是實現物流運營數據的實施可視化監控,讓一線的信息與後台的監控徹底扁平化。 3)公路港、物流園區平台化的整合,也將促進信息扁平化的發展的重要手段。 4)物流人才供求的扁平化,中國物流行業唯一的新媒體平台的物流指聞,5月啟動了一項免費的服務,就是幫助企業向72萬人發布行業招聘信息,通過微博、微信同步覆蓋全行業,堅持一個月下來,成功幫助幾十家企業找到40多位行業優秀人才,互聯網的思維徹底將物流行業的供求信息扁平化,這只是第一個嘗試。 【小結】物流商業信息的扁平化,這對行業來說一定是行業趨勢,同時一定會傷及傳統模式的利益,正所謂新商業的出現正是對舊商業的顛覆,不破不立。 4、眾籌模式,對物流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思維 將互聯網領域的眾籌模式應用到物流行業,這將具備各種想像空間。不管是資本的眾籌還是資源的眾籌,都會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 1)資本的眾籌,大家可以想到互聯網領域的3W咖啡模式,是典型的用互聯網思維眾籌業界大佬,形成的一個商業平台。其實物流行業的平台思維完全可以參考3W咖啡模式,這對物流行業資本、資源整合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前台表象整合的是資本,後台整合的是資源,最後整合的是商業。 2)運力整合,這個低級點的玩法就是屬於快遞、零擔的加盟模式,新的社會化運力整合就是今年快速興起,因為外行不懂物流行業的潛規則,而快速被「滅掉」的「人人快遞」。模式本無錯,錯在經營的思維和商業策略。眾籌的運力整合會給當前的物流行業帶來巨大商機,有的在觀望,有的已經在嘗試,行業發展的新長征路上,一定會有很多血和淚的。 【小結】眾籌模式在國外已經不是新鮮事,在國內市場,特別是在物流行業,擁有巨大的嘗試空間,值得探索。 5、物流新營銷、物流新媒體迎來新商機 在5月份一位物流企業的高管給我吐槽,說現在的物流越來越不好做了,客戶要求越來越挑剔,運營難度越來越大,向我取經。我反問道,你了解你的客戶嗎?你了解你的客戶的需求及困惑嗎?你是否引導你的客戶,客戶是否在你的粉絲群里?是否是你的忠實粉絲? 物流行業的營銷方式將面臨新的變革,基於互聯網思維的營銷將變革傳統物流營銷模式,互聯網營銷大師杜子建曾經說過:」內容驅動產品」的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領域,一個優秀的總編足抵100個優秀的銷售代表。物流業的營銷思路必須面臨新的轉型,誰手上掌握了物流行業最有影響力、最有價值的粉絲群體,誰將是最大的營銷平台。同時營銷方式也必須採用互聯網的思維,體驗式、互動式、案例式成為主流趨勢。 【小結】互聯網思維推動了物流新營銷的變遷,當你的思維跟不上客戶的思維的時候,你的營銷註定要失敗,新時代的物流營銷,一定要從思維上賽過客戶,這樣你才能把握商機。 三、未來的物流互聯網化的結果是怎樣的? 讀完全面的文字後,很多朋友都會問,未來的物流互聯網後,整個行業會變成爭議的業態?因此這里很有必要簡單的對前面的描述進行整合梳理。 未來的物流互聯網化將是: 1、免費經濟經濟的出現; 2、扁平化信息通路將徹底打通; 3、粉絲經濟和流量思維將成為下一個盈利點,而不是通過物流運營盈利; 4、社會化營銷和大數據驅動的精準營銷將是未來物流營銷的主流趨勢,得粉絲者得天下; 5、商業模式的變化,將是駕馭在技術創新基礎上的新的創新; 6、眾籌的思維、平台的思維、跨界整合的思維將為物流行業帶來新的商業價值。 總結: 從工業社會邁向互聯網社會,催生了眾多商業的變化。物流作為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化的今天,新的互聯網思維會給物流行業的發展和變革帶來諸多想像空間。現在的物流企業家,不僅僅要運營幹得好,更要思維跟得上,互聯網社會,商業瞬息萬變,只有把持著「小步快跑、快遞迭代」的思維,才能夠保持著行業的發展的商機同行。 2014年,在中國物流界能夠獲得這樣的商機的企業一定是那些走在創新前沿的企業,是那些敢於革自己命的企業,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看到機會的未必是最大的贏家,真正的商業形態是做出來的。今天,你可以不關注新商業,你可以不跨界思考模式顛覆,但移動互聯確實在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商業。等你有一天發現已經掉隊了,那已經來不及了,互聯網社會,完全不是按照常規的商業思維發展的。借用業界的一句話:優勢打不過趨勢,擁抱趨勢才能贏在未來。

Ⅷ 如何促進電子商務,智慧物流和互聯網金融等相關服務業務健康發展

這些都是目前比較新的行業吧。一方面應該持鼓勵的態度,加強創新版;另一方面也應權該有相應的監管措施,比如互聯網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是一個比較新的行業,只有很好的規避降低風險,才能讓投資人獲益,鵬全資本就是一個比較注重風控體系建設的平台,

Ⅸ 物流金融與金融物流的區別

這個問復題,怎麼說呢,在學制校的時候老師講過一些,但是也是出於個人觀點
物流金融可以從廣義與狹義角度出發來理解,狹義的物流金融是指,包括動產質押,保理業務等,其實就是供應鏈金融。
廣義的物流金融除了包含上面的部分外將物流企業自身融資問題也加進來了,
金融物流呢是涉及金融領域的物流,例如貨幣運輸、生產等等。
個人理解,可能不是很到位,湊合看吧。

Ⅹ 貿易,金融,物流如何讓與互聯網思維結合

金融物流,是物流與金融相結合的產品,其不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經營利潤內,而且容可以協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金融物流服務將開國內物流業界之先河,是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一次革命。為物流產業提供資金融通、結算、保險等服務的金融業務,物流和金融的緊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會商品的流通,促使流通體制改革順利進行。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物流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