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物流業互聯網金融

物流業互聯網金融

發布時間:2021-02-05 02:48:49

① 互聯網思維應用到物流領域將引爆哪些商機

2014年,「互聯網思維」一詞已經被各大領域濫用,在各種吐槽面前,我認為看問題得一分為二的看,詞語本無錯,錯在利用和應用者的心態和出發點。如果是拿去忽悠,那一定沒有多大價值,且不長遠;如果借這樣的思維去跨界思考,並落地應用,那一定會對每個領域帶來啟發。我曾經說過:越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化的今天,越有商業機會。當然物流也不例外! 先盤點那些被互聯網化的商業:零售+互聯網=電商,最後發展到O2O;金融+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品牌+代工模式+互聯網=小米模式;傳統製造+互聯網=海爾新模式;傳統教育+互聯網=互聯網教育;物流+互聯網會是什麼?這成為大家所關心的話題。剛好本人在物流領域紮根13年,同時將互聯網與物流結合有4年,因此,今天利用跨界的思維來思考和探索,如何用互聯網思維來思考物流業的商業機會。 一、你必須關注的物流前端商業變遷,讀懂互聯網商業的趨勢 過去10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傳統的中國物流推進快車道,今天京東、阿里等企業陸續在海外上市,物流成為其估值的重頭戲。這也是為何劉強東自始至終都強調京東物流的核心價值,這也是為何馬雲會在阿里上市頭一年(2013年)高調啟動菜鳥物流平台的關鍵內因,物流對於大型平台電商企業有著不言而喻的戰略價值。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真正服務於電商的物流企業,反而缺乏對行業價值的認識。諸多物流企業的經營者的思路大部分處於被動服務角色,從運營中獲取微薄的利潤,這樣的企業是典型的低頭做事的思維,缺乏抬頭看天商業視覺。先來看看2014年的行業變化吧: 1、快遞量的變化:當物流企業看全國包裹數量從2012年57億到,2013年的92億變遷,2014年可能超過120個億的趨勢時,只看到量的變化,沒有注意物流前端商業的變化。 2、物流需求的變遷:曾經諸多企業在服務於合同物流(B2B)的業務時,電商B2C物流需求來了;當物流企業全面爭奪B2C物流需求時,O2O和C2B來了。面對京東、阿里、蘇寧O2O的布局,面對海爾、小米C2B的趨勢,順豐、日日順等企業早就開始布局這個市場了。傳統的物流企業,你知道下一個服務的價值點了嗎?特別是那些繼續玩合同物流的企業。 3、物流載體的變化: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高速路貨車的流量相對於上年降低了2-5%,半掛車銷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達、順豐等的流量增幅到50%-100%,順豐的飛機達到34架(自有全貨機達15架),德邦等零擔企業的業務量遞增40%左右。這一切基礎數據可以看出整個物流業態的變遷。 4、物流上游商業的變遷:2014年的商業已經從工業化思維升級到互聯網思維。從供應鏈的角度看,2014年各大產業的供應鏈模式都面臨新的變遷。傳統的工業化思維是批量生產產品,從不同的渠道滲透末端消費者,渠道供應鏈是賣庫存模式;而2014年的互聯網商業已經從O2O的體驗到C2B的定製化服務,傳統的手機模式到C2B小米模式,傳統的家電模式到海爾的互聯網轉型的DIY模式,傳統的底特律汽車模式到矽谷的特斯拉生產汽車模式,這一切互聯網化的產業,都將是C端驅動為核心,以信息替代庫存,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當然隨之而來的是物流服務模式的變革。 新型的互聯網商業,帶動的是個性化的定製消費+O2O的體驗,這將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頻率的物流服務需求,B2B的物流服務一定會落寞,隨之而來的是快遞、零擔的需求遞增,要打造這樣的物流服務體系,一定是平台化物流企業的春天。 所以,物流上游商業因互聯網思維而加速發展,物流企業若還不快速轉型和創新,市場的淘汰是無情的。 二、互聯網思維給物流行業帶來的商機 既然說越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化的今天,越有商業機會,當然物流也不例外!那麼物流互聯網化究竟會有哪些商機呢? 1、物流平台互聯網化,迎來新的商機 我曾經盤點過中國物流的十大平台,包括零擔物流平台、公路港平台、快遞平台、最後一公里平台、物流園區平台、物流運力資源平台、物流人脈商業平台…從不同的角度解析未來平台化發展的商業價值,其實這些平台永遠不是孤立的,疊加在一起就構成了中國物流的商業生態。 中國物流的平台化企業2014年已經初具規模,但平台化的商業業態還尚未成型,物流平台企業的商業模式還比較傳統,如何轉型經營思維? 物流平台應該思考阿里巴巴模式、小米模式、360模式: 1)物流平台企業應該學習阿里巴巴生態模式,不賺取上下游的錢,從平台角度延伸出數據、金融、流量、營銷等商業價值,其實物流平台交易的資金池是足夠大的,大數據的價值也明顯,阿里巴巴讓更多創業者實現了創業夢想,同樣物流平台也會帶動更多的中小物流企業創業。 2)物流平台企業應該學習小米模式,主流產品手機並不賺錢,代工而且是外包富士康,備件和增值服務是其主要的盈利渠道。同樣,物流平台應該是上游下游整合的模式,自己的主流商品或服務不賺錢,延伸出來的服務是獲利的重要方式。 3)物流平台企業應該學習360模式,那就是免費模式,當年金山、瑞星、卡巴斯基打得火熱的時,360的免費模式推出,讓整個殺毒市場顛覆性的變革,今天還有那家殺毒軟體賣錢的,這種顛覆性的思維,可以吸收大量的用戶,從而帶來另一種商業升級。 2014年的今天,陸續有企業推出互聯網車隊、互聯網整合物流園區、互聯網的物流交易平台、以及美國打車軟體Uber開始應用到物流領域,這一切都是互聯網模式融入到傳統物流的商業模式,蘊含這重要的商業潛力。 【小結】互聯網是開放的、無邊際的、無時空約束的,物流平台一定要以開放的思維玩創新。當技術無法再次升級或者不容易推動物流行業升級創新的時候,商業模式的變革就是最佳的機會。利用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思維滲透物流,這里的商業價值將呈幾何級裂變。 2、物流業的粉絲經濟,對物流行業帶來的新價值 今年3月,在成都和增益快遞總經理楊華深度交流的時候,大家有一個共鳴,當今的物流企業是抱著金飯碗討飯吃。如何理解?物流企業作為乙方,通過提供物流服務獲取微薄的利潤,其實物流作為商業通路,擁有重大的營銷和數據價值。這是互聯網時代唯一能面對客戶的群體,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這里蘊含這重大的大數據分析和精準營銷的價值,物流行業是積累粉絲的價值遠遠超出常人所意料。 以快遞來說,2013年全國快遞包裹數量92億,中國的網購人群超過4億,這4億網名的地理位置、購物頻率、購物喜好都可以通過物流角度去分析和挖掘。物流行業的粉絲經濟的玩法: 1)整合物流用戶的粉絲經濟,通過微信或APP提供給顧客查詢追蹤服務,最終獲取用戶的信息,實現精準營銷,這個方面順豐、百世物流做得很不錯,而且積累了大量的使用快遞用戶的粉絲,獲得良好的體驗的同時匯集了大量的用戶人群。將快遞C端用戶(會員)與電商平台平台整合,這是典型的順豐速運+順豐優選模式。 2)新營銷功能,物流末端數據將孵化出新的營銷功能,曾經與陝西落地配企業黃馬甲高層交流的時候,他們定義末端的落地配不僅僅做好物流,也是營銷也是其中要的工作。與成都知名物流企業螞蟻物流董事長李浪交流的時候,李董說螞蟻通過搬家為切入口滲透每一個小區、每一個家庭,通過物流為渠道成功推進目錄式營銷,掌握每個社區的人群的大數據,螞蟻的從物流角度獲利並不是看好的,但通過物流延伸整個供應鏈,推動試銷體驗、推動商貿這是其中大的戰略。 3)ToB的粉絲經濟,多說粉絲經濟是toC的服務,其實toB的粉絲經濟一樣的有潛力,如果企業能夠整合各大甲方(物流需求方)的需求和關注點,幫助家訪打造一個為甲方高層服務的有價值的平台,這將帶來很大的客戶粘度。5月我在給大物流集團培訓提到這個思維,大田的高層很受啟發。 4)最大的物流行業粉絲平台,本想把這個環節省略的,因為打造全國最大的物流行業的粉絲平台,正是本人所在的企業的商業秘密。所有物流行業的商業合作都是由人決策的,不同層次的物流人的商業需求差異很大,細分不同人群的需求,本質上就是一種粉絲經濟的服務,面對72萬的物流人的需求(截至2014年6月1日)有著重大的商業的價值,在這里就不必細說了。 【小結】物流是面對C端用戶的重要一環,要跳出傳統物流的思維去思考粉絲經濟的價值,或許有一天,真的送快遞都免費了,那將是對物流行業的又一次革命。這個大家不要奇怪,互聯網思維重要的一點就是免費經濟。 3、信息扁平化,促進行業供求和運營監控的平台化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價值,就是將商業溝通、交易變得越來越輕松、便捷、高效、安全,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大家都能親自體會到。當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融入到物流行業,將會帶來哪些革命呢? 1)貨主與承運方的交易將越來越扁平化,當然革掉信息中介黃牛的命,還不是一時半會,因為新一代的貨運車場黃牛,他們也在互聯網化。不管怎麼樣信息通路打通,對行業健康發展一定起到良好的促進著用。2014年第一個將打車模式融入到物流的「路歌車場」就是很重要的一個例子,他將是2014年物流行業互聯網化的重要標桿。 2)監控管理越來越可視化,5月匯通天下的G7平台推出,這將是實現物流運營數據的實施可視化監控,讓一線的信息與後台的監控徹底扁平化。 3)公路港、物流園區平台化的整合,也將促進信息扁平化的發展的重要手段。 4)物流人才供求的扁平化,中國物流行業唯一的新媒體平台的物流指聞,5月啟動了一項免費的服務,就是幫助企業向72萬人發布行業招聘信息,通過微博、微信同步覆蓋全行業,堅持一個月下來,成功幫助幾十家企業找到40多位行業優秀人才,互聯網的思維徹底將物流行業的供求信息扁平化,這只是第一個嘗試。 【小結】物流商業信息的扁平化,這對行業來說一定是行業趨勢,同時一定會傷及傳統模式的利益,正所謂新商業的出現正是對舊商業的顛覆,不破不立。 4、眾籌模式,對物流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思維 將互聯網領域的眾籌模式應用到物流行業,這將具備各種想像空間。不管是資本的眾籌還是資源的眾籌,都會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 1)資本的眾籌,大家可以想到互聯網領域的3W咖啡模式,是典型的用互聯網思維眾籌業界大佬,形成的一個商業平台。其實物流行業的平台思維完全可以參考3W咖啡模式,這對物流行業資本、資源整合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前台表象整合的是資本,後台整合的是資源,最後整合的是商業。 2)運力整合,這個低級點的玩法就是屬於快遞、零擔的加盟模式,新的社會化運力整合就是今年快速興起,因為外行不懂物流行業的潛規則,而快速被「滅掉」的「人人快遞」。模式本無錯,錯在經營的思維和商業策略。眾籌的運力整合會給當前的物流行業帶來巨大商機,有的在觀望,有的已經在嘗試,行業發展的新長征路上,一定會有很多血和淚的。 【小結】眾籌模式在國外已經不是新鮮事,在國內市場,特別是在物流行業,擁有巨大的嘗試空間,值得探索。 5、物流新營銷、物流新媒體迎來新商機 在5月份一位物流企業的高管給我吐槽,說現在的物流越來越不好做了,客戶要求越來越挑剔,運營難度越來越大,向我取經。我反問道,你了解你的客戶嗎?你了解你的客戶的需求及困惑嗎?你是否引導你的客戶,客戶是否在你的粉絲群里?是否是你的忠實粉絲? 物流行業的營銷方式將面臨新的變革,基於互聯網思維的營銷將變革傳統物流營銷模式,互聯網營銷大師杜子建曾經說過:」內容驅動產品」的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領域,一個優秀的總編足抵100個優秀的銷售代表。物流業的營銷思路必須面臨新的轉型,誰手上掌握了物流行業最有影響力、最有價值的粉絲群體,誰將是最大的營銷平台。同時營銷方式也必須採用互聯網的思維,體驗式、互動式、案例式成為主流趨勢。 【小結】互聯網思維推動了物流新營銷的變遷,當你的思維跟不上客戶的思維的時候,你的營銷註定要失敗,新時代的物流營銷,一定要從思維上賽過客戶,這樣你才能把握商機。 三、未來的物流互聯網化的結果是怎樣的? 讀完全面的文字後,很多朋友都會問,未來的物流互聯網後,整個行業會變成爭議的業態?因此這里很有必要簡單的對前面的描述進行整合梳理。 未來的物流互聯網化將是: 1、免費經濟經濟的出現; 2、扁平化信息通路將徹底打通; 3、粉絲經濟和流量思維將成為下一個盈利點,而不是通過物流運營盈利; 4、社會化營銷和大數據驅動的精準營銷將是未來物流營銷的主流趨勢,得粉絲者得天下; 5、商業模式的變化,將是駕馭在技術創新基礎上的新的創新; 6、眾籌的思維、平台的思維、跨界整合的思維將為物流行業帶來新的商業價值。 總結: 從工業社會邁向互聯網社會,催生了眾多商業的變化。物流作為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化的今天,新的互聯網思維會給物流行業的發展和變革帶來諸多想像空間。現在的物流企業家,不僅僅要運營幹得好,更要思維跟得上,互聯網社會,商業瞬息萬變,只有把持著「小步快跑、快遞迭代」的思維,才能夠保持著行業的發展的商機同行。 2014年,在中國物流界能夠獲得這樣的商機的企業一定是那些走在創新前沿的企業,是那些敢於革自己命的企業,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看到機會的未必是最大的贏家,真正的商業形態是做出來的。今天,你可以不關注新商業,你可以不跨界思考模式顛覆,但移動互聯確實在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商業。等你有一天發現已經掉隊了,那已經來不及了,互聯網社會,完全不是按照常規的商業思維發展的。借用業界的一句話:優勢打不過趨勢,擁抱趨勢才能贏在未來。

② 我本科是互聯網金融,如果考研報物流工程屬於跨專業嗎,那考工商管理呢

報物流工程算跨專業
報工商管理的話,不一定,如果你報考的學校,互聯網金融和工商管理在一個系,那就不算跨專業,如果不再一個系,或者該學校本科沒有互聯網金融這個專業,那就算跨專業,總之,算跨專業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你本科選的這個專業屬於不適合考研的專業

③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商業銀行發展有哪些競爭

趨勢一:進軍直銷銀行。目前已有北京銀行、民生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包商銀行等約20家銀行推出在線直銷銀行,參見表1。商業銀行推出在線直銷銀行的直接推動力來自於以余額理財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因此,已上線運行的在線直銷銀行無一例外將余額理財作為主打和必備產品。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跨區域開展業務,則是眾多中小銀行倍加青睞直銷銀行的主要原因。從更深層次來看,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訊技術的深入應用,社會消費習慣和商業模式將發生深刻變化,從而引發金融行為模式進而商業銀行服務模式的改變。在線直銷銀行正是商業銀行的提前布局。
趨勢二:搭建電商平台。截至目前,包括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在內的主要大型商業銀行,以及成都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已開設網上商城,參見表2。如果說商業銀行設立在線直銷銀行的推動力來自於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客戶分流和業務分流,那麼開設網上商城的推動力則來自於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務模式的改變。阿里巴巴、京東等依靠網上商城所積累的大量商家和用戶的交易數據,紛紛創新運作模式,進入金融領域,對商業銀行形成挑戰。依託大數據的創新,日益成為傳統金融的未來發展方向。在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中受到諸多制肘,無法獲取第一手交易數據的情況下,自身主導搭建網上商城,積累交易數據,成為商業銀行的最終選擇。
趨勢三:網上銀行轉型。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是國內最早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因其便捷、靈活、高效的特點,深受商業銀行和客戶推崇,近年來實現快速發展。但由於其設計理念是作為銀行櫃台的延伸和產品的銷售渠道,網上銀行更像一個操作平台,只是面向自身客戶,資金在銀行內部封閉運作,不具有獲客和經營功能。這正是其與當前所指的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區別所在。無論是操作的便捷性,還是產品的豐富度,以及所謂的應用場景,網上銀行均存在較大差距。基於此,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推動網上銀行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一是開發針對網路客戶的專屬產品,豐富產品線;二是打造應用場景,尋找入口,增加獲客功能;三是引入互聯網思維,簡化流程,提高便捷性;四是整合線上線下渠道,形成網上銀行優勢。
趨勢四:開發基於社交平台的金融服務。互聯網、移動通訊和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帶來新的競爭對手的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新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藉助社交平台的便捷性及其積累的龐大客戶群,推出微信銀行、微博銀行和宜信銀行。一方面,豐富產品宣傳和品牌傳播渠道,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基於社交平台,融入網點查詢、轉賬支付、交易提醒、理財購買、無卡取款等功能,構建起一種新的服務模式,提高對客戶的服務能力。此外,通過開發微融資、微理財等專屬產品,在營業場所或其他場所引入自動獲取微信客戶並推送產品信息的技術,實現主動獲客,提高經營能力。
趨勢五:大力拓展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便捷性和高客戶體驗度。商業銀行大力拓展移動金融正是對這一點的積極應對。概括起來,有如下做法:一種是傳統網上銀行移動化,推出手機銀行,打造掌上移動金融服務平台;另一種是與互聯網企業等跨界合作,推出專門的移動金融APP,融合金融服務、消費、娛樂等場景,構建移動金融生態,比如中國銀行推出的中銀易商,廣發銀行推出的月光寶盒等;第三種以浦發銀行為代表,與移動運營商合作,推出基於NFC-SIM卡模式的手機近場移動支付產品和服務。
趨勢六:開發線上供應鏈金融。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關鍵在於,通過電商平台積聚商品供銷的上下游企業,形成完整的供應鏈或產業鏈,進而積累交易信息。這正是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拓展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所在。受此影響,商業銀行紛紛開發線上供應鏈金融產品。在推進路徑上,一種是與第三方合作,如中信銀行與海爾日日順物聯網平台合作,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與1號店合作電商供應鏈金融產品;另一種是自主開發產品,如招商銀行推出針對電商和物流行業的在線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線上供應鏈金融更加智能和開放,銀行從對資金的管理到對交易對手的管理,不僅為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支付等傳統資金服務,還融入理財、訂單管理,甚至賬務處理等功能。
趨勢七:實體網點智能化升級。隨著互聯網的深入運用,網點面對面的櫃台交易日益被自助交易和網上交易所替代。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適應這一趨勢,近年來,商業銀行著手開展實體網點的智能升級。一是重新進行功能布局,增加智能化自助交易設備,如VTM、ITM、自助發卡機等,甚至打造無人值守的智能輕網點,打破交易的時間限制;二是在傳統業務流程中引入智能元素,如藉助移動pad,更高效和便捷地為親臨網點的客戶提供服務,提高客戶體驗度;三是藉助互聯網技術整合線上線下渠道和服務,打造O2O金融服務新模式。此外,一些商業銀行還積極探索與咖啡店、商店等合作,推出新型網點業態。
趨勢八:線下業務線上化。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豐富網上銀行產品,實現線下產品同步線上化,主要集中在理財業務領域;二是開發線上貸款業務,實現線上申請、受理和審批,提高處理效率,如工商銀行的逸貸、浦發銀行的網貸通,以及建設銀行的快貸;三是針對某項業務領域,整合線下所有相關服務,打造在線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如招商銀行小企業e家,圍繞中小企業存、貸、匯等金融需求,開發了企業在線信用評級、網貸易、惠結算等互聯網金融產品,並實現了與銀行中後台信貸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對接,形成了從客戶接觸、跟進營銷、商機發掘、產品銷售到在線業務辦理的全鏈條經營模式。
商業銀行進軍互聯網金融面臨六大問題
問題一:不對等監管制約優勢發揮。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監管的容忍。無論是余額寶,還是京白條,亦或是票據理財,都是事實上的金融產品,但從事這些業務的互聯網企業仍然被定義為商業企業,未被納入金融監管范疇。同樣開展此類業務的商業銀行則需要接受嚴格的資本監管和產品准入審批。這種不對等的監管,大大提高了商業銀行拓展互聯網金融的成本,並限制了其創新活動的開展。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監管制約了商業銀行優勢的發揮。相比於互聯網企業,商業銀行的優勢在於豐富的金融業務經驗,尤其是設計理財產品,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但目前監管要求商業銀行銷售理財產品必須親見親簽,第一次購買要簽署協議。造成的結果是,商業銀行無法像余額寶一樣藉助互聯網開展理財業務。而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在於技術和平台,以此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理財業務則不受監管制約,既發揮了互聯網的技術優勢,提高了客戶體驗度,又繞開了監管約束,造成商業銀行與互聯網企業的不公平競爭。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遠程開戶,給予虛擬電子賬戶與傳統銀行賬戶相同的身份,這一問題將一直存在。
問題二:文化理念影響創新效率。互聯網金融的最大特點在於創新速度快、效率高,同時,競爭激烈,產品更新迭代快,生命周期短。商業銀行長期形成的以合規文化(或稱為嚴謹文化)為主導的文化氛圍與這一特點有較大差異,制約了其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新。在合規文化主導下,各項業務首先強調的是規范,因而設計了很多制約環節和監控措施,如業務授權與事後監督,以及系統控制等。這使得商業銀行在開展創新時,流程長,制約多,難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互聯網企業以創新文化為主導,一旦發現市場商機,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通過創新搶占市場,並為此設立較高的風險容忍度和快速補償機制,在風險可控情況下,速度放在第一位。因而創新周期短,產品推出速度快。
問題三:傳統運作模式制約創新成效。商業銀行的業務運作模式是基於資金流而設計的,是在銀行體系內的自循環,沒有直接介入客戶的交易行為,更多是被動滿足客戶需求。在此基礎上開發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跟客戶在銀行的物理渠道辦理業務所依賴的賬戶、信息、風險控制系統、業務審批和處理系統、核算系統基本相同,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運作模式。這導致銀行藉助互聯網創新出的產品往往離市場和客戶需求有一定差距。而互聯網企業是從客戶的經營行為和交易行為拓展金融業務,並基於此設計運作模式,更貼近市場、貼近客戶。更重要的是,互聯網企業可以從交易行為中挖掘客戶的潛在消費或投資需求,並據此開發金融產品,創新的成效更高。
問題四:風險控制影響客戶體驗。高杠桿經營的特性,以及嚴格的金融監管,使得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中通常將風險放在第一位,風險文化在企業文化起著主導作用。加之在國內金融消費權益法律不健全,居民消費權益存在事實上的過度保護的情況下,基於防範聲譽風險,以及避免客戶損失波及銀行的考慮,商業銀行對推出的金融產品,不僅從自身角度,還從客戶角度採取了諸多風險控制措施。如網上銀行,為了保護客戶資產的安全,銀行通常要求客戶使用U-key,同時需要輸入密碼驗證,導致流程繁瑣,影響客戶體驗。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互聯網企業推出的在線支付,只需要簡單的密碼驗證就可以完成操作,余額理財產品也是網上綁定銀行卡號即可購買,後續購買及贖回非常便捷。互聯網的特點本來就是便捷、高效,基於互聯網技術開發的金融產品更應秉承這一特點,如果仍用傳統思維,附加過多防控措施,不僅影響客戶體驗,更有悖於互聯網精神。
問題五:缺乏平台難以快速切入。市場需求是創新的直接動力,也是創新的活力所在。互聯網金融創新同樣如此。互聯網企業開展金融業務之所以發展迅速,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經過多年的積累,這些企業普遍構建起由眾多商家和消費者構成的網路商業生態,有豐富的應用場景。而商業銀行雖然有龐大的客戶群體和客戶信息,但主要是線下客戶,缺乏互聯網應用場景和網路經濟平台。因此,其推出的以在線直銷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發展情況並不樂觀。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大優勢是精準創新、精準營銷,即針對平台上的不同類型客戶,基於交易行為特點,開發針對性產品,並引導其在對應的應用場景上使用。可以說,平台的缺乏是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金融的短板。這也是商業銀行推出網上商城的原因所在。
問題六:營銷方式和力度無法與互聯網公司比拼。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在加快金融創新速度的同時,也改變了客戶的行為。一方面,由於新產品更新速度快,可選擇餘地多,客戶的流動更加頻繁,對單家金融機構的忠誠度快速下降;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使得客戶在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轉換成本大大降低,客戶的價格敏感性同步提高,客戶黏度更多取決於產品的知名度和價格水平。因此,營銷推廣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極為重要。正因如此,互聯網企業往往出手闊綽,甚至不惜以貼錢的方式提高知名度,獲取客戶,如前期熱銷的票據理財產品,而商業銀行受監管以及自身傳統理念的制約,在營銷的力度上遠不及互聯網企業,在營銷的方式上也更為傳統,難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趨勢。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品牌知名度,並對後續創新形成制約。
銀行業加強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五大對策建議
第一,完善監管,建立基於功能監管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架構。寬松的監管環境在促進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風險,特別是無監管狀態下的零門檻使得從事互聯網金融的機構魚龍混雜,一些機構超過自身風險管控能力盲目拓展業務,導致風險積累,甚至於借互聯網金融之名行詐騙之實,給金融安全帶來沖擊。更重要的是,這種不公平的監管環境限制了商業銀行更多地參與互聯網金融創新,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穩定發展。因此,建立基於功能監管的監管架構是互聯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一是,盡快將從事金融業務的互聯網企業納入監管體系,按照功能監管原則劃分監管許可權,確保從事相同業務的機構接受相同的監管要求,切實規范互聯網金融的准入和業務開展。二是,以互聯網金融監管為契機,順應綜合化經營和跨界經營的大趨勢,盡快形成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類監管之間的有效聯動,探索建立類似英國金融服務局的統一金融監管模式。三是,鼓勵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藉助互聯網技術開展金融創新,在某些風險控制能力強、信息科技水平較高的商業銀行中先行先試,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第二,引入新技術,實施信息化銀行戰略。商業銀行應轉變信息科技理念,使信息科技從面向經營轉向經營與管理並重,從科技支撐轉向科技引領,全面推進實施信息化銀行戰略。核心是通過深入運用互聯網、移動通訊、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盡最大限度提高業務運行效率、科學決策水平和客戶體驗度。具體來說,在經營上,打破傳統銀行基於資金在體內自循環的經營模式,主動延伸服務鏈條,使金融服務與客戶交易行為(包括消費、生產、投資等各方面)深度融合,並藉助信息技術,整合交易上下游,搭建交易平台,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金融服務平台;此外,通過建立網上商城、與平台企業合作等方式,構建在線商業生態,積累交易數據,挖掘客戶金融需求,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實現線上獲客和在線經營。在管理上,加快整合內部各交易系統的數據資源,引入大數據技術,深度分析客戶行為特徵和市場趨勢,實現基於客戶分類的精細化管理和精準營銷。同時,積極構建整合統一的管理信息平台,統一管理指標規則,形成面向不同層級管理者的報表體系,提高管理決策的數據支撐水平。
第三,整合資源,打造四大基礎平台。平台經濟是互聯網金融實現快速發展的基礎。因此,商業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方向是,圍繞「金融」這一核心,整合內外部資源,形成以客戶平台為基礎,以服務平台、產品平台和功能平台為支撐的線上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在客戶平台方面,或者構建網上商城,或者與電商合作,或者與物流、電信等擁有龐大客戶資源的龍頭企業合作,或者通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實現客戶資源的有效整合,搭建具有不同特色的眾多客戶平台,實現快速獲客。在服務平台方面,打通網點、自助機具、網上銀行、客戶經理以及客服中心等不同服務渠道,形成區別於互聯網企業、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渠道優勢。在產品平台方面,既要實現線下產品的線上化,更要致力於開發針對性的線上金融產品,更重要的是將眾多產品按功能整合,形成一站式、全方位的綜合產品平台。功能平台方面,圍繞客戶商業行為和交易行為,通過互聯網技術整合上下游商業場景,打造一個集生產、生活、消費、投資等於一體的綜合功能平台,實現客戶與金融服務、產品之間的有效聯結。
第四,借力發展,構建多元化合作渠道。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於通過跨界整合實現金融與客戶行為的深度融合。這需要建立相對完備的互聯網商業和金融生態。在這方面,商業銀行雖然擁有豐富的金融經驗,但需要實現向線上的轉換;雖然積累了龐大的客戶群體,但缺乏將其轉移到線上的應用場景,且沒有實現集群化、平台化的整合。因此,商業銀行需要與各類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打造適合互聯網金融業務開展的生態環境。一方面,積極與第三方支付、電商企業合作,開發針對性金融產品,藉助其平台推廣應用;另一方面,探索與電信運營商、手機生產商合作,將自身金融產品與其手機或服務捆綁,實現營銷前移;第三,與實體商家開展合作,基於實體商家的線下商業環境,融合金融服務,構建線上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應用場景,實現批量獲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合作模式;最後,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研發具有特色、適合互聯網應用的金融產品,形成產品優勢。
第五,探索體制改革,實施專業化經營。打破傳統體制機制束縛,建立與互聯網精神相適應的專業化經營體制,是商業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關鍵。為此,商業銀行可以探索成立專門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或事業部,在公司內實現互聯網化運作,建立與互聯網企業相一致的薪酬激勵、人才引進以及產品創新機制,以此解決銀行體系內傳統機制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公司或事業部實行相對獨立的科技開發機制,避免銀行傳統業務的開發需求擠占科技資源,提高科技開發效率。同時,建立專門的客戶體驗團隊,幫助產品開發人員充分理解客戶需求,完善產品功能,從產品設計階段就實現以客戶為中心。此外,針對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速度快、潛在風險或漏洞多、後續完善頻率高的特點,建立快速補償和風險容忍機制,對新產品設定風險容忍度,一旦客戶使用新產品因非自身原因出現風險,則給予快速補償,切實提高客戶體驗度。通過體制改革,重新建立與商業銀行傳統做法不同的運作模式和運行機制,提高市場化程度,彌補與互聯網企業的差距。

④ 互聯網金融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先從兩個行業的商業模式說起。金融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互聯網是一個嶄新的行業,然而兩者的結合是必然的,原因就在於兩個行業最本質的特徵在於融通——金融就是財富的融通,而互聯網是信息的融通。如果認同這一點,就能明白互聯網金融行業,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觸網還是互聯網公司跨國界玩金融,目標就是在業務上能同時處理相關聯的錢流和信息流。(聽上去和電商邏輯也類似——同時處理相關聯的物流和信息流)。所以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從業者要麼就是能玩轉一端的,要麼就是能把兩者融合到一起的。具體來說,如果排除比特幣這種逆天的創新,當今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還是拿銀行業務舉例吧)所做的就是以下三類工作,金融機構的私海。傳統金融機構如何將傳統的金融業務以互聯網為載體實現?以此解決用互聯網技術改善、優化現有形態的金融業務。以銀行為例,電子銀行業務就是這樣的邏輯。所以即便呆在傳統金融機構里,如果老闆足夠時髦新潮想觸網,比如民生、平安,機會依然是多多的。互聯網機構的私海。互聯網機構第一次染指金融業務,是解決線上最後一站——支付的問題,即如何把客戶荷包里的錢撈到自己荷包里來。所以網路支付產品的歷史幾乎和互聯網本身一樣長。這一塊電商們做了很久,也有更多的互聯網公司直奔這項業務去,然後再將自己的方案返銷給銀行。所有人的公海。如何用互聯網的邏輯改變金融的邏輯,如何用金融的邏輯改變互聯網的邏輯。比如P2P貸款以及眾籌的模式,就是典型互聯網的精神體改變信貸與投資業務。而阿里貸款則是典型的用傳統銀行邏輯服務物聯網企業的信貸產品。說明白了互聯網金融的業務邏輯,也就能理解從業者都是怎樣一群人了。不論是熟悉互聯網還是熟悉金融,都能在這一新的領域里有所作為,因為畢竟都有各自一攤私海的業務可以挖掘。真正有難度的業務還是在公海雖然金融和互聯網的本質都在於融通,但玩法上如何做到兼容極其極其講究。這里不多說怎麼做了,只舉兩個例說說有啥難度。節奏上不匹配。互聯網行業的節奏太快,在找死和等死之間,互聯網傾向於找死,而金融則傾向於等死。因為,金融創新是要讓步於風險防控的,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員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理解金融行業從業人員所具備的對於風險防控的重視程度。如果一款產品在上線前發現瑕疵,作為互聯網產品經理是否應該推遲上線?99%的情況下互聯網產品經理會選擇上線,然後將問題留到下一個迭代的更新中。而如果一款產品在上市之前發現新的風險點,作為金融業產品經理是否應該推遲上市?100%的情況下就不會上市了——金融業里沒有beta版可以玩。服務理念不同。金融行業屬於服務行業,同樣叫做客戶關懷,和互聯網行業的做法就有著天壤之別。當你與一位招商銀行金葵花卡客戶經理和與淘寶網店小二談論客戶服務時,或是你與一位銀行產品經理和與一位互聯網產品經理談論客戶體驗時,就能深刻體會到行業間的巨大差別。總之,互聯網是冰冷的,無論多麼便捷和草根;金融是熱情的,無論多麼高端和貪婪,線下就是比線上會體貼人,這一點是改不了的。所以,最大的挑戰在於對於兩個商業邏輯的融合。因為無論是從哪一種模式靠向或服從另一種模式,還是直接藉助兩家的靈感大膽創新,都無法違背金融和互聯網各自原有的玩法,也都需要兩個行業間的鴻溝,善於利用兩個行業相同的本質。

⑤ 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服務業帶來哪些挑戰

與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的優勢
主要採取線上操作,交易成本低。盡管目前還沒有互聯網金融公司與商業銀行管理費用的比較數據,但根據普華永道的調查,美國銀行業一筆交易通過網點完成的平均成本為4美元,通過手機銀行的平均成本為0.19美元,通過網銀的成本為0.09美元,即網點的交易成本是網銀的40倍。由於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主要交易是通過網路完成的,基本上沒有物理網點,也不需要隊伍龐大的營銷人員,加之流程相對簡單,而商業銀行通常都有眾多的物理網點、有眾多的前台營銷人員、中後台管理人員,因此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管理成本相對傳統商業銀行具有一定優勢。
幾乎不受金融監管,存在制度套利。互聯網P2P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分為互聯網金融服務(網路基金、保險(放心保)銷售和融資)和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兩類,其中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服務實際上在履行傳統商業銀行的融資功能,即實現儲蓄投資功能的轉換。目前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業務接受嚴格的監管,存款需要向央行上繳約20%的存款准備金,貸款余額需要接受75%的存貸比限制。更重要的是,商業銀行需要滿足8%的最低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另外,銀行還要接受監管機構對其流動性、合規性、反洗錢等方面的定期、不定期的檢查。而互聯網金融P2P公司卻可以不受這些監管規則的約束,尤其是可以不受資本充足率這一杠桿倍數的限制,這使得P2P公司的貸款業務擴張不受資本的約束,可以實現快速的擴張。簡言之,P2P公司相對銀行通過監管套利實現較快增長。
運用互聯網先進技術,在信息獲取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傳統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評級時提供的利潤、現金流等財務數據,即銀行信息主要依賴貸款申請人提供和調查人員的搜集,而互聯網金融P2P公司則通過社交網路(像Facebook)、電商平台、搜索引擎、雲計算等互聯網平台或技術獲取客戶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信息,然後運用數據挖掘、模型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進行准確評估。因此,互聯網金融公司相對傳統商業銀行,可以更好地解決小微金融客戶的信息不對稱,更准確地識別和評估客戶風險,實現科學地資產定價和風險管理。
與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P2P公司的劣勢
資產負債規模相對較小。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內,無論是單個互聯網金融P2P公司,還是互聯網金融整體,從信貸規模、負債規模等都無法與傳統商業銀行同日而語。資料顯示,國內互聯網金融公司中最具影響的阿里金融,其小微貸款余額約200億元,吸儲產品余額寶余額約500億元,而2013年三季度工行貸款總額為9.6萬億元,存款總額為14.7萬億元,分別是阿里金融的480倍和294倍。《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3》的數據顯示,2012年末,P2P貸款服務平台超過200家,可統計的P2P平台線上線下借貸規模在500億~600億元之間,而2013年10月銀行業貸款余額為70.8萬億元,可見短期內互聯網金融貸款規模和傳統銀行遠不是一個量級。
融資渠道少,經營風險高。傳統商業銀行,尤其是上市銀行可運用眾多融資方式,包括發行股票、債券、同業拆借、央行貸款、發行理財產品、吸收存款、轉讓貸款等,但互聯網金融公司除了通過高收益金融產品(余額寶)吸引存款之外,其他融資渠道較少,因而,互聯網金融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流動性風險。另外,中國缺乏成熟的個人徵信體系和類似Facebook那樣的實名社交網站,這導致中國互聯網金融公司貸款面臨更高的違約風險,致使互聯網金融公司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據「網貸之家」統計,2013年1至11月,出現危機或關停的網貸公司有49家,一些公司老闆甚至已「攜款跑路」。
信息披露不充分,資本杠桿倍數過高。由於互聯網金融P2P公司不受銀監會、央行和證監會等機構的監管,沒有披露類似銀行的存貸比、存款准備金率、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不良率等指標,甚至沒有披露基本的財務報表,因而投資者(借款人)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風險難以判斷,而且當互聯網金融公司違約或破產時投資者的損失得不到補償。另外,互聯網金融公司用來緩沖貸款損失的自有資本明顯不足。數據顯示,2012年互聯網金融公司「溫州貸」、「人人聚財」注冊資金均為500萬元,「人人貸」、「拍拍貸」、「中寶投資」的注冊資金均為100萬元,而它們在2012年的交易額分別達到20.7億元、8.5億元、3.97億元、3.4億元、13.45億元,如果以銀行的標准計算這些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資本充足率,估計不會超過3%,這使得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資本杠桿倍數超過30倍,與破產之前的雷曼相當。
對銀行業的啟示
1、大力發展網路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銀行渠道,降低傳統銀行的經營成本。
2、充分運用社交網路、大數據、雲計算、搜索引擎、電商交易數據和數據挖掘等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對小微金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和貸款定價。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已勢不可擋,中國銀行過度依賴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面臨挑戰。大力發展銀行具有定價優勢的小微金融已成銀行業的共識,但由於小微企業並沒有可信的財務報表數據,運用傳統的方式並不能獲取所需的財務信息。銀行業可以借鑒互聯網金融公司處理信息的經驗,運用社交網路(例如Lending Club與Facebook合作)、雲計算、搜索引擎、電商交易數據等互聯網、計算機技術或平台,運用數據挖掘、模型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小微客戶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進行准確評估,從而有效控制信貸風險,並實現交叉銷售。
3、借鑒互聯網金融P2P公司經驗,發展節省資本的P2P撮合業務。由於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保持快速增長,而資本補充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因而銀行業發展面臨資本充足率的約束。目前銀監會對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分別為11.50%和10.50%,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勉強達到規定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因此,調整資產和業務結構,大力發展低資本消耗業務是銀行業的必然選擇。建議物理網點不具優勢的中小型銀行通過建立P2P平台(可借鑒招商銀行(行情,問診)的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在監管政策許可的情形下,適度發展針對小微企業、零售客戶的P2P投融資撮合業務,增加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減輕補充資本的壓力。

⑥ 如何促進電子商務,智慧物流和互聯網金融等相關服務業務健康發展

這些都是目前比較新的行業吧。一方面應該持鼓勵的態度,加強創新版;另一方面也應權該有相應的監管措施,比如互聯網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是一個比較新的行業,只有很好的規避降低風險,才能讓投資人獲益,鵬全資本就是一個比較注重風控體系建設的平台,

⑦ "互聯網+"對物流業有哪些影響,"互聯網+"下,物流該如何發展

越傳統的行業,在互聯網化的今天,越有商業機會。當然物流也不例外。

一、必須關注到物流前端商業變遷

過去10年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傳統的中國物流推進快車道,今天京東、阿里等企業陸續在海外上市,物流成為其估值的重頭戲。這也是為何劉強東自始至終都強調京東物流的核心價值,這也是為何馬雲會在阿里上市頭一年(2013年)高調啟動菜鳥物流平台的關鍵內因,物流對於大型平台電商企業有著不言而喻的戰略價值。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真正服務於電商的物流企業,反而缺乏對行業價值的認識。諸多物流企業的經營者的思路大部分處於被動服務角色,從運營中獲取微薄的利潤,這樣的企業是典型的低頭做事的思維,缺乏抬頭看天商業視覺。先來看看2014年的行業變化吧:

1、快遞量的變化:當物流企業看全國包裹數量從2012年57億到,2013年的92億變遷,2014年可能超過120個億的趨勢時,只看到量的變化,沒有注意物流前端商業的變化。

2、物流需求的變遷:曾經諸多企業在服務於合同物流(B2B)的業務時,電商B2C物流需求來了;當物流企業全面爭奪B2C物流需求時,O2O和C2B來了。面對京東、阿里、蘇寧O2O的布局,面對海爾、小米C2B的趨勢,順豐、日日順等企業早就開始布局這個市場了。

3、物流載體的變化: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高速路貨車的流量相對於上年降低了2-5%,半掛車銷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達、順豐等的流量增幅到50%-100%,順豐的飛機達到34架(自有全貨機達15架),德邦等零擔企業的業務量遞增40%左右。這一切基礎數據可以看出整個物流業態的變遷。

4、物流上游商業的變遷:2014年的商業已經從工業化思維升級到互聯網思維。從供應鏈的角度看,2014年各大產業的供應鏈模式都面臨新的變遷。傳統的工業化思維是批量生產產品,從不同的渠道滲透末端消費者,渠道供應鏈是賣庫存模式;而2014年的互聯網商業已經從O2O的體驗到C2B的定製化服務,傳統的手機模式到C2B小米模式,傳統的家電模式到海爾的互聯網轉型的DIY模式,傳統的底特律汽車模式到矽谷的特斯拉生產汽車模式,這一切互聯網化的產業,都將是C端驅動為核心,以信息替代庫存,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當然隨之而來的是物流服務模式的變革。

新型的互聯網商業,帶動的是個性化的定製消費+O2O的體驗,這將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頻率的物流服務需求,B2B的物流服務一定會落寞,隨之而來的是快遞、零擔的需求遞增,要打造這樣的物流服務體系,一定是平台化物流企業的春天。

所以,物流上游商業因互聯網思維而加速發展,物流企業若還不快速轉型和創新,市場的淘汰是無情的。

二、互聯網思維給物流行業帶來的商機

那麼物流互聯網化究竟會有哪些商機呢?

1、物流平台互聯網化

中國物流的平台化企業2014年已經初具規模,但平台化的商業業態還尚未成型,物流平台企業的商業模式還比較傳統,如何轉型經營思維?

物流平台應該思考阿里巴巴模式、小米模式、360模式:

1)物流平台企業應該學習阿里巴巴生態模式,不賺取上下游的錢,從平台角度延伸出數據、金融、流量、營銷等商業價值,其實物流平台交易的資金池是足夠大的,大數據的價值也明顯,阿里巴巴的平台思維幫助諸多想利用互聯網創業的創業者實現夢想,同樣物流平台也會帶動更多的中小物流企業來實現創業。

2)物流平台企業應該學習小米模式,主流產品手機並不賺錢,代工而且是外包富士康,備件和增值服務是其主要的盈利渠道。同樣,物流平台應該是上游下游整合的模式,自己的主流商品或服務不賺錢,延伸出來的服務是獲利的重要方式。

3)物流平台企業應該學習360模式,那就是免費模式,當年金山、瑞星、卡巴斯基打得火熱的時,360的免費模式推出,讓整個殺毒市場顛覆性的變革,今天還有那家殺毒軟體賣錢的,這種顛覆性的思維,可以吸收大量的用戶,從而帶來另一種商業升級。

2014年的今天,陸續有企業推出互聯網車隊、互聯網整合物流園區、互聯網的物流交易平台、以及美國打車軟體Uber開始應用到物流領域,這一切都是互聯網模式融入到傳統物流的商業模式,蘊含這重要的商業潛力。

2、物流業為什麼不能有粉絲經濟?

當今的物流企業是抱著金飯碗討飯吃。如何理解?物流企業作為乙方,通過提供物流服務獲取微薄的利潤,其實物流作為商業通路,擁有重大的營銷和數據價值。這是互聯網時代唯一能面對客戶的群體,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這里蘊含這重大的大數據分析和精準營銷的價值,物流行業積累粉絲的價值遠遠超出常人所意料。

以快遞來說,2013年全國快遞包裹數量92億,中國的網購人群超過4億,這4億網名的地理位置、購物頻率、購物喜好都可以通過物流角度去分析和挖掘。物流行業的粉絲經濟的玩法:

1)整合物流用戶的粉絲經濟,通過微信或APP提供給顧客查詢追蹤服務,最終獲取用戶的信息,實現精準營銷,這個方面順豐、百世物流做得很不錯,而且積累了大量的使用快遞用戶的粉絲,獲得良好的體驗的同時匯集了大量的用戶人群。將快遞C端用戶(會員)與電商平台整合,這是典型的順豐速運+順豐優選模式。

2)ToB的粉絲經濟,多說粉絲經濟是toC的服務,其實toB的粉絲經濟一樣的有潛力,如果企業能夠整合各大甲方(物流需求方)的需求和關注點,幫助甲方打造一個為甲方高層服務的有價值的平台,這將帶來很大的客戶粘度。

3)最大的物流行業粉絲平台,所有物流行業的商業合作都是由人決策的,不同層次的物流人的商業需求差異很大,細分不同人群的需求,本質上就是一種粉絲經濟的服務,面對72萬的物流人的需求(截至2014年6月1日)有著重大的商業的價值。

3、信息扁平化,促進行業供求和運營監控的平台化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來的價值,就是將商業溝通、交易變得越來越輕松、便捷、高效、安全,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大家都能親自體會到。當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融入到物流行業,將會帶來哪些革命呢?

1)貨主與承運方的交易將越來越扁平化,當然革掉信息中介黃牛的命,還不是一時半會,因為新一代的貨運車場黃牛,他們也在互聯網化。不管怎麼樣信息通路打通,對行業健康發展一定起到良好的促進著用。2014年第一個將打車模式融入到物流的「路歌車場」就是很重要的一個例子,他將是2014年物流行業互聯網化的重要標桿。

2)監控管理越來越可視化,實現物流運營數據的實施可視化監控,讓一線的信息與後台的監控徹底扁平化。

3)公路港、物流園區平台化的整合,也將促進信息扁平化的發展的重要手段。

4)物流人才供求的扁平化,中國物流行業唯一的新媒體平台的物流指聞,5月啟動了一項免費的服務,就是幫助企業向72萬人發布行業招聘信息,通過微博、微信同步覆蓋全行業,堅持一個月下來,成功幫助幾十家企業找到40多位行業優秀人才,互聯網的思維徹底將物流行業的供求信息扁平化,這只是第一個嘗試。

4、眾籌模式,對物流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思維

將互聯網領域的眾籌模式應用到物流行業——不管是資本的眾籌還是資源的眾籌,都會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

1)資本的眾籌,大家可以想到互聯網領域的3W咖啡模式,是典型的用互聯網思維眾籌業界大佬,形成的一個商業平台。其實物流行業的平台思維完全可以參考3W咖啡模式,這對物流行業資本、資源整合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前台表象整合的是資本,後台整合的是資源,最後整合的是商業。

2)運力整合,這個低級點的玩法就是屬於快遞、零擔的加盟模式,新的社會化運力整合就是今年快速興起,因為外行不懂物流行業的潛規則,而快速被「滅掉」的「人人快遞」。模式本無錯,錯在經營的思維和商業策略。眾籌的運力整合會給當前的物流行業帶來巨大商機,有的在觀望,有的已經在嘗試,行業發展的新長征路上,一定會有很多血和淚的。

5、物流新營銷、物流新媒體迎來新商機

物流行業的營銷方式將面臨新的變革,基於互聯網思維的營銷將變革傳統物流營銷模式,"內容驅動產品"的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領域,一個優秀的總編足抵100個優秀的銷售代表。物流業的營銷思路必須面臨新的轉型,誰手上掌握了物流行業最有影響力、最有價值的粉絲群體,誰將是最大的營銷平台。同時營銷方式也必須採用互聯網的思維,體驗式、互動式、案例式成為主流趨勢。

未來的物流互聯網化將是:

1、免費經濟經濟的出現;
2、扁平化信息通路將徹底打通;
3、粉絲經濟和流量思維將成為下一個盈利點,而不是通過物流運營盈利;
4、社會化營銷和大數據驅動的精準營銷將是未來物流營銷的主流趨勢,得粉絲者得天下;
5、商業模式的變化,將是駕馭在技術創新基礎上的新的創新;
6、眾籌的思維、平台的思維、跨界整合的思維將為物流行業帶來新的商業價值。

⑧ 時下互聯網的時代,金融、物流、電子、這三個行業跟我們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們會不會像個文盲

一般那些 大老闆都只有初中文化而已,關鍵是多學習,關鍵是有錢

⑨ 貿易,金融,物流如何讓與互聯網思維結合

金融物流,是物流與金融相結合的產品,其不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能力,經營利潤內,而且容可以協助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金融物流服務將開國內物流業界之先河,是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一次革命。為物流產業提供資金融通、結算、保險等服務的金融業務,物流和金融的緊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會商品的流通,促使流通體制改革順利進行。

⑩ 供應鏈金融,物流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區別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圍來繞核心企業自,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變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
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託、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從廣義上講,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

閱讀全文

與物流業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