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商業銀行面臨著哪些挑戰
行業呈現出強者恆強、尾部偏弱的格局。具體來看,銀行業的競爭狀況表現為幾家大型商業銀行及若幹上市股份制銀行盈利相對穩定、資本充足率較高、客戶基礎也較為優越,總體而言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強;而與之相對的未上市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農村金融機構在盈利能力、資本充足率以及客戶基礎等方面的表現相形見絀,抗風險能力較弱。
銀行業未來利潤或被侵蝕且不良承壓較強。由於我國經濟、金融周期並非完全吻合,金融風險如不良貸款風險的暴露較為滯後,外加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的臨時性延期還本等政策安排,一季度末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達2.04%,不良貸款余額達2.61萬億元,同比增長21.1%,未來銀行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的不良貸款處置壓力。其中,在貿易摩擦以及疫情等多因素的影響下,以輕資產、服務型為特徵的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逾期現象加劇,甚至有部分企業因經營難以為繼而不得不選擇將已辦理的信用貸款斷貸,銀行面對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處置壓力增大。同時,受疫情影響銀行業零售貸款的風險可能會比對公業務提早暴露。
銀行業存款市場壓力同步上升。自2020年初疫情暴發以來,央行採取降准、降息以及再貸款等多項措施擴大貨幣供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企業融資成本大幅降低。而與此同時,2020年以來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持續走高,多家上市企業爭相購買結構性存款產品,引起業內對於息差套利、高息攬儲以及資金空轉的擔憂。從結構上看,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增加的規模與幅度均顯著高於大型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反映了疫情下中小銀行因存款攬儲能力弱引致存款荒,而不得不發行結構性存款緩解負債端壓力的困境。
部分銀行面臨客戶流失和產品規模萎縮的局面。在當前負債端壓力不減的前提下,藉助結構性存款來擴張規模的擴表方式,不僅與監管初衷相悖,而且在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有可能長期持續的背景下,高息攬儲將持續壓縮銀行利差空間,影響盈利能力。加之監管新規對商業銀行影子銀行業務、金融資產分類、反洗錢工作、消費者權益保護、互聯網貸款等管理日趨嚴厲,對銀行業高質量盈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不良資產損失一直是銀行業的關注重點。此前歐洲及美國的銀行已採取一些前瞻性措施,在貸款違約率以及信用卡逾期率並未產生較大波動的背景下依舊加大計提壞賬准備的力度,並下調利潤目標,
2. 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邊貿小企業的信貸投放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1:從08年金融危機開始到現在,國際環境動盪,這是一個風險。
2:中國人民幣匯專率波動風險加大
3:中國正在屬試圖從過去的出口拉動經濟改為內需拉動經濟,資金會更傾向於向國內貿易的企業。
4:自新政府上台後,政策較上一屆政府更為強硬,尤其是X總理的經濟學,就是拿銀行首先開刀,例如今年6月的錢荒一樣,銀行的資金流動性也受到威脅,自身壓力也很大。自然在對小企業貸款的事情上會收的更緊。
5:小企業自身信用相對較低,除非你企業有固定資產做抵押擔保,否則僅僅是信用貸款的話,難度較高
6:越南政府政策近期無大的風神,應該與越南政策無重大關系。
7:還要考慮到你們公司以往的貸款情況和現在的行業前景等多重因素。當然,與銀行內部的關系也是需要考慮的灰色因素。
3. 金融機構在管理其負債和資產時必須考慮的不同事項
第十三條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建立不良金融資產管理制度,實施有效的管回理策略,明答確管理職責,做好不良金融資產檔案管理、權益維護、風險監測等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對資產管理策略進行評價和調整。
第十四條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全面搜集、核實和及時更新債務人(擔保人)的資產負債、生產經營、涉訴情況等信息資料,搜集、核實的過程和結果應以書面或電子形式記載並歸入檔案。對確實難以搜集、核實相關信息的,應提供必要的佐證材料和相應的記錄。
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定期或根據實際需要對不良金融資產有關情況進行現場調查。
第十五條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加強不良債權管理。
4. 求債務安全和金融安全的對策,請分開回答!!請多寫些~~謝謝
關於開放條件下我國國家經濟安全內容的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影響中國經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1)金融風險問題。首先來源於國有商業銀行、國有企業和股市金融安全問題。(2)債務風險。近年來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引起的財政債務負擔值得關注。(3)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主要是適齡勞動人口的增長、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國家企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人員分流。(4)外部沖擊。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使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5)重要戰略物資短缺。
第二種觀點認為,我國經濟安全仍然面臨的挑戰主要是:(1)產業安全。對外開放的深入對我國部分產業部門產生沖擊。(2)金融安全。金融自由化、國際化趨勢威脅到我國的經濟安全。(3)人才安全。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向外資企業和發達國家外流嚴重。(4)網路安全。
第三種觀點認為,我國面臨的經濟安全主要包括:(1)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所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2)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所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所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4)按照國際慣例運作所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
第四種觀點認為,加入WTO對中國國家經濟安全提出嚴峻挑戰:(1)經濟一體化挑戰國家經濟主權獨立性;(2)發達國家的經濟入侵挑戰國家資源及市場安全性;(3)挑戰國家經濟快速增長性;(4)人才流失和潛在的金融風險挑戰國家金融體系平穩性;(5)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挑戰國家環境保護階段性。
第五種觀點認為,我國經濟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1)金融安全。加入WTO後,資本、外匯流動頻率加快,金融風險機率增多。(2)能源安全。能源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而且是戰略資源。(3)糧食安全。加入WTO後,農產品的競爭力將面臨著嚴峻考驗。同時,國際糧食市場及糧食價格易為少數發達國家所控制。
第六種觀點認為,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經濟安全影響較大的幾個行業是:(1)受沖擊最為直接的是服務業,服務業影響最大的是金融安全;(2)產業安全。進出口貿易制度的變化對現有產業帶來的影響;我國當前不平衡的產業結構矛盾將更突出;經濟全球化使我國農業面臨著依賴性發展和在世界體系中邊緣化的風險。
(3)關於開放條件下如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應當採取以下有效對策:(1)確立制定國家經濟安全戰略的基本原則:國家利益原則、綜合安全原則、相對平衡原則、合作協調原則;(2)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國家經濟安全戰略;(3)建立國家經濟安全評估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4)提高我國的國民經濟素質,增強我國經濟的安全系數;(5)處理好堅持對外開放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關系。
第二種觀點認為,國家經濟安全的理念和思路是:(1)重構國家經濟安全的理念;(2)確立「內外貿一體化」的安全戰略;(3)繼續推進「大經貿」戰略和「大平衡」戰略;(4)從國民經濟全局出發構築國家經濟安全機制;(5)從區域經濟聯盟角度構築國家經濟安全機制。
第三種觀點認為,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思考是:(1)從戰略高度把握國家經濟安全這樣一個巨大系統;(2)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重在預防;(3)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必須用系統觀念、從重點人手整體把握。
第四種觀點認為:(1)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和弊端,要認真研究並採取相應對策;(2)重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經濟游戲規則的制定。
第五種觀點認為,對入世後我國國家經濟安全面臨的挑戰應採取以下應對措施;(1)建立我國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指標體系;(2)轉變政府經濟調控職能;(3)建立防範和規避金融風險的措施和體系;(4)提高產業規模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5)規避入世風險。
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使得我國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越來越高,對自身經濟安全的保護度卻有待加強,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出來。
理論界對此問題的討論,由於對概念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角度不一致,爭論和觀點分歧頗多。但對國家經濟安全的概念涵義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輪廓:國家的經濟生存、發展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和一國經濟整體上的安全性;國家經濟安全存在的問題是:產業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戰略物資安全和經濟增長安全;對策思路是:理念、預防、應對、國力。這也是對此問題討論的收獲和意義。
總起來看,與國外的有關研究相比,我國對國家經濟安全的研究還處於基礎研究階段。理論界的研究重點和注意力大多是有關金融安全方面的,對國家經濟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雖有涉獵但不夠深入,而對國家產業發展上升到國家經濟安全高度進行的研究尚不多見,特別是對目前危及我國國家經濟安全的內容或因素進行系統研究的成果較少。這也是今後研究中亟待探索的問題。
中國加入WTO背景下的金融安全問題
一、金融安全問題存在的必然性
金融安全問題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表現為局部性風險,有的表現為全局性風險。一般來說,金融風險表現為:貨幣危機、銀行危機、債務危機、經濟危機甚至社會危機。金融安全問題的發生往往是由國內經濟基礎和政策失誤所導致,而金融開放只是成為金融危機的催化劑,並加速金融危機的形成。隨著外資金融機構的相繼進入,資本流動規模的擴大及其流動速度的加快,金融市場會出現「領頭羊」效應。當金融資產價格更多地受到預期因素的影響時,國內外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會導致金融市場「超買」、「超賣」的壓力急劇放大。例如,在國際外匯市場,受投機力量和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常常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沖擊而出現大幅波動,1995-1997年間,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波幅超過50%。這種貨幣匯率的大幅度變動,如果發生在經濟規模較小的開放型國家,便容易發生貨幣危機或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一些國家貨幣幣值受國際游資沖擊的影響,在短期幾個月內貶值幅度就高達70%以上,最終導致金融危機以及經濟衰退。我國剛剛加入WTO,會使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加大,更易於發生金融安全問題。
二、影響我國金融安全的主要隱患
我國金融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在於:風險隱患較為嚴重,微觀經濟基礎薄弱,金融機構內控不力,金融資產質量較差,金融機構資能抵債的能力較差。一般來說,產生金融安全問題的原因可能來自實體經濟、企業逃廢債、內控缺位、市場失靈、監管不力、法治不嚴,國際游資沖擊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實體經濟來看,我國企業經營整體效益較差。國有企業體制改革過程中,為了建立企業退出市場機制,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加大了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的破產、關閉力度。1998年以來,全國共批准下達企業兼並破產項目1718個,相應地,下崗職工不斷增加,再就業的壓力較大,成為企業進一步改革的重要困難。而企業經營虧損面上升,最終使銀行不良債權增加,成為金融業潛在風險的主要來源。
第二,從金融運行的社會環境來看,社會信用基礎薄弱。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許多企業信用差,成為金融體系防範風險的主要困難。銀行因此不願增加貸款,化解不良貸款的工作進展很緩慢,有的金融機構甚至發生支付危機和信用危機。社會信用基礎較差,突出表現在:企業逃避銀行債務嚴重,有的企業抗還本金、拒付利息,甚至借兼並或破產之機,「懸空」所欠銀行的債務。這不僅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潛在風險,而且防礙了化解金融風險措施的執行。
第三,從金融機構內部管理來看,內控制度不力成為影響金融安全的隱患。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防範風險的機制不健全,不能動態跟蹤檢查貸款質量,貸款「三查(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執行情況中,貸後檢查情況較差,「重貸輕管」的傾向比較突出,商業銀行內部風險控制相對薄弱,加上大部分銀行資本充足率遠低於8%的國際標准,因此,銀行危機的隱患較為嚴重。
第四,從金融市場發展來看,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明堵暗通」,缺乏有效的風險防範措施。由於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是銀行貸款,企業自有資本金不足,負債率較高,一旦經營陷入困境,就容易把金融體系陷入危機。
第五,從金融監管來看,存在外部監管代替內部監管的傾向,金融監管效率較差。長期以來,我國金融監管的計劃經濟特徵比較突出,證券市場規范性差、並主要採用「審批制」管理方法,隱含著一定的市場風險;保險市場無序競爭,違規現象嚴重。因此,完善證券市場、保險市場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此外,金融機構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機制沒有建立起來,加上金融監管當局對金融風險缺乏動態監管,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預警體系,尤其是非現場監管信息的及時性和透明度較差,潛在金融風險不能得到及時監測和有效防範。
第六,從依法治理金融來看,違反金融規章制度的行為比較普遍。部分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在業務經營和管理過程中,越權經營、違反財務會計制度、賬外經營、審查不嚴等問題屢禁不止。此外,金融業務中,貪污、受賄、內外勾結的欺詐手段呈現高科技、專業化的趨勢,這些因素容易成為局部性金融安全問題的重大隱患。
最後,從外部因素來看,國際游資可以越來越自由地進入國內金融市場。當外資大量流入時,國內金融資產價格便會大幅上升,甚至出現泡沫;一旦出現外資大量出逃,相關金融資產價格就會大幅下降,由此可能引發潛在金融風險,甚至產生金融安全的潛在威脅。金融開放條件下,隨著國內金融市場創新的推進,以及新的金融工具(證券投資、期貨、期權交易)的廣泛使用,國際游資投機獲取利差的機會有所增多,游資的「大進大-」,可能給我國金融安全帶來潛在威脅。
三、入世面臨的挑戰與應對
我國的金融業是改革的薄弱環節,如果中國金融市場全部開放,勢必將面臨如下幾方面的金融沖擊:
第一,尚未走向企業化經營的國有商業銀行系統盡管其分支機構眾多,但它們在服務質量、工作效率、經營能力、技術條件等等方面是無法與發達國家實力雄厚的大銀行相競爭的,一旦外資銀行大量進入並放開其人民幣、外幣儲蓄業務的限制,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將面臨儲戶流失的嚴重問題。
所以,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銀行業改革的重點,力爭在產權結構、技術創新、資產質量、制約和激勵機制及服務效率等方面合乎先進國家銀行業的標准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全社會貨幣資源的分配中佔有絕大比重,只有這四大銀行的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國的銀行體系才有可能適應開放條件下的銀行業競爭。
第二,資本市場開放的前提是人民幣資本帳戶下的可自由兌換。要盡快調整思路,按市場經濟規律培育中國的資本市場,以有效的資本市場帶動中國的實體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調整。
第三,保險市場的開放目前已在進行,按照GATS條款的要求實行徹底開放,中國面臨的緊迫問題是如何利用再保險和再再保險機構解決經濟金融體系的安全運行問題,如何在大規模引進國外保險業投資之前明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市場承擔度和政府承擔度問題。由分業經營、分業管理走向混業經營、統一監管,已成為必然趨勢。
第四,管制性利率和有管理浮動匯率是中國現行金融體制的兩根支柱,應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
第五,透明度和自由化是每個申請加入WTO國家必須遵循的兩條游戲規則,這兩條游戲規則也是金融開放的前提和精髓。提高金融運行的透明度,重建社會信用基礎顯得尤為重要。
四、保障金融安全的方法
最近幾年,我國的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可是,我國金融領域的問題仍然十分嚴重。比如,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顯示,前年我國的不良貸款率接近30%。金融當局應時刻注意金融隱患,防範金融風險,最要緊的就是強化金融監管。加強金融監管的具體做法:
首先,強化央行的獨立性既是強化監管的內容,是加強監管的前提條件之一。
二是,要求從健全監管法規、嚴格監管制度、改進監管方式、強化監管手段、完善監管體制等方面,全面提高金融監管水平。
三是,充實銀行、證券、保險等監管機構監管力量,轉變監管理念,把工作重心從審批事務轉移到對金融企業和金融市場的監管上來。
四是,加強社會監督和來自新聞輿論的監督力度。在金融開放的過程中,要注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以健全金融體制為保障,以依法治理金融為手段,以穩步推進金融改革為步驟,保持金融穩健運行。具體來說,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循序推進金融對外開放,切實把握開放程度與次序。
一是,在金融開放的政策安排上,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國內金融業發展的現狀,選擇適當的開放時期和開放程度,做到從長計議,逐步推進。
二是,對外開放要考慮到國內金融機構的競爭實力較弱的現狀,注意培植國內金融機構競爭實力。要逐步將國內金融機構推向國際市場,扭轉國內金融機構在國際競爭中處於絕對弱勢的狀況。
三是,對外開放要關注國際游資可能帶來的沖擊,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國際游資的「大進大出」。要選擇適度開放的金融政策,尤其在資本項目開放等問題上,採取慎審態度。
第二,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發揮市場機製作用。
金融危機表面上體現為貨幣危機、銀行危機、債務危機、償債危機、經濟危機。實際上,金融危機常常內生於金融體制內部,由不完善的金融制度所引起,它是不健全的金融體制潛在風險的結果。
完善的金融體系是抵制國際游資和金融危機傳遞的重要制度基礎,為此,需要建立具有自我約束機制、透明度高的高效金融體制。推進金融體制改革,要逐步建立符合市場取向的金融制度,以建立具有公司治理結構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為重點。與此同時,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要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防止管制利率和固定匯率形成市場失衡,化解潛在金融風險。
第三,完善金融監控制度,建立安全預警網路。
金融制度內部缺乏風險控制措施,會在不同金融主體金融業務之間產生風險收益的不對稱性,並導致風險中立者或風險規避者轉化為風險偏好者,加劇金融風險的累積。一旦市場機制使收益與風險對稱起來,業已累積的風險就會暴露出來,最終導致金融危機。要從維護金融安全出發,建立靈敏、高效的金融危機預警機制和救援措施,構建防範金融風險、遏制過度投機的堅固防線。通過監測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時採取防範金融風險的應對措施,防止金融風險的累積,保持對外經濟金融的基本穩定。
第四,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加快法制建設進程。
金融危機的發生常常與金融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密切相關。我國在採取市場取向改革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管制度,尤其在數據統計、信息披露、外部監管等方面都可能存在法律、法規上的空缺。為了防範金融風險,要及時調整有關法律制度,完善金融法律安排。防範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要通過立法來解決體制性風險,強調依法進行金融監管,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金融創新的需要。主要應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適應金融對外開放的要求,梳理、修改、完善有關法律制度,建立適應國際法律建設潮流和我國金融業發展需要的金融法律體系;二、要依法治理金融,強化金融執法,從市場准入、從業資格、信息披露、風險控制等方面,確保有關金融法規制度的有效實施。三、要理順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強化市場規則和相關管理制度,依法保護金融機構的利益,使依法治理金融進入良性循環。
第五,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網路。
金融安全問題具有全球性,一個國家金融安全問題常常會對其他國家產生傳遞效應。東南亞金融危機表明,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和國際合作機制不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國際金融體系,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促進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
做到"安全與效率兼顧"是中國金融改革和開放過程中始終如一的目標。近些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使得我們在通過改革開放提高效率的同時,必須時刻顧及到金融安全問題,並把"安全"放在"效率"之前優先考慮。特別是剛入世的過渡期,加強金融安全迫在眉睫。
5. 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我國有何沖擊,我國如何應對,有何對策
簡述:(這個題太復雜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你知道的,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對外貿易額佔GDP的比例)是比較高的,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與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不同,97年時當一個地區的經濟低迷的時候,還可以通過出口這個馬車帶動地區內經濟回轉,但這次是全球性的需求低迷。首先對中國的外貿影響巨大(你也能感受到,一些外貿公司今年都關了門)
2.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低貸款利息,同時存款利息也降低了,你也能感受得到,如政府鼓勵企業貸款,鼓勵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同時給予一些優惠貸款。減低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擴大銀行的信用規模。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鼓勵社會投資,帶動經濟。
3.中國正在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如加大政府的財政預算,降低稅額(明顯能感受到的就是家電下鄉,擴大內需)這樣擴大總需求,帶動企業生產,帶動整個產業鏈運轉,刺激經濟復甦。另外,加大鼓勵出口力度,如加大出口退稅率,正當性的政府補貼,加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相比昨天你也看新聞了,出口信用規模將近翻了一倍)
由於全球實行的大規模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度過經濟危機後,很可能在全球將會迎來一輪全球性的通貨膨脹。
6. 怎麼來看當前銀行負債端和資產端的變化
從2013年開始,銀抄行的資產負債表出現一系列的變化,從業務看體現在三個方面:負債業務主動化、資產業務委外化、表內業務表外化。從經營的角度來看,明顯體現在以追求盈利增速和規避資本金佔用為出發點,通過加大經營杠桿,傾向性發展表外理財業務,和表內資金類、投資類業務。
資產端同業資產持續收縮,證券投資迅速擴張。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直觀印象不符,主要是由於銀行資產端業務計入科目的變化較大,如2013年以來逐步發展起來的非標、信託產品、資管產品、基金投資等從同業投資科目下調整至證券投資科目下。
7. 金融機構的負債余額指什麼
金融機構的負債主要有:
①收到個人和企業客戶的存款。
②發行的債券。如銀行通回過發債答籌集資金吸收存款。
③簽發的各種承諾兌付票據。
④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向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也是金融負債。
⑤其他需要支付利息的非權益性資金。
簡單的說,就是金融機構從其他方吸收的資金,將來需要償還的金額。
8. 為什麼央行增加對金融機構的負債是實施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舉個例子,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負債就是存款准備金,超額准備金等等之類的,這是商業回銀行存放答在央行的,央行對金融機構的資產就是央行提供的基礎貨幣,按你題目說法,應該是提高存款准備金了,流動性必然減少,無疑是緊縮貨幣政策
9. 解決流動負債問題的對策
存定期
10. 負債壓力大,精神有點崩潰了,我該怎麼辦
放鬆!需要放鬆,去旅遊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調整好心情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