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農村金融機構盈利能力

農村金融機構盈利能力

發布時間:2021-02-13 20:38:21

A. 當前,商業銀行面臨著哪些挑戰

行業呈現出強者恆強、尾部偏弱的格局。具體來看,銀行業的競爭狀況表現為幾家大型商業銀行及若幹上市股份制銀行盈利相對穩定、資本充足率較高、客戶基礎也較為優越,總體而言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強;而與之相對的未上市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農村金融機構在盈利能力、資本充足率以及客戶基礎等方面的表現相形見絀,抗風險能力較弱。

銀行業未來利潤或被侵蝕且不良承壓較強。由於我國經濟、金融周期並非完全吻合,金融風險如不良貸款風險的暴露較為滯後,外加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的臨時性延期還本等政策安排,一季度末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達2.04%,不良貸款余額達2.61萬億元,同比增長21.1%,未來銀行業可能會面臨較大的不良貸款處置壓力。其中,在貿易摩擦以及疫情等多因素的影響下,以輕資產、服務型為特徵的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逾期現象加劇,甚至有部分企業因經營難以為繼而不得不選擇將已辦理的信用貸款斷貸,銀行面對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處置壓力增大。同時,受疫情影響銀行業零售貸款的風險可能會比對公業務提早暴露。

銀行業存款市場壓力同步上升。自2020年初疫情暴發以來,央行採取降准、降息以及再貸款等多項措施擴大貨幣供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企業融資成本大幅降低。而與此同時,2020年以來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持續走高,多家上市企業爭相購買結構性存款產品,引起業內對於息差套利、高息攬儲以及資金空轉的擔憂。從結構上看,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增加的規模與幅度均顯著高於大型銀行與股份制銀行,反映了疫情下中小銀行因存款攬儲能力弱引致存款荒,而不得不發行結構性存款緩解負債端壓力的困境。

部分銀行面臨客戶流失和產品規模萎縮的局面。在當前負債端壓力不減的前提下,藉助結構性存款來擴張規模的擴表方式,不僅與監管初衷相悖,而且在低利率環境和資產荒有可能長期持續的背景下,高息攬儲將持續壓縮銀行利差空間,影響盈利能力。加之監管新規對商業銀行影子銀行業務、金融資產分類、反洗錢工作、消費者權益保護、互聯網貸款等管理日趨嚴厲,對銀行業高質量盈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不良資產損失一直是銀行業的關注重點。此前歐洲及美國的銀行已採取一些前瞻性措施,在貸款違約率以及信用卡逾期率並未產生較大波動的背景下依舊加大計提壞賬准備的力度,並下調利潤目標,

B. 利率波動怎樣影響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

這樣問題問得不太對吧。
因為有了利率波動,金融機構才有機會利用價差來盈利的呀。
是否能回夠盈答利,主要看操作者對於外匯市場是否熟悉,以及操作系統是否合理,資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些都能影響盈利,盈利能力:也就是對市場把握及隨機應變的程度和操作技巧吧。

C. 請問:農村商業銀行怎麼樣優點與缺點是什麼

農村商業銀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內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容構。在經濟比較發達、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三農」的概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農業比重很低,有些只佔5%以下,作為信用社服務對象的農民,雖然身份沒有變化,但大都已不再從事以傳統種養耕作為主的農業生產和勞動,對支農服務的要求較少,信用社實際也已經實行商業化經營。對這些地區的信用社,可以實行股份制改造,組建農村商業銀行。 地方性金融機構 ,面向特定的客戶群體,沒有達到四大銀行的規模和規范程度,功能體制還不完善 但是對農村服務貢獻不小

D. 關於村鎮銀行支行開業文章

大通國開村鎮復銀行成立於制2007年,注冊資本1億元,是國開行響應國家號召,致力於改善民生而設立的首批村鎮銀行之一。它既是銀監會放寬農村金融機構准入政策後在我省首批農村金融機構准入試點單位,也是我省目前唯一一家村鎮銀行。七年來,大通國開村鎮銀行始終堅持「支農支小」的政策定位,積極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資產規模不斷擴大,資本充足狀況持續向好,盈利能力逐年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此次掛牌開業的長寧支行是大通國開村鎮銀行設立的首家支行,也是國開行系列村鎮銀行第五家支行。長寧支行的開業標志著大通國開村鎮銀行打破了以往單一營運網點發展的制約,擴大了金融服務「三農」的覆蓋面,提升了服務能力。它不僅擴寬了村鎮銀行服務「三農」領域的渠道,還在「支農支小」的發展道路上揭開了展現的一頁。

E. 你有錢的話會存入農村商業銀行嗎覺得它的經營安全嗎

這話說的,農村商業銀行雖然規模不大,盈利能力不強,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怎麼就不能存款了?截止2018年底,我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擴容至2279家,包括農村信用社800家,農商行1403家,農村合作銀行30家以及農村資金互助社46家,總資產達到34.57萬億,而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僅為261.4萬億,佔比為13.2%。由此可見,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是我國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服務三農的主力軍,不可或缺。

在國際慣例中,一般償付標准為人均GDP的2-5倍,而我國當時執行標准為人均GDP的12倍,按照央行的調查報告,可以覆蓋99.63%的家庭,也就是說能夠超過50萬存款的家庭只有0.37%,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在全額償付范圍之內,沒有什麼擔心的。

農村金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因為呈現散小狀態,服務區域有限,品牌影響不大,所以在存款方面往往利率高於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而且還經常搞存款送積分送禮品活動,對老百姓來說這是實實在在好事,是親民的,選擇它們就可以使利息最大化。假如本金超過50萬,完全可以不同家庭成員身份存入,或者分散到多家銀行存入,完全規避風險不是問題。

F. 農商行優勢劣勢出路

農村信用合作社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經多次變革才使其在金融機構佔有一席之地。農村信用社在經過漫長的變革之後,已經與國有商業銀行脫鉤,形成了具有特色行業的新的金融機構。雖然農村商業銀行產生於銀行,但其與銀行之間依然有很大的區別,它們的優劣勢也各不相同。

農村信用社是以前的農行的一個部分,後來單分出來變成了農村信用社。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服務三農,也是銀行機構的一種,目前許多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了。農 村商業銀行是銀行類金融機構,所謂銀行類金融機構又叫做存款機構和存款貨幣銀行,其共同特徵是以吸收存款為主要負債,以發放貸款為主要資產,以辦理轉賬結算為主要中間業務,直接參與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

農村商業銀行是銀行類金融機構,它與國有銀行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都屬於金融機構,並都辦理存、貸款業務和 資金結算業務。農村商業銀行業務范圍一般是向農村、城鎮人口提供各種金融服務的,品種較為簡單,儲蓄、貸款、轉賬、擔保等,如「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存貸款業務。國有銀行一般是向大集鎮及縣城以上人口提供理財服務的,品種較為豐富。還有信用卡(透支的卡)、電子銀行、國際業務等等。農村商業銀行是以縣級聯社為一個獨立核算的法人單位,在縣級以下設立分支機構。國有銀行是有許多分支機構的,分支機構非獨立核算的營業單位,一般是一級法人單位。總的來看,農村商業銀行相對國有商業銀行來說,資金實力較差,服務品種較少。

本地化優勢。農村商業銀行長期以來立足農村金融市場,在農村金融市場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村商業銀行帶有鮮明的機構地方性、分布社區性色彩,與所在地域的聯系比其他金融機構更多、更廣,可謂當地土生土長的「草根銀行」。政府將農村商業銀行定位於三農,它在接受國家扶持的同時也承擔了大量政府指定的業務,這些業務往往煩瑣卻效益很少。但也使得農村商業銀行活動於基層(鄉村),密切聯系群眾,這是其他機構所沒有的。

資金管控優勢。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於周邊社區,卻很少像大銀行那樣將當地吸收的資金轉移用於外地,而是憑借著對當地市場的了解,將主要信貸對象仍然鎖定在社區內的中小企業和個人,誠邀農民和中小企業入股農村商業銀行,成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社員。這樣既能迅速消除國有銀行對基層資金的虹吸效應,又能有效遏制資金從欠發達社區大規模流向發達社區,因此在經營區域內比大銀行更能獲得當地居民的支持。農村商業銀行優勢是面在農村,根在農村,是農民自己的銀行,有它獨特的人文關系。

信息獲取效率優勢。大銀行規模龐大,代理鏈條較長,且各銀行都有一套嚴格的信貸審批程序,手續較為煩瑣,決策需要層層上批,因而靈活性較差,不適應中小企業經營快速多變的特點。相反,農村商業銀行由於管理層次少、經營方式靈活,同時基於農村商業銀行的地緣優勢,平時對已知和潛在的客戶都積累了大量的信用信息知識,在需要發生信貸業務關系時,無須再耗費過多的時間去搜集和處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就能對客戶需求具有快速的決策能力和靈活的處置能力,從而及時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在與其他商業銀行爭奪市場時取得先人一步的優勢。農村商業銀行小范圍的信息資源和自我僱傭,使其在減少摩擦和監督成本的同時,天然地具有小規模、小范圍經營信貸的優勢。

劣勢分析

抵抗風險能力弱。農村商業銀行基於決策快捷、傳遞迅速的機制,兼具對中小企業掌握軟信息優勢,使其具有較強的風險識別能力。但是農村商業銀行以區縣或鄉鎮為單位法人,管理層次較少,規模小使其不能像其他國有銀行那樣扛得住風險。像工商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可謂家大業大,它們能抗得住風波,被稱之為「航空母艦」,它們不怕壞賬,哪怕是幾個億,因為它們面向為全國,融資能力強結算范圍廣,資金實力強,而這些都是農村商業銀行所沒有的。

服務區域小、業務結構單一。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雖然在省內實現免費通存通兌,但對於跨省資金流通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相比,方便程度有著不小的明顯差距,全國統一的資金清算中心發展的速度較慢,對國內資金流動要求較高的對公存款沒有吸引力,並且農村商業銀行的絕大部分收入仍舊為傳統的存貸業務利差收入,而新型的中間業務、個人業務、信用衍生產品還處於開發探索階段,不能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也暫時無法適應建立社區銀行的要求。

人才資源匱乏。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的網點都有5 人以上,但在從業人員當中,第一畢業院校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的,佔比卻很少。同時,各營業網點一線人員年齡結構相對 偏大,對新鮮事物的適應能力明顯滯後,真正精業務、懂技術、高素質、富有開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數。

郵政銀行的成立對農村商業銀行產生的巨大沖擊。郵政儲蓄所吸收的資金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是對農村資金採取「抽血」式管理,集中運用資金,鄉鎮網點只吸收資金而非運用資金,郵政儲蓄正在蓄勢待發蠶食其農村金融市 場份額,這樣造成了農村有限的閑散資金被抽走。郵政儲蓄銀行成立,現如今已成為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且在市場競爭中佔有農村商業銀行無與倫比的優勢。保險行業的滲透。保險行業的滲透,讓農村商業銀行融資渠道變得窄小,資金來源的弱化,勢必產生農村商業銀行資金減少,接踵而至的是盈利能力削弱。

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沒有任何一家銀行能夠在每個市場都勝出,只有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市場進行拓展,才能在細分的領域內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與特色。作社區金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無論在資金實力還是在人才素質方面都不如國有商業銀行,為了能在激烈的金融行業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農村商業銀行必須根據自身特點,找准比較優勢,抓住機會,揚長避短,確定自己的市場定位。

G. 中國農村改革如何順利發展

——奧古特指出農信社到農商行的改革不僅是名稱的更換

眾所周知,「三農」問題一直是近些年關注的重點,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以來,中國農村改革發展是否能順利進行,將決定現代化建設能否成功。而農信社作為植根於鄉村的金融類服務機構,對「三農」中的農戶、農村個體經營戶、村鎮合作農庄以及農業產業鏈中的農資、農機、農貿、農業科技和農產品加工等類型的個體或團體組織的發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信用和資金支持。

奧古特作為一直致力於為中國政府以及大型企業創造智慧價值的咨詢機構,也始終關注著國內「三農」問題的解決之道和新農村建設的品牌標准化課題,並多次派專家團赴歐美等國家考察現代化農業的系統化建設經驗,寄希望於為中國的「三農」事業發展奉獻自己一份智慧和力量。奧古特國際機構在項目服務的實際工作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國農業要健康持續發展,新農村的品牌標准化建設等等都是離不開農村金融資本與農業產業資本的雙重條件的建立與融通。我們這里就以農村信用合作社變革中的企業化運營,農村金融資本的服務文化為主線來展開實戰的案例分析和專業交流。

一、農信社改革將推動新農村的品牌建設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是惠及個體農戶及農機、農資、農貿、農業科技和農產品深(精)加工等企業。據統計,全國農信社有70多萬名從業人員,佔全國縣域銀行從業人員的54%,每年的涉農貸款余額達3.9萬億元,占銀行業機構涉農貸款余額的33.3%,全國共有7.7萬個金融網點,佔全國縣域銀行業網點總數的59.7%,可以說任何一家所謂的國有四大行,都是無法比擬的。據銀監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說:「農信社全面承擔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面向廣大農戶的國家政策補助資金的發放工作,是農村地區機構網點分布最廣、支農服務功能發揮最充分的銀行業機構。」

奧古特專家在歐美農業考察中,我們發現,荷蘭的農業合作社遍及生產環節的各個領域,無論是種子的培育,飼料肥料的供應,還是農產品的銷售,都可以通過加入合作社得到解決。荷蘭主要的合作社大致有四種:一種是信貸合作社。這種合作社遍及荷蘭各地,對支持農民擴大生產、更新設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在,農民90%以上的生產貸款均來自信貸合作社;二是采購合作社。它為農民購買種子、飼料、肥料提供方便和幫助。此外,合作社還有自己的加工廠;三是銷售加工合作社。正是由於這類合作社的存在,荷蘭農產品的銷售網遍布世界各地;四是拍賣合作社。正是通過這種運作模式,荷蘭的鮮花以最快的速度空運到世界各大城市的消費者手中。這不僅使荷蘭贏得了「鮮花之國」的美譽,而且也贏得了巨大的利潤。目前,荷蘭農民中,花農收入最高。

中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分支機構遍及全國所有的鄉鎮、農村,是農村唯一的正規金融機構,也是唯一一個與農村、農業、農民具有直接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未來應通過改革,進一步深化其服務「三農」的方針,為新農村建設貢獻核心力量。按照中央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戰略部署,銀監會在近期明確提出,從2011年開始,用5年時間完成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目標,即高風險機構全面處置,歷史虧損掛賬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現代農村銀行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監管指標達到並持續符合審慎監管要求農村金融服務功能與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二、改革關鍵是企業文化與品牌戰略

大家知道(CI)企業文化建設為基礎全面構建金融企業核心競爭力。我們可以看到,農村商業銀行從一開始就面臨著與其他商業銀行完全不同的發展條件和發展基礎。中國的農村金融改革政策出來以後,尤其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後,以及農村的城市化、農業的產業化和多元化、農民的市民化及知識分子化,這個過程中,我國農村的機會增加了。

隨著改革開放的加快,一些國外金融機構和投資人對農村金融的關注程度也會提高。中國的農村商業銀行市場,大有發展潛力。這就要求新生的農村商業銀行必須要提高市場化品牌服務意識,通過創新產品以及通過服務品質來提高顧客的黏著度,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內金融市場上突出重圍,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根據現在國家給農村商業銀行的定位,農村商業銀行的誕生並非簡單的沿襲「農村信用社」的經營體系和規范、定位,其面對「三農」的職能和社區銀行的定位在客觀上是要求它按照正規金融企業來設立和發展,以適應目前的經濟格局的變化,同時也要求全國農村信用社在改製成為商業銀行後,應該提高全國整個農業金融機構的經營和管理水平,以現代化農業的理念,以市場經濟的規律,提高農業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

以上種種內在需求也就要求農信社在向農村商業銀行的改革過程中,不僅僅只是換個門前的牌子,更重要的是對內塑造企業文化(或者是CI建設),形成向心力,對外打造強勢品牌,在對農戶、個體工商戶、農機、農資、農貿、農業科技型以及深(精)加工型企業的金融服務中形成新型金融服務品牌,以此培養價值相關者強烈認同感及忠誠度,從而全面完成戰略性提升的要求。

H. 利率的變化會如何影響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舉個關於中國經濟的例子

利率作為「經濟杠桿」,其影響主要體現在:
1、宏觀經濟方面
利率調整可以在不擴大貨幣供應的條件下,改變社會資金總量和借貸資金的供給,從而影響總供求。其主要體現在短期內對總需求的調節,利率降低一方面增強居民的消費動機,另一方面導致企業投資需求的增加,從而導致總需求的增加,但是從長期看來,低利率導致的企業投資規模擴張會傾於增加總供給。
由於資產價格等於該資產未來現金流或收益的貼現,在未來現金流或收益既定的情況下,用來代表貼現率的利率水平越低,該資產的價格也就越高,反之同理。因此利率變動對房地產和證券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覷。
國內外利率差異會對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產生影響。國際利率高於本國利率時能促進本國資金外流,同時防止外國熱錢流入,一定程度上緩解國際收支順差。
2、微觀經濟方面
對個人而言,儲蓄是其可支配收入減去消費以後的消費部分。利率變動會影響儲蓄收益和個人儲蓄傾向,從而調節居民消費和儲蓄的相對比重。
居民可用多樣化的方式保有其儲蓄——實物資產或金融資產,而金融資產中,又有貨幣資產和股票、債券等非貨幣資產。利率變動對通脹率和各種金融資產收益率的影響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資產持有結構。
利率作為企業借款的成本,對投資的規模和結構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響。總體來說,投資項目收益既定時,社會投資規模會與利率的升降反向變化。因此國家可以通過調節基準利率進行宏觀調控。
利率的變動會影響資本流動的方向與規模,從而會對投資結構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差別化的利率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
利息成本支付是企業盈利的最低界限,利率水平也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提高利率可以對企業進行約束和激勵,使資源更集中於優質高效的企業

I. 利率變化如何影響金融機構的獲利能力

簡單的說:利率上升,對於企業來說,貸款成本上升,企業會減少貸款,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肯定獲利就少了;利率下降則相反!

J. 農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問題,問題的成因,解決對策

近幾年來,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管理體制初步建立、產權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服務「三農」方向進一步明確、資產質量和經營狀況得到好轉。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村信用社在產權關系、法人治理、經營機制、管理體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製約著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因此,正視這些問題,認真分析成因,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一、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權關系仍需進一步明晰

多年以來,農村信用社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責任不落實,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以法人為單位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關鍵就是要農村信用社作為一個市場主體,實現「誰出資、誰管理、出了問題誰負責」這一目標。這就要求股東在依照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以自己的出資額來清償債務,股東享有所出資產的收益權,企業由出資人或其僱用的經理人員來經營。按照市場經濟理論,產生這種效應的前提是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流動、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導。農村信用社由於歷史原因,使其自建社以來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導的結果,社員投入資本的增多並不意味真正獲得更多的表決權和管理權,使社員沒有增加股本金份額的動力。目前,股本金補充仍處於被動引導而非主動增資的局面,導致農村信用社股本金經過多次的清產核資和改革規范都難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意義,這種非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關鍵問題。

(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農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轉向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過程中,現有的法人治理結構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還沒有建立起決策、執行、監督之間的相互制衡機制,激勵和約束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匹配。具體表現為: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各自的職責分工尚未明確,現有的許多規定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執行,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得到有效分離,股東會和理事會很難對信用社法人代表實施有效的監督和制約,「一長獨大」的現象仍然嚴重。

(三)經營機制僵化和內控乏力

由於長期受「官辦」思想和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模式的影響,農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鐵工資」、「鐵飯碗」、「鐵交椅」的痼疾,難以實行有效的正向激勵制度,相當一部分農村信用社處於粗放經營狀態,員工素質普遍偏低,與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同業競爭中處於劣勢。在內控管理上存在著制度不健全、制度執行力差、風險控制力弱等問題。

(四)歷史包袱沉重,資產質量差,經營困難,潛在金融風險仍然很大
為了明晰產權關系,真正轉換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機制,國家對試點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不僅發行了專項央行票據,置換了部分不良資產,彌補或部分彌補了歷年虧損掛賬,減免了稅收,希望達到「花錢買機制」的目的。應該說,這些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對於化解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改善資產質量,提高盈利能力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農村信用社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未得到根本解決,風險狀況也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今後改革發展的問題仍然不少。這主要表現在:農村信用社票據兌付條件「門檻」較高,「出門」困難,即使票據兌付後歷史包袱仍然較重,不良貸款總量仍然很大,而且還有許多潛在不良資產沒有反映出來;人均利潤、資產利潤率等指標較小而虧損面、虧損額仍然較大;撥備嚴重不足,抗風險能力尚未得到明顯增強;農村信用社股金雖然增加很多,但是不少股金在本質上仍然是存款化股金,基礎很不穩固;農村信用社在提足各項風險撥備後實際資本充足率仍然很低;內控制度很不健全,案件時常發生,潛在風險不容樂觀。

(五)管理體制不順,管理職權和責任需要進一步明確

經過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按照國務院關於「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負責」的要求,由省級人民政府全面承擔對轄內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形成了「國家宏觀調控、加強監管,省級政府依法管理、落實責任,信用社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農村信用社監督管理體制。但是這一新的監督管理框架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省級政府依法管理的職責范圍沒有具體劃分,造成職責定位模糊、職責邊界不清,政企難以分開;省級聯社受省級人民政府和基層聯社雙重授權管理(即省級政府授權省級聯社對農村信用社進行行業管理,社員單位授權省級聯社對農村信用社進行自律管理)缺乏法律依據,且多重授權管理對基層聯社違規違制行為缺乏約束力,多級法人體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散決策、低層次決策。同時,金融監管與行業管理、行業管理與自主經營、依法管理與自律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內涵還不清晰,各自的職權和責任還有待明確,職能交叉、責任不清的現象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

二、成因分析

解決農村信用社在產權關系、法人治理、經營機制、歷史包袱、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問題是農村信用社今後改革和發展仍需努力的方向。總的來說,這些問題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是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產生的。

(一)股權分散和經營虧損是農村信用社產權關系難以真正清晰的重要原因
按照2003年和2004年的農村信用社改革方案,構建新的產權關系,按照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原則,因地制宜進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進一步完善合作制的產權改革,構建法人機構新的產權形式和組織模式。一是提高入股起點金額。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收入的實際狀況,因地制宜確定入股金額。二是拓寬入股范圍。以農村信用社原有社員為基礎,廣泛吸收轄區內農民、個體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入股。三是積極探索建立新的股權結構。但在實際運作中,尚存在著以下問題:首先,重新認定股東和吸收新的股東後,信用社的股東人數有所下降,人均股本有所提高;企業股東數量少,但所持股份很多。但總的來說,股權結構仍較為分散,股東對信用社的監督成本過於昂貴,分散的小股東往往缺乏關心和監督農村信用社的激勵。其次,政策制定者在引進大股東後,希望大股東能夠對農村信用社切實起到監督制約的作用。但在信用社經營機制未轉換,又存在大量虧損的情況下,農戶和個體工商戶是不願意投資入股的。如果入了股,其目的也只可能有兩個:獲得貸款服務和獲得比存款更高的利率回報。在大量虧損情況下,股東又要獲得更高的利潤回報,這只能說他們關注的是信用社短期利益,而不是信用社的長遠利益,更不會對管理層有什麼監督了。第三,由於農戶和個體工商戶不願意加入虧損的信用社,而虧損信用社為達到專項央行票據發行及兌付條件,採取分配任務、存款股金化等辦法募集股金,造成虧損信用社存款化股金較多。因此,其股權結構的變化未必會引起法人治理結構的實質變化。

(二)股東會的先天缺陷是法人治理結構仍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

由於股權分散等原因,造成了股東會的先天缺陷。表現在小額股東「搭便車」傾向嚴重,對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缺乏責任,從而造成出資人在信用社治理結構中處於虛置狀態,不能發揮作用。由於股東會的先天缺陷,農村信用社出現了「外部人」控制問題和「內部人」控制問題以及「外部人」內部化問題。這三個問題的存在和發展,使得農村信用社難以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制衡的機制,造成農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結構難以完善。這里的「外部人」控制是指「外部人」(如基層政府)利用直接或間接的權利影響農村信用社領導人作出不一定符合經營原則的決策。「內部人」控制是指農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員在信用社的資產使用、處理和收益的分配等方面作出違背股東利益行為的現象。「外部人」內部化就是與農村信用社相關但不在農村信用社經營者行列的「外部人」通過實施一定權利而能直接或間接地從企業中獲得收益,從而與經營者串謀的現象。這三種現象都會使農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結構無法完善。

(三)治理結構不完善是農村信用社經營機制難以轉換的主要原因

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使得農村信用社不能按照「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擔風險」原則來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勞動用工、幹部任用、績效考核和薪酬確定等制度僵化,不能與現代企業的經營機制相適應,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進一步發展。

(四)傳統體制慣性是農村信用社內控制度不健全的直接原因
首先,表現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衡、有效分離的法人治理結構尚未真正建立,有其「形」而無其「神」。其次,表現在制度建設步伐落後。自1996年行社脫鉤以後,信用社內控制度沒有象商業銀行一樣自成體系,在人事政工、勞動工資、審計監察等方面的內控建設上還存有盲點,有些甚至仍在沿用原農業銀行有關規章制度和管理模式,導致一些制度與信用社的管理實際脫節;一些新業務的管理制度跟不上,無法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第三,內控制度執行不力。對已出台的制度真正落實的少。這些問題的成因主要是傳統的、不適應發展形勢的習慣方式在農村信用社從業人員的思想上、行動上還未根除,新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還未真正建立和完善。

(五)擔負政策性金融任務是造成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沉重等問題的關鍵原因
農村信用社作為企業,只有走市場化、商業化道路才能使自己生存和發展,但同時農村信用社又要執行國家的金融支農政策,這種政策性金融任務使農村信用社違背市場操作規律去發放貸款,造成信用社資產質量低下、虧損嚴重、歷史包袱沉重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由於行政干預、指令性貸款造成貸款損失。如八十年代支持鄉鎮企業貸款等。二是體制轉換過程中產生的新呆賬。主要是:行社脫鉤時農業銀行向農村信用社劃轉的呆帳、合作基金會撤銷帶進來的呆賬和保值儲蓄貼息支出三個包袱。三是由於擔負的政策性金融任務而使借款人認為農村信用社貸款是「不用白不用」的財政資金,造成信用社不良貸款的增加。在本次改革中,國家對虧損信用社因執行國家宏觀政策開辦保值儲蓄而多支付的保值貼息給予補貼,解除了這一歷史包袱;對於農村信用社的歷年掛帳虧損和實際資產損失方面,人民銀行按照2002年年底實際資不抵債數額的50%,以安排專項再貸款和發行專項中央銀行票據來給予農村信用社資金支持,減輕農村信用社的歷史負擔;還通過稅收減免、允許信用社貸款利率靈活浮動的政策,增加農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進一步減輕農村信用社的歷史負擔。但是,中央對農村信用社實際資不抵債額的計算基數是按照信用社2002年的財務報表數確定的,由於較多的信用社受短期利益沖動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報表反映失真,因而尚有很大一部分資不抵債額未能獲得專項再貸款或專項央行票據,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尚未真正化解。

(六)省級信用聯社職能定位不清是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不順的重要原因

按照有關規定,省級人民政府全面承擔對當地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在省級人民政府對農村信用社的管理職責中,省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對當地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的方針政策、目標規劃等重大事項進行研究決策,並通過省級聯社實現對當地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省級聯社對指導、督促轄內農村信用社完善內控制度和經營機制負主要責任。同時,省級聯社既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發起設立、受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委託對其實施行業自律管理的聯合體,又是可以經營部分資金業務、清算業務的獨立的金融企業法人。因此,省級聯社是集政府行政管理、行業自律管理和金融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三種職能於一身的機構組織,其體制設計使省級聯社難以「政企分開」、「職責明確」。

三、對策措施

(一)進一步明晰產權結構
由於股份制在促進產權明晰、強化約束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資本聚集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產權形式所不具備的優越性,因此,銀監會在2006年2月底召開的「全國農村信用社工作會」上把農村信用社改革方向定位為:堅持市場化、商業化取向,爭取用5-10年時間分期分批逐步過渡到符合現代金融企業要求、有特色的社區性農村銀行機構。按照這一改革定位,農村信用社應圍繞股份制社區銀行來進一步明晰產權結構,以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當前,一是要培養市場機制。由於目前我國經濟金融處於轉軌時期,還不具備完善的農村經濟金融市場體系,因此,要使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成功,就要求各級政府大力培育和發展與市場有關的機制,如制定經濟金融法規、促進生產要素的市場化組合等。對農村信用社而言,就是要不斷深化市場機制的利用,減少政府幹預,在生產要素市場化組合的基礎上,建立明晰的產權關系。二是建立農村信用社補充資本金機制。制定符合農村信用社實際的資本充足率管理規章制度和資本金管理機制,完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識別、計量和報告程序,定期或不定期評估資本金結構的合理性和資本充足率水平。三是創新資本金補充渠道。鑒於目前農村信用社盈利水平有限,不能吸收外資和上市籌資,國家又不能對農村信用社直接注資的客觀實際,國家應允許農村信用社發行次級債券。這樣,既能減輕農村信用社股金分紅的財務壓力,又能優化資本金結構,擴大投資農村信用社的范圍。四是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在經濟較發達、信用社實力較強的地區,可將當地的優質民營企業、合格的國內投資機構、合格的境外金融機構引進為農村信用社的戰略投資者,這樣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增資擴股的難題、規范增資擴股行為,而且可以改善農村信用社資本結構,解決「內部人」控制問題,加速農村信用社改革進程。在實施中,應適當提高戰略投資者持股比例上限。建議監管部門比照《境外金融機構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將國內戰略投資者向信用社入股的比例定為「不得超過農村信用社總股本的20%」。五是增大經營者持股份額。經營者所持股份的增加,有利於對經營者的激勵,使經營者的收入與資本所得掛鉤,從而使經營者與股東利益趨於一致。六是根據入股金額實施差別優惠政策。按照不同的入股金額,在貸款方式、貸款金額、貸款利率、辦理程序和時限等方面對股東體現差別優惠服務。

(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三會」制度。嚴格實行決策權、經營權、監督權分離,形成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相互制約、真正發揮作用的新型法人治理結構。二是規范操作機制。積極探索建立理事會經營決策機制,充分發揮高級管理層和內設專業委員會在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要把經營班子深化為經營執行機構;要把監事會深化為經營監督機構,積極探索在聯社高級管理層下設置專職合規部門,對遵守法律法規、監管規章、行業管理准則和內部管理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三是引入獨立理事參與農村信用社管理。獨立理事既不是農村信用社的股東理事,也不是農村信用社的經理理事,是從農村信用社外部產生,不是農村信用社的直接利益相關者。獨立理事依照法定程序由農村信用社股東大會聘任,獨立依法行權,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獨立理事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參與理事會決策,有助於農村信用社決策的科學有效,有效制衡經理理事或執行理事的決策立場,保證決策的專家性。

(三)轉換內部經營機制

一是按照「授權經營、分級考核」的原則,合理設定各項管理和業務工作權責。二是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推行全員考核、競爭上崗、崗位輪換等用工制度,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優勝劣態的用人機制;要精簡機構、壓縮人員,有效治理農村信用社職工總量過大、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問題。三是改革分配製度,全面推行績效掛鉤的工資分配製度。加大考核力度,根據崗位責任的大小、工作質量的高低、經營業績的好壞和所作貢獻的多少拉開收入差距,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四是要改進管理人員的選拔辦法和選拔方式,推行競聘上崗、擇優選用的方式,加大交流力度,防範管理人員的道德風險。五是遵循「精簡、高效」原則,分類實施「定崗、定員、定編」制度。通過明確職責和任務,解決有人無事乾和有事無人乾的問題,解決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中長期存在的無人承擔失職、瀆職責任,無人彌補經營損失等問題。
(四)全面加強內控建設

一是樹立正確的內控觀念。要加強「合規文化」建設,使全體員工在思想上、行動上摒棄傳統體制慣性,樹立理性、穩健、審慎的管理理念;要堅持「制度先行」的原則,在全體員工中推行誠信與正直的職業操守和價值觀念,統一思想,形成合力。二是健全內控制度。要通過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農村信用社的機構控制、崗位控制、程序控制和業務操作程序與授權授信的規章制度,制定風險防範責任制和防範措施。三是創新內控方法。通過管理體制和崗位職責的調整,實現內控的組織控制要求,使不相容職務徹底分離。四是明確業務流程,實現內控中的同步控制要求,如雙重控制、賬款分開、換人復核、雙線核對、日清月結、貸款「三查」等。五是明確職責和許可權,實現內控的授權控制要求。理清授權事項,明確授權的責任和審批程序,建立檢查制度等。六是嚴格規范操作,實現內控的實物保護控制要求。如對現金及其他有價證券嚴格執行雙人守庫、雙人押運、雙人管庫、交接登記、相互監督約束、定期盤點等。七是建立員工管理的制約機制和優勝劣汰機制,實現內控中對人的控制要求。嚴格執行辭退制度、競聘制度、用人失察責任追究制度以及幹部交流、輪崗、迴避、休假稽核制度等。嚴格稽核監督和合規管理,實現內控的監控職能,並引入客觀評價體系。

(五)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一是創新經營理念。克服傳統思維、定勢思維和順向思維的障礙,樹立效益意識、市場意識、服務意識。二是創新金融技術。建立起以省為單位的大集中網路電子平台,在此基礎上實現全國范圍的大聯網。三是創新金融產品。按照「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加強對中小企業和個人金融業務的創新,大力推進中間產品創新。四是創新服務方式。建立「個人貸款服務中心」和「個人投資理財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推進信用共同體建設,構建以利益共同體為支撐的聯保服務體系;按照「社區銀行」、「零售銀行」品牌戰略,合理布局網點,完善業務功能,健全個人業務優質服務體系,打造標准化和精品化網點,提升形象。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比照國家對國有商業銀行財政注資和不良貸款剝離的方式,降低專項央行票據兌付「門檻」。同時,2002年底實際資不抵債額應以權威中介機構在清產核資後的確認數為准,而不以農村信用社報表數為准,以體現政策公允性原則。二是對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發放的農業貸款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專項補貼。三是對貧困地區農村信用社的稅收減免扶持政策再延長10-15年。四是取消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限制政策,幫助拓展優良客戶市場。五是妥善解決行政機關、公職人員向農村信用社承貸、擔保及私貸公用形成的不良貸款等問題,化解歷史包袱。六是切實解決接受農村合作基金會的遺留問題和對已關閉城市信用社的債權問題,保全農村信用社資產。七是地方政府要切實改善信用環境,出台保護農村信用社合法權益、降低農村信用社維權成本的相關辦法,以增強農村信用社支持「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七)完善省級管理體制

為解決現行省級聯社職責定位不準、管理體制不順的問題,增強農村信用社抗風險能力,提高決策層次和決策水平,實施有效管理,應在現行體制下,先將縣級聯社建成統一法人、合作銀行和商業銀行,再用3-5年的時間建成全省統一合作銀行或商業銀行。這樣,既有利於加強行業管理,形成較為完善的風險防範體系,又有利於完善業務功能,加快金融創新步伐,增強信用社市場競爭能力,使農村信用社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農村金融機構盈利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