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企業部門風險升高的三個表現
金融企業部門風險升高的三個表現主要就是資金鏈的斷裂,一般一個金融企業資金鏈出現了斷裂,那麼這個部門的風險就會極高。
『貳』 風險偏好與金融管理風險有關系嗎
金融風險管理與風險偏好兩者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的。
金融風險管理
金內融風險管理就是營利性容組織和非營利性組織衡量和控制風險及回報之間的得失。金融風險管理這個詞彙是金融語言的核心。隨著金融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金融風險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金融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金融風險管理包括對金融風險的識別、度量和控制。由於金融風險對經濟、金融乃至國家安全的消極影響,在國際上,許多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和組織、各國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都在積極尋求金融風險管理的技術和方法,以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識別、精確度量和嚴格控制。
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的概念是建立在風險容忍度概念基礎上的。針對企業目標實現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風險管理框架對企業風險管理提出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兩個概念。從廣義上看,風險偏好是指企業在實現其目標的過程中願意接受的風險的數量。
風險偏好與金融管理風險之間所存在的關系可用圖表概述如下:
『叄』 金融機構和一般企業經營內容和風險上的異同點是什麼
共性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在經營上也和普通企業類似。
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特殊的經營對象與經營內容(2)特殊的經營關系與經營原則(3)特殊的經營風險影響
『肆』 為什麼說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和影響程度與一般企業不同
金融機構作為特殊的企業,其經營內容、風險和影響程度與一般企業是不同版的。
1、信用風險權
2、經營風險
3、公信力風險
4、競爭風險
影響程度從其發展歷史來看:
1、對企業發展在資金上具有支配性作用
2、成為政府對經濟進行調控的重要渠道
『伍』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的關系,並舉例說明
金融風險指的是與金融有關的風險,如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等。 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金融危機指的是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陸』 金融機構的風險主要包括哪三大風險
金融機構的風險主要包括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
一家金內融容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
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6)金融風險影響個人企業和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金融風險的基本特徵有以下幾個:
(1)不確定性:影響金融風險的因素難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關性:金融機構所經營的商品—貨幣的特殊性決定了金融機構同經濟和社會是緊密相關的。
(3)高杠桿性:金融企業負債率偏高,財務杠桿大,導致負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創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隨高度金融風險。
(4)傳染性:金融機構承擔著中介機構的職能,割裂了原始借貸的對應關系。處於這一中介網路的任何一方出現風險,都有可能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甚至發生行業的、區域的金融風險,導致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風險
『柒』 金融風險的九大風險
一家金融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在漸進改革過程中,財政與金融之間風險隔離機制一直沒有建立。一方面,金融風險向財政轉移。由於缺乏制度性規范,央行資金運用存在明顯的財政化傾向,巨額再貸款難以收回。另一方面,財政風險轉化為金融風險。1998年以來,債務依存度和國債償債率偏高。財權與事權的不匹配,中西部地區縣鄉財政普遍困難,存在大量隱性債務。
非正規金融龐大成隱患
多年來,中小企業從正規金融渠道籌集發展資金十分困難,被迫尋求非正規金融渠道。中國非正規金融的規模據估計已接近正規金融的1/3。
機制轉化中的風險突出
首先,銀行業風險集中,資產質量總體堪憂。我國銀行業競爭不足,公司治理薄弱,業務創新能力差,財務風險普遍存在。其次,證券業隱含巨大金融風險。證券公司收入結構不合理,資產質量不高,流動性明顯不足,累積風險嚴重,一批證券公司已處於嚴重資不抵債局面;普遍存在違法受益「私人化?,違法成本「社會化?的制度性錯位激勵,總體道德風險嚴重。再次,保險公司風險不容忽視。保險行業整體誠信意識和服務意識不強;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對分支機構的經營行為缺乏有效監督和約束。不計成本地搶占市場份額,惡性競爭嚴重。
資本管制有效性弱化
資本項目管制有效性嚴重弱化導致大規模的不正常資本流動。第一,假外資的尋租性流入。自2001年以來,資本凈流入迅猛增長。從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情況看,有相當部分流入的外資具有明顯的「內資外資化?傾向,帶有明顯的「政策尋租?的特徵。還有大量違規資本偽裝成經常項目收支跨境流動。第二,資本外逃嚴重,外逃渠道多樣化。資本大規模非正常流動,增加了人民幣的匯率風險,影響了我國的經濟金融安全。
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損失
人民幣匯率機制的缺陷導致中國傳統的開放模式和開放政策呈現出不可持續的發展困境,並進一步引發諸多突出問題:第一,匯率形成機制的扭曲導致激勵型外資政策,激化國內發展模式的矛盾。第二,低匯價助推粗放型外貿增長方式,頻繁引發國際經濟摩擦。第三,匯率形成機制扭曲導致低價值鏈增值模式,危及中國的資源、能源安全。第四,匯率機制的長期扭曲導致過高的對外依存度,增大國家宏觀經濟運行風險。第五,日益龐大、超過合理需要的外匯儲備,造成巨大的國民福利損失。
利率風險日益凸顯
利率市場化是一柄雙刃劍,利率風險其實是在利率逐步市場化過程中同一問題的兩面。其一,由於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緩慢,管制仍然比較嚴格,商業銀行不能自主調整利率,面臨著較大的系統性利率風險。其二,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利率波動會不斷加劇,而金融機構管理利率風險的能力不足,也會面臨較大的風險。
房地產風險不容忽視
截至2004年,中國的銀行業的17萬億元信貸資產中約有一半是以房地產貸款或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形式存在的。房地產行業隱藏的風險不容小視,主要表現為: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銀行資金占其資產的比率在70%以上,高負債經營隱含財務風險突出;假按揭在個人住房貸款中問題嚴重;基層銀行發放房地產貸款操作風險明顯;土地開發貸款有較大信用風險;新法律法規可能限制貸款抵押品的執行,法律風險增大;等等。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存在幾乎等同於金融風險,很可能會影響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拉美化」風險
所謂金融「拉美化」,主要是指本國金融活動越來越依賴於國際資本,本國金融市場逐步為外資所主導,本國的資產定價權、證券服務業、投資收益等等大多為國際投資者和外國金融服務機構所控制或支配的一種現象。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金融確有「拉美化?之虞,直接表現為我國金融資產定價權的喪失;股市並沒有真正與國際接軌,不僅談不上優化資源配置,就是融資功能也急劇萎縮;大批國內優質企業被迫海外上市,國內投資者望洋興嘆;在我國未掌握資產定價權的前提下,國內商業銀行競相大規模向外資轉讓股權,導致國民財富流失;我們在高價引進外資的同時以低價向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拉美化」可能是我們對外開放中的最大風險。
『捌』 利率風險在哪些方面影響個人企業和金融機構
如果說利率上升,就會供大於求,可貸資金供給總量將增加,那麼對專於個人企業來屬講,就可以貸款到更多的資金用於投資,對於個人企業擴大生產是很有利的;股票和債券市場如果證券市場處於上升時期,市場利率將上升,那麼利率上升也側面反映金融機構處於上升時期,反之,如果利率下降,那麼對於個人企業和金融機構是一個沖擊,個人觀點,希望採納,謝謝
『玖』 金融危機對金融風險管理將會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你好,著名危機管理培訓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破壞,但也常常蘊涵著巨大的投資機會。華爾街的發展史有句諺語:當危機到來時,華爾街老手們一定會出現,就像下雨前蜘蛛一定會悄無聲息地從蜘蛛網上爬下來一樣。危機意味著「威脅」和「機會」。
金融危機的巨大破壞性
2007年10月至今,本次金融危機已導致全球數十萬億的市值灰飛煙滅,從近期全球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金融市場的恐慌拋售已暫告一段落,但金融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的影響似乎才剛剛開始。世界銀行發布的《2009年全球經濟前景》報告稱,本次金融危機來勢迅猛,全球幾乎無國能逃,2009年世界經濟可能面臨上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嚴重情況。該報告預測,2008年全球GDP增長率為2.5%,而2009年為0.9%,從而可能成為1982年以來的最低值。由於面臨出口增長趨弱和投資消費水平下降,世行預測明年整個東亞GDP將降至5.3%。
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沖擊
從投資角度來看,這次以華爾街為爆發中心的金融危機對我國資本市場的沖擊將是巨大而又深遠的,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如下三方面:市場的巨大心理沖擊、市場暴跌帶來的資產縮水及未來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巨大沖擊。
第一,美國是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及主要投資來源地之一,也是全球金融市場中心,美國金融市場暴跌對我國金融市場造成了巨大心理恐慌。從而促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離開市場。
第二,中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大量證券資產,除了美國國債和准國債之外,中國金融機構、企業、居民個人持有的多數是美國機構和企業的債券、股票等,因而美國金融機構破產、信貸緊縮及隨後的恐慌拋售潮都使得國內眾多機構和投資者損失慘重。此外,金融恐慌造成大量資金從新興市場抽逃,引致這些市場大幅下跌、貨幣急劇貶值,這也間接影響了我國企業和機構持有這些新興市場的資產價值。
第三,我國實體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聯度已達到60%以上,世界經濟全面衰退將對我國出口形成巨大沖擊,進而對我國經濟增長前景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簡單以美國為例,我國對美出口已佔總出口量的20%,同時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如日本和歐盟)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也會受美國經濟減速的影響而下降。按照花旗銀行測算,美國經濟每放緩1%,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1.3%。中國社科院相關研究也認為,美國GDP增速下降1%,中國GDP增速將下降1.34%。我國11月份的進出口額也驚現了七年來首次負增長。實際上,外需急劇放緩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之一。
自去年夏天以來,美國等發達金融市場爆出的次級抵押貸款流動性風波,升級為一場系統性的金融危機,而且呈現出向全球市場擴散、向實體經濟滲透之勢。面對國外危機,不少人士開始重新審視我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的路徑規劃。有人認為金融創新是本次危機的始作俑者甚至是罪魁禍首,我們應吸取教訓,暫緩乃至擱置種種創新舉措;另有人認為不應因噎廢食,固步自封,國外金融危機為我國加快國際接軌步伐,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話語權和資源定價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因此應該將發展和創新盡快提升到一個更綜合、更復雜的層次上來。
筆者認為,金融創新在美國近幾十年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功不可沒,是在正常市場環境下發揮資本市場優化配置和價格發現等功能,實現風險定價、轉移、分散的重要手段。但近年來監管鬆懈的自由市場環境下,各金融機構追逐短期利益的過度創新,最終淪為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傳導鏈和放大器。
美國等發達金融體系的創新提供了正反兩面教材,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能照搬、復制美國模式,但也不應一律摒棄,隔岸觀火的幸災樂禍和固步自封的僥幸心理皆不可取。正確的態度是有所取捨,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地推動市場結構、投資產品、交易機制等多層面、多環節的金融創新,促使金融創新為資本市場發展服務,為上市公司做大做強服務,為實體經濟需求服務,同時從審核監督、信息披露等方面發揮監管優勢、提高透明度,抑制其負面作用。
『拾』 金融風險對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會產生何種影響
企業風險分為金融風險和商業風險:商業風險是關於企業投資方向和一般性專經營活動所產屬生的風險,承擔商業風險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利潤的成本;而金融風險是企業進行金融活動所產生的風險。
金融風險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說,可分為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由於一般企業並非是金融機構,所以對於金融風險的管理並不擅長,最合理的處理方法是通過金融工具對沖其金融風險。但是現階段我國的金融市場並不成熟,缺乏有效地金融工具。因此濫用現有的金融產品,反而有可能加劇企業面臨的風險。同時金融領域並不是一般企業的核心產業,所以參與金融市場的活動應該主要以套期保值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