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我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對策有哪些
金融類畢業論文常用題目1.金融不良資產價值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2.我國農村經濟增長中的農村金融抑制研究3.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與中國金融開放4.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問題研究5.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範研究6.房地產金融風險管理及對策研究7.我國金融衍生市場創建若干法律問題初探8.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法律問題芻議9.論我國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立法完善10.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制約因素分析11.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研究12.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研究13.金融危機後韓國銀行業重組機制對中國的啟示14.金融自由化所必須的法律規則及其實施15.我國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16.制度、制度變遷與我國金融制度變遷研究17.離岸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研究18.連接函數(Copula)理論及其在金融中的應用19.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風險管理研究20.構建中國金融條件指數21.中國金融發展水平:比較與分析22.論國際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問題23.金融投資風險評價BP神經網路模型研究及應用24.現代金融危機的理論與實踐25.歐元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26.試論金融債權資產的定價理論與實務27.中國宏觀金融風險的統計度量與分析28.無線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術研究29.中國漸進改革中以租金為基礎的政府金融支持行為30.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問題的探討31.我國農村金融抑制問題研究32.論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33.金融監管有效性研究34.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35.非正規金融在我國金融生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36.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創新及應用研究37.西部地區縣域金融發展問題38.房地產金融風險的評價及防範對策研究39.房地產市場泡沫及其金融風險研究40.中國發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與設想41.金融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42.金融創新的擴散機理研究43.關於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的研究44.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45.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政策的協調性研究46.我國農村金融生態問題研究47.金融中介的發展與金融穩定問題研究48.中外汽車金融比較研究49.金融資源優化配置解析及對江蘇的實際考察50.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應用51.滬港金融中心發展的比較研究52.養老保險制度基礎與金融工具創新53.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54.中國資本項目開放與金融深化關系的實證分析55.金融反腐敗與金融安全56.我國金融中介作用於經濟增長的路徑分析57.中國金融領域反洗錢制度分析58.金融服務業消費者的安全保障問題研究59.基於資本市場的國防工業整合中的金融支撐研究60.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61.「新經濟」後美國財政貨幣政策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研究62.和諧金融生態體系的構建及區域金融生態的改善63.金融控股公司風險與監管研究64.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策略研究65.我國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研究66.論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構建67.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68.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融資之路研究69.中國汽車金融風險管理70.金融危機與民主化71.構建金融網格的若干技術研究72.金融深化、資本深化與地方財政分權73.金融創新環境中的銀行審慎監管機制研究74.重慶近代金融建築研究75.網路金融風險及其監管探析76.金融中介理論和我國全能銀行的發展77.重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研究78.非洲貨幣聯盟的發展79.關於建立我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的思考80.金融衍生工具監管制度研究81.我國金融制度變遷路徑的不對稱研究82.我國的非正規金融83.安徽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84.銀行國際化與金融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85.基於VaR技術的中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及實證研究86.世界金融監管模式的發展及我國之借鑒87.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品牌理論與實踐探討88.山東省金融資源的配置和經濟分析89.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路徑研究90.農村金融資源的逆向配置與政策研究91.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商業化轉型問題研究92.山東省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理論與實證研究93.金融創新視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94.中國金融業務綜合經營收益和風險模擬分析95.電子金融的風險發生機理與防範策略研究96.金融集團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97.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研究98.我國商業銀行房地產金融風險及其防範99.FDI與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的作用100.國內金融控股公司業務協同與創新研究101.新光證券交易系統的設計與實現102.論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實踐與完善103.資產證券化的定價探討和實證分析104.資產證券化理論及我國的應用探索105.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透析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106.證券翻譯理論與實踐107.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運作模式及定價方法研究108.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的定價方法及其在中國的應用分析109.中國早期證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110.股權分置改革的法律問題研究111.證券服務機構虛假陳述民事責任問題研究112.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法制環境的分析和立法構想113.我國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114.互聯網對我國證券經紀業的影響115.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風格的經驗分析116.中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117.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118.我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119.證券市場中的會計事務所變更研究120.中國證券市場最小報價單位調整的效應分析121.證券公司網路改造技術研究122.數據挖掘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123.上市公司證券法監管研究124.證券欺詐犯罪若干問題研究125.中美證券市場比較分析126.資產證券化127.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模式研究128.基於與證券投資基金比較的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29.我國證券公司競爭力研究130.我國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行為研究131.中國證券市場投資風險與收益研究132.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在我國的應用研究13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與規模關系的實證研究134.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135.基於行為金融理論下的市場有效性研究與證券價值分析136.我國證券市場股權結構的制度安排與改革137.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研究138.我國證券經紀人發展問題研究139.構建和提升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探析140.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問題研究141.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過程的風險控制研究142.汽車金融中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研究143.傭金自由化下的證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144.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研究145.我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146.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研究與實證分析147.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價格波動性的實證研究148.證券投資中股票選擇理論分析與案例研究149.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及內部博弈研究150.我國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管制的實證檢驗151.我國證券信息內幕操縱與證券監管研究152.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153.證券公司風險的法律監管154.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制度研究155.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與我國證券稽查執法模式比較156.資產證券化—我國的立法模式選擇157.證券市場操縱行為法律規制研究158.資產證券化中特殊目的載體法律問題研究159.一類部分信息下證券投資最優化問題160.我國工商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方式研究161.信貸資產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162.我國證券市場的風險研究163.證券交易所上市費的經濟分析164.中國證券公司治理結構與發展環境分析165.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信用風險分析166.淄博市農村合作銀行證券委託業務處理系統167.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障礙及對策研究168.證券業網上交易系統設計與實現169.TT證券經紀業務營銷策略研究170.證券公司數據採集與數據可視化171.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管理研究172.利率期限結構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證券定價中的應用173.資產證券化財務效應研究174.證券市場政府監管的適度性分析175.證券民事責任制度研究176.證券管制的立法目標及其實現177.中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問題研究178.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有限理性行為研究179.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證券化研究180.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的風險問題研究181.抵押權證券化法律問題研究182.我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營銷分析183.中國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購買了審計意見184.人壽保險證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國壽險業利差損問題中的應用185.證券市場委託理財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的思考186.中國證券公司盈利模式轉變研究187.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銀行業、證券業及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188.中國證券市場信用問題研究189.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評價體系研究190.保險風險證券化研究191.QDⅡ制度與我國證券市場的漸進開放192.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創新設計研究193.我國證券監管法制現狀及其完善194.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195.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法律問題研究196.資產證券化SPV法律問題研究197.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展問題研究198.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結構研究199.證券投資基金監管法律問題研究200.我國證券公司融資模式研究
㈡ 金融業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也有所抬頭。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
大趨勢。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著生存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決定
著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涉及到擴大內需、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節能減排等諸多領域的經濟活動,每個領域的經濟活動都需要大
量資金支持。如果沒有金融業的支持,要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難以想像的。
一、從資本形態變化及其循環的角度出發考慮金融對經濟的作用
資本運動「是一個經過各個不同階段的循環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又包含循環過程的三種不同形式」。資本運動包含的三種資本循環形式:貨幣資
本循環、生產資本循環和商品資本循環。任何處於正常運動中的產業資本都是同時處於這三種循環形式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是相互依存、緊密銜接的,任何一個
階段的停頓或滯緩,都會影響資本循環的實現和再生產的順利進行。一個企業要創建,要進行生產,首先需要大量的資本。依靠個人的財力來籌集企業所需的資金是
很困難的,而金融業的發展為企業的創立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企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實現資金籌集的目標:(1)銀行通過存款業務將社會
上個人的、企業的閑置資金聚集起來,而企業則可以通過貸款的方式來籌集自己所需的資金,從而實現企業的正常運營和擴大生產。這也是最為
普通最為常見的籌集資金的方法。(2)股份制公司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主要形式,不同的個人、團體可以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進行投資,而企業則藉此獲得自己需
要的資金。(3)企業也可以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籌集資金,這種方法不同於發行股票。發行股票出售的是企業的所有權憑證,而發行債券則是借債的方式。在通常
情況,發行債券來籌集資金的成本要低於發行股票,並且比較方便。(4)大力發展股票市場等直接融資形式有利於企業的發展壯大。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遇到
最大的瓶頸就是缺乏資金。通過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採用企業上市等方式為企業籌集資金,為企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資金支持。(5)隨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金融
創新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企業的資金難題。下面列舉兩個常見運用金融創新的例子:銀行業針對企業開展的一系列業務:各種商業票據、匯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
緩解企業經營中短期的資金壓力;針對類似於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類資金需求量大、資本周轉周期長的項目,可以通過將其債務打包出售換取資金進行再投資的方法等
方法節約大量資金。(6)通過發展風險投資、信用擔保等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也可以解決部分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風險投資是一種將融資與投資相結合的創新型
金融活動,它是在專業投資機構風險自擔的前提下,通過對有潛力和市場價值的項目和公司的投資,以資本市場為紐帶,進行資源的優化組合。這種投資是針對存在
較高風險的高科技企業,並對高科技企業的創立與發展起著積極作用。(7)加快發展信用擔保中介機構,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也可以在很大程度
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金融業促進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適應中國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的要求,除了完善企業制度和經營機制之外,最重要的是企業要真正做到自主創新,並且按照產業結構調
整的要求制定和實施企業發展戰略。應該來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新技術、新產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回報也不低,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什麼自主創新的動
力還不足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1)企業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國有企業產權不明晰,政企部分等情況,導致企業缺乏激勵機制,最終導致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不足。(2)知識產權保護不夠。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和增加創新者得利益、激勵創新的重要制度。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不足,使得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擔心創
新成果被別人模仿、假冒,自己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寧可引進、仿製,也不願花力氣創新。(3)低生產要素成本競爭。由於中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生產要素
的價格一直都很低廉,企業依靠低生產要素成本帶來的低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形成競爭優勢,它們沒有足夠的壓力和動力去自主創新。(4)自主創新風險較大,自主
創新比技術引進難度還大。自主創新雖然有高回報的驅動,但高回報的背後往往隱含著高風險,微觀主體進行自主創新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一旦失敗,其後果對企
業而言甚至可能會是毀滅性的,如果沒有相對有效的緩解、分散風險的制度安排,微觀主體往往不敢或不願自主創新。新技術、新產品從研發到試驗、到最後投產全
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功課大量技術難關,對很多中小企業而言,如果沒能較好地解決融資難題和技術難題,企業很難提供前期的巨額投資,也無法承受前期投
資不能收回的巨大損失。實際上,即使是美國的風險投資基金這樣很成熟很專業的投資公司,他們所作的投資成功率也僅僅只有7%,這樣的成功率對於普通的企業
投資者來講是無法承受的。正是由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絕大多數企業的規模太小、資本實力不雄厚,再加上資本市場不發達、不成熟、不完善,風險投資、創業基
金更是起步很晚,有效地緩解、分散風險的制度還沒有完全形成,因而不少中國企業「輸不起」,不敢貿然進行自主創新,而寧願採取跟隨策略,待技術和市場前景
明朗後,搭搭便車,進行模仿。這固然可以降低風險,但卻很難成為行業的領先者,效益難以提高。所以,要大力發展金融業,尤其是要完善資本市場,鼓勵諸如風
險投資、創業基金這樣新型的金融機構,破解融資難題。通過風險投資可以有效的分散企業自主創新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運用它們的資金,運用它們專業化的投資
經驗,來實現企業的技術創新。三、金融業的發展為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了便利條件
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調整近期的目標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
業格局。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中,金融對處於各個階段的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撐和服務支持。(1)對於進入期和成長期產業的發展。處於這兩種時期的產
業,一般是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先導產業,現階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種,這些產業生產新產品,技
術先進,代表產業發展的方向,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往往會受到鼓勵和支持。但同時,這類產業的各個方面還不成熟,經營的風險較大,並且這類產業需要大量的風
險投資。在這個時候,完善的資本市場可以給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2)對於成熟期產業的發展。處於成熟期的產業,一般的特點是市場需求可能達到
最大,具有較為長期和穩定的產出和收入,雖然並不都是主導產業、支柱產業,但只要是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必然是處於成熟期的產業。處於這類產業內的企業競
爭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增長的緩慢意味著市場佔有率方面更加激烈的競爭,競爭也更傾向於強調成本和服務,因此企業必須採取以下的戰略:一是努力降低成
本,獲取競爭優勢。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組建企業集團,實現規模經濟,採用更加先進的設備提高生產率。二是採取產業延伸戰略,延長產業鏈。對於成熟
期的企業來說,該行業的市場競爭激烈,市場空間增長不大,增加市場份額很困難,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優勢,獲取更高的效益,可以通過延長產業鏈的方法,一方面
減少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自己整體的效益。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大型的並購重組,或者是建立新的產業部門。三是採取產業轉移或多元化經營策略。處於成熟期的企
業為衰退期做准備,也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採取產業轉移策略或多元化經營戰略。在這一過程,往往涉及企業戰略的重大變化,業務、資產、資金、技術等等都
會發生變化。(3)對於衰退期產業的發展。處於衰退期的產業,一般是傳統產業、夕陽產業、衰退產業,這些產業的特點是產品老化、技術陳舊、市場需求萎縮、
增長緩慢。在產業結構升級換代時的調整過程中,技術進步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加速了傳統產業的衰退。因而,衰退產業中的企業需要早作打算:一是創造全新產
業。傳統產業之間可以結合現代的新技術進行重組,能夠產生一些新興的產業。例如商業、運輸業、倉儲業等傳統流通部門通過信息技術重組而產生的物流業,就是
一個新興的產業。二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企業。傳統產業並不等於夕陽產業,傳統產業有可能變成夕陽產業,但如果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武裝,傳統產業也可以
重新煥發青春。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會對傳統產業產生巨大的沖擊,不少傳統產業將變成夕陽產業。傳統產業要存在和發展,必
須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武裝,這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內容。三是選擇市場退出的戰略。衰退產業中的企業發展的另一條重要出路是市場退出。如果在原產業
繼續發展的空間已經相當有限,自覺退出對於企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自覺退出是指主動地撤離某個行業,而不是等到企業完全陷入困境之後被迫採取的應急措
施。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覺行為,其目的是為了盡最大可能的收回資本。
四、結語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離不開政府、市場、企業、個人的通力合作,離開任何一方的努力這一個目標都難以實現。我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在經濟發展
方式轉變的過程中要發揮市場機制調節資源配置的主導地位。政府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自發調節資源的功能;另一方面也
要早作安排,為經濟結構的調整鋪好路,制定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產業政策,並且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財政方面的支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發展金融業是完善
現代市場機制的關鍵所在。要想發揮市場機制自發調節資源的作用就要建立完善而健康的金融體系。金融業的發展實際上強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快了資源配置的
速度,它是市場經濟的催化劑。金融業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實質上是通過金融業的發展強化了市場機制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需
要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從而也就需要大力發展金融業,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㈢ 如何分析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
1、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之處:
(1)金融服務業的資產負版債表中金融資產與實物資權產相比有極高的比率;
(2)金融服務業的營運資本規模是其自有權益資本的十幾、幾十倍,甚至更高;
(3)金融服務業的風 險性很高,同時對整體經濟產生較強的聯動作用;
(4)金融中介機構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 (5)金融服務業的目標同樣是追求利潤。
2、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㈣ 什麼是金融服務業
金融服務業(Financial Services Instry)
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
㈤ 中國金融服務業的未來發展融資租賃行業的行業前景
前段時間和很多家融資租賃公司打交道,大概了解了一下裡面的情況,就我知道的簡單說一下:
發展現狀:
1、發展速度快:幾乎每幾天就有一家新融資租賃公司注冊成立,整體規模成爆發式增長,可以說整體行業非常火爆。就像樓主說的,已注冊的已經有660多家,金融租賃公司已經有22家(邦銀金融租賃前幾天剛剛把材料報到銀監會了,再有幾個月就開業了。)各家公司在不停的增資,信達金融租賃幾乎每年增一次。所有融資租賃公司都在爭搶這個龐大的市場,客戶經理的任務是沖規模。
2、人均創利高:融資租賃公司幾乎成為人均創利最高的行業,金融租賃公司普遍人均創造六七百萬的利潤。
3、監管缺失:內資由工商總局批,外資由商務部批,金融租賃由銀監會批。監管部門過多反而對整體融資行業缺乏有效監管。這兩天稅務總局也出來搗亂,想從這個高利潤的行業里分一點稅出來,回租業務的本金部分也要收增值稅,目前整個行業都在討論營改增對回租業務的影響。多頭監管導致租賃行業發展混亂。
4、行業有些混亂:所有人都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快速發展,有錢的都想來分一杯羹,懂不懂的都來湊熱鬧。搞拆遷的、私企大老闆、挖煤的,都來搞融資租賃公司,他們把這個行業看成了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的好機會。
未來預測:
1、外資融資租賃公司門檻會提高:很多外資融資租賃公司鑽政策空子在境外股東都是殼公司,違反了商務部引進外資的初衷,未來這種現象會受到約束。
2、行業火爆程度會減弱,行業會洗牌。國家放縱融資租賃行業快速發展其實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但很多公司打著租賃的幌子去做通道、政府融資平台甚至房地產,違反上面的意思。未來會從監管上限制那些並未支持實體經濟的業務,一部分投機的租賃公司會因此受影響。
3、做的專的發展好,做得雜的不好過:我個人仍然認為雖然是融資租賃,但項目的風險基本等同於承租人自身信用授信,對融資租賃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如果選擇專一做一個方向,對行業更了解,風控水平也會更高,會更具競爭力。
㈥ 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現狀是什麼
中國關於第三方理財的炒作比較多,雖然第三方理財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在外部條件成熟之前,真正從事第三方理財的人不會很多,無論對委託人和受託人來說,風險都很大。
當監管體制放開後,第三方理財的從業門檻可能會較高,可能會優先照顧金融機構的利益,獨立理財公司的生存會比較艱難。第三方理財在中國要走向成熟,還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
㈦ 未來中國金融業發展有幾個方向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一) 銀行業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二)保險業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三)證券業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一) 銀行業1.經營規模比較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總資產一級資本分行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工商銀行4275.46219.19國內分支機構眾多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農業銀行2442.93162.66國內分支機構眾多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建設銀行2658.45131.96國內分支機構眾多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中國銀行3162.14152.70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花旗銀行7169.37476.99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美洲銀行6325.74381.76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德意志銀行8437.61174.18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巴克萊銀行3988.25140.55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2.業務功能比較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商業銀行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保險業務當局立法限制工商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工商東亞無分業經營農業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無無分業經營建設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中金公司無分業經營中國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中銀國際無分業經營花旗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有1999年取消限制德意志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全能銀行有全面混業經營巴克萊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有1992年取消限制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3.金融創新比較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綜合帳戶銀證轉帳浮動利率貸款票據融資電子銀行循環貸款網路結算消費信貸
㈧ 如何分析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
1、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之處:
(1)金融服務業的資產負債表中金專融資產與實物屬資產相比有極高的比率;
(2)金融服務業的營運資本規模是其自有權益資本的十幾、幾十倍,甚至更高;
(3)金融服務業的風 險性很高,同時對整體經濟產生較強的聯動作用;
(4)金融中介機構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 (5)金融服務業的目標同樣是追求利潤。
2、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㈨ 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潛力有多大
中國的經濟地位有多大,中國將來的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