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行業的"三行一會"具體指什麼
一行三會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內會、容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目前銀行業開放速度加快,國有銀行改制行路大半,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始分別尋找自己的細分定位。
銀行即商業銀行,是間接融資渠道。由於銀行業前期的「半官半商」色彩和長期經營優勢,獲得了其他三類金融機構難以匹敵的品牌、資產和渠道優勢。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企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租賃業和典當業。
拓展資料:
主要包括三大類:銀行類,投資類,保險類。具體則很多:銀行、證券、保險、財務公司、租賃等。 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
② 」一行三會」指什麼
應該是這個意思:
我國國家最高金融監管機構的「一行三會」(人民銀行總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
③ (求解釋)主導我國徵信體系的機構是 A銀監會 B證監會 C保監會 D中國人民銀行
一行三會是國內金融界對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回(銀監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答理委員會(證監會)
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監會)
這四家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的簡稱,此種叫法最早起源於2003年,一行三會構成了中國金融業分業監管的格局。一行三會均實行垂直管理。
④ 作為我國管理性金融機構的一行三會指什麼
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
中國人民銀行1948年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合並組成的,是中國的中央銀行,執行中央銀行業務,主要負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1983年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國家中央銀行職能。含金融風險防範與化解、統計據、銀行卡、金融規章、反假貨幣工作、公告欄等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根據授權,統一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以及其它存款類金融機構,維護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自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履行職責。銀監會的成立與職責明確的過程同時也就是人民銀行職責專業化的過程,兩者正是在這一期間進行職責分工的明確與細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制定並發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監督管理的規章、規則。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是國務院直屬機構,是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對全國證券、期貨業進行集中統一監管,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成立於1998年11月18日,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根據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維護保險業的合法、穩健運行。
⑤ 一行三會是什麼
一行三會:是國內金融界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這四家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的簡稱,此種叫法最早起源於2003年,一行三會構成了中國金融業分業監管的格局。一行三會均實行垂直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1948年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合並組成的,是中國的中央銀行,執行中央銀行業務,主要負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1983年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國家中央銀行職能。含金融風險防範與化解、統計據、銀行卡、金融規章、反假貨幣工作、公告欄等。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監會,作為是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根據國務院的授權,統一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以及其它存款類金融機構,維護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自2003年4月28日起正式履行職責。銀監會的成立與職責明確的過程同時也就是人民銀行職責專業化的過程,兩者正是在這一期間進行職責分工的明確與細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制定並發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監督管理的規章、規則。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是國務院直屬機構,是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對全國證券、期貨業進行集中統一監管,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成立於1998年11月18日,是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根據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維護保險業的合法、穩健運行。
⑥ 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將如何改革,是否一行三會的格局將有大的變動
應該看到金融危機之後,各發達國家確實對金融監管體系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改革。金融改革的重點,第一是收回或加強中央銀行的監管權力,第二則是加強金融信息的共享和溝通。
以改革力度最大的英國為例,金融危機之前金融監管的許可權主要在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1998年、2001年英國銀行業、證券期貨的監管權力分別被轉移至FSA,形成了財政部、英格蘭銀行、FSA共同監管的機制。但財政部業務遠離金融業,英國央行想要監管缺乏相應的信息、工具和手段,心有餘而力不足,FSA則備受詬病(如資本充足率要求較鬆懈),特別是其在金融危機期間的表現。這幾個監管部門存在部門利益分割、信息共享不足等問題,由此也造成了監管的低效和無效。
金融危機之後,英國醞釀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政治原因,通過設立新的監管體系,新政府機構獲得民眾支持)。2013年初,FSA被正式取消,其業務分別被轉移至PRA(審慎監管局,隸屬於英格蘭銀行,負責微觀審慎監管職責,直接監管金融機構)和FCA(金融行為管理局,負責消費者保護等業務)。同時,成立FPC(金融政策委員會),成為英格蘭銀行理事會下的一個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英格蘭銀行行長擔負,委員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消除或減少系統性風險,承擔英格蘭銀行所擔負的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穩定與活力的「宏觀審慎監管」職能,並被賦予強有力的宏觀審慎管理手段。
至此,英國中央銀行兼有貨幣政策制定、宏觀審慎監管、微觀審慎監管三重職能。
歐盟區的金融監管也進行了改革。第一,歐洲中央銀行可以直接對重要性銀行進行監管。第二,歐盟完善了金融金融的主體構成,成立歐洲系統性風險委員會(ESRB)、歐洲銀行業監管局(EBA)、歐洲證券和市場監管局(ESMA)、歐洲保險和養老金監管局(EIOPA)四個機構,成為歐盟金融監管的四大柱石、四大天王,分業監管和宏觀風險調控和諧共處,後三者又組成聯席委員會,加強信息共享。
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美聯儲對銀行的監管權力也得到了擴大。
對於中國而言,曾經是金融分業監管的模式已經被公認是成功的,雖然略有瑕疵。但近年來,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已經如滾滾黃河,其勢絕不可當。金融資本在各類金融機構間穿梭,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一行三會缺乏信息交流和部門利益固化,使得金融機構可以進行監管套利,被認為助推了今年的股災。股災過後,事前難有作為的央行不得不料理後事、給本次股災擦屁股,央行買單也就意味著全體國民買單。既然金融機構業務差異性消減,慢慢同質化;金融資本、金融信息的能夠誇金融結構加速流動,那麼金融機構統一監管就勢在必行。
鑒於國際經驗和中國實際,中國的金融監管肯定要改。那麼到底如何改,可以做如下猜測:
1.肯定是將金融監督的權力統一到一個監管主體,這個監管主體或者是央行、或者是三會合並後成立的金融監管局,或者是設置在三會之上的某個統籌機構。
2.央行肯定會對金融機構有了更大的話語權,這個話語權或者是直接的監管權力,或者是對統一監管主體的建議權、干涉權、信息獲取權。
打個比喻,之前中國的一行三會就像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互相有合作也有紛爭;未來一行三會將會被大秦帝國一統天下,從此金融監管也是「書同文,車同軌」。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監管體系只是個形式,關鍵還是加強監管的有效性,防止金融結構亂來,加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⑦ 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中一行三會是指什麼
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⑧ 目前我國"一行三會"監管體系能適應當前金融現狀嗎
應該看到金融危機之後,各發達國家確實對金融監管體系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改革。金融改革的重點,第一是收回或加強中央銀行的監管權力,第二則是加強金融信息的共享和溝通。以改革力度最大的英國為例,金融危機之前金融監管的許可權主要在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1998年、2001年英國銀行業、證券期貨的監管權力分別被轉移至FSA,形成了財政部、英格蘭銀行、FSA共同監管的機制。但財政部業務遠離金融業,英國央行想要監管缺乏相應的信息、工具和手段,心有餘而力不足,FSA則備受詬病(如資本充足率要求較鬆懈),特別是其在金融危機期間的表現。這幾個監管部門存在部門利益分割、信息共享不足等問題,由此也造成了監管的低效和無效。金融危機之後,英國醞釀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政治原因,通過設立新的監管體系,新政府機構獲得民眾支持)。2013年初,FSA被正式取消,其業務分別被轉移至PRA(審慎監管局,隸屬於英格蘭銀行,負責微觀審慎監管職責,直接監管金融機構)和FCA(金融行為管理局,負責消費者保護等業務)。同時,成立FPC(金融政策委員會),成為英格蘭銀行理事會下的一個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英格蘭銀行行長擔負,委員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消除或減少系統性風險,承擔英格蘭銀行所擔負的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穩定與活力的「宏觀審慎監管」職能,並被賦予強有力的宏觀審慎管理手段。至此,英國中央銀行兼有貨幣政策制定、宏觀審慎監管、微觀審慎監管三重職能。歐盟區的金融監管也進行了改革。第一,歐洲中央銀行可以直接對重要性銀行進行監管。第二,歐盟完善了金融金融的主體構成,成立歐洲系統性風險委員會(ESRB)、歐洲銀行業監管局(EBA)、歐洲證券和市場監管局(ESMA)、歐洲保險和養老金監管局(EIOPA)四個機構,成為歐盟金融監管的四大柱石、四大天王,分業監管和宏觀風險調控和諧共處,後三者又組成聯席委員會,加強信息共享。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美聯儲對銀行的監管權力也得到了擴大。對於中國而言,曾經是金融分業監管的模式已經被公認是成功的,雖然略有瑕疵。但近年來,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已經如滾滾黃河,其勢絕不可當。金融資本在各類金融機構間穿梭,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一行三會缺乏信息交流和部門利益固化,使得金融機構可以進行監管套利,被認為助推了今年的股災。股災過後,事前難有作為的央行不得不料理後事、給本次股災擦屁股,央行買單也就意味著全體國民買單。既然金融機構業務差異性消減,慢慢同質化;金融資本、金融信息的能夠誇金融結構加速流動,那麼金融機構統一監管就勢在必行。鑒於國際經驗和中國實際,中國的金融監管肯定要改。那麼到底如何改,可以做如下猜測:1.肯定是將金融監督的權力統一到一個監管主體,這個監管主體或者是央行、或者是三會合並後成立的金融監管局,或者是設置在三會之上的某個統籌機構。2.央行肯定會對金融機構有了更大的話語權,這個話語權或者是直接的監管權力,或者是對統一監管主體的建議權、干涉權、信息獲取權。打個比喻,之前中國的一行三會就像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互相有合作也有紛爭;未來一行三會將會被大秦帝國一統天下,從此金融監管也是「書同文,車同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監管體系只是個形式,關鍵還是加強監管的有效性,防止金融結構亂來,加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