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中小金融機構中小企業

中小金融機構中小企業

發布時間:2020-12-15 13:09:33

A. 中小企業信用有什麼影響因素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小企業的活躍程度標志著一個國家或地區市場經濟的活力。然而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卻面臨著重重障礙,特別是在資金籌集方面存在嚴重困難,許多地區真正能獲得長期貸款的中小企業數量非常有限。當然,相對於大企業,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種普遍現象,只有解決一些人為的、不合理的限制中小企業融資障礙,才能有利於其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及企業的長遠發展。

通過一段時間的社會社會實踐我發現中小企業融資存在以下問題

(一)企業自身方面的原因
1、經營管理水平低。盡管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很快,但仍然給人以「差、散、亂」的印象。一方面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產品生產工藝落後、質量水平低,形成了因資金缺乏導致經營績效差,因經營績效差導致融資信用差,因融資信用差導致資金缺乏的惡性循環。許多中小企業負債率較高,極度缺乏經營流動資金和發展投資基金,導致其不能正常地進行經營和投資改造,無法通過提高盈利改變企業的資信以獲得外部各種信用融資。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點多面廣,涉及行業多,多頭開戶現象較普遍,金融部門難以掌握其真實情況。並且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中小企業的生產、營銷、財務、人事等方面的管理水平跟不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致使企業不能適應市場競爭,難以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2、中小企業主管人員缺乏現代融資意識。主要體現在:(1)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負債經營的現代意識和相應的管理手段,企業債務與企業經營盈利之間的關系認識有限,不能以發展的角度看待企業債務融資的作用。(2)絕大多數企業主管的經營觀念未轉變,沒有從利潤和現金流的角度把現代企業看成是一個資本價值增值和現金流最大化的過程,因而不能全面看待資金在生產中的地位,從而忽略了資本與負債、資本與管理能力、資本與經營風險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3)很多企業主管對現代融資工具缺乏認識,簡單地認為融資就是向銀行貸款,僅拘泥於銀行貸款單一的融資方式,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傳統融資途徑被切斷時,大部分中小企業便陷入絕境,不僅缺乏利用其他融資方式的思維觀念,而且缺乏融資的操作能力,更談不上進行現代融資的創新。
3、財務信息失真,銀行不敢放貸。許多中小企業管理欠規范,沒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財務控制制度,財務信息失真,可信度低。有的企業從所謂的「自身需要」出發,提供虛假的甚至偽造的財務信息,使會計報表失去其可靠性和真實性。而銀行發放貸款的主要依據是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財務收支狀況,一個資產負債狀況和財務收支狀況良好的企業很容易得到銀行的信貸支持;反之亦然。虛假的會計報表使銀行的信貸資產難以得到保障,易形成不良資產,出於資金安全和自身利益的考慮,銀行不會輕易地發放貸款。
(二)金融機構方面原因
1、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缺乏積極性。首先,我國商業金融機構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而我國中小企業資金實力薄弱、規模小、能作為貸款抵押的資產少,同時受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找到規模較大的企業為其擔保。其次,部分中小企業生產技術落後、產品技術含量低、高負債經營、效益差,銀行從自身利益出發,不願也不敢支持。
2、向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大。這主要是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的。在貸款行為中,借款人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和資金的使用者,對企業的財務信息掌握較全面,而銀行作為貸款人,只能通過財務會計報表了解企業的部分相關狀況。企業借款人為了獲得貸款,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誇大自己的優點,縮小甚至掩蓋自己的缺點,其披露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相對較差。在其會計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國家對其進行的會計監督有限,銀行等金融機構也不可能要求中小企業普遍接受信息中介機構的審核驗證。而以自主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放貸時必然要求建立在風險最小的基礎上,為保障資金的安全性,金融機構難免不願意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3、向中小企業貸款管理難度大、成本高、收益低。首先,對中小企業而言,一筆貸款業務的貸款額度大小與貸款的管理費用的高低是不成比例的。無論貸款金額的大小,金融機構都要按幾乎相同的程序進行操作,從貸前調查到貸款收回整個過程的管理費用相差無幾,所以對小額貸款的單位管理成本必然會高。而中小企業的貸款一般金額較小,它的管理成本也就高於對大企業的貸款,從而影響了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此外,中小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提供的信息可信度低,金融機構還必須採用其他方法去獲取較全面的真實信息,這也會進一步增加貸款的管理成本。據調查測算,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遠遠高於大中型企業。因此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不會將中小企業作為首選對象,只有在國家強制或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向大企業、大項目貸款時,才會選擇中小企業,這無疑也是形成其貸款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其他方面原因
1、社會信用環境差。即社會信譽等級低,這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主要包括:(1)中小企業還債意識差,許多中小企業獲取貸款後,不去積極還貸,而是惡意逃債、賴債、千方百計地拖債,不把還債當作必須履行的義務。(2)法律對債權人債權的保護能力差,法院對判決結果執行不力。債權人在通過法律程序保護自己的權益時,常遇「打贏官司,看不到錢」,還得支付律師費的尷尬。(3)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較多。如在企業轉制期間,有的地方政府默許甚至縱容企業逃廢銀行的債權。這種社會信用環境,破壞了經濟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平等地位,使履行了經濟合同義務的債權人反而處於被動的地位。如此信譽環境下,各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必然更加謹慎,這自然會增加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

2、缺乏有效的信用擔保體系。向中小企業貸款和提供擔保的風險都高,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系統性風險,這就需要國家通過一種機制把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降到金融機構可接受的程度。對此,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是政府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政府也建立了一批信用擔保機構,但是實際效果並不理想:(1)擔保機構擔保能力低,因為目前我國擔保基金的來源主要是地方財政,而財政投資能力有限,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2)擔保機構為控制風險,都要求申請貸款擔保的客戶提供反擔保,且條件苛刻,並不低於銀行擔保抵押貸款條件,使得信用擔保機構失去本來的意義。中小企業尋求擔保難,也就必然造成融資難。
3、「政策性風險」的存在。近幾年來國家對企業發展採取了「抓大放小」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把「放小」理解為放棄中小企業。一些政策和措施在制定時沒有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特點,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改革認識不清,導致需求與供給嚴重背離,信貸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無法達到實際的需要量,力度嚴重不夠。
我認為應該制定的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應對策略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融資中介缺乏、融資工具單一、融資渠道不暢等問題,解決也宜從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三方面入手,既需要中小企業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加強與銀行的聯系,也需要國家盡快制定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並借鑒國外經驗為中小企業開辟較多的融資渠道。

(一)增強企業自身資金積累,提高企業自有資金率
增強企業自身資金積累,提高企業自有資金率和經營管理水平,以改變企業信貸資信能力,從而改變自身的融資環境。
1、企業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對產品進行改良和革新,並不斷加強對新市場的開發,增加銷售收入。
2、應引進先進技術及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改善企業生產管理。
3、企業應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盡快回籠資金增加流動資金。
總之,企業應從多角度出發,擴大收益,增強內部資金積累,使企業走上自有資金良性擴張的道路。只有企業自身環境改善了,生產經營水平提高了,銀行等金融機構才願意向其貸款。
(二)改善並發展商業信用融資
商業信用是中小型企業融資的一種傳統的方式。它屬於短期負債融資,十分方便但不正規,一般是以良好的商業信譽為基礎,並經常運用於業務聯系緊密、關系十分固定的合作企業之間。在現有狀況下,改善並發展商業信用融資體系的辦法有:
1、充分發展企業之間縱向經營紐帶關系,與生產經營的上、下游企業結成鬆散的經營聯盟,並通過這種縱向關系發展商業信用。
2、與外貿中介機構結成緊密關系,如以資本為紐帶的工商貿企業集團或固定的夥伴關系,充分利用商業票據。
(三)建立互利合作的銀企關系
就目前而言,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更多的依賴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等小金融機構應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市場定位,全力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當然,中小企業數量眾多、情況復雜、風險大,這就要求信貸工作人員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在注重「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經營原則的基礎上,構建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合理、靈活而高效的服務體系。同時城市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不能簡單停留在純粹的資金關繫上,還可以憑借其在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信息、財務管理咨詢等中間業務,幫助其解決問題,增強市場競爭力,真正建立互利合作的銀企關系。
(四)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中小企業發展有穩定、可靠、持久的資金投入,很好地解決其發展中的資金困難問題。當然,作為信用擔保是國際上公認的高風險行業,因此應採取嚴格的措施,識別、防範、控制和分散金融風險。一是提高市場准入條件,對擔保機構、擔保從業人員、注冊資本金等做出嚴格規定。二是建立全社會性的企業信用系統,使得誠信企業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在資金取得時享有優先權和優惠。

B. 中小型擔保公司的發展前景

中小型企業融資風險及對策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迅猛發展,為地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技創新與成果轉讓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融資難的困境,嚴重阻礙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就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提出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非國有中小金融機制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對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迅猛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1000餘萬家,占我國全部注冊企業數的99%。中小企業的發展,在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拉動民間投資,帶動地區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技創新與成果轉讓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面臨著融資難的困境,嚴重阻礙中小企業的發展。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一)中小企業內源融資不足內源融資是企業獲取發展資金的極為重要的途徑,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小企業所用資金中來自企業自身的利潤和折舊等其他資金通常佔60%。而在我國,據有關部門調查,即使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溫州,中小企業資金構成中自有比例也僅為40%,銀行貸款和民間借款分別佔40%和20%。(二)中小企業融資目前依然是間接融資為主據國家經貿委近期調查,我國東、中、西部中小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的資金分別是:東部佔60%;中部約70%到80%;西部則高達90%。可見,中小企業對金融機構的資金依賴程度很高。同時權威部門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獲取外部資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機構外,民間貸款也成為其重要的資金來源,佔比為14.59%,而通過直接融資渠道的數額極小,僅佔1.8%。(三)國內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差別很大據統計,目前在我國包括金融租賃,信託投資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中,民生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比重較高,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除中國農業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比重較高外,其餘三家銀行貸款份額均較小,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性業務服務比例更低。(四)貸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滿足在歷來的調查中,」資金不足」始終被列為中小企業第一位的問題。有資料顯示,90%以上的中小企業的貸款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或只得到部分滿足。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一)信貸歧視直到今天,國有商業銀行在信貸中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成分(國有制)歧視」。中小企業獲得國有銀行的信貸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創造了30%GDP的國有企業獲得了70%的銀行貸款,而創造了70%GDP的非國有企業卻只獲得了30%的銀行貸款,這是極不公平的。在當前銀行體系中,國有商業銀行仍佔有支配地位。所有制背景的不同,使得國有銀行主管部門在向中小企業貸款時顧慮重重,生怕中小企業賴債而使自己難脫干係。相比較而言,國有銀行向國有企業貸款即使出呆賬,也不會承擔政治風險。這導致了國有銀行的「逆向選擇」,即寧願向效益差的國有企業貸款,也不願向效益好的中小企業貸款。(二)中小企業制度更新滯後,與市場環境轉換不同步目前,很多私營中小企業仍實行家族式管理的企業治理結構;國有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與傳統的大型國有企業沒有什麼本質差別;一部分鄉鎮集體企業具有老國企的弊端,一部分演變成家族式企業,而所謂的改制企業有許多還不規范,尤其是有些企業改制的目的就是逃廢銀行債務,真正具有現代企業特徵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資企業很少。而同時市場結構性過剩,多年的賣方市場的格局轉變為買方市場,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更加強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更重視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資源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由於制度更新滯後,一部分中小企業不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經營出現困難,外援補充資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於是對銀行貸款需求大增。(三)銀行經營管理與中小企業發展需要不協調隨著銀行商業化、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平等市場交易主體的地位不斷增強,銀行防範風險機制不斷增強。為降低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商業銀行改變粗放型的貸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貸款許可權,嚴格貸款發放程序和條件,重視對企業財務狀況和信用狀況的考察,並要求提供抵押和擔保。但是,一些銀行在強化內控制度的同時,缺乏開展信貸營銷的技術手段和激勵機制,只是簡單地採取以抵押擔保為主的信貸配給手段,不注重培育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C. 政府及金融機構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已經做了哪些,正在做哪些,還有哪些未做

v上交所抄、天交所、齊魯襲股交所和青島藍海股交所補助,青島政府為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等(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對企業在掛牌過程中實際發生的中介費用,按不超過70%的比例給予補助,單個企業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

v新三板補助 對高新區管委和市發展改革委確認的進入擬上新三板企業,按不超過實際發生費用的70%給予補助,每個企業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70萬元。其中,完成股份制改造並經券商審核但尚未獲得推薦進入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的企業,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40萬元,已完成改制並通過券商內核推薦掛牌的企業,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70萬元。(以上全都是青島地區)

D. 金融市場的融資方式是什麼分別由怎樣的金融機構參與融資

主要是發行債券,比如股票,
由怎樣的金融機構參與融資?
在我國主要是券商!

E. 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借款合同免徵印花稅嗎

融機構與中小企業借款合同免徵印花稅。
(財稅[2014]78號)為鼓勵金融機構回對小型、微型答企業提供金融支持,進一步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現將有關印花稅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徵印花稅。

二、上述小型、微型企業的認定,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統計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關於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2014年10月24日

F. 非銀行金融機構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障礙中能夠提供哪些幫助

二、引入風險投資事半功倍
市場經濟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世界越來越小,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後,國內企業原來特有的優勢變小了,如低人力成本優勢正在大幅削弱,高端人才的價格正與國際接軌,只是操作工人比國外廉價。
隨著更多國際資本的引入和跨國公司的進入,高技術企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高端人才的競爭上,因此,高技術企業的壓力確實大。在這方面,引入風險投資,不僅僅帶來的是錢,還可帶來管理技術和人才,尤其是管理方面的人才。如果中小企業家能夠做到風險投資視野較寬,對資本運作和國際動向比較了解。那麼,就完全可以做到借風生力,事半功倍,迅速把企業做大。
三、緊盯政策性融資
政策性融資是根據國家的政策,以政府信用為擔保的,政策性銀行或其他銀行對一定的項目提供的金融支持。主要以低利率甚至無息貸款的形式,其針對性強,發揮金融作用強。政策性融資適用於具有行業或產業優勢,技術含量高,有自主知識產權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通常要求企業運行良好,且達到一定的規模,企業基礎管理完善等等。政策性融資成本低,風險小。缺點是適用面窄,金額小,時間較長,環節眾多,手續繁雜,有一定的規模限制。雖然有諸多限制,但是你一旦開始第一筆政策性融資,你很有可能會得到持續性的政策融資,當然這需要企業做出成績,政策才會錦上添花。
四、賣股權求發展
國外有一個很流行的比喻,把創業者辦企業喻為三種類型:一是把企業當「老婆」來養,別人不能碰,股權100%是自己的;二是當「兒子」來養,別人可以碰,可以分一點股權;三是把企業當「豬」來養,合適的時候拿出去換錢,即用股權來換取發展急需的現金。實際上,辦企業的出發點就在於獲取利潤。那麼,如果你把企業當「豬」來養,你賣出股權,拿回現金,用這些錢又可投資更有潛力的項目。要知道,股權轉讓是企業做大做強的一種捷徑,資金也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五、用信譽來融資
培育融資信譽很重要,因為一個企業要辦下去,永遠要與金融機構打交道,永遠要與客戶打交道。經濟往來中,信譽是第一位的,有時候寧願借些高利貸,也要把到期的債還了,以培育自已的信譽,信譽可以幫助你來融資。
中小企業跟大企業比,大企業人家相信,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小企業只能做具體的事讓別人信服,這是需要多付出一些成本,這個成本可以叫信譽構建成本。這一點,也往往是很多中小企業家所容易忽視的。
六、尋求企業上市借雞生蛋
中小企業在國外上市難,例如,在矽谷,有幾萬家企業,能上市的並不多。而在中國,能上市的中小企業更是少數。但是,如果通過努力,得到政府的支持,企業能夠求得上市,則對企業而言,真可謂如虎添翼,企業上市了,知名度提高了,又可增發、配股、發可轉債,融資能力則空前提高,市場競爭力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上市是有成本的,證券市場行情好時,對公司有好處,可以增加公司的市面價值,提升股東的財富水平;但市場不好時,實際上是便宜賣公司股權。另外,上市公司始終有個維持成長的壓力,而一般股東與核心人員對公司的關注角度是有差距的,二級市場的股東更注重短期回報,短視不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使公司容易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因為流通股價最終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但是投融資專家張雪奎教授認為,如果你已經上市,獲得了大量的最廉價的資金、資源,起點比別人高,做不好企業沒有理由。

G. 為什麼中小企業貸款始終未能找到成功出路!

中小企業自身因素。
一是中小企業自身財務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對稱,難以控制信貸風險。
目前有相當部分中小企業由於客觀和人為因素沒有建立起完整的財務制度,會計核算不健全,缺乏足夠的經財務審計部門承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連續的經營業績。銀行對這些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前景等情況難以了解,故不敢輕易提供信貸支持。
二是中小企業缺少足夠的抵押資產,擔保困難。
銀行在商業化經營和資產負債管理制度的約束下,為了降低貸款風險,一般要求貸款企業提供連帶擔保或財產抵押,尤其對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條件則更為嚴格。特別是高新技術的中小企業更有它的特殊性,比如一般的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軟體企業的凈資產大多偏低而人力資源又都偏高,所以在貸款時往往少有抵押資產。至於新型中小企業,雖有較高的失敗率,但成功的創業卻能帶來較高的創業收益。銀行信貸融資承擔了融資風險而不能分享企業成功帶來的高收益,導致銀行風險與收益不對稱,降低了銀行貸款的動力。

外部環境制約因素。
一是現行金融體制的國有商業銀行壟斷程度過高,不利於開展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活動。
為了整頓金融秩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國家關閉了一批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基層小金融機構,如關閉農村合作基金、將信用社納入合作銀行等。這使中小企業原有的一些融資渠道不復存在,同時也使得國有商業銀行在金融系統中壟斷程度過高。目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銀行無論在數量和能力上都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要求,國家也沒有建立起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導致中小企業貸款無門。
二是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中小企業從證券市場融資是非常困難的,證券市場為進入市場的公司設檻高,小企業無法進入。加之我國基金組織以及其他融資公司還處於初建階段,其他融資渠道也沒有為中小企業融資創造有效機會。而政府在搞活中小企業,加強資金融通方面也沒有採取優惠的扶持政策,以及建立為中小企業的貸款進行擔保、保險的機構,這在客觀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能力。
三是銀行金融機構經營理念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
銀行金融機構在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在「抓大放小」的影響下走向了「扶大冷小」,銀行金融機構大量的信貸資金在政府的媒介、催化作用下,流向了國有大企業。由於銀行商業化經營機制尚未最終建立起來,銀行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服務方式還沒有擺脫傳統經營模式的影響,對市場重視不夠,開發與研究不力,忽視了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實現自身利益的巨大市場。
四是信用擔保制度不健全,抵押擔保難落實。
為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各金融機構基本停辦了信用貸款,普遍實行資產抵押擔保貸款制度。由於中小企業關系簡單,一般沒有上級部門和相關單位為其解決擔保問題。
另外,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經營規模小,固定資產少,土地、房屋等抵押品不足,流動資產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易發生物質形態變化,無形資產又難以量化等特點,這與金融機構對固定資產等抵押物偏好相左,妨礙了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融通資金。

解決方案建議:
首先是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加強信用制度建設。
提高企業內源融資能力能為外源融資創造更為有力的融資條件。企業不僅要加強自身發展、制度建設還要強化企業的資金管理機制,特別要提的就是信用機制,良好的信用是贏得融資的必要條件,不僅會獲得金融機構低門檻的貸款優惠而且還能利用信用再擔保機構,打造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利益共同體。
二是加快金融產品創新,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金融工具。
開發貸款類的金融工具如倉單質押貸款、應收貸款質押貸款等並制定優惠的貸款政策,可以針對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開展信用評級、資金定價機制等各方面的創新。
三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力度。
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逐步擴大中央財政預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開拓市場、擴大就業,以及改善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同時地方財政也要落實和完善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社會負擔。另外還可以通過財政撥款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用於為中小企業新產品開發、技術培訓和管理咨詢等提供貸款、貼息和擔保,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效應。
四是加快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
首先,支持中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支持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研製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學研聯合和資源整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重點在輕工、紡織、電子等行業推進品牌建設,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創建自主品牌。其次,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按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支持中小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第三,推進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促進重點節能減排技術和高效節能環保產品、設備在中小企業的推廣應用。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鼓勵中小企業間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專業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能源管理、節能設備租賃等服務。第四,提高企業協作配套水平。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協作關系。鼓勵大型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加強與中小企業的協作配套,積極向中小企業提供技術、人才、設備、資金支持,及時支付貨款和服務費用。

H. 我們國家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自身原因和外部因素都有哪些

一、中小企業制度更新滯後,與市場環境轉換不同步
我國中小企在上世紀末經過了一段快速增長期,雖然速度較快但質量卻不高,增長方式多為粗放型,最顯著的表現就是企業的管理方式較為傳統,許多制度早已陳腐不堪,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目前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仍然實行傳統的家族式公司治理結構,這樣的治理結構很容易孳生腐敗,就像中國有句老話說的「富不過三代」。國有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與傳統的大型國有企業沒有什麼本質差別,他們大致存在兩個問題:其一是類似於家族企業式的「一把手」管理;其二就是企業的創新意識不強,也就是說生存危機意識薄弱,因為國企的背後有國家財政作保證,虧損之後有國家補窟窿,盈利之後,除少部分上交國庫之外,剩下的就是企業內部自己消耗掉了,從而員工越發沒有積極上進的願望,他們只會消極地守住這個金飯碗。如果我們留意的話,就不難發現,一些鄉鎮企業已演變成了傳統的家族式企業,子承父業式的經營模式。 同時,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較大影響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市場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變化。在市場方面,賣方市場的時代逐漸離我們遠去,買方市場已成為經濟生活的主流。在國家發展戰略方面,隨著黨中央和諧社會的提出,在經濟領域中,國家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資源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而不僅是單純地注重經濟總量的增加。但由於部分中小企長時間積累下來的詬病,諸如管理不科學,體制機制不健全,它們往往跟不上外部環境變化的步伐,不能及時改善經營管理、更新制度,從而問題就不斷暴露出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產品積壓,營運能力下降,利潤率降低。為了挽救企業,就不得不尋??各種補救手段,其中就包括為解決資金不足而對外尋求資金幫助。
二、中小企業規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制約其融資能力
通常來說,企業需要融資時,其自身也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五個方面,那就是資本、能力、擔保、品德和經營環境。但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國中小企業很少採用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大多數採用的是合夥制或個人獨資的形式,因而其資本規模就不會像前兩種形式那樣大。考慮到小規模的企業基礎不雄厚,實力不強,為了避免產生較大的財務風險,銀行通常對這些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設置較高門檻,有些條款近乎苛刻,甚至有些金融機構直接拒絕他們的申請。
同時,許多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特別是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它們本身並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財務制度,尤其是資金管理混亂,這樣的狀況,在其對外融資時,自身形象就已經大打折扣,可想而知,融資結果不容樂觀。另外,由於信用信息網路建設的滯後、信用信息不完善以及傳輸渠道的不順暢,導致了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的嚴重不對稱,企業對於銀行的信用政策了解不透徹,而銀行對企業真實的信用水平也了解不深,雙方之間的不信任程度越來越大,這就極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信貸滿足率。
三、缺少可供擔保抵押的財產,融資成本高
由於銀行對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抵押的偏好,因而一般不願接受中小企業的流動資產抵押。固定資產投資一經完成,在資金佔用數量上便保持相對穩定,而不像流動資產投資那樣經常變動。從這點看來,銀行偏好於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抵押也是降低風險的一種手段。而就中小企業自身情況而言,由於其規模有限,資金有限,因而固定資產比重較低,特別是高科技企業,鑒於其特殊的行業性質,固定資產比重較少,而無形資產卻佔有較大比重,主要包括專利權和商標權。高科技企業一旦研發出一項新技術或者發明出一件新產品,那麼它產生的利潤將不是一般製造業企業可以睥睨的,但正所謂高回報高風險,通常高科技企業有較高的經營風險,致使金融機構不願對其發放貸款。
通常擔保機構的擔保貸款期限在半年以內,最長不超過一年。而且它們基本上只對短期的流動貸款提供擔保,因為我們都知道長期負債償債風險較大,這也就意味著擔保機構的擔保風險較大。同時,多數擔保公司往往提高擔保條件或者在擔保過程中要求過於繁雜的擔保手續,種種的這些限制,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也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中小企業普遍認為,現行的擔保機制加重了企業的負擔,首先企業需要向擔保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擔保費;其次,擔保公司會要求企業進行一定形式的反擔保,而且企業融資過程中增加信用擔保的環節必定會增加一定的交易成本;再次,企業更是常遭受擔保公司的「違規操作」,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隱性成本,而這些額外的成本必然會加重企業的負擔,從而影響融資效率。
四、信用歧視。
中央為了搞活企業,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針政策,要求銀行部門要重點支持大企業,確保大企業的信貸,對中小企業就不重視,在確保大企業的基礎上才予以考慮,造成了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歧視,導致銀行在對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的不平等。缺乏對中小企業信貸需求的重視。據統計,1998年工、農、中、建四家銀行新增貸款20.85億元,其中非國有經濟貸款僅新增1億多元,中長期貸款幾乎為零。隨著各國有商業銀行提出業務向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的實施,部分機構存在「重大輕小」的傾向,個別銀行有諸如一定數額以下或注冊資本金100萬以下企業不貸的規定,恰恰斷掉了貸款需求以「急、頻、少、繁」為主要特點的中小企業融資主渠道。
五、缺乏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的信用體系。
就中小企業自身來講,一方面,固定資產較少,不足以抵押,貸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業在改制過程中屢有逃費、懸空銀行債務現象發生,損害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時,企業也深感辦理抵押環節多、收費多,如在土地房產抵押評估和登記手續中,評估包括申請、實地勘測、限價估算等,登記包括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土地他向權利登記等,極為繁瑣。
六、對非國有企業融資的歧視。
長期以來,在政府和銀行方面,都存在這樣的觀念,認為大型企業都是國有的,貸款給他們是國家對國家的企業,不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而中小企業大多數是非國有的企業,效益不穩定,貸款回收不好,信譽差,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所以銀行一般對中小企業貸款十分慎重,條件較為苛刻。盡管現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這種現象。
七、一些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規范,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
我國經濟中涌現出一批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本來應以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己任。但在實際中,這些金融機構在業務發展上與國有金融機構有趨同的趨勢,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業,存在一定的信貸歧視現象。很多中小金融機構將大量資金上存或購買國債,對急需貸款的中小企業卻不予支持。
八、缺少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的金融機構。現在我國極為缺少切實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民生銀行原來的初衷是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服務的,可是現在它已經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沒有什麼區別了,其他新組建的城市商業銀行原來也是面向中小企業的,可由於資金、服務水平、項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嚴格,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
九、中小企業貸款困難,銀行也感到放款難。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取得銀行貸款難。主要表現是:一是抵押難。中小企業可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並且手續繁瑣,收費昂貴,中小企業普遍難以承受;二是中小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人。一些效益好的企業不願意給其他企業作擔保,效益一般的企業,銀行又不允許其作擔保人,而中小企業相互之間的擔保常常變得有名無實;三是一些基層銀行授權有限,辦事程序復雜繁瑣。即使錢到手,可能已錯過商機。而一旦借到款後,一些企業寧肯接受罰息,也不願意辦續藉手續,免得再經歷一番評估、登記、公證等全套貸款手續。這使得許多中小企業視銀行貸款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間借貸的途徑。
十、在中間業務方面,滿足中小企業交易需要的結算工具較少。
國有商業銀行很少對中小企業辦理托收承付和匯票承兌業務及票據兌現。由於資金結算渠道不通暢,資金進帳時間過長,甚至發生梗阻,因而,使一些中小企業改用現金結算,加大了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小企業競爭的實力。
十一、在我國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我國目前尚缺乏統一的中小企業服務管理機構,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機構等社會中介機構。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保障,目前只是按行業和所有制性質分別制定政策法規,缺乏一部統一規范的中小企業立法,造成各種所有制性質的中小企業法律地位和權利的不平等。另外,法律的執行環境也很差,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局部利益,默許甚至縱容企業逃廢銀行債務,法律對銀行債權的保護能力低,加劇了金融機構的「恐貸」心理。

I. 為什麼金融機構中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小

1、傳統金來融機構的項自目來源很多,所以會優先選擇金額大、資產足、國有或者上市公司,或者當地比較有影響力、比較有錢的公司。
2、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因為缺乏足夠的資產或者業內影響力,無法通過抵押或者信用貸款,因此得到支持也很小。
3、互聯網金融P2P的本意是為了中小微企業服務的,所以擔保居多,抵押較少。
信息來源:星理財。

J. 如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中小企業首先要積極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要通過改革轉變經營機制。通過改組優化企業結構,通過改造增強企業後勁,同時引導企業加強管理。面向市場。應迅速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的管理模式,注重管理,科技管理一體化,參與大企業、大集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依靠生產和科技,注重質量內涵型發展,通過激烈的生產競爭和優勝劣汰,使其保持活力並不斷發展。同時要樹立競爭意識。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的更新。另外,中小企業要取得社會各界的信任與支持,應牢固樹立信用觀念。

(二)建立和完善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機構體系

一是國有商業銀行要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貸部,拓展面向中小企業的存貸款業務,根據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時間緊、時效強的特點,公開信貸政策,簡化業務程序,對一些經營基礎和財務制度計劃比較好的中小企業實行綜合後單項授信,在額度之內優先辦理;二是合理調整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投向,突出支持地方重點小企業,使中小金融機構充分發揮支持中小企業的主渠道作用:三是適當建立面向中小企業的小型金融機構,可以建立

中小企業發展銀行,作為政策性銀行,應根據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政策及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通過各種貸款引導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三)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

一是設置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向符合融資條件但擔保資產缺乏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保證,彌補其信用不足,並為銀行分擔貸款風險。二是建立中小企業間互助性擔保基金和民營商業性擔保基金。基金按照互助、互信、互擔風險的原則,向會員提供信用保證,幫助他們向銀行取得短期融資。以這些機構為基礎,建立省級再擔保機構,開展一般再擔保和強制再擔保業務。擔保機構與再擔保機構之間約定風險承擔比例,對風險性較大的項目應該實行強制性的再擔保。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與協作銀行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做好對中小企業貸後資金運用的監管工作。

(四)完善政府對中小企業資金的扶持政策

政府部門主要以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貸款援助等方式給予資金上的支持。稅收優惠是國家通過降低稅率、稅收減免、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等優惠條件,以減輕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而財政補貼是政府通過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鼓勵中小企業出口等方式給予的財政援助;政府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方式有貸款擔保、貸款貼息、政府直接的優惠貸款等等。建立市場條件下的政策性融資渠道,進一步改善社會集資方式要廣開資金來源,積極鼓勵設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基金和發展投資基金。專門用於中小企業的創建和發展,扶持和資助中小企業新產品開發、技術創新、人員培訓和開拓市場。允許和鼓勵公司制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融資。

(五)鼓勵中小企業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實現轉型升級

伴隨著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資源、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上升,我國中西部地區的成本優勢開始顯現,產業轉移的條件日趨成熟。產業轉移是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有效方式。有效承接產業轉移,不僅可以促進產業轉移承接地的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還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產業結構快速調整升級。當前面對融資困難,政府要加大在職培訓和職業教育投入,幫助減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成本;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指導和信息咨詢;注重改善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加強配套設施建設,降低遷入地的配套成本,吸引產業轉移。我國中小企業要重視在產業轉移趨勢中,苦練內功,加強產品創新和技術革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抗高風險的能力。
(六)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服務好中小企業的發展
發展中小企業不僅需要財政金融政策的支持,更有賴於社會中介服務體系的健全與完善。要建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一是各級政府要轉變對中小企業的管理職能,推動建立以資金融通、信用擔保、技術支持、管理咨詢、信息服務、市場開拓和人才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並對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給予必要的資金及政策支持:二是各級政府要從本地實際出發,鼓勵和支持各類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各類商會等機構,積極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服務,並通過技術洽談、專利和產品招標、人員培訓等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和科技產業化方面的服務;三是進一步規范抵押評估、登記程序和操作規程,降低收費標准,減輕企業負擔。四是大力組建中小企業同業協會,使其成為溝通企業與政府的橋梁紐帶,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市場、技術、經濟、金融等方面的咨詢服務。

閱讀全文

與中小金融機構中小企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