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學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金融學專業抄的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以下:
1、商業性質的銀行,其中包括中國工商、建設、農業銀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2、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如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保險等;
3、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4、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5、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投資控股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大型企業財務公司;
7、國家公務員[微博]系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出版傳播機構等。
『貳』 如何理解金融機構體系的發展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回報告
前瞻》對金融答機構,提升銀行資管客戶忠誠度提出三條建議。
策略一:加快推出優質理財產品,縮短與它行同類產品推出的時間間隔,力求能夠「領先」市場推出。
策略二:目前,許多銀行在對客戶的細分中主要以客戶資產總額和對銀行的利潤貢獻度來考慮,容易造成對客戶自身金融需求的忽視。對此,需要引進目標客戶動態檔案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對客戶生命周期、風險偏好等細分變數的關注度,對穩定固有客戶群、提高綜合回報率有著不可小覷的積極作用。
策略三:這是銀行致力於發展客戶關系的最高境界。客戶經理是傳播銀行服務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客戶信賴銀行,首先從信賴為其服務的客戶經理開始。
『叄』 當前金融服務的發展方向如何應對金融服務的同質化
發展方向:
引導信貸資金有重點地向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傾斜,向經濟社會薄弱環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傾斜,向擴內需、保民生領域傾斜,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提高調控水平。加快推進再貸款、再貼現業務,進一步解決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不足問題。有效發揮支農再貸款政策的引導作用,擴大「三農」信貸投放。
應對金融服務的同質化:
可通過品牌建設應對服務同質化
一、商業銀行同質化競爭嚴重
目前,境內銀行同業競爭之所以如此激烈,主要源於其在客戶、產品、區域等方面定位異常雷同,而低水平的同質化競爭,不僅侵蝕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也惡化了銀行業的競爭環境。
首先,各商業銀行均高度重視零售銀行業務的發展,由於服務對象細分不夠,競爭策略大同小異,導致零售業務領域同質化競爭加劇。
其次,各商業銀行推出的產品功能、服務內容相差並不明顯,創新產品、服務趨同化嚴重,既形不成特色,更形不成競爭優勢。
第三,大多數商業銀行無論其規模大小,都實施跨區域經營,而且各商業銀行都將經營精力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區域尤其是中心城市。
二、提升品牌價值是應對同質化競爭的必由之路
雖然競爭對手可以復制產品、服務、技術以及流程,但是它們無法復制一個卓越品牌。對於一家商業銀行來說,一個卓越品牌就意味著長期的成功營銷和利潤。
從微觀層面上來說,銀行業戰略可以分為產品戰略、市場戰略、人才戰略、並購戰略等,商業銀行依靠某一項職能戰略最多隻能獲得短暫的優勢,唯有確立品牌發展戰略,才能打造核心競爭力。品牌競爭力是商業銀行最持久和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銀行業要有質的飛躍,提升市場地位,必然需要新的品牌發展戰略,以使品牌重新定位,賦予中國銀行業品牌新的內涵,早日把握市場機遇,實現高層次的跨越。
三、中國銀行業品牌建設的現狀和差距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品牌建設尚處於初期階段,在理念、文化、定位、管理以及品牌維護上離真正的品牌戰略標准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品牌戰略對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任重道遠。
(一)品牌理念尚在發育
一些商業銀行還沒有意識到品牌戰略的重要性,或是雖然從形式上接受了品牌理念,但卻錯誤地理解了其內容和實質,往往覺得品牌就是做廣告、招牌、標志和圖案設計,卻忽視了品牌戰略中最本質的部分,即營造品牌資產、確立提升品牌價值行為方式的內容並付之實踐。這也是客戶整日穿梭在各種銀行卡、理財寶、外匯寶等銀行產品的宣傳和派送中,卻絲毫感受不到品牌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二)品牌文化含量不足
從目前情況看,盡管我國商業銀行品牌意識有所增強,但文化含量不足,很難通過建築物、裝修、員工的服飾服務等感受到不同商業銀行的個性和沉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本身企業文化積淀單薄,另一方面缺少對客戶真情的關懷。事實上所有的品牌文化都是建立在永遠把客戶擺在第一位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始終以滿足客戶的需求、讓客戶滿意作為發自內心的要求才能孕育服務的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有生命力的銀行品牌。
(三)品牌定位缺乏個性
細分的市場是品牌戰略的邏輯內涵,也是品牌戰略最基本的特徵。目前中國商業銀行在品牌定位時最欠缺的就是個性。重「品」不重「牌」,品牌定位基本上缺乏自身獨特的附加值。銀行重視的是提供產品,而不是孕育一個特色的品牌。無論從命名上還是產品內容上,雷同痕跡比較嚴重,品牌作用並不明顯。
(四)品牌管理各自為政
突出表現在品牌戰略在上下級行之間、部門之間的執行缺乏整體性和一致性,直接影響了品牌戰略的效果。品牌產品基本上由各業務部門分散營銷,缺乏整合;宣傳、廣告、推廣活動往往被認為是行政管理部門的附屬職能,與業務運作隔離使得品牌營銷難以與社會需求形成良性對接。
(五)品牌維護有待加強
品牌建立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歷史的沉澱。從品牌的創立到品牌的成熟和成功,需要精心細致的維護。而我國商業銀行大都還停留在推出品牌產品的階段,缺乏對產品的維護和更新,難以形成強勢品牌。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服務規范比較剛性,缺乏情感滲透。商業銀行作為服務行業,服務更體現差別,也是增強其品牌競爭力的關鍵。然而,各銀行雖然都有很嚴格的服務規章制度,但實際效果卻體現不出對客戶的尊重和珍惜。員工雖然微笑著面對客戶,但是缺乏情感滲透。所以,客戶在接受銀行服務時,仍然沒有「上帝」的感覺。另一方面,迄今為止市場上金融產品還是「理財寶」、「外匯寶」、「銀證通」等基礎產品系列,具有沖擊力的新產品較少。根基不穩的品牌戰略缺乏創新產品的支持,顯得更加脆弱。
四、商業銀行品牌建設的重點和注意事項
品牌戰略是銀行業發展到高端競爭後的邏輯結果。在將品牌理念滲入到自身的每一個細胞的基礎上,商業銀行應該認真分析市場環境,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揚長避短,以實施品牌戰略為核心,打造一流品牌銀行,促使我國銀行實現從品牌向名牌的跨越。
(一)依託文化「外化」鮮明的品牌形象
創立著名的品牌離不開文化的沃土,文化是創造強勢銀行品牌的基礎。如果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能邁上一個新的台階,必然會「外化」為更鮮明的文化品牌形象,並對社會公眾產生更大的品牌魅力。具體到操作層面,首先,要樹立文化的觀念。品牌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具有文化底蘊的品牌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牌文化。最後,從小處做起,從平時做起。因為文化本身就是一種生活和歷史的積累。一件更有吸引力的產品、一個更加真誠的微笑、一次更快捷的服務,都可能在客戶心中沉澱下來,成為銀行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差異化品牌定位創造品牌核心價值
差異化的定位能夠增加競爭者模仿的成本和難度,吸引特殊的客戶群體形成品牌忠誠,創造品牌的核心價值,是品牌戰略的精髓。我國商業銀行根據當今市場環境的差異性和競爭階段的特殊性,可以選擇以下定位策略:
1、創新型定位策略。我國銀行供給市場上產品的單一性既對創新提出了要求,也隱含著創新的巨大空間。將創新作為品牌定位的重要策略,是因為創新能給品牌帶來在同類產品中領導者地位的機會,而市場的規律是幾乎一切的優勢都歸之於領導者,客戶將更傾向於購買領導品牌。
2、求異型定位策略。亦即產品差異策略。中小商業銀行由於實力和客戶資源的弱勢,可以通過銀行形象、產品特性、優質服務等形式,努力創造產品特色,以便將自己的產品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使客戶建立起品牌偏好與忠誠。
3、演進型定位策略。在我國銀行產品市場發育尚不夠成熟導致產品數量較少的現實條件下,對現有產品的微小變革都會使其向前演進一步,吸引客戶的眼球,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完善組織結構,形成整合的戰略性管理
建立專門的品牌管理部門,對於商業銀行推行品牌戰略至關重要,因此,銀行應該加快完善自己的組織結構,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的要求。專門的品牌管理應該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建立戰略性的品牌管理機構,專業負責整個銀行的品牌運營,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制度保證;二是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品牌經理,負責銀行的品牌戰略決策,這是提高品牌管理水平的人才保證。
(四)服務與創新維護品牌生命
品牌產品的推出只是品牌戰略的開始,而對品牌的維護才是品牌戰略的關鍵,是品牌生命力能夠持久的基礎。對於商業銀行品牌的確立,這種維護就是提供情感滲透的服務和不斷創造新的產品去詮釋品牌的靈魂。
高水平的服務是維護銀行品牌的必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服務業中服務不僅指態度,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做服務,而且是需要情感滲透的服務,所以,銀行服務應該有更高的標准。從內心出發,透過各個環節,向客戶提供優良的服務,展現銀行的形象,維護銀行的品牌。具體來說,不僅僅指前台的服務效率、熱情、規范,還要包括服務網點的便捷性,營業廳的檔次感、空間大小、服務信息,前台監控設施的完備性,咨詢問題時得到答案的及時性和確定性,輔助設備運行的穩定性,銀行管理者在公共場合的形象,等等。
銀行創新產品的推出有利於對品牌的反復強調,保證品牌的生命力。首先,銀行在創新產品的時候要注意產品對品牌風格的繼承性和延續性,這樣才能使新產品達到繼續詮釋品牌理念的目的。其次,要建立健全創新產品開發和推廣的運作機制,實行品牌項目責任制。第三,產品創新要始終面向市場和客戶。建立品牌和產品創新的目的都是為了擴大市場,吸引客戶,所以,產品創新必須圍繞市場、圍繞客戶進行。
此外,商業銀行在品牌建設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注重品牌整體打造,從產品的研發、設計、包裝、廣告投放、新聞發布、戶外營銷、宣傳推廣等環節整體規劃,提升整體品牌形象。
注重品牌產權保護,從品牌經營、法律和社會保護等多方面維護銀行的品牌權益,採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制止對品牌形象的侵權行為。
注重品牌營銷危機管理。針對可能會影響品牌的突發事件,制訂周密的應對方案,最大限度維護品牌形象。
『肆』 金融專業研究方向符合未來金融業發展的方向
金融專業來研究方向主要自有三個: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國際投資
以後進入的是不同的金融機構,今後中國要融入金融全球化,就要金融改革和發展,這會涉及到金融各個機構,選擇金融方向要看你對哪種更有興趣,不是用你說的那種方法判定 呵呵
『伍』 簡述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金融市場國際化是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之一。金融市場發展超越國界的限制,與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漸趨向全球一體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和加速。主要表現在:
①金融機構跨國化。不僅發達國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設立了大批的跨國銀行,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在境外設立了一批離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機構。
②金融資產經營國際化。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和全球性股票市場的建立,使人們可在離岸市場上經營世界任何一國的貨幣金融資產。
③貨幣國際化。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已經蛻化,人們可以通過國際匯兌來轉移各國間的貨幣購買力。不僅美元、德國馬克、英鎊、日元可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而且還有大批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也逐漸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
從整體來看我對於未來金融市場都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從未來五年看來金融市場的驅動力十足,製造業升級和相關的改革將持續獲得產業發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桿與金融監管作用下,貨幣流動性基本維持中性偏緊基本格局,隨著去產能、脫虛入實相關措施的見效,風險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互聯網的加速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等結構性力量在活躍發力,金融內生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
『陸』 個人在金融業的發展方向有哪些
發展方向: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銀行: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銀行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銀行 是金融機構之一,銀行按類型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政策性銀行,世界銀行 它們的職責各不相同。
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等。
保險:本意是穩妥可靠;後延伸成一種保障機制,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的支柱。保險 ,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信託業:信託與銀行、證券、保險並稱為金融業的四大支柱,其本來含義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
租賃:是一種以一定費用借貸實物的經濟行為,出租人將自己所擁有的某種物品交與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獲得在一段時期內使用該物品的權利,但物品的所有權仍保留在出租人手中。承租人為其所獲得的使用權需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費用(租金)。
『柒』 金融學發展方向
金融學一直穩居在學生報考專業的前五名,這是和其就業行業的高收入是分不開的。海文教育研究中心專家對金融學的就業方向進行了盤點,歸結出了八大就業方向,並對此進行了深度解析。希望能給報考金融學的同學提供一些幫助。
一、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
進入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做金融官員,對於金融研究生而言應是首選。首先,中國金融學是立足於宏觀經濟學,基於金融市場宏觀調控,專業應用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較到位;其次,在行業管理部門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實踐機構至少能給個中層以上的職位。其局限在於:要進入這幾個行業主管部門難度較大,可能還需要背景依託,本科生想進較難,除非本人確實非常優秀。
二、商業銀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
首先進入國有四大商業銀行是畢業生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具備一定的銀行業從業經驗、專業背景,再到股份制商行或外資銀行駐華機構的可能性會增大。很多同學起初就是投身於國有四大行中,在城市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發展起來之後,紛紛跳槽,並成為城市商業銀行、股份制商行的中堅力量,很多成為中層管理人員,少數成為高層領導。城市商行、股份制商行的靈活務實、不論資排輩的幹部任用方式,使得四大行成為其專業人才的「黃埔軍校」,至今這種情況仍在延續。另外,雖然國有四大行有一些遺留的官僚積習,但其穩定的收入,較輕的壓力,較高的福利水平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尤其對於女同學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建議對四大國有商行感興趣的朋友把專業方向集中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國際金融、貨幣政策等方向上。
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
政策性銀行如開發行、農發行亦是較佳選擇,但其工作性質類似公務員,金融業務並不突出,是靠政策吃飯的地方,對於個人職業生涯的益處相對於行業監管部門、商業銀行來說還是較弱的,若想在金融領域成一時氣候最好不要選擇這樣的單位。不過目前這類單位的工資水平待遇等比商業銀行好,而這也成為吸引畢業生眼球的亮點所在。
四、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風險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證券、信託、基金這三家均是靠風險管理吃飯的,存在行業系統風險因素,但一旺俱旺,賺錢相對較易,短期回報較高(風險亦大),且按真正的企業管理機制運行,如果想在專業方面有所發展,有所建樹,在這一行業做是極佳選擇,很多基金經理、投資銀行經理人員都年薪過百萬。難點是學歷要求在逐步提高,最低要求碩士學歷,相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其個人投資管理、金融運營能力要求更高,如果對這些行業有興趣,可以選擇證券投資、金融市場、金融工程專業方向,如果是學財務管理、法律碩士專業(本科是金融經濟)的,這也是不錯的選擇。最近信託業重新崛起,對於金融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又添一新的選擇,而其大投行的操作方略,又使其在人員使用上奉行精英路線,在投行業有一句話是「公司百分之八十的利潤是不到百分之五的員工所創造的」。上述三家當下用人思路是積極挖角,在金融行業內人員流動性最強的當屬這三家。有志於風險管理、終日奔波、常年胃痛、居無定所的精英人才不妨選擇這個行業。當然,不能否認,這個行業給你的回報與投入相比還是成正比的。建議男同學選擇此行業,應該更有發展。
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類似於政策性銀行,目前其設立之初的目的和作用在逐漸消退。金融租賃、擔保這個行業發展迅速,可以考慮進入,當然,如果有在銀行、證券的從業經歷,進入到這個行業中應該更有作為。
六、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保險公司可以參照對商業銀行的分析,做上數年,有保險營銷、風險管理經驗之後,在國內股份制保險機構迅速成長、外資保險機構進入的契機下,還是大有可為的。保險精算專業是非常吃香的。社保中心以及財政審計部門等是養老的地方,穩定有餘,靈動不足,當然,希望獲得穩健回報的朋友不妨作為一個選擇來考慮。
七、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秘書處等。
在上市公司證券部的工作經歷亦可,先天橫跨證券產業兩行,再要發展有立腳點。如果全程做過IPO籌備工作,對未來的職業生涯將更加有益,它對財務、產業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八、國家公務員序列的政府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高等院校金融財政專業教師;研究機構研究人員。
高校、研究所是有志於做學術的同學的首選,這顯而易見就不多說了。
『捌』 結合當下經濟、金融形勢、談談你對中國金融機構體系發展的看法
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是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格局。這一體系的形成,經歷了以下幾個過程:
1.改革開放前的「大一統」模式下的金融體系。這是一種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辦法為主的單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其特點是:①在銀行設置上,全國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辦理全部銀行業務,下設眾多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統攬一切銀行信用。②人民銀行集貨幣發行和信貸業務於一身,既執行中央銀行職能,又兼辦普通銀行的信貸業務。
2.1979一1982年的金融機構體系。打破長期存在的人民銀行~家金融機構的格局,恢復和建立了獨立經營的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與人民銀行一起構成了多元化銀行體系。
3.1983~1993年的金融機構體系。1983年起在金融機構方面進行了如下改革: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專設中國工商銀行,承辦原來人民銀行負責的信貸及城鎮儲蓄業務;增設交通銀行等綜合性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等區域性銀行;設立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國際金融機構在加強國際合作,發展世界經濟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表現在:①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這在定程度上緩和了國際支付危機。③提供長期建設資金,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③調節國際清償能力,應付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④穩定匯率,促進世界貿易增長。
當然,目前的國際性金融機構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貸款條件比較嚴格,貸款利率不斷提高,加重發展中國家的支付困難。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附加條件,干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發展規劃。
隨著國際性金融機構的不斷改革與完善,它們在國際經濟和國際金融領域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玖』 未來中國金融業發展有幾個方向
一、中國金融服務業發展現狀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各級政府都把金融安全和穩健發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採取多項管理措施,加強自身建設,防範金融風險,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加入WTO後,外國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業各部門的壓力仍將非常大,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下面我們將分別談談我國銀行業(主要是商業銀行)、保險業和證券業的發展現狀。(一) 銀行業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所瓜分,行業壟斷程度相當高,其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銀行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很少經營或不經營全部的投資銀行業務,如金融租賃業務、保險業務、信託業務、財產顧問和咨詢業務和旅遊廣告業務等。這些業務范圍的限制,影響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工具創新能力,資本金嚴重不足,貸款能力出現內生性約束。由於國有銀行效益不佳,消化自身不良資產的壓力很大,也無力用經營利潤補充基金。因此,不良資產日益積累,致使部分國有銀行資產充足率根本達不到巴塞爾協議規定的8%的要求。由於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不強,資產運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壞帳和呆帳。這些都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與外資銀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二)保險業二十年多來,中國保險業以年均39.6%的增長速度迅猛發展,實現第一個保費收入達500億元用了15 年的時間,而實現第二個500億元僅用了3年時間(見圖1-1、圖1-2)。到2000年底,保費收入達1595.9億元。同時保險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目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40家,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為主、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的保險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中國保險業目前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如保險公司實力差,資金運用渠道少(保險業收入仍以保費盈餘為主),效率和經營技術不高,服務水平不能適應競爭等。因此,一旦當我國保險公司與外國保險機構真正展開競爭,保險業將面臨很大沖擊。圖1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趨勢圖圖2 1989—2000年我國保費收入增幅趨勢圖(三)證券業我國證券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在1990、1991年滬深證券交易所成立後,經過曲折的歷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是融資能力的增強,我國證券市場融資額從1994年的99.78億元,增長到2001年的1192.22億元,占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11.45%;其次,隨著證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股票交易額也持續增長,1993年的股票交易額為3627.2億元,2000年股票交易額達到高峰,為60826.6億元,增長了16.7倍。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154家,投資者帳戶為6639 .68萬戶。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我國證券業是在一定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並沒有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因此其要進一步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國內證券機構業務范圍狹窄,品種單一,結構趨同。業務范圍僅限於國內的承銷、經紀和自營三大傳統業務,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等雖然也有,但是大多是爭取承銷項目的輔助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很大的雷同,對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仍然沒有充分的認識。其次,融資渠道不暢,上市證券公司不多。渠道有三個方面: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增資擴股,且融資偏重短期資金融通,缺乏券商發展急需的長期資金融資渠道。第三,資本運作效率差。第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混亂。第五,證券經紀業務收益下降。這些都表明,只有二十餘年成長歷史的新中國證券業同經歷過百餘年資本市場錘煉並且實力雄厚的國外證券公司同場競技,將面臨巨大的現實壓力。二、中外金融服務業發展比較2001年11月,中國終於邁進了WTO的大門,中外金融機構同台競技將成為必然趨勢,我國金融業要在這一場新的角逐中佔有一席之位,必須通過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判斷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最終提出自己的戰略方案。(一) 銀行業1.經營規模比較衡量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主要有總資產、一級資本、分支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等子指標。表1 中外商業銀行經營規模比較(1999年度) 單位:億美元總資產一級資本分行機構數量跨國經營情況工商銀行4275.46219.19國內分支機構眾多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農業銀行2442.93162.66國內分支機構眾多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建設銀行2658.45131.96國內分支機構眾多跨國經營處於初級階段中國銀行3162.14152.70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花旗銀行7169.37476.99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美洲銀行6325.74381.76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德意志銀行8437.61174.18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巴克萊銀行3988.25140.55全球性機構布局全球性銀行資料來源:張仿龍、阮班鷹:《中外商業銀行盈利比較及入世對策》,《現代商業銀行導刊》2001年第一期;孔永、馬耕之《世界30家銀行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概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從表1可以看出,就總資產和一級資本來源來說,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與國際跨國商業銀行相比並不遜色,已經進入世界大銀行行列。但從分支機構數量及跨國經營情況看,除中國銀行具有眾多海內外分支機構並已初具全球性銀行的某些特徵之外,其餘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盡管分支機構總量很多,但跨國經營都還剛剛開始。因此,從經營規模指標分析,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國綜合性大銀行的最大差距表現在全球性分支機構布局缺陷和跨國經營滯後等方面。2.業務功能比較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在業務功能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管理當局對混業經營和分業經營的限制(見表2)。英國、日本和美國已分別於1986年、1992年和1999年修改了相關法律,最後從法律上廢除了混業經營的障礙。而我國《商業銀行法》嚴格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等非銀行業務。表2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比較商業銀行業務投資銀行業務保險業務當局立法限制工商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工商東亞無分業經營農業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無無分業經營建設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中金公司無分業經營中國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中銀國際無分業經營花旗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有1999年取消限制德意志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全能銀行有全面混業經營巴克萊銀行存貸匯等業務功能齊全全面開辦投資銀行業務有1992年取消限制近年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已經開始繞過法律限制,通過到境內外收購、合資設立投資銀行機構,開展了投資銀行業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分支機構尚不能從事證券一、二級市場業務。因此,業務功能綜合化、全能化是形成外資商業銀行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因素。3.金融創新比較金融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業務創新三大方面。由於外資大銀行身處市場經濟國家,不存在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的問題,因此,金融創新的比較僅限於業務創新。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僅限於傳統的存貸匯業務,大部分業務創新還是借鑒國外商業銀行60—80年代的產品,而市場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品種,如期貨、期權、利率調換、消費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產品交易等在我國都還未開辦。由此可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新產品領域及跨國經營方面的競爭力非常弱。表3 中外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比較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綜合帳戶銀證轉帳浮動利率貸款票據融資電子銀行循環貸款網路結算消費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