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商銀行網路金融現狀,及存在的風險有哪些
在過去的一年裡,工行在互聯網金融業務領域快速而全面的布局令人驚嘆,其對平台、產品、服務的有效整合不僅帶來了全新變化,更打破了人們對這種老牌大型國企在改革創新過程中以往稍顯呆板低效的印象。
目前,工行「融e購」交易額超過700億元,注冊客戶超過1000萬,進入國內十大電商之列。即時通訊平台「融e聯」信息推送客戶超過1100萬戶。隨著「融e行」近期上線,工行的三大平台終於聚齊。
「2015年,是工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之年,工行要推動互聯網金融從單項產品創新向整體服務模式創新升級發展,加快構建產品量多質優、客戶交易活躍、線上線下交互、服務運營完備的互聯網金融體系,將我行布局早、行動快的優勢盡快轉化為難以撼動的市場競爭勝勢。」工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3大平台全部上線
目前,國內直銷銀行軍團已擴容至19家,僅去年下半年,就有10家銀行的直銷銀行集中上線,不過,其中並無國有大行的身影,直到工行「融e行」的出現。
記者注意到,蘋果APP商店的工銀融e行產品信息顯示,融e行已於2015年1月30日更新上線。無論客戶是否持有工行的賬戶,只要持有任意一張銀行的借記卡,就可使用工銀融e行,產品覆蓋存款、基金、保險、理財產品等,定位為便捷的投資理財服務平台。
至此,「工銀融e購、工銀融e聯、工銀融e行」三大平台相對應的工行「支付、融資、投資」三大產品線,以及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金融的整體架構已基本成型。「瞄準互聯網金融競爭發展的主戰場,從產品、場景、用戶、商戶、營銷等方面多管齊下。」工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其中,工行「融e購」企業商城也已於日前正式對外營業,不僅為企業客戶之間的交易提供商貿信息撮合、在線支付融資和金融增值服務,還可為投資銀行客戶等提供線上信息發布及交易撮合等特色服務。
新老金融模式結合
一直以來,實體營業網點多是工行等大型商業銀行的優勢,而互聯網經濟興起之後,這種優勢有所淡化,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結合,工行也有自己的考量。
2. 互聯網金融業務面臨四大風險有哪些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
3.流動性風險。流動性是商業銀行正常存在的一種風險類型,銀行的流動性來自於銀行存款和貸款,一旦銀行的存款不足以支付貸款所需,就產生了流動性的不足,這種流動性不足根源於銀行償還能力的有限和取款數量的難以預期。銀行流動性直接關乎銀行的經營能力和信用,流動性不足將導致銀行貨幣流通的緩慢甚至停滯,嚴重時有可能導致銀行的倒閉。
4.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指由於網路金融立法相對落後和模糊而導致的交易風險。互聯網是一個全球信息交互的平台,互聯網金融是一個跨國界的金融平台,然而由於各個國家、地區經濟制度和法律規定的差異,互聯網交易雙方對於互聯網金融的規則很難達到完全一致,這就加劇了一些互聯網金融的違規違法幾率,從而誘發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在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剛剛起步,相關法律體系還不完善,如在網路金融市場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認證、電子合同的有效性確認等方面尚無明確而完備的法律規范。因此,在採用bis後,利用網路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務,簽訂經濟合同就會面臨在有關權利與義務等方面的相當大的法律風險,容易陷入不應有的糾紛之中,使交易者面臨關於交易行為及其結果的更大的不確定性,增大了網路金融的交易費用,甚至影響網路金融的健康發展。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嚴重威脅到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阻礙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縱深發展。面對互聯網金融的諸多風險,我們要做好完全的風險防範措施。
3. 銀監會下發的《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於互聯網金融意味著什麼呢請專家解答下
上述文件抄的發布意味著今襲年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仍以「整治」為主,在整體金融行業監管不斷加強、去杠桿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監管力度和范圍也將繼續加大,互聯網金融的整治已步入「深水區」。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選擇可靠的合作夥伴至關重要。比如說推邦(上海)網路限公司,該公司於2017年正式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由年初2個辦事處擴張至全國100個城市,年營業額將達到300億。在電子貨幣興起、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共創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該公司正不斷擴大,多次獲得融資。
4.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如何防範外匯風險
樹立健康的風險文化
促使合規理念形成從高管到員工的「肌肉記憶」
文化是企業的根與魂,根深能葉茂,有魂方顯活力。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始終堅持「適度風險、支撐發展、穩健經營」的風險偏好,著力把提升發展質效作為經營管理的重中之重。
2015年以來該行在系統內創新實施了分(支)行長「合規履職述職」考評機制,轄內二級分行行長、一級支行行長和二級支行行長逐一對本人在上年度合規履職情況進行現場述職。「一把手」現場合規履職述職,不僅切實增強了其責任意識,也使全行員工受到了一次合規教育洗禮,取得了很好效果。總行專門發文,在郵儲銀行系統內推廣廣東分行這一做法,也得到了監管部門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近年來,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還深入開展和全面推動「內控達標年」「內控提升年」「內控優化年」和「三三四十」專項治理、深化市場亂象整治等專項活動,在全省推動「合規是高管的保護傘,合規是員工的護身符」「法規是塊鋼,誰碰誰受傷;合規是底線,誰破誰流淚」「紅綠燈是用來遵守的,不是用來作擺設的」「合規創造價值」等合規文化理念真正形成從高管到員工的「肌肉記憶」。堅持「管人比管事重要」,按照「突出問題導向、聚焦排查效果、深挖風險隱患」的原則,聯系實際、創新舉措,實行逐一全面排查、重點線索核查、巡查反饋督導的「排查-核查-督導」三級排查機制,深入開展重點業務和員工日常行為專項排查,全員簽訂了《合規自律承諾書》,交叉檢查人員簽訂了《合規履職作為承諾書》,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4月17日,中國銀監會以「郵儲銀行廣東省分行多種方式深入開展員工行為排查」為題予以專題報道。「合規經營、底線思維」的健康風險文化浸潤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全行合規意識顯著增強,從而築牢了風險防控的思想防線。
5. 博鰲亞洲論壇歷年發布的《互聯網金融報告》都說了啥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互聯網金融報告》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博鰲亞洲論壇學術發布會」上,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報告2016》。這是博鰲連續第三年發布年度互聯網金融行業報告,今年的主題是「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
金融機構紛紛試水互聯網金融
報告顯示,2015年,傳統金融加速互聯網化發展。據BR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監測,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已經有57家商業銀行上線了直銷銀行。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23家上市券商中有18家券商大力加碼互聯網證券業務。2015年上半年,中國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的保險累計保費收入816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占行業總保費的4.7%,這一收入已接近2014年互聯網保險全年的保費水平。基金業都已開通互聯網直銷模式,並進行了移動App布局。互聯網信託也開始加快資產多元化布局。
此外,資產證券化正逐步成為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無論是銀行、券商等資產證券化產品傳統發行主體,還是p2p網貸平台、大型電商等介入這一領域的新興發行主體,都對此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為了有效應對來自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的挑戰,中國的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信託等傳統金融業已經開始探索向互聯網化轉型的發展模式。銀行業已經試水網路銀行、直銷銀行、手機銀行等模式,開通電商平台以覆蓋企業和個人電子商務的綜合需求。互聯網證券在國內主要有自建電商平台、進駐第三方電商平台和獨立第三方網站三種模式。互聯網基金的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基金超市模式、網上銀行銷售模式和基金公司網上直銷模式。互聯網保險演化出官網直銷模式、專業的第三方保險銷售網站模式、眾安在線模式、電子商務平台模式。互聯網信託則有信託直銷模式和債權轉讓機制下信託受益權拆分轉讓模式。
互聯網金融監管相對薄弱,需警惕風險
在金融互聯網化進程加快的同時,風險也隨之而來。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風險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既包括金融相關風險,也包括技術層面和社會影響等風險。
雖然我國已經形成以央行徵信系統為主導,輔以市場化專業機構和個人徵信機構的三方格局,但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仍處於初級階段,如小微企業和個人徵信覆蓋面和深度相對薄弱、行業和地域分割使得信息不能整合和流動等。
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行業准入門檻較低,監管標准還不夠清晰;二是監管導向仍需有效傳遞,監管原則與方式有待進一步確認;三是監管協同機制尚未有效運轉起來,監管技術亟待提升。
此外,市場需要加強有效監管和自律,自律仍有不斷改進的空間。
要充分借鑒歐美監管理念並改革創新
總體上,報告對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充分學習借鑒和改革創新,尤其是對歐美發達國家的徵信體系、監管理念、風險管理等方面要消化吸收、博採眾長、推陳出新。
徵信方面,要從體系、技術、意識等方面加強和改進,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如打破行業和地域壁壘等。
監管方面,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是當務之急,只有制定一套統一的標准,明確各主體的責任和義務,才能減少行業亂象和違法行為。
報告指出,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傳統金融互聯網化的過程在未來將進一步演化提升,形成日趨豐富的創新空間與市場機遇。中國互聯網金融將成為在全球范圍內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不僅限於提供互聯網技術服務與產品設計,還將在提升中國金融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6. 互聯網金融可能存在哪些風險
第一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國內製造業存在普遍產能過剩、國內服務業開放不足、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逐漸顯現。
第二是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當然,金融機構的一大功能就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因此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而其中的關鍵是錯配的程度。
第三是最後貸款人風險。盡管商業銀行也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面臨信用違約風險與期限錯配風險,但與互聯網金融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商業銀行最終能夠獲得央行提供的最後貸款人支持。當然,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價的,例如商業銀行必須繳納2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自有資本充足率必須高於8%、必須滿足
監管機構關於風險撥備與流動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因此運營成本較低,缺乏最後貸款人保護。
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面臨一系列獨特風險:
其一是法律風險。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使得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虛擬貨幣(例如Q幣)是否應該計入M1?再如,由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款准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
其三是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首先,由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之用於信用評級的主要依據。其次,通過上述渠道獲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這裡面是否存在著選擇性偏誤與系統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透明度問題。如前所述,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狀態。有無獨立第三方能夠對此進行風險管控?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監守自盜行為。畢竟,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在互聯網P2P類公司中,有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的僅占兩成左右。
其五是技術風險。與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路通信系統中,TCP/IP協議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較大非議,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
加密技術也不完善,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路黑客的攻擊。目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較大,阻礙了不少人參與互聯網金融,這其中絕非沒有專業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這無疑會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行成本,削弱其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優勢。
綜上所述,既然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在起步階段就面臨如此之多的風險,那麼是否就應該以此為由放慢甚至扼殺這一寶貴的金融創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關各方應該在充分考慮潛在風險的基礎上,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穩步、可持續發展。
相關建議包括:
第一,應充分加強行業自律。用行業准入來替代政府審批,通過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有助於規范行業的發展,並避免政府的過度介入。目前的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以及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等,都是有益的嘗試;
第二,應該加強投資者教育,充分向投資者提示投資互聯網金融產品可能面臨的風險,且這一風險顯著高於投資類似的傳統金融產品的風險;
第三,應該加強網路安全管理,從更高層次上來防範黑客攻擊導致的系統癱瘓;
第四,監管機構應該構建靈活的、富有針對性與彈性的監管體系,既要彌補監管缺位,又要避免過度監管。
7. 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面臨的法律風險
1.信心公開化導致受眾更廣泛,產品瑕疵更容易被消費者發覺並擴大化。因此,產品版設權計需更加謹慎,注重流程規范性,服務便捷性,程序合規性。
2.消費類等大眾化程度較高的也許如消費貸和信用卡分期等更容易印發消費者投訴,消費者維權意識近年來也越來越高。
8.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銀行應對策略研究報告是什麼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對外發布了《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沖擊序幕已經拉開,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深遠影響只是剛剛開始。銀行規模擴張的模式將走向沒落,傳統的商業銀行發展空間將越來越小,金融創新就成為唯一出路,而互聯網金融正是銀行業轉型時期能夠運用的最好工具。
新常態下我國銀行業呈現貸款增速回穩、存貸利差收窄、社會融資方式轉變、不良貸款反彈和監管"寬進嚴管"五大趨勢,銀行業必須加快調整發展戰略、轉變盈利模式、提升創新能力、防範化解風險隱患和強化守法合規經營。
報告中提到,到2014年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45萬億。中國銀行業脫媒跡象日益明顯,銀行面臨金融中介角色的弱化,同時財富管理已成為中國金融機構戰略轉型、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方面,金融機構應當加快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轉型。互聯網金融首當其沖考驗的是銀行財富管理能力。
同時,互聯網技術改變了支付渠道,嚴重沖擊了商業銀行支付中介地位,網路借貸影響銀行的利差收入,第三方支付服務內容的不斷增加將影響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尚待進一步創新,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服務模式面臨深層次變革。
"在業務體繫上,銀行業必須積極創新,完善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品種,提供"金融超市"式的服務,在經營理念上,銀行業必須實現由"產品中心主義"向"客戶中心主義"的轉變,打造智慧銀行。"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會長、研究報告調研組組長宏皓指出。
據了解,目前,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措施主要是紛紛設立直銷銀行來融合互聯網金融的潮流。國內首家開設直銷銀行的是北京銀行,該行與境外戰略合作夥伴荷蘭國際集團(ING)將直銷銀行概念引入中國,採取"互聯網平台+直銷門店"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預計到今年年中,直銷銀行數量或將超過30家。
宏皓認為,直銷銀行可能是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過渡產品,新一代金融客戶服務的主流方式還沒誕生。在戰略導向上,可以借鑒匯豐銀行的成功經驗,調整與其它金融機構的關系,掘金大數據,推進與戰略夥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台,同時嚴控風險,爭取成為互聯網經濟的金融門戶。
報告最後指出,網路只是工具,金融才是核心,銀行應當運用網路工具建立金融大平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運用多種工具整合優質資源為銀行所用來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才是明智之舉。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就去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官網。
9.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商業銀行面臨哪些新的風險
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現有商業銀行經營思路不能滿足客戶價值訴求。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目標客戶類型發生了改變,客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不同,其價值訴求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使得商業銀行傳統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方式被徹底顛覆。客戶主要是追求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客戶及年輕消費者,方便、快捷、參與和體驗是客戶的基本訴求。而目前商業銀行沒有針對客戶多樣化的趨勢進行業務調整,很難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商業銀行應該從封閉轉向開放,從以往的完全被動徹底轉向主動,從以前客戶從不參與銀行的業務處理過程到讓客戶參與這個過程,並且把整個銀行的業務、金融服務有機地跟用戶的需求結合起來。只有真正實現業務架構調整,才能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的作用。
(二)商業銀行支付功能邊緣化。
互聯網金融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動支付為基礎,通過移動通信設備、無線通信技術來轉移貨幣價值以清償債權債務關系,網路支付、預付卡、POS機終端等新興支付手段層出不窮。但是傳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不願放低姿態保持與終端客戶的直接接觸,也就導致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蓬勃發展。第三方支付的業務范圍已經涵蓋行動電話與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支付、貨幣匯兌、預付卡發行受理、互聯網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如今第三方支付組織已將手伸向了銀行的核心業務,且在電子支付領域奠定了優勢地位。商業銀行陳舊的思維方式制約了其在支付領域的發展,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功能邊緣化,其中間業務受到替代。
(三)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需要的人才不足。
互聯網金融為客戶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是在數據分析上的模塊化資產組合,以往傳統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那種基於密集知識和復雜技術的金融產品的優勢被削弱了。在傳統金融業中,穩健和循規蹈矩是行業文化,遵守習慣和流程是基本要求,長期在傳統模式下工作的管理人員缺乏面向未來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競爭基礎是網路技術、信息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需求響應、期限匹配、風險定價與管理等業務流程被大大簡化,系統開發要從原來的長周期轉向短周期迭代模式,IT人員重要性逐漸提高。互聯網金融不但需要熟悉金融業務、熟悉新技術運用的人才對數據進行分析,更需要具有創新能力、能夠打破傳統運行程序與模式的人才。對於目前我國金融業工作人員的整體結構來說,全面提高互聯網環境下的工作水平是一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