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金融現代服務業攻堅戰

金融現代服務業攻堅戰

發布時間:2021-02-27 13:57:42

① 河南經濟增長中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在哪裡

1.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這個問題早在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就提出來了,到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強調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2.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4.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5.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當艱巨,是「重中之重」。我國人口近13億,農村人口佔62.3%,農村中的赤字縣佔35%,每縣平均負債約400多萬元,每村平均負債約20多萬元,全國貧困縣592個。近年來某些農村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返貧」現象。十六大後黨中央鮮明地提出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後五年到十年,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6.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7.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2006-7-25 16:25 jerry
第二,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和解決好建立現代企業的途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非經營性資產、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

第三,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第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② 防城港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根據市委部署,今年市人民政府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市委「速度要快、效益要好、排位不降、民生要上」的要求,緊緊抓住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等重大機遇,以「項目建設突破年」、「民生改善年」、「環境優化年」為主題,以「快增長、擴投資、抓城建、上產業、拓開放、惠民生」為主攻方向,堅持「穩中求增抓一產,增中求快促二產,快中更快提三產」,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發展臨港工業和第三產業;著力增強投資拉動,提升產業發展和城市化水平;著力優化環境,推進開放合作;著力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早日建成新興港口工業城市、重要門戶城市和國際樞紐大港、中國海洋文化名城而努力奮斗。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7%,財政收入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2%,外貿進出口額增長15.4%,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20%,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自治區要求范圍內。
一、抓好三個「天字型大小工程」,加快打造臨港大產業
繼續舉全市之力,抓好防城港鋼鐵基地、紅沙核電、金川銅鎳大型冶煉項目三個「天字型大小工程」。以大產業為根本,通過重大項目帶動產業鏈發展,培育壯大臨港產業集群。
全力推進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加強溝通協調,完善前期工作,爭取國家早日核准開工。抓好主廠區及配套產業區、安置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鋼鐵配套碼頭、航道、廠區道路、休療養中心等工程建設。開工建設指揮部辦公樓、職工宿舍等配套項目。
全力加快紅沙核電項目建設。爭取上半年獲得國家核准,全面開工建設。加快施工准備區和核電生活基地建設。年內力爭完成投資30億元以上。
全力推進金川銅鎳大型冶煉項目。做好選址規劃和項目可研,完成用地用海申報,3月份開展征地拆遷工作,力爭上半年開工建設,三年內一期項目建成投產。
全力促進臨港工業有效聚集。加大幫扶企業力度,確保工業經濟良性運行。支持大海糧油、惠禹蛋白、盛隆冶金、中華電力、中一重工、中冶實久等重點企業發展。加快重交瀝青、盛農磷酸深加工等在建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楓葉菜子油等項目。抓好華潤水泥廠一期投產及二期建設。著力推動食品、磷化、機械、冶金、建材和修造船等行業發展。加快嘉里糧油和惠禹蛋白小包裝技改、盛隆冶金結構調整、東興鑒聲液晶彩電生產線等一批技改項目建設,完成技改投資46億元以上。
二、實施「項目建設突破年」,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
以「項目建設突破年」為主題,以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雙百工程」為重點,注重投資效益,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0億元以上。
強力推進園區建設。把六大產業園區作為投資的突破口和主要平台,突出抓好自治區重點支持的企沙工業區和大西南臨港工業園,打造以鋼鐵、有色金屬為龍頭的現代化國際工業區和以磷化產業、資源加工型企業為主的大西南出口加工基地。
強力推進大交通建設。構建以大交通為基礎的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崇左至欽州高速公路、欽防鐵路擴能改造、南防快速鐵路建設。開工建設防東高速公路、濱海公路防城港段、欽防高速公路擴建工程。貴台至防城二級公路防城港段、沙企一級路企沙連接線年內完工。加快市道路運輸信息管理指揮中心建設,結合高速鐵路客運站規劃建設城市交通樞紐中心。開展防城至東興鐵路前期工作。
強力推進產業大招商。以大招商聚產業,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工程,依託六大產業園區,健全市縣(市、區)兩級招商引資聯動機制、財稅共享機制和項目滾動發展制度,組織專業招商團隊,實行組合式招商、點對點招商。全年引進區外境內資金108億元以上,利用外資1.5億美元以上,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
強力破解項目建設瓶頸。加大投入,完善機制,扎實推進一批事關長遠、影響巨大的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加快編制「十二五」規劃和專項規劃。按照「重組架構、增加力量、明確分工、加強協調」的要求,抓好征地搬遷安置工作,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加大閑置土地清理和用地用海報批力度,保障建設用地需要。堅持項目聯審和規劃土地預審,繼續推行市長接待日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快項目審批。強化項目管理,做到業主、設計、施工、監理到位,堅持管理機構、施工設備、施工措施、監督檢查到位,確保項目進度快、質量好。
強力提升投融資水平。充分發揮城投公司等四個市級融資平台的作用,落實1100億元的政銀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圍繞「雙百工程」建立融資項目庫,提高項目成熟度。加強金融服務,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發揮民營經濟在房地產、商貿物流和旅遊業等領域中的主力軍作用。
三、以大城建為核心,構築百萬人口城市主框架
突出「濱海、門戶、生態」三大特色,按照「三島三灣一核心六組團」的總體布局和「四沿線、四片區、兩景觀、兩改造」的建設重點,繼續推進城市建設百項工程,打好「八個一批」攻堅戰,努力完成投資130億元以上,確保建一片成一片,傾力打造全海景生態濱海城市。
建設一批城市主幹道。上半年完成北部灣大道二期改造工程、西灣大道和珍珠大道建設。按城市道路標准完成東興大道改造。江山大道西段基本貫通,東灣大道全線開工。
建設一批城市標志性建築。啟動以高層建築群為主的中央商務區建設,打造城市核心區。基本建成科技圖書館、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城投公司綜合樓主體工程。加快東盟外灘建設。
建設一批「四沿線、四片區」項目。全面清理「四沿線」用地,限期開發沿線地塊。基本建成商業中心區和桃花灣北部片區路網。全面動工建設城南新區路網。加快各片區房地產、商業設施、生活服務設施等城市配套項目建設,完善組團功能。
建設一批西灣景觀中心項目。全面開工建設西灣整治、西灣景觀大道、針魚嶺大橋等項目,加快針魚島、洲墩島的整理和規劃工作,推進紅林海灣等臨灣建築建設。
建設一批便民利民項目。建成桃花湖公園一期工程,推進仙人山公園、蜈蚣嶺公園、白鷺公園、體育公園建設。加強小區物業管理,開展文明小區評比。規劃建設停車場、集貿市場、公交車站等一批市政配套設施,提升城市服務功能。
建設一批房地產項目。金海灣商住區一期年內基本完工,海悅華府、匯通·卓富商貿城、寶來大廈、中環花園等項目實現竣工,開工建設西灣華庭、越秀實業、華港麗城等項目,加快陽光海岸、800里上城等項目建設,推動房地產業有序發展。
實施一批舊城改造項目。加快港口區爛尾樓處置和城中村改造,啟動漁洲坪工業園整體搬遷工作;抓好桃花湖周邊村改和沖孔安置區建設。加快防城區汽車站整體搬遷,推進商業中心與休閑廣場建設,完成民族大道、珍珠大道風貌改造。
推進一批縣城和重點鎮建設。上思縣城南和城東新區主幹路網工程年內建成,擴大城區規模,凸顯森林旅遊勝地風貌。東興市實施「東擴北移」,推進國門廣場和口岸改造項目,9月底完成國門廣場主通道建設。企沙鎮以北港、大龍安置區為重點,加快建成企沙工業區配套生活基地。
四、以大港口為龍頭,做優做強大物流
堅持「以港興市」戰略,全面落實市委建設國際樞紐大港的戰略決策,以大港口為龍頭,做強大物流;以大物流為支撐,壯大港口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率先崛起。
全力打造大港口。今年港口貨物吞吐量要完成7600萬噸,早日建成億噸大港。年內建成防城港18-22號泊位,加快建設20萬噸級進港航道、東灣403-407號泊位,開工建設運通、信潤碼頭等工程,啟動企沙工業區配套碼頭、潭油作業區5萬噸級航道、防城港40萬噸減載平台及配套航道前期工作。
奮力發展大物流。充分發揮大港口優勢,規劃建設礦石、煤炭配送中心。做好煤炭物流基地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設立保稅物流中心、保稅物流園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完成東灣物流園區主幹路網建設,加快園區土地清理、環境整治工作及在建倉儲物流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沖侖物流園區道路,推進大型停車場、租賃市場和倉儲配送項目。制定優惠政策,扶持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打響「防城港物流」品牌。
五、切實加強「三農」工作,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要求,努力提高統籌城鄉發展能力,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優化農業結構。積極應對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對我市農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品牌農業、休閑農業等現代農業。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做大做強「紅姑娘」紅薯、紅龍果、紅蓮霧等「紅系列」和金花茶、金香糯等「金系列」特色農業。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抓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160萬畝的林改任務。加快基層農技體制和十萬山華僑林場體制改革。抓好整合村級綜合服務設施試點村建設。積極推廣完善「農事村辦」等新型服務模式,提高農村社會化服務水平。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以水利、道路等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2座、中越界河整治10公里、防滲加固三面光渠道50公里,新建標准堤防10公里,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30萬畝。實施土地整治整村推進工程。加快黃竹村、牛路村等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完成第三批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建成一批村屯道路、飲水工程、沼氣池等項目。
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落實市委《關於加強縣域經濟重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港口區重點依託鋼鐵、核電等重大項目發展臨港臨海產業;防城區重點打造重大項目的配套產業基地和後勤保障基地;上思縣重點發展綠色產業、資源加工業和特色旅遊業;東興市要完成東興組團規劃,統籌好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重點發展商貿、旅遊、物流及出口加工業。
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國際旅遊商貿熱點城市
以大旅遊為增長點,更加重視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搞旺人氣、繁榮市場、促進消費、提升生活品質。
加快發展大旅遊。圍繞建成廣西旅遊熱點城市的目標,全面實施「十個一」旅遊文化品牌項目和建設國際濱海旅遊勝地行動方案,以十大旅遊景區為主戰場,掀起旅遊文化基礎設施和景區景點建設大會戰熱潮,開工建設重點項目70個,新增投資80億元以上。
加快發展商貿業。完善商業網點規劃,引進和培育一批大超市、快餐連鎖店、品牌商貿企業。世界風情步行街一期「五一」節前開業,抓緊建設東興旅遊購物街。
加快發展其他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服務、金融保險、規劃設計、中介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積極貫徹落實國家促進消費政策,擴大住房、汽車、體育健身、休閑娛樂、住宿餐飲等熱點消費。
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打造中國東盟合作第一城
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的機遇,全面推進與東盟各國的開放合作,加快將我市打造成中國東盟合作第一城。
積極發展對外經濟。利用自貿區零關稅和國家鼓勵政策,開拓東盟市場,重點抓好糧油、機電、化工、煤炭、礦石等大宗商品進出口。加快邊貿轉型,爭取設立東興、茅嶺進口資源加工區,規劃建設水產品、礦產品等加工貿易基地和橡膠、紅木傢具等專業市場。充分利用港口和邊境口岸優勢,構建對接東盟投資與服務的通道和前沿基地,建設機械設備和物料配送中心。
積極擴大區域合作。以中越建交60周年為契機,與越南等東盟國家在商貿、物流、農業、旅遊、文化、會展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利用東興邊境經濟合作區區域調整、功能提升的機會,積極推進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規劃申報工作,動工建設中越北侖河二橋。加快東興、里火邊民互市貿易區二期工程建設;啟動楊屋、灘散互市貿易區規劃建設;完善企沙邊貿碼頭基礎設施,改善通關環境。重點拓展與西南地區、長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區及友好城市的合作交往。積極組織參加上海世博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重大會展活動。支持企業「走出去」,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
八、完善財政運行機制,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充分發揮財政職能,著力培育支柱財源,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辦大事,提高財政管理績效。
狠抓增收節支。抓好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的稅源培育,積極扶持發展第三產業,努力開拓新財源。加快財政收入結構優化調整,提高稅收收入比重。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繼續加大財政對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方面的投入,構建公共服務型財政。
強化財政扶持作用。建立「放水養魚」機制,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加大財政對港口、城建、旅遊、水產品加工等領域的扶持。抓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工作。
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加快理順市區兩級財政管理體制。配合做好自治區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九、實施「民生改善年」,構建幸福和諧防城港
以民生福祉為根本,加大投入,繼續實施事關民生的全民健康行動、實現充分就業行動、提高全民素質行動、增強發展責任行動,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區民生改善最好、人民收入增長最快、幸福指數最高的宜居城市之一。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抓好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工作,促進全民創業。重點對3300名被征地農民進行就業培訓。抓好下崗失業人員、被征地農民、邊境居民、城鄉「零就業家庭」等群體的就業工作。
健全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抓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實現3萬人參保。基本解決破產企業、困難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進一步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抓好被征地農民安置和社會保障工作。規范城鄉低保管理,提高保障標准。認真落實孤兒救助、老年人優待等政策,健全弱勢困難群體檔案,提高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水平。
優先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繼續實施農村初中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和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市高級中學擴建一期和市職業教育中心一期工程。力爭開工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新建一所市級特殊教育學校。推進與科技廳的深度合作,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項目;深化產學研合作,為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傾力發展大文化。更加重視發展文化產業,以大文化樹形象,提升城市軟實力。《印象·北部灣》大型實景演出力爭10月首演,完成一台原創舞台戲、一部電影、一套綜合反映防城港市情況的叢書等工作。努力辦好京族哈節、國際龍舟節、金花茶節、十萬大山森林旅遊節、中越(東興-芒街)國際商貿·旅遊博覽會等重大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擴大影響力。
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突出抓好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創「三甲」工作,完成市中醫院住院樓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市精神病醫院和市第一人民醫院新住院大樓。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發展社區衛生事業。
做好人口計生工作。組織開展我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抓好計生服務站建設。積極開展誠信計生和「兩無一提高」創建活動。加大財政投入和獎扶力度,為計劃生育家庭辦實事、辦好事。
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啟動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創建工作。完成生態功能區劃編制。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循環經濟,抓好上思蔗糖綜合利用循環經濟試點和生物質發電項目。加強江河流域綜合治理。深入開展「百萬農戶種千萬棵樹」活動,掀起新一輪造林綠化熱潮,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強化節能減排責任,確保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任務。東興、上思污水處理廠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開工建設市垃圾處理廠技改項目。全市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60%以上。
建設和諧防城港。深入開展社會治安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兩搶兩盜」、走私、販毒等犯罪活動。強化安全生產,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應急管理平台和隊伍建設,有效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加大法律援助。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調處機制,促進社會安定團結。
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推進邊海文明示範帶、文明社區等群眾性文明創建工作。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改善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條件,促進各民族團結繁榮。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建設,積極為部隊做好生活保障和服務。深入開展「雙擁」工作,認真落實軍人優待撫恤政策,抓好軍轉幹部、復退軍人和隨軍家屬安置。關心和支持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加強市場監管,推進「質量興市」建設。邊海防、對台、檔案、修志、氣象、機關事務、防震減災等各項工作都要取得新的成績。
努力為民辦好一批實事。在全面落實自治區為民辦實事項目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集中財力辦好一批事關民生的實事:
1.為農村獨生子女戶和雙女結扎戶進行一次免費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
2.完成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400戶。
3.完成邊境3-20公里興邊富民行動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改造1282戶危房、修建150公里村屯道路、架設126公里農村電網。
4.解決5萬農民的飲水難問題和2500戶農村衛生改廁問題。
5.建設桃源路小學、金海灣小學、北港小學。
6.實施廉租房保障3716戶;新建廉租住房652套,總建築面積3.26萬平方米。
7.實施城鄉風貌改造工程,集中改造一批舊城區、城中村和「竹筒房」,全面推進一批交通要道、城鎮、村莊的風貌改造。
8.新建6個城市垃圾中轉站和6個公廁,建設40個公交站點,增開2條公交線路。
9.對港口、防城兩城區90條小街小巷進行硬化、美化、亮化,增設排水排污管道。
十、實施「環境優化年」,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以實施「環境優化年」為契機,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升政府執行力和服務水平,不斷優化政務環境和投資環境。
強化政府執行力。政府及各部門必須真抓實干,措施有力,責任到位,確保市委決策迅速准確地落實到位,確保重大工作強勢推進、限期完成。進一步落實《關於加強科學民主決策提高行政執行力的意見》,狠抓執行力的提升。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等「三項制度」,有事馬上辦,有問題馬上協調,將「馬上就辦」作為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行動准則。強化獎懲激勵制度,搞好績效考評。認真落實問責制,深入開展行政效能監察「責任追究大行動」,加強督查督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
強化政府服務。開展「審批大提速和機制大健全行動」,減少審批環節,優化審批程序,創新審批機制,真正實現「直通車」、「保姆式」服務。加強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完善企業掛牌服務制度,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加強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擴大政務公開。
深化政府機構改革。認真貫徹中央、自治區精神,實行大部門體制,理順部門職責關系,上半年完成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加快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明確市本級與城區事權,規劃權高度集中,建設權統分結合,管理權盡量下放。進一步完善工業園區管理體制,為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創造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認真辦好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加大依法治市力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廉政建設,深入開展「行政高效能項目建設無腐敗」活動,打造廉潔高效、求真務實的人民滿意政府。

③ 銀保監會三年行動方案時間表路線圖

銀保監會8月29日召開銀行保險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圈定近期四項重點工作,包括:繼續做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各項工作,進一步增強實體經濟服務質效,深化銀行業和保險業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強系統內黨的建設。

會議同時要求,進一步完善差別化房地產信貸政策,堅決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加大不良貸款准確分類和處置工作力度;認真落實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和強化問責的政策精神;積極防範、穩妥處置好其他重點領域、重點機構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今年以來,金融風險防控工作一直在扎實推進。會議指出,上半年銀保監會穩步推進降杠桿,抓住同業、理財和表外等重點,堅定不移拆解影子銀行,銀行業資金和保險業資金脫實向虛問題進一步緩解,金融體系自我循環空轉套利現象得到有力遏制。

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已簽約金額1.73萬億元,資金到位3500多億元;全國存續債委會1.7萬余家,幫扶困難企業4052家。同時,1至7月銀保監會共處罰銀行保險機構1483家次,罰沒合計16.4億元。

對於下一階段工作,會議指出,進一步增強實體經濟服務質效。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引導銀行保險機構以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推動定向降准資金支持債轉股盡快落地。

同時,會議要求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優化對重點領域的銀行和保險服務,對關系國計民生的在建項目加強資金保障,防止因資金斷供形成「半拉子」工程。

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2.4%,保險資金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超過13萬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2.7%,高於各項貸款增速0.3個百分點,6、7兩月新發放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的平均水平比上年末有所下降。

在銀行業和保險業改革開放方面,會議指出,繼續深化公司治理改革,推動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強化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快探索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堅定不移推進對外開放,繼續按照「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原則,加快落實銀行業和保險業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的重要舉措。

④ 3、 新形勢下,中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機遇與挑戰

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摘 要] 中共十六大對剛邁進21世紀的作出了兩個清晰而准確的基本判斷:一是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二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從兩個基本判斷出發,全面客觀地審視我們當今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所提供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 ; 國內外環境; 機遇和挑戰

剛邁入21世紀之時,在十六大清晰而准確地作出兩個基本判斷:

一是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我們黨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二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

人深刻地理解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必將在前進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記自己的歷史任務,必將為實現奮斗目標而不動搖。從上述兩個基本判斷出發,全面客觀地審視我們當今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所提供的機遇和挑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21世紀初期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期

從國際環境來看,和平、發展、合作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於保持國際環境的總體穩定。穩中有變、和中有斗、緩中有緊、喜中有憂,對我國利多於弊。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補充,外部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

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經歷了56年的建設,已經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成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目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居於世界第7位,中國進出口貿易居於世界第3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認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已超過日本(第7位),居世界第6位。從整體實力看,中國仍屬於國力次強國家。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條件:

(一)發展需求勁頭足

第一,居民消費結構迅速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迅速提升的狀況。「老四件」(即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持續了幾十年,80年代逐步興起的「新四件」(即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高級音響)現在已司空見慣,進入21世紀之初的「新新四件」(即商品住房、小汽車、通訊、旅遊)正迅猛發展。隨著居民消費結構逐年升級,居民消費支出總額倍增。2000年城市居民消費開支只有2184元,到2004年達7180元,增長達3.3倍;2000年農村居民消費開支只有515元,到2004年達2185元,增長4倍多。

上述情況表明,我國消費市場非常廣闊,商機無限,廣大人民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無窮盡動力。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據2005年12月經濟普查第三號公報發布,我國2004年一、二、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第一產業為13.1%,第二產業為46.3%,第三產業為40.7%。這表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但仍未達到完全合理和優化。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將對產業結構調整實施大動作,要重點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加強基礎產業設施建設。

第三,加速城鎮化的進程。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2003年我國城鎮化佔40.53%,預計2010年達到47%,2020年達到55%。加速城鎮化的進程,不僅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同時是保持我國發展需求的勢頭一項長遠的舉措。

(二)發展基礎較好

第一,我國有取之不盡的勞動力資源,擁有豐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資源,並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在5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我國「十五」計劃期間完成了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已初見成效。南水北調正在籌劃實施中。到目前為止,全國高速公路大體聯網,最低程度是省內聯網。

第三,科技教育基礎較好。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持續奮斗,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一支可信賴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相當龐大,已擁有保持在校學生一千多萬的共計1731所高等學校,全國普及義務教育人口達適齡兒童的98%左右,整個國家的文化科學知識素質有很大提高。
2006-7-25 16:25 jerry
(三)初步具備發展的體制保障

以公有制為主體,非公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國內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逐步接軌;政府職能正朝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轉變,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四)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

黨中央和國務院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重視保持社會穩定。一是正確對待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發展變化的種種表現,特別是群體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時發現,正確處理,有效處理;二是高度警惕來自敵對勢力的破壞、顛覆和滲透等活動,重拳出擊違法犯罪的案件,以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二、21世紀初期是中國各種矛盾的凸顯期

(一)兩個基本情況

1.我國是個經濟大國,卻不是經濟強國。以2002年為例,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127個國家中排在第73名。美國等18個國家早已完成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即第一次經濟現代化;現在美國等6個國家已經從工業社會進入知識社會的發展階段,即進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進程;其他12個國家也邁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的起步階段。

中國目前還在推進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中後期。當今中國,農業社會、農業勞動力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0%,相當於1870年美國、法國和德國的比重水平。

2.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由於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因素,我國東中西部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東部經濟上升,中部西部經濟下降。這說明我國地區發展不協調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特徵,這個不協調不僅存在於經濟發展的差距,也存在於社會發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問題

1.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這個問題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就提出來了,到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強調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2.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4.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5.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當艱巨,是「重中之重」。我國人口近13億,農村人口佔62.3%,農村中的赤字縣佔35%,每縣平均負債約400多萬元,每村平均負債約20多萬元,全國貧困縣592個。近年來某些農村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返貧」現象。十六大後黨中央鮮明地提出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後五年到十年,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6.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7.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2006-7-25 16:25 jerry
第二,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和解決好建立現代企業的途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非經營性資產、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

第三,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第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作者:陳雪薇(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⑤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應對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應對?(2010-12-08 21:16:26)
轉載標簽: 經濟發展教育 分類: 形勢與政策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金融危機劇烈動盪後的緩慢復甦之中,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新的深刻復雜變化,但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因為這場金融危機的沖擊而發生改變和逆轉。
從國際環境看,一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在全球化調整發展中擁有新的優勢。二是金融危機後,各國致力於發展新技術、新產業,將成為推動全球新一輪增長的重要力量,我國在搶占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的競爭中具有新的機遇。三是新興大國地位上升,我國等新興大國正在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面臨了很大的挑戰。中國必須在未來五年內啟動經濟增長模式從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的「庫茲尼茨增長」模式,逐步轉向以經濟結構轉型、技術創新和微觀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等為特徵的「熊彼特增長」模式,這是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收入分配結構是否得到改善,是判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效果的關鍵。這是因為,促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諸多矛盾,如投資與消費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以及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等,都可以從收入分配不合理上找到根源。
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居民收入增長滯後於經濟增長;二是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地區收入差距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社會財富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在這種形勢下,分好這塊「蛋糕」就變得越來越關鍵——不僅是做大「蛋糕」的根本目的,也是繼續做大「蛋糕」的必要條件。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這個問題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就提出來了,到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強調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應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化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產業跨區域有序轉移,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⑥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應對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金融危機劇烈動盪後的緩慢復甦之中,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新的深刻復雜變化,但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因為這場金融危機的沖擊而發生改變和逆轉。
從國際環境看,一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在全球化調整發展中擁有新的優勢。二是金融危機後,各國致力於發展新技術、新產業,將成為推動全球新一輪增長的重要力量,我國在搶占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的競爭中具有新的機遇。三是新興大國地位上升,我國等新興大國正在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面臨了很大的挑戰。中國必須在未來五年內啟動經濟增長模式從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的「庫茲尼茨增長」模式,逐步轉向以經濟結構轉型、技術創新和微觀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等為特徵的「熊彼特增長」模式,這是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收入分配結構是否得到改善,是判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效果的關鍵。這是因為,促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諸多矛盾,如投資與消費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以及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等,都可以從收入分配不合理上找到根源。
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居民收入增長滯後於經濟增長;二是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地區收入差距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社會財富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在這種形勢下,分好這塊「蛋糕」就變得越來越關鍵——不僅是做大「蛋糕」的根本目的,也是繼續做大「蛋糕」的必要條件。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這個問題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就提出來了,到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強調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應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化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產業跨區域有序轉移,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⑦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問: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你認為該如何解決應對?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金融危機劇烈動盪後的緩慢復甦之中,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新 的深刻復雜變化,但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因為這場金融危機的沖擊而 發生改變和逆轉。

從國際環境看,一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在全球化調整發展中擁有新 的優勢。二是金融危機後,各國致力於發展新技術、新產業,將成為推動全球新 一輪增長的重要力量,我國在搶占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的競爭中具有新的機 遇。三是新興大國地位上升,我國等新興大國正在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 力量。

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面臨了很大的挑戰。中國必須在未來五年內啟動經濟增 長模式從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的「庫茲尼茨增長」模式,逐步轉向以經濟結構 轉型、技術創新和微觀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等為特徵的「熊彼特增長」模式,這是今 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收入分配結構是否得到改善,是判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效果的關鍵。這是因為, 促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諸多矛盾,如投資與消費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發 展滯後、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以及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等,都可以從收入 分配不合理上找到根源。

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居民收入增長滯後於經濟增 長;二是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城鄉居民收 入差距以及地區收入差距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

社會財富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在這種形勢下,分好這塊「蛋糕」就變得越來越關 鍵——不僅是做大「蛋糕」的根本目的,也是繼續做大「蛋糕」的必要條件。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這個問題早在 1980 年 12 月中央工作會議 就提出來了,到 1995 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強調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 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 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 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 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 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 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 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 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 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 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 24%,在世界 50 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 24 位, 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 60―70%。我國對外 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 50%,美國、日本只有 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 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 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占世 界平均水平的 1/4,全國 600 個城市有 400 個缺水,110 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 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 40%。從 1996 年至 2003 年底的 7 年間,我國減少耕地 達 1 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 8.3%,天然氣只有 4.1%, 銅是 25.5%,鋁是 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 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

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 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 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

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 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 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 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應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 轉化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產業跨區 域有序轉移,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調 整收入分配關系,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杭電的,握握手!(鄙抄轉的)

⑧ 為什麼說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是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

一、21世紀初期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期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條件:
(一)發展需求勁頭足
第一,居民消費結構迅速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迅速提升的狀況。我國消費市場非常廣闊,商機無限,廣大人民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無窮盡動力。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要重點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加強基礎產業設施建設。
第三,加速城鎮化的進程。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2003年我國城鎮化佔40.53%,預計2010年達到47%,2020年達到55%。加速城鎮化的進程,不僅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同時是保持我國發展需求的勢頭一項長遠的舉措。
(二)發展基礎較好
第一,我國有取之不盡的勞動力資源,擁有豐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資源,並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在5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我國「十五」計劃期間完成了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已初見成效。南水北調正在籌劃實施中。到目前為止,全國高速公路大體聯網,最低程度是省內聯網。
第三,科技教育基礎較好。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持續奮斗,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一支可信賴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相當龐大,已擁有保持在校學生一千多萬的共計1731所高等學校,全國普及義務教育人口達適齡兒童的98%左右,整個國家的文化科學知識素質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備發展的體制保障
以公有制為主體,非公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國內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逐步接軌;政府職能正朝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轉變,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四)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
黨中央和國務院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重視保持社會穩定。一是正確對待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發展變化的種種表現,特別是群體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時發現,正確處理,有效處理;二是高度警惕來自敵對勢力的破壞、顛覆和滲透等活動,重拳出擊違法犯罪的案件,以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二、21世紀初期是中國各種矛盾的凸顯期
(一)兩個基本情況
1.我國是個經濟大國,卻不是經濟強國。以2002年為例,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127個國家中排在第73名。美國等18個國家早已完成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即第一次經濟現代化;現在美國等6個國家已經從工業社會進入知識社會的發展階段,即進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進程;其他12個國家也邁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的起步階段。
中國目前還在推進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中後期。當今中國,農業社會、農業勞動力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0%,相當於1870年美國、法國和德國的比重水平。
2.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由於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因素,我國東中西部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東部經濟上升,中部西部經濟下降。這說明我國地區發展不協調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特徵,這個不協調不僅存在於經濟發展的差距,也存在於社會發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問題
1.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2.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4.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5.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當艱巨,是「重中之重」。我國人口近13億,農村人口佔62.3%,農村中的赤字縣佔35%,每縣平均負債約400多萬元,每村平均負債約20多萬元,全國貧困縣592個。近年來某些農村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返貧」現象。十六大後黨中央鮮明地提出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後五年到十年,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6.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7.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第二,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和解決好建立現代企業的途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非經營性資產、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
第三,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第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十一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既有諸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制約因素;機遇和挑戰並存,從總體上看是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於我國發展。
有利條件主要是:
(1)維護和平,促進發展,謀求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當今時代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於我們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2)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我國與世界經濟的互相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有利於我們用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資金、技術、資源和全球市場。
(3) 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有利於我們發揮後發優勢,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我國發展也面臨不少制約因素和嚴峻挑戰。
首先,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占優勢對我國的壓力將長期存在。
其次,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在更加重視與我國發展經貿關系的同時,一些國家同我們在經貿領域的矛盾也在增加。特別是近一個時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圍繞人民幣匯率、紡織品出口、知識產權、能源資源等方面的外部壓力加大,今後這些方面的貿易摩擦還會繼續出現。
第三,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許多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近些年來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這些都對我國經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第四,「十一五」時期,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但是近年來油價持續攀升,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未來世界經濟仍有可能發生較大波動,從而可能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問: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 答:本世紀頭二十年,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中國對外貿易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從外部環境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范圍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步伐繼續加快。從國內情況看,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對外貿易作為聯系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必將不斷取得新的發展。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依然面臨著挑戰。主要是:世界經濟發展有較多不確定因素,石油價格攀升,地區沖突和恐怖活動不斷,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增多,發達國家仍然限制高新技術輸往中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增大,粗放型增長方式有待改變

⑨ 如何通過創新這一新引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面臨了很大的挑戰。中國必須在未來五年內啟動經濟增長模式從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長的「庫茲尼茨增長」模式,逐步轉向以經濟結構轉型、技術創新和微觀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等為特徵的「熊彼特增長」模式,這是今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收入分配結構是否得到改善,是判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效果的關鍵。這是因為,促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諸多矛盾,如投資與消費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以及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等,都可以從收入分配不合理上找到根源。
,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居民收入增長滯後於經濟增長;二是不同收入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地區收入差距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社會財富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在這種形勢下,分好這塊「蛋糕」就變得越來越關鍵——不僅是做大「蛋糕」的根本目的,也是繼續做大「蛋糕」的必要條件。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這個問題早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就提出來了,到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強調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到集約型的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應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化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堅持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引導產業跨區域有序轉移,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⑩ 北京市朝陽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一、全力以赴保增長,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決貫徹中央和北京市「擴內需、保增長」的決策部署,創新機制、整合資源,舉全區之力打好經濟增長保衛戰、區域發展攻堅戰,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不斷鞏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取得顯著成效。主要指標繼續穩居全市前列,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6%;完成區級財政收入190.7億元,同比增長13.3%。
保增長工作成果顯著。堅決落實區委「動起來、統起來、嚴起來」要求,建立部門、街鄉聯動工作機制,強化統籌調度、監督考核和責任落實,形成了全區上下共促發展的強大合力。強化政策引導,制定44條保增長措施,安排6億元產業發展資金,出台加快商務樓宇經濟發展政策,實施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10項措施,構建了多層次、多領域的稅源建設政策體系。為企業爭取市級幫扶資金16.6億元,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額度5.6億元,377家高新企業通過國家新標准認定。推進網上審批。系統梳理並壓縮審批環節,取消審批事項83項,3日內完成審批的項目達到60%以上。186個項目納入市、區綠色審批通道,促進了重大項目落地,全年開復工面積3423萬平方米,佔全市的35%以上。舉辦時尚消費節等特色主題活動,培育藍色港灣等消費聚集區,引入沃爾瑪等大型商貿企業,消費市場繁榮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1476億元,同比增長16%。實際利用外資21.78億美元,佔全市的35.6%。新批內資企業2.4萬家,同比增長18%。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45億元,同比增長15.8%。
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堅持一手抓當期增長、一手抓長遠發展,大力發展金融、現代商務、傳媒等高端產業,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金融業預計實現收入1035.5億元,同比增長49%。新增金融機構50家,金融機構總量達到1168家。現代服務業預計實現收入4430.7億元,同比增長13%。新引進投資性公司5家,1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我區新設公司。文化創意產業加速聚集,大業傳媒集團等重點企業入駐。著力發展新移動通信、新生物醫葯、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中國移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材國際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推進「中國移動谷」等重大項目建設,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10%左右。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技術市場交易活躍。專利申請量8600件,同比增長16%;技術合同成交額103.5億元,同比增長21.8%,我區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強區試點。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建設,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監管,在潘家園松榆里等2個社區開展生活污水達標排放試點,對30萬平方米建築進行節能改造,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1%。
功能區帶動作用不斷提升。CBD、電子城、奧運三大功能區實現區級財政收入佔全區的92.3%,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CBD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東擴方案得到市政府批准,九歌藝術品交易所、華彬藝術品產權交易所、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相繼入駐,核心區一期即將入市,國貿三期主樓基本竣工。電子城功能區加快發展,北擴一期控規獲得批復,ABB三期等項目竣工,中國電信、施耐德電氣、恆基偉業等22個項目簽約入駐。奧運功能區高端文體資源加速聚集,鳥巢、水立方實現營業收入5.2億元,國家會議中心投入使用,國家網球中心新館開工建設,中國網球公開賽、車王爭霸賽等賽事成功舉辦,奧林匹克公園全年接待遊客4000萬人次。儲備區建設步伐加快,溫榆河大道開工建設,金盞金融服務園區土地一級開發開始啟動,園區道路和標准化寫字樓開工建設,德意志銀行、安邦財險項目落地。定福庄、垡頭功能區和東壩航空商務區的發展規劃正在加緊編制。
農村城市化步伐全面加快。統籌推進土地儲備工作,優先解決農民安置、產業發展、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完成拆遷騰退568.5萬平方米。
大望京村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點取得突破,拆除老舊房屋48.6萬平方米,28萬平方米新住宅小區同步建設,儲備土地即將分批入市。建成農民新村83萬平方米,3349戶搬遷上樓。農村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完成崔各庄鄉級土地股份制改革和南皋村級產權制度改革試點,14個鄉、125個村實現村賬託管。農村地區16個產業項目投入運行,農村經濟實現總收入780億元,同比增長12%。
二、高度關注民生問題,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統籌資源,全力解決關系群眾利益的實際問題。預計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萬元,同比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6萬元,同比增長10.2%。
就業保障工作扎實推進。成立就業促進中心,建立失業預警機制,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年開發就業崗位11.1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1.56%,零就業家庭數量實現動態歸零。投入9000萬元,為1.4萬名農村勞動力解決轉移就業和社會保險問題,3809人實現轉移就業,轉移就業率達到82%。建成48家就業創業見習基地,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幫助6598名勞動者追回工資2278萬元。7.2萬名農村居民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19.8萬名「一老一小」人員、7589名無業居民參加大病醫療保險,城鎮社會保險基金收繳率達到97%。投入3310萬元,提高新農合籌資標准,大病統籌、基本醫療參合率超過98%,保障水平居全市前列。加大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居家養老實現全覆蓋,社區養老加快推進。加強社會救助,發放救助金1.77億元,對106戶危房進行改造,政策性住房開復工面積732萬平方米,3265戶家庭得到配租配售。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推進素質教育,優化結構布局,促進優質、均衡發展。完成54所小學規范化建設,初中校主要指標達到市A級標准。加快優質資源聚集,在與湖北黃岡中學合作建設黃岡華僑城學校之後,北師大朝陽附中正式招生,與人大附中、華中師大一附中又分別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深化「雙名工程」,加大培訓力度,投入經費6376萬元,同比增長159%,共培訓幹部教師2.6萬人次。面向全國招聘名校長、名教師19名。組織188名教師支援農村教學。教育質量不斷提升,中考優秀率和高考本科上線率分別提高5.2和10.3個百分點。完成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新增3所公辦幼兒園,適齡幼兒接受公辦優質學前教育比例提高9個百分點。職業教育、國際教育、社區教育、成人教育穩步發展。9萬余名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我區榮獲「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地區」稱號。
衛生保障能力明顯提高。投入3113萬元,強化對重點人群和場所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免費接種流感疫苗68萬人次,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建成7個標准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4個急救站點,與20家駐區醫院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對2000餘名社區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垂楊柳醫院改擴建工程正式奠基。堅持中西醫並重,圍繞居民需求,推廣中醫診療進社區,我區成為全國中醫葯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
文體事業更加繁榮。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3個社區文化中心、100家農村數字影廳,新建、改建全民健身居家工程62套,符合條件的56所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文化產業帶動文化事業發展,培育了「9劇場」等一批文化品牌。深入開展社區一家親、全民健身日等群眾文體活動,撥付專項資金支持1215支文體隊伍發展。工人俱樂部工程項目啟動拆遷。加強文物普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19項。
社會建設管理不斷加強。深化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社區規范化建設,建成175個社區服務站,社區管理運行機制更加完善。完成第七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公開招聘835名社區工作者,建立2.6萬人的和諧促進員隊伍,社區工作力量更加充實。加強社區社會組織建設,探索分類管理和項目化運作新模式。加強農村社會管理,45個村向社區管理過渡。加強和諧社區、和諧鄉村建設,和平家園社區、亞運村街道分別榮獲首批全國示範社區和示範街道,我區被評為首批「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三、全力服務保障國慶,區域形象全面提升
圍繞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服務保障工作,總結借鑒奧運經驗,建立科學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城鄉面貌不斷改善,社會氛圍文明祥和。
國慶保障任務圓滿完成。認真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構建「1+11+43」的組織指揮體系,全民動員、精心組織,圓滿完成了群眾遊行、游園聯歡、女民兵方隊、閱兵服務、彩車組裝場地保障、焰火燃放、安全保障、環境整治、新聞宣傳、志願服務等各項工作任務,服務保障活動安全有序,節日氣氛熱烈喜慶,社會氛圍文明和諧,為實現首都國慶活動「高質量、有創新」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城鄉面貌持續改善。投入88.7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快52條主次幹路建設,對50條道路進行大中修,為26條道路安裝了路燈。完成5條軌道交通、15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保障了工程建設力度。加強環境整治,拆除違法建設25.7萬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93個,新改建環衛設施529座,完成7片城中村和邊角地整治任務。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治理河道9.6公里。推進通惠河濱水文化景觀帶建設,建成慶豐公園等3個景觀公園。10處新建郊野公園對外開放。全區新增、改造綠化面積759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44.8%。全面落實大氣污染治理各項措施,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二級以上天數任務指標。
城市管理不斷加強。鞏固奧運期間城市管理成果,建立城市綜合管理模式,完善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城市運行平穩有序。推廣團結湖流動人口管理模式,通過構建網路、規范流程,提高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水平。探索環境管理新模式,建立高安屯衛生填埋場環境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及時治理異味污染,設立開放日接受群眾監督,垃圾異味基本消除。在望京、東湖地區開展路側停車規范管理試點。開展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與城市風險評估,組織3393次應急演練,應急處突能力進一步提高。
社會形勢安全穩定。以開展國慶平安行動為核心,鞏固平安奧運成果,深化平安建設,維護了良好的社會秩序。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和物防技防工作,完成6個公安派出所的改造工程,新安裝監控探頭1.4萬個,居民小區和行政村封閉管理率分別達到85%和61%。加大對9個市級掛賬村的綜合治理力度,群眾安全感明顯上升。安貞、大屯等8個街道分別被命名為國際安全社區和全國安全社區。成立街鄉安全生產監察隊伍,強化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開展建築工地、食品葯品、消防安全等專項檢查,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可控。社區矯正工作扎實開展。建立領導接訪月制度,完善「三橫多縱」調處網路和矛盾化解體系,重信重訪化解率和積案化解率分別達到91.7%和83.9%。
文明氛圍更加濃厚。深入開展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扎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建立文明行動月工作機制,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窗口行業服務水平。15萬名志願者參與遊行聯歡、文藝演出、信息咨詢、窗口服務、平安建設,充分展現了愛國奉獻、團結協作、服務大局的精神風貌。
各位代表,一年來,我們全面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和國慶服務保障工作,依法向區人大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督。堅持重要事項向區政協通報,通過政協議政會,廣泛聽取建議和意見。全年辦理全國、市、區三級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509件。圍繞辦理《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關注民生,促進就業,推進城鄉一體化》議案,藉助全區各方力量,有力推動了政府各項工作開展。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完善行政復議工作機制,切實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落實作風建設年各項部署,制定實施廉政風險防範管理等7項制度,加強勤政廉政建設。深化目標管理雙百考核,強化政府行政成本管理,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雙擁共建、外事旅遊、人口計生、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僑務對台等工作取得了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朝陽區應對挑戰、迎難而上的一年,更是破解難題、加快發展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嚴峻考驗,我們牢牢把握朝陽在首都發展中的職責,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取得了經濟增長保衛戰和國慶籌辦工作的雙重勝利。我們深深體會到,推動朝陽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廣泛動員,凝聚發展合力。在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基礎上,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部門與街鄉配合、政府與社會協同的良好局面,同舟共濟、化危為機,促進區域科學發展。必須鞏固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立足國際化、市場化優勢,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加快要素聚集,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發展水平。必須協調發展,增強環境承載力。堅持城鄉統籌、規劃引領,拓展發展空間,提高基礎設施、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生態文明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內涵,提升文化軟實力。大力實施文化提升戰略,豐富文化底蘊,加強文明素質培訓,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深感挑戰前所未有、成績來之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的全力支持與幫助,得益於各街鄉、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的團結奮戰與扎實工作。全區人民用激情與汗水、拼搏與奉獻,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發展難關,譜寫了朝陽人不畏艱難、昂揚奮進的輝煌篇章!在此,我代表朝陽區人民政府,向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全區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們工作的駐區中央、市屬單位和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幹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朝陽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宏觀經濟環境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世界經濟復甦將經歷緩慢復雜曲折的過程,特別是大宗商品和資產價格震盪走高,擴大內需還面臨結構性制約,我區經濟增長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發展的壓力依然很大。二是轉變發展方式和優化結構更加緊迫。我區著力發展的主導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有待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加快培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差距依然較大,統籌近期增長和長遠發展的力度還需要加強。三是政府管理服務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拆遷安置、就業保障等問題更加凸顯。人口規模不斷擴大,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亟需加強。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維護安全穩定的壓力持續加大。一些政府部門服務基層的意識、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在理順管理機制、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升行政效率等方面,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閱讀全文

與金融現代服務業攻堅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