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資產如何從表內轉往表外
銀監關於銀行的監管是很嚴厲的,特別是對表內資產,有無數的監管指標盯著。並且表內資產大量佔用資本和信貸范圍,影響了銀行的信貸投放才能和資產收益率,因而,銀行為了或騰出信貸范圍,或減少資本佔用,或為了進步收益,或為了減少稅收等緣由,常常會有把局部資產從表內往外挪需求,或者挪到表外,或者找下家接手。這種資產轉移過程肯定不能赤裸裸的做報表調整,必需藉助某種工具,這個工具就是通道。
普通來說,通道需求契合以下條件:
一、可以完成資產出表,這是前提,不用多說。
二、可以躲避監管,這是根本請求。直接報表騰挪是違規,通道則是打監管的擦邊球,銀行也心虛啊,所以通道一定要能躲避監管,普通來說就是三個手腕:跨區域,跨行業,抽屜協議。跨區域就是找外省的做,讓你不便當查;跨行業就是銀行(銀監會管)找信託、資管等(證監會管)做,讓你信息溝通不暢;同樣的,通道業務常常有些不能拿到桌面上來談的東西,因而很多狀況下會有一份抽屜協議。
三、可以完成兩端不入表。這里的兩端不入表,是指在一筆通道業務中,資產的出讓方和最終持有方都不把該資產入表,沒人喜歡買一塊資產來壓著自家的表,所以不能完成兩端不入表的通道不是好通道。
通道的類型大約有幾種:
1、雙買斷方式,即賣方在把資產出賣的同時,又和買家簽個遠期回購的抽屜協議。關於賣方來說,將該買賣視為不相乾的兩個業務,在當期完成出表;而對買方來說,將該業務視為買入販售,也不入表。這是最簡單的通道業務,銀監怒了,09年在《關於標准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中直接封殺了。
2、信貸轉理財,即銀行經過發行理財富品籌集資金,再由該理財資金投向本來應由信貸資金發放的信貸項目。結果銀監會又怒了,10年在《關於進一步標准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通知》中又封殺了理財資金購置信貸資產。
3、受益權轉讓方式,即經過信託、資管方案等做包裝,經過受益權轉讓的方式來完成資產出表。這一形式主要應用於擬投放的信貸項目。首先,資產出讓方尋覓一家協作銀行,由該協作銀行出面作為甲方,與信託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簽署一份協議,將該信貸項目打包成為信託方案或資管方案;其次,該協作銀行將信託資管的受益權轉讓給資產出讓方。有時分,該類型還會再增加一個遠期受益權轉讓協議加一份免責函作為抽屜協議。這樣資產出讓方就完成了經過非信貸資金來給信貸項目放貸的目的。
4、拜託投資方式,該方式與受益權轉讓形式相似,只不過沒有了信託和資管的包裝,資產出讓方將一筆資金以同業寄存的名義存入協作銀行,同時與協作銀行簽署一份拜託協議,商定以該筆同業資金向特定對象投資。由於該拜託是抽屜協議,在出讓方的表內只會表現為寄存同業,而在協作銀行處則表現為代理業務。
5、資產證券化,即經過中介機構,將擬出讓資產打包成規范化產品(普通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賣,為了完成這一目的,銀行需求找一個(或者痛快本人成立)SPV,將該資產出賣給它,然後由SPV打包成債券,並經過評級公司評級之後才幹出賣,很費事,本錢也很高,目前很少銀行做,不過這種做法是合規的,不怕被監管查。
⑵ 銀行業務中的表內、表外業務分別是指什麼
1、表內業務指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的業務。比如銀行存款、貸款等,這個很好理解,銀行每吸納一筆存款、放出一筆貸款,都會在資產負債表上註明。
2、表外業務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簡單來說,表外業務就是銀行大力發展的,資產、負債業務以外的其他業務。這部分業務也能給銀行帶來收益。
表外業務主要有擔保類業務,如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何承兌等,承諾業務和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承諾業務與擔保業務類似,都與銀行信用有關。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2)金融機構的表內資產擴展閱讀:
銀行的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的區別比較簡單: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業務是表內業務;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業務就是表外業務。
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可以相互轉換,並不是完全獨立的:
假設銀行為某個企業擔保,收取一定的擔保費。如果企業正常兌付,銀行在擔保過程中獲得了相應的服務費,但不會改變資產負債表。
但如果該企業不能按時兌付,銀行作為擔保機構極有可能要承擔相應責任,比如替該企業兌付。此時銀行要支出一筆資金用於兌付,顯然會減少銀行的資產,這筆錢就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上體現。這時,表外業務就納入資產負債表,轉換成了表內業務。
⑶ 在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項目包括哪些
中央復銀行的資產項目包括
1.貼現制及放款
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者對商業銀行提供資金融通,主要的方式包括再貼現和再貸款。還有財政部門的借款和在國外金融機構的資產。
2.各種證券
主要指中央銀行的證券買賣。中央銀行持有的證券一般都是信用等級比較高的政府證券。中央銀行持有證券和從事公開市場業務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通過證券買賣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
3.黃金和外匯儲備
黃金和外匯儲備是穩定幣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國際間支付的重要儲備。中央銀行承擔為國家管理黃金和外匯儲備的責任,也是中央銀行的重要資金運用。
4.其他資產
主要包括待收款項和固定資產
⑷ 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有那些
所謂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表外業務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形成銀行的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其中一部分還有可能轉變為銀行的實有資產和實有負債,故通常要求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表外業務一般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主要內容
貿易融通業務
金融保證業務 包括 保函 備用信用證 貸款承諾 貸款出售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極易混淆。
其聯系是:二者都不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反映,二者有的業務也不都佔用銀行的資金、銀行在當中發揮代理人、被客戶委託的身份;收入來源主要是服務費、手續費、管理費等。其區別是:中間業務更多的表現為傳統的業務,而且風險較小;表外業務則更多的表現為創新的業務,風險較大,這些業務與表內的業務一般有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轉化表內的業務。
⑸ 表內籌資和表外籌資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企業籌資的含義和動機:
企業籌資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經營等活動對資金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採取適當的方式,獲取所需資金的一種行為.企業籌資的動機可分為四類:設立性籌資動機,擴張性籌資動機,償債性籌資動機和混合性籌資動機.
二,企業籌資的分類:
(1)按照資金的來源渠道不同,分為權益籌資和負債籌資
(2)按照是否通過金融機構,分為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
直接籌資不需要通過金融機構,直接籌資的工具主要有商業票據,股票,債券;
間接籌資需要通過金融機構,典型的間接籌資是銀行借款.
(3)按照資金的取得方式不同,分為內源籌資和外源籌資
內源籌資:是指企業利用自身的儲蓄(折舊和留存收益)轉化為投資的過程.
外源籌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閑置資金,是指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
(4)按照籌資的結果是否在資產負債表上得以反映,分為表內籌資和表外籌資
表內籌資是指可能直接引起資產負債表中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的籌資;
表外籌資是指不會引起資產負債表中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的籌資.
(5)按照所籌資金使用期限的長短,分為短期資金籌集與長期資金籌集
籌資方式最基本的分類:權益資金籌集方式和負債資金籌集方式,其中負債分為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權益資金和長期負債稱為長期資金,短期負債稱為短期資金.
⑹ .在中國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項目包括
中央銀行的資產項目包括
1.貼現及放款
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者對商業銀行提供資金融通,主版要權的方式包括再貼現和再貸款。還有財政部門的借款和在國外金融機構的資產。
2.各種證券
主要指中央銀行的證券買賣。中央銀行持有的證券一般都是信用等級比較高的政府證券。中央銀行持有證券和從事公開市場業務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通過證券買賣對貨幣供應量進行調節。
3.黃金和外匯儲備
黃金和外匯儲備是穩定幣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國際間支付的重要儲備。中央銀行承擔為國家管理黃金和外匯儲備的責任,也是中央銀行的重要資金運用。
4.其他資產
主要包括待收款項和固定資產
⑺ 銀行表內資產都有哪些
表內資產風險權數劃分為5個等級,其權數分別為O%,10%,20%,50%和100%。具體定義是: ①0%風險資產。包括現金,以本幣為面值的對本國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債權,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其他債權,用現金或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央政府債券作擔保、或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中央政府提供擔保的債權。 ②10%風險資產。它包括對國內政府公共部門機構(不包括中央政府)的債權和由這樣的機構提供擔保的貸款。 ③20%風險資產。它包括:對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的債權以及由這類銀行提供擔保或以這類銀行發行的債券作抵押品的債權;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內的注冊銀行的債權以及由這類國家內注冊銀行提供擔保的貸款;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外國家注冊的銀行余期在一年期內的債權和由這類國家的法人銀行提供擔保的所余期限在一年之內的貸款;對非本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公共部門機構(不包括中央政府)的債權,以及由這類機構提供擔保的貸款;托收中的現金款項。 ④50%風險資產。完全以居住用途的房產作抵押的貸款,這些房產為借款人所佔有使用,或由他們出租。 ⑤100%風險資產。它包括:對私人機構的債權;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外的國家的法人銀行余期在一年以上的債權;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外的國家的中央政府的債權(以本幣定值和以此通貨融通的除外);對公共部門所屬的商業公司的債權;行址、廠房、設備和其他固定資產;不動產和其他投資(包括那些沒有綜合到資產負債表內的對其他公司的投資);其他銀行發行的奔本工具(從資本中扣除的除外);所有其他的資產
⑻ 銀行為什麼要把表內資產轉到表外
銀監關於銀行的監管是很嚴厲的,特別是對表內資產,有無數的監管指標盯著。並且表內資產大量佔用資本和信貸范圍,影響了銀行的信貸投放才能和資產收益率,因而,銀行為了或騰出信貸范圍,或減少資本佔用,或為了進步收益,或為了減少稅收等緣由,常常會有把局部資產從表內往外挪需求,或者挪到表外,或者找下家接手。這種資產轉移過程肯定不能赤裸裸的做報表調整,必需藉助某種工具,這個工具就是通道。 普通來說,通道需求契合以下條件: 一、可以完成資產出表,這是前提,不用多說。 二、可以躲避監管,這是根本請求。直接報表騰挪是違規,通道則是打監管的擦邊球,銀行也心虛啊,所以通道一定要能躲避監管,普通來說就是三個手腕:跨區域,跨行業,抽屜協議。跨區域就是找外省的做,讓你不便當查;跨行業就是銀行(銀監會管)找信託、資管等(證監會管)做,讓你信息溝通不暢;同樣的,通道業務常常有些不能拿到桌面上來談的東西,因而很多狀況下會有一份抽屜協議。 三、可以完成兩端不入表。這里的兩端不入表,是指在一筆通道業務中,資產的出讓方和最終持有方都不把該資產入表,沒人喜歡買一塊資產來壓著自家的表,所以不能完成兩端不入表的通道不是好通道。 通道的類型大約有幾種: 1、雙買斷方式,即賣方在把資產出賣的同時,又和買家簽個遠期回購的抽屜協議。關於賣方來說,將該買賣視為不相乾的兩個業務,在當期完成出表;而對買方來說,將該業務視為買入販售,也不入表。這是最簡單的通道業務,銀監怒了,09年在《關於標准信貸資產轉讓及信貸資產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中直接封殺了。 2、信貸轉理財,即銀行經過發行理財富品籌集資金,再由該理財資金投向本來應由信貸資金發放的信貸項目。結果銀監會又怒了,10年在《關於進一步標准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轉讓業務的通知》中又封殺了理財資金購置信貸資產。 3、受益權轉讓方式,即經過信託、資管方案等做包裝,經過受益權轉讓的方式來完成資產出表。這一形式主要應用於擬投放的信貸項目。首先,資產出讓方尋覓一家協作銀行,由該協作銀行出面作為甲方,與信託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簽署一份協議,將該信貸項目打包成為信託方案或資管方案;其次,該協作銀行將信託資管的受益權轉讓給資產出讓方。有時分,該類型還會再增加一個遠期受益權轉讓協議加一份免責函作為抽屜協議。這樣資產出讓方就完成了經過非信貸資金來給信貸項目放貸的目的。 4、拜託投資方式,該方式與受益權轉讓形式相似,只不過沒有了信託和資管的包裝,資產出讓方將一筆資金以同業寄存的名義存入協作銀行,同時與協作銀行簽署一份拜託協議,商定以該筆同業資金向特定對象投資。由於該拜託是抽屜協議,在出讓方的表內只會表現為寄存同業,而在協作銀行處則表現為代理業務。+\/釁號 wuqingshangdi 5、資產證券化,即經過中介機構,將擬出讓資產打包成規范化產品(普通是債券)並在市場上掛牌出賣,為了完成這一目的,銀行需求找一個(或者痛快本人成立)SPV,將該資產出賣給它,然後由SPV打包成債券,並經過評級公司評級之後才幹出賣,很費事,本錢也很高,目前很少銀行做,不過這種做法是合規的,不怕被監管查。
⑼ 銀行的一級資產和表內表外業務都是什麼
你想問的是一級資本吧,一級資本也叫核心資本,網路一下核心資本就知道了。
⑽ 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是什麼意思
表內業務是指資產抄負債表襲中,資產和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
表外業務是指資產負債表不能揭示的業務,例如保證、銀行承兌匯票等。
從財務角度看,銀行業務可以分為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