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面對經濟危機,我國政府採取了哪些政策。並運用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知識予以分析。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1.本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金融危機原因:信用擴張,虛擬經濟引起的經濟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次貸危機是導火線.實際次貸債券只有6000億美元,引發了這么大的金融危機,全是由於跟風即人們的心理預期造成的.羊群效應,它是指市場上存在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理論上羊群效應會加劇市場波動,並成為領頭羊行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下述案例中燒餅就是領頭羊.在現實經濟中,次貸房貸是領頭羊
2.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這里原創一個案例: 兩個人賣燒餅,每人一天賣20個(因為整個燒餅需求量只有40個),一元價一個,每天產值40元.後來兩人商量,相互買賣100個(A向B購買100個,B向A購買100個),用記賬形式,價格不變,交易量每天就變成240元--虛擬經濟產生了
如果相互買賣的燒餅價為5元,則交易量每天1040元,這時候,A和B將市場燒餅上漲到2元,有些人聽說燒餅在賣5元錢1個,看到市場燒餅只有2元時,趕快購買.--泡沫經濟產生
燒餅一下子做不出來,就購買遠期餅.A和B一方面增加做燒餅(每天達100個或更多),另一方面賣遠期燒餅,還做起了發行燒餅債券的交易,購買者一是用現金購買,還用抵押貸款購買.---融資,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購買,既沒有現金,又沒有抵押品,A和B就發放次級燒餅債券.並向保險機構購買了保險.---次級債券為次貸危機播下種子
某一天,發現購買來的燒餅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發霉,就趕快拋售掉,哪怕價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金融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燒餅店裁員了(只要每天40個燒餅就可以了)--失業;燒餅債券變廢紙了--次貸危機
抵押貸款(抵押品不值錢)收不回,貸款銀行流動性危機,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金融危機
3.在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機構的金融杠桿和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
4.更深層次
(1)超前消費長期積累釀成的惡果。美國長期盛行超前消費,鼓勵人民買房子、買汽車、買高檔消費品,銀行為追求高額利潤,向居民發放這樣那樣的信用卡,鼓勵超前消費。「用明天的錢為今天享受」。「讓美夢提前到來,讓美夢成真。「能掙會花是時代的驕子」。說得天花亂墜,這種超前消費,在若干年中也曾帶來暫時的繁榮。但這種預支未來購買力的行徑,畢竟是「寅吃卯糧」,存在泡沫,一時的繁榮,帶有虛幻的色彩。一旦經濟不景氣,出現大批失業者,還不出欠款,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急劇下降,美國次級債凸顯於世人面前,銀行呆帳成堆,一些投資銀行面臨破產境地。
(2)美國的銀行為高薪所累。美國銀行業長期來養尊處優,似乎是「天之驕子」。高層領導皆是高薪,年薪數百萬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領階層年薪也達數十萬美元。銀行業長期來由於借貸額巨大,獲利甚豐,掩蓋了矛盾,盡管年復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過得去。一旦債務人難以償付債款,出現成批呆帳,形成三角債。銀行始則周轉不靈,繼則巨額虧損。於是大批裁員。若認真反思,高薪是過多地享用經濟成果,含有剝削因素。或者說是一種「竭澤而漁」、「殺雞取蛋」的愚蠢之舉。
(3)美國目前缺乏新興的產業。美國多年來常有新興的產業引領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車工業、航空業、電子通信業。如電腦的硬體軟體、手機曾遙遙領先當許多國家尚處於萌芽狀態,美國則已面廣量大地形成產業。但近十年來,美國這些領先的產業已處於徘徊狀態,而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迅猛追趕,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業發展神速,美國的優勢相對削弱,或者說正在逐漸失去優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的金融危機積淀久,它啟示人們從中吸取教訓。我們要一切立足於本國的實際,辦好我們中國自己的事情。這也是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影響之良策。
5.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過去.
⑵ 面對金融危機有人說銀行應該承擔社會責任,你怎麼看
這種說法當然復是正確的——不僅僅制是銀行,任何一個相關的組織和個體都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實際上銀行作為金融機構,任何一個利率的調整、貸款的刺激(比如最近我國支持中小企業貸款、微型企業貸款)、貸款政策調整(一套房房貸、二套房不貸)等等都是根據國家的要求進行的,其目的都是為了積極面對金融危機、經濟危機。
比較經濟危機來說,金融危機似乎離銀行更近,當然有銀行商業化的影響,但是金融危機的實質還是社會、市場的自然演化。如果您說的責任是說銀行要對金融危機負責,這句話就不是很恰當了。
⑶ 中國政府面對經濟危機採取的政策
肇始於美國次貸危機的經濟危機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較高的外貿依存度(78年為9.80%,04年為70.01% ,07年為71% ),無論是金融領域還是實體經濟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因此,從大眾輿論一直討論中國政府是否會「救市」,到從9月開始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拉開了宏觀調控干預經濟危機的序幕。從出台的這些政策來看,國家應對這次經濟危機採取的是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
一。積極的財政政策。
國務院決定對財政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繼1998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後,再次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1998年,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國內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明顯的問題,經濟增長乏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果斷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有效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快速增長。2004年以來,我國經濟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但也出現了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增長過快等問題,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又一次相機抉擇,從2005年起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轉向穩健的財政政策。」
二。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
這次也是中國10多年來貨幣政策中首次使用「寬松」的說法。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1998年在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經濟中呈現的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貨幣政策轉為「適當寬松」,意味在貨幣供給取向上進行重大轉變。 從歷史上看,貨幣政策的變化,始終與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轉向,凸顯了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
「這次調整是在傳遞國家提振經濟的信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國內經濟已經出現了增速下滑的苗頭,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之策。
自去年以來,我國GDP增速連續5個季度出現回落,沿海地區的一些工廠經營困難;同時,外需減弱使我國出口面臨新的壓力。
央行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前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方面會對促進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另一方面也會為將來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寬松』前加上『適度』二字,就是要強調信貸放鬆的規模不是全面放鬆,而是有保有壓、有所選擇。」張斌認為,「將更加註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三。具體政策實施(以時間為序)
1.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從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
簡評:本來隨著近年來的一次次加息,央行加息的空間已經不斷縮小。然而卻在今年年初開始,CPI指數開始瘋狂上漲,讓金融部門陷入到兩難境地,如果通過加息來抑制通脹,則會導致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和股市走低,而降息則會縱容CPI高漲。無奈之下,只能停止調整銀行利率,而是改用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來實現抑制通貨膨脹的效果。
就在CPI指數連續四個月下降後,更重要的是8月CPI指數下降到4.9%。在8月份CPI指數剛剛公布幾天後,央行就突然宣布降息,這次情形基本跟往常一樣,央行政策跟著CPI指數進行調整。突然降息不僅是為了打破民眾對於銀行利率向上調整的預期,這跟最近沿海地區出現的眾多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經營困難有很大關系。
央行結束加息周期,進入政策調整期,無疑對樓市是一個利好的消息。這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以來首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也是央行9年以來首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在近幾年,隨著銀行利率的一步步向上調整,國內居民購房的貸款需求也逐步被抑制了。關於下半年的銀行加息預期不斷,如果央行再次加息,無疑給正在處於低迷的樓市更大的沖擊。
雖然這次央行降息主要是給中小企業解困,但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通貨膨脹已經得到合理有效控制,未來銀行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將會處於一個相對穩定時期,短期內不會再進行重大調整,至少不會繼續再向上調整。因為國家金融政策一般不會在短時期內進行上下調整,除非是國內通貨膨脹惡化。金融環境的寬松將給目前的樓市發展帶來活力。
普通居民對於銀行加息的疑慮消除之後,在各樓盤紛紛推出特價和優惠價格情況下,居住貸款需求有可能得到釋放,推動國內房地產市場逐步走出低迷,進入健康發展時期。
2. 證券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調整為單邊征稅。 18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將現行的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對雙方當事人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調整為單邊征稅,即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的出讓方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對受讓方不再征稅。
簡評:減少股票交易成本可能短期內增加交易量,但是受國際股市受挫,持續低迷的這種本質上金融風險,彷彿有些指標不治本,正如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龔方雄預計,「鑒於全球性危機已嚴重沖擊投資信心,18日中國調整印花稅的決定可能無力振奮中長期股市。」 可能會像過去一些人批評「布票」、「糧票」,現在批評戶籍制度一樣,取消了它們難道就解決了問題了嗎?關鍵是應該使得附著在它們上面的權利義務的剝離。單邊印花稅的實施對短期可能會對股市產生利好現象。
2. 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國資委主任李榮融18日也表示,國資委一貫強調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要成為推動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積極力量。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時候,國資委支持中央企業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
3. 匯金宣布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簡評:國家增持股票、向國企(大型企業)注資無論是在任何意識形態的國家都是無可厚非,也曾經有人批評美國救市是搞社會主義,且不談國家用公眾稅收拯救企業的合理性,單就國家調控市場經濟的工具而言,大型企業盛衰尤其關乎基本民生的領域,國家對其扶持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在其發展逐漸成熟的時候更應該增強自身的風險預警機制和抵禦風險完善缺陷的免疫力。
4. 10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同意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從10月6日起繼續接受非金融企業中期票據發行的注冊。
簡評:重啟中期票據發行將有助於部分大型企業獲取流動資金,緩解其融資困境,不排除將資金用於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同時,由於中期票據發行有一定門檻限制,因此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幫助有限。
5.10月5日證監會表示,將於近期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工作。
簡評:有人稱之為「買空賣空」的套現,證券公司融資困難在股市低迷的此刻尤其困難,推行這項業務既能擴大收益也能擴大損失。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推出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也為當前的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對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與改革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
6. 10月8日,國務院決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0月1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10月9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
簡評:對於這兩項相互矛盾的措施引起了一些人的誤解,免徵利息稅明顯會增加個人儲蓄,並且會成為個人所得的避稅港,並且當前通貨膨脹調控得當,沒有必要進一步採取措施。下調准備金率也明顯是對股市利好的政策,因此可見國家對這兩項措施同時出台目的不同,無意沖突。
7. 10月21日,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關於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提高3486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
簡評:此次政策調整主要為了應對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出口增速的放緩,通過減輕出口企業經營壓力,促進出口企業自我發展,提高應對風險能力。
此次大規模調整商品出口退稅率再次凸顯了中國政府「保增長」的宏觀調控意圖,也是繼近期增加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實施新的外匯管理條例和兩次下調「雙率」之後的又一次重大調控舉措。
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動盪、全球經濟減速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為9.9%,這一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個百分點。
通過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將有助於增強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支持中小企業克服經營困難健康發展,從而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此外,通過提高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將有利於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
8. 10月22日,財政部宣布,從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 ,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徵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徵土地增值稅。金融機構對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性普通自住房提供貸款,其貸款利率的下限可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 。同時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各檔次利率分別下調0.27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勵住房消費的收費減免政策。
簡評:明顯的鼓勵買房提振房市的措施,對於政府拯救房地產市場一直以來觀點不一,包括美國收購「兩房」很多人認為這是對房地產商的保護。房價虛高,產生泡沫是眾所周知的,以北京為例,首都房價確實該長,但是明顯不能一直扶搖直上。0.7倍的基準利率經過測算便知會出現「存貸倒掛」現象,當然這或許這是形式上的口號,用以提振大眾信心是主要目的。鼓勵購房的這些措施的出台讓人也不得不產生懸念:這不會造成中國的「次貸危機」吧?房價不降,不改變「土地」財政等根基性的頑疾,成效顯著的背後或許是一些人謀得了灰色收入和搭了政府便車,佔了政策的便宜。
9. 10月29日,央行宣布,從10月30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0.27個百分點。
簡評:一個月內兩次降息,足以見到政府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防止調控過火,和剛滅了火又去救水的現象。不過這樣添油戰術的效果往往不會特別明顯。
10. 11月4日,央行表示,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不再加以硬約束。
簡評:有人說危機危機,既是危險又是機遇。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體制改革來說也是機遇。目前中國金融資產、企業、操作過於國有化,防範風險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到了小巷當中,適當放手金融商業市場的管束也是金融市場完善的措施,當然也有人認為正是中國金融的相對封閉保護了金融領域(比如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但是金融資本全球一體化加快,中國參與國際金融的程度要求了我們金融市場的改革迫在眉睫。
11. 11月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
簡評:這是財政政策的一個大手筆,基本投資4萬億,拉動地方和各方投資十幾萬億,可能讓西方國家看得瞠目結舌,也有一些國家贊嘆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力度,但是我們自己應該頭腦清醒。投資促進經濟不錯,應該注意的是一要嚴防腐敗,二是要防止政策失誤,投資偏離方向。這些投資主要是基礎工程和民生方面,直接促進消費的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增加農民收入,看好農村市場,擴大內需目標指向農村也成為這次「土改」題中之義,沒有實際增收何來消費?李昌平教授曾經說過「有人測算最近十幾年以來農民實際收入增加不超過9%(扣除通脹因素)」 因此,這次大手筆改善民生輪也該輪到農村了。
12.推進增值稅轉型。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提交的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
簡評:增值稅制的一大優點是能夠避免生產專業化過程中的重復征稅問題。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調,將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面對中小企業目前的關閉困境,不管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6.7萬家還是像一些領導辟謠說的那樣,出口困難和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生存都遇到了麻煩。一些人提出的借這次危機正好促進製造業轉型,但是大量勞動力就業問題不得不在我們的考慮之列。吳敬璉先生也提出了中國製造業轉型的障礙 。此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將通過調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政策在稅收上進一步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當然實施消費型增值稅也會造成財政收入的減少,據統計會大約減少稅收2000億元,有人質疑這會不會給4萬億的支出造成後力不足,時機選擇不對。
13. 11月5日,發改委表示,明年我國將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和良種、農機具和農資補貼,較大幅度提高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的投入。
簡評:從十七屆三中全會一路過來,可以看到中央支農決心,記得******總理到人民大學看望學生的時候說:「不了解三農問題的中國領導者不是稱職的」
中國農村發展嚴重滯後,城鄉二元結構在多方面阻礙了社會發展,真正到了不改不行了。
14.11月10日,******部署落實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項工作。
1、加大投資力度和優化投資結構
2、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
3、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4、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
5、著力提高企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6、認真做好金融財政工作
7、推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
15.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四項實施措施:
措施1 核准審批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措施2 提高3770項產品出口退稅率
措施3 確定災區重建基金具體方案 ,措施4 加強支持林業生態恢復重建 。
16.11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出台十項措施,應對工業增速下行壓力。
財政部: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統一取消和停止徵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將為企業和社會減輕負擔約190億元,財政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共51.1億元。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從2009年1月1日起,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的水平按照當地08年企業退休人員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左右確定。國土資源部:從2009年起國家逐步適當提高征地補償標准。
17.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和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從2008年11月27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1.08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同時,下調中央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等利率。從2008年12月5日起,下調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下調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2個百分點。同時,繼續對汶川地震災區和農村金融機構執行優惠的存款准備金率。
簡評:之所以綜合這幾項措施一起,是因為或許一些並不簡單是為了應對這次經濟危機所採取的,但是或多或少都會對經濟復甦和發展產生影響。同時通過這些政策可以發現應對這次經濟危機貨幣政策應用的較97年金融危機要多,財政、貨幣政策形成組合拳,更為自如。尤其是中小企業問題、農村發展問題等都是基於長期發展目標的,而不是簡單的經濟危機問題。
目前來看,經濟危機還沒有接近尾聲,正如成思危所言:「中國無力英雄救美」,他預測本次金融危機2至3年內就會過去,從2011年開始將迎來世界經濟的復甦。 至於中國的這些宏觀經濟政策效果如何,有些已見成效,走出經濟危機還要各方努力。
政府要解決的就是「二元經濟」!要把過熱的基礎建設收緊,吧資金用到過冷的製造業,引導民間資本迴流到過冷的領域,政策扶持,增加就業,讓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不要老是盯著「保八」這個政績工程!總而言之就是要務實不要務虛!!
⑷ 面對經濟危機政府採取的政策有什麼成效
肇始於美國次貸危機的經濟危機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較高的外貿依存度(78年為9.80%,04年為70.01% ,07年為71% ),無論是金融領域還是實體經濟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因此,從大眾輿論一直討論中國政府是否會「救市」,到從9月開始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拉開了宏觀調控干預經濟危機的序幕。從出台的這些政策來看,國家應對這次經濟危機採取的是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
一。積極的財政政策。
國務院決定對財政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是繼1998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後,再次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1998年,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國內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明顯的問題,經濟增長乏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果斷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有效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快速增長。2004年以來,我國經濟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但也出現了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增長過快等問題,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又一次相機抉擇,從2005年起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轉向穩健的財政政策。」
二。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
這次也是中國10多年來貨幣政策中首次使用「寬松」的說法。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1998年在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經濟中呈現的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貨幣政策轉為「適當寬松」,意味在貨幣供給取向上進行重大轉變。 從歷史上看,貨幣政策的變化,始終與一國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轉向,凸顯了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決心。
「這次調整是在傳遞國家提振經濟的信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國內經濟已經出現了增速下滑的苗頭,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之策。
自去年以來,我國GDP增速連續5個季度出現回落,沿海地區的一些工廠經營困難;同時,外需減弱使我國出口面臨新的壓力。
央行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前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方面會對促進經濟增長起到拉動作用,另一方面也會為將來經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寬松』前加上『適度』二字,就是要強調信貸放鬆的規模不是全面放鬆,而是有保有壓、有所選擇。」張斌認為,「將更加註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三。具體政策實施(以時間為序)
1.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和中小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從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
簡評:本來隨著近年來的一次次加息,央行加息的空間已經不斷縮小。然而卻在今年年初開始,CPI指數開始瘋狂上漲,讓金融部門陷入到兩難境地,如果通過加息來抑制通脹,則會導致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和股市走低,而降息則會縱容CPI高漲。無奈之下,只能停止調整銀行利率,而是改用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來實現抑制通貨膨脹的效果。
就在CPI指數連續四個月下降後,更重要的是8月CPI指數下降到4.9%。在8月份CPI指數剛剛公布幾天後,央行就突然宣布降息,這次情形基本跟往常一樣,央行政策跟著CPI指數進行調整。突然降息不僅是為了打破民眾對於銀行利率向上調整的預期,這跟最近沿海地區出現的眾多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經營困難有很大關系。
央行結束加息周期,進入政策調整期,無疑對樓市是一個利好的消息。這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以來首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也是央行9年以來首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在近幾年,隨著銀行利率的一步步向上調整,國內居民購房的貸款需求也逐步被抑制了。關於下半年的銀行加息預期不斷,如果央行再次加息,無疑給正在處於低迷的樓市更大的沖擊。
雖然這次央行降息主要是給中小企業解困,但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通貨膨脹已經得到合理有效控制,未來銀行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將會處於一個相對穩定時期,短期內不會再進行重大調整,至少不會繼續再向上調整。因為國家金融政策一般不會在短時期內進行上下調整,除非是國內通貨膨脹惡化。金融環境的寬松將給目前的樓市發展帶來活力。
普通居民對於銀行加息的疑慮消除之後,在各樓盤紛紛推出特價和優惠價格情況下,居住貸款需求有可能得到釋放,推動國內房地產市場逐步走出低迷,進入健康發展時期。
2. 證券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調整為單邊征稅。 18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從2008年9月19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徵收方式,將現行的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對雙方當事人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調整為單邊征稅,即對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的出讓方按千分之一的稅率徵收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對受讓方不再征稅。
簡評:減少股票交易成本可能短期內增加交易量,但是受國際股市受挫,持續低迷的這種本質上金融風險,彷彿有些指標不治本,正如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龔方雄預計,「鑒於全球性危機已嚴重沖擊投資信心,18日中國調整印花稅的決定可能無力振奮中長期股市。」 可能會像過去一些人批評「布票」、「糧票」,現在批評戶籍制度一樣,取消了它們難道就解決了問題了嗎?關鍵是應該使得附著在它們上面的權利義務的剝離。單邊印花稅的實施對短期可能會對股市產生利好現象。
2. 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國資委主任李榮融18日也表示,國資委一貫強調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要成為推動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積極力量。在目前股市低迷的時候,國資委支持中央企業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
3. 匯金宣布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簡評:國家增持股票、向國企(大型企業)注資無論是在任何意識形態的國家都是無可厚非,也曾經有人批評美國救市是搞社會主義,且不談國家用公眾稅收拯救企業的合理性,單就國家調控市場經濟的工具而言,大型企業盛衰尤其關乎基本民生的領域,國家對其扶持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在其發展逐漸成熟的時候更應該增強自身的風險預警機制和抵禦風險完善缺陷的免疫力。
4. 10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同意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從10月6日起繼續接受非金融企業中期票據發行的注冊。
簡評:重啟中期票據發行將有助於部分大型企業獲取流動資金,緩解其融資困境,不排除將資金用於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同時,由於中期票據發行有一定門檻限制,因此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幫助有限。
5.10月5日證監會表示,將於近期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工作。
簡評:有人稱之為「買空賣空」的套現,證券公司融資困難在股市低迷的此刻尤其困難,推行這項業務既能擴大收益也能擴大損失。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推出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也為當前的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對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與改革創新具有積極的意義。
6. 10月8日,國務院決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同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0月1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10月9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
簡評:對於這兩項相互矛盾的措施引起了一些人的誤解,免徵利息稅明顯會增加個人儲蓄,並且會成為個人所得的避稅港,並且當前通貨膨脹調控得當,沒有必要進一步採取措施。下調准備金率也明顯是對股市利好的政策,因此可見國家對這兩項措施同時出台目的不同,無意沖突。
7. 10月21日,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關於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提高3486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
簡評:此次政策調整主要為了應對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出口增速的放緩,通過減輕出口企業經營壓力,促進出口企業自我發展,提高應對風險能力。
此次大規模調整商品出口退稅率再次凸顯了中國政府「保增長」的宏觀調控意圖,也是繼近期增加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實施新的外匯管理條例和兩次下調「雙率」之後的又一次重大調控舉措。
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動盪、全球經濟減速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為9.9%,這一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3個百分點。
通過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將有助於增強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支持中小企業克服經營困難健康發展,從而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此外,通過提高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將有利於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
8. 10月22日,財政部宣布,從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統一下調到1% ,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徵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徵土地增值稅。金融機構對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性普通自住房提供貸款,其貸款利率的下限可擴大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20% 。同時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各檔次利率分別下調0.27個百分點。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勵住房消費的收費減免政策。
簡評:明顯的鼓勵買房提振房市的措施,對於政府拯救房地產市場一直以來觀點不一,包括美國收購「兩房」很多人認為這是對房地產商的保護。房價虛高,產生泡沫是眾所周知的,以北京為例,首都房價確實該長,但是明顯不能一直扶搖直上。0.7倍的基準利率經過測算便知會出現「存貸倒掛」現象,當然這或許這是形式上的口號,用以提振大眾信心是主要目的。鼓勵購房的這些措施的出台讓人也不得不產生懸念:這不會造成中國的「次貸危機」吧?房價不降,不改變「土地」財政等根基性的頑疾,成效顯著的背後或許是一些人謀得了灰色收入和搭了政府便車,佔了政策的便宜。
9. 10月29日,央行宣布,從10月30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0.27個百分點。
簡評:一個月內兩次降息,足以見到政府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防止調控過火,和剛滅了火又去救水的現象。不過這樣添油戰術的效果往往不會特別明顯。
10. 11月4日,央行表示,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不再加以硬約束。
簡評:有人說危機危機,既是危險又是機遇。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體制改革來說也是機遇。目前中國金融資產、企業、操作過於國有化,防範風險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到了小巷當中,適當放手金融商業市場的管束也是金融市場完善的措施,當然也有人認為正是中國金融的相對封閉保護了金融領域(比如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但是金融資本全球一體化加快,中國參與國際金融的程度要求了我們金融市場的改革迫在眉睫。
11. 11月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措施。會議確定了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
簡評:這是財政政策的一個大手筆,基本投資4萬億,拉動地方和各方投資十幾萬億,可能讓西方國家看得瞠目結舌,也有一些國家贊嘆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力度,但是我們自己應該頭腦清醒。投資促進經濟不錯,應該注意的是一要嚴防腐敗,二是要防止政策失誤,投資偏離方向。這些投資主要是基礎工程和民生方面,直接促進消費的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增加農民收入,看好農村市場,擴大內需目標指向農村也成為這次「土改」題中之義,沒有實際增收何來消費?李昌平教授曾經說過「有人測算最近十幾年以來農民實際收入增加不超過9%(扣除通脹因素)」 因此,這次大手筆改善民生輪也該輪到農村了。
12.推進增值稅轉型。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提交的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
簡評:增值稅制的一大優點是能夠避免生產專業化過程中的重復征稅問題。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調,將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面對中小企業目前的關閉困境,不管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6.7萬家還是像一些領導辟謠說的那樣,出口困難和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生存都遇到了麻煩。一些人提出的借這次危機正好促進製造業轉型,但是大量勞動力就業問題不得不在我們的考慮之列。吳敬璉先生也提出了中國製造業轉型的障礙 。此外,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將通過調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等政策在稅收上進一步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當然實施消費型增值稅也會造成財政收入的減少,據統計會大約減少稅收2000億元,有人質疑這會不會給4萬億的支出造成後力不足,時機選擇不對。
13. 11月5日,發改委表示,明年我國將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和良種、農機具和農資補貼,較大幅度提高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發展的投入。
簡評:從十七屆三中全會一路過來,可以看到中央支農決心,記得******總理到人民大學看望學生的時候說:「不了解三農問題的中國領導者不是稱職的」
中國農村發展嚴重滯後,城鄉二元結構在多方面阻礙了社會發展,真正到了不改不行了。
14.11月10日,******部署落實中央政策措施的七項工作。
1、加大投資力度和優化投資結構
2、著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
3、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4、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
5、著力提高企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6、認真做好金融財政工作
7、推進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
15.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四項實施措施:
措施1 核准審批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措施2 提高3770項產品出口退稅率
措施3 確定災區重建基金具體方案 ,措施4 加強支持林業生態恢復重建 。
16.11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出台十項措施,應對工業增速下行壓力。
財政部: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統一取消和停止徵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將為企業和社會減輕負擔約190億元,財政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共51.1億元。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從2009年1月1日起,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的水平按照當地08年企業退休人員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左右確定。國土資源部:從2009年起國家逐步適當提高征地補償標准。
17.1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和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從2008年11月27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1.08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同時,下調中央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等利率。從2008年12月5日起,下調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下調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2個百分點。同時,繼續對汶川地震災區和農村金融機構執行優惠的存款准備金率。
簡評:之所以綜合這幾項措施一起,是因為或許一些並不簡單是為了應對這次經濟危機所採取的,但是或多或少都會對經濟復甦和發展產生影響。同時通過這些政策可以發現應對這次經濟危機貨幣政策應用的較97年金融危機要多,財政、貨幣政策形成組合拳,更為自如。尤其是中小企業問題、農村發展問題等都是基於長期發展目標的,而不是簡單的經濟危機問題。
目前來看,經濟危機還沒有接近尾聲,正如成思危所言:「中國無力英雄救美」,他預測本次金融危機2至3年內就會過去,從2011年開始將迎來世界經濟的復甦。 至於中國的這些宏觀經濟政策效果如何,有些已見成效,走出經濟危機還要各方努力。
⑸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的金融機構有什麼影響
金融機構損失有限
中國金融機構的直接損失相當有限。由於美國政府信用擔保,我國金融機構持有的大量美國機構債不會有損失。但是在全球化的時代,
外圍金融市場的動盪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消極傳導作用。
陸挺:此次全球金融海嘯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比較復雜。首先,金融機構的直接投資所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小。 據初步統計,我國共
持有海外公司債券約為120億美元,其中僅有小部分受到影響。如中國各銀行借給雷曼資金總計大概為7.2億美元左右。在外匯儲備投資方
面,截至7月底,我國持有519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大約4440億美元為機構債。對於美國的機構債券,美國聯邦政府已經對此進行擔保,
只要持有到期就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第二,實際上,最近由於金融市場動盪,美國國債價格正向上走,這是因為大家發現持有其他資產反而變得更加不安全、從而更願意去
持有美國國債。當然這裡面也有風險。由於美國的救市行動而發行的大量國債勢必會導致更多的貨幣供給。從中長期角度看,會抬高美國國
債利率和引起美元貶值,這會對我國以美元計價的固定收益資產造成一定的損失。但這僅是一種風險而已,美元的匯率涉及美國經濟、全球
經濟、美國貨幣供給、其他經濟體貨幣供給等多重因素,所以將來也未必一定會出現美元幣值走弱的現象。
至於美國中長期利率是否會走高的問題,其實首先要搞清楚是什麼「利率」。目前的聯邦基準利率只有2%,而且進一步減息的可能非常
大。美國國債的利率最近也持續走低。但由於市場信心走弱,互相不信任對方,金融機構間的借貸利率不斷上升,這就是這一段時間出現的
所謂credit crunch(信貸危機)問題。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近來不斷通過各種手段擴大貨幣供給,目的在於提振市場信心,降低拆借利率
。當然,如上所言,如果美國發債較多,從中長期而言會拉高國債利率,但這並不是目前所考慮的主要問題。
李稻葵:短期而言,對中國金融機構影響有限,因為我國金融機構在投資方面還是趨於保守,而這次投資在美國、雷曼等投資銀行的大
部分還是美國、歐洲等的機構。此外,我們還要關注我們在境外的機構是否有投資,比如一些「中」字型大小的企業,它們手頭擁有大量外匯,是
否進行過投資尚不得而知。
中期而言,確實存在風險,如果中期內美國金融市場能夠穩定、金融機構不再繼續破產、金融市場進入整頓時期,則未來半年內,發達
國家投資在中國的各種資金有可能出現逆轉迴流,由此導致新興市場國家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等。
美國也會採取一些措施,使得美元對全世界其他貨幣匯率保持穩定。如果美國金融界的地位進一步下降,對美國會形成進一步打擊。至
於匯率問題,我相信,美國在中美匯率問題上不會有太大要求,而是主要希望中國不從美國國債上撤離。
黃益平:對我國金融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內金融機構在海外證券市場的投資。從目前金融危機發展的情形來看,金融機構面對的
最大問題,第一是投資者信心,第二是流動性。毫無疑問,隨著國際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我國在海外證券市場的投資已經出現虧損。不過
這些國外資產本身就是用外匯購買的,因此尚不至於對國內的流動性造成重大影響。況且對於許多金融機構而言,這些虧損也僅僅是賬面上
的。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美國的金融危機會引發國內金融機構系統性的風險。我國大多數大型金融機構都是國家所有或控股的,不會出現
倒閉的現象。即使是非國有的銀行,也受到政府隱性擔保的支持,因此也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從資金流動的角度,一些短期資本的流出、在證券市場投資的回撤等存在可能性,但是我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抵禦這種沖擊綽綽有餘。另
外,如果美元幣值出現大幅波動,有可能使得人民幣匯率很難再持續盯住美元。最近2-3個月的進展表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越來越
大,而對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動則越來越穩定。這實際是一個好現象,意味著匯率政策開始真正落實2005年提出的參照一攬子貨幣的有管制
的浮動,實際反而能增加匯率的穩定性。
⑹ 面對金融危機的措施
金融危機下我國物流企業所面對的機遇和挑戰
金融危機激發我國物流業潛力
19日,中國貿促會、美國運輸與物流協會等在南京聯合舉辦中美物流論壇。與會中外專家、行業巨頭普遍認為,在美國金融危機背景下,作為新興行業的中國物流業,機會大於挑戰。
國家商務部服務貿易司楊博介紹,2007年,中國物流業增加值1.7萬億元,同比增長20.3%,物流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7.6%,佔GDP的6.9%。在江蘇,發達的製造業也催生物流業快速崛起。2007年,全省實現社會物流總額76418億元,佔全國的1/10,增長22.7%,物流業增加值1593億元,增長17%,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16.75%。
但與發達國家甚至是世界平均水平比,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短腿」仍非常明顯。資料顯示,全球物流業務總量3000億歐元左右,前十家物流企業佔了約20%份額。與這種市場集中度相反,中國物流業卻普遍小而散,有1.3萬家左右第三方物流商,但沒有一家建有全國性網路,僅上海市大小物流企業就有十幾萬家,這種四分五裂的格局必然提高物流成本。我省現有物流企業3萬多家,而初具規模的企業只有100家左右。
「世界上儲藏成本高於運輸成本,而中國相反」。中國物流行業5000億美元產業產值,70%花在運輸業上,另有15%是行政管理成本,這和美國4%左右的行政成本差距明顯。統計顯示,中國物流只有10-20%外包,這個數字歐洲為35%,美國為50%,日本更是達到80%。
中國物流業第三個挑戰是專業人才的缺失。大田物流首席執行官戴思蒙德透露,他們公司專業人才缺口就有30%左右。
差距就是潛力。中國物流企業要突破本土限制,成立地區性公司,盡量擴大網路覆蓋面,在提高效率、政府調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的起色。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物流業有挑戰,更不乏機遇。麥肯錫上海分公司全球副總裁黃贇分析,華東地區對歐美運輸會受出口影響而減少,業務格局將會有所改變,比如,業務范圍將從跨洲運輸更多地轉向亞洲地區航線,美國東部航線好於美國西部航線,等等。與此同時,物流業也在並購資產層面迎來很多機會。中國物流企業可以利用美國商務部探討將物流設備、技術參與中國產業這個過程,力爭合作商機。
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產業的影響
由一年前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風暴最終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並正在向實體經濟滲透,有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危機。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剛有發展趨勢的物流產業的影響很大,包括由於現在金融危機致使全球經濟不景氣而對物流產業產生的負面影響和從這次金融危機的產生原因來總結出我國物流產業應避免的類似問題,對將來物流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鍾。另外,有些專家還提出了在美國金融危機給我國冷鏈物流帶來了機遇。通過分析全球經融危機對我國物流產業的影響提出了在金融危機下我國物流產業的應對策略和建議。正確的看待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產業的影響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金融危機、物流產業、影響、啟示
從2001年起,美聯儲為刺激經濟,開始實施低利率政策,引發了大量購房的需求。為盤活資金緊跟市場,金融機構投入了一系列金融創新產品,形成了一個復雜的以住房為資產基礎的金融產品鏈。這些金融創新產品的暢銷,助長了金融機構的貪婪,加上這些產品基本屬於場外金融衍生品,缺乏嚴厲監管,以及金融產品鏈條過長導致信息嚴重不對稱等等原因,金融機構普遍放鬆了對相應風險的識別與控制,這種惡性循環發展到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並向全球蔓延曾經風光無限的美國式金融體系遭受重創而與次貸相關的的金融衍生品涉及全球投資者,因此導致危機迅速向全球擴張,全球金融危機爆發。
一、對物流產業產生的負面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正在全球范圍內對各行業造成沖擊,我國的物流產業也不例外。我國物流行業的業務量明顯下滑,對物流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對於以外貿物流行業為主的企業造成的壓力很大;許多以航海運輸、航空運輸、鐵路運輸、汽車運輸方式進行物流的企業面臨著破產。這種影響會隨著金融危機在中國的不斷滲透會變得更加嚴峻,整個行景不容樂觀,
由於金融危機使整個行業不景氣的原因,現在物流企業貸款很難。銀行放貸需要抵押,物流企業的資產大多是倉庫、車輛等,銀行不認這些,因此物流企業貸款很難。在目前這種經濟不景氣業務量銳減的背景下,企業亟須資金的支持,資金鏈一斷,就基本面臨破產。
目前,金融危機已對全球實體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2008年世界經濟已明顯放緩,下行風險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確定,並且會造成經濟不景氣的可能性巨大。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2%,發達經濟體經濟2009年將下降0.3%,其中,美國經濟將負增長0.7%,歐元區兩個主要經濟體德國和法國將分別負增長0.8%和 0.5%。對於中國這些主要的外貿國的經濟逐漸蕭條以外貿物流行業為主的企業造成的壓力很大。據有關人員估計今年行業外貿物流業務量下滑有30%以上,對於許多經濟外向型的城市,出口貿易及關聯產業直接受到歐美市場需求放緩的影響,外圍經濟一蕭條,各個行業的需求量隨即減少,這也意味著進出口貿易量隨之減少,下游的物流業必然受到沖擊,例如深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飆升的油價上半年已經對行業造成沖擊,如今外圍經濟危機對深圳物流企業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目前深圳港口碼頭都是以外貿為主,珠三角地區一些工廠倒閉和生意不景氣,造成整體貨量下降,拖車企業自然就無貨可拉。「目前集裝箱運輸企業賣車的非常多,不少企業做不下去就把車轉讓出去,這種情況目前還有增加的趨勢。
在面對金融危機對國際業務為主的我國物流企業,正在進行調整以改變這種多行業的不良影響,這對企業有很大的意義。企業穩住陣腳積極思變,現在以外貿為主的物流企業都在做調整,原來全是做國際業務的,現在也開始做國內業務,尋找新的增長點。在轉型的同時,物流企業也努力降低各項成本,開源節流。深圳越海全球物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面對著高油價、出口放緩等經濟外部環境的巨大挑戰,但該公司還是靠著創新和戰略性的遠見,在行業內取得驚人的發展。去年該公司的現金流有80億,今年1到9月就達到150億,逆市增長了一倍多,利潤也在增長。外圍經濟危機對行業影響很大,深圳物流企業有7到8成的企業都是在做出口型企業的業務,這些物流企業日子很難過,但對主要做國內內需的物流企業來說,影響不大。在積極開拓新市場的同時,物流企業也希望政府能夠施以援手,對物流行業進行一定的扶持。美泰國際物流董事長周伍權說,他希望政府首先是進一步規范市場。現在很多小的物流企業,車大多都是套牌的,這些不正規的小企業搞壞了市場,他們的套牌車費用低,用低價格到處搶生意,擾亂了整個市場。
許多以航海運輸、航空運輸、鐵路運輸、汽車運輸方式進行物流的企業面臨著破產。源於華爾街的這場金融危機給造船航運業帶來一輪重新洗牌:那些現金充裕或者能從銀行拿到大額授信的優質企業將趁機在市場重組中進一步壯大自己,而那些純粹靠高息借貸或者杠桿融資的「投機」公司將面臨舉步維艱、進退兩難的境地,要麼被兼並收購或者申請破產。 造船業的行業像這樣一旦不景氣,那麼就勢必會牽連到以航運為主要運輸方式的物流產業的正常營運。購置船隻的成本加大,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航運的運費已低至不能彌補成本,不少航線正被迫虧本經營,加上銀行要求增加保證金,航運公司經營環境將更困難。金融危機正在影響我國航空業,一方面,消費者開始削減出行成本,減少乘坐飛機的次數,從而減少了航空公司的業務,許多以前需要空運的物品公司由於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行業不景氣,也減少了以空運進行流通的商品。另一方面,由於銀行體系出現動盪,航空公司的融資也更加困難。而航空業一直是屬於高負債率的行業,購買飛機的資金有相當一批來自於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而現在的銀行貸款變得更加的困難。以鐵路運輸和汽車運輸為主的物流公司也存在類似以上的擔憂和影響。
二、帶給物流行業的啟示
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還在於金融機構過度開展金融創新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對相應風險的承擔與控制。
這實際也給物流金融創新重要的警示:在金融創新過程中,如何有效監管金融機構的具體運作,促使其對業務風險進行識別及有效管理,至關重要。
作為近期興起的一種重要金融創新業務,物流金融通過銀行與物流企業的合作,主要以供應鏈上的動產擔保為依託,給供應鏈提供融資服務,有助於提升供應鏈整體的運作效率。發展物流金融創新,還可以改變銀行擔保貸款集中在不動產領域的狀況,對降低金融領域的系統性風險也具有重要意義。
但在迅速開展物流金融創新過程中,必須吸取全球金融危機的教訓,對創新中的風險進行充分識別、評估與控制。
以下就在總結全球金融危機的基礎上,結合物流金融創新的特點,歸納了物流金融創新風險控制的主題思想:
1.勇於創新仍是發展方向。通過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剖析,可知金融創新不是問題,對金融創新缺乏有效控制才是關鍵所在。尤其在中國,利用金融創新分散風險的機制還很落後,風險主要集中在商業銀行系統,當遇到較大的金融沖擊時系統很可能難以消化,所以我國大力推進金融創新,構建有效的風險分散轉移機制仍是主要的發展方向。
2.從系統工程的角度考慮物流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歷程,彰顯了從系統角度考慮金融創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具體對物流金融創新而言,應該從整體的高度把握物流金融創新的背景、特點及趨勢,並基於此,系統分析風險來源及相應的風險管理對策。
3.加強宏觀經濟運行的分析,高度關注經濟周期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全球金融危機對商業銀行的重要啟示是,在經濟增長階段忽視風險必將導致經濟減速階段的風險甚至是危機的爆發。類似於住房抵押貸款金融創新鏈,物流金融創新也必須在經濟增長時期正確估計最壞情況下的風險,充分考慮宏觀經濟出現問題時的風險大小及應急措施。
4.關注與控制物流金融新增風險。類似於住房抵押貸款,物流金融創新可以緩釋信用風險,但同時又會增加一些新的風險,例如擔保品價格風險、變現風險等,對新增風險的分析與控制是業務能否正常發展以及風險管理水平高低的關鍵,將最終影響銀行資產的安全。
5.利用金融衍生品建立物流金融分散機制需要把握金融創新與風險控制的平衡。物流金融應該利用金融衍生品建立物流金融風險的分散機制,比如,構建擔保池、應收賬款資產池,促使物流金融資產證券化等,這些有利於將業務風險有效分散和轉移,但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注意金融創新與風險控制的平衡,即便在業務蓬勃發展時,實時的監管、貸款審核條件的嚴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這也是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
6.建立相應的金融危機應急機制。政府、金融機構等都應該針對具體的創新業務制定相應的金融危機應急方案,這一點將有效抑制金融危機的擴散。
7.積極開發風險控制技術,跟進金融產品創新步伐。隨著供應鏈時代的到來,供應鏈鏈條上物流與資金流整合越來越重要,這就需要金融機構不斷開發物流金融創新產品滿足供應鏈資金需要,同時金融系統內部也要進行金融產品創新促使貸款風險分散轉移,這些都要求相應的風險控制技術能夠得到積極的開發和利用,以跟上金融產品創新的步伐。
8.內部評級法應在銀行內部與物流金融業務中逐漸實行。應該鼓勵銀行基於物流金融的風險採用內部評級模型來設置相應的資本金,確保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防止流動性問題產生。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妥善處理儲蓄和消費的關系,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處理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發展的關系;處理好監管與創新的步伐相適應;進一步完善中國金融立法,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金融對外開放要與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和安全相適應;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地區間貿易和投資多元化。
三、物流業發展面臨新契機
今年美國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中國經濟在全球影響下開始下滑。在中國所有企業普遍遇冷的情況下我國冷鏈物流卻在當中看到了商機。從冷鏈物流企業來看此次的金融風暴對於我國物流業更多的是一次機遇,金融風暴到現在為止影響的是出口企業和生產企業。雖然我國的南方企業比如:深圳、廣東等企業都面臨這倒閉。但是這些企業大都是生產型企業和出口型企業,對於物流業雖然會對一些企業產生影響,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一種機遇。我們要充分的利用這次機會整合我們的隊伍。由於我國物流甚至冷鏈物流業還處於發展初期,當前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對冷鏈物流內部的調整。提高我國冷鏈物流技術,做好中小型企業從傳統化冷鏈物流轉向現代化。強化冷鏈物流的內部資金鏈、產業鏈。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物流產業的影響歸結為以上幾個方面,這只是現在市場上表現出來的現象和有關專家對近期影響的估計。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轉化的過程中,影響還會發生變化,但我國物流產業做好充分的准備來應對這次金融危機的風暴還是很有必要的。也許在經歷這次經濟災難,我國的物流產業會變得更加的成熟,發展前景會更加樂觀。
相關資料:
http://www.chinawuliu.com.cn/cflp/newss/content/200810/674_102900.html
全球金融危機帶給物流金融的啟示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⑺ 金融危機如何解決
這是個很難解來決的課題源,當今世界不管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還是世界銀行行長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提倡自由經濟,在沒有政治的干擾下發展經濟,這樣就能帶來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這樣一個只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國家能站在世界霸主的位置上,馬克思說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是周期性的,影響的時間長短也是不能確定的。
在面對這次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國政府採取了注資救市的政策,由政府來承擔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和風險,雖然這改變了自由經濟的初衷,但是看的出來這也是目前拯救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最好辦法了。
我覺得資本主義國家想解決經濟危機這個難題,必須穩住過快發展的經濟,減少泡沫經濟,在求速度的同時,要使經濟在良性的軌道上發展,當然這就不得不使用國家宏觀調控,這樣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做法了,矛盾的很。
從貿易學的角度看。資本主義國家需要國際貿易市場,他們的跨國公司壟斷著國際貿易的大部分,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發生經濟危機會對全球帶來那麼大的影響。
⑻ 中國面對經濟危機採取的措施
針對金融危機的經濟萎縮,失業增加等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應該說這些政策措施與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失業、國際收支4方面的國家宏觀經濟目的都相關,都會正面影響:
(1)貨幣政策則從2008年7月份就及時進行了較大調整。調減公開市場對沖力度,相繼停發3年期中央銀行票據、減少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引導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利率適當下行,保證流動性供應。
(2)寬松的貨幣政策。9月、10月、11月連續四次下調基準利率,三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的下降,貸款基準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擴大投資與消費。
(3)2008年10月27日還實施
首套住房貸款利率7折優惠;支持居民首次購買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的約束。
(5)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災區重建、「三農」、中小企業等貸款。
(6)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7)對外經濟合作與協調(如中日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等)
。
以上為主要的貨幣政策,其他政策
(1)寬松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已實施了證券交易稅的下降和利息稅的取消),擴大政府支出(40000億拉動內需正在實施中);
(2)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行業是首當其沖地受到影響,並且從業人員眾多(據統計已達億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稅;二是人民幣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競爭力的手段;
(3)減少企業負擔:勞動法的調整等;
(4)加強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
⑼ 中國面臨的三大經濟危機是什麼
當前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面臨八大機遇與挑戰: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
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蘊含著難得的機遇。
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面對危機,我們不僅要看到此次危機給處於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其中蘊含的機遇。那麼,在我國經濟與世界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海外投資、進出口、金融證券保險業、房地產業、旅遊業、勞動就業、經濟增長、經濟地位等層面都會產生哪些影響,又會蘊含哪些機遇呢?
第一個層面,海外投資。一方面,危機發生後,海外資本市場出現暴跌,對我國較多海外投資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國海外直接投資的風險也不可忽視,一些項目可能面臨著資產價格縮水、投資收益下降、投資回收期延長等一系列風險。
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海外許多股市大幅縮水,資產價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歷史低位;一些公司為了渡過目前的難關,賤賣公司資產或控股權;一些國家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門檻。這些都為我國相關企業、機構創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潛在機會。國際金融危機延續時間越長,破壞程度越大、經濟恢復越慢,我國海外投資的潛在機會就會越多。
第二個層面,進出口貿易。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的目標地也主要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因此這次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將會帶來沖擊,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著資金回收困難、訂單減少的風險。我國一般性貿易出口收入、貿易順差、外匯收入等一系列宏觀經濟指標可能都會發生重要變化。
就我國進口而言,一些國家基於生產自救可能會出台一些有利於產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關稅、降低出口價格、放鬆技術封鎖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銅、鐵礦石等價格大幅調整降低了我國進口相關商品的成本,這些都有利於相關商品的進口。我國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擴大技術類、資源類、短缺類、價格優勢類商品的進口。
第三個層面,金融證券保險業。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聯動、匯率波動及其對金融機構經營的影響;金融環境的變化對銀行貸款業務可能產生重要影響;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可能傳導到其設置在我國的分支機構上來。對我國證券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價波動及其對證券機構經營、業績和對投資者投資收益的影響;股價波動對市場融資功能的影響及其對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資的影響。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利率波動對保險業經營及業績的影響;資本市場波動對保險業投資收益的影響。
就影響程度而言,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對外有所開放但尚不充分,這就決定了此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一方面,在國際金融、證券市場沒有穩定之前,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單邊行情。另一方面,影響我國金融、證券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因素仍是國內的市場環境和運行機制。今後我國仍會堅持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的發展路徑,但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會進一步加強。
第四個層面,房地產業。這次危機從源頭上看是房地產市場危機。因此,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房地產業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我國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有可能面臨一些海外投資客拋售房產、抽離資金的情況;其次,基於美國這次房地產市場危機的深刻教訓,我國未來會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會控制房地產虛假需求的擴大和價格的暴漲暴跌,以避免房地產市場的劇烈波動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
第五個層面,旅遊業。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受危機影響較深的國家,基於發展本國經濟、增加就業的需要,可能會出台促進本國旅遊業發展的舉措,以吸引更多境外遊客。因此,我國居民出國旅遊可能會更加便利,國內旅遊業面臨著旅遊人數分流的潛在壓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影響,海外入境的人數可能會明顯減少,這對涉外旅遊會產生較大影響。
第六個層面,勞動就業。此次危機對我國勞動就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放緩,新增就業機會可能相對減少。因此,未來一定時期可能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等金融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失業金融從業人員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少的國家和地區。因此,我國面臨著引進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機遇,國內金融業也可能面臨著更加嚴峻的人才競爭的態勢。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人才競爭對我國金融、證券、保險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個層面,經濟增長。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會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基礎、方式與西方發達國家明顯不同。同時,我國經濟仍是投資推動型經濟,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電網、城市基礎實施、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投資空間。一旦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深而出現GDP增速下降較多時,我國投資型經濟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第八個層面,經濟地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恢復經濟的復雜程度、困難程度會比我國大得多。因此,在未來幾年增速趨緩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總量與發達國家的相對差距將會縮小,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將會上升。具體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價可能會考慮「中國企業談判因素」,而不是過去那種我國「需求什麼」國際市場「炒什麼」、「漲什麼」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