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公司 > 金融機構規避風險具體案例

金融機構規避風險具體案例

發布時間:2021-03-02 15:08:51

『壹』 金融機構的風險主要包括哪三大風險

金融機構的風險主要包括金融市場風險、金融產品風險、金融機構風險。

一家金內融容機構發生的風險所帶來的後果,往往超過對其自身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具體的金融交易活動中出現的風險,有可能對該金融機構的生存構成威脅;

具體的一家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而出現危機,有可能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一旦發生系統風險,金融體系運轉失靈,必然會導致全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甚至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1)金融機構規避風險具體案例擴展閱讀

金融風險的基本特徵有以下幾個:

(1)不確定性:影響金融風險的因素難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關性:金融機構所經營的商品—貨幣的特殊性決定了金融機構同經濟和社會是緊密相關的。

(3)高杠桿性:金融企業負債率偏高,財務杠桿大,導致負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創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隨高度金融風險。

(4)傳染性:金融機構承擔著中介機構的職能,割裂了原始借貸的對應關系。處於這一中介網路的任何一方出現風險,都有可能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甚至發生行業的、區域的金融風險,導致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風險

『貳』 求金融危機下企業應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風險的案例

什麼是金融風險

在整個社會資產的分割,真正的資本和金融資產是兩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在正常情況下,真正的車主或出售其資產流動提供服務,為金融資產所有者或支配的貨幣收入流量。貨幣收入流量是利益最直接的形式,股息,紅利等。

當人們用自己的錢購買一些金融資產,金融資產收入,不提供的交通目前的收入流,但逐漸在今後一個時期的時間實現了貨幣收入流量,在這個問題,以便實現貨幣收入進入的時間因素實際貨幣收入流量流量必須予以考慮。現實世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競爭和世界的金融資產在今後一個時期的時間一定充分,最後多少錢產生收入流,而且還相當的不確定性。這種對預期收入損失的可能性,通常被稱為金融風險。

在許多文件,人們把風險等同於不確定性。事實上,風險和不確定性是兩個概念之間的嚴格區分。

對於一個微觀經濟主體,其風險是預期收入損失的可能性,不確定性是可預見的或一些無法控制的一種不愉快的事件。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不確定性表現為隨機的事件,一般具有的外觀偶然的,突發性等。的風險和收益通常攜手。例如,在金融資產的信心,不同的價值觀資本收益的投資者可以預期代表的概率可以用來說明任何特定國家的期望概率。投資行為假定N可能的結果,那麼概率分布必須有兩個特點:第一,該中心有一個趨勢,代表平均水平;二是一定有人從這一趨勢的偏差。概率分布的中心,代表了投資者的預期收入的價值取向,方式的趨勢,從投資者的回報為代表的風險。利用概率論的語言,投資者的風險,這是一筆收入的具體概率代表投資者分布,預期值和中位數的水平,可用於測量誤差標准差公式,該公式如下:

這是資產選擇理論和風險的定義,金融市場理論。財務風險:根據這一定義具有以下特點和意義:為微型風險Te風險和個人風險的研究①,②主要服務的個人風險資產的投資選擇面微觀分析;③在一個完全競爭性的金融市場,理性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不同的資產評估風險和利益或其他決定。

顯然,我們在這里討論金融風險分析將集中於傳統的財務風險是必須嚴格區別開來。

第三,整體金融風險和金融系統風險

全球金融風險和財務風險所謂的系統是比較局限於個別金融風險或金融風險而言,我們現在所談論的,工作作為重要的經濟問題之一,其含義是,這種金融風險。

從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經驗教訓看,無論是金融危機,什麼是最終的支付危機中的表現,即所引起的:沒有解決或外債,或國內銀行體系的成熟,儲戶不能滿足一般要求,然後再存入導致了運行,甚至銀行倒閉。正是從這個程度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流動性的重要性,外國貨幣和金融理論步劭工作將在最初的風險是支付系統的銷毀或以任何理由界定的危險現象Liantiao中斷。

現在,我們對金融風險和使用該系統的概念,已經自覺或不自覺,當第一個將是「整體金融風險」等同起來。文化中的一個詞,意思是同一個概念變化的歷史條件下的歷史發展有一個小變化是常見的。之所以該系統可以對全球金融風險金融風險等,我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金融體系的發展和進步已經在各個領域內作出之間的聯系和互動成為不爭的事實的財務部門。例如,股市和金融部門的信貸市場將在這兩個市場不同的功能,但股市崩盤可能導致大批銀行破產上升,另一方面,大銀行之間或破產events一些有影響的合並可能導致股市劇烈變化。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金融業是最有競爭力,從而具有最高風險領域,沒有任何風險金融活動,因此,想要避免金融風險是不可能的,決策機關,有重大決策是關注金融風險或金融風險的整體系統。我們的語言常用的報章及「減少金融風險」實際上是一個混亂的語言,系統或全球性的金融風險,金融風險仍然存在,個別金融風險或局部的金融風險每天都有,去,該如何解決呀?如果「解決」只應為化解危機,但還沒有出現危機,我們應該要做的工作 - 而只能降低系統或整體的金融風險。

然後,在整體金融風險和財政風險的指標是什麼制度?

應該說,為什麼人們所關心的金融風險,金融風險,是因為該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將成為金融危機和金融危機引發的社會和政治危機轉變,統治者不僅會威脅到政權,但也導致經濟發展,停滯或嚴重挫折。這個意義上說,金融風險衡量標準的討論主要是解決金融危機的早期預警。

在1997年7月金融危機以來,國家,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四個東南亞一般同一類型,韓國,日本,俄羅斯,都屬於一個類型的亞洲國家,但在1999年1月,是顯示的跡象在巴西的金融風暴,他們屬於另一種類型。泰國與其他國家金融危機爆發後,忽然間,這些國家的政府不僅沒有,即使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國際金融機構在事先沒有準備預期。在世界經濟學者,也使這些國家的金融危機的預測 - 據我所知 - 只有一個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克魯格曼法官在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基礎,雖然有大量吸收外國資本,但外資短期資本的比例過高,這些外國資本並沒有增加這些國家的資本形成率和科技成果的作用,但在股票和房地產市場,經濟體制的第一個大型數字意味著危險因素。 1999年在巴西和泰國,在該國最大的金融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不同的是,巴西政府像1998年下半年初將有一個心理准備和應急安排,並在巴西,早在東亞金融風暴後不久,金融危機在許多經濟學家們的預期。經濟學是在非常像危機爆發類似這些指標判斷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在巴西和一些國家的數目為基礎。因此,金融危機不是像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它在經濟表現之前,一般潛在的金融風險爆發的目標應該反映或財政和經濟運行之間的一些結構性矛盾。

金融風險,金融機構在經營過程中,因決策失誤,或其他原因的情況下賺錢的客觀變化,財產,名譽遭受損失。
對一個金融機構發生風險的後果,往往比他們自己更影響。在具體的金融交易的金融機構在新出現的風險,金融機構可以生存構成威脅,具體的金融機構來說,由於管理不善造成的危機,整個金融體系可能構成的運作,穩定的威脅,而在事件的系統性風險,金融系統功能失調,整個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混亂,甚至導致嚴重的政治危機。
金融風險的主要表現
(a)風險可能來自借款人不履行約定的還款承諾。
(乙)的風險可能來自金融機構,支付能力不足。
(三)風險可能來自市場利率的變化。
(四)風險可能來自匯率的變化。
(五)風險可能來自國家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的決策應該不及時或錯誤。
(六)風險可能來自金融機構,未經批準的主要人員。
(七)風險可能來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形勢的變化。
(八)風險可能來自金融衍生工具過度使用。
(九)風險可能來自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

『叄』 求國內外金融風險案例!!!麻煩各位了~~

海南發展銀行的關閉
一、案例分析
1998年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告,關閉剛剛誕生2年10個月的海南發展銀行。這是新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由於支付危機而關閉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業銀行。海南發展銀行成立於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傢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總行設在海南省海口市,並在其他省市設有少量分支機構。它是在先後合並原海南省5家信託投資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礎上建立和壯大的。成立時的總股本為16.77億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資3.2億元成為其最大股東。關閉前有員工2800餘人,資產規模達160多億元。
海南發展銀行從開業之日起就步履維艱,不良資產比例大,資本金不足,支付困難,信譽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圖海南發展銀行兼並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之後,公眾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出現擠兌行為。隨後幾個月的擠兌行為耗盡了海南發展銀行的准備金,而其貸款又無法收回。為保護海南發展銀行,國家曾緊急調了34億元資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車薪。為控制局面,防止風險漫延,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當機立斷,宣布1998年6月21日關閉海南發展銀行。同時宣布從關閉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國工商銀行託管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其中包括接收並行使原海南發展銀行的行政領導權、業務管理權及財務收支審批權;承接原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停止海南發展銀行新的經營活動;配合有關部門施實清理清償計劃。對於海南發展銀行的存款,則採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別對待的辦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儲蓄一律由工行兌付,而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將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算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兌付。6月30日,在原海南發展銀行各網點開始了原海南發展銀行存款的兌付業務,由於公眾對中國工商銀行的信用,兌付業務開始後並沒有造成大量擠兌,大部分儲戶只是把存款轉存工商銀行,現金提取量不多,沒有造成過大的社會震動。

二、原因分析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可以說,海南發展銀行建立本身就是一個吸納海南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怪胎。1992年開始海南房地產火爆,1993年5月以後,國家加大金融宏觀調控力度,房地產熱逐步降溫,海南的眾多信託投資公司由於大量資金壓在房地產上而出現了經營困難。在這個背景下,海南省政府決定成立海南發展銀行,將5家已存在嚴重問題的信託投資公司合並為海南發展銀行。據統計,合並時這5家機構的壞賬損失總額已達26億元。有關部門認為,可以靠公司合並後的規模經濟和制度化管理,使它們的經營好轉,信譽度上升,從而擺脫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樣的思路、有關部門又將海南省內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並入海南發展銀行,從而進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資產的比例。
(二)違法違規經營,海南發展銀行建立起來以後,並沒有按照規范的商業銀行機制進行運作,而是大量進行違法違規的經營,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向股東發放大量無合法擔保的貸款。海南發展銀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籌建,並於1995年8月18正式開業的。成立時的股本16.77億元。但僅在1995年5月到9月間,就已發放貸款10.60億元,其中股東貸款9.20億元,占貸款總額的86.71%.絕大部分股東貸款都屬於無合法擔保的貸款,許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確,實際上是用於歸還用來入股的臨時拆借資金,許多股東的貸款發生在其資本到賬後的一個月,入股單位實際上是剛拿來,又拿走。股東貸款實際上成為股東抽逃資本金的重要手段。這種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顯然無法使海南發展銀行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三、 啟示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是目前我國銀行業的主要風險。我國的商業銀行特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大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盡管對4家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的匡算結果有不同,有的說20%左右,有的說30%左右,不論那一個比例,反正都是高比例,大大超過了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17%的最高限界,也大大高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的泰國(7.9%)、馬來西來(6.4%)、印尼(17%)、韓國12%、日本12%、台灣11%,而形成高比例不良資產的原因雖有銀行自身經營管理的問題,但更多的是由於體制因素及由此引起的過多行政干預造成的。國有商業銀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資產比例下只所以還能正常運轉,根本一點在於廣大民眾相信國有銀行不會倒閉,因此不但不擠提,還照樣存款。海南發展銀行一開始了就染上了國有商業銀行的體制病,長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資產包袱,而由於它不是國有商業銀行,沒有國家信用保證,因此,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擠兌,引發支付危機而難以為繼。如前所述,目前我國的主要商業銀行是裹著國家信用大旗掩蓋著高額不良資產的病灶,如果不能盡快把不良資產比重降下來,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化改革的深入,就極容易引發類似海南發展銀行這樣的風波。

(二) 合規合法經營是商業穩健運行的基本要求。
海南發展銀行只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開業就違規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章第35條、第36條、第40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應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償還能力、還款方式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而海南發展銀行完全違背這些規定,貸款不問用途,貸款不搞抵押,通過貸款的方式抽逃資本金,前門拿進、後門拿出,拿來多少、帶走多少,如此違法亂紀經營,豈有不垮之理。
(三) 中央銀行的救助是防止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化解銀行業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發展銀行出現儲戶擠兌時,中央銀行緊急調動34億資金予以支持,當發現如此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機發生時,中央銀行採取斷然措施,立即關閉海南發展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對其實行接管,從而避免了事態的擴大,保護了私人儲戶的利益。同時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對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在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償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總付,以體現投資者(這里為存款者)自我承擔風險的原則。這一案例,充分顯示了中央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和化解銀行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火線的地位。

第二篇 外國金融風險案例
案例2-1
美國儲貸協會的破產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國發生了繼30年代以後又一次商業銀行儲蓄機構破產的風潮,據美國立法機構統計,有問題的商業銀行從1981年的大約200家增加到1986年的超過1400家,商業銀行倒閉的數量從1950——1981年平均每年5家,1982年——1992年平均每年130家,1988年達到200家以上,儲貸協會幾乎全面破產。至1995年末,花費了納稅人大約1400億美元。據美國總會計署估算,這場危機的保救成本要超過5000億美元。在這場危機中,各種利益集團通過立法機關和政府胡整亂治,丑聞百出,在美國金融發展史寫上了不光彩的一頁。

一、案例介紹
美國儲貸協會建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成立這個協會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美國的中產階級進行自顧,所以全稱是「扶助儲貸協會」。為了規范儲貸協會的運作,國會創建了聯邦住宅貸款銀行委員會(FHLBB),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屬機構聯邦儲貸保險公司(FSLIC),為儲貸協會的存款保險。儲貸協會吸收公眾的短期儲蓄存款、並且用這些所得存款向當地的購房者提供20年和30年的抵押貸款,利率在抵押期內保持不變。
顯然,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低於儲貸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儲貸協會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經營,反之,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高於儲貨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該機構就會虧損。從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穩定,長期抵押貸款利率高於短期存款利率,即儲貸協會的收益曲線總是向上傾斜的。在穩定且低通貨膨脹率的時期,儲貸協會的經營是很簡單的。局外人嫉妒地拿儲貸協會經理的「3——6——3」的經營方式(以3%的利率借款,以6%的利率貸款,每天下午3點打高爾夫球)開玩笑。不幸的是,在70年代中期,利率開始上升。最初,這一上升是溫和的遞進的,所以儲貨協會遇到的麻煩不大。但在70年代後期,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對利率施加了向上的壓力,並將利率提高到了儲蓄機構可以向儲戶提供的利率上限水平。為了防止嚴重的非中介化,立法機構授權儲貸協會發行貨幣市場單據,這一新工具面值1萬美元,並允許銀行和儲蓄機構參照6個月國庫券的標准來確定利率。

『肆』 試述金融機構經營面臨的主要風險

我國金融市場當前存在的問題: 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發達國家甚至於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在行業規模、競爭能力、創新能力、市場開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還存在明顯的差距。 第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水平較低,增長速度過於緩慢,內部行業結構和區域發展結構不協調。發達國家金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2003年美國金融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8.3%,而我國僅相當於美國的一半。近年來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過慢,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乏力。金融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均衡,銀行業居絕對主導地位,而證券經紀與交易業、保險業、信託投資業的比重相對偏低。而且,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地區差異較大,農村金融服務的供給嚴重滯後,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金融服務各行業競爭力較弱,不能有效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金融服務產品。從2004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排名來看,排名第一的花旗銀行的一級資本為744.15億美元,不良資產比率為2.06%;而國內排名最高的中國銀行的一級資本為348.51億美元,而其不良資產比率卻達到了5.12%,四大行中中國工商銀行不良資產比率甚至高達18.99%。保險業方面,根據瑞士再保險的統計,截至2004年底,我國保險業佔全球保險市場的份額排名雖居第11位,但保費收入規模僅521.71億美元,保險密度在全球排名第72位,人均保險金額為40.2美元;保險深度排名第42位,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為3.26%。證券業方面的表現更讓人擔憂,2004年底我國共有證券公司140家,總資產3781億元,總負債2765億元,全年實現利潤為-78億元,整個行業處於虧損狀態。 第三,國內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能力不強,外資金融機構在金融業務創新上具有絕對優勢。一方面,國外金融工具種類繁多,能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而且對新型金融產品的開發能力相當強;另一方面,目前中資金融機構的金融開發技術比較落後,電子化程度較低、金融工具和品種單調、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在金融創新中處於被動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創新獲取利潤和佔領市場主動權的能力較差。 第四,國內金融機構開展跨國業務的能力低下。除中國銀行以外,其他銀行海外業務的拓展尚在起步階段,而外資銀行在綜合化經營模式下,通過大規模的並購和重組,其分支機構早已遍及全球。在業務開展方面,國內銀行大都以傳統的存貸業務為主,而發達國家跨國銀行已經把業務重點放在如利率互換、出口保理及福費廷等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上,利用金融創新來獲取利潤和規避風險。 第五,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監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發達國家大都有支持金融發展的現代化交通、通訊、計算機網路以及其他配套服務設施,並且非常注重適時頒布和修訂有關法律法規對金融業加以規范,對新業務、新工具進行認證。相比之下,我國金融立法比較滯後,專業性法律層次較低,法規操作性較差,在實踐過程中還經常存在不能嚴格執行的問題。監管體制方面,我國金融監管主要依靠「三會」(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社會監管層次基本還處於空白狀態,而且監管內容大都以合規性監管為主,對預防性監管的關注不充分。 今後應採取的發展策略: 第一,培養金融業的服務理念和意識,使其真正成為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重要產業。 第二,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根據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金融服務體制。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服務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有效控制和防範各種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 第四,注重金融服務內部各行業和地區的均衡協調發展,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制,較好地滿足農村金融服務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的較快發展。加快證券、保險和信託等其他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進一步完善與實體經濟體系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強金融服務業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金融資源合理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 第五,大力培養金融人才,建立科學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伍』 結合你所了解的金融機構風險損失案例談談我國金融機構應該如何加強風險管理

來5309宿舍找答案

『陸』 中行原石油事件是金融機構風險案例嗎

中國銀行的原油事件是典型的風險案件。

『柒』 哪裡能找到金融機構風險損失的案例,要30個,謝謝

安大的童鞋啊 ……

『捌』 求期貨市場規避風險的案例

不知道 你是什麼企業,生產商 貿易商 還是加工商 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的時間 採取的方案是不一樣的,這個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具體實例:
A銅加工廠2007年11月25日簽訂了一份1000噸銅絲供應合同,2008年3月底交貨,價格為58000元/噸。經成本核算及生產計劃安排,加工周期約為一個月,電銅1000噸務必在12月上旬准備好,加工費約為2000元/噸,這樣電銅的價格就要求不得高於56000元/噸。由於擔心電銅價格上漲,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買進套期保值,以當日54000元/噸的價格,買進銅期貨0506合約1000噸(期貨交貨期一般在當月下旬)。
一種情況,到3月時,銅價漲到了60000元/噸,A銅加工廠就可以將1000噸期貨銅全部賣出平倉,同時在當地現貨市場以60000元/噸買進1000噸。這樣,雖然該銅加工廠在買銅原料時,每噸多花4000元,可在期貨上每噸賺了6000元,這樣就保證了原料采購價格仍然穩定在58000元/噸。雖然銅價上漲了,但沒有影響銅廠利潤,銅廠通過套期保值有效地鎖定了利潤。(同時將加工費2000元/噸轉移到了期貨上,由於在我國期貨盈利不用交稅,減小了生產的進銷差,還達到了合理避稅的目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到3月時,銅價下跌了,銅價下跌到50000元/噸,該廠雖在期貨上虧損4000元/噸,可在現貨市場卻能以低於當時價格4000元/噸買進現貨,同樣能得到彌補,起到了鎖定成本、鎖定利潤的目的。

『玖』 搜集銀行信貸風險控制案例

[案例分析]銀行異地融資引發信貸風險案例分析 2007-11-30
摘要: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與企業間的異地融資活動打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是金融市場「看不見的手」發揮調劑作用的必然結果,也是資本趨利的天然本性,異地銀行的進入對本地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持續發展功不可沒。但異地融資發展過快、規模大、信用集中,快速發展背後已有所顯現的信貸風險隱患。

【案例詳解】銀行異地融資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案例一:應城某公司在當地銀行貸款7.7億元,其中在工行應城支行貸款4.15億元,在當地建行貸款3.55億元,當地銀行認為該企業已達到最大承貸能力,但該企業憑借其公司特殊身份且前幾年效益較好的有利條件,在交通銀行武漢分行等銀行貸款5.68億元,致使該企業貸款總額達到13.38億元,占其固定資產16.03億元的83.47%,遠遠超過一般企業70%的控制比例。

案例二:某銀行安陸市支行向武漢同濟葯業公司發放1年期抵押貸款100萬元,另一銀行分別向武漢華利房地產公司、海南三亞供銷公司發放1年期抵押貸款1087萬元和887萬元,三筆貸款均為抵押,應該說安全系數較高,但都因貸後信息監測不到位,信息反饋不及時,貸後跟蹤管理沒跟上,對異地企業經營狀況的變化掌握不及時,導致這三筆貸款均已列入呆帳類貸款。後來兩家銀行分別在當地法院對借款企業進行了訴訟,法院的判決均為勝訴案件,但借款企業均無可執行的資產。

【銀聯信分析】

由於本地銀行受信貸政策、授信制約等因素的影響,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而異地貸款大幅度增長,彌補了地方經濟發展資金的需求,支持了地方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促進了金融機構間的有效競爭。但是,其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風險也應得到重視。

1、加劇信貸集中致使貸款風險加大。異地金融機構的融資對象一般都是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這些企業一般在本地銀行已有足額授信,優質企業在當地銀行貸款均已接近或達到控制比例。異地銀行的進入,可能導致銀行對同一客戶貸款集中過多,形成過度集中的不利局面。信貸過於集中的結果是,企業融資環境寬松,誘使企業投資慾望膨脹,有的甚至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市場出現風險或者企業經營出現問題,風險損失極易轉嫁到貸款銀行身上。

2、管理信息諸多跟不上。企業經營形勢瞬息萬變,異地貸款受地域、時間的限制,貸款銀行往往難以及時掌握異地企業真實的經營、財務、信用信息,難以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造成投資風險損失的機率增大。本地銀行發放異地企業貸款,如果在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後檢查或擔保抵押某一個環節上出現失誤,就很容易造成信貸風險損失。

【銀聯信建議】

銀聯信分析師建議對銀行異地融資中存在的問題,應採取疏導而不堵塞的策略,引導其健康發展。

第一,銀行應加強對大中型企業授信統一管理,防範信貸過度競爭。大中型企業、優質信用企業往往是本地銀行和異地銀行信貸關注、投放的重點對象,容易引發信貸過於集中的風險,國內多家著名上市公司退市重組時,往往導致銀行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的銀行壞賬就很能說明問題。對大中型企業的授信不應由各家銀行分散操作,應由權威的中介部門統一評級授信,評級授信結果提交商業銀行信貸決策時參考,避免對同一企業多頭重復授信。

第二,完善中小企業評級體系,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扶持。縣域經濟的發展大多依靠眾多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更離不開銀行的支持,但全國統一的企業評級標准不適應中小企業的實際,銀行應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的評級標准,有利於銀行加大信貸投入,分散信貸風險,拓寬信貸領域,更好地支持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

第三,貸款銀行要切實加強異地貸款的跟蹤管理。建立異地銀行與當地企業信息主管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建立跨地區的同業信息交流協作機制,解決銀行同業異地信息不透明、不對稱的問題。成立銀行異地信貸管理部門,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駐廠跟蹤管理制度,密切關注國家有關政策調整、市場變化、企業上下遊行業的變動,加強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加強對營銷對象各項財務指標、持續發展能力、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分析,切實防範異地融資風險,保障異地融資的健康發展。

『拾』 求我國金融機構風險損失案例

美國次級債危機中,中國銀行持有的一些債券。平安買富通銀行。中航油陳久霖做空石油等

中國銀行開平案,南方證券等券商倒閉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規避風險具體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