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逐漸向新常態轉變,由此帶來金融新常態。金融新常態下,金版融機構身處的權市場環境隨之改變,並伴生著各種挑戰,商業銀行並無例外。
對商業銀行而言,金融新常態下帶來的變化已經是客觀事實,如今需要著手思索應對各種挑,包括不良資產暴露、利潤空間壓縮、業務受沖擊等。
個人覺得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和高效率低傭金等優點更適合於民間資本的流動和融資需求,但在風險管理方面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
雖然,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嘗試給銀行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對銀行傳統業務也是一種補充,它也覆蓋了傳統銀行業務的一些盲區,因此還是有很積極的作用。
面對壓力和沖擊銀行一定也不會墨守成規,一旦銀行主動地去創新,不斷地加大創新和變革的力度,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銀行也一定能夠在未來互聯網應用的發展過程當中,可能或者應當成為主力軍。銀行有著豐富的產品和從業的經驗,有著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這有助於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穩定。
B. 商業銀行面臨哪些挑戰與競爭壓力
具體方面:
不良資產狀況
資本充足率
盈利能力
資產流動性狀況
C. 互聯網發展給中國銀行業帶來了什麼沖擊和挑戰
在金融業中,商業銀行占據主體地位,能夠有力推動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商業銀行類似於一般的工商企業,經營方式自主化、風險完全自己承擔、盈虧自己承擔,不斷增強自我約束能力,在自我平衡中尋求更好地發展。然而,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不得不迎接互聯網所帶來的挑戰。所謂互聯網技術是指,通過聯合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來進行資金通融,這是一種全新的金融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組織形式;新發展起來的小貸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金融中介。其中,支付寶就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代表,而阿里金融是一種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網路信貸群體。目前,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社會消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有很多學者持有這樣的觀點:現代科技將會從根本上影響人類的的金融模式。第三種金融模式,是一種區別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存在明顯區別的全新模式,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就實際情形來看,互聯網所提出的挑戰是有利的,因為這可以推動傳統行業的發展。這種挑戰會使傳統行業逐漸適應新情況,並以強大的刺激力來推動傳統行業的快速發展,跟上科技的發展腳步,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競爭的最終結果,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好產品和更加優秀的服務。金融模式不斷創新,將不斷開拓金融發展全新未來,產生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傳統行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考驗其生存能力是否良好。隨著第三方支付的迅速發展,傳統銀行業承受的沖擊越來越大。小微金融服務正在在互聯網金融的推動下不斷被革新,這也是金融改革的工作重心所在。
D. 國有銀行怎麼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趨勢一:進軍直銷銀行。目前已有北京銀行(601169,咨詢)、民生銀行(600016,咨詢)、上海銀行、興業銀行(601166,咨詢)、包商銀行等約20家銀行推出在線直銷銀行。商業銀行推出在線直銷銀行的直接推動力來自於以余額理財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因此,已上線運行的在線直銷銀行無一例外將余額理財作為主打和必備產品。不受地域限制可以跨區域開展業務,則是眾多中小銀行倍加青睞直銷銀行的主要原因。從更深層次來看,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訊技術的深入應用,社會消費習慣和商業模式將發生深刻變化,從而引發金融行為模式進而商業銀行服務模式的改變。在線直銷銀行正是商業銀行的提前布局。
趨勢二:搭建電商平台。截至目前,包括建設銀行(601939,咨詢)、工商銀行(601398,咨詢)、招商銀行(600036,咨詢)在內的主要大型商業銀行,以及成都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已開設網上商城。如果說商業銀行設立在線直銷銀行的推動力來自於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客戶分流和業務分流,那麼開設網上商城的推動力則來自於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務模式的改變。阿里巴巴、京東等依靠網上商城所積累的大量商家和用戶的交易數據,紛紛創新運作模式,進入金融領域,對商業銀行形成挑戰。依託大數據的創新,日益成為傳統金融的未來發展方向。在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中受到諸多制肘,無法獲取第一手交易數據的情況下,自身主導搭建網上商城,積累交易數據,成為商業銀行的最終選擇。
趨勢三:網上銀行轉型。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是國內最早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因其便捷、靈活、高效的特點,深受商業銀行和客戶推崇,近年來實現快速發展。但由於其設計理念是作為銀行櫃台的延伸和產品的銷售渠道,網上銀行更像一個操作平台,只是面向自身客戶,資金在銀行內部封閉運作,不具有獲客和經營功能。這正是其與當前所指的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區別所在。無論是操作的便捷性,還是產品的豐富度,以及所謂的應用場景,網上銀行均存在較大差距。基於此,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推動網上銀行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一是開發針對網路客戶的專屬產品,豐富產品線;二是打造應用場景,尋找入口,增加獲客功能;三是引入互聯網思維,簡化流程,提高便捷性;四是整合線上線下渠道,形成網上銀行優勢。
E. 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服務業帶來哪些挑戰
與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的優勢
主要採取線上操作,交易成本低。盡管目前還沒有互聯網金融公司與商業銀行管理費用的比較數據,但根據普華永道的調查,美國銀行業一筆交易通過網點完成的平均成本為4美元,通過手機銀行的平均成本為0.19美元,通過網銀的成本為0.09美元,即網點的交易成本是網銀的40倍。由於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主要交易是通過網路完成的,基本上沒有物理網點,也不需要隊伍龐大的營銷人員,加之流程相對簡單,而商業銀行通常都有眾多的物理網點、有眾多的前台營銷人員、中後台管理人員,因此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管理成本相對傳統商業銀行具有一定優勢。
幾乎不受金融監管,存在制度套利。互聯網P2P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分為互聯網金融服務(網路基金、保險(放心保)銷售和融資)和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兩類,其中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服務實際上在履行傳統商業銀行的融資功能,即實現儲蓄投資功能的轉換。目前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業務接受嚴格的監管,存款需要向央行上繳約20%的存款准備金,貸款余額需要接受75%的存貸比限制。更重要的是,商業銀行需要滿足8%的最低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另外,銀行還要接受監管機構對其流動性、合規性、反洗錢等方面的定期、不定期的檢查。而互聯網金融P2P公司卻可以不受這些監管規則的約束,尤其是可以不受資本充足率這一杠桿倍數的限制,這使得P2P公司的貸款業務擴張不受資本的約束,可以實現快速的擴張。簡言之,P2P公司相對銀行通過監管套利實現較快增長。
運用互聯網先進技術,在信息獲取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傳統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評級時提供的利潤、現金流等財務數據,即銀行信息主要依賴貸款申請人提供和調查人員的搜集,而互聯網金融P2P公司則通過社交網路(像Facebook)、電商平台、搜索引擎、雲計算等互聯網平台或技術獲取客戶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信息,然後運用數據挖掘、模型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進行准確評估。因此,互聯網金融公司相對傳統商業銀行,可以更好地解決小微金融客戶的信息不對稱,更准確地識別和評估客戶風險,實現科學地資產定價和風險管理。
與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P2P公司的劣勢
資產負債規模相對較小。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內,無論是單個互聯網金融P2P公司,還是互聯網金融整體,從信貸規模、負債規模等都無法與傳統商業銀行同日而語。資料顯示,國內互聯網金融公司中最具影響的阿里金融,其小微貸款余額約200億元,吸儲產品余額寶余額約500億元,而2013年三季度工行貸款總額為9.6萬億元,存款總額為14.7萬億元,分別是阿里金融的480倍和294倍。《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3》的數據顯示,2012年末,P2P貸款服務平台超過200家,可統計的P2P平台線上線下借貸規模在500億~600億元之間,而2013年10月銀行業貸款余額為70.8萬億元,可見短期內互聯網金融貸款規模和傳統銀行遠不是一個量級。
融資渠道少,經營風險高。傳統商業銀行,尤其是上市銀行可運用眾多融資方式,包括發行股票、債券、同業拆借、央行貸款、發行理財產品、吸收存款、轉讓貸款等,但互聯網金融公司除了通過高收益金融產品(余額寶)吸引存款之外,其他融資渠道較少,因而,互聯網金融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流動性風險。另外,中國缺乏成熟的個人徵信體系和類似Facebook那樣的實名社交網站,這導致中國互聯網金融公司貸款面臨更高的違約風險,致使互聯網金融公司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據「網貸之家」統計,2013年1至11月,出現危機或關停的網貸公司有49家,一些公司老闆甚至已「攜款跑路」。
信息披露不充分,資本杠桿倍數過高。由於互聯網金融P2P公司不受銀監會、央行和證監會等機構的監管,沒有披露類似銀行的存貸比、存款准備金率、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不良率等指標,甚至沒有披露基本的財務報表,因而投資者(借款人)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風險難以判斷,而且當互聯網金融公司違約或破產時投資者的損失得不到補償。另外,互聯網金融公司用來緩沖貸款損失的自有資本明顯不足。數據顯示,2012年互聯網金融公司「溫州貸」、「人人聚財」注冊資金均為500萬元,「人人貸」、「拍拍貸」、「中寶投資」的注冊資金均為100萬元,而它們在2012年的交易額分別達到20.7億元、8.5億元、3.97億元、3.4億元、13.45億元,如果以銀行的標准計算這些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資本充足率,估計不會超過3%,這使得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資本杠桿倍數超過30倍,與破產之前的雷曼相當。
對銀行業的啟示
1、大力發展網路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銀行渠道,降低傳統銀行的經營成本。
2、充分運用社交網路、大數據、雲計算、搜索引擎、電商交易數據和數據挖掘等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對小微金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和貸款定價。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已勢不可擋,中國銀行過度依賴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面臨挑戰。大力發展銀行具有定價優勢的小微金融已成銀行業的共識,但由於小微企業並沒有可信的財務報表數據,運用傳統的方式並不能獲取所需的財務信息。銀行業可以借鑒互聯網金融公司處理信息的經驗,運用社交網路(例如Lending Club與Facebook合作)、雲計算、搜索引擎、電商交易數據等互聯網、計算機技術或平台,運用數據挖掘、模型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小微客戶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進行准確評估,從而有效控制信貸風險,並實現交叉銷售。
3、借鑒互聯網金融P2P公司經驗,發展節省資本的P2P撮合業務。由於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保持快速增長,而資本補充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因而銀行業發展面臨資本充足率的約束。目前銀監會對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分別為11.50%和10.50%,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勉強達到規定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因此,調整資產和業務結構,大力發展低資本消耗業務是銀行業的必然選擇。建議物理網點不具優勢的中小型銀行通過建立P2P平台(可借鑒招商銀行(行情,問診)的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在監管政策許可的情形下,適度發展針對小微企業、零售客戶的P2P投融資撮合業務,增加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減輕補充資本的壓力。
F. 你認為,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是機遇還是挑戰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會對銀行業不斷影響,因為他們比銀行業更加的便利,更專加接近我們的日常屬生活。自從2013年互聯網金融的剛進來的初期,銀行業的相比之前的發展的確是遲緩了下來,但其實也有互補的關系。但是面對新的東西的沖擊。銀行業也在不斷的積極的進行轉變。通過在大經濟環境的動態博弈之下,可得出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可以化敵為友,共同發展,這才是最佳的模式。
G. 目前中國的商業銀行存在哪些挑戰
從現狀看,中國的銀行體系由四部分構成:
①國有商業銀行;②其他版商業銀行;③城市權商業銀行;④中央銀行。
其中,其他商業銀行是指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是指按國務院批準的計劃由原城市信用社組建而成的為城市企業和個人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
在上述四類銀行中,其他商業銀行沒有歷史包袱或歷史包袱較小;城市商業銀行資產在全部銀行資產中所佔比重很小很小可暫不討論;中央銀行則無論在現存狀態下還是在完全開放情形下,所面臨的只是監管內容和形式的轉變。
因此,我們要分析我國銀行業,關鍵是分析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因為工、農、中、建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全社會儲蓄、存款和信貸資產總量中佔有絕大比例。
H. 大資管時代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商業銀行應該如何應對!!!
1.主要機遇
(1)中國經濟平穩健康成長,將為銀行業發展提供巨大增量空間
未來18年,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在保持外向型經濟優勢的同時,國家宏觀政策將向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傾斜。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社會融資總量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為國內銀行業發展提供巨大增量空間。而國家貨幣政策保持穩定,支持實體經濟取得新的進展,這不僅有利於商業銀行議價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商業銀行進行主動的經營結構調整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宏觀背景。
(2)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為銀行業豐富金融服務內容,開辟增長「藍海」提供條件
隨著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以及第一、二產業的結構調整,「三農」、民生、現代服務業、新能源、新技術等產業將迅速發展,為商業銀行業務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同時,「綠色經濟」、「低碳經濟」興起,既對商業銀行建立高效率、低能耗的服務渠道提出要求,也將推動商業銀行不斷進行融資服務模式和融資產品的創新。商業銀行將進一步通過客戶結構、業務結構、資產結構、負債結構和收入結構等的全面再造來改善原來單一的盈利能力,通過提高對客戶金融資產的全面服務能力來增強境內和境外的競爭能力。
(3)中國居民收入和中小企業高速增長,推動商業銀行業務轉型進入快速通道
首先,未來18年不僅是中國經濟結構大轉型的時代,也是私人財富急劇變動的時代。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穩步增長,銀行零售客戶開始逐步扮演「投資人」的角色,投資范圍不斷擴大,資產管理要求更加靈活。商業銀行零售業務戰略地位將進一步凸顯,個貸、財富管理以及私人銀行業務都將加快發展。
其次,從量來看,未來中國將在競爭基礎上產生一批創新型大企業和大量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而形成技術和知識密集型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其金融業務需求將保持旺盛態勢。從價來看,即使是在金融市場高度發達國家,小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仍高出大企業貸款利率1.5-2個百分點。中長期看,小企業業務將促使商業銀行改變傳統對公作業流程和管理模式,加快對公業務轉型。
2.主要挑戰
(1)未來中國經濟增速的下降,可能導致銀行業成長速度的放緩
一是負債增長難度加大。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驅動型」轉變,消費將逐漸取代投資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與之一致的是,中國的儲蓄率也將逐漸降低,這勢必將會對金融機構的傳統儲蓄業務造成相當的沖擊。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到來,居民消費傾向增強,儲蓄率水平也會呈現逐漸下降趨勢。
二是資產業務增速可能緩慢下降。中國商業銀行資產業務長期以來主要依靠信貸擴張帶動高速發展,具有明顯的順周期特徵。未來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預計銀行信貸將進入平穩增長階段,增速也隨之緩慢下降。據預測,再過10年,銀行貸款在中國社會融資總量比重可能降至30%-40%,與美國大體一致。債券融資將與貸款基本持平。
三是信貸結構調整將明顯加劇。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傳統產業、支柱性行業在未來18年可能會發生明顯變化。以日本為例,製造業曾經是其經濟增長的支柱行業,但從1970年代到2000年代,日本製造業佔GDP比重從36%迅速下降到23%;同期製造業內部也出現了結構轉型,如紡織業增加值占製造業比例由5.5%下降到1.3%,電子機械業增加值佔比則由11%上升到16%。而製造業和交通運輸業一直是中國國內商業銀行的集中投放行業,2011年五大商業銀行在這兩個行業投放均超過其信貸總額40%。商業銀行要密切關注行業和產業的發展趨勢,及時實施信貸的結構調整。
(2)經濟和金融更趨市場化,將帶來中國銀行業盈利能力緩慢下降
未來18年中國銀行業依然是盈利比較穩定的行業之一,但行業增速難以達到之前的高增長水平。一是企業逐步適應中速增長的環境,改變「速度效益型」的盈利模式,進而追求質量效益型的發展道路,高速增長帶動的需求擴張將逐步回落。二是放寬壟斷行業特別是服務業准入限制,未來民間資本、非銀行金融機構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以及十年之內可能完成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將使金融市場競爭更為激烈,銀行傳統依賴利差的盈利模式將隨之轉變。
(3)能否有效化解高速增長期所積累的財政、金融風險,並有效應對經濟轉型期潛在的風險,對銀行業資產質量管理能力提出嚴峻挑戰
首先,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中諸如產能過剩、政策性不良貸款等風險,依賴高速增長創造的高流動性和規模經濟得以化解,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銀行信貸擴張、資產價格泡沫等方面的隱患猶存。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可能使得經濟高漲時隱含的風險充分暴露出來。
其次,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加速淘汰落後產能和嚴控高耗能、高排放產業擴張,將導致企業和行業結構出現更為劇烈的優勝劣汰調整,該類貸款的信用風險可能提前暴露;而目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尚不成熟,也可能會帶來局部或個別風險。
I.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對策是什麼
我想主要就是貸款和儲蓄。因為之前銀行貸款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弱,所以大專力搞互聯網金屬融提高融資效率,會分流一部分銀行的貸款壓力,同時有很多短期的貨幣基金也威脅著銀行的存款收入,總體上就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商業銀行在降息升息時並不會主動幫儲戶進行調整,需要儲戶自己申請,但是貨幣基金就會自動調整;還有一些不合理收費,這些都降低了競爭力,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對銀行業務來講是個挑戰,會讓金融市場充分競爭,對老百姓是利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