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機構07年以來的流動比率數據查詢問題
其實 是各類金融機構對數據的保密導致你查不到,5年以內的行業內部數據是不會對外公布的,如果公開會引起社會混亂,進而印象社會的穩定性。其實如果你想查07年以後的數據,完全可以通過以前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然後可以推敲出一個大概的數據模型,但也不能保證是准確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需要可以單聊!
B. 銀行流動性比例公式是什麼
~~
(1) 流動性需求預測=貸款變化的預測值+法定準備金變化值-存款變化的預測值
(2)負債流動性准備公式如下:
負債流動性准備=95%(游資負債-法定準備)+30%×(易變負債-法定準備)+15%×(穩定資金-法定準備)
(3) 商業銀行的總流動性需求公式如下:
流動性總需求=
負債流動性需求+貸款流動性需求=
95%×(游資負債-法定準備)+30%×(易變負債-法定準備)+
15%×(穩定資金-法定準備)+100%×預計新增貸款
(4) 流動資產比例指標是在側重資產管理方針下,銀行衡量流動性風險程度的重要指標。
其計算公式為:
1.人民幣指標、本外幣合並指標: 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25%
2.外幣指標: 外匯各項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外匯各項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60%
流動性資產是指1個月內(含1個月)可變現的資產。
C. 流動比率怎麼計算如何分析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屬於存量比率。流動比率中的分子流動資產包括速動資產和非速動資產,其中速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各種應收款項,
非速動資產包括存貨、預付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和其他流動資產。
流動比率是相對數指標,排除了企業規模的影響,可以代表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用於同業比較以及本企業不同歷史時期的比較。不存在統一、標準的流動比率數值,不同行業的流動比率通常有明顯區別,不適用於比較不同行業之間的比較,營業周期越短的行業,合理的流動比率越低。
(3)流動性比率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流量是按一定時期測算的量,反映一定時期內經濟價值的產生、轉換、交換、轉移或消失,它涉及機構單位的資產負債的物量、構成或價值的變化。
大多數流量是交易流量,如總消費。另一類是非交易流量或稱其他流量,主要包括資產數量的非交易變化,如自然災害等非生產性因素引起的資產變動量,以及市場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價值變化,即重估價反映的資產、負債、凈值變化的流量。
流量具有時期特徵,即流量的數值大小與時期的長短有關。有存量就一定有流量與之對應,而有流量並非一定有存量與之對應,如工資、利息、進口、出口等,作為反映經濟多樣化的流量,就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存量。
D. 銀行的資本流動性比率在一個怎樣的數值范圍內比較合理
資本流動性比率指標是在側重資產管理方針下,商業銀行衡量流動性風險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該比例越高,表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越小,但同時也意味著其盈利能力的降低。其計算公式為: 1、人民幣指標、本外幣合並指標: 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25% 2、外幣指標: 外匯各項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外匯各項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60% 流動性資產是指1個月內(含1個月)可變現的資產,包括:庫存現金、在人民銀行存款、存放同業款、國庫券、1個月內到期的同業凈拆出款、1個月內到期的貸款、1個月內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其它經中國人民銀行核準的證券。 流動性負債是指1個月內(含1個月)到期的存款和同業凈拆入款。 2.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不良貸款是指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把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高,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小。 計算公式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指標釋義貸款五級分類標准按照《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銀發[2001]416號)及《關於推進和完善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03]22號)文件)及相關法規要求執行。
正常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關注類貸款定義為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次級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類貸款的定義為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損失類貸款定義為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對各項貸款進行分類後,其後三類貸款合計為不良貸款。
各項貸款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借款人融出貨幣資金形成的資產。主要包括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從非金融機構買入返售資產、透支、各項墊款等。 我國自實行貸款五級分類以來,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上級行對下級行的資產質量考核為不良貸款額和不良貸款率的雙下降即所謂的「雙降」,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的三個主要條件之一是不良貸款率必須低於10.6%。面對處置不良貸款諸多不利金融生態環境,有些商業銀行「想方設法」擴大貸款規模,「稀釋」大量不良貸款,從而實現快速降低不良貸款率目的。特別是2003年我國商業銀行通過擴大貸款規模,「稀釋」不良貸款效應十分明顯,以至於二次突破央行宣布金融機構信貸規模,全年新增貸款2.99萬億元,比年初央行確定的規模高出1.1萬億元,不良貸款率比年初大幅度下降。商業銀行大量放貸的結果是助推我國經濟過熱,也可能導致商業銀行產生大量不良貸款,倒逼中央政府採取宏觀調控。據初步測算,2003年我國商業銀行因盲目放貸將新增1000億元不良貸款。為了合理考核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避免商業銀行為降低不良貸款率而盲目擴大貸款規模,有必要正確測算不良貸款率下降中分子與分母的真實貢獻,即不良貸款和貸款變化對不良貸款率的影響。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的因素
註:商業銀行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
經因素分解,2005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主要來源於分子因素即不良貸款減少的影響,分母因素即貸款稀釋效應較少。其中,不良貸款減少拉動不良貸款率下降3.79個百分點,貢獻率為91.5%;貸款增加拉動不良貸款率下降0.3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8.5%。從銀行機構來看,城市商業銀行貸款增加導致不良貸款率下降1.06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減少導致不良貨款率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貸款擴張對不良貸款率下降的貢獻率為84.1%。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減少拉動不良貸款率下降0.22個百分點,貸款增加拉動不良貸款率下降0.08個百分點,其中,不良貸款的減少對不良貸款率下降的貢獻率為73.3%。若不考慮中國工商銀行因股份制改革,6195億元不良貸款的政策性剝離和財務重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主要來源於分子因素即不良貸款下降,其中,不良貸款減少拉動不良貸款率下降5.61個百分點,而貸款減少導致不良貸款率上升0.16個百分點。[2]若剔除工行剝離和財務重組因素的影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加拉動不良貸款率上升0.44個百分點,貸款增加稀釋不良貸款,拉動不良貸款率下降0.62個百分點,兩者合計使不良貸款率下降0.18個百分點。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加拉動不良貸款率上升0.58個百分點,貸款增加拉動不良貸款率下降0.52個百分點,兩者合計使不良貸款率上升0.06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CAR), 也被稱為資本風險(加權)資產率,Capital to Risk (Weighted) Assets Ratio (CRAR)
是一個銀行的資產對其風險的比率。國家調控者跟蹤一個銀行的CAR來保證銀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風險。
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資本充足率是指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規定該項指標的目的在於抑制風險資產的過度膨脹,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監測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資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徑,主要比率有資本對存款的比率、資本對負債的比率、資本對總資產的比率、資本對風險資產的比率等。作為國際銀行監督管理基礎的《巴塞爾協議》規定,資本充足率以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來衡量,其目標標准比率為8%。
商業很行的資本充足率
商業銀行的資本,包括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
核心資本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附屬資本是指貸款准備金。在計算資本總額時,應以商業銀行的核心資本加附屬資本再扣除以下部分:
(1)購買外匯資本金支出;
(2)不合並列帳的銀行和財務附屬公司資本中的投資;
(3)在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資本中的投資;
(4)呆帳損失尚未沖銷的部分。
加權風險資產是根據風險權數(權重)計算出來的資產。1994年2月人民銀行發布的《關於商業銀行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通知》的附件二《關於資本成分和資產風險權數的暫行規定》,把金融資產劃分為現金、對中央政府和人民銀行的授信、對公共企業的債權、對一般企業和個人的貸款、同業拆放和居住樓抵押貸款等六大類表內資產,按風險程度設定風險權數。風險權數劃分為0%、10%、20%、50%和100%五類,以此來計算商業銀行的加權風險資產。
除了《商業銀行法》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有規定外,人民銀行在其與發布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暫行監控指標》中更明確規定了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指標: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不得低於8%,其中核心資本不得低於4%。附屬資本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100%。即資本總額月末平均余額與加權風險資產月末平均余額之間的比例應大於或等於8%;核心資本月末平均余額與加權風險資產月末平均余額的比例應大於或等於4%。
計算公式
這一段有大量行話需要進一步的詳細解釋。
資本充足率("CAR")是衡量一個銀行的資本對其加權風險比例的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CAR定義為:
CAR=資產/風險
風險可以是加權資產風險(a),也可以是各自國家調控者規定的最小總資產要求。
如果使用加權資產風險,那麼
CAR = {T1 + T2}/a ≥ 8%.[1]
後面那個不等號是國家調控者的標准要求。
T1 T2分別是兩種類型的可以計入總量的資產:第一類資產(實際貢獻的所有者權益加上未分配利潤),即銀行不用停止交易即可以化解風險的資產;和第二類資產(優先股加百分之50的附屬債務),停業清理可以化解風險的資產,對儲戶提供相對較少額度的保護。
舉例
本地規定現金和政府債券沒有風險,居民抵押貸款50%風險,其他所有類型資產100%風險。
銀行A有100單位資產,組成如下:
* 現金: 10
* 政府債券: 15
* 抵押貸款: 20
* 其他貸款: 50
* 其他資產: 5
又假設,銀行A有95單位的存款。根據定義,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即5單位。
銀行A的加權資產風險計算如下:
現金 10 * 0% = 0
政府債券 15 * 0% = 0
抵押貸款 20 * 50% = 10
其他貸款 50 * 100% = 50
其他資產 5 * 100% = 5
總加權資產風險 65
所有者權益 5
核心資產充足率 (T1/加權資產風險) =7.69%
盡管銀行A看似有著高達95:5的負債-所有者權益比率,或者說,95%的資產負債率,但它的核心資產充足率則充分的高。此銀行風險較低,因為它的部分資產比其他資產風險低。
E. 簡述流動比率指標的含義及其缺點
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指流動資產總額和流動負債總額之比。公式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流動負債合計*100%。流動資產,是指企業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運用的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等。流動負債,也叫短期負債,是指將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股利、應交稅金、其他暫收應付款項、預提費用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
流動比率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於償還負債的能力。雖然流動比率越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越大,但是比率太大表明流動資產佔用較多,會影響經營資金周轉效率和獲利能力。一般認為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為2。
還有一個與之相關的概念是速動比率quick ratio,QR,QR=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其中速動資產是指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的那部分資產,如現金,有價證券,應收賬款及預付賬款。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是用來表示資金流動性的,即企業短期債務償還能力的數值,前者的基準值是2,後者為1。
但應注意的是,流動比率高的企業並不一定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就很強,因為流動資產之中雖然現金、有價證券、應收賬款變現能力很強,但是存貨、待攤費用等也屬於流動資產的項目則變現時間較長,特別是存貨很可能發生積壓、滯銷、殘次、冷背等情況,流動性較差。而速動比率則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因為速動資產就是指流動資產中容易變現的那部分資產。
衡量企業償還短期債務能力強弱,應該兩者結合起來看,一般來說如下:
CR<1 and QR<0.5 資金流動性差
1.5<CR<2 and 0.75<QR<1 資金流動性一般
CR>2 and QR>1 資金流動性好
數據弱點
1.無法評估未來資金流量。
流動性代表企業運用足夠的現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現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動比率各項要素都來自資產負債表的時點指標,只能表示企業在某一特定時刻一切可用資源及需償還債務的狀態或存量,與未來資金流量並無因果關系。因此,流動比率無法用以評估企業未來資金的流動性。
2.未反映企業資金融通狀況。
在一個注重財務管理的企業中,持有現金的目的在於防範現金短缺現象。然而,現金屬於非獲利性或獲利性極低的資產,一般企業均盡量減少現金數額。事實上,通常有許多企業在現金短缺時轉向金融機構借款,此項資金融通的數額,未能在流動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應收賬款的偏差性。
應收賬款額度的大小往往受銷貨條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的應收賬款一般具有循環性質,除非企業清算,否則,應收賬款經常保持相對穩定的數額,因而不能將應收賬款作為未來現金凈流入的可靠指標。在分析流動比率時,如把應收賬款的多寡視為未來現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標,而未考慮企業的銷貨條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關因素,則難免會發生偏差。
4.存貨價值確定的不穩定性。
經由存貨而產生的未來短期現金流入量,常取決於銷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業均以成本表示存貨的價值,並據以計算流動比率。事實上,經由存貨而發生的未來短期內現金流入量,除了銷售成本外,還有銷售毛利,然而流動比率未考慮毛利因素。
5.粉飾效應。
企業管理者為了顯示出良好的財務指標,會通過一些方法粉飾流動比率。例如:對以賒購方式購買的貨物,故意把接近年終要進的貨推遲到下年初再購買;或年終加速進貨,將計劃下年初購進的貨物提前至年內購進等等,都會人為地影響流動比率。當公司的流動比率大於1時,利用現金償還部分應收賬款,流動比率會進一步增大。
改進方法
檢驗應收
企業之間的三角債普遍存在,拖欠周期有些很長,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負債很高,即使企業提取了壞賬准備,有時也不足以沖抵實際的壞賬數額。顯然,這部分應收賬款已經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流動資產了。所以,會計報表的使用者應考慮應收賬款的發生額、企業以往年度應收賬款中實際發生壞賬損失的比例和應收賬款的賬齡,運用較科學的賬齡分析法,從而估計企業應收賬款的質量。
選擇計價
即對流動資產各項目的賬面價值與重置成本、現行成本、可收回價值進行比較分析。企業流動資產中的一個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存貨,存貨是以歷史成本入賬的。而事實上,存貨極有可能以比該成本高許多的價格賣出去,所以通過銷售存貨所獲得的現金數額往往比計算流動比率時所使用的數額要大。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通貨膨脹的持續,存貨的歷史成本與重置成本必然會產生偏差,但流動比率的計算公式中運用的僅僅是存貨的歷史成本。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存貨的現行價值,會計報表的使用者應把使用存貨的歷史成本與使用重置成本或現行成本計算出來的流動比率進行比較。若在重置成本或現行成本下的流動比率比原來的流動比率大,即是有利差異,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得到了增強;反之,則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削弱了。
分析因素
會計報表使用者需要的不僅是對企業當前資金狀況的真實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有利於決策的、體現企業未來資金流量及融通的預測性信息。但是流動比率本身有一定局限性,如未能較好地反映債務到期日企業資金流量和融通狀況。會計報表使用者如利用調整後的流動比率,結合有關的表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則可對企業的償債能力作更准確的評估。如:企業會計報表的附註中若存在金額較大的或有負債、股利發放和擔保等事項,則可導致企業未來現金的減少,降低企業償債能力。而如果企業擁有能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或可以運用諸如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增發股票等籌資措施,則可使企業的流動資產增加,並提高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的相互關系:
1.以全部流動資產作為償付流動負債的基礎,所計算的指標是流動比率;
2.速動比率以扣除變現能力較差的存貨和不能變現的待攤費用作為償付流動負債的基礎,它彌補了流動比率的不足;
3.現金比率以現金類資產作為償付流動負債的基礎,但現金持有量過大會對企業資產利用效果產生副作用,這項指標僅在企業面臨財務危機時使用,相對於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來說,其作用力度較小。
F. 流動性風險的銀監會新指標
為了提升流動性風險監管的有效性,在「貸存比」和「流動性比例」以外,監管當局又引入了「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比例」兩個指標。
10月12日,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明確了對於銀行流動性監管的四個主要指標,即:流動性覆蓋率、凈穩定融資比例、貸存比和流動性比例。該《辦法》是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擬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
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融資比例的引入,是《辦法》的最大亮點。這兩個指標在巴III協議中首次提出,是國際監管層面針對危機中銀行流動性問題反思的最新成果,此次也被銀監會引入到中國的流動性監管指標體系之中。
流動性覆蓋率旨在確保商業銀行在設定的嚴重流動性壓力情景下,能夠保持充足的、無變現障礙的優質流動性資產,並通過變現這些資產來滿足未來30日的流動性需求。
流動性覆蓋率的計算公式是「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和「未來30日凈現金流出量」的比值,監管當局要求,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應當不低於100%。
凈穩定融資比例則旨在引導商業銀行減少資金運用與資金來源的期限錯配,增加長期穩定資金來源,滿足各類表內外業務對穩定資金的需求。其計算公式為,可用的穩定資金與所需的穩定資金之比。監管當局要求,商業銀行的凈穩定融資比例應當不低於100%。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緩沖上述兩個指標對銀行的沖擊,監管當局設定了寬限期,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最遲應於2013年底前達到流動性覆蓋率的監管標准,2016年底前達到凈穩定融資比例的監管標准。
「流動性覆蓋率主要監控的是銀行短期的流動性風險,而凈穩定融資比例則關注長期流動性風險。」銀監會國際部主任範文仲曾在2011年中表示,「銀監會參照國際上新的流動性要求,引入這兩個新的流動性監管指標,同時,也保留了以前跟中國國情吻合的監管指標,比如說存貸比和流動性比例,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多維度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體系。」
對於 「貸存比」和「流動性比例」兩個指標,銀監會延續了之前的要求,即,商業銀行的存貸比應當不高於75%;流動性比例應當不低於25%。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適用於在我國境內設立的所有中外資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等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參照執行。
另外,《辦法》在完善現金流管理等重點環節的同時,還充實了多元化和穩定的負債和融資管理、日間流動性風險管理、優質流動性資產儲備管理、並表和重要幣種流動性風險管理等多項內容。
G.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是怎麼計算的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x100%;速凍比率=速凍資產/流動負債x100%
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1年內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及企業本身各種存款、短期放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等。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於償還負債的能力。
流動負債是指將在1年內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等。
速動比率是對流動比率的補充,是計算企業實際的短期債務償還能力。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越強,一般保持在1的水平較好,表明企業既有好的債務償還能力,又有合理的流動資產結構。國際上公認的標准比率為1,我國目前較好的比率在0.9左右。
(7)流動性比率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流動比率數據弱點
1、無法評估未來資金流量。
流動性代表企業運用足夠的現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現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動比率各項要素都來自資產負債表的時點指標,只能表示企業在某一特定時刻一切可用資源及需償還債務的狀態或存量,與未來資金流量並無因果關系。因此,流動比率無法用以評估企業未來資金的流動性。
2、未反映企業資金融通狀況。
在一個注重財務管理的企業中,持有現金的目的在於防範現金短缺現象。然而,現金屬於非獲利性或獲利性極低的資產,一般企業均盡量減少現金數額。事實上,通常有許多企業在現金短缺時轉向金融機構借款,此項資金融通的數額,未能在流動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應收賬款的偏差性。
應收賬款額度的大小往往受銷貨條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的應收賬款一般具有循環性質,除非企業清算,否則,應收賬款經常保持相對穩定的數額,因而不能將應收賬款作為未來現金凈流入的可靠指標。
在分析流動比率時,如把應收賬款的多寡視為未來現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標,而未考慮企業的銷貨條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關因素,則難免會發生偏差。
4、存貨價值確定的不穩定性。
經由存貨而產生的未來短期現金流入量,常取決於銷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業均以成本表示存貨的價值,並據以計算流動比率。事實上,經由存貨而發生的未來短期內現金流入量,除了銷售成本外,還有銷售毛利,然而流動比率未考慮毛利因素。
5、粉飾效應。
企業管理者為了顯示出良好的財務指標,會通過一些方法粉飾流動比率。例如:對以賒購方式購買的貨物,故意把接近年終要進的貨推遲到下年初再購買;或年終加速進貨,將計劃下年初購進的貨物提前至年內購進等等,都會人為地影響流動比率。
H. 金融機構資本和流動性抵禦風險的能力如何體現
資本流動性比率指標是在側重資產管理方針下,商業銀行衡量流動性風險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該比例越高,表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越小,但同時也意味著其盈利能力的降低。其計算公式為: 1、人民幣指標、本外幣合並指標: 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25% 2、外幣指標: 外匯各項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外匯各項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60% 流動性資產是指1個月內(含1個月)可變現的資產,包括:庫存現金、在人民銀行存款、存放同業款、國庫券、1個月內到期的同業凈拆出款、1個月內到期的貸款、1個月內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其它經中國人民銀行核準的證券。 流動性負債是指1個月內(含1個月)到期的存款和同業凈拆入款。 2.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不良貸款是指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把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高,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小。 計算公式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指標釋義貸款五級分類標准按照《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銀發[2001]416號)及《關於推進和完善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03]22號)文件)及相關法規要求執行。
正常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關注類貸款定義為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次級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類貸款的定義為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損失類貸款定義為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對各項貸款進行分類後,其後三類貸款合計為不良貸款。
I. 流動比率在1.3左右 分析公司的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於償還負債的能力。一般說來,比率越高,說明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短期償債能力亦越強;反之則弱。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在2:1以上,流動比率2:1,表示流動資產是流動負債的兩倍,即使流動資產有一半在短期內不能變現,也能保證全部的流動負債得到償還。
1.無法評估未來資金流量。
流動性代表企業運用足夠的現金流入以平衡所需現金流出的能力。而流動比率各項要素都來自資產負債表的時點指標,只能表示企業在某一特定時刻一切可用資源及需償還債務的狀態或存量,與未來資金流量並無因果關系。因此,流動比率無法用以評估企業未來資金的流動性。
2.未反映企業資金融通狀況。
在一個注重財務管理的企業中,持有現金的目的在於防範現金短缺現象。然而,現金屬於非獲利性或獲利性極低的資產,一般企業均盡量減少現金數額。事實上,通常有許多企業在現金短缺時轉向金融機構借款,此項資金融通的數額,未能在流動比率的公式中得到反映。
3.應收賬款的偏差性。
應收賬款額度的大小往往受銷貨條件及信用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的應收賬款一般具有循環性質,除非企業清算,否則,應收賬款經常保持相對穩定的數額,因而不能將應收賬款作為未來現金凈流入的可靠指標。在分析流動比率時,如把應收賬款的多寡視為未來現金流入量的可靠指標,而未考慮企業的銷貨條件、信用政策及其他有關因素,則難免會發生偏差。
4.存貨價值確定的不穩定性。
經由存貨而產生的未來短期現金流入量,常取決於銷售毛利的大小。一般企業均以成本表示存貨的價值,並據以計算流動比率。事實上,經由存貨而發生的未來短期內現金流入量,除了銷售成本外,還有銷售毛利,然而流動比率未考慮毛利因素。
5.粉飾效應。
企業管理者為了顯示出良好的財務指標,會通過一些方法粉飾流動比率。例如:對以賒購方式購買的貨物,故意把接近年終要進的貨推遲到下年初再購買;或年終加速進貨,將計劃下年初購進的貨物提前至年內購進等等,都會人為地影響流動比率。
J. 金融機構流動性比例下滑應採取什麼應對措施
1、要及時向金融來機構自提供流動性支持,充分運用TAF等工具,對流動性出現暫時困難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
2、提出使用創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可能意味著未來利率有更大下調空間,因為創新金融工具一般在利率降至極限後才會使用。
3、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生工程、重大工程建設、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區域協調發展的信貸投入。4、將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5、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均衡管理,加強個人攜帶外幣現鈔出入境、個人外幣現鈔提取和結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