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互聯網時代的供應鏈金融
隨著互 聯 網 技術的推進,將此模式移植到線上,運用互 聯 網的開放、透明、信息傳播快的特點,將由銀行主導的傳統 金融,變成全民參與的普惠 金融。
並通過技術手段對接供應鏈的上下游及各參與方,其中包括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銀行等資金提供方、物流服 務商等,將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線化,實時掌握供應鏈中企業經營情況從而控制融資貸款的風險。
B. 如何規避供應鏈金融風險
1.嚴格確定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准入條件
供應鏈金融各種業務模式直接或者間接都涉及到核心企業的信用水平,核心企業在對上下游企業融資起著擔保作用的同時,其經營風險也對供應鏈上其他企業具有直接的傳遞性,直接決定著供應鏈業務整體的榮損,對其准入管理尤為重要。銀行應設定核心企業的選擇標准:
一是考慮核心企業的經營實力。如股權結構、主營業務、投資收益、稅收政策、已有授信、或有負債、信用記錄、行業地位、市場份額、發展前景等因素,按照往年采購成本或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對核心企業設定供應鏈金融授信限額。
二是考察核心企業對上下遊客戶的管理能力。如核心企業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有準入和退出管理;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提供排他性優惠政策,比如訂單保障、銷售返點、價差補償、營銷支持等;對供應商、經銷商是否有激勵和約束機制。
三是考察核心企業對銀行的協助能力。即核心企業能否藉助其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協助銀行加大供應鏈金融的違約成本。
2.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企業鏈群
對供應鏈成員企業要不斷優選,重點在鋼鐵、汽車、石化、電力、電信等產業鏈條較完備、行業秩序良好、與銀行合作程度較高的若干行業進行優選,要通過調閱財務報表、查看過去的交易記錄和電話調查等多種手段,幫助核心企業制度性地評估供應鏈成員企業。要引導核心企業在選擇成員企業的過程中,將信用度的評價作為一項重要標准。對各加盟企業進行嚴格篩選,對潛在的不良成員要及時予以淘汰,保證企業供應鏈及供應鏈金融的和諧發展。
3.建立明確而又細致的操作規范
在貸前調查階段,考慮到信息要求比一般企業授信更復雜。銀行應建立專業的調查、審查模板和相關指引,調查人員應客羆模板要求的框架進行信息搜集,有效降低調查人員主觀能力對調查結果有效性的影響。
在授信業務落地環節,應細化與授信主體及其二下游企業之間合同協議簽訂,印章核實,票據、文書的傳遞等事項的操作職責、操作要點和規范要求。在出賬和貸後管理環節,應明確資金支付、質物監控、貨款回籠等事項的操作流程、關注的風險點和操作的步驟要求,使得操作人員有章可循。
要針對業務管理需要,明確權責。建立起專業的管理部門、設置專業的管理崗位、明確流程環節中各崗位的職責分工,並細化到崗、到人,實現由專人專崗負責業務推動、業務管理、價格管理、合同簽署、核保、資金支付和回籠監管等相關工作,使得各崗位之間能夠做到既相互銜接配合又相互監督檢查,真正實現通過流程化管理落實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封閉操作和全程監控,實現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專業化運作和集約化運營。
4.加強供應鏈金融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為了保證供應鏈金融中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的協調,保證各種信息流活動的無縫隙融合,應加大信息管理硬體投入以及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藉助互聯網技術和軟體,建立物資與資金數據高度共享,並藉助信息技術平台,將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組織起來,加強各企業間的信息交流,降低信息傳遞風險。
現實中,在相當多的供應鏈中,核心企業並非如銀行所期待的那樣實力雄厚,盡管圍繞核心企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供應鏈,它們的貿易活動也滿足供應鏈的形態,但僅靠它們自身的條件不足以獲得銀行的信用授信支持,這時就需要外部為其提供一些增信服務,如信用保險。保險公司也樂於以信用保險為介入手段,為後續全方位地推進其他險種業務打下基礎。信用保險還可與第三方監管結合起來,如果由保險公司充當物流監管者,則既滿足對貨物進行監管的需要,又為信用保險反擔保措施的落實提供了條件。
C. 互聯網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的區別
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回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答、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ITFIN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D. 供應鏈融資的風險防範措施有哪些
在供應鏈發展創新的基礎上,做好風險防控工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搭建多維實時風險指標評價架構。與傳統金融業務相比,供應鏈金融風險具有動態性、可傳遞性和復雜性等特徵。這就決定了依靠對融資企業經營、財務等方面進行授信分析的傳統方法,難以避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發生以及阻止其風險的擴散。
因此通過大數據分析,對融資人進行多維立體畫像,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建立綜合實時的金融風險評估模型,將成為未來供應鏈金融的主要風險防控手段。
2、加強供應鏈金融專業人才儲備。隨著供應鏈金融理念、模式、技術上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對其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同樣有顯著提高,不僅要掌握傳統融資的方法與技巧。
更要具備「互聯網+」的創新意識與金融知識,這就需要具有優秀的風險分析能力與交易控管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因此,未來對供應鏈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將成為供應鏈金融企業的核心風控競爭力之一。
(4)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擴展閱讀
供應鏈融資與供應鏈管理密切相關。供應鏈管理是針對核心企業供應鏈網路而進行的一種管理模式,供應鏈融資則是銀行或金融機構針對核心企業供應鏈中各個節點企業而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業務模式。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它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流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相關企業帶來收益。
供應鏈的核心企業通常為製造商。一方面,供應鏈表現為以核心企業為主導的網路結構,這就決定了供應鏈中配套企業的資金實力與核心企業的資金實力不匹配,配套企業處於資金鏈中弱勢地位;並且,由於核心企業的強勢導致配套企業在信息和談判地位上處於劣勢,這反過來又導致其資金需求的進一步加強。
另一方面,固定資產只佔配套企業資產很少的一部分,流動資金、庫存、原料等是其資產的主要表現形式,且配套企業的信用等級評級普遍較低,這些情況使得配套企業很難獲得以固定資產抵押擔保方式提供的銀行或金融機構貸款服務。
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是供應鏈運作的三個要素,配套企業資金流的缺口將很難保持供應鏈的連續性,更會造成資源的損失和浪費。
E. 供應鏈金融,物流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區別
供應鏈金融是銀行圍來繞核心企業自,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變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應用和開發各種金融產品,有效地組織和調劑物流領域中貨幣資金的運動。
這些資金運動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存款、貸款、投資、信託、租賃、抵押、貼現、保險、有價證券發行與交易,以及金融機構所辦理的各類涉及物流業的中間業務等。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從廣義上講,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
F.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模式有哪些
供來應鏈金融是目前比較自優質資產端,其市場空間巨大,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並把握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優勢: 1.資金運行相對安全 2.資金鏈增值效應顯著 3.便於發現企業真實的運營資料,拓展上下遊客戶群 4.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機遇
G. 互聯網金融平台從事供應鏈金融服務有哪些優勢又面臨哪些挑戰
互聯網金融具有以下的風險性:
1、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
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當前的收益率低於5%,且余額寶的性質是貨幣市場基金。但網路百發的預期收益率高達8%,這就不由得讓我們想問,百發最終投資的基礎資產是什麼?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國內製造業存在普遍產能過剩、國內服務業開放不足、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如何實現8%的高收益,除了給企業做過橋貸款、以及給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融資平台融資外,還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
2、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當然,金融機構的一大功能就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因此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而其中的關鍵是錯配的程度。聯想到網路百發給出的承諾是允許投資者隨時贖回,這無疑最大程度地加劇了流動性風險。既要允許隨時贖回,還能給出8%的預期收益率,這當然令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歡欣鼓舞,但也會令富有經驗的投資者疑慮重重;
3、最後貸款人風險。
如前所述,盡管商業銀行也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面臨信用違約風險與期限錯配風險,但與互聯網金融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商業銀行最終能夠獲得央行提供的最後貸款人支持。當然,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價的,例如商業銀行必須繳納2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自有資本充足率必須高於8%、必須滿足監管機構關於風險撥備與流動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因此運營成本較低,但如果缺乏最後貸款人保護,那麼一旦互聯網金融產品違約,最終誰來買單?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能力構築強大的自主性風險防禦體系嗎;
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面臨一系列獨特風險,以下筆者將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來依次梳理這些風險:
4、法律風險。
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
由於缺乏門檻與標准,導致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魚龍混雜,從業者心態浮躁、一擁而上,一旦形成互聯網金融泡沫,並出現較大幅度違約的格局,就很容易導致中國政府過早收緊對互聯網金融的控制,從而抑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應避免重蹈當年信託業、證券業發展初期的亂象。
5、增大了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使得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虛擬貨幣(例如Q幣)是否應該計入M1?再如,由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款准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又如,如何來看待傳統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互動與轉化;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信貸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傳統融資渠道被收緊,那麼很可能會考慮到通過互聯網金融來融資。事實上,最近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發展,其宏觀背景就與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控,導致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開發商等市場主體不得不尋找新的融資來源有關。
6、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首先,由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之用於信用評級的主要依據,此舉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過上述渠道獲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這裡面是否存在著選擇性偏誤與系統性偏差;
7、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透明度問題。如前所述,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狀態。那麼,誰來驗證最終借款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無獨立第三方能夠對此進行風險管控,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監守自盜行為,畢竟,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在互聯網P2P類公司中,有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推薦小財迷。
8、技術風險。
與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路通信系統中,TCP/IP協議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較大非議,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加密技術也不完善,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路黑客的攻擊。目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較大,阻礙了不少人參與互聯網金融,這其中絕非沒有專業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這無疑會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行成本,削弱其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優勢。
H. 求我國中小企業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的案例
供應鏈金融是指金融機構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對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物流、資金流、信回息流答進行管理,通過應收賬款質押、貨權質押等手段,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應鏈金融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逐漸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並通過鏈條化管理,將金融風險控制在最低。近年來,在互聯網+戰略的驅動下,供應鏈金融取得了良好發展效果。據《2016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研究報告》預測,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在此背景下,分析當前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新型趨勢及面臨的問題,對促進供應鏈金融的不斷創新、實現供應鏈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I. 什麼是互聯網在線供應鏈金融
所謂供應鏈金融,簡單地說,就是金融機構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專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屬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互聯網與供應鏈金融結合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網路化、精準化、數據化三個方面。以在線互聯、風險控制、產融結合的形式,基於大數據、雲平台、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的供應鏈金融將打造一個更富有市場力的實體產業鏈生態環境,供應鏈金融要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互聯網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
早在十多年前國內就有商業銀行開始探索這個新的金融模式。但電商平台的出現加速了這一金融模式的延伸和發酵。銀行對於供應鏈金融的嘗試在十多年前是十分謹慎並且有效的。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銀行會更加關注企業的真實貿易背景、信譽狀況等非財務指標因素,一些財務指標不達標難以融資的中小企業,就可能獲得貸款。而且銀行天然地可以通過資金的封閉式運作,確保每筆真實業務發生後的資金回籠,貸款風險也得到有效控制。
J. 當下,供應鏈金融主要有什麼風險
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供應鏈斷裂風險。供應鏈融資主要是銀行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向整個供應鏈提供融資的金融解決方案,核心企業一般都是較大型的企業,其上下游企業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實際上是將核心企業的融資能力轉化為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提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信用級別。在融資工具向上下游延伸的過程中,一旦核心企業信用出現風險,這種風險也就必然會隨著交易鏈條擴散到系統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而影響供應鏈融資的整體安全性。
(二)道德風險。參與供應鏈融資的主體有金融機構、核心企業、中小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等,這些主體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既有共同的利益取向,也有不同的利益訴求,當利益產生沖突的時候,一些主體便可能做出損人利己的行動而出現道德風險。核心企業在實力不足或累計或有債務超出其承擔極限,無法有效履行向下游發貨和擔保責任時,可能會利用強勢地位串謀下游經銷商利用虛假交易套取銀行資金引發道德風險。
(三)操作風險。由於目前我國信用系統比較薄弱,還沒有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信用體系,存在信息不對稱和扭曲現象,涉及國際貿易的供應鏈融資時,對國外核心企業信用狀態的了解則更為薄弱,因此對供應鏈上的動態風險監控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