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會發展如此迅速
互聯網金融短短幾年在中國發展如此之快,有其必然性。從互聯網金融行業上內來看,監容管的缺失為其帶來一定風險的同時,也為其生存與發展預留了空間;從互聯網本身來看,中國當下互聯網用戶已經高達6億,這樣巨大的客戶群體無疑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用戶基礎。
以上主要是就互聯網金融的必然性而言的。此外,互聯網金融發展如此之快,也與其積極意義密不可分。首先,從大的方面來看,互聯網金融實現了資金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了金融服務質量,彌補了傳統金融服務不足。我們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有競爭才有進步」,金融行業也不例外。自從互聯網金融闖入金融行業,不僅普惠金融得以實現,就連傳統金融行業都迫不及待的進行改革,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其次,從小的方面來看,互聯網金融促使民間金融規范化,金融服務多樣化,社會消費擴大化。互聯網金融在經歷了一段混論期後,終於贏得了高層的認可,將來隨著金融監管的相繼出台,民間金融將越來越規范;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也會隨著客戶需求的變化而呈現多樣化。所以這種有利於社會和人們的新型事物,必將得到國家和人民的擁護。
⑵ 互聯網的發展對金融產生哪些影響因素
互聯網的發展對金融產生的影響主要是互聯網金融開始向全方位金融服務方向發展。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搜索引擎等新興技術與傳統金融深入結合,催生出形態各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無縫、快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務。目前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運營模式層出不窮,比如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網路信貸模式、P2B模式(個人向小型企業提供貸款)、眾籌籌資模式、隨著電子商務崛起而產生的虛擬貨幣及交易等,以及電商發起創立的互聯網銀行模式,還有搜索比價模式,即通過金融產品搜索引擎的方式,在一個金融平台把有投資理財需求的個人和有資金需求的中小銀行和小貸機構進行對接,使得商業銀行能通過互聯網渠道,批量獲得客戶。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挑戰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興未艾,可以樂觀預期未來將出現一種不同於傳統金融融資和直接融資的新型金融生態。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在資金配比效果、渠道、數據信息、交流成本、系統技術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當前,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在一些方面對傳統銀行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互聯網金融的虛擬網點可以很大程度替代銀行物理網點的功能
2.互聯網金融能夠突破時空局限
3.互聯網金融能大幅降低業務成本
4.互聯網金融能有效提升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的效果
大數據能集合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通過事實分析和挖掘客戶交易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准確預測客戶行為。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信息集散處理,有助於在金融運營和風險控制方面有的放矢,由此,互聯網金融能有效提升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的效果。
在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產生挑戰,帶來競爭的同時,也給傳統金融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促生新的合作空間,我們不應該把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對立起來,甚至妄圖將其取締,在技術進步勢不可擋的今天,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實傳統銀行也有自己的優勢,其擁有最廣泛的客戶群體,大面積的網點資源積淀和大量的專業人才。這是互聯網金融不可企及的專業和資源優勢,商業銀行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借鑒和利用互聯網金融的理念和模式,從而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大意義
互聯網金融從無到有、從萌芽到快速發展的過程說明,這是運用互聯網技術與精神實現金融服務的新興模式,其本質上是一種更民主、更普惠大眾的金融模式,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打破了銀行對金融的壟斷。
其次,在某種程度上其促進了利率市場化,提高了投資者的收益,比如余額寶對銀行固定利率的沖擊,倒逼商業銀行順應市場創新,做出變革。
最後,互聯網金融更能以開放、平等、合作的模式,促成新的普惠金融的業態。
比如,P2P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中小企業貸款的局面,支持了中小企業的發展;還有個人金融的多元化需求,包括個人投資和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在這方面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互聯網金融的渠道,金融不再是普通人看不懂的專業術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等業務不再是參與門檻極高的產品,個人投資者可以很方便的參與到金融體系中並獲得收益,這就是普惠金融,這也是傳統金融顧及不到的廣泛市場需求。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正在改變中國的金融生態。
以積極的態度做好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
互聯網金融代表了金融創新的方向,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為其在政策上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對其存在的問題應該重視和解決,特別要提高其風險控制的能力,打擊違法犯罪行動,保障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促使其在市場上發揮金融配置的作用。同時,為了引導和支持互聯網金融的市場競爭,從業機構需要通過行業自律等多種形式完善管理,做到誠信為本、守法經營。
目前我國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很多方面已經從事了銀行業務,但是他們沒有受到銀行業的監管,部分企業甚至突破規則,越過規則去競爭,這將對金融穩定帶來不良後果。並且,與傳統銀行封閉化運營的業務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更容易遭受黑客的攻擊、病毒侵襲,金融信息更容易被盜取、篡改,特別是是對交易者身份的真實性,有時候很難確認,存在較大的信息泄露及欺詐風險等。所以,對互聯網金融我們既要肯定其積極的作用,但對其存在的風險隱患也不能忽視,應該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包括內部自律和外部的監管。
1.應明確互聯網金融的法律定位
應明確互聯網金融的法律定位,允許其從事金融服務,但是不能越界經營。這里實際上有兩個監管底線,一是不能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互聯網金融不等於銀行;二是不能非法集資。現行法律還沒有對所有的金融機構屬性做出明確的定位,互聯網金融尤其是P2P借貸平台的業務活動,還沒有專門的法律規章予以明確規范。實際上P2P借貸平台的產品設計運作略有改變就可能越界,進入法律灰色地帶,甚至觸碰底線。
2.需要完善資金第三方存託管制度
有一些P2P網貸平台沒有建立資金第三方託管機制,大量資金沉澱在平台賬戶里,如果沒有外部監管就會存在資金被挪用,甚至攜款逃跑的風險。近兩年先後發生了部分P2P網貸平台的攜款逃跑和倒閉事件,就給放貸人帶來很大的損失,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強互聯網金融安全還需要完善資金第三方存託管制度。
3.健全互聯網企業的內控制度
內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引發金融風險,實踐中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片面追求業務增長和運營利潤,採用了一些有爭議、高風險的交易模式,也沒有建立客戶識別和交易分析報告機制,容易為不法分子利用平台進行洗錢創造條件,還有一些企業存在信息安全水平比較低,個人隱私容易泄露的風險。從事互聯網金融的企業應該從制度和道德兩個方面做好風險約束,必須設置內控防火牆,健全互聯網企業的內控制度。
4.加強互聯網金融的外部監管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還是金融,而目前外部監管對互聯網金融在某種程度存在盲區。比如,以互聯網金融方式運作的貨幣基金、保險、P2P等業務的監管責任不是非常清晰。特別是一些互聯網平台從事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業務,更是需要多個監管部門的統一協調管理,加強互聯網金融的外部監管。隨著金融業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當前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面臨著一定程度的變革。
⑶ 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⑷ P2P網路借貸平台興起與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P2P行業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歸結起來,《AD財經》認為有四個原因:
首先,逐步完善的政策體系為P2P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每個企業進入一個行業,必然受到制度的制約和規范,必須遵守行業秩序,這樣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在控制區域和系統風險的前提下,積極推動P2P等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2015年12月31日,國務院頒布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指出:利用網上貸款平台融資便捷,對象廣泛的特點,引導其緩解小微企業,農戶,各類低收入群體的融資難問題。
其次,技術是P2P網貸平台發展的工具和動力。
P2P網路借貸主要通過互聯網進行開展業務,必然離不開技術支持。早期受制於技術手段,服務無法快速且低成本送達, 以往,P2P公司進行信用審核過程發現和評估風險方面的能力有限,不能有效的識別出風險借款人,導致風險控製成本較高。以傳統的貸款為例,整個流程需要審查線下收集的證據,分析財務報表,進行抵押擔保,領導層層審批等,需要較長時間完成最終貸款,時間長、成本高。所以傳統金融主要服務於高凈值客戶。同時,金融機構設置了復雜的金融制度和規則,來防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隨著技術進步,風險控制能力得到加強,大數據的積累和分析方法的成熟、雲存儲成本的下降和計算能力的增加使得P2P貸款公司能夠以非常低的成本判斷客戶的風險發放貸款。部分先進的P2P平台可以根據積累的大數據,實現評估貸款人的信用額度,在信用額度內放貸,技術融合引發的能量正在不斷顯現。在此種背景下,P2P網路借貸平台的年化利率較高,成功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的參與。
其三,供給雙方需求不斷被釋放,成為P2P行業迅速發展內生動力。
作為金融中介機構,P2P網貸平台是一種通過互聯網連接貨幣供應和需求的市場。資金供給者是有財富驅動的居民組成,主要特點是投資者眾多。在經濟轉型發展的時期,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已經超過了GDP增長,更是超過了通貨膨脹率,收入和工資的增加帶動了居民財富總量的增加,成為P2P網貸發展的基礎。
P2P的發展能否發展壯大,僅有資金供給端的渠道優勢還不夠,資金需求端也能起到決定性作用。中國金融抑制問題的核心是利率管制,這導致均衡利率過低,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得不到資金支持,金融需求被壓抑了。在萬眾創業的大背景下,民間對融資需求被充分釋放。社會的中低層收入者一方面對於資金有著強烈的需求,另一方面,這些人通常缺乏有效擔保和抵押,傳統的金融機構對此類貸款要求高,並且伴有大量復雜的手續。因此,社會中的低收入群體很難長期享受金融業發展的紅利。相比之下,P2P網路借貸門檻低,大大提高了中小微型企業和中低收入群體的融資可用性。
最後,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P2P借貸公司的交易成本更低。
提高效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這個市場上,錢被買賣,貨幣是一種有差異的產品,它的價格——利率才是最重要的。
P2P的商業模式更簡單:它不吸收存款,不受嚴格的銀行監管,也不維持閑置的余額;他們只是讓借款人與貸款人保持聯系。此外,這是通過一個在線平台完成的,其中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動化的。運營成本是解釋行業利潤率的最重要因素,因此P2P借貸平台和其他在線業務一樣,都將技術作為重要的力量。P2P借貸可以緩解信貸配給,尤其是對那些處於信貸長尾的借款人。
⑸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興起的原因是什麼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興起,根源在於傳統金融服務的供給不足,以及金融管制回帶來的套利機會答。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在全世界范圍內,並沒有一個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興起。其實,互聯網金融的准確概念,應該叫做「中國互聯網金融」。
⑹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興起原因是什麼
一是互聯網和網購人口眾多。2005年,中國網民數量11100萬人,普及率只有8.5%;2010年,網民45370萬人,普及率上升到34%;2014年,網民達64875萬人,普及率達47.9%。到2015年5月,中國網民已達6.68億人,比整個歐盟的人口還多。電子商務改變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網購規模年年創新高。2015年,僅天貓「雙十一」一天就創下交易額912億元,而2015年美國的「黑五」當天網購的銷售額僅相當於174億元人民幣,為天貓的19%。
二是科技及互聯網技術的階段性成熟。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垂直搜索引擎四大技術是公認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四大技術支柱。
三是日益增長的中小微企業及個人投融資需求一直得不到很好滿足是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市場基礎。我國小微企業約佔全國企業數量的90%,創造80%左右的就業崗位,約佔60%的GDP和約50%的稅收,但截止到2014年底,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的比例公為30%。
四是居民財富收入增長帶來的理財需求。2013年底,中國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額達92萬億元,越過30%的中國消費者將收入的25%左右投入儲蓄,而儲蓄率在其他國家往往不到10%。老百姓手中的錢多了,理財需求市場大了,不同層級的人有不同的理財需求,迫切需要新的金融業態提供更廣泛的產品滿足不同需求,傳統銀行對20%的有錢人提供的產品多些,不太關注80%大眾(儲蓄不多人)群體的需求。
五是上升到國家戰略受到政府高度重視是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政策和大環境基礎。互聯網金融於2014年、2015年兩次寫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總理多次肯定互聯網金融業態,明確提到「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和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從監管上看,允許先做業務後逐步規范發展的監管政策給了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這在國外是很難見到的。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人民銀行等10家單位聯合發文中對互聯網金融的作用或意義作了如此表述:互聯網金融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浪潮的推進,我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呈現一波接一波的熱潮。但是在這種熱潮中出現了許多亂象,如P2P「跑路」平台增加、借貸金額達數百億元的大型P2P平台涉嫌非法集資、不計成本巨資做廣告、業務員不良營銷等。現在該是對互聯網金融熱潮進行冷靜思考的時候了,只有理性對待互聯網金融熱潮,才能使其步入健康規范發展的軌道,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最近被曝光的「e租寶」案例,顯示了網貸行業從「熱」到「冷」的「悲喜劇」。2015年12月16日晚,北京警方通過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發布消息稱,「e租寶」網路金融平台及其關聯公司涉嫌犯罪問題被依法立案偵查,警方對相關犯罪嫌疑人採取了強制措施,對涉案資產實施了查封、凍結、扣押。「e租寶」成立僅逾一年半時間,其累計投資金額就超過700億元,如果其涉嫌犯罪問題被查清、得到處罰,那麼將給投資人帶來較大的損失。
創新需要冒險。因此互聯網金融既能創造支付寶和余額寶這樣的神話,也會發生各類互聯網金融平台破產甚至「跑路」等嚴重問題。而導致後者的根源就在於對風險的控制跟不上業務的快速發展。鑒此,在推動互聯網創新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做好風險管理為前提。
⑺ 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影響比美國大
中國互聯網金融大行其道,是因為傳統的金融行業、零售行業遭遇太多的政策壁壘、互聯網金融可以填平空缺的結果。
人大特聘教授戴險峰發表《互聯網金融真偽》的文章,指出在互聯網技術發展最早、最為成熟且應用領域最廣的美國,並不存在所謂「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美國金融業並不是沒有互聯網,而是互聯網已經嵌入到金融業後台,實現了無縫對接。
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電商的崛起密切相關,中國消費領域雖有長足進展,但長期以來市場分割、物流不暢、成本高昂、稅收不力,使得電商甫一出世就攻城掠地,呈指數級增長。電商獲得市場份額,進行網路支付,通過交易數據發放低成本小微貸,順理成章。
今年7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了《中國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對生產力與增長的影響》報告,提出了iGDP的概念,即互聯網經濟佔GDP的比重。報告認為,2010年,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只佔GDP的比例為3.3%,落後於大多數發達國家。而到了2013年,中國的iGDP指數升至4.4%,已經達到全球領先國家的水平。
互聯網金融藉助支付與小貸而崛起,填補了以往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的空缺。大多數銀行雖有許多數據,有效分析不夠,各個銀行的數據如同一個個孤島,無法切入當地人情生態的信用鏈條中,導致小微貸款風險大成本高,銀行小貸成本是阿里小貸的1000倍,如果中國電商進一步發展,能夠覆蓋絕大多數小微企業,中國小微企業的高息短期貸款得到了根本解決。
由此衍伸開來,在資金緊張時,余額寶、貨幣基金等草根理財模式,成為民間小額投資者的最愛。雖然余額寶等背後的貨幣基金遭到致命打擊,但票據寶等產品應運而生,只要草根小額投資需要,只要銀行不能提供相應的產品,互聯網理財產品「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發展中國家的互聯網金融總體上好於發達國家,原因與中國大致相似,發展中國家原始商業系統、金融系統中的縫隙太大,監管無章法,使互聯網在短期內得以水銀泄地,四處滲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特別顧問朱民先生表示,「相對於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互聯網和IT技術進步更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單是中國,一些發展中國家互聯網金融普遍都走得很快;比如手機銀行與金融在肯亞、孟加拉等非洲及南亞地區都發展迅猛。」
美國互聯網金融已與傳統金融交融。以互聯網技術支撐的洲際交易所,推動了美國交易市場的巨大變化,甚至吞並了最能代表傳統金融的紐交所。但是,並沒有任何人將洲際交易所視為互聯網公司,合並後的交易所也沒被稱為「互聯網交易所」。
美國版余額寶paypal的貨幣基金,因為市場周期下行與監管規則改革,不得不宣布關閉。美國互聯網金融有嚴格的市場准入門檻,需要提供注冊資金,還需要去州政府注冊和審批。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三大挑戰還沒到,首先是監管,監管規則一變、銀行拆借利率下降,余額寶用武之地不大,未來最大的風險是電商平台稅收規則改變;其次,是信用體系不彰,P2P行業發端以來至7月份,可查的P2P機構有1200家,實際上跑路的有150家,每個月有六七家跑路,幾粒老鼠屎害了一鍋粥;第三,互聯網企業出現壟斷趨勢,一些平台拋棄草根,開始收取高溢價。
中國互聯網金融超過歐美是暫時的,挑戰與金融業的轉變遠未到來,任何行業最終能否發展要看規則與能力。
⑻ 我國互聯網金融興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國內對屍體金融管制太嚴導致國內金融投資渠道太少,民眾手裡的熱錢沒有更多的辦法去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