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近幾年我國有哪些新型金融機構各自有什麼特點
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版,經營小額貸款業務權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村鎮銀行就是指為當地農戶或企業提供服務的銀行機構。
典當行,亦稱當鋪,是專門發放質押貸款的非正規邊緣性金融機構,是以貨幣借貸為主和商品銷售為輔的市場中介組織。
㈡ 金融扶貧基本特徵是什麼
金融扶貧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扶貧貸款是由國內有關金融機構承擔的一項政策性貸款業務, 它是我國扶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放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到戶的小額扶貧貸款; 另一種是發放給龍頭企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扶貧貸款。
第一條 為了切實加強對國家扶貧資金的管理,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盡快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決定》(中發〔1996〕12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通知》(國發〔1994〕30號)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扶貧資金是指中央為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支持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而專項安排的資金,包括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三西」農業建設專項補助資金、新增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和扶貧專項貸款。
第三條 國家各項扶貧資金應當根據扶貧攻堅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配套使用,形成合力,發揮整體效益。
第四條 國家各項扶貧資金必須全部用於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並以這些縣中的貧困鄉、村、戶作為資金投放、項目實施和受益的對象。非貧困縣中零星分散的貧困鄉、村、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貧困縣,由有關地方各級政府自行籌措安排資金進行扶持。
第五條 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和新增財政扶貧資金,重點用於改善貧困地區的農牧業生產條件,發展多種經營,修建鄉村道路,普及義務教育和掃除文盲,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防治地方病等。
㈢ 網路金融服務有哪些特點和業務
~網路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金融運行模式,,網路時代金融活動的特點在於其虛擬性、版直接性、風險權性和電子化。深圳市宜保通立足於互聯網金融領域,主要經營線上線下保險、保險公估、網路借貸、眾籌、工程擔保、金融軟體開發等綜合金融業務
㈣ 現代金融服務的特徵包括哪幾個方面
現代金融服務的特徵包括:
1、現代金融服務以無形性項目為主;
2、金回融機構答與客戶關系的契約性;『
3、金融機構服務的無差異性;;
4、金融機構服務領域的廣泛性;
5、金融機構服務對象的分散性;
6、金融機構經營多年目標平衡。
㈤ 金融行業在近幾年的發展趨勢有哪些明顯的特徵
最新的劃分是這樣的:
第一產業是物產業。包含農業、礦業、石油等。這當中的礦產和石油原來屬於重工業。共同特點是產生資源稅,現在農業資源稅已經減免了。
第二產業是加工業。如:糧食加工,礦業加工煉鋼、石油加工製成汽油、柴油等。這原來的糧食加工在農村是屬於第一產業,在城市又成了第二產業。共同特點是直接產生增值稅。
第三產業是服務業。包括,銀行、一般服務型企業等。一般特徵是不能直接產生增載入體的價值,而依附於載體而體現服務者的勞動價值。既服務價值。
下一步就要進行的稅制改革,基本要按照這個思路進行。
㈥ 金融服務有哪些特徵
1.金融服務投入少:金融服務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專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這也屬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難以確定和計量。
2.金融服務融資中介:傳統金融服務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因此,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勞動密集型:金融服務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金融服務自由化: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改變並在不斷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㈦ 金融服務質量有哪些特點
金融服務是服務營銷學的基礎,而金融服務質量則是金融服務營銷內的核心。無論是生產企業容還是金融服務業,服務質量都是企業競爭中制勝的法寶。金融服務質量的內涵與有形產品質量的內涵有區別,消費者對金融服務質量的評價不僅要考慮服務結果,而且涉及金融服務的過程。金融服務質量應被消費者所識別。金融服務質量的構成要素、形成過程、考核依據、評價標准均有別於有形產品。
金融服務質量是產品生產的服務或服務業滿足規定或潛在要求(或需要)的特性和特徵的總和。特性是用以區分不同類別的產品或服務的概念,特徵則是用以區分同類服務中不同規格、檔次、品位的概念。金融服務質量最表層的內涵應包括服務的安全性、適用性、有效性和經濟性等一般要求。
預期服務質量即顧客對服務企業所提供服務預期的滿意度。感知金融服務質量則是顧客對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實際感知的水平。如果顧客對服務的感知水平符合或高於其預期水平,則表明顧客獲得較高的滿意度,認為企業具有較高的服務質量;反之則會認為企業的服務質量較低。從這個角度看,金融服務質量是顧客的預期服務質量同其感知金融服務質量的比較。
㈧ 新常態下金融業發展趨勢與特徵是什麼
「新常態」將給中國金融業帶來什麼影響?中國金融業面臨什麼樣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近日,在「第十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對於「新常態」下的金融業發展機遇和挑戰進行詳細地分析和解讀。
金融業所處環境發生改變
張承惠認為,「新常態」將給中國金融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經濟增速放緩上,並將成為一種新常態。經濟增速的放緩對於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會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速度減緩帶來客戶群體的重大改變;另一方面,對金融業的資產質量也會帶來影響。
同時,工業增速下降,驅動動力轉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減緩趨勢;另一方面,民間投資比重上升,過去很長時間依靠國有經濟和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是經濟的主要驅動力,現在這種力量正在發生質的轉換。
另外就是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的變化。消費支出增加,產業結構開始轉向服務業為主導。今年經濟在明顯放緩的基礎上,第三產業到三季度的比重上升到
48.8%,比去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這說明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以工業為主體的時代,開始進入以服務業主導的新時代,這將對金融業產生重大影響。
第四個是貨幣政策基調由相對寬松進入穩健的新常態。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的M2增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為15%以上,在金融危機期間更加驚人,曾經達到過接近40%超寬松的狀態。現在M2在10月份已經降到12.6%,最近連續幾個月以低於15%的增速在運行,這個態勢非常清晰。
第五個是利率的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在逐步推進,對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來說,利差存在著縮小的趨勢。除了中國銀行以外,上市銀行利差都是在縮小,上市銀行凈利潤增幅從2010年的31.4%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0.67%。
第六是新的競爭者加入帶來的變化,互聯網以及類金融機構加入,無形中加劇了競爭。
第七是人口老齡化,這將對金融業產生巨大影響。中國老年人口呈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特點,中國未富先老這樣一個特殊的國情,也會給金融業帶來挑戰和機遇。
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張承惠指出,大環境的改變,使得金融業在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和消費金融領域、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對於跨國公司投資走出去的信貸服務、人民幣國際化的跨境業務支付、城鎮化基礎設施投資信貸等方面也面臨相當機遇。
從證券業來看,未來的發展機遇在於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可以從場內、場外兩個角度進行。現在場內正在推進,但是速度不夠快。場外大量的金融創新出來的類資產證券化不是標準的證券化,但是實際也是在做資產的流轉,並且還有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作為中國金融市場上的短板,金融衍生品如果發展不佳,對於穩定金融市場運行、擴展金融市場都是不利的,也不利於實體經濟的風險管理。
保險領域的發展空間主要體現在農業保險。農業保險從2008年農保補貼政策從試點到全國推廣,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深度和廣度不夠,還有發展空間;另外,保險業中的責任險佔比很低,未來會有大的發展;隨著中資機構走出去,未來海外保險也會得到大力發展。
企業在走出去時,總體反映金融服務不足。大量企業走出去,需要融資以及特定金融服務,所以,對於走出去企業的金融服務需要加強。
面對機遇和挑戰,金融業應該做一些調整和改變。一是改變傳統的以工業及大企業為服務重點的做法,要把自己的經營重心下沉;二是改變傳統的以抵押和擔保作
為風險防範主要工具的做法,創新信貸模式;三是通過創新改變同質化競爭的格局向差異化競爭過渡;改變長期壟斷經營形成的心態,放下身段為客戶服務;四是改
變以我為中心的做法,增加一些跨機構和跨領域的業務合作,建立起大銀行和小微信貸機構的合作機制。
㈨ 為什麼銀行屬於服務行業它有那些服務項目
[摘要]面臨新的市場經營環境,實施服務營銷戰略是我國商業銀行求得生存、獲得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分析了服務營銷的內涵、特徵、商業銀行實施服務營銷戰略的核心目標,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服務營銷戰略策略體系構架。
[關鍵詞]商業銀行服務營銷體系
現代商業銀行屬於服務行業,就其本質而言,同一般工商企業一樣,其經營目標是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前提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沒有客戶,商業銀行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這是任何商業銀行都無法迴避的事實。伴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商業銀行「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各種股份制銀行、合資銀行紛紛出現,再加上一些國外著名的跨國銀行爭先在我國搶灘登陸,這些都進一步加劇了我國銀行服務行業的競爭。同時,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費者對銀行服務業的需求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而且他們的金融意識日益增強,選擇日趨理性化,金融服務的「買方市場」逐漸明顯。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要想求得生存,獲得發展,必須切實轉變經營觀念,實施服務營銷戰略。
一、「服務營銷」的內涵與特徵
所謂服務營銷,是指商業銀行立足服務行業,以客戶為對象,以贏利為目標,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和策略的運用,把銀行服務產品轉移到客戶手中的管理活動,是一個不斷循環的交易實現過程。這一定義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服務營銷是一種銀行業的經營思想,它承認並接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並以此為基礎進行銀行的全部活動。這是商業銀行開展營銷活動的前提;二是服務營銷是一種經營意圖,它促使商業銀行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去適應客戶的需要,從而實現贏利的目的,這是開展服務營銷的目的;三是服務營銷是一種管理活動,這種管理活動不僅體現在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而且貫穿於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鑒於服務營銷的內涵及金融服務業的特點,我們認為,商業銀行實施服務營銷具有下列明顯特徵:
1.整體營銷。商業銀行實施服務營銷較一般企業的市場營銷更注重於其自身的整體營銷。商業銀行通過自身形象(服務網路的完善、服務設施的先進、服務質量的優異、實力、信譽等)的塑造以合適的方式將自身的產品推銷給顧客,使顧客易於接受、便於認同、產生信任。一般來說,只有當顧客在對某商業銀行產業認同和信任的基礎上,才會愛屋及烏,接受該商業銀行所提供的服務。
2.品牌營銷。商業銀行就其所提供的銀行服務進行營銷,更注重於該項服務的品牌營銷,不拘泥於產品功能的介紹。在我國,各個商業銀行所提供的服務,其功能大致相同。因此,品牌較為被顧客關注和留意。顧客在接受商業銀行所提供的服務時不僅被商業銀行的功能或這個金融產品所能帶來的贏利或便利所吸引,更是被熟知的品牌所吸引。叫得響的品牌,在顧客需要某種銀行服務時,就會受到品牌的暗示,在選擇銀行時,會有所指向和選擇。
3.直面營銷。商業銀行開展服務營銷,最普遍、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便是通過銀行各分支機構、各經營網點的所有人員在與顧客接觸、為顧客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顧客制宜,自然而巧妙的向顧客介紹新的銀行服務、新的金融產品。這樣很容易被顧客接受,讓顧客認同。因為顧客在接受原有的服務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對你的認同與信任,新的營銷只是在此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這種面對面的營銷比其它營銷方式,如比廣告營銷更有指向性和針對性,同時也更具有滲透性,營銷的效果更好。
4.全員營銷。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提供金融服務的企業,由於服務具有無形性,無形性的產品較有形產品而言,缺乏直觀的形象和可反復感知、觸摸的形體,其內在品質和潛在的服務一般難以被客戶所了解、所把握,這就要求在一線的全體人員,在與客戶接觸、與客戶溝通、為顧客辦理業務、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藉助於一定的營銷方式、運用一定的營銷手段,在顧客和銀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把金融產品促銷出去,這一優勢是其他企業所不能比擬的。
二、「服務營銷」的核心目標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商業銀行日益走向市場,取得了與其他公司、企業同等的競爭機會和主體資格,我國商業銀行也開始重視和應用市場營銷的原理和方法,但與西方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活動相比,尚處於起步階段,還很不成熟。根據金融商品的特性、消費對象以及發展歷程,就我國商業銀行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來說,將服務營銷作為原有的傳統經營模式的變革及升華,是比較合適的。按目前比較一致的認識,新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服務營銷的核心目標應體現為:
1.專業化。這意味著金融產品的生產、服務必須達到相當的技術水平。首先,隨著銀行金融產品和新業務研究開發的不斷深入,新產品及服務層出不窮,其產品設計、服務層次、應用范圍及使用方法也千變萬化,這種形勢下,金融產品及服務的銷售已經離不開以專業化的高技術保障能力為依託。其次,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及廣泛應用,專業化成為商業銀行滿足客戶日益發展的金融服務需要、擁有競爭優勢、提高服務水平的核心目標。第三,對於我國國內商業銀行一方面規模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業務又高度趨同集中的情況,清晰地界定自己的市場位置,不斷應用新技術,持續添加新創意,提供專業化的產品及服務是未來的發展核心。
2.個性化。第一,銀行經營的是同質對象的差異服務,客觀上要求銀行的服務營銷必須注重市場細分,採用個性化營銷策略。面對豐富多彩、不斷發展的個性化金融消費需求,商業銀行必須積極適應其發展變化,不斷更新營銷觀念及方式,通過科學的細分,確立目標市場,立足於在不斷地滿足目標市場的個性化需求及差異化服務上下功夫,通過科學定位及差異化服務樹立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穩固目標消費者群及競爭地位。服務過程的個性化、差異化是商業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的重要手段,能否提供個性化服務,將在戰略意義上決定某個商業銀行的發展。第二,金融產品本身的組合及消費者對金融產品個性化需求的日趨繁多決定了商業銀行應當將傳統的金融產品銷售方式變革為服務營銷模式,在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及企業的規模效益間尋求最佳平衡點。第三,商業銀行只有提供盡可能多且質量完備的個性化服務,才能適應新形勢下不斷增長的個性化需求,獲取更大的利潤,這使得創新的、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成為商業銀行開展服務營銷的首要選擇。
3.國際化。全球金融一體化趨勢極大地推動了金融服務業的競爭,提高了金融交易數量、質量及多樣化。對於WTO之後的中國銀行業,國際化成為全球一體化進程中無法迴避的現實,也是我國商業銀行利用服務營銷對傳統經營模式進行根本性再造的重要契機。
4.網路化。網路條件下商業銀行擁有的全新運作模式、全新經營模式、全新服務模式、全新營銷模式和全新競爭模式,都有助於以快捷、簡便的方式提供市場、金融產品信息以及以良好的交互性向客戶提供自動式服務、個人理財、國際金融服務、無實體金融服務等等,同時也要求商業銀行的金融競爭必須從表層走向深層,在更大的時空范圍內實現金融服務營銷的價值。
三、我國商業銀行服務營銷戰略策略體系架構
1、服務營銷的「規范化」策略。服務具有易變性或不一致性。這會使得服務質量不易穩定、顧客不容易認知服務、服務品牌較難樹立和服務規范較難嚴格執行,從而對服務營銷不利。服務營銷的「規范化」旨在商業銀行服務營銷體系構建過程中要確立核心理念,建立規范,量化服務標准和服務質量的評估,並用以規范引導、約束服務人員的行為。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確立服務營銷理念,並將其納入組織文化體系;其次要系統地建立服務營銷質量標准管理體系,通過服務營銷規制來規范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和行為;再次要完善對服務營銷活動的評估,依據組織理念和服務營銷的有關標准對員工的服務活動及其質量進行全面量化監控,從而使服務活動及其質量的偏差被控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內。
2、服務營銷的「有形化」策略。服務營銷「有形化」是指有策略地提供服務的有形線索,以幫助顧客識別和了解服務。服務的有形線索(Tangible Clues)是指服務過程中能被顧客直接感知和提示服務信息的有形物。美國服務營銷學家肖斯塔克(G·shostack)指出,顧客看不到服務,但能看到服務環境、服務工具、服務設施、服務人員、服務信息資料、服務價目表、服務中的其他顧客等有形物,這些有形物就是顧客了解無形服務的有形線索[1]。為了幫助顧客更好地識別和了解服務,商業銀行應做到:一是要推進服務品牌建設,讓社會和客戶通過接觸環境和組織的各種表徵物,來識別和了解服務的理念、質量和水平等信息;二是要建立健全營銷組織機構,全面提高商業銀行的服務質量和水平;三是要實行服務承諾,切實維護顧客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
3、服務營銷的「效率化」策略。服務營銷的「效率化」是指通過技術進步、管理進步、文化進步等手段提升商業銀行內部的運行效率和服務的時空效率,以便更好地為顧客服務。服務的不可儲存性或易消失性對從事服務行業的商業銀行在客觀上將形成一種壓力,促使商業銀行要珍惜時間資源和空間資源,高度重視服務的時間效率和空間利用率,實現服務的效率化。從商業銀行服務營銷的實踐看,所謂「效率化」,主要表現為服務的時效化、服務的多功能化和服務的一攬子化等方式。服務的時效化,指提高服務的時間效率,而服務的多功能化和一攬子化,指提高服務的空間效率。為此,商業銀行應做到:第一,要進行營銷組織創新,建設學習型組織,強化服務素質建設,構建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管理機制,推動組織及成員的持續學習和成長;第二,要堅持「科技加管理」方針,通過強化軟體系統、數據資源、網路技術開發應用等措施,加快商業銀行的信息化建設,進而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第三,要完善商業銀行服務營銷模式和流程,以效率為中心進一步加強系統聯動。
4、服務營銷的「可分化」策略。服務營銷的「可分化」,是指在服務過程中銀行工作人員與顧客之間實行部分的分離[2]。我們知道,服務具有不可分性,即服務的生產與消費和交易是同時進行的,並且有顧客的參與,也就是服務生產者與服務消費者之間的不可分離性。這會增加服務質量管理和服務創新的難度,從而對服務營銷不利。克服的辦法就是向製造業學習,讓服務生產者與服務消費者之間實行部分的分離,也就是實行服務的可分化。服務的可分化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服務的自助化,即服務生產者向顧客提供某些服務設施、工具或用品,讓部分服務由顧客自行完成;二是服務的渠道化,即服務生產者將服務或部分服務通過服務渠道提供給服務消費者;三是服務的網路化,即服務生產者將服務或部分服務通過電腦網路或網際網路提供給服務消費者。
5、服務營銷的「關系化」策略。服務營銷的「關系化」是指在服務過程中強調口碑溝通、公共關系、服務人員的交際能力、與顧客接觸「真實瞬間」的服務質量等。從服務營銷的實踐看,商業銀行在推進服務營銷關系化策略中應做到:一是要做到服務角色化,讓服務人員在服務過程即與顧客的交際中忘我地進入角色,將服務過程中的人際關系變成角色關系。二是要做到服務細微化,即使服務機構或人員從細微處來關心顧客和貼近顧客,使服務關系進入更深的層次。三是要做到服務傾斜化,即要將服務關系發展的重點放在現有顧客身上,服務營銷的政策向現有顧客尤其是忠誠顧客傾斜。四是要做到服務組織化,即用某種形式將分散的顧客組織起來,使服務機構與顧客的關系更加正式化,也更加穩固化。五是要做到服務合作化,通過銀行內部加強服務協同,通過銀行不同部門之間渠道合作來接近顧客並發展與顧客的關系。
6、服務營銷的「差異化」策略。服務營銷的「差異化」是強調將客戶細分,實現服務的個性化、服務的多樣化,通過強化服務創新、服務特色、服務人員的應變能力和靈活性等,實現為客戶的全方位服務。一是要細分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使服務在普遍化基礎上兼顧個性化;二是要平衡客戶的服務需求,通過對服務時間、服務地點、服務供給、服務需求的調節,克服不能用現有服務儲存來平衡客戶服務需求的困難;三是要不斷創新服務方式,進一步拓展服務內容,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㈩ 市場營銷學中服務基本特徵
"觀念"是企業的一種產出形式,既可以作為一種單獨的產品形式用於獲得企業追求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可以作為企業產出的有形產品以及無形服務的附加來促進銷售.即它可以作為企業營銷的對象也可以作為營銷的手段.將觀念認定為企業的產出,就意味著對觀念的價值的認同,是對知識、觀念、技術等所創造的社會物質財富以及精神財富的認同,從而對經濟學、管理學科的發展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指導意義.
在社會經濟活動中,隨著服務業的發展和產品營銷中服務活動所佔比重的提升,將服務營銷從市場營銷中獨立出來加以專門研究成為必要。服務營銷學既是從市場營銷學中衍生出來的,也是對市場營銷學的拓展。服務營銷學對服務營銷行為的專門研究是新世紀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並必將成為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動力和理論依據。
(一) 知識經濟時代的服務營銷
1、知識經濟是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
知識經濟是相對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而言的。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交換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知識用於經濟,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知識經濟時代突出表現為以下特徵:
●知識成為主導資本;
●信息成為重要資源;
●知識的生產和再生產成為經濟活動的核心;
●信息技術是知識經濟的載體和基礎;
●經濟增長方式出現了資產投入無形化、資源環境良性化、經濟決策知識化的發展趨勢。
知識經濟一方面促進世界新時代的到來,加速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使知識化取代工業化;另一方面促使全球面臨新的國際分工,知識經濟發達國家將成為「頭腦國家」,而知識經濟發展滯後者將論為「軀干國家」,聽「頭腦國家」驅使。知識經濟發展直接的變化即促使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行業。據世界銀行1998年發表的《知識促進發展》的報告報道,發達國家以知識為基礎的行業的產值已佔GDP的50%,其中高技術產業的產值佔25%。在新的世紀,以知識為主導的服務業的發展將以銳不可擋的乘數發展態勢迅速成為GDP的主要份額。
知識經濟時代將催動以下服務業大發展:
●信息產業。隨著信息技術成為知識經濟的主要載體和基礎,信息的硬體、軟體的發展將以突飛猛進的態勢進行。信息產業的發展將帶動一系列的經濟革命,如購銷方式將無紙化、電子化發展;庫存管理將在追求零庫存的條件下實行信息控制;生產工藝和控制手段將成為生產高質量產品的保證;企業決策向程序化、規范化、智能化發展;人事管理將依據客觀標准進行數據控制等等。
●咨詢服務業。各種生產、流通、技術、法律、環保、衛生等涉及廣泛領域的咨詢業將得到全面發展。
●調研策劃業。各類市場調研、分析,營銷策劃、企業形象策劃組織將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對信息、知識的需求而相繼得到發展成為服務中頗富活力的力量。
●旅遊服務業。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人們用於國內與國際旅遊的需求將會與日俱增,以適應這種需求而興起的旅遊業將得以迅速發展,成為各國GDP中佔有較大比重的行業。
●科技教育保健業。各個領域的科技開發將出現強勁發展態勢,尤其是航空航天、生物醫葯、海洋工程等領域將會發生前所未有的突破性進展。與科技領域發展的需要相匹配,教育將以產業發展的態勢進入快車道。醫療、衛生、全民保健服務業的發展也會開創新的天地。
●環保服務業。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世界各國重視並加強投入環保服務業。治「三廢」、防污、處理垃圾、綠化美化、市政管理、資源開發控制、空氣監測、防災減災等領域將成為各國社會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獲得全面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是服務業大發展並上升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的時代。服務業的發展呼喚服務營銷學將在更廣泛的領域和行業發揮巨大功能作用的新型學科。
2、服務營銷學與經濟全球化
知識經濟時代是加速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時代。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服務營銷的理論和實踐必然突破疆域國界的限制,成為具有跨國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學科。服務營銷既是經濟全球化中的行為,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因素。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之一是各國經濟的互相滲透、互相依存,其中國際貿易的迅猛發展是重要的表現,在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的發展尤為突出。近三十年來,發達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服務業產值所佔的比重超過50%以上,其中美國服務業的產值是GDP中的比重已高達75%左右,這意味著國民財富的創造主要依賴於服務業。
經濟全球化還表現為金融全球化趨勢的形成。金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金融業也是服務業的支柱行業。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也是金融國際化的過程。由於股票、期貨以及各種有價證券的大量出現,尤其是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問世,使得貨幣資產的面值額迅速膨脹,虛擬成分倍增,這樣的狀況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或變動性,為適應這一時代特性的要求,各種金融服務大量地應運而生。其中,不僅有金融自身運行的各種服務,還有如何使貨幣資產增殖的服務,更有規避金融風險的服務;不僅有金融信息服務,還有金融法規服務,更要有金融傳輸機制、傳送手段的服務和高級金融人才的培養和訓練。金融服務業不僅自身得以發展而且帶動和促進其他相關服務業如電腦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的繁榮。
經濟全球化也包容信息全球化的內涵。信息全球化使高新科技成為變革經濟結構的動力,導致4.4萬個國際企業的出現,導致只掌握關鍵技術、工藝設計、品牌及銷售渠道,而把生產委託給關聯企業去做的虛擬企業的出現。國際企業和虛擬企業的出現,使服務營銷進入了一種新的境界,服務營銷不僅要面對顧客,而且要提供面對內部分支機構和廣大員工的服務營銷管理。
經濟全球化促使製造業的國際營銷網路的形成,國際營銷網路的完善需要服務營銷。營銷網路完善化的過程是聚集營銷人才、進行營銷信息交流、推動適銷對路的商品,開發市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的每一環節都伴生服務需求,服務營銷活動將貫穿營銷網路完善化的始終。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服務營銷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的發展,反過來服務營銷興盛與發展也有利於促進經濟全球化的實現。
服務營銷學將以它科學的、系統的、完備的營銷管理理論指導服務業的營銷活動實踐,從而推動服務業由傳統向現代、由國內向國際、由自發向自覺地發展。為服務業企業的成長和國際化進程、為服務業的營銷活動和商品營銷中的服務提供充分的、明確的理論依據。
服務營銷學將推動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國際協調型開發。服務營銷學通過對服務營銷方式、戰略規劃、策略措施等問題的研究,推動技術專利轉讓,全球金融的有序融通和信息的良性、均衡發展。
服務營銷學以其鮮明的營銷管理文化特色推動服務企業的管理文化建設。
(二)服務營銷的特點及其演變
1、服務營銷的一般特點
(1)供求分散性
服務營銷活動中,服務產品的供求具有分散性。不僅供方覆蓋了第三產業的各個部門和行業,企業提供的服務也廣泛分散,而且需方更是涉及各種各類企業、社會團體和千家萬戶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由於服務企業一般佔地小、資金少、經營靈活,往往分散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即使是大型的機械服務公司,也只能在有機械損壞或發生故障的地方提供服務。服務供求的分散性,要求服務網點要廣泛而分散,盡可能地接近消費者。
(2)營銷方式單一性
有形產品的營銷方式有經銷、代理和直銷多種營銷方式。有形產品在市場可以多次轉手,經批發、零售多個環節才使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服務營銷則由於生產與消費的統一性,決定其只能採取直銷方式,中間商的介入是不可能的,儲存待售也不可能。服務營銷方式的單一性、直接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務市場規模的擴大,也限制了服務業在許多市場上出售自己的服務產品,這給服務產品的推銷帶來了困難。
(3)營銷對象復雜多變
服務市場的購買者是多元的、廣泛的、復雜的。購買服務的消費者的購買動機和目的各異,某一服務產品的購買者可能牽涉社會各界各業各種不同類型的家庭和不同身份的個人,即使購買同一服務產品有的用於生活消費,有的卻用於生產消費,如信息咨詢、郵電通訊等。
(4)服務消費者需求彈性大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原理,人們的基本物質需求是一種原發性需求,這類需求人們易產生共性,而人們對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屬繼發性需求,需求者會因各自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各自具備的條件不同而形成較大的需求彈性。同時對服務的需求與對有形產品的需求在一定組織及總金額支出中相互牽制,也是形成需求彈性大的原因之一。同時,服務需求受外界條件影響大,如季節的變化、氣候的變化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等對信息服務、環保服務、旅遊服務、航運服務的需求造成重大影響。需求的彈性是服務業經營者最棘手的問題。
(5)服務人員的技術、技能、技藝要求高
服務者的技術、技能、技藝直接關系著服務質量。消費者對各種服務產品的質量要求也就是對服務人員的技術、技能、技藝的要求。服務者的服務質量不可能有唯一的、統一的衡量標准,而只能有相對的標准和憑購買者的感覺體會。
2、服務營銷的演變
發達國家成熟的服務企業的營銷活動一般經歷了7個階段。
(1)銷售階段
●競爭出現,銷售能力逐步提高;
●重視銷售計劃而非利潤;
●對員工進行銷售技巧的培訓;
●希望招徠更多的新顧客,而未考慮到讓顧客滿意。
(2)廣告與傳播階段
●著意增加廣告投入;
●指定多個廣告代理公司;
●推出宣傳手冊和銷售點的各類資料;
●顧客隨之提高了期望值,企業經常難以滿足其期望;
●產出不易測量;
●競爭性模仿盛行。
(3)產品開發階段
●意識到新的顧客需要;
●引進許多新產品和服務,產品和服務得以擴散;
●強調新產品開發過程;
●市場細分,強大品牌的確立。
(4)差異化階段
●通過戰略分析進行企業定位;
●尋找差異化,制定清晰的戰略;
●更深層的市場細分;
●市場研究、營銷策劃、營銷培訓;
●強化品牌運作。
(5)顧客服務階段
●顧客服務培訓;
●微笑運動;
●改善服務的外部促進行為;
●利潤率受一定程度影響甚至無法持續;
●得不到過程和系統的支持。
(6)服務質量階段
●服務質量差距的確認;
●顧客來信分析、顧客行為研究;
●服務藍圖的設計;
●疏於保留老顧客。
(7)整合和關系營銷階段
●經常地研究顧客和競爭對手;
●注重所有關鍵市場;
●嚴格分析和整合營銷計劃;
●數據基礎的營銷;
●平衡營銷活動;
●改善程序和系統;
●改善措施保留老顧客。
到了20世紀90年代,關系營銷成為營銷企業關注的重點,把服務營銷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三)服務營銷學的興起與發展
1、服務營銷學的興起
服務營銷學於20世紀60年代興起於西方。1966年,美國拉斯摩(John Rathmall)教授首次對無形服務同有形實體產品進行區分,提出要以非傳統的方法研究服務的市場營銷問題。1974年由拉斯摩所著的第一本論述服務市場營銷的專著面世,標志著服務市場營銷學的產生。在該著作中,作者明確指出僅把市場營銷學的概念、模型、技巧應用於服務領域是行不通的,而必須建立服務導向的理論架構。視服務營銷學為市場營銷學的衍生還不夠,必須認清服務營銷學與市場營銷學之間存在著某種明顯的區別才使服務營銷學成為獨立的學科。在服務營銷學的形成中,北歐以格隆魯斯(Christopher Gronroos)和赫斯基(James Heskett)為代表的諾迪克學派(Nordic School)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他們有關服務質量理論及服務營銷管理理論成為服務營銷學的重要理論支柱。
服務營銷學的興起緣於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和產品營銷中服務日益成為焦點的事實。隨著經濟的發展,服務業(或稱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擴大,產業升級與產業結構的優化的直接結果必然導致服務業的強勁發展和產品營銷中服務成為企業競爭焦點的局面。具體而言,服務業的發展與下述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是服務業擴展的前提條件。
●社會分工和生產專門化使服務行業獨立於第一、第二產業之外。
●市場環境的變化推動新型服務業的興起和發展。
●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生活服務業的發展。
同時,企業在進行有形產品營銷時,服務已成為銷售的重要手段,成為企業間進行市場競爭的焦點,並日益成為產品市場競爭的主角。企業營銷及市場競爭不僅需要市場營銷學作為理論基礎,而且需要服務營銷學作為行動指導。中國服務營銷學的興起和廣泛傳播將是繼市場營銷學的蓬勃發展之後掀起的又一個高潮。
2、服務營銷學的發展
服務營銷學脫蛻於市場營銷學,在自己的空間得以茁壯發展。科特勒曾指出,服務代表了未來市場營銷管理和市場營銷學研究的主要領域之一。在歐美地區,服務營銷學正蓬勃地發展起來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服務營銷學的發展大致上可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60年代——70年代):服務營銷學的脫胎階段
這一階段是服務營銷學剛從市場營銷學中脫胎而出的時期。這一階段主要研究的問題是:
●服務與有形實物產品的異同;
●服務的特徵;
●服務營銷學與市場營銷學研究角度的差異。
第二階段(80年代初——中期):服務營銷的理論探索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探討服務的特徵如何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尤其集中於消費者對服務的特質、優缺點及潛在的購買風險的評估。這一階段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觀點主要是:
●顧客的評估服務如何有別於評估有形產品;
●如何依據服務的特徵將服務劃分為不同的種類;
●可感知性與不可感知性差異序列理論;
●顧客捲入服務生產過程的高捲入與低捲入模式;
●服務營銷學如何跳出傳統的市場營銷學的范疇而採取新的營銷手段等。
在這一階段,美國阿利桑那州州立大學成立了「第一跨州服務營銷學研究中心」,標志著對服務營銷理論探索的深入。
第三階段(80年代後期——):理論突破及實踐階段
這一階段,市場營銷學者們在第二階段取得對服務的基本特徵的共識的基礎上,集中研究了在傳統的4P組織不夠用來推廣服務的情況下,究竟要增加哪些新的組合變數的問題。這一階段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觀點是:
服務營銷應包括7種變數組合,即在傳統的產品、價格、分銷渠道和促銷組合之外,還要增加「人」、「服務過程」和「有形展示」3個變數,從而形成7P組合;
●由「人」(包括顧客和企業員工)在推廣服務以及生產服務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並由此衍生出兩大領域的研究,即關系營銷和服務系統設計;
服務質量的新解釋,確認服務質量由技術質量和功能質量組成,前者指服務的硬體要素,後者指服務的軟體要素。
提出了服務接觸的系列觀點,包括服務員工與顧客相互之間溝通時的行為及心理變化,服務接觸對整項服務感受的影響,如何利用服務員工及顧客雙方的「控制欲」、「角色」和對投入服務生產過程的期望等因素來提高服務質量等問題。
●從對7P研究的深化,到強調加強跨學科的研究的至關重要,服務營銷學強調從人事管理學、生產管理學、社會學以及心理學等學科領域觀察、分析和理解服務行業中所存在的各種市場關系;
●特殊的服務營銷問題,如服務價格理論如何測定、服務的國際化營銷戰略、資訊技術對服務的生產、管理及市場營銷過程的影響等。
服務營銷學的發展過程也是服務營銷學跨地域、跨國界的傳播過程。
中國有條件、有必要推進服務營銷學的廣泛傳播和應用。
(1)中國服務業亟待加快發展且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據世界銀行統計,發達國家服務業生產總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0%以上,中等發達水平的國家的服務業產值平均亦為國民生產總值的50%左右,如前所述中國只佔32.8%,差距較大,發展空間較大,有必要通過服務營銷的傳播推動服務業的發展;
(2)中國勞力的富餘急切需要開辟更多的就業渠道,發展服務業則是投入小、見效快的最有利的途徑。中國目前在服務業領域就業的人數相對滯後,只為20%左右,而發達國家服務業從業人數占社會就業總人數的60%,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達到40%,中國發展服務營銷學對於推動服務業領域就業人數的增加也會起推動作用;
(3)傳統服務業亟待進行改革,新型服務業則需要新的理論武裝,發展服務營銷學是新舊服務行業發展的共同需要。服務業的行當范圍廣闊,涉及的領域眾多,對於這些千姿百態的服務行業的除舊布新的需要理論指導,中國在新世紀全面推進服務營銷學是為適時。
中國推廣服務營銷學的條件也業已成熟,這些條件是:
(1)中國自20世紀中期導入市場營銷學後,已形成了一支強大的理論隊伍,這支隊伍活躍在大
專院校和企業營銷活動的第一線,不僅充實和豐富了市場營銷理論,而且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他們熟悉市場、熟悉產業、熟悉企業,既懂經濟、又懂管理,這對於理性地接受、傳播、發展服務營銷學具有組織基礎和理論保證。
(2)中國政府對國民經濟的宏觀管理過程中,十分重視對服務業的規范管理並積極推進服務業的發展,為中國服務營銷學的紮根奠定了基礎。中國政府對服務業的規范管理是推廣服務營銷的基本保證。
(3)服務業自身成長、發展以及提高競爭力的需要,使服務業產生了理論渴求感,廣大服務業的迫切期待為服務營銷學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博大的空間。我國服務業不僅面對國內同行業的競爭,而且面對國際強大的服務企業的嚴峻挑戰,服務業亟需戰斗的思想武器和競爭手段,服務營銷學可說是具有雪中送炭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