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特徵
獨立系統
農村金融本身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具有整體性、相關性、環境適應性和動態性
所謂系統,就是按一定目的、條件和環境,按一定的關系組成的互相作用的若干要素的有機整體。系統論認為,宇宙中包括人類社會宏觀和微觀方面,都是若干大小系統。基於這一系統論基本原理,宏觀經濟可以看作一個系統,農村經濟可以看做是宏觀經濟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而農村金融可以看做是農村經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宏觀經濟系統的二級子系統)。農村金融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它也是由若干要素所組成的有機體。按照不同的層次劃分,包括宏觀層次的金融監管系統、中觀層次的金融機構系統以及微觀層次的金融需求主體系統,其中,宏觀層次的金融監管系統和中觀層次的金融機構系統構成農村金融的供給系統,金融機構系統是農村金融系統的主體,在整個農村金融系統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農村金融系統的整體性與相關性
整體性是農村金融系統的首要特徵。如前所述,系統是由相互依賴的若幹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聯系,構成一個綜合的整體,以實現一定的功能。因此,農村金融系統各部分也不是簡單的組合,而要有統一性和整體性,要充分注意農村金融系統各組成部分或各層次的協調和連接,提高農村金融系統的有序性和整體的運行效果。同時,農村金融系統中相互關聯的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部件集」中的各部分的特性和行為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即具有相關性。農村金融系統中相互關聯的各部分,有的相互關系較為強烈,有的相互關系較為軟弱;有的相互關系是線性的,有的相互關系則是非線性的;有的相互關系是長久的,有的關系則是暫時的。這種相關性確定了農村金融系統的性質和形態。
(二)農村金融系統的環境適應性與動態性
農民期待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農村金融系統和包圍農村金融系統的環境之間通常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各種環境要素的變化,如政府職能轉換和經濟工作重心的轉移、宏觀經濟景氣狀態的變化、宏觀調控的收與放、銀根的松與緊、農村經濟增長的快慢、農村市場開放度的增減、農村金融體系內部的相互競爭與合作態勢的變化、區域投資環境的改善與惡化、社會信用狀況的波動等等,與農村金融系統之間均有互動作用,都會引起農村金融系統特性的改變,相應地引起農村金融系統內各部分相互關系和功能的變化。為了保持和恢復農村金融系統原有特性,農村金融系統必須具有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為此,作為一種制度安排的農村金融系統,它在形成以後,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它也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特性,隨著環境的變化,農村金融系統本身也需要發展,需要在變化了的新的環境下找到新的均衡,具有動態性。
行為特徵
(一)重視正規農村金融,忽視非正規金融,改革缺乏必要的整體性和相關性
與我國經濟改革的整體戰略路徑一致,金融領域的改革也採取一種漸進改革的方式,遵循「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的方式而展開,對金融改革特別是農村金融改革缺乏整體的系統性構思。在金融市場化的方向下,農村金融改革到底要達到什麼目標,缺乏系統性論證。
因而,多年來的中國農村金融改革主要著眼於農村正規金融機構系統內部關系的調整和改善,沒有著眼於機構間運作機制的協調。改革視角始終停留在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革上,而且僅就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革來看,也缺乏必要的整體性和相關性考慮。
例如,對農業銀行的改革是從改革國有商業銀行的角度展開的,這樣的改革必然導致農業銀行從農村地區的撤離。而對於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則是在糧食市場化改革情況下不得不採取的舉措。農村金融改革僅僅是為了構建一種完善的機構體制,而沒有著眼於如何構建農村金融系統中各子系統間相互協調運作的長效機制。
農村
改革開放以來,多次調整和改變農村金融監管系統的運作方式,農村正規金融系統內部,也僅僅著眼於各金融機構系統內部的改革,而忽視非銀行系統的安排,僅僅著眼於正規金融部門制度的演進,而忽視非正規金融部門制度的變遷。
事實上在農村私人借貸極為普遍,構成了農村借貸的主要方面。農戶的支出比例從大到小依次為教育、生活、醫療和生產,當入不敷出時,農戶往往更傾向於通過私人借貸的方式獲得融資。據國家統計局農調隊的調查數據顯示,農戶從正規金融獲得的借款佔全部借款的比重不到1/3。這主要是因為通過正規農村金融機構獲得借款非常困難。調查顯示,農民借貸的問題並不在於利率的高低,而是根本借不到錢。非正規金融的存在顯然有其客觀必要性,也有其優點。而且,非正規金融的存在也表明:我們不花錢,一樣可能得到一個較好的農村金融市場機制。但問題是非正規金融游離於法律之外,不僅可能蘊含著極大的風險,而且其自身也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二)農村金融系統改革與城市金融系統改革缺乏協調推進性
我國經濟金融改革的次序,是經濟改革先於金融改革。盡管我國經濟改革首先是從農村展開的,但是經濟發展的路徑卻遵循著以東部和城市為中心推進的模式,與經濟發展的路徑一致,我國金融發展也遵循以東部和城市為中心推進的模式(何廣文,2001),金融改革首先在城市進行,這就必然造成農村金融改革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脫節。農村金融改革落後於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金融供給不能適應需求的變化。農村經濟和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帶來了農村金融需求的變化。經濟發展的過程在逐漸地削弱二元結構特徵,城鄉統籌、縮小城鄉差距也成為政府現階段經濟工作的重心。同時,農村經濟主體出現多元化、需求出現多樣性。
然而農村金融系統卻在固化這種城鄉金融的二元結構特徵。
一是和城市相比,我國農村歷來是受管制最少的,農村金融市場應該是最能體現競爭機制的市場。
二是我國農村金融本身存在龐大的客觀需求,具有內在的生存、發展和創新的能力和動力,即使在最貧困的地區,也有生存的土壤。
三是農村金融機構的命題特徵應該為:體制上是私人的,對象上是立足於鄉鎮社區的,規模上是小型的,數量上是大批的。
四是這些金融機構本身可以充分競爭,繁榮發展,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
五是這些金融機構服務范圍窄、影響小,風險比較容易控制。但以往和目前的改革措施往往是著眼於機構,側重於監管,熱衷於「拉條條」、「定框框」,把本來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對農村金融市場的改革、發展和創新形成極大的制約。
農村金融改革
(三)改革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和外部支持環境
改革的推動者和行為主體的行為沒有協調,監管者和金融機構之間缺乏協調機制,金融機構本身創新的動力和創新的主動精神缺乏。現有農村金融監管力量,分別來自於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各省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往往出現職責上的分工問題,或者造成監管漏洞,監管不到位,或者監管過度。
農村金融改革需要一個良好的金融運行環境。
一是需要相應的法律和制度環境支持,對於農村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性金融機構以及非正規性金融機構,目前還都缺乏明確的法律規范。
二是需要有關的宏觀政策支持。對於商業性或政策性農村金融機構,在准備金管理、再貸款利率等方面,現有的制度安排還不是很合理,需要研究更符合現實情況的管理措施。
三是需要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道路、教育、醫療、水電、通訊和法律支持等公共產品供應不足,也制約了農村商業金融服務的改善。
四是一些配套改革也非常重要。例如,盡管有的農村土地制度使農村土地和房產已進入市場,也不能成為抵押品和擔保品。農村社會保險、醫療保險以及教育、投資等方面的現有體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構成了阻力。
(四)農村金融供給和需求之間不協調,農村金融改革與環境的適應性被忽視
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是「三農」,由於中國經濟發展的區域性差異決定了全國各地「三農」問題的重心和表現形式是不一致的,農村金融需求也不同。
經濟欠發達的貧困地區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現為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和緩解貧困局面,為貧困農戶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務,這是通過商業金融渠道所不能實現的;中等發達的傳統農區的金融需求主要是農業生產發展所需,解決商業貸款能力較弱的農戶融資難的問題;發達地區的金融需求主要體現為農村經濟發展所需,解決推動私營經濟發展和中小型企業發展所需的融資問題。
就現有農村金融市場供給而言,經濟欠發達的貧困地區和中等發達的傳統農區的金融供給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在實力不足狀況下的低水平的金融供給,需要通過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各種類型的民間小額信貸協同來滿足。發達地區雖然業已形成了金融機構多元化格局和多渠道金融供給狀況,由於私營中小型企業在商業信貸市場上的融資能力不足,需要政策金融各種形式的輔助。
可見,不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政策金融在農村金融供給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並且需要政策金融在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發揮不同的功能。而就現階段的中國農村政策金融的功能設定而言,在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功能設定具有同質性,即為糧棉收購企業提供貸款,業務范圍狹窄,功能退化,僅是在農產品收購方面發揮著政策性金融組織的作用,退化成「糧食銀行」。而實際上,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政策金融需求是不一樣的。
近年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大量收縮縣和縣以下機構,涉農金融機構大量縮減,嚴重影響農村金融供給能力,實際上形成了農村信用社「獨戶挑重擔」,壟斷農村金融市場的局面。但是,農村信用社在滿足農村金融需求方面的作用有限。
一是資金來源不足是農信社供給能力有限的最主要原因,在縣域經濟范圍內,金融機構之間的存款競爭非常激烈。各商業銀行雖然大規模收縮農村金融業務,但它們的儲蓄網點還在強抓存款。同時,郵政儲蓄憑借自身優勢,大量擠占存款市場。這些機構抽走了大量農村資金,卻大都不承擔支農任務,不僅使農村資金嚴重外流,而且也造成農村信用社存款增長相對較慢。
二是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沉重,不良貸款比例高,經營虧損嚴重。
三是支付結算體系的落後也成為農村信用社競爭能力拓展的重要障礙。目前大部分地區的農村信用社支付結算體系都十分落後,聯行結算和電子匯兌業務遠遠落後於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這些技術制約不僅大量增加資金在途時間,時效性差,准確性低,嚴重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譽和形象,從而使相當一部分資金流失。
四是從市場經營看,農村金融機構最薄弱的環節在於市場競爭和風險管理能力的匱乏,道德風險問題仍然十分嚴重。
(五)目前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方案不知不覺又走了計劃經濟的老路
省聯社與縣聯社的兩級法人幾乎就是原縣聯社與信用社兩級法人的翻版。公司治理中最簡單的道理,即權力與責任對等、努力程度與激勵必須對等以及投資收益與風險必須對等,在省聯社的體制中沒有考慮進去,縣聯社需要通過增資擴股來滿足監管當局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但卻不必對股東負責;被剝奪了委託人權利的股東,追求的是不需要承擔風險的高額收益;省聯社有權任命縣聯社主任,但無需也沒有能力承擔縣聯社經營不善的責任。
此外,省聯社體制形成了對整個農村金融部門事實上的壟斷,使得農村信用社的道德風險便無可避免,可能形成信用社風險的集中化和國家化。省聯社的體制還是壟斷改革的根源,可能成為農村金融創新的主要制度性障礙,與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在省聯社的體制之下,信用社之間的競爭將被當作「家醜」來處理,信用社信息披露的選擇性將會更強,其他新的金融組織創新出現的難度將大大增加。
②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機構多樣性該走什麼樣的路
走適合中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金融機構一定要有普惠金融的宗旨。幫老百姓理財、投資概念,使他們收益,加上服務一定要到位
③ 金融機構多樣化的發展原因
原因很多,有世界的原因。還有本國經濟發展的原因。
④ 為什麼說金融中介機構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供給
宏觀上說,一個國家只有國有控制的金融機構是不正常的,各國回市場答經濟對金融機構應該是嚴加監督。微觀上來說:現有金融機構對貸款主體、貸款時間、貸款數額、信用評定、貸款速度、借款用途、還款方式等還不能滿足全部企業、個人的貸款需求。比如說有人1-2天內急需資金、有人借款就用1各月、有人信用不達標等等許多因素決定了,靈活、多樣的民間借貸是社會發展必須的。
⑤ 為什麼金融中介機構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1)金融中介機構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金融這個范疇,它存在於經濟生活中的理由是藉助自身的一些特定功能,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結構與經濟主體呈現多元化態勢,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變化顯著,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日益要求開通越來越多樣化的渠道為之服務。由於不同的金融中介經營規模、業務領域、職能特徵不同,提供給社會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同,因而有著各自的比較優勢。如果金融中介系統的結構過分簡化,就難於適應市場經濟多元化的發展。由於歷史與現實,經濟與政治,社會與觀念習俗等諸方面極為多種多樣,各國金融中介機構體系多樣化的發展途徑各異。但金融機構必須適應不同的客觀條件實現多樣性的發展則是市場經濟的共同要求。否則,金融中介機構體系就難以保證金融高效率地發揮其帶動整個經濟的能動作用。
(2)民間借貸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民間借貸方式簡單靈活,對借款者有較大吸引力。民間借貸具有獨特的融資優勢:一是民間借貸以信用借貸為主,借貸方式簡便。借貸一般發生在親戚、熟人、朋友之間,無需抵押、擔保手續,只要借款人立據後即可取得資金,手續簡便快捷。二是民間借貸條款約定比較靈活。與銀行貸款相比,在期限、利率約定方面有較大的靈活性,期限可根據借款者用款時間而定,利率定價也基本上達到了市場化,借貸雙方任何條款均可協商,基本不存在「霸王」條款。三是民間借貸順應商機。個體工商戶、企業往往在資金方面需求較急,而從銀行取得一筆貸款需多部門審批,時間較長,等資金到位後,借款者有時已錯過商機,民間借貸正是在正規融資渠道與商機的不匹配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四是民間借貸利率的高收益集聚了大量社會閑散資金,使資金需求者向社會尋求資金支持成為可能。
②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促進了民間借貸市場的存在與發展。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高度集中的「分級授信」管理體制,使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基層機構信貸許可權越來越小,對當地中小企業取得信貸資金支持的難度不斷加大。隨著近年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現行信貸授權政策對基層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剛性制約與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越來越格格不入,客觀上造成了地方中小企業不得不多渠道尋求資金支持,使地區民間借貸需求越來越強烈,為民間借貸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③農村金融服務的缺失,刺激了農區民間借貸。近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商業銀行紛紛將農區網點撤並,專門服務於農業的地方性金融機構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迫使農區居民在資金緊張時只能向民間借貸尋求資金支持。
⑥ 農村金融如何支持現代農業發展
我們以山東省萊陽市發展現代農業為例,在剖析現行金融制度對現代農業發展制約的同時,提出了金融支持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對策建議。 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縣域金融機構多元化深度不夠。目前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農戶和個體工商戶,從貸款期限、額度和方式上很難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領域雖然近些年不斷拓寬,但政策性業務,如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功能並未有效發揮;郵政儲蓄銀行因受自身經營管理的限制,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新出現的新三類機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數量極少,服務能力有限。 金融中介組織缺失。藉助民間資本興建起來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達不到銀行貸款所要求的條件,加之縣域基本沒有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的擔保公司、信託公司或者金融租賃公司等中介機構,中小企業在急需資金時,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因而喪失了很多發展良機。 民間融資長期得不到認可。民間積累了大量財富,同時農產品加工企業也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在銀行信貸資金缺位的情況下,民間借貸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地區通過民間借貸融資高達8000億元至14000億元。民間借貸在歷次金融改革中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地位得不到認可、發展得不到支持。 農村地區信用體系不健全。由於廣大農村地區徵信工作開展的較晚,對貸款客戶資料的收集存在不少困難,目前農村的各類企業法人和農民的信用檔案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而少有的中介機構服務又不規范,信息經常失真,銀行發放貸款面臨很大風險。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建立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層次性,各種需求主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表現出較強的多樣性。因此,應從功能視角出發,以有利於現代農業發展為標准,開放農村金融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繼續完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政策性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組織等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功能互補、協調運轉的機制,打破和消除壟斷格局,真正形成基於競爭效率的多元化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消除農村地區出現的金融服務空白。 深化縣域金融機構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激勵機制。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因此,對信貸資金支持現代農業的發展,要加大優惠政策的力度,對金融機構發放的涉農貸款進行利差補貼、稅收減免,給予農村金融機構更加靈活的呆賬核銷政策和存款准備金政策,並實施差別化監管,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創建一個可持續的融資機制。 健全金融中介機構,為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提供專門服務。應由政府出面或者出政策,成立各種類型的擔保公司,為產品有訂單、訂單有效益的中小加工企業貸款提供融資擔保,同時積極推動民營資本參與組建擔保公司,拓寬擔保公司資本金來源的渠道;發展信託業務,通過為中小加工企業發行各種信託產品,籌集發展生產所需資金;大力興辦金融租賃公司,積極發展金融租賃業務,為中小加工企業發展壯大提供租賃服務。 放開民間借貸,為中小加工企業多渠道融資開辟合法途徑。順應經濟發展要求,加強對民間融資的引導與規范,盡快出台「放款人管理條例」,賦予民間借貸應有的法律地位,明確其性質、活動范圍、運作方式和借貸原則等,建立長效管理和監測機制,適時向社會披露信息和風險提示,為民間融資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證,以便更好地發揮其彌補農村金融市場信貸資金不足的作用,為縣域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服務。 加快農村徵信工程建設,為現代農業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目前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大對農戶、中小加工企業等徵信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他們對徵信工作的認識,使其逐步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統計報表等規章制度,提高與銀行打交道的能力。同時,不斷完善徵信評價機制,規范對農戶、中小加工企業信用評定的管理工作,把其作為對農村金融考核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促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
⑦ 如何推進農村普惠金融建設
在我國,農抄戶、鄉鎮低收入襲人群以及小微企業一直以來都是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對象,而我國對於農村普惠金融建設也早有嘗試,但礙於農村金融體系發展滯後的原因,這一體系的建設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就推進農村普惠金融建設提出一些建議。
⑧ 中國農業銀行的特點及自身優勢有那些
一、中國農業銀行的特點:
中國農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金融市場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
二、中國農業銀行的優勢: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發布2017年度全球500強品牌榜單,中國農業銀行排名第34位。2018年7月,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2018年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榜單,中國農業銀行排名第4位。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40位。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中國農業銀行排名第340。
中國農業銀行通過全國24064家分支機構,30089台自動櫃員機和遍布全球的1171家境外代理行,以覆蓋面最廣的網點網路體系和領先的信息科技優勢,向全世界超過3億5千萬客戶提供便利、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
(8)農村金融機構的多樣性擴展閱讀:
中國農業銀行的業務:
1、銀行業務:
中國農業銀行網點遍布中國城鄉,成為中國網點最多、業務輻射范圍最廣的大型現代化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業務領域已由最初的農業信貸、結算業務,發展成為品種齊全,本外幣結合,能夠辦理國際、國內通行的各類金融業務。
主要包括:存款服務;綜合貸款服務;外匯理財;人民幣理財;代客境外理財;銀行卡;匯款及外匯結算;保管箱租賃繳費服務;代發薪服務;出國金融服務;電子銀行服務;私人銀行;融資業務;國內支付結算;
國際結算;基金相關業務;企業理財服務;金融機構服務。同時還提供各種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產品和服務並且開展自營及代客資金業務,業務范圍還涵蓋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人壽保險等領域。
2、人民幣業務:
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 買賣外匯;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等。
3、外匯業務:
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外匯匯款;外幣兌換;國際結算;外匯票據的承兌和貼現;外匯借款;外匯擔保;結匯、售匯;發行和代理發行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買賣和代理買賣股票以外的外幣有價證券;代客外匯買賣;資信調查、咨詢、見證業務。
⑨ 我國實行金融機構多樣化原則的原因
國實行集中機構多樣化原則的原因是因為我國實際的國情進行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