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會有哪些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
(一)搶占商業銀行市場份額
面對互聯網金融迅猛的進攻態勢,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的直接結果就是市場份額縮減。互聯網金融在支付方式、平台及跨界金融方面,對銀行造成沖擊,銀行可能基本上抵不過互聯網企業的進攻,被搶去市場份額。同時,互聯網金融可能蠶食掉銀行20%的市場份額。這可以很好理解,新事物的發展過程,必將會導致舊事物的縮減、退讓。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有信息處理方面的優勢,效率高,加之無傳統中介,擠掉了中間成本,而商業銀行在信貸方面顯然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市場份額減少成為必定。
(二)減弱商業銀行中介功能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為客戶提供支付款業務,使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自主尋找交易對象,並完成交易,這與傳統銀行支付業務形成替代,致使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資金中介的功能逐漸減弱,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加速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的邊緣化。未來商業銀行在信貸領域的作用,將會逐漸削弱,直至被取締。
(三)迫使商業銀行金融創新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方式、范圍上,都已固定成型,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正沖擊著商業銀行傳統的發展模式。中國銀行原副行長李禮輝認為,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將迫使商業銀行作出轉變。馬雲也表示,銀行不轉變,我們轉變銀行。商業銀行如果自身不發展創新,適應這個新時代,那麼,就會有更多像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創新,倒逼商業銀行進行改革,否則,商業銀行這位傳統金融機構的「老師傅」,很有可能會被「亂拳打死」。
『貳』 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有哪些
網路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1、重新審視金融戰略,適應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為中小銀行提供了與大銀行競爭的契機。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模式,積極創新,將在一些新興業務上趕超大銀行,形成競爭力。傳統銀行業可能因為互聯網金融模式發生競爭格局的改變。一些互聯網企業已不滿足只做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而是憑借數據信息積累與挖掘的優勢,直接向供應鏈、小微企業信貸等融資領域擴張,未來可能沖擊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搶奪銀行客戶資源、替代銀行物理渠道,顛覆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
2、拓展銀行業務的客戶和渠道。客戶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各項業務的基礎。互聯網金融模式有利於商業銀行拓展客戶基礎。2012年,全球互聯網用戶達24億人;我國互聯網用戶為5.65億人2,網購人數1.93億人3。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與自身戰略結合,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戶;另一方面增加客戶粘合度,拉近與客戶間的業務關系。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傳統目標客戶群可能發生改變,傳統物理網點優勢弱化,追求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更傾向於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商業銀行傳統價值創造和實現方式將發生改變,能夠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務的金融機構會得到市場青睞。
3、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大數據、雲計算和微貸技術。這三項技術可以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全面了解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經營行為和信用等級,建立資料庫和網路信用體系。在信貸審核時,投資者將網路交易和信用記錄作為參考和分析指標。貸款對象如違約,互聯網金融企業還可利用網路平台搜集和發布信息,提高違約成本,降低投資者風險,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及個人貸款具有獨特優勢。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超越傳統融資方式的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4、價格發現功能,推動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夠客觀反映市場供求雙方的價格偏好,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有效方式。互聯網金融作為交易平台,資金借方報價,貸方依據對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偏好選擇貸款對象,雙方議價成交,交易完全市場化。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機構不能完全依賴央行的基準利率指導,應主動在市場上尋找利率基準。互聯網模式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市場利率走勢,判斷特定客戶群的利率水平。如果還能夠深入研究挖掘數據,甚至可以形成完全由市場決定的「利率指數」,從而完善貸款定價基礎。
5、加速金融脫媒。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主要充當資金中介的職能。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邊緣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當資金信息中介的角色。從融資角度看,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尋找交易對象,之後的融資交易過程由雙方自己完成。從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為客
『叄』 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會帶來哪些影響
(一)對商業銀行融資中介功能產生明顯沖擊。從貸款投放角度看,隨著股票、基金、債券、信託等市場的發展,企業獲取資金支持的渠道多樣化,大型優質企業在融資市場上具有更高的議價能力,可以選擇在資本市場、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創業板獲得資金支持。企業可以根據綜合比較各種融資渠道的交易成本、融資成本和綜合收益,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因此,金融脫媒的深化引起了金融市場競爭加劇,原來屬於不同金融子市場的金融機構開始產生業務交叉和競爭,尤其對商業銀行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貸款業務產生了巨大沖擊。
(二)盈利增長放緩趨勢加速顯現。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總量效應。貸款規模相對下滑導致貸款利息收入總量相對下降;二是價格效應。金融脫媒致使商業銀行優質客戶流失,議價能力降低,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粗放式經營、扎堆「壘大戶」的尚未根本轉變形勢下,將直接導致存貸款利差縮小,進而影響盈利能力;三是成本效應。優質客戶的流失倒逼商業銀行轉向中小企業客戶,而由於中小企業客戶具有規模小、分散經營的特點,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客戶信貸風險的管控成本上升。
(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尤顯不足。金融脫媒導致商業銀行的部分優質客戶流失,為了做大資產規模,銀行會選擇資質相對較差,收益相對較高的客戶,從而抬高了銀行的整體風險水平。此外,為了維持一定的利潤增長,商業銀行通常試圖尋求其他的業務模式和產品,甚至採取不審慎的經營方式選擇高風險的客戶和產品。總的來說,金融脫媒倒逼商業銀行調高風險偏好,在客戶定位上由低風險、低收益客戶向高風險、高收益客戶轉移,造成風險積聚和增加,同時衍生出一些新的風險。針對此種狀況,商業銀行傳統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水平已遠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要求,尤其在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管理及貸款定價管理方面表現尤為明顯。
(四)信息技術加劇了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挑戰。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業務不斷深化,第三方支付日漸壯大,同時許多互聯網公司、電子商務企業藉助其廣闊的交易平台和龐大的交易數據開始涉足小企業借貸。互聯網的擴張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打破了傳統行業經營模式。基於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創造方式,已經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形成直接沖擊。由於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信息和技術優勢,使其實質上承擔了資金中介和信息中介的功能,並在降低交易成本、分擔風險、提供流動性、緩解信息不對稱方面具有與商業銀行相似的金融屬性。互聯網金融是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沖擊通過商業銀行實現金融活動的傳統方式,使得商業銀行不再是客戶辦理「存、貸、匯」業務的唯一渠道。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推動了金融脫媒的深化,對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使得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型尤其必要。
『肆』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造成哪些沖擊
1、對商業銀抄行業務的沖擊。我們從互聯網行業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企業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無論是第三方支付,還是類似於POP這樣的貸款融資平台,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的影響。
2、現在相當一部分的客戶都是通過互聯網的電商,或者說是融資平台來直接較量,既存在著金融脫媒,同時也隔絕著客戶與銀行的聯系。對銀行和客戶的基礎來講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或者說一定的沖擊。
3、雖然互聯網行業做了很多嘗試,目前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在人們的觀念和輿論上還是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是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出新要求,這對商業銀行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
『伍』 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哪些
從長期上看,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替代是全方位的,二者是你死我活的關系。但是這種替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現實的角度上看,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支付、小微信貸和中間業務這三大領域:
(一)支付領域
支付是商業銀行最原始的業務,商業銀行由支付起家,當初客戶出於支付的目的將錢存於銀行,銀行有錢之後才去放貸,可以說,銀行現行的存、貸、匯等業務都是從支付業務衍生出來的。可見,支付業務在銀行所有業務中的地位。然而,互聯網金融正是以支付業務發端的,直接威脅到在支付領域商業銀行的重要性,商業銀行面臨被邊緣化的困境。互聯網金融在支付領域的主要表現就是第三方支付組織,可以說第三方支付組織在網上交易中充當了類似於現實交易中商業銀行的角色,是類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組織是IT技術與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截止到2013年8月28日,共有250家第三方支付組織獲得了由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組織涉及的業務主要是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和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這三類業務。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數據,2012年,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達到超過10萬億元,其中互聯網支付金額6.89萬億元、銀行卡收單3.75萬億元,預付卡發行575.55億元,移動支付業務1811.94億元。我國第三方支付組織以支付寶和財付通最為典型,占據了全國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網上支付業務本應由商業銀行承擔的,如今卻由第三方支付組織承擔,這是第三方組織對商業銀行在支付領域影響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憑借在電子支付領域的強大優勢,第三方支付組織對銀行形成倒逼之勢,使其能夠在眾多銀行中獲得更低的支付手續費,更有些第三方支付組織甚至要求銀行在支付領域開放更多的客戶、提供更多的系統介面。
(二)小微信貸
小微信貸業務是在支付業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產生影響的又一領域。我國互聯網金融小微信貸的發展以阿里小貸最為典型。阿里小貸是指2010年成立的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公司和2011年成立的重慶阿里巴巴小額貸款公司的合稱,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淘寶店家等中小型企業和個人創業者。2012年7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阿里小貸的貸款業務發放對象拓展到除溫州以外的長三角地區。截止到2013年5月20日,阿里小貸服務小微企業25萬家,僅2013年一季度就發放120億的貸款。阿里小貸的信用貸款額度為5萬至100萬元,日利率為萬分之五到六之間,初步估算,年利率達達18%,這遠遠高於我國傳統銀行業的利率水平。作為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領軍者,阿里小貸的前景被業界一致看好,更有甚者還說出「若阿里小貸取得銀行牌照,三年之內超過民生銀行」這樣的話。小微信貸業務雖然是我國商業銀行拋棄的業務,但也是我國商業銀行未來必須要發展的業務。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大型企業的存貸利差縮小,而小微信貸具有收益高的特點,這必促使我國商業銀行將開發小微信貸作為其發展方向。而互聯網科技企業依賴其強大的平台和技術優勢率先進入該領域必將對我國商業銀行進入小微信貸領域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說,互聯網金融進入支付領域更多影響商業銀行的現在,那麼互聯網金融進入小微信貸則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未來。
(三)中間業務
2013年,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於余額寶的推出。余額寶是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貨幣市場基金,其具有收益率比活期存款高、風險小等特點,一經推出給我國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業務帶來了巨大沖擊。余額寶的推出是互聯網金融涉足基金代銷業務的經典案例。基金代銷是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重要一項。中間業務是一項表外業務,不用佔用銀行的資金,卻能給銀行帶來豐厚的手續費收入,是銀行增加利潤的重要渠道。目前,中間業務已成為除存款業務、貸款業務之外的第三項業務。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最大的優點在於網點分布廣、信用度高。然而這些優勢正在被互聯網金融所取代,依託互聯網這個平台,一些互聯網科技企業已經開展了充話費、代交水電費等中間業務,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渠道正一步步被互聯網金融公司所擠占。
『陸』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有哪些
互聯網金融的日益興起對我國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從服務質效、內部流程、組織架構、人才隊伍建設、風險管理控制、產品開發設計等多個方面影響著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未來新邏輯的起點,是新階段全新的信息通信技術對金融產生革命性影響的開始。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只有主動擁抱互聯網,充分運用新一輪高新信息技術革命的先進手段與工具,加速創新改革,才能不斷增強自身能力,強化風險管控力、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實現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共贏,打造中國金融健康發展新格局。
一、對服務質效的影響
服務是銀行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內容。在互聯網去中介化的過程中,用戶和銀行的關系、交互渠道以及「服務」的核心都隨之有了新的外延和內涵。
1、促服務意識轉變。在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同業競爭加劇的局面下,很多銀行的服務措施仍顯刻板和被動,對非核心客戶的開發與維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主動性。同時,大量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業,一是不懈追求用戶體驗的提高,帶動了金融服務整體水平的提高;二是利用互聯網用戶群帶來的規模優勢,大幅降低金融服務費用,甚至出現大量免費服務。因此,商業銀行將同時面對來自同業和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銀行的服務意識及服務模式產生了根本性變革,開始以智能化、專業化、特色化、休閑化的服務爭取客戶,以便捷的用戶體驗贏得客戶,力求維系、鞏固既有客戶資源,挖掘、發展過去不被重視的非核心客戶。
2、服務深度廣度增加。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催生了各種融合類需求,金融用戶開始希望獲得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務。例如原本基於專櫃、專人的私人銀行、個人管家之類的定製化個人服務,借用互聯網走進了社區、提到了線上。而企業用戶也不滿足於原有的基於當地銀行的投、融資類的服務,把目標放在了更加寬廣的供應鏈體繫上,希望銀行能夠提供包含信用信息咨詢、交易撮合、跨區域、跨行業、一體化的供應鏈類金融服務。這樣的新型需求,催生了一批基於互聯網的跨界企業,他們正以互聯網行業特有的創新力和執行力飛速地搶佔新興市場。在用戶和競爭者的催逼下,傳統銀行必須拓寬原有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以適應互聯網大潮的強力沖擊。
3、服務方式變化。互聯網技術可使部分傳統櫃面業務實現遠程交易,各銀行的櫃面人員可以脫離物理網點的束縛,借用專業的互聯網終端設備,走進社區,為用戶帶來便捷的專業智能化服務。例如,民生銀行的社區金融服務站可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系列社區金融服務,如遠程開卡,遠程開通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還推出集成了銀行借記卡、小區門禁卡、繳費卡和停車卡等功能的「聯名IC卡」,設立了遠程視頻櫃員機(VTM設備),可為客戶提供購買理財產品、信託、保險等自助服務。互聯網技術使得銀行原本如同「蹲點」式的服務方式,變得更加靈活、主動、人性和智能。
二、對內部流程管理的影響
流程是保障銀行正常運行和防禦風險的根基,商業銀行以往在流程設計時主要考慮保證風險可控、責任明晰,在執行上常常以「盡職免責」為原則。互聯網時代下市場競爭壓力迫使銀行重新審視、調整原有內部管理與工作流程。主要表現為:風險仍然是第一要素,但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盡可能精簡程序提高效率,並將之作為贏得客戶的重要手段。「盡職免責」不再是一種消極的工作方式,而是利用流程制度來保護創新的手段。同時,在互聯網時代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節奏下,流程制定的節奏加快,更迭周期縮短。流程和制度在初步制定後需要不斷進行增補和修改,緊跟互聯網產品迭代升級的步伐。
三、對組織架構建設的影響
為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各商業銀行相繼對內部組織架構進行了中心化、專業化的改革調整,針對性地建立起目標明確、邊界清晰、責權對等的獨立或半獨立專門機構,整合優勢資源聚焦目標領域進行專項攻關,變互聯網金融的挑戰為機遇,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各銀行對組織架構的調整主要包含三類:
1、設立致力於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專門部門。例如,中國銀行設立了創新研發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等相繼設立了電子銀行部,工商銀行還成立了互聯網金融營銷中心,這些部門獨立於傳統業務條線部門,在其他部門的協同配合下,合理調配行內資源,主導全行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與創新。
2、建立針對性的事業部和子公司。例如平安銀行成立了公司網路金融事業部,重點開發網路金融產品。民生銀行設立了直銷銀行二級部門,其業務拓展不以櫃台為基礎,打破時空限制,主要通過電子銀行渠道營銷金融產品、提供金融服務。
3、設立專題組或項目組。這類項目組目標明確,時間確定,資源調配靈活,可高效地完成某一產品或服務的開發設計,能夠滿足互聯網產品、業務時效性較高的要求,同時可與各部門、各事業部及子公司並存,形成矩陣式組織架構,兼顧銀行短期攻關與長期戰略的統籌發展。
四、對人才隊伍建設的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由於全新知識和技術的引入,以及相關思維體系、業務領域的擴展,商業銀行吸收人才的領域被拓寬,不再局限於金融、財會、營銷等泛金融領域,還需要各類信息技術、電子商務、自媒體管理、互聯網營銷以及其他生活類、娛樂類應用開發及運營人才,特別是需要大量既懂社會行為學又懂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挖掘分析的新經濟復合型人才。例如上海銀行2014年招聘100名跨界人才作為客戶經理,旨在充分挖掘其專業優勢,與金融業務有效對接,拓展行業客戶。跨界人才的招募,給銀行帶來全新知識、技術以及新型業務,對銀行的思維方式及企業文化產生影響,最終將轉化為推動銀行發展的生產力。
另外,傳統銀行過於刻板的程式化工作模式壓制了創新性人才的積極性,使各個層級的金融從業者流動到創新性更強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因此,銀行需要審視自身在人才建設方面的不足,轉變經營思維,以發展的戰略眼光建立健全金融創新機制、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增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五、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控制的影響
風險管理控制既關繫到銀行的生存與發展,又關繫到金融市場與國家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程中,風險管控的任務更加復雜和艱巨,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風險種類增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大量應用以及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業務及商業模式創新的大量涌現,銀行業面臨的風險類型不僅包含了傳統銀行業務風險,還包括由互聯網金融自身的技術性、創新性、試錯性而衍生出另外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新型風險。其中,以下幾種風險尤其需要關注。
一是法律/監管風險,源自於業務創新的探索性。由於外部監管政策的空白,一些業務創新運作於無規可循的灰色地帶,待相關法律、監管政策補位完善後,部分不符合規范的業務模式必將花費較大代價進行調整,甚至會被監管機構叫停。
二是技術風險,源自銀行生產率的提高對IT運行維護的更高要求。由於互聯網的便捷性和普及性,使得銀行業務交易量以數量級的跨度急速提升,技術運行維護跟不上,將對銀行的經營運轉產生巨大影響。
三是信息安全風險,是信息流通的過程中產生的風險。互聯網大大提升了信息流通的廣度和深度,用戶的個人信息、賬戶信息、交易信息以及銀行的各種內部信息都存在被泄露的風險。
四是宣傳/公關風險,來自於社交網路的飛速發展。由於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極速擴張,銀行一旦出現經營、風險、信譽等方面的負面信息,將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不僅影響自身發展,而且會危害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
2、風險應對響應時限變短。互聯網提升了信息傳播效率,也同樣提升了風險事件的影響力及破壞力。互聯網技術的引入使銀行的服務時段向7×24小時的方向發展,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金融交易,留給銀行從業者處理風險事件的「安全」時限縮短。只有建立快速有效的風險防控預警及處理機制,才能將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3、風險管控體系變化。新的風險形式催生了大量全新的風險管控體系。企業各自為戰的風控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帶來的風險挑戰,銀行必須與同業及其他關聯行業充分合作,共同抵禦互聯網帶來的風險沖擊。另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風險管控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CFCA(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建立了「CFCA交易監控及反欺詐系統」,通過收集海量交易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建立並豐富完善欺詐行為規則庫,可以對交易行為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給出有效的預警和處置建議。此類基於「大數據」的風險管控方法改變了傳統銀行體系中主要依賴風控人員經驗和實體抵押等手段的風控模式,把經驗主導轉變為數據驅動,從以實體憑證確認為中心變成了以模型計算預測為中心,提高了風險管控的客觀性和科學性,節約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時間效率。
六、對產品開發設計的影響
1、設計方式的變化。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下,傳統的資金籌集渠道、融資方式和信用評價方式被逐步改變,銀行從重視資金規模效應轉向重視需求規模效應。同時,市場競爭壓力敦促傳統商業銀行改變產品的設計方式以適應市場需求和互聯網電子商務新規則,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的變革:以大數據為支撐,劃分客戶群體,掌握客戶的流動性規律和需求定位,打造個性化、差異化產品,提高客戶對產品的感知度和認可度;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鞏固既有客戶群體,發掘潛在客戶資源,例如重視「長尾」屬性的產品開發,發揮「長尾」效應,提高市場佔有率;重視產品的便利性,提高用戶資金的收益率,例如一些理財產品在提高用戶收益率的同時降低了最低申購和贖回的限制,提高了資金的周轉效率,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開展服務功能的跨界整合,研發綜合服務產品;降低產品交易成本,簡化服務流程,提升產品普惠性;發揮自身優勢,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提高產品的風險防禦能力。
2、產品結構簡單化。在互聯網上發售金融產品或提供服務,面向的客戶主要是大量的個人客戶及少數企業客戶,因此產品需要滿足時效、簡單、快捷、便於理解等特點,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在設計產品時,產品結構不能太復雜,風險識別簡單易行,交易方式便捷安全,使產品通過互聯網達到大批量獲客、大批量交易的效果。
3、產品類型豐富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商業銀行的產品類型更加豐富,一是銀行的一些傳統業務被搬上互聯網,並藉助銀行自身的品牌、信用和資金優勢展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二是整合金融資源產生全新產品,例如民生銀行以網站、手機APP和微信銀行為媒介,推出了直銷銀行,打造集存款、理財、基金、貴金屬、貸款等為一體的產品體系。三是跨界合作產生交叉領域的新產品。近年來,銀行紛紛展開與互聯網平台的深入合作,開發出以銀行電商平台(例如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在內的主要大型商業銀行,以及成都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均已開設網上商城)、社交平台金融服務(例如微信銀行、微博銀行,以及微融資、微理財等服務)、移動金融(例如各類融合了金融服務、消費、娛樂等場景的移動金融APP,以及與移動運營商合作,基於NFC-SIM卡模式的手機近場移動支付產品和服務)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
4、產品設計周期縮短。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性和高效性,產品的更新換代加速,市場競爭加劇,銀行開始提升創新速度和效率,把握市場機會,設立較高的風險容忍度和快速補償機制,在風險可控情況下,縮短產品開發創新周期,快速推出產品。
5、產品效果評估方式改變。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消費者的需求更加個性化和復雜化。對銀行開發設計出的產品的效果評估方式也更加多樣:一是產品的獲客效果;二是交易成本的降低程度;三是風險產生概率是否在風險容忍度之內;四是交易過程是否快捷和簡單;五是是否和其他消費領域跨界結合,以獲取潛在的消費者和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另外,在互聯網經濟環境下,產品效果的評估不再僅限於事後分析,信息技術的發展、市場商機的瞬息萬變、產品的快速更新迭代迫使銀行必須實時關注產品效果,做好實時跟蹤、信息收集和反饋,並同步指導後續產品的優化。同時,產品服務的設計要立足金融本質,在逐利過程中更要重視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銀行產品的效果評估是一個系統性的長期過程,不僅包括對某一產品的效果評估,還包括與之相關的後續服務和關聯服務的評估和完善,再加上對互聯網金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最終達到產品開發的長期願景,提高金融效率,實現資金的有效融通。
『柒』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沖擊有多少
互聯復網金融與傳統銀行制業的關系可以用一個詞來總結,那就是「亦敵亦友」。以銀行業為例,在微型貸款、金融產品銷售和消費貸款方面,傳統銀行業會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明顯沖擊;而在對公大中型企業業務、高端零售業務以及機構業務上,傳統銀行業則基本不會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針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與影響,工商銀行總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指出,「雖然互聯網金融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從體量上來講還遠遠不能與傳統銀行相比,其對傳統金融的沖擊和影響被有意誇大。」不過,他也坦承,互聯網金融會推動中國的金融深化,面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傳統銀行發力和轉型互聯網金融勢在必行,而其核心是服務創新和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