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好我在百度看見了你的評論 想了解下愛德李氏基金會項目謝謝
事實上,雷曼兄弟把賬卻算得很清楚,在他們看來,商品和棉花相互交換的買賣版方式,不僅能吸引那些暫權時沒有或者缺現錢的農民,和他們達成合作雙贏的關系,同時,在處於以物換物的主動地位的情況下,自己也能夠完全操縱棉花的交易價格,迅速佔領市場
『貳』 愛德李氏基金會是什麼組織
到現在老人們都被騙的不行了 昨天好像又要交什麼 296+2 咋就沒有人出來管管呢
『叄』 李光前的教育事業
對於李光前而言,此生最大的良師益友就是陳嘉庚,在陳嘉庚先生身邊工作的10年,李光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陳先生崇高的愛國精神:不顧個人安危,為華僑抗日運動奔波勞累;關注家鄉和當地文化教育狀況,投資社會福利事業。
同時,李光前還想到了自己年少時之所以能夠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是因為好心人士的捐助,自己的求學之路走得如此艱辛,再也不能委屈下面的一代人了。李光前決心把賺來的金錢用來支持教育,興辦文化事業。
事業有成的李光前,不忘回報桑梓和當地社會,抱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信念,一方面資助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華僑大學,並在其家鄉獨資捐創幼兒園、小學、中學(南安國光中學)、醫院、圖書館等;另一方面,捐助新馬地區的南洋大學(陳六使倡辦)、馬來亞大學、捐建國家圖書館等。
1927年,李光前獨立創辦企業,開始以獨立資產不斷資助廈門大學。校史記載:「至民國十六年始,承黃奕住、曾江水、葉玉堆、李光前、黃庭元、林文慶、殷碧霞諸先生及新加坡群進公司,陸續捐助各項經費,合計國幣20萬元。」1934年,陳嘉庚的公司收盤後,廈門大學和集美各校歷年經費都得到李光前的大力支持。就在當年,李光前和黃奕住、林文慶及群進公司共捐資10萬元作為廈門大學及集美學校的經費。1936年,陳嘉庚籌措16萬元購買400英畝橡膠園,擬作廈大基金,李光前捐資5萬元。
1934年,他接任別人擔任南洋中學的董事長,負責學校每年的經費、建築費等,修建校舍,新建國專圖書館。同時,他還兼任著南益學校、道南學校、導僑學校、光華學校、僑南學校等9所中學和十幾家會館的董事,他這樣做不是為了名利,只要能夠幫忙教育,他從來在所不辭。
抗日戰爭時期,李光前在故鄉南安梅山創辦「國專小學」。1943年,又創辦「國光中學」。1952年,他為家鄉捐資數百萬元,用於擴建梅山學村。除了恢復他於1939年創建的國專小學外,又擴建國光幼兒園、國光中學、國專醫院和國專影劇院。梅山學村由此一躍成為名聞中外的學村,擁有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各種福利設施齊全。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國專中學和國專小學先後成為福建省重點學校,國專醫院也已成為福建晉江地區著名的腫瘤醫院。
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李光前又大力支持陳嘉庚擴建廈大的愛國行動。1950年11月5日,李光前致函陳嘉庚,表示願意繼續資助修復因戰亂被炸毀的廈大校舍,同時加以擴建。他籌資600多萬元(港幣),交由陳嘉庚統一籌劃使用。從1951年至1955年,興建的新校舍和公共設施共24幢,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相當於新中國成立前校舍建築總面積的一倍。其中包括,建南大會堂、生物館(成義樓)、數學物理館(南安樓)、化學館(南光樓),教工宿舍「國光樓」三座,男生宿舍「芙蓉樓」四座,女生宿舍「豐庭樓」三座(現已在原址新建),公用設施有圖書館(成智樓,現為人文學院使用)、廈大醫院(成偉樓,現已在原址新建門診大樓),另建了膳廳、浴室、廁所等。還建了面積近2萬平方米、看台總長近萬米、可容納2萬觀眾觀看比賽的「上弦」體育場和緊連胡里山海濱、面積達6千平方米的系列海水游泳池。
1952年,李光前決定並實行提取一定比例的企業利潤作為公益事業專用經費,設立了「李氏基金」,基金由基金委員會負責保管,所有收益,都作為教育慈善公益用途。該基金約有2億元(新加坡幣),占其財產大半。1964年,李光前又將其名下的全部南益股權(即總股份的48%)悉數捐獻給「李氏基金」,使「李氏基金」成為南益集團最大的股東,每年所得的股息則全部作為永久的慈善公益用途。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產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 事業。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後,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無論是內地還是海外,只要有關華人的事,有關教育的事,李光前都是竭盡全力,散盡錢財。他對教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博得海內外一致高度稱贊。1957年,馬來西亞柔佛蘇丹授予他「拿督」榮銜。次年,馬來西亞大學授予他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1月,新加坡政府《憲報》正式公布聘任李光前先生為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榮譽。在就職典禮上,他說,「吾人對國家貢獻莫大於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
1983年,李光前的一位族侄提議建立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李光前馬上積極響應並給予贊助。他一再強調南洋大學辦學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給馬來西亞青年提供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辦學過程中,困難重重,流言頗多,李光前全不理睬,繼續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1985年10月22日,新加坡福建會館在南僑中學李光前紀念亭中豎起了一尊他的銅像,以紀念他做出的巨大貢獻,同樣,今天我們走進著名的「僑鄉第一校」——福建南安國光中學,也會見到李光前先生的銅像,雖然他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教育理念,創業精神依然還在他培植的地方生長、發芽,並發揚光大。
李光前夫婦育有六個子女。三個兒子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學成後經營企業,都卓有成就,他們繼承外祖父陳嘉庚、父親李光前愛國興學的優良傳統,對捐資興學都不遺餘力,繼續支持廈門大學的辦學。1967年李光前逝世後,三兄弟主持新加坡李氏基金會,依然遵照基金會「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包括資助廈大。
凡是到過廈門大學的人,無不在廈大標志性建築群—————建南樓群前流連忘返。這組建築同樣凝聚了李氏家族兩代人的心血。上世紀九十年代,新加坡李氏基金會同仁得知建南樓群年久失修,遂於1994年開始陸續捐獻1600多萬元人民幣,對這五幢大樓及樓群前的石板路予以全面翻修,使建南樓群煥然一新。李氏基金會又捐資527萬元(人民幣)在原址新建校醫院門診大樓,新建海濱新教學區廣場,還資助廈大舉辦國際學術會議。2007年,李氏基金會又向廈大捐資5000萬元(人民幣),用於廈大醫學院與護理學院的建設。1994年到2005年這十餘年間,李氏基金會向廈大的捐贈總計達到近7700萬元(人民幣)。
『肆』 世界展望會和世界宣明會有什麼不同
世界宣明會是一個國際性基督救援及發展機構,由美國人卜皮爾於1950年創立,當時該組織的目的是為了援助朝鮮戰爭的孤兒。而今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處理以兒童為重點的緊急性援助和持續性的社區發展組織,它在94個國家進行著四千五百多個活動項目,在北美、歐洲、遠東12個國家都設有它的籌資機構,世界宣明會的具體工作內容主要有兩方面:
1、長期持續性的社區發展項目,諸如清潔水質、教育、醫療,農業發展和公眾衛生等方面。
2、短期性的緊急援助,諸如為自然或人為災難的受害者提供食物、避難所及醫療服務,大部分的救援性項目被設計為最終能順利的轉變或發展性項目。
宗旨:面向基金需求者、基金提供者、研究人員、政策決策人員、宣傳媒介及公立的非營利型基金會服務性機構。
活動內容
1、 在紐約、華盛頓、亞特蘭大、克萊福蘭德及舊金山設立五個圖書館,由專業人員管理,面向公眾讀者免費開放;
2、 協調組織由200多個資料站組成的國內信息網;
3、 出版各類有關資金籌措、非營利機構的組織管理等書籍 ;
4、 組織對基金會及其資助方向的研究;設有電子信息庫,其資料包括美國所有基金會情況;
5、 組織培訓項目,內容包括基金研究、申請書寫法、資金捐助者知識入門等。
資金來源 基本來源: 200多個獨立基金會、公司基金會、社區基金會、經營型基金會、醫學研究組織、公立慈善機構。 專項基金:信息技術基金由9個基金會及匿名捐助者提供,紐約圖書館設施由4個基金會及:個銀行提供,項目計劃調研由福特基金會提供,資料站會議及差旅費,由D,哈德森基金會等提供,舊金山圖書館設施由威爾士·法果銀行提供,克萊福蘭德圖書館設施由3個基金會提供。
世界展望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基督教人道救援機構,在全球109個國家及地區中均有世界展望會的工作,每年有超過六千萬人,包括無家可歸、飢餓、患病及心靈上需要扶持者得到幫助,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官方兒童關顧機構。
台灣世界展望會創立於民國53年,多年來,照顧貧困弱勢的足跡,由國內偏遠山區、濱海、離島等貧苦角落,擴大至關懷現代化大都會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並帶動國人愛心,恩澤披及海外76個國家;而台灣世界展望會的服務工作,也由一開始藉助海外捐款,一躍而為國人愛心自助型態。自民國79年起,在國內進行「飢餓三十」、「愛的麵包」、「資助兒童計畫」等人道救援及發展重建工作,除了救助國內外身處天災、戰禍和落後地區中兒童及其家庭的需要,幫助他們的生命,有一改變的契機;更獲得國內及國際間廣大的回響及肯定。
http://210.52.82.41/article_n/layer3/content.asp?id=864
http://www.worldvision.org.tw/
世界展望會,香港稱為世界宣明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基督教人道救援機構。
『伍』 李氏基金會的介紹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華人慈善福利組織。新加坡著名企業家李光前及其子李成義成立。
『陸』 現在中國首富是誰,亞洲首富是誰,全球首富是誰
馬雲,李嘉誠,蓋次
『柒』 愛國李氏慈善基金會於玉文,這個基金會是真的嗎
愛德李氏基金會聲稱出一百元錢的話,每個人都有三百萬元錢福報。
一百元對三百萬,天大的好事,你用腳趾頭想想,會可能嗎?為什麼總還是有老人相信、上當?
『捌』 李松的工作履歷
現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葯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0年被評為總後勤部「科技銀星」。該同志現兼任國家和部級新葯評審委員、國家863生物信息技術主題專家、國家公派出國留學基金評審委員、中國葯學會葯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產業促進中心核心專家、北京葯物分子設計中心首席專家、北京化學會理事、美國蛋白質學會會員、沈陽葯科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先後指導博士後4名(出站2名),培養博士生8名(畢業4名),碩士生7名(畢業3名)。作為主要負責人承擔國家「863」、「973」、國家傑出人才基金等科研項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同時,主持了5個新葯的申報臨床工作,申報22項發明專利。該同志於2001年獲國家863計劃15周年貢獻獎, 2004年獲第八屆中國青年科技獎、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及第八屆「吳楊獎」葯學一等獎,2005年獲第六屆德彪-CCRF中國獎一等獎。
在站期間從事的「基於結構的創新葯物研究」,發展了一套計算機輔助葯物資料庫篩選、設計和生物大分子功能區域識別相結合的新方法,建立摸索出一套由蛋白到多肽再到小分子葯物設計的創新技術和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在世界具有影響的核心學術刊物如《Proc Natl Acad Sci USA》和《J Biol Chem》等上公開發表後,引起了國際間的廣泛關注和評價,《Science Daily Insight》為此發表了題為「A Fast Way to Pan for Pharmaceutical Gold」的評價文章。具有廣泛影響的美國化學和工程新聞周刊《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也發表了題為「Small Nonpeptide Compounds Inhibit Protein Interactions」的專題評論文章。《Jefferson Alumni Bulletin》發表了「Rational DrugDesign: Translating Basic Research into New Medicines」的專題評論對這一研究成果作了重要評價。由於其研究成果在計算機輔助葯物設計、篩選和基於靶蛋白結構發展新葯方面具有新穎性,一些重要學術期刊主編致函邀請他就這一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撰寫綜述評論。以上研究成果1999年榮獲美國李氏基金會頒發的「傑出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