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墨卡托「中國2025」研究報告
雨澤 (恩惠像雨一樣國豪(國人因它而自豪)
㈡ 世界地圖上各個國家的形狀
不是所有的國家的地圖形狀都都類比物。以下列舉可以有類比物的國家:
1、中國像一隻雄雞
2、朝鮮半島像是雄雞下面的雞冠子
3、德國:雄鷹,頭頂著丹麥之麥,嘴喝著北海之水。德國國徽以雄鷹為標志。
4、保加利亞——藍藻魚
5、俄羅斯—馬
6、日本—長頸鹿
7、泰國—大象的頭
8、埃及—梯形+三角形
9、巴西—火腿
10、以色列(巴勒斯坦)—匕首
11、義大利—靴子
(2)德國墨卡托基金會擴展閱讀
世界地圖是指描繪整個地球表面的地圖,一般畫有地形、經緯線等,並標注有地名等數據,使用者可以利用經緯線在世界地圖上找出各個地方的具體位置,從而了解世界的全貌。有多種方法把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
1569年,地理學家Gerhard Kremer提出了「墨卡托投影法」(Mercator Projection)即「等角正切圓柱投影法」。
墨卡托投影起初是為了解決航海中航線的表達問題,而今廣泛應用於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常見的紙質地圖,還是Google Map、高德地圖等app,普遍採用了墨卡托地圖。
球體表面是無法展成平面的曲面。投影變形,是繪制地圖過程中一直存在的矛盾。這就好比,你剝橘子,橘子皮無論如何無法展開成一個完整的平面。
新的豎版地圖克服了傳統世界地圖,適合表達東、西半球,不適合表達南、北半球。傳統世界地圖是一種「經線世界地圖」。豎版世界地圖是運用「雙經雙緯」編制設計而來。新版世界地圖的設想提出於2000年,最初的設計不是在紙上、計算機上而是在地球儀上。
雖然各個國家形狀都不可避免地有些失真,但面積大小卻更符合實際。
照這種切法畫出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圖把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陸、大洲、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大小都完整地表現出來,像是給地球表面的全體陸地成員拍了一張集體合影,一個都不少。
㈢ 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為何而來
「默克爾的訪華之行就像去最好的新朋友那裡串門兒」,「德國之聲」23日發文稱。德國總理默克爾24日起將第11次訪問中國,德媒列出了她此次訪華可能涉及的一系列議題——伊朗核協議、貿易保護主義、巴黎氣候協定等。評論稱,「由於特朗普的對抗路線,德國和中國突然站在了一起」。
德23日稱,此次隨行默克爾訪華的有約20名德國高管組成的經濟代表團。與以前訪華時幾十名,甚至上百名高管組團相比,這次的規模似乎小了很多,因此也不會簽署更大的協議。德國財經網分析,這主要是因為中德經濟合作已經非常廣泛,且本次默克爾訪問的重點在於政治。
根據該報告,中資收購項目主要在德國3個州:巴登-符騰堡、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巴伐利亞。這些州正是多數所謂的「隱蔽冠軍」——德國的全球技術領先企業的聚集之地。報告認為,中資在德國獲得自由進入市場的機會,中國政府卻沒有做出相應的開放。
來源:環球時報
㈣ 墨卡托是怎樣創立海圖理論的
一提起航海圖,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墨卡托,因為今天航海者們所使用的海圖,就是根據墨卡托投影原理繪制的。
墨卡托(1512—1594年),生於佛蘭德的亞珀爾蒙德。1552年舉家遷居杜伊斯堡(在今德國境內)。青少年時期的墨卡托天資聰慧,在比利時洛文大學讀古典文學和哲學時,均獲得優異成績。優異的學習成績使更多的人認為,墨卡托今後可能是位文學家或是哲學家。然而,墨卡托的興趣改變了他的生活道路。在大學里,他更大的興趣是研究數學、地理和天文學。他把當時能夠找到的歐洲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的著作都進行了深入的學習研究,這為墨卡托後來發明地圖投影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離開大學之後,在興趣的驅使下,墨卡托感到在數學、地理學和天文學方面似乎更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所以他完全投身到了當時在歐洲已經興起的地理制圖的研究之中。墨卡托曾先後繪制出地區地圖、世界地圖,製造了地球儀和天文儀。在杜伊斯堡他創辦了一個製作場,專門從事制圖業。
墨卡托的成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當地最有名望的威廉公爵格外賞識墨卡托的學識和才能,便聘他到自己創辦的一所學校教數學。到了1564年,他又被任命為威廉公爵的宮廷「宇宙學者」。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他把數學引入地圖繪制中,創立了圓柱形投影的理論。他用自己創立的新方法,繪制出了世界地圖,並於1585-1589年出版了包括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和希臘等國在內的地圖集。在墨卡托去世之後,他的兒子陸續整理出版了他生前所繪制的地圖。這些地圖被後人稱作「墨卡托——洪第烏斯地圖集」,用以紀念這位16世紀偉大的地圖學家和墨卡托投影的創始人。
墨卡托投影又稱等角正圓柱投影。地面上的等方位角航線在圖上投影為直線,航海時常依此線航行。故今天世界各國使用的海圖,除高緯度外,均採用了墨卡托投影圖。
㈤ 為什麼說人類看了450年的地圖是假的
已經有近450年歷史的墨卡托地圖(Mercator map),越往兩級靠近,變形的程度越嚴重。因為墨卡托地圖以歐洲為中心,「壓縮」了非洲和南美洲的面積,被批評為有殖民主義的色彩和偏見。
比如,格陵蘭島的面積看起來似乎和非洲差不多,但實際上格陵蘭島只有非洲的十四分之一大小。而本是兩倍於歐洲面積的南美洲,看起來也和歐洲的大小不分上下。
㈥ 超過80%的德國留學生畢業後會離開德國,德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超過80%的德國留學生畢業後會離開德國,德國留不住人才這是因為這個國家有自己的規定,凡是畢業的人必須要找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不得從事其他專業工作,而且需要在規定的時間裡面去獲得一份工作,之後才能獲得長久的德國國籍,這對於留學生來說,自由選擇的范圍更小,流失率自然而然就大。
像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即便是德國的待遇再怎麼好,我想留學生也會回到母國的。
㈦ 沈奇嵐的個人經歷
2011年10月,被邀請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全球數十個文化部聯合出席的第五屆全球藝術與文化高峰論壇(5th World Summit on Arts and Culture)上發言。
2012-2013年,致力於藝術文化的大眾傳播。作為出版人,策劃編輯出版了藝術家馬良的《坦白書》、《移動照相館》;引進出版曾獲得「世界最美的書」獎項的《島嶼書》 ;策劃編輯出版了舞蹈家金星的散文集《擲地有聲》 ;策劃出版了繪本《最美的上海》。
策劃編輯了人物傳記類作品爵士大師Miles Davis的傳記《邁爾斯·戴維斯自傳》,世界著名歌手Leonard Cohen的得獎傳記《我是你的男人》,以及靳羽西的《人生就是一場海選》。
她所策劃編輯的書籍,大部分的書均為藝術類的暢銷書,並入圍了《新京報》2013年度好書以及新浪「全民閱讀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最美的上海》獲得了《中國新聞出版報》評選的「2013年度好書」獎。
《島嶼書》獲得「星尚十大年度好書」獎。
2013年7月,被復旦大學聘為精英培養計劃「思源計劃」的首批社會導師之一。
2013年9月受中國文化部和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邀請,作為嘉賓參加「敢於信任——首屆中德領袖論壇」。
2013年10月,受歌德學院邀請,加入由德國墨卡托基金會與北京歌華集團聯合舉辦的 「Hu Tan」中德文化管理課程的專家老師組,負責課程規劃與學術主持。
2013年10月,作為中國文化部的中國-歐盟政策對話支持項目「EU-China Cultural Stakeholder Mapping Project」的專家顧問之一,進行項目的設計與咨詢。
2013年12月,受德國阿登納基金會邀請,在「社交媒體與國家發展:中國與歐洲的視角」論壇上發言。
2014年5月至6月,受邀參加「未來之橋」中德青年領袖交流營 (由中德雙方總理倡議發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德國墨卡托基金會共同舉辦)
曾參與策劃的部分項目與活動:
2014年8月,《芭莎藝術》·《倫敦藝術專題特輯》
2014年7月,受上海當代藝術館邀請,聯合策劃展覽《時間的裂縫》「Aura of Poetry」,被媒體評為「夏天最給人寧靜與力量的展覽。」
2014年2月至4月,受電影《黃金時代》(許鞍華導演,李檣編劇,湯唯主演)邀請, 策劃系列高端跨界文化論壇「黃金沙龍」。
2014年1月起,受歌德學院邀請,開設在線文化專欄,介紹上海的文化靈魂人物,專欄同時以英文、德文和繁體呈現。
2014年起, 受《Noblesse 望》雜志邀請,開設藝術專欄。
2014年起, 受《財智生活》雜志邀請,開設藝術與收藏專欄。
2014年起,與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藝術收藏與設計》合作,撰寫世界知名收藏家專題報道。
2013年10月,受K11 藝術中心邀請,進行藝術講座。
2013年9月,《芭莎藝術》·《柏林藝術專題特輯》
2010年5月,《藝術世界》·《世博會藝術特輯》
2009年11月,《藝術世界》·《迷牆-柏林牆倒塌20年紀念特輯》。
2009年8月,《藝術世界》·《皮娜·鮑什特輯》
2008年8月,《財智生活》·《世界私人美術館特輯》
2010 年,擔任《藝術世界》的世博會特別項目「藝術知世界——2010 全球藝術媒體共享平台」的項目總負責,成功引進德國《Detail》雜志、瑞士《Du》和《Parkett》雜志及德法聯合電視台ARTE 與《藝術世界》的合作。
講座情況:
2012年12月,上海SMG星尚頻道《今晚我們讀書》特約嘉賓。
2012年9月,為歌德學院主持「中德繪畫比較和對話」論壇。
2012年1月,上海SMG藝術人文頻道《讀書有道》特約嘉賓。
2011年6月,為歌德學院的「Pina Bausch」電影專場進行講座。
2011年11月,主持並組織《藝術世界》和德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共同合作「Make it Public」國際論壇。
2011年12月,受邀在德國萊比錫當代藝術美術館做中國當代藝術專題講座。
2011年11月,受歌德學院邀請,獲「文化使者」獎學金,赴柏林文化交流。
2011年,參與國際項目「未來通行證——第54 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並負責其教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