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

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1-31 00:15:23

㈠ 周志興:二戰結束時德國就開始反思了嗎

德國的政治家及民眾並不是從戰爭結束就有反思的,對盟軍的紐倫堡審判回當時的德國上下是不忿的答,也是不參與的。直到61年,更多屠殺猶太人的行為被揭露,德國民眾的心越來越有不安,61年德國法院自己對戰爭中參與迫害猶太人的高級軍官起訴並審判,開始德國人對僅是戰敗者到有罪者的認識。68年的學生運動,是整個社會對有罪認識的形成,70年的勃蘭登一跪是順應整體社會的贖罪行為。從此德國全民都加入到主動為受害國和受害者的贖罪行動中。」

㈡ 如何倡導「無車日」

2005年9月初,北京地球村、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自然之友、環境與發展研究會、綠家園志願者、香港地球之友、保護國際9家環保組織通過媒體向全民發出倡議,倡導人們在9月22日這一天有車族放棄私車,乘坐公共交通或騎自行車或步行以支持環保。同時,這9家環保組織向有關部門呼籲制定中國自己的「無車日」,並在當天的一些主要幹道上禁止私家車通過。

9月22日是「國際無車日」。這個節日最早起源1998年的法國巴黎。法國綠黨領導人、時任法國國土整治和環境部長的多米尼克·瓦內夫人倡議開展一項「今天我在城裡不開車」活動,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個外省城市的響應。當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願棄用私家車,使這一天成為「市內無汽車日」。隨後,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南美和亞洲不少城市競相效仿,使9月22日成了「國際無車日」。至今,國際上已有超過1000個城市開展過「無車日」活動。這項活動也已經成為一項世界性環保運動。發起活動的9家組織在短短兩周的時間里聯系了北京所有知名的媒體,全面報道這次活動。與此同時,9家組織還把這個倡議發給所有的志願者以及合作夥伴,其中也包括一些車友會。並在9月18日當天組織了80位環保志願者,身穿「無車日」的宣傳文化衫分成若干小組走近社區、學校、企業進行宣傳,他們把2000張無車日海報發放到社區、企業中。活動中,志願者們耐心地告訴公眾,「無車日」蘊含的環保理念。告訴大家北京的空氣質量、路權分配、身體健康等問題與「無車日」的關系。

後來,「北京地球村」創始人廖曉義、能源基金會主席楊富強走近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媒體,向市民發出呼籲,並介紹了各國「無車日」當天的措施以及針對北京開展「無車日」活動的建議。

9家組織的這次聯合行動,以及前期的媒體攻勢雖然並沒有讓2005年9月22日的北京成為暢通的一天,但幾十家媒體的報道已讓大部分市民熟知了「無車日」這個名詞。

轉眼到了2006年4月,北京地球村、能源基金會、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給北京市副市長寫了一封信,信中建議:「北京選擇一條公交線路發達的街區在9月22日這一周末進行『無車日』活動,除公交、自行車和特種車輛(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等)以外,禁止小汽車通行。與此同時可以在此街區上進行空氣質量的監測,把所得數據與前日的數據進行比較,估計很有說服力。」在5月25日「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上,「北京地球村」執行主任栗力將此信交到了吉林副市長的手中並表達了NGO希望協助市政府搞好「無車日」活動的決心。

2006年的6月5日前夕,北京市環保局提出「為了首都的藍天,每月少開一天車」,這一口號得到了北京乃至全國幾十家環保組織的熱烈響應。廖曉義立即在新京報上發表了題為「公民行為與政府行動」的文章,文中寫道「『每月少開一天車』,環保部門和環保組織的這一倡議得到不下20萬有車族的響應。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信息,它表明一種新的時尚正在悄然興起。這種時尚體現的是人們對於能源消耗和空氣質量的關切,也是人們對於生活品質和環境公平的關注。」

在2006年9月22日,「北京地球村」「自然之友」、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資料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了「騎行北京周」活動,提倡人們多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得到了中國自行車協會的大力支持以及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的資助。

整個「騎行北京周」活動由為期一周的主題攝影展和9月23日的騎行活動兩部分組成。「騎行北京」攝影展在文津街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部分館舉行,展出對公眾是免費的。參觀者可以從攝影作品中感受到自行車不僅僅是一種代步的工具,它已成為健康、環保以及時尚的又一代名詞。

2007年,「北京地球村」又參與到建設部公共交通周的活動中,協助建設部完成了「公共交通周」的宣傳片及「無車日」的廣告片,並與各地環境民間組織再次聯手倡導「無車日」活動。

2007年9月22日這一天,由「北京地球村」和北京東四街道辦事處主辦的名為「無車的日子,走街串巷」活動在東四奧林匹克社區羅家胡同啟動。活動呼籲更多的人選擇以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為主的綠色的出行方式。在活動中,「北京地球村」和多家環保組織以及東四社區共同發起了「綠色出行」倡議,廖曉義還向到場的嘉賓、居民以及多家媒體公布了針對北京不同出行方式人群的公共交通問卷調查結果。最後,由環保志願者以及不同的人群組成的健走隊伍從北京東四羅家胡同步行至王府井八面槽,鼓勵綠色出行的健康方式。受建設部委託,由「北京地球村」承擔拍攝和製作任務的《公共交通周宣傳片》和《無車日廣告片》也於當天在相關媒體上播放。

㈢ 德前外長是怎麼評價中國的

「在被遺忘前跟緊中國,這是歐洲最後的機會」德前外長如是說。

德國3月6日刊載文章稱,德國前外交部長約施卡·菲舍爾最近出了本新書,作為獻給自己4月12日70歲生日的禮物。新書的標題是《西方的衰落》,小標題是《21世紀新世界秩序中的歐洲》。在菲舍爾看來,沒有理由認為中國的崛起會被阻止,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像中國那樣快速強勁。歐洲如果不想完全掉隊,就必須作出努力,最重要的是它必須抓緊努力。

▲一位女士頭戴「讓中國再次偉大」的棒球帽。

文章稱,197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為2.8%,而201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15.5%。今天,歐洲及其經濟幾乎不再增長,單個歐洲國家甚至沒有一絲希望跟上全球玩家美國和中國的步伐。它們只有共同行動才有機會。

文章稱,在菲舍爾看來,沒有理由認為中國的崛起會被阻止,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像中國那樣快速強勁。歐洲如果不想完全掉隊,就必須作出努力,最重要的是它必須抓緊努力。菲舍爾認為:「這是歐洲的最後機會。」否則,歐洲將告別世界歷史——也許不是坐在列車里,而是消失在一間很快被遺忘的後面房間里。

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的學院簡介

法學專業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早在1978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對外貿易系即有國際商法教研室,並招收國際貿易法碩士。1984年成立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法系,當時稱為「七系」。1996年成立法學院。歷經30年的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目前已經成為學科體系設置相對完整、國際法專業特色鮮明、學術和教學水平比肩一流的知名法學院。
法學院設有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課程體系,1985年即成為全國首批獲得國際經濟法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四所院校之一(其他三所為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1997年,本院國際法學獲選全國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2年,國際法學專業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為目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僅有的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之一。2003年9月,教育部批准法學院設立國際法學博士後流動站。2006年,本院民商法學專業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07年,法學院獲評教育部「國際化法學人才特色專業建設點」及教育部「全國雙語教學示範點」。2009年,法學院獲批建設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際商事仲裁實驗教學中心」。2011年,法學院獲批法學博士一級學科點。2012年,本院法學一級學科獲批北京市重點學科,同時法學院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被批准為「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012年,法學院還成功獲批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項下的「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法學院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法律人才為目標,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先賢沈達明教授、馮大同教授創建了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的國家商法特色學科,奠定了法學院發展的必要基礎。前院長沈四寶教授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3、4、5屆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現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貿易法研究會會長,2006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前院長王軍教授曾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6屆法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貿易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教學名師等。
現任院長石靜霞教授獲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和中國武漢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博士學位,被遴選為教育部法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羅馬國際統一私法協會(UNIDRIOT) 理事會成員、獲第七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等多項榮譽稱號、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成果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十多次。
法學院教師的博士化率達到90%以上,並且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國外名校法學院學習或進修,包括耶魯大學法學院、哈佛大學法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密西根大學法學院、加州伯克利大學法學院等。法學院教師近年來科研成果豐碩,成功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多項,省部級課題50多項。一批中青年學者嶄露頭腳,在法學屆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學術引領作用。此外,法學院聘請了一些來自國外著名法學院和律師事務所的知名人士擔任我院外教、榮譽或客座教授,如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大法官張月姣教授、在世界貿易組織工作十三年的澳大利亞籍Matthew Kennedy先生等。
三十年來,法學院在學生培養上有自己的專業特色,並隨時關注兄弟院校的做法以資借鑒。法學院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涉外經貿法律人才,除出國繼續深造外,就業主要分布在國內外頂尖律師事務所、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知名外企等行業或單位,多數從事與涉外經貿相關的業務。前中國投資公司總經理高西慶博士、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錢鋒博士、青海省副省長王令俊博士、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劉貴祥博士、商務部反壟斷局局長尚明博士、中國證監會深圳證監局局長焦津洪博士、中國國際經濟貿易委員會於健龍秘書長等等一大批法律實務界的優秀人才,均是本院培養的優秀畢業生。還有一些高校法學院院長、一流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也畢業於本院。
法學院始終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敬業精神,除課堂教學外,採取各種措施不斷拓展實習基地,並為學生盡可能創造良好的實習機會。與我們有長期合作的實習單位包括商務部等國家部委、國家開發銀行、中航科工集團、華為等大型國企和民企、美邁斯、仲達、普衡、高偉紳、安理、金杜、中倫、金城同達等國內外頂尖律師事務所等等。其中多數單位通過與法學院的課題合作及設立獎學金等方式,給我們的優秀學生提供各種實習機會。
作為建設涉外法律人才培養基地的重要舉措,法學院設立了「國際化特色人才實驗班」,聘請高水平的外國專家為學生開設特色課程,重點提高學生的英文寫作、口語和分析能力。法學院重視學生參加各類國際性模擬比賽。例如,我院學生於2014年2月28在第12屆「ELSA-WTO模擬法庭競賽」亞太區域賽中,成為中國大陸唯一晉級八強的隊伍。我院學生於2014年2月在第12屆「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英文)辯論賽中國區選拔賽中,以全國第三名的成績榮獲全國團體一等獎,同時奪得原告最佳訴狀獎、兩項最佳辯手獎共三個獎項,並代表中國赴美國華盛頓特區參加國際決賽。2013年12月在中國第二屆「世界貿易組織模擬法庭辯論賽」(全英文)中,我院學生獲得全國亞軍,並同時獲「最佳書狀綜合獎」 第一名。2012年12月在中國第一屆「世界貿易組織模擬法庭辯論賽」中,我院學生獲全國冠軍。
法學院歷來重視國際化工作,特別是教師的國際學術交流和學生的海外學習經歷。長期以來,法學院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喬治城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康涅狄格大學、勞約拉大學、西東大學法學院等保持穩定的交流關系。我們還與義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院所保持密切的互訪關系,互派學生交流學習。法學院近年來還資助多名學生赴世界貿易組織農業司、美國密歇根州法院、海因希里·伯爾基金會柬埔寨辦公室、香港BIP公司等海外單位進行實習。法學院重視留學生教育,培養了一批海外留學生,並設立了「中國法與國際法」的全英文碩士和博士項目。

閱讀全文

與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