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鳥類基金會

鳥類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2-04 11:34:15

『壹』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LOGO是一隻什麼動物

熊貓

彼得·斯科特,即WWF創始人,於1961年以正在倫敦動物園訪問的大熊貓熙熙為範本畫出了後來成為WWF標志的原圖:一隻微抬起頭,疑惑地望著人類的大熊貓。

『貳』 涉禽類鳥類一般壽命是多久

鳥類的平均壽命是50-60年。
據英國《獨立報》日報道,據最新一項國際研究稱,鳥類實際上比科學家原來想像的壽命更長,飛行距離更遠。這項研究發現,鳥類的壽命已遠遠超過此前記錄的年齡,其中一些鳥類腿上套著做記錄用的金屬環甚至超過30年,這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原來對幾種鳥類平均壽命的看法。

一隻黑雁腿上的金屬環是在27年前套上去的

英國鳥類學信託基金會(BTO)研究人員一直在與世界各地的同行和鳥類觀察者交流鳥類活動的細節,編寫出一份關於各種鳥生活習慣的最新報告,所有這些鳥兒全被套上了有助於跟蹤它們活動的金屬環。研究人員在蘇格蘭鄧弗里斯附近索爾威灣發現了一隻黑雁,它腿上的金屬環是在27年前套上去的,這使得它比此前記錄的壽命最長的黑雁起碼多出兩歲半。由於黑雁每年春秋兩季要在索爾威灣及其在斯瓦爾巴特群島(位於挪威北部和北極之間)繁殖地之間往來遷徙,科學家估計這只黑雁已飛行了至少15萬英里。

科學家還發現,一隻在俄羅斯薩拉瓦茨斯基地區被射殺的鳳頭潛鴨(澤鳧)腿上的金屬環是22年前在英國林肯郡套上的,當時它只有幾個月大,而林肯郡距離薩拉瓦茨斯基地區2200英里。此前記錄的壽命最長的黑鴨是17年9個月24天。這些新記錄是國際鳥類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有助於人類了解它們的活動和生活習慣。2004年,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志願者給88.2萬只成年鳥兒套上了「身份識別」金屬環,一舉打破了1995年創下的85.9萬只的記錄。

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兒是一隻海燕,它季節性遷徙的飛行距離近6000英里

此前,科學家多次發現長壽的鳥類,比如1968年在諾福克被套環的一隻36歲大的蠣鷸和1962年在格溫內思郡套環的一隻刀嘴海雀。除了記錄這些鳥兒的壽命外,科學家還調查哪種鳥飛行的距離最遠。其中,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兒之一是一隻海燕,它1982年7月在設得蘭群島耶爾桑德套環後,於2004年2月在納米比亞海岸附近被捕獲,其季節性遷徙的飛行距離達到近6000英里。

此外,他們還估計一隻普通燕鷗已飛行了6100英里,這只燕鷗 2003年在迪斯默思(Teesmouth)希爾桑德斯被套上金屬環,2004年6月在南非蘭伯特灣被發現。科學家原本以為體態較小的林地鳥壽命相對較短,但一次發現改變了他們的這種看法。科學家在俄羅斯諾夫哥羅德發現了一隻17年前在英國薩福克郡被套上金屬環的病死林地鳥,這比此前的記錄多出16個月。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鳥類套環研究計劃」的負責人雅克·克拉克說:「編寫鳥類套環研究報告總是令人心情激動,但一年內打破如此多的記錄尚屬罕見。與人類不同,鳥類經歷中年和老年的時間較短。在度過成熟期後,它們在餘生大部分時間身體都處於良好狀態。」

鳥類學家:有些鳥類壽命長的簡直令我們不敢想像

克拉克說,一旦鳥類身體狀況未達到標准水平,它們生存的時間就不會持續太久,逐漸喪失了逃避捕食者追殺所必須的速度特點。長距離遷徙慢慢消耗掉它們的能量,寒冷的冬天更會帶來嚴重後果。克拉克說:「有些鳥類壽命長的簡直令我們不敢想像,我們已公布過一隻50多歲的馬恩海鷗和一隻42歲的刀嘴海雀返回威爾士棲息地築巢的消息。另外,最大的涉禽類之一———蠣鷸是另外一個典型例子,從套環到被發現,這期間跨度最長的是36年,其中一隻蠣鷸現在可能已步入40 歲。」

給鳥類套環研究讓科學家對鳥類遷徙模式的變化有了深入了解,盡管平均下來,50隻被套環的鳥兒中,最終報告給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的還不到一隻。克拉克說:「我對每年向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報告套環鳥兒的數千名熱心者致以衷心的感謝。」

『叄』 中國受保護的鳥類都有什麼

鳥是人類的朋友

現在自然界中的鳥類有9021種,估計有1000億只。它們的食性復雜,生活方式多樣,棲息在各種生態環境中,是維護自然界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素。對人類利益而言,它們是整個動物界中益處較大而害處極小的類群。

鳥類最明顯的益處就是消滅害蟲。鳥類多數以昆蟲為食,是農田、果園中多種害蟲的天敵和剋星。一隻白臉山雀的幼鳥每天可啄食松毛蟲1800條,吃蛾子30隻;歐洲的粉紅掠鳥還能夠追蹤蝗蟲沿途啄食。有人計算過,1000隻紫翅掠鳥在繁殖期間能消滅22噸蝗蟲。自然界中的食蟲鳥成千上萬,所捕食的昆蟲千差萬別,在消滅害蟲方面的作用的確是難以估計的。

鳥類在消滅害獸方面的功績也不小,特別是貓頭鷹和鷹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嚙齒類動物為食,對控制農業、林業鼠害以及危險疫病的傳播,有著重要的貢獻。貓頭鷹的食物中99%是嚙齒類動物,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季所消滅的老鼠,相當於保護了1噸糧食。

一些以植物種子為食的鳥類,特別是雁鴨類、鳩鴿、啄木鳥、烏鴉等,是植物種子的得力散布者,很多植物種子經過鳥類消化道後,更容易萌發。蜂鳥、食蜂鳥、太陽鳥、啄花鳥、銹眼鳥、鸚鵡等嗜食花蜜,對有花植物的傳粉有明顯作用。

如果沒有這些鳥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必然受到干擾。由此可見,鳥類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幾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鳥類在仿生學領域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飛機、導航儀的發明無不來自於鳥類的啟迪。

鳥類的生存受到威脅

據考古研究,在7000萬年前的新生代,地球上可能存在過160萬種鳥類。以後由於地殼變化和冰川運動,使鳥類的種數急劇下降。到現在,地球上僅剩下9千多種,而且他們的處境也十分令人擔憂。隨著人類對自然界的大規模開發,給鳥類的生存帶來極大的威脅。森林是鳥類賴以生存的場所,破壞森林就等於殺害鳥類。可是,目前地球上的森林仍以每年1100萬公頃的速度在減少,使許多鳥類失去了生存的環境。20世紀初滅絕的美洲旅鴿,在19世紀曾一度多得可以遮天蔽日。到19世紀末,由於美洲旅鴿賴以居住的櫟樹林遭到嚴重破壞, 結果這種鳥類很快滅絕了。據前西德調查資料,在過去的50年裡,有73種鳥類和其它動物滅絕,有180種鳥類大量死亡,有的正趨近滅絕。

河岸灘地、湖汊池塘是多種禽鳥的良好棲息、繁殖場所,不適當的墾灘造地和圍湖造田,破壞了涉禽、游禽的生存環境。濕地的消失,使很多水禽喪失了棲息地。

環境污染和人為的捕殺也極大地危害鳥類。

保護鳥類,人類的共識

鳥類的減少,最終受害的是人類自己。為了改變鳥類日益減少和許多珍禽瀕臨滅絕的境況,世界許多國家都採取了相應措施,並制定法規,締結了40多個國際間保護鳥類的協定和公約,如:《國際重要濕地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濕地公約》、《野生動物遷徙物種保護公約》等;並相繼成立了許多學術性組織,如總部設在瑞士的「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總部設在英國的「國際水禽研究總局」(IWRB)、「國際鳥類保護理事會」(ICBP)以及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鶴類基金會」(ICF)等。

為了宣傳愛護鳥類,許多國家選出了對本國有象徵意義的鳥作為「國鳥」。例如:

美國——白頭海雕 日本——綠雉 印度——藍孔雀

緬甸——孔雀 伊拉克——雄鷹 菲律賓——菲律賓鷹

德國——白鸛 荷蘭——琶鷺 丹麥——雲雀、白天鵝

挪威——河鳥 瑞典——烏賴雀 冰島——白隼

奧地利——家燕 波蘭——雄鷹 尚比亞——雄鷹

南非——藍鶴 阿根廷——棕灶鳥 澳大利亞——琴鳥

愛沙尼亞——家燕

目前我國已設立的鳥類自然保護區有:

1987年建立的黑龍江扎龍丹頂鶴保護區(4.2萬公頃);

1975年建立的青海湖鳥島自然保護區(5.355萬公頃);

1984年建立的青海龍寶灘黑頸鶴保護區(1萬公頃);

1980年建立的新疆巴音布魯克天鵝保護區(10萬公頃);

1984年建立的江西鄱陽湖越冬候鳥保護區(2.24萬公頃);

1983年7月,台北市及台北縣交界的關渡、中興橋、華江橋河段,設立了第一個鳥類生態保護區,在保護區內受保護的鳥類有170多種,佔台灣現有鳥類總數的42%。

鳥類如此重要,如此可愛。我等愛鳥之人皆應以實際行動保護鳥類,不傷害鳥類,更不能享用野生鳥類。

『肆』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稱,最近七年,在大湄公河流域發現了279種魚類、l5種哺乳動物、4種鳥類、88種

生物分類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特徵進行科學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如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和無脊椎動物.故選:B

『伍』 關於鳥類知識的資料

1、鳥類(Aves):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體均被羽,恆溫,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心臟是2心房2心室。骨多空隙,內充氣體。

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輔助呼吸的氣囊。地球上的鳥類分為游禽、涉禽、攀禽、走禽、猛禽、鳴禽六大類。

2、中國有1186種。根據鳥類的生態習性和形態特點,可將其大致分為鳴禽、攀禽、猛禽、陸禽、涉禽和游禽六大生態類群。各個類群的鳥類在外形構造、生理功能等方面也發生了一些特殊的適應性變化。

3、鳴禽類

涉禽類適於涉水行進,不善於游泳,善於飛行,且姿態優美。如夜鷺、丹頂鶴、蓑羽鶴、東方白鸛等。涉禽類的外形具有「三長」特徵,即喙(嘴)長、頸長、後肢(腿和腳)長,適於涉水捕食生活。

因為喙、頸長且靈活,因此可將長嘴探入水下或在地面取食,而腿長則可以在較深水域中捕食、活動,腳的長度與能夠涉水的深度有密切關系。

8、游禽類

游禽類大多生活在水上,在水中獲取食物,善於游泳、潛水,不善於在陸地上行走,飛行迅速,如黑天鵝、鴛鴦、綠頭鴨、家鵝等。

游禽類一般具有扁平寬闊或尖的嘴,適於在水中濾食或啄魚;羽毛大多厚而緻密,羽絨發達,構成有效的保暖層;尾脂腺發達,能分泌大量油脂並用嘴塗抹於全身羽毛,以保護羽毛不被水浸濕。

腳趾間有蹼,游泳時雙腳向後伸直,用力劃水,猶如船槳,正如駱賓王在《詠鵝》一詩中「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形象描述。

『陸』 小鳥的壽命是多長啊

各種鳥壽命不同,而且差別會很大。 鳥類的平均壽命是50-60年。 據英國《獨立報》3日報道,據最新一項國際研究稱,鳥類實際上比科學家原來想像的壽命更長,飛行距離更遠。這項研究發現,鳥類的壽命已遠遠超過此前記錄的年齡,其中一些鳥類腿上套著做記錄用的金屬環甚至超過30年,這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原來對幾種鳥類平均壽命的看法。 一隻黑雁腿上的金屬環是在27年前套上去的 英國鳥類學信託基金會(BTO)研究人員一直在與世界各地的同行和鳥類觀察者交流鳥類活動的細節,編寫出一份關於各種鳥生活習慣的最新報告,所有這些鳥兒全被套上了有助於跟蹤它們活動的金屬環。研究人員在蘇格蘭鄧弗里斯附近索爾威灣發現了一隻黑雁,它腿上的金屬環是在27年前套上去的,這使得它比此前記錄的壽命最長的黑雁起碼多出兩歲半。由於黑雁每年春秋兩季要在索爾威灣及其在斯瓦爾巴特群島(位於挪威北部和北極之間)繁殖地之間往來遷徙,科學家估計這只黑雁已飛行了至少15萬英里。 科學家還發現,一隻在俄羅斯薩拉瓦茨斯基地區被射殺的鳳頭潛鴨(澤鳧)腿上的金屬環是22年前在英國林肯郡套上的,當時它只有幾個月大,而林肯郡距離薩拉瓦茨斯基地區2200英里。此前記錄的壽命最長的黑鴨是17年9個月24天。這些新記錄是國際鳥類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有助於人類了解它們的活動和生活習慣。2004年,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志願者給88.2萬只成年鳥兒套上了「身份識別」金屬環,一舉打破了1995年創下的85.9萬只的記錄。 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兒是一隻海燕,它季節性遷徙的飛行距離近6000英里 此前,科學家多次發現長壽的鳥類,比如1968年在諾福克被套環的一隻36歲大的蠣鷸和1962年在格溫內思郡套環的一隻刀嘴海雀。除了記錄這些鳥兒的壽命外,科學家還調查哪種鳥飛行的距離最遠。其中,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兒之一是一隻海燕,它1982年7月在設得蘭群島耶爾桑德套環後,於2004年2月在納米比亞海岸附近被捕獲,其季節性遷徙的飛行距離達到近6000英里。 此外,他們還估計一隻普通燕鷗已飛行了6100英里,這只燕鷗 2003年在迪斯默思(Teesmouth)希爾桑德斯被套上金屬環,2004年6月在南非蘭伯特灣被發現。科學家原本以為體態較小的林地鳥壽命相對較短,但一次發現改變了他們的這種看法。科學家在俄羅斯諾夫哥羅德發現了一隻17年前在英國薩福克郡被套上金屬環的病死林地鳥,這比此前的記錄多出16個月。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鳥類套環研究計劃」的負責人雅克·克拉克說:「編寫鳥類套環研究報告總是令人心情激動,但一年內打破如此多的記錄尚屬罕見。與人類不同,鳥類經歷中年和老年的時間較短。在度過成熟期後,它們在餘生大部分時間身體都處於良好狀態。」 鳥類學家:有些鳥類壽命長的簡直令我們不敢想像 克拉克說,一旦鳥類身體狀況未達到標准水平,它們生存的時間就不會持續太久,逐漸喪失了逃避捕食者追殺所必須的速度特點。長距離遷徙慢慢消耗掉它們的能量,寒冷的冬天更會帶來嚴重後果。克拉克說:「有些鳥類壽命長的簡直令我們不敢想像,我們已公布過一隻50多歲的馬恩海鷗和一隻42歲的刀嘴海雀返回威爾士棲息地築巢的消息。另外,最大的涉禽類之一———蠣鷸是另外一個典型例子,從套環到被發現,這期間跨度最長的是36年,其中一隻蠣鷸現在可能已步入40 歲。」 給鳥類套環研究讓科學家對鳥類遷徙模式的變化有了深入了解,盡管平均下來,50隻被套環的鳥兒中,最終報告給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的還不到一隻。克拉克說:「我對每年向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報告套環鳥兒的數千名熱心者致以衷心的感謝。」

『柒』 鳥的壽命是多少年呀

壽命最長的鳥
鳥類中的長壽者不少,如大型海鳥信天翁的平均壽命為50~60年,大型鸚回鵡答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國利物浦有一隻名叫"詹米"的亞馬遜鸚鵡,生於1870年12月3日,卒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不愧為鳥?quot;老壽星"。

『捌』 鳥類最常能活多少年

鳥類的平均壽命是50-60年。 據英國《獨立報》3日報道,據最新一項國際研究稱,鳥類實際上比科學家原來想像的壽命更長,飛行距離更遠。這項研究發現,鳥類的壽命已遠遠超過此前記錄的年齡,其中一些鳥類腿上套著做記錄用的金屬環甚至超過30年,這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原來對幾種鳥類平均壽命的看法。 一隻黑雁腿上的金屬環是在27年前套上去的 英國鳥類學信託基金會(BTO)研究人員一直在與世界各地的同行和鳥類觀察者交流鳥類活動的細節,編寫出一份關於各種鳥生活習慣的最新報告,所有這些鳥兒全被套上了有助於跟蹤它們活動的金屬環。研究人員在蘇格蘭鄧弗里斯附近索爾威灣發現了一隻黑雁,它腿上的金屬環是在27年前套上去的,這使得它比此前記錄的壽命最長的黑雁起碼多出兩歲半。由於黑雁每年春秋兩季要在索爾威灣及其在斯瓦爾巴特群島(位於挪威北部和北極之間)繁殖地之間往來遷徙,科學家估計這只黑雁已飛行了至少15萬英里。 科學家還發現,一隻在俄羅斯薩拉瓦茨斯基地區被射殺的鳳頭潛鴨(澤鳧)腿上的金屬環是22年前在英國林肯郡套上的,當時它只有幾個月大,而林肯郡距離薩拉瓦茨斯基地區2200英里。此前記錄的壽命最長的黑鴨是17年9個月24天。這些新記錄是國際鳥類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有助於人類了解它們的活動和生活習慣。2004年,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志願者給88.2萬只成年鳥兒套上了「身份識別」金屬環,一舉打破了1995年創下的85.9萬只的記錄。 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兒是一隻海燕,它季節性遷徙的飛行距離近6000英里 此前,科學家多次發現長壽的鳥類,比如1968年在諾福克被套環的一隻36歲大的蠣鷸和1962年在格溫內思郡套環的一隻刀嘴海雀。除了記錄這些鳥兒的壽命外,科學家還調查哪種鳥飛行的距離最遠。其中,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兒之一是一隻海燕,它1982年7月在設得蘭群島耶爾桑德套環後,於2004年2月在納米比亞海岸附近被捕獲,其季節性遷徙的飛行距離達到近6000英里。 此外,他們還估計一隻普通燕鷗已飛行了6100英里,這只燕鷗 2003年在迪斯默思(Teesmouth)希爾桑德斯被套上金屬環,2004年6月在南非蘭伯特灣被發現。科學家原本以為體態較小的林地鳥壽命相對較短,但一次發現改變了他們的這種看法。科學家在俄羅斯諾夫哥羅德發現了一隻17年前在英國薩福克郡被套上金屬環的病死林地鳥,這比此前的記錄多出16個月。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鳥類套環研究計劃」的負責人雅克·克拉克說:「編寫鳥類套環研究報告總是令人心情激動,但一年內打破如此多的記錄尚屬罕見。與人類不同,鳥類經歷中年和老年的時間較短。在度過成熟期後,它們在餘生大部分時間身體都處於良好狀態。」 鳥類學家:有些鳥類壽命長的簡直令我們不敢想像 克拉克說,一旦鳥類身體狀況未達到標准水平,它們生存的時間就不會持續太久,逐漸喪失了逃避捕食者追殺所必須的速度特點。長距離遷徙慢慢消耗掉它們的能量,寒冷的冬天更會帶來嚴重後果。克拉克說:「有些鳥類壽命長的簡直令我們不敢想像,我們已公布過一隻50多歲的馬恩海鷗和一隻42歲的刀嘴海雀返回威爾士棲息地築巢的消息。另外,最大的涉禽類之一———蠣鷸是另外一個典型例子,從套環到被發現,這期間跨度最長的是36年,其中一隻蠣鷸現在可能已步入40 歲。」 給鳥類套環研究讓科學家對鳥類遷徙模式的變化有了深入了解,盡管平均下來,50隻被套環的鳥兒中,最終報告給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的還不到一隻。克拉克說:「我對每年向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報告套環鳥兒的數千名熱心者致以衷心的感謝。」

『玖』 世界上什麼鳥的壽命最長

聽買鳥的說八哥只能活兩歲,我覺得他是騙人的,有哪位養鳥高手能告訴我,八哥到底能活幾年?而且我家的八哥現在掉毛是...知道的~八哥不是一般鳥~~它的壽命超長~只要好好養18年肯定沒問題... 鳥類的平均壽命是50-60年。 據英國《獨立報》3日報道,據最新一項國際研究稱,鳥類實際上比科學家原來想像的壽命更長,飛行距離更遠。這項研究發現,鳥類的壽命已遠遠超過此前記錄的年齡,其中一些鳥類腿上套著做記錄用的金屬環甚至超過30年,這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原來對幾種鳥類平均壽命的看法。 一隻黑雁腿上的金屬環是在27年前套上去的 英國鳥類學信託基金會(BTO)研究人員一直在與世界各地的同行和鳥類觀察者交流鳥類活動的細節,編寫出一份關於各種鳥生活習慣的最新報告,所有這些鳥兒全被套上了有助於跟蹤它們活動的金屬環。研究人員在蘇格蘭鄧弗里斯附近索爾威灣發現了一隻黑雁,它腿上的金屬環是在27年前套上去的,這使得它比此前記錄的壽命最長的黑雁起碼多出兩歲半。由於黑雁每年春秋兩季要在索爾威灣及其在斯瓦爾巴特群島(位於挪威北部和北極之間)繁殖地之間往來遷徙,科學家估計這只黑雁已飛行了至少15萬英里。 科學家還發現,一隻在俄羅斯薩拉瓦茨斯基地區被射殺的鳳頭潛鴨(澤鳧)腿上的金屬環是22年前在英國林肯郡套上的,當時它只有幾個月大,而林肯郡距離薩拉瓦茨斯基地區2200英里。此前記錄的壽命最長的黑鴨是17年9個月24天。這些新記錄是國際鳥類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有助於人類了解它們的活動和生活習慣。2004年,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志願者給88.2萬只成年鳥兒套上了「身份識別」金屬環,一舉打破了1995年創下的85.9萬只的記錄。 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兒是一隻海燕,它季節性遷徙的飛行距離近6000英里 此前,科學家多次發現長壽的鳥類,比如1968年在諾福克被套環的一隻36歲大的蠣鷸和1962年在格溫內思郡套環的一隻刀嘴海雀。除了記錄這些鳥兒的壽命外,科學家還調查哪種鳥飛行的距離最遠。其中,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兒之一是一隻海燕,它1982年7月在設得蘭群島耶爾桑德套環後,於2004年2月在納米比亞海岸附近被捕獲,其季節性遷徙的飛行距離達到近6000英里。 此外,他們還估計一隻普通燕鷗已飛行了6100英里,這只燕鷗 2003年在迪斯默思(Teesmouth)希爾桑德斯被套上金屬環,2004年6月在南非蘭伯特灣被發現。科學家原本以為體態較小的林地鳥壽命相對較短,但一次發現改變了他們的這種看法。科學家在俄羅斯諾夫哥羅德發現了一隻17年前在英國薩福克郡被套上金屬環的病死林地鳥,這比此前的記錄多出16個月。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鳥類套環研究計劃」的負責人雅克·克拉克說:「編寫鳥類套環研究報告總是令人心情激動,但一年內打破如此多的記錄尚屬罕見。與人類不同,鳥類經歷中年和老年的時間較短。在度過成熟期後,它們在餘生大部分時間身體都處於良好狀態。」 鳥類學家:有些鳥類壽命長的簡直令我們不敢想像 克拉克說,一旦鳥類身體狀況未達到標准水平,它們生存的時間就不會持續太久,逐漸喪失了逃避捕食者追殺所必須的速度特點。長距離遷徙慢慢消耗掉它們的能量,寒冷的冬天更會帶來嚴重後果。克拉克說:「有些鳥類壽命長的簡直令我們不敢想像,我們已公布過一隻50多歲的馬恩海鷗和一隻42歲的刀嘴海雀返回威爾士棲息地築巢的消息。另外,最大的涉禽類之一———蠣鷸是另外一個典型例子,從套環到被發現,這期間跨度最長的是36年,其中一隻蠣鷸現在可能已步入40 歲。」 給鳥類套環研究讓科學家對鳥類遷徙模式的變化有了深入了解,盡管平均下來,50隻被套環的鳥兒中,最終報告給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的還不到一隻。克拉克說:「我對每年向英國鳥類信託基金會報告套環鳥兒的數千名熱心者致以衷心的感謝。」

『拾』 世界動物基金會英語短文

[編輯本段]世界自然基金會概述
世界自然基金會(簡稱WWF,舊稱World Wildlife Fund Intenational——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現在更名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於1961年9月11日成立於瑞士小鎮莫爾各斯(Morges),創始人為英國著名生物學家,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任總幹事朱立安·赫胥黎先生。其基本目標是保護地球的生物資源。「地球一小時」的發起組織。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擁有520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10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約12000個環保項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一個由27個國家級會員、21個項目辦公室及5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全球性的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中國的工作始於1980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式成立北京辦事處,此後陸續在全國八個城市建立了辦公室。發展至今,共擁有80多名員工,項目領域也由大熊貓保護擴大到物種保護、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森林保護與可持續經營、可持續發展教育、氣候變化與能源、野生物貿易、科學發展與國際政策等領域。
截止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共資助中國開展了100多個重大項目,投入總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
WWF致力於:
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推動減少污染和浪費性消費的行動。[1]
世界自然基金會徽標
世界自然基金會徽標主題是一隻大熊貓,其實這只可愛的大熊貓有真實原型,名字叫「姬姬」,是奧地利動物商海尼·德默於1958年以三隻長頸鹿、兩只犀牛以及河馬、斑馬等,與北京動物園換得的一隻雌性大熊貓,後來生活在倫敦動物園。
[編輯本段]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歷史

六十年代

世界自然基金會創始階段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朱安利.赫胥黎。他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任總幹事,也曾幫助建立了一個以科學研究為主的自然保護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1960年,赫胥黎前往東非,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該地區野生動物保護活動的顧問。回到倫敦後,赫胥黎在《觀察家》報上發表了三篇文章以警告英國公眾。他在文章里指出,如果人類以如此的速度去破壞動物棲息地,捕殺野生動物,那麼該地區的野生物種在20年內就會毀滅殆盡。赫胥黎的文章立即在英國引起轟動,公眾們開始認識到自然保護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赫胥黎收到許多公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一位名為維克多·斯托蘭的商人。他在信中指出可以創立一個國際組織來籌集保護自然的資金,但斯托蘭指出自己的身份不適合親自創辦這樣的組織。赫胥黎於是與英國自然保護組織總幹事鳥類學家馬克斯·尼科爾森取得聯系。
1961年,尼科爾森召集了一批科學家和公共關系專家,均贊同成立斯托蘭所建議的基金會。由於新成立的基金會計劃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攜手合作,而此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將其總部遷到瑞士日內瓦湖北岸莫爾日的一個小鎮,他們決定將基金會的總部設立於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其十分歡迎。在雙方合作協議書上這樣寫到:「我們將共同努力,去喚起公眾的意識,讓世界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世界自然基金會於1961年9月11日正式作為慈善團體登記注冊。世界自然基金會第一個國家計劃於1961年11月23日在英國建立,愛丁堡公爵擔任主席。12月1日,美國也繼而成立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國家機構,接著是瑞士。
196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為印度阿薩姆邦上西隆高原地區的佩濟先生資助131美元,以保證其能夠前往卡奇沼澤地區去調查印度野驢的現有數目。佩濟找到了870隻。到1975年,這種野驢的數目降到了400隻,並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於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在該地區設立了野驢保護區,到八十年代中期,野驢的數目已超過2000隻。 196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與西班牙政府聯手購買了瓜達爾基維爾河三角洲的沼澤地帶,並建立了科托多納納國家公園。

七十年代

從創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就認識到人們為該組織捐款因為他們想為自然保護直接做些貢獻。人們不希望自己的捐款被用在機構管理上
1970年,荷蘭伯恩哈特王子(後來擔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總部的主席)為該組織建立了一個牢固而獨立的經濟基礎。世界自然基金會設立了1000萬美元的基金,被稱為「1001:自然信用基金」。為此一千零一個人每人捐款1萬美元。從此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總部便可以用這個款項的利息作為機構管理的開支。因此當1973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幫助印度政府開展拯救老虎計劃時,公眾得到保證他們的捐款將直接被用來拯救這種被看作神聖但卻面臨滅絕的老虎。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為此建立了實施六年老虎保護計劃的專門機構,並設立九個老虎保護區。隨後印度又增加了六個保護區,尼泊爾增加了三個,孟加拉國一個。
兩年後,世界自然基金會開始了保護熱帶雨林的活動。該組織籌集資金並幫助中非、西非、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幾十個熱帶雨林建立起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1976年,另一項「海洋必須活著」的保護海洋計劃展開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為鯨、海豚、海豹這些海洋動物設立了海洋保護區,並看護海龜的繁殖地。七十年代末,世界自然基金會又開展了「拯救犀牛」的運動,他們很快籌集了一百多萬美元的款項來對付犀牛偷獵活動。與此同時,由於認識到動植物以及諸如象牙、犀牛角的買賣活動使動植物面臨滅絕的危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創建了一個控制野生動物交易的機構。這個名為TRAFFIC(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的組織是於1976年在英國首先設立的。1979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捐助者為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了一處現代化的辦公樓,它位於日內瓦和絡桑中間地帶,日內瓦湖畔的格朗。

八十年代

七十年代末,世界自然基金會已從一個關心瀕危動物和保護動物棲息地的生態團體發展成為一個關注所有自然保護問題的世界性組織。有些組織者已認識到,最重要的是將發展與保護聯系起來
八十年代初,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表了《世界自然保護戰略》。這項由聯合國秘書長簽署的戰略在世界34個國家的首都同時展開。它意味著人類走向自然保護的新步驟,並顯示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自從這一戰略的開始,50多個國家已經制定出各自的國家戰略。一個通俗的版本《如何拯救我們的世界》也已用多種語言發表出來。1981年,當愛丁堡公爵代替約翰·勞通擔任世界自然基金會主席時,該組織已在世界各地擁有一百萬長期支持者。1983年,隨著自然保護郵票收集活動的展開,捐款數額迅速增加。
1985年,該組織促使國際社會延緩捕鯨行動,並爭取在南極洲為鯨魚建立一個海洋保護區域。198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認識到它原有的名稱「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已無法再反映該組織的活動范圍。於是該組織將名稱改為現在的「世界自然基金會」以表示其活動范圍的擴大。只有美國和加拿大的分支機構仍然沿用舊名。

九十年代

從九十年代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重新制定了其戰略計劃。擴大之後的戰略重申了世界自然基金會自然保護的主題,並將組織的工作歸劃為三個獨立的部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促進對自然資源和持續發展利用的觀念、以及減少浪費行消費和污染。九十年代的戰略還減少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主導化,以增加與當地居民的合作
1990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功地開展了限制象牙交易的國際活動。1992年,它與其他組織共同促使各國政府在巴西里約熱對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簽署了生物多樣化和氣候公約。世界自然基金會同時還與其他各民間環保團體保持著聯系。它尤其重視與當地居民合作,解決各地迫切的自然保護問題。
在尚比亞卡富埃平原地區,世界自然基金會幫助當地政府成功地解決了發展和保護之間的關系。當地居民接受訓練成為保護野生沼澤羚羊的一支力量,他們看護並報告這種不斷銳減的羚羊的數量,由於當地居民保護措施得力,羚羊的數目如今不斷增多,並可以通過捕獵淘汰一些弱者。通過向打獵愛好者收取的費用又重新用於社區發展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上。[2]
[編輯本段]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國
1979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一份特殊的協議。協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成立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六人委員會,三名成員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另外三人來自新組建的中國環境科學協會。這個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協調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和機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環境保護工作的聯系。它在中國開始了重點優先項目,其中第一個就是大熊貓的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也因此成為在中國開展實地工作的第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
1980年 美國科學家喬治·夏勒博士受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政府邀請來到中國開展熊貓研究。

1985-1988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組織了全國范圍內的關於大熊貓以及其棲息地的調查。根據這一調查,大約有1000隻大熊貓在野外棲息。

1992年 國家林業部(現為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啟動了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管理計劃,計劃新建14個新的熊貓保護區,提高原有的13個保護區的管理能力,創建15個生態走廊促進不同熊貓種群間的基因交流。等到這個計劃結束,60%的熊貓棲息地將得到保護。

1989-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了一系列的熊貓保護工作,包括培訓,巡護和科研設備提供等,支持建立卧龍熊貓繁育中心,支持卧龍保護區五一棚區域的每月監測工作等。

1995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降低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

1996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環境教育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宣傳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使人口對於資源的需求不會造成對於環境的破壞;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森林項目成立。該項目旨在森林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經營,以提供森林產品和生態服務功能;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辦公室成立;TRAFFIC開始在中國開展與野生動植物貿易相關的研究與保護工作。
1997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政府開始平武綜合保護與發展項目,強調在保護項目中考慮當地社區發展,以實現如何緩解熊貓與人之間的沖突;「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在中國發起。該項目旨在將可持續發展教育融入中國中小學課程中。
1996-2000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平武培訓了300多名自然保護員工和當地政府官員,培訓內容包括自然保護區管理、監測、反盜獵及社區如何參與保護等。
1998年 四川省林業廳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開始岷山區域的11個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
1999年 第三次全國熊貓調查開始,世界自然基金會提供了技術與資金支持;香格里拉可持續社區項目開始實施。該項目旨在通過白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區可持續社區的建設,與當地群眾共同努力恢復和弘揚藏區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並推動青藏高原乃至全國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000年 中國新的房間空調器能效標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通過。該標準的實施將有助於節約大量電力資源,防止低於 最低能效標準的空調器在市場上銷售。
2001年 開展2001濕地使者行動,主題為「把知識帶回家鄉」,10個高校環保社團到長江項目示範點接受培訓後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宣傳濕地可持續利用的經驗;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大熊貓分布的最北區域-秦嶺山脈開始實施保護與發展共進項目;森林認證工作組成立,並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以制定中國的森林認證政策;TRAFFIC中國項目成立;600多隻天鵝返回青山垸越冬;西畔山洲替代產業初現成果,戶均增收500元以上。
2002年 14塊濕地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並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為全球第71份獻給地球的禮物,這也是中國大陸第一份「禮物」;世界自然基金會和陝西省林業廳簽署協議,新建13個自然保護區及5條生態走廊。該項目旨在將秦嶺區域破碎的熊貓種群重新聯系起來;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四川大熊貓保護通訊創辦,成為四川省各熊貓保護區間的一個有效交流平台;中國國有林首次獲得FSC認證,共計420,000公頃;包括長江項目在內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匯豐銀行「投資大自然」項目正式啟動。這個新啟動的長江項目主要工作區域在湖北,目標是恢復沿岸湖泊與長江的聯系。
2003年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流域綜合管理課題組正式在北京啟動並舉行首次工作會議,計劃在未來的二年裡給中央提供一個關於中國如何加強流域綜合管理的建議書;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秦嶺項目的推動下,陝西省政府批准新建5個熊貓自然保護區和5條生態走廊,使秦嶺的熊貓保護區域超過15萬公頃。這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確認為「獻給地球的禮物」;
岷山的17個熊貓保護區都定期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中國頒布《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該指南是中國教育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密切合作完成的。它的頒布將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融入中國50萬所中小學校基礎教育課程中;TRAFFIC成立傳統中醫葯咨詢專家組。專家組的建立旨在為中葯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004年 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首次長江中下游水鳥普查;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狀況調查結果,結果顯示目前有1596隻野生大熊貓;香格里拉可持續社區項目開始實施。該項目旨在通過白馬雪山和香格里拉地區可持續社區的建設,與當地群眾共同努力恢復和弘揚藏區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並推動青藏高原乃至全國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005年 作為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森林和貿易網路的一部分,中國森林和貿易網路也在這次會議上正式宣告成立。該網路旨在促進承諾負責任的森林經營單位和購買林產品公司之間的市場聯系;9塊濕地加入國際重要濕地,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到30個;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動創建的 「長江論壇」在武漢啟動。來自水利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林業局、交通部、農業部、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以及長江幹流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的高層代表首次共聚一堂,共商長江流域保護與發展大計。[3]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世界自然基金會建立之時,適逢大熊貓「熙熙」來到英國的倫敦動物園訪問。世界自然基金會認識到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組織標志可以克服所有語言上的障礙。於是他們一致贊同將大熊貓的形象作為該組織的象徵。從此,大熊貓便成為全球自然保護運動的一個偶像標志。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創始人認為,組織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在各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於是該組織展開了國家計劃項目,在各國所籌集的基金的三分之二轉交給瑞士莫爾日的世界自然基金會,以此來開展國際間的項目活動,其餘的則歸各國分支機構支配。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建立起初的三年裡,世界自然基金會為各種生態保護項目籌集並捐助了大約一百九十萬美元,其中大多數是由個人捐贈的。例如,在英國《每日鏡報》上登載的一篇關於這個組織的文章,使得英國公眾在一個星期內就捐款達6萬英鎊。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大多數資助項目都比較小。世界自然基金會早期還為肯亞馬薩馬拉禁獵區提供了一個推土機和旋轉割草機;資助哥斯大黎加對白蝴蝶猴的調查;幫助國際鳥類組織韓國分會主席金教授參加在紐約的國際會議和在西雅圖舉行的世界國家公園大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對諸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組織這樣的國際性組織捐贈資金的數目都比較大,它同時也資助查爾斯.達爾文基金會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開展的一些活動。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仍在支持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生態保護工程,並幫助厄瓜多政府建立了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以控制新的物種對島上原有物種的侵害,同時建立了研究、訓練和教育計劃。加拉帕戈斯群島可以作為生態旅遊與科研、保護和諧發展的一個典型例子。
·196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建立的科托多納納國家公園是西班牙帝鷹和山貓最後一片生存地,世界自然基金會始終支持著這片濕地的保護,並強烈反對給沼澤地進行排水,用來灌溉海岸農田和擴大旅遊設施的建議。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幫助下,野生動植物貿易調查委員會已發展成為跨越五大洲,擁有15個分支機構的網路團體。它在說服各國政府保護物種,加強控制野生動植物貿易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世界自然基金會作為一個各國政府願意與之合作的民間團體的形象表明,這個組織在為政府各項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中所施加的影響和力量恰當分寸。
·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各國政府的和善關系使其能夠開展「債務換自然」的交易。在此交易中,許多國家的債務款項被轉而用來作為該國自然保護活動的資金。這種"債務換自然"的交易已在許多國家進行,其中包括厄瓜多、菲律賓、波蘭、尚比亞。
·1986年,作為該組織25周年紀念活動的一部分,世界自然基金會邀請了世界五大宗教的領袖來到義大利的歷史名城阿西西進行為期兩天的聚首。之後,宗教領袖們宣布自然保護是他們各自信仰中的一個基本要素。這導致了一個國際保護網路的建立,包括七個宗教在內。通過這一網路,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宗教團體一起去實現共同的目標。
·世界自然基金會始終認識到共同合作的重要,無論是與政府還是其他環保團體、當地社區或成百萬計的人們,他們在經費和道義上的支持使得世界自然基金會能夠成功地在全世界開展自然保護活動。
·個人捐款一直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每年個人捐款占其經費總數的60%。[4]
[編輯本段]政策項目
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獨立的環保組織,WWF在淡水保護、森林保護、氣候變化、野生動植物貿易等方面已經具有相應的領導力和影響力。近年來WWF也開始拓展其傳統的業務領域,其中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與上述保護項目密切相關的跨項目的政策領域工作。科學發展與國際政策項目(簡稱為政策項目)致力於推動中國的「科學發展」即可持續發展,也承擔WWF全球網路之間與中國相關的政策工作的溝通、協調和實施。
啟動與開展政策領域的工作,一方面來自於WWF相關保護項目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實現WWF在2007年北京年會上發布的有關生物承載力和生態足跡這兩大目標的保證措施之一。我們期望通過加強對政策的影響和關注,注重各領域間的相互聯系,使得政策項目為WWF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相關的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務,進而提升WWF的影響力,為促進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按照WWF中國項目辦公室「五年保護發展計劃(2005~2010年)」,為應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政策項目將著力於以下三個主要方向:即貧困與環境(包括補償機制和生態補償)、消費或可持續生活方式(生態足跡)和貿易、投資與金融(是對消費與可持續生活方式方面的有力補充,目的在於「綠化」供應鏈環節。此外,政策項目也承擔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的聯系和合作事宜。
近期開展的政策研究課題主要集中在貿易與投資、銀行信貸原則和生態足跡等方面。
推動可持續的對外貿易與投資
2007年4月,WWF發布了《重新思考中國境外投資》報告。由於中國對外投資飛速發展,整個世界都需要重新考慮現有的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報告建議在自然資源供應方、產品和服務生產製造方以及消費方之間建立對話機制,促進全球循環經濟。
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已處於全球前列,但是也面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向可持續貿易方式轉變、減少中美與中歐之間摩擦、提升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等。WWF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在內的政府和研究機構合作,旨在尋找可持續性貿易機會,促進外貿結構升級,探索可持續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同時,我們密切關注中國公司在海外對自然資源(比如木材)投資時面臨的機會與挑戰。我們將與有關部門合作並協調全球網路資源,對經濟和環境效益進行綜合分析,推動海外投資的可持續性發展。
銀行信貸原則
WWF期望與相關的金融研究機構合作,分析中國銀行業的改革進程及其發展趨勢,通過引入國際上公認的環保信貸原則,提升國內銀行的環境意識,促進可持續發展策略在銀行業和其他金融服務業的推廣。WWF正在與國內重要的銀行合作,分析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後的發展趨勢,探討引入可持續的信貸原則的可行性,為國內銀行業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生態足跡研究
「生態足跡」是計量人類對生態系統需求的指標,包括人類擁有的自然資源、耗用的自然資源、以及資源分布情況。WWF(中國)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合作開展了「中國生態足跡」的研究。《中國生態足跡報告》將致力於提高社會公眾認知度、促進中外專家之間的聯合研究、並為中國高層領導決策提供政策建議。國合會和WWF共同委託總部位於美國的環球足跡網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來負責研究和分析工作。該項目的中期研究報告將於2007年11月份完成,最終報告將於2008年上半年發布。

閱讀全文

與鳥類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