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社區基金會書籍

社區基金會書籍

發布時間:2021-02-06 04:41:17

1. 誰能給我介紹一些龍永圖先生推薦或發表的言論和書籍 謝謝!

《談判是什麼》龍永圖強力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的每一章都有自測題,經過生動地分析講解後,以四種動物梟、狐、羊、驢做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不同談判者的性格及心態,決定著不同的談判結果。幫助讀者判斷自己的談判能力,有效提高自己的談判策略和談判技巧。
世界著名談判大師及談判技能培訓專家蓋溫·肯尼迪通過對談判行為的深入剖析,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極富創意的談判策略與技巧的世界。在這里,你不用擔心成篇累牘的概念和程式化的教條。作者為我們講述了談判無處不在,告訴我們談判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生動有趣,觀點鮮明,案例豐富。
作者簡介
蓋溫·肯尼迪是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現為愛丁堡談判咨詢公司首席談判專家。他是世界著名的談判和談判技能培訓專家,曾為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千家公司進行商務談判技能的培訓與指導,並進行過上千次的關於談判策略的演講。
編輯推薦
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推薦。
歐美最經典談判寶典,眾多百萬富翁的枕邊書,世界著名談判專家蓋溫·肯尼迪經典暢銷書最新版。
商務談判的成功與否,並不取決於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而取決於管理者的談判技巧。
寸步不讓,除非交換。不接受對方的第一次出價。
對談判者最有利的兩個字是「如果」。

龍永圖又發表新言論----中國養老問題不能全指望政府2007-09-14 13:59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北京CBD國際論壇上,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北京CBD國際論壇秘書長龍永圖說:「中國養老問題不能全指望政府」。「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僅靠政府買社會保險,遠遠不能為民眾提供足夠的養老保障」。「西方的經驗證明,政府大包大攬是不可持續的」。「大包大攬會讓政府的負擔越來越重,最終走到國家社會保障瀕於破產的地步」。
很遺憾,在記者筆下,只用了包括標點符號在內的109個字,就把秘書長對「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養老問題」如此重要的社會政策發表的觀點介紹完了,難怪網上頓時噓聲一片。
當然,「中國養老問題不能全指望政府」,這樣表述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妙就妙在那個「全」字上了——非不能「指望」,而是不能「全指望」。但是,老百姓還是不放心,因為這句語篤不詳的話後面總好像有個陷阱似的。再聯系其他的說法,「西方的經驗證明,政府大包大攬是不可持續的」,「大包大攬會讓政府的負擔越來越重,最終走到國家社會保障瀕於破產的地步」,如果把這個說法理解為西方國家的現行社會保障制度都是「不可持續的」,都會「瀕於破產」,這顯然對中國老百姓是個災難。因為中國政府目前正在試圖學習發達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經驗,從而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以應對中國已經深陷其中而且不可能自拔的老齡化進程。
有位歐洲的社會政策學家曾經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西方右翼經濟學家的言論在中國好像比在西方更有市場?說實話,以上對西方社會保障制度的評價,現在即使在西方社會中好像也已經沒有什麼市場了。上個世紀70年代末,因為西方國家突然遭遇「石油危機」,經濟上陷入「滯漲」和不景氣,於是就將「社會福利」當作「替罪羊」,從而造成了「拿窮人開刀」的黑暗十年。進入90年代,西方國家對此進行了反省。當然,「福利國家」理論並非十全十美,於是,尋求更為積極的「第三條道路」成為一時時髦。現在,過了將近30年,回過頭去看,「福利國家」理論的核心內容——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並沒有絲毫變化,社會保障制度的大框架實際上也仍然基本沒變。
社會保障理論把老年人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看成是他自己工資的延遲使用。所以,在養老保險的問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謂「指望政府」、「靠政府買社會保險」的問題。人們在勞動年齡階段,把工資的一部分交給政府,退休時再從政府那裡把錢領回來養老——無論是「現收現支」模式,還是「儲備積累」模式——本質都一樣。可能有人要說,那還有企業繳納的那一部分呢?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也是勞動者自己的錢。企業給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本來就是工資的一部分。繳納保險費了,工資自然就會少,這常常是以較長時間不加薪的方式表現出來的,現在從農民工那裡看得最明顯。
所以,無論是舊體制,還是新體制,其實都一樣。計劃時期講「必要扣除」,國家把應該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早就在「暗中」扣掉了,沒有存下錢來,是怨不得老百姓的。所以,歸根結底,養老保障是公民的權利,也是政府的責任,這個基本原則是要說的一清二白的。
當然,秘書長的話也可以理解成不要「全」指望政府,即希望國人退休前能夠多渠道地去籌劃和准備自己養老費用。這話當然不錯,但犯不上拉上西方國家,因為人家「三支柱」、「四支柱」地早就這樣做了。

龍永圖「不要被刁民挾持」言論惹爭議

事件回顧
6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以及眾多國內著名專家對增城市的公園化戰略進行研討,提出增城市要在五年內建設上千個公園。
在論壇上,幾乎所有專家都認為公園化戰略在增城具有可行性。龍永圖更寄語增城:「你們要大膽去干,像汪洋書記說的那樣殺出一條血路來。任何偉大的改革經驗都不是根據上面的指令做出來的,都是從基層先搞起來的。」
談到當下時有出現的「最牛釘子戶」,龍永圖認為,要平等協商但不能要價過高。他認為,有些釘子戶要價過高,不光要房價還要地價,而地是國家所有的,因此政府要以人為本、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本,不能做群眾的尾巴。對待刁民政府要硬氣,不要被刁民挾持。
龍永圖「刁民論」不得人心
【關於「釘子戶」:對待刁民政府要硬氣,不要被刁民挾持】
談到當下時有出現的「最牛釘子戶」,龍永圖認為,要平等協商但不能要價過高。他認為,有些釘子戶要價過高,不光要房價還要地價,而地是國家所有的,因此政府要以人為本、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本,不能做群眾的尾巴。

2. 舊書如何處理

第一可以賣了,第二可以捐給貧困地區的人,第三可以送給需要的人,第四可以留著作為一個紀念,第五可以燒了當柴火,第六可以扔在原定,離開的時候不帶走。

3. 當小學班主任要看什麼書,增進自身的修養和管理班級的能力

銷量高、口碑佳的10本(套)書。
這些書既可以幫助您解決日常班級管理問題、教學技巧方面的問題,而且對於結構化面試也很有效,而且這些書無論從銷量,還是從口碑而言,都是「杠杠的」,正因如此,更要將其推介給每一位老師!
10
如果說中國教師對課堂紀律問題解決方法多是「太極」,那麼《快速改善課堂紀律的75個方法》這本書里的方法就是「拳擊」,每個方法像「拳頭」一樣直擊最常見的5種課堂紀律問題:隨便發言、愛講小話、粗魯無理、總是走神、輕易放棄。
本書主題明確,快速改善課堂紀律的75種方法,每個方法都設有「教你一招」、「如何實施」「運用訣竅」三個模塊,包含案例與解決方法,內容很實用,對於改善課堂紀律問題相當有幫助。
09
好老師激勵後進生的21個課堂技巧
09
作為美國最著名的「問題學生」方面的教育專家,針對「問題學生」,里奇·考伯在《好老師激勵後進生的21個課堂技巧》這本書中提出了21個高效課堂的管理策略,他將理論和案例相結合,通俗易懂,很適合大多數教師來閱讀。
通過本書,將會幫助各位老師:激發後進生學習熱情,逆轉厭學情緒;有效控制課堂,降低問題學生不當行為對其他學生的影響;和後進生建立雙贏的關系;減少後進生違紀行為;疏導後進生心理障礙等等。
10
08
語文四界
本書是作者繼2014年的《語文四界》之後的又一全新力作,字里行間凝聚著一位語文教師對專業的執著追求,系用心之作、真誠之作。是一位語文特級教師20多年的教學經驗的總結。
本書從教學研究、教學實例、評價探索、體驗寫作四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內容相當全面,對於每個語文老師的啟發很大。
07
簡單教數學: 一個特級教師的小學數學教學智慧
如何讓你的數學課變得生動有趣,如何讓學生快速愛上數學課,如何達到老師輕松教數學,學生快樂學數學?
《簡單教數學: 一個特級教師的小學數學教學智慧》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你。
書中,戴老師告訴我們,其實,可以把課上得簡單一些。簡單課堂真實,朴實,扎實,實實在在,沒有過多的華麗色彩,沒有過多的熱熱鬧鬧,沒有過多的刻意追求。簡單課堂看似簡單,卻有內涵;看似簡單,卻有韻味;看似簡單,卻不簡單。「簡單」的課堂顯得更加厚重、更有思想、更有學科味,學生更為喜歡、學得更為輕松。
06
15秒課堂管理法
本書的作者羅博·普萊文是課堂管理方面的權威專家,擁有25年一線教學與研究經驗。他獨創的「15秒管理教學法」,能做到15秒就讓全班學生安靜下來,並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他上傳的管理方法視頻在YOUTUBE上點擊量超過1500萬。
本書基於英國8000間教室、美國2000間教室的實際案例研究,最大的亮點是:
方法科學高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學生素質,只要15秒就能讓課堂迅速安靜下來,或者在課上任意一個間隙使用一個「15秒」方法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能夠幫助教師節省大量維持紀律的時間。
05
愛上課:麻辣教師調教「天下第一班」的教育奇跡
本書一經出版,便廣受好評。被稱為中國版的《窗邊的小豆豆》,詮釋了愛的教育;也被認為是教育界的《麥田的守望者》,演繹感動守護。
知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和清華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都極力向全國教師推薦這本書。
有人把《愛上課》一書的主要內容總結了下面幾句話,感覺還挺有趣,分享給大家:
知識超有趣,上課真好玩
激勵學生,不讓學生「放棄」
學習的態度比念書的多少重要
求知的精神比分數的高低重要
了解錯誤比考試的次數重要
贏得學生的心,連家長都大受感動
這幾句話總結的很是到位,把本書的精髓都講了個通透,如果每個人老師都能夠理解這些,何愁贏不了學生的心。
04
班級管理4套裝 (包郵)
有不少老師在班級管理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那麼這套書籍,絕對可以幫助各位老師彌補自己在班級管理上的短板,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這套書籍包括:幫助您如何開展主題班會的「打造魅力班會課」;能夠給你更多良好建議的「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既適合帶班中的班主任閱讀,也適合科任老師提升班級管理技能所用的「班級管理實戰指南」;還有可以幫助學校解決各種心理問題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
是不是相當全面,那快快下單吧,而且包郵哦!
03
教學技巧4件套 (包郵)
這份套裝可謂是萬眾期待了,很多老師在選擇教學技巧類書籍時都不知如何下手,再遇到郵費疊加的時候,真的是逼死強迫症(對不起大家了)。
這次這幾本精選好書組成優惠套裝,算是給大家送福利啦!話不多說,我們來看書。
這些書包括:《以學生為中心的反轉教學11法》、《快速破解60個教學難題》、《開始和結束一堂課的50個好創意》、《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37個技巧》、《好老師激勵後進生的21個課堂技巧》。
如果你在教學技巧方面遇到問題,這幾本書絕對可以幫助你,相當實用哦!
02
窗邊的小豆豆
「要了解孩子,每一位父親、母親必須熟讀!要懂得孩子,每一位老師、校長必須熟讀!要珍惜自己,每一個孩子必須熟讀!」
這句話是對《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的一個高度評價。
本書從1981年出版以來,便廣受好評,一版再版。曾經連續8年雄踞全國暢銷書排行榜,是10萬名中小學生「票選受歡迎圖書」的第1名。作者黑柳徹子還因創作此書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成為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
老師應該熟讀本書,向小林校長學習,了解他的教學之道,看他如何與學生相處,施行「愛的教育」,把像小豆豆這樣的問題學生變得優秀。
01
讓學生愛上學習的165個小游戲
排名第一的就是許多老師鍾愛的這本《讓學生愛上學習的165個小游戲》。
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全。165個課堂游戲,總有那麼十幾個適合你。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讓學生凝聚起來的游戲。從開始的自我介紹到如何分組合作、如何建立課堂秩序到怎樣進行團隊建設一共是58個游戲。
第二部分:讓科目引人入勝的游戲。數學、英語、語文、美術、音樂、科學、化學、歷史、地理,每一科目都有五到十幾個適合的游戲。
第三部分:讓課程圓滿結束的游戲。教你如何做一節課程的結尾和如何做期末的總結。有了這些游戲,課堂的總結會變得更加生動,也更能幫助學生記住課程重點

4. 書籍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資助在職稱評定中如何認定國家級還是省部級與國家自科社科相比分量如何

我也非常郁悶這件事,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做國家出版基金的項目,結果什麼都不算,簡直堪稱悲劇,希望能早日納入國家科研評價體系裡面

5. 吉尊瑪慈善基金會的一本書心願可以幫助社區居民嗎

目前是針對學生的,一般偏遠地區的學生才會有這種心願。

6. 社會治理書籍推薦

2015年,中國社會學會發起"中國社會學會年度好書推薦"(以下簡稱"好書推薦")活動,引起了學術界與媒體界的廣泛關注。

2017年,第三屆"好書推薦"活動熱度升溫,越來越多的社會學專業研究者、老師、同學與大眾讀者加入我們,共同致力於提名好書、推薦好書、傳播好書,進而推動社會學的專業化發展以及社會學學科影響力的提升。

本次推薦活動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活動秘書處根據作者自薦和他人(含中國社會學會理事、出版社、青年評審團與大眾讀者)推薦上報的推舉報名材料,篩選出了以下50本好書。評選活動的網路投票階段現已啟幕,歡迎各位讀者和社會學同仁踴躍參與!

最終獲得推薦的圖書將於每年中國社會學年會上發布,並由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提供獎金。

1.「心上」的日子:關於西和乞巧的情感人類學
2. 北冥有魚: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
3. 補課集:中國社會學新探
4. 超越城鄉:資源、機會一體化配置
5. 從「派系結構」到「關系共同體」:基於某國有中小改制企業組織領導「關系」變遷的案例研究
6. 從大清到民國:中國民族理論政策的歷史變遷(1644~1949)
7. 從青年到成年:社會轉型、階層分化與城市成年軌跡
8. 當代中國的階層結構分析
9. 當代中國生活質量
10. 分利秩序:鴿鎮的項目運作與鄉村治理(2007~2013)
11. 國企改制與東北振興:構建工會與企業社會責任的互動機制
12. 漢藏之間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
13. 化邊之困:20世紀上半期川邊康區的政治、社會與族群
14. 換花草:占里人口文化的環境人類學解讀
15. 基層權力運作的邏輯:上海社區實地研究
16. 教育與城市空間生產--基於對城市社會學空間研究的拓展
17. 進化社會科學導論
18. 流變的鄉土性
19. 門檻之外:城市勞務市場中的底邊人群
20. 面向全球科創中心的服務業態
21. 民間金融合約的信息機制:來自改革後溫台地區民間金融市場的證據
22. 弱勢群體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與重構
23. 社會變遷中的鄉村精英與鄉村社會
24. 社會分層的理論邏輯

25. 社會福利建設研究的民意視角
26. 社會學芝加哥學派:一個知識共同體的學科貢獻
27. 社會治理的中國經驗:世紀之交的鄉村中國觀察
28. 社會資本視角下的求職研究
29. 社區社會組織與城市基層合作治理
30. 社區為本的整合社會工作實踐:理論、實務與綠耕經驗
31. 事業單位的制度變遷與基層治理:京院的工作環境與權力關系(1979~2009)
32. 雙面人:轉型鄉村中的人生、慾望與社會心態
33.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動人口社群特殊職業研究
34. 田子坊是如何可能的:行動者的空間實踐視角
35. 透視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探索中國社會發展路徑
36. 西藏的唐卡藝人:職業行為變遷與多元平衡策略
37. 西方社會建構論思潮研究
38. 西方中產階級:理論與實踐
39. 羨慕嫉妒恨:一個關於財富觀的人類學研究
40. 鄉村工業污染的演繹與闡釋
41. 鄉村治理的術與道——北鎮的田野敘事與闡釋
42. 選擇性放任:車間政治與國有企業勞動治理邏輯的形成
43. 抑鬱症在中國產生的社會學分析
44. 銀發中國:從全面二孩到成功老齡化
45. 找回家庭:農村代際合作與老年精神健康
46. 掙扎:轉型社會的行動邏輯
47. 中國兒童照顧政策研究:基於性別、家庭和國家的視角
48. 中國人的日常呈現:面子與人情的社會學
49. 中國新疆的社會結構:族群分層與流動機制
50. 轉型中國的社會學透視:面子與人情的社會學研究

7. 愛心公益活動有哪些

公益活動的包括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社會治安,緊急援助,青年服務,慈善等等。例如:

1、體育贊助

贊助體育活動,往往是社會組織公益活動的重要選擇。常見的有贊助某一項體育運動、贊助某一次體育比賽和贊助體育設施的購置等多種方式;

2、文化贊助

組織進行文化生活方面的贊大型文藝公益活動助,不僅可以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豐富公眾的生活內容,而且可以培養與公眾的良好感情,大大提高組織的知名度。這類贊助方式有:

一是對文化活動的贊助,如對大型聯歡晚會、文藝演出、電視節目的製作和電影的拍攝等贊助;

二是對文化事業的贊助,如對科學與藝術研究、圖書的出版和文化藝術團體等贊助。

(7)社區基金會書籍擴展閱讀:

一、公益目的

組織開展公益活動的目的,有兩方面:

1、顯示愛心,為本組織樹立起關心社會公益事業、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良好形象;

2、一次比商業廣告更具說服力的宣傳機會,有利於提高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二、公益作用

組織開展公益活動,體現了組織助人為樂的高貴品質和關心公益事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能夠給公眾留下可以信任的美好印象,從而贏得公眾的贊美和良好的聲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益活動

8. 誰能推薦幾本NGO方面的書公民社會與治理方面的書也可以。謝謝!

你可以到我的博客上看看,我的博客收藏了最新的公益著作,每本書有詳細介紹,還定期更新:雕弓如月http://blog.sina.com.cn/eesg,分類Reading。
這里摘錄一小部分:

(1)王名主編:《社會組織概論》,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入門讀物。主要內容:社會組織的界定、理論研究、在境外的發展、在我國的發展、法律制度、財稅制度、內部管理、主要社會組織概述(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發展趨勢。

(2)高丙中、袁瑞軍主編:《中國公民社會發展藍皮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這雖然是一本論文集,但是同時兼顧了全面性與專題性,讀起來不失生動和趣味。本書集合了中國公民社會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其中包括《政府轉型對民間組織管理體制的影響》《中國式的社團革命》《中國公民社會指數》《中國志願者服務的發展、問題及其走向》《我國網路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體現與意義》等重要學術成果。

(3)2010年12月剛出中文版:《獨自打保齡——美國社會資本的衰落與復興》,北大政管燕繼榮老師等人翻譯,我聽過燕老師的課,學術很扎實。

這是一本當代經典論著,作者從政治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出發,敏銳地抓住美國當代社會中一個值得憂慮的現象即社會資本顯著下降、社會認同明顯降低來加以剖析,發人深省,具有學理上和政策上的重大意義。對於我國的學術和公共政策制定均有一定借鑒意義。
作者認為,民主質量的好壞或民主制度的績效,可以從公民社會的狀況得到解釋;如果某一個社會的民主運轉出了問題,從根本上說,那一定是公民社會(公民意識、公民組織、公民行為等,總之是公民生活)發生了變化--例如,社區生活走向了衰落。帕特南加入到美國公民參與熱情度降低、投票率下降的研究當中,他敏銳地感到,當初托克維爾所描述的美國社區生活正在逐漸衰落,那種喜好結社、喜歡過有組織的公民生活、關注公共話題、熱心公益事業的美國人不見了;今天的美國人,似乎不再願意把閑暇時間用在與鄰居一起咖啡聊天,一起走進俱樂部去從事集體行動,而是寧願一個人在家看電視,或者獨自去打保齡球。於是,帕特南想到用"Bowling Alone"這個詞來形容和概括美國社會的這一變化,並力求對這種變化的性質和原因做出理論解釋。在他看來,"獨自打保齡"的現象意味著美國社會資本的流逝,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復雜而不易確定的,但後果卻是明確的,那就是公民參與的衰落。

其他:
關於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專門介紹有三篇文章、關於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有三本書、社會企業有三本書、公民社會理論有五六本書。詳細請上博客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7380f0100oav6.html

9. 請問從那裡可以得到《美國基金會研究》這本書

中國非營利組織:定義、發展與政策建議

王 名 賈西津

一、非營利組織的定義與分類

討論「非營利組織」問題,首先面對的是對這一詞彙的定義及相關的分類問題。這兩個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義,故這里首先分別作較詳細的闡釋。

1.非營利組織的定義

非營利組織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譯,一般認為現代意義上的非營利組織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1]。與非營利組織類似的詞彙還有「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公民社會組織」(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第三部門」(third sector)等。1998年國務院將設於民政部的原社會團體管理局改為民間組織管理局,「民間組織」一詞從此作為「非營利組織」的中國官方用語開始被正式使用[2]。這些詞彙的含義大同小異,這里不作深入探討,本文所稱「非營利組織」,在一定意義上和上述詞彙是相通的,可互換使用。

那麼,如何理解非營利組織呢?國際社會對這種社會組織的關注大致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有學者關注中國的類似組織。關於非營利組織的定義,較為流行的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萊斯特 · 薩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謂五特徵法,即將具有以下5個特徵的組織界定為非營利組織:(1)組織性;(2)非政府性;(3)非營利性;(4)自治性;(5)志願性。這一定義被用於薩拉蒙教授主持的對全球42個國家非營利組織開展的國際比較研究項目,後來常為人們所引用。在這一定義的5個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營利性被公認為是非營利組織的基本特徵,組織性被視為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對非營利組織的其他特徵,有人針對不同國家、地區的情況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結合亞洲國家的國情,可將上述定義修正為如下6個條件:(1)非政府性;(2)非營利性;(3)自發性;(4)持續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強調亞洲的多數國家屬發展中國家,從經濟上和社會上救助弱勢群體是非營利組織存在和發展的特殊背景,因而應將利他性作為一個重要指標,以區別那些以相互扶助為目的的社區非營利組織;進一步來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營利組織,其開展活動的主要資金不能來自受益者,而應主要來源於社會捐贈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體,換言之,是否非政府組織的另一個重要標准,是看其資金是否來自向受益者收費之外的其他來源,即慈善性。重富真一的標准比流行的非營利組織定義嚴格,突出了發展中國家非營利組織扶助救濟的重要屬性。

在我國,完全符合西方標準的非營利組織幾乎不存在。但又確實存在一些從行為和運作機制上不同於政府又不同於企業的社會組織,因而中國學者大多更傾向於從推動和促進非營利部門的發展的角度出發,不將定義限製得過於嚴格。比如康曉光認為,只要是依法注冊的正式組織,從事非營利性活動,滿足志願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獨立性和自治性,即可稱為「中國的非政府組織」。[4]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際上,非營利組織都並非是一個具有明確內涵和外延的術語,各個國家和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不同的側重,但這一概念總體上強調的是類似的屬性,即指獨立於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社會組織,從這個意義上非政府組織被稱之為區別於政府與企業的「第三部門」。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提出,在觀察中國的非政府組織時需要注意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法律地位與實際屬性不完全對等。在中國,與薩拉蒙的定義最為接近的法律實體,是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注冊、並為《民法通則》所承認的社會團體,以及按照有關行政法規所定義的民辦非企業單位。[5]但它們並不代表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全部,也稱不上是典型。這主要與中國民間組織在雙重管理體制下的登記困境和稅收法律體系不完善造成的公益不足相關。如一些從事非營利公益活動的組織不得不以企業法人的身份存在,而一些營利性的培訓機構等也登記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在名義上成為非營利組織。同時,社會團體大多缺乏「獨立性」和「自治性」,而許多未經注冊的組織卻在不同程度上合乎非營利組織的定義。在國外,非營利組織的法律地位一般依據稅收情況確定,如美國非營利機構在國稅局申請,大量基層組織並未經過國稅局登記而存在,雖不享有免稅待遇但具有合法地位;日本除正式登記為NPO法人之外,存在大量的任意團體;我國台灣地區也存在許多合法的「非法人」非營利組織。

第二,處於轉型中的事業單位可以被納入觀察視野。由於計劃經濟下的政企合一、政社合一,中國在改革開放前不僅缺乏獨立於政府運作的民間組織,甚至連真正意義上的企業也不存在,有的只是國家概念下的「單位」。[6]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這些「單位」逐漸分化成為市場體系中不同運作機制的部門。事業單位正處在轉型的時期,一部分已經相對獨立出來,成為具有一定自治性的實體,更多的還在轉化的過程中。而從發展的角度看,事業單位今後必將趨於分化,除少量重要者由國家財政支持成為國立的非營利機構,大量的事業單位或者轉化為市場經濟中獨立運作的經濟實體,即企業,或者成為社會中自治性的非政府組織。如目前醫院的非營利、非營利性分類管理已經實施,體現了衛生事業單位轉型的思路。

第三,政治性自治組織屬於廣義的非政府組織概念。薩拉蒙在其早期研究中,對非政府組織的界定還有「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的限制,但後來特意去掉了這兩個條件,擴大了非政府組織的范圍。有人認為在中國村民自治過程中產生的村民自治組織(村委會)以及社區建設中出現的社區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也應被包括在非政府組織的概念中[7]。我們認為,在廣義上,村委會和居民委員會也合乎非政府組織的屬性,但其產生背景較特殊,且是一個數量眾多的同質群體,因此在研究時需要將其與一般意義上的非營利組織區分開來。

概而言之,我們認為,定義中國非營利組織需要滿足的基本條件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組織形式、屬於非政府體系的社會組織,它們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願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並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觀而動態地加以觀察和理解。在當前這樣一個處於轉型時期的歷史條件下,較寬泛的界定標准將有利於更好地推動相關社會組織的發展。當然,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和管理,應當細致分類,以便針對各種類型的非營利組織按其特性區別對待。真正較嚴格地滿足上述組織性、非政府性、非營利性、自治性、志願性的組織,可理解為狹義的或典型的非營利組織。

2.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分類體系

目前,中國尚沒有一個明確的非營利組織分類標准。現行法規體系中只將其劃分為「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這對於完善稅收與管理體系顯然不利。從長遠看,美國的做法值得借鑒。在美國,只為會員服務的互益型組織雖可享受免稅待遇,但接受捐贈時要計算所得稅;只有那些為公民服務的公益型組織不僅享受免稅待遇,且其接受捐贈時會得到優惠的扣稅待遇。參照這一思路,可將中國現階段的非營利組織大體上分為會員制互益型組織、會員制公益型組織、運作型組織和實體型社會服務機構等,其中各種類型下還可以再作細分。另外,人民團體、未登記或轉登記團體(如在工商部門登記的非營利性團體),都可依照其組成分別劃入這些組織形式中。值得一提的是國有事業單位,它們是使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各種非營利性活動的組織,其中包括各種國有的醫院、學校、劇團、養老院、研究所、中心、圖書館、美術館等等,這類事業單位在登記管理上屬中央編制辦。許多事業單位目前正處在一個轉型過程,部分也將逐漸分化成不同形式的非政府組織。圖1概括了中國現有的各種主要的非政府組織。

圖1 中國非營利組織基本分類

與現有法規框架下的分類標准相比,上述分類體系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以公益性和互益性作為基本區分標准。「公益」是指社會上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或社會全體的利益),「互益」是指某一特定群體內的互助性利益。將單純互助性的社團與公益性社團區別開來有利於稅收政策的制定。這里側重說明一下互益型組織,它們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不同方面,最主要有兩個方面,即經濟領域和社會領域。存在於經濟領域里的互益型組織,包括我們通常所說的行業協會、商會、職業團體、工會等,其共有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們的活動和企業等營利組織密切聯系在一起,是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這類組織通常被稱之為「經濟團體」、「產業團體」、「勞工組織」等,而區別於通常所說的社團。我們稱之為經濟性團體,由於其與市場經濟結合最緊密,在運作機制、管理方法上都有別於其他類型的團體。互益型組織的另一類是社會性團體,如各種學會、同學會、聯誼會、興趣團體等,較為集中地體現了非營利組織的基本屬性。

第二,將基金會單獨列出。目前我國的法規體系中將基金會同其他會員制社團統一歸為社會團體,而實際上基金會與會員制社會團體的組織性質與運作模式均有很大不同,將會員制組織與運作型基金會區分是當今世界常見的做法,如我國台灣地區分別用公益社團法人和公益財團法人來規范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基金會又按照資金運營方式分為自行運營資金的「運作型基金會(Operating foundation)」和專門用於資助的「資助型基金會(Grant-making foundation)」。

第三,將實體型社會服務機構進一步細分。由於學校和醫院在滿足公益需求中的特殊性和專業屬性,一般均被單獨列出,並通過特別立法加以規范,如日本的「特殊法人」(學校法人和醫療法人)等。這類組織因其實體性和服務性的特點,通常不列入所謂狹義非營利組織的范疇。在我國,現行法規中只有1998年公布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能夠對這類組織加以規范,但即使按照上述條例等級確認以後,也因沒有明確的法人地位而在稅收上難以定性。因此,我們主張:將非營利醫院和非營利學校單獨列出實行特殊政策。

第四,給各種非營利組織以更大的法律生存空間。如「未登記或轉登記團體」,其中大量的是因找不到業務主管單位,無法去民政部注冊登記,它們採取多種變通的方式以便生存和活動,包括注冊為工商企業等。對於這類組織,不應一概視為「非法」而加以取締,應依照法律允許它們生存和開展必要的活動。

二、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特徵

1.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機遇

截至2001年底,民政部登記的全國各類社會團體12.9萬個,重新登記確認的民辦非企業單位8.2萬家。[8]中國的非營利組織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種狀況體現了非營利組織面臨的許多有利的發展機遇,主要包括如下6個方面:

第一,始於1978年的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帶來了生存空間。經濟體制改革釋放了蘊涵在中國社會各個層面的巨大的能量和多樣化的需求,原有的政治化、行政化、一體化的社會走向了開放化、市場化和多元化。20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形成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為整個社會走向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多元治理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逐步走向深入的政府改革將為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政府改革在90年代通過以「小政府、大社會」為目標的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為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社會需求和相應的部分資源,政府改革的深化將會進一步觸動原有單位體制的核心,政府將從更多的直接控制的領域退出來,將更多更具體的職能轉移給包括非營利組織在內的社會中介組織,地方政府創新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加速整個社會的民主化和多元化進程,這一切都將大力推動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第三,隨著現行法律法規的改善,一個法制化的外部環境正在逐步形成。對非營利組織來說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十多年來中國政府正在探索一條走向分類管理和逐步實現法制化的道路,1988年和 1989年,國務院先後發布了《基金會管理辦法》和《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1989年10月又發布了《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1998年10月,國務院在對原有條例作了大幅度修訂的基礎上頒布了新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同時發布《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1999年8月,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關非營利組織的專門法案《公益事業捐贈法》出台。目前,重新修訂的有關基金會登記管理和海外駐華民間組織登記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也有望在近期內出台。同時,要求從法律上明確定位民間組織的修改民法或制定基本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地方政府在這方面的創新之舉[9]則推動著整個法律政策環境的不斷改善。

第四,隨著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社會轉型和多元化的趨勢愈漸明朗。市場經濟的發展使社會趨向多元化,政府不再是社會公共事務的唯一主宰,單位制度在逐漸瓦解;以基層政權選舉為代表的政治民主化正在穩步推進。改革開放以來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盡管起步較晚,但它們在環境保護、扶貧開發、社會服務等諸多領域,已經積極介入並在其中發揮有效的作用。隨著社會轉型的進一步展開,自上而下的改革探索和自下而上的參與沖動推動著中國非營利組織越來越多地介入到各種社會事務及其決策過程中,並在其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第五,加入世貿為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加入世貿對政府、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有程度不同的影響。對非營利組織來說,主要的機遇是拓寬了國際視野並打開了爭取更多外部資源的可能性,同時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加快了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之間走向聯合與合作的過程;中國非營利組織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來自海外的競爭者出現了,對專業化能力的要求提高,必須適應國際慣例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轉型需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和走向彼此聯合與互律等等。

第六,在經濟市場化和社會多元化的進程中,公民參與的熱情越來越高,公民自由、自主、自治和志願服務的意識逐步培養和覺醒起來。中國自古有著社會自組織和自願結社的傳統,隨著經濟和社會的改革,隨著政府逐步退出許多社會控制領域,自上而下的人為的行政限制越來越少,公民通過各種形式參與經濟、社會乃至政治過程的機會越來越多、熱情越來越高,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的自由權力得到認同,自主精神得到倡揚,自治機製得到培育,志願服務的社會風尚逐漸形成,推動著整個社會資本的建設,從而為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礎。

總之,在轉型時期,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面對的經濟、社會、制度、文化、國際等各方面的環境都是富有挑戰性的,也充滿了機遇;反過來,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又將成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社會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助推器。

2.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特徵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所走過的道路,可以清晰地看到:隨著政府改革和市場經濟的推進,非營利組織越來越成為解決許多社會問題時必不可少的組織機制,無論政府也好,公眾也好,乃至企業等市場力量,都在推進以非營利組織為主體的公民社會的形成。

但是,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在改革開放以後發展起來的中國非營利組織中,有兩種來源不同的類型,一種是被稱為自上而下的非營利組織,它們與政府改革相關聯,在相當程度上是政府改革和政府職能社會化的產物,因此他們的主要的社會資源包括人、財、物、信息、管理和相應的組織資源等,主要來自黨和政府的相關機構等受權力控制的壟斷領域;另一種是被稱為自下而上的非營利組織,他們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經濟、社會民主化進程有關,是公民有組織地參與經濟過程、社會過程乃至政治過程的產物,所以他們主要的社會資源包括人、財、物、信息、管理和相應的組織資源等,主要來自市場、社會、海外等開放的競爭世界。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資源來源及其所形成的非營利組織,體現了轉型時期中國公民社會的兩條不同的發展道路。

第一條道路可稱之為「自上而下的自治化道路」,其基礎在於政府改革和由此帶來的政府職能的社會化,表現為:在政府周延出現一大批不以黨政面目出現的機構,它們通常登記為獨立的法人,往往行使著原由黨政機構承擔的職能。主要包括三種形式:一是補充形式,即在外交、農業、環保等一些政策領域,主要作為相關公共政策的補充形式發揮作用;二是協調形式,即在如冶金、紡織等一些行業管理領域,主要作為政府對相關行業進行管理的協調形式發揮作用;三是執行形式,即在如婦女、勞工、殘疾人等一些社會政策和福利領域,主要作為政府特定方針和政策的執行形式發揮作用。這條道路的基本特徵是:具有轉型時期典型的雙重屬性:一方面具有模擬政府的行政性或自上而下的官僚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逐步增強的自治性,以及基於不同利益形成的面向市場和社會的不斷增長的自我意識、自我利益維護、自我主張、自主決策的沖動。這樣雙重屬性形成兩種相互對立的力量:回歸政府的行政化傾向和走向民間的自治化傾向。前者表現為這類組織對於自上而下的各種資源,包括編制、預算、職能、地位等,有著依然強烈的執念,會在各種適當的場合努力靠近黨政機關並積極謀求來自上面的庇護和特權;後者則表現為隨著這類組織的成長,他們越來越感受到來自政府的干預過多及其嚴重的束縛,會積極謀求在資源配置上的自主權,並努力爭取來自政府之外的各種有利的資源。

第二條道路可稱之為「自下而上的自主化道路」,其基礎在於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所帶來的民主化和廣泛的公民參與,表現為:在黨政權力不及、政策失靈或者默許的邊緣地帶,往往依靠精英人物發起成立一定的組織(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他們動員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利用來自民間的各種資源,瞄準一定的社會問題開展積極的活動。具體形式體現為8個方面:(1)出現一批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精英組織,如地球村、自然之友等;(2)出現如天則研究所、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等獨立的思想庫;(3)出現一批依託城市社區的志願者組織;(4)出現一批依託大學、開展公益咨詢的專家組織;(5)出現一批主要面向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福利組織;(6)出現以大學為背景、面向社會的大學生組織;(7)出現市場經濟孕育的自發性行業組織;(8)出現深入農村基層的民眾組織。這條道路的基本特徵是:具有轉型時期典型的多樣性、自發性和隨意性,具體表現為:活動領域及方式的多樣性,組織管理及運作的自發性,制度設計及約束的隨意性。這些特徵制約著這類組織的發展,使其在組織的規模、績效、影響、社會公信度等許多方面受到限制。

上述兩種類型的組織和相應的兩條道路,其實襯托出中國非營利組織的艱難處境及其還處在發展起步階段的過渡性或轉型期的特徵:一方面,大量的非營利組織還很難真正成為獨立於政府的自治組織,尤其進入法律登記體系的非營利組織,許多還保留著政府或事業單位的色彩;而一些具有獨立性的社會自發組織,被排除在法律體系之外,生存空間受限。另一方面,管理和社會監督機制很不健全,存在較嚴重的非營利組織的營利行為,影響了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公信度。

三、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困境的分析

盡管總的來看,非營利組織已經並正在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就其能夠和應當發揮的作用而言,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和國外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相比,和正在興起並日趨完善的市場經濟的發展相比,和改革開放中社會巨大變遷帶來的需求相比,我國的非營利組織顯得明顯的先天弱質、後天困難。它們在獲取和運用資源、協調關系、發揮作用等方面都不存在明顯的優勢。大多數非營利組織在政府規制和市場擠壓下艱難尋求生存和發展之路,難以展現像我們在國外非營利組織身上看到的勃勃生機。調查顯示,41.4%的非營利組織認為資金缺乏是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其他相關的重要問題依次是:缺乏活動場所和辦公設施 (11.7%),缺乏人才(9.9%),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8.5%),組織內部管理問題(7.5%)等。

具體來說,當前中國非營利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資源不足。相當一部分非營利組織資金嚴重不足,無法開展正常的活動,其中有不少組織處在名存實亡的「休眠狀態」;也有一些組織為了維持生存發展,在通過各種渠道開展與其自身業務不相乾的經營性活動或者違法活動。在人力資源方面,絕大多數受到政府支持的自上而下的非營利組織中,基本的工作人員幾乎都來自政府機構,其中有許多是從第一線退下來的離退休人員;很多自下而上的非營利組織則沒有或幾乎沒有固定的人才渠道,定員和編制極為有限,主要依靠志願者開展活動,這導致了普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學、家長制等問題。

第二,能力不足。資金、人才等資源不足之所以制約組織的發展,除了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制度環境與社會文化方面的限制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非營利組織自身的能力不足。這里所說的能力是綜合來看的,包括一個組織的活動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擴張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中國的非營利組織一般來說規模比較小,資金籌措能力比較低,動員社會資源的能力也就比較弱,加上組織管理不規范、不透明、不民主,又缺乏評估和社會監督,使得它們難以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普遍的社會公信,不能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能力不足的背後是缺少具有創新能力的領導人。國內外無數成功的經驗表明,優秀的領導人是非營利組織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條件,但我國現行組織人事制度限制了優秀人才進入非營利組織,使得其中難以產生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優秀的領導人。

第三,缺乏自治。從前述非營利組織的五個特徵屬性看,無論非政府性、非營利性,還是自治性、志願性或組織性,在中國的非營利組織身上都表現得不鮮明。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還在於缺乏自治。中國有相當一部分非營利組織是通過獲取自上而下的資源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它們或者由各級黨政機構所直接創辦,或者本身就從黨政機構轉變過來,或者由原黨政官員及與黨政關系密切的知名人士所創辦。這些組織,不僅其主要的資源來源於黨政機關,且在觀念上、組織上、職能上、活動方式上、管理體制上等各個方面,都嚴重依賴於政府,甚至依然作為政府的附屬機構發揮作用。即使民間自發建立的非營利組織,由於要掛靠在業務主管單位上,也會受到政府各方面的限制和干涉。這種狀態隨著政府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不僅束縛了自身的手腳,也嚴重束縛了政府的手腳。解決這種政社不分的問題,需要實現體制的轉變和觀念上的革命,充分認識到非營利組織的性質、地位、作用,使其成為真正具有自主性的自治組織。

第四,發展不平衡。這表現在: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和不同領域之間,呈現巨大的差距。就區域不平衡來說,不僅東西相比西部發展嚴重不足,沿海和內地相比內地發展嚴重不足,而且同為東部和沿海,區域之間非營利組織的發展也有很大差距;就城鄉不平衡來說,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非營利組織發展得較快,開展的活動較為集中,社會對非營利組織的認知和公信度也較高,但是在中小城鎮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除了扶貧開發的少數外來的非營利組織之外,真正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很少,社會對這些組織的關注和支持也很少;就不同領域之間的不平衡來說,非營利組織在那些相對說來政策寬松、易於得到資源而進入門檻較低的領域已經開始出現低水平重復的現象,但那些存在大量社會問題、迫切需要公民參與的領域,包括一些重要的公共政策領域,如失業與就業、社會保障、勞工權益保護、國際區域沖突和外交等領域,卻因種種原因極少有非營利組織進入。這對於非營利組織整體部門的發展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欠缺。

以上簡要概括了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孤立的,不完全是由非營利組織自身的管理和能力建設不足所造成的。在這些問題的背後,是處在轉型時期的整個中國社會。可以說,中國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實際上是社會結構變遷的結果,反映了整個社會在轉型過程中價值觀念、治理模式與體制的根本轉變。

第一,社會轉型中基本價值與制度構建的雙重缺陷。中國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相比社會經濟的迅速變遷,制度和文化建設方面出現一定程度的空缺。對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而言,首先面對的是來自現行法規和政策上的嚴格的制度限制。當前我國在民間組織管理上的基本特點是:門檻高、限制多、監管不力。現行的雙重管理體制[10]、分級管理原則[11]和非競爭性原則[12],都與傳統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相關,它們設置了一個對於普通公民來說高得難以逾越的門檻,在相當程度上限制了非營利組織通過登記注冊來獲得合法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一個組織一旦登記成立,除了象徵性地接受財務管理方面的「年檢」之外,沒有任何日常性的評估和監督管理方面的制度約束,同時也難以落實有關公益事業的減免稅待遇。其結果,使得整個第三部門內部良莠皆存,實際上損害了真正的公益組織。近來頻頻出現的公益腐敗現象,包括挪用巨額善款進行非正常投資等問題,其根本原因也在於非營利組織管理上長期存在的制度缺陷。國外一般按照宗旨、收入分配及其開展的活動嚴格劃分營利和非營利兩種不同性質的組織,並對不同性質的非營利組織給以不同的稅制待遇和相應的管理辦法。國內則沒有這樣的區分和明確規定,比如把本來就包括營利和非營利兩種類型的民辦學校全部規定為非營利,對

10. 有北京的慈善機構願意上門收取書籍的么

哎~~
費了好半天勁還是沒有找到,我問了幾個,人家都說不能上門收,告訴內我幾個可以捐書的地方容。聽說北京大學愛心社也組織捐書,大學生應該可以抽空到家裡拿書,你可以聯系一下。
http://www.pkuaixin.org/index.php
這是他們的網站,沒找到聯系方式。
我以前捐的衣服和書都是送到居委會的,然後由他們搜集之後再統一捐給希望工程,你也可以給社區居委會打電話,讓他們幫你搬去,那些居委會的大媽很熱心的。

閱讀全文

與社區基金會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