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會一中的校情校史
新會一中,是許多新會學子嚮往的地方。它從風雨飄搖的清朝末年走來,是新會普通中學的起始,又是新會中學教育當之無愧的翹楚。其創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根深葉茂,並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它的辦學歷史雖曲折艱難,卻光輝燦爛。
辦學百年 根深葉茂
「廢科舉,興學堂!」1905年,會城馬山下,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氣的新會人民得風氣之先,創辦了官立新會中學堂。官立新會中學堂不但開創新會普通中學教育的先河,同時也見證了新會一中百多年來艱難曲折的辦學歷程。
官立新會中學堂實際是從清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就開始籌辦。時任新會知縣的陳伯侯奉命籌辦新式學堂,於孔廟明倫堂召集邑中士紳商討興辦中、小學堂的事宜。由於師資缺乏,先辦「初級師范」,學制二年,不久之後辦「中學堂」,譚鑣為堂長,學制五年。
辛亥革命之後,官立新會中學堂改稱「縣立新會中學」,譚為校長,學制四年,並停招師范班。至1921年,由於省教育廳通令改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於是改稱「新會縣立初級中學」,並設教導主任、訓育主任、總務主任各一人,開始招收春、秋季學生。1924年,執掌校政20年的譚鑣逝世;是年同時招收女生,但男、女生同屆不同班。
至1931年3月,江門市政局奉命裁撤,江門重歸新會管轄,縣長沈秉強將江門市立中學易名「新會縣立第二中學」,而「新會縣立初級中學」則更名為「新會縣立第一中學」。至1937年暑期,新會師范學校將普中的高一班、高二班移交新會一中繼辦,成為新會一中辦高中之始。
據了解,清末辦中學堂的校舍是以孔廟考棚(孔廟右鄰)的房屋為校舍。大的五六間作課室,小的幾十間作學生宿舍。1926-1927年間,由於體育場狹小,拆鄉賢祠擴大體育場地,填池塘作校園。後來由於學生人數和班級增多,最後除大成殿外,孔廟及學宮全部作為校舍。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9年春,新會淪陷,新會一中遷往雙水上凌沖譚氏宗祠,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才重新遷回會城。這時,孔廟已被日偽政權拆毀,僅余大成殿、奎星閣、尊經閣幾座殘破建築物,因而校址改在新會書院,至今不變。
新中國成立後,新會一中歷經時代風雨洗禮,教育水平不斷邁上新台階,1958年被定為佛山地區重點中學,1960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1978年再度由省政府定為縣市重點中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持續發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又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2007年11月,新會一中順利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成為我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新會一中已成為享譽五邑、全省知名的學校。
興學育才 不拘一格
一個多世紀以來,在源遠流長的岡州文化滋養下,新會一中櫛風沐雨、自強不息,雖三遷其址、十一次易名,愛校報國、興學育才之風仍代代相傳。
「母校由首任校長譚鑣執掌以來,校規嚴格,請的教師多是留過洋的人才或香港留學生。我讀二、三年級時的第二任校長談海,就是日本留學回來的。」於1924年考入當時新會縣立初級中學、迄今仍健在的新會一中校友余雅望回憶說,由於注重師資、尊師重教,新會一中在建校初期就有良好的起步基礎。如在1921年間,曾聘請留日歸來的理化生物教師林卓南。林老師講課時,常常引入唯物史觀學說,結合學科講解,使學生獲得新思想、新觀點。
從人力、物力上來說,新會一直是新會的最高學府。「南華諸縣新會為名城,新會諸校我校高程。」這是抗戰前新會一中校歌開頭的兩句歌詞,由此也可看出當時新會一中人的自豪之情。知情校友說,在抗戰前,新會一中在教學中,不但注重文化知識的培育,也十分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1935年秋入讀新會一中的黎永泉在《會城淪陷前夕的新會一中》一文中回憶說,當時校內有所謂「童子軍」組織,培養學生「智」、「仁」、「勇」的品格,有急救護理、野外生活、打繩結等各方面的學習。有一次,學校還組織學生到江門篁庄野餐露營,晚上有篝火晚會及劫營、守營等實地訓練活動,有聲有色。此外,每天下午放學前的最後一節課為課外活動,舉辦球類、田徑、歌詠、猜謎、故事等文體活動。在每天中午貼出一張表格,任人自由填報,屆時有專門教師負責支持活動。
新會作家明明是新會一中當年的「七三屆」。他回憶說,「七三屆」處在「文革」後期,學校(當時叫會城中學)已逐漸回復正常教學秩序,因為沒有高考任務,學習並不緊張,作業基本可在學校里完成,所以不少學生從來不用把書包背回家中或者說是根本沒有書包。正由於課業輕松,學生有大量課余時間,可隨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說起來,『七三屆』並沒有培養出多少大官員、大老闆,卻培養出了好幾個文學藝術愛好者。」明明說,當時這一屆有一群愛畫畫的同學,形成了一個沙龍式的小圈子,如甄錦標、吳明耀、陳向京、楊小明、李卓見和他自己等。這些人後來均在文藝領域成就了一番事業。
【光耀校史】
那些人,那些事
新會一中百年辦學歷程,不但匯集了大量文化深厚、思想先進的知識分子,如譚鑣、施見三、林卓南等人,也同時培育了數之不盡的人才,當中不乏像地質學家陳國達院士、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王堅等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貢獻卓越,彪炳史冊。
譚鑣:新會一中首任校長
譚鑣,(1863-1924年),字康齋,號仲鸞,廣東新會環城南坦鄉人。身為新會一中首任校長的他是新會當時有名的教育家。此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梁啟超的表兄。
譚鑣一生思想進步,青年時中秀才,與表弟梁啟超赴廣州學海堂攻讀。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已丑恩科鄉試第九名舉人。後入康有為開設的萬木草堂就讀,受到康有為提倡的「今文學」和變法圖強思想的影響。此後,他參與了康、梁發動的「公車上書」及維新變法活動。變法失敗,他南下歸鄉,決意走「教育救國」的道路。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清廷被迫施行改革學制,廢科舉、興學堂。新會創辦初級師范學堂,委派譚鑣為監督,主要是培養師資。不久,又創辦新會官立中學堂,為新會第一間最高學府,譚鑣被委派兼任堂長(監督)。民國成立,改革學制,1912年新會官立中學堂改稱縣立中學校,監督改稱校長。他一直任至1924年捐館。
譚鑣的治教特點鮮明,校規嚴格,極重教師素質。民國初期,中學師資缺乏,譚鑣不惜高薪聘請留學生任外語和理科教師,如英語科教師聘自香港書院或曾經留美的港籍人士。譚鑣在擔任學堂監督初年,還編輯《新會鄉土志》,聘黎昀、林燦予協助編輯,施雨崖等22人為調查員。全書按部頒例目,分15篇,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成書。1924年譚鑣病逝,終年62歲,其門人築紀念台於縣中學校園左側之馬山,刻石留念。
陳國達:「地窪學說之父」
1912年1月22日,陳國達出生於新會南郊天馬鄉五福里一個貧苦的南洋歸僑家庭。1925年春,在姐姐的資助下,13歲的陳國達考入了新會縣第一中學,讀書非常勤奮,成績優異。在初中期間,對陳國達影響最大的的就是博物學。他還對地質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喜歡野外考察的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他與同學們翻爬新會的山山水水。在大學時期,他的畢業論文也以此為題,寫出了《廣東新會地質試勘》一文。
陳國達終生致力於地質學的教學和研究,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他於1956年創立關於地殼演化規律的活化構造新理論「地窪學說」,突破了美國學者提出的地槽地台學說。「地窪學說」被稱為是決定當代地質學發展的新學說之一,它的誕生也被列入世界科技史大事年史。1990年,國家礦床成因協會理事會決定在礦床大地構造委員會中設立構造岩漿活化(地窪)學組,這是第一個以中國人創立的學說命名的國際學術組織。
陳國達被譽為「地窪學說之父」。他歷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所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窪學會理事長、國際地窪學組主席,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與地質之父李四光並稱為「南陳北李」。
王堅:新中國首批女飛行員
王堅,原名王桂琴,生於1933年,是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飛行教官、飛行中隊長。在抗美援朝中,曾出色地完成飛行任務。1952年接受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接見。
梁宗岱:愛國詩人
梁宗岱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氣節的愛國反帝的詩人、翻譯家、教授、制葯專家。解放前曾任北大、清華大學等名校教授。解放後歷任中山大學、廣州外語學院西語系教授兼院學術委員。梁宗岱精通法文和英文,並通曉德文和義大利文,擅長翻譯詩作,對歐洲文學有深湛的研究。著有詩集《晚禱》、詞集《蘆笛風》等,翻譯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浮士德》等。
❷ 新會陳經綸中學所在地的歷史背景
編輯本段辦學歷程
後來學校逐步發展、擴大規模,陳經綸基金會分批分次增加投入,特別是被批准為私辦公助學校之後,1993年興建了學生宿舍1座,1994年之後,又興建了籃球場2個、羽毛球場3個、學生語音室1個、學生電腦室2個、教師電子閱覽室1個。2000年再出資420多萬元興建和裝修了科學大樓1座,2001年出資570多萬元興建和裝修了學生宿舍大樓1座,2002年出資470多萬元興建和裝修了教學大樓1座;擴建了學生飯堂,飯堂現可同時容納1600人就餐,在原來的飯堂加建了一層學生宿舍,學生宿位增至1600個。逐年增添教學設備,投入500多萬元。出資對早期的綠化進行了改造,每年都對有損、破、漏的設施設備進行了維修。設備設施、校產維護方面投入摺合人民幣超過7000萬元。另外,用作教工的福利補帖、政策性補貼約2800萬元。辦學十五年,除了政府投入供給教師工資平均每年150多萬元、合計約2250萬元之外,陳經綸中學的基建、擴建、設備的添置、校產的維護、教工的補貼等各項費用共達1億1千多萬元,均由陳經綸先生及其陳經綸中學基金會供給。
編輯本段辦學規模
陳經綸中學從1988年9月開始依法辦學,招收了初一和高一新生。1988年9月經新會縣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為新會縣與會城鎮共管、以會城鎮為主的管理體制。1992年12月,陳經綸先生向新會市府提議,把學校改為市屬、私辦公助學校。1993年4月經新會市人民政府批准,從1993年起,實行私辦公助的完全中學辦學體制,行政上為新會市直屬單位。陳經綸中學1994年參加「廣東省僑資辦學優秀成果」評比,榮獲一等獎,同年被評定為首批省一級學校。
編輯本段教學成果
陳經綸中學辦學十五年,切實按照社會主義的辦學原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於「有特色、有質量、有財源之強校、名校」的辦學目標和「素質更高、質量更好、校園更美、設備設施更完善、福利待遇更理想」的發展目標,制訂和補充完善了一系列的學校規章制度和獎懲條例,保證了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的穩步發展,優良的校風得到了社會的公認。切實推行素質教育,按照全國統一標准設置課程和安排課時,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管理日益完善和規范,落實工作崗位責任制,歷年的教學、教育、第二課堂、文體藝術、後勤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輝煌的成績,學校每年都被評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先進黨支部、先進團委、優秀少先隊大隊、先進工會,連續十年榮獲高考成績一等獎。
編輯本段學校概況
坐落在新會圭峰山南麓的五台山下,是本區旅港鄉親陳經綸先生個人捐資興建的一所設計新穎、造型美觀、環境幽雅的完全中學。1988年秋開始招生辦學,現有初中、高中近70個班,在校學生4000多人,教職員工240人。
編輯本段教學設施
全校佔地面積14.2萬平方米(213畝),建築面積3.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9.3萬平方米。校園分為教學、運動、生活三個區:教學區有綜合辦公大樓、教學樓、科學樓、實驗樓、階梯課室、圖書館、生物園、地理園;運動區有400米跑道的標准田徑運動場、1200平方米的體育館、10米跳水台的游泳池、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生活區有教師宿舍樓、學生宿舍大樓及可供2000多人進餐的食堂。 陳經綸先生愛校愛生情深,他把對師生的殷切期望寓於校園各建築物中,用心良苦:博士帽形的傳達室,望同學們學有所成,博學多才;白玉像廣場用綠化造型的中國地圖和新會地圖,望同學們要愛國愛鄉;黑色墨水瓶形的圖書館,望同學們飽覽群書,滿腹「墨水」;「品」字形的教室,望同學們品學兼優;鑰匙形的綜合辦公大樓,望老師們用智慧和心血為學生打造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風帆形的跳水台,望學校在培育英才之徵途中一帆風順;階梯課室專設108個座位,以梁山泊108條好漢作喻,望同學們要學會做人,一定要做好人,決不要做壞人;「展翅樓」的命名,望同學們德才兼備,展翅高飛,開創美好的明天。
編輯本段發展前景
我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辦學思路清晰前瞻,管理理念先進科學。切實實施素質教育,重視道德修養的建設和規范行為的養成,校風優良。狠抓教學質量,優質教學業績輝煌,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1994年1月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同年榮獲廣東省僑資辦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連續13年榮獲區府和教育局頒發的高考成績一等獎。 建校以來,來訪嘉賓40多萬人。如今,我校已是一所享譽海內外的學校。
❸ 劉德華簡介
出生地 香港新界大埔
籍貫 廣東新會
附:劉德華資料.
姓名 劉德華
英文名 Andy Lau
原名 劉福榮
出生日期 1961年9月27日
星座 天秤座
生肖 牛
身高 174厘米
體重 64公斤
三圍 B40 W31 H37
鞋碼 42號
衣服尺寸 中碼
血型 AB
視力狀況 散光
家庭狀況 父母·三姊·一妹·一弟
教育程度 可立中學 無線第十期藝員訓練班
小學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
中學 可立中學
個性 倔強
口頭禪 隨便啦(湖南衛視音樂不斷歌友會華仔回答)
嗜好 收集古董手錶、唱歌、駕駛、演戲、打保齡球
語言 廣東話、英語、國語
座右銘 真誠
電視劇處女作 江湖再見
電影處女作 彩雲曲
第一次作主角 英雄本無淚
投資項目 無名發 天幕 新樂 Andylau.com
房產 15
汽車 賓士(好像就是我們所說的賓士)寶馬 本田等6輛
車牌號 A927
最喜歡季節 四季
最討厭天氣 回南天
最尊敬的人 祖先
最佩服的人 未來的老婆
最喜歡音樂 懷舊 流行音樂
最討厭的人 沒禮貌的人
最喜歡歌手 林子祥 MICHAEL BOLTON MICHAEL JACKSON
最喜歡樂隊 BOYS 2 MEN
最喜歡演員 羅伯狄尼路 畢彼德 梅麗史翠普
最喜歡歌曲 WNEN A MAN LOVES A WOMAN
最喜歡電影 ONE FOR A HEART, SEVEN,追魂交易,Analye This(教父)
最喜歡運動 游泳 保齡球
最喜歡消遣 吃東西
最喜歡服裝 牛仔褲
最喜歡禮物 牛仔褲
最喜歡國家 中國(包括香港)
最喜歡旅遊地 希臘 非洲
最喜歡汽車 Land Rover
最喜歡顏色 紫 黑 白 灰
最喜歡異性典型 柔情似水 長發
喜歡約會方式 回家與家人在一起
最注意異性身體部位 腿
最喜歡表情 愁眉深鎖
最珍貴紀念品 阿媽留給我的痣
最難忘的事 第一次錄音
最喜歡食物 排骨 鴨舌頭 雞翅 豬排 生果 奶茶
最喜歡口味 一時清淡 一時野味
最喜歡口味 一時清淡 一時野味
最喜歡飲料 白開水
最喜歡零食 杏脯
最喜歡水果 大番石榴 凍龍眼
最討厭食物 酸黃瓜
最喜歡卡通人物 鹹蛋超人唐老鴨
最怕的動物 老鼠
最怕的事 和老鼠拍戲
最喜歡的人 媽媽
最喜歡科目 物理
最討厭科目 歷史
最刺激經歷 升中考試
未來展望 悠閑 快樂(生活輕松就是享受)
目前最想做的事 結婚
最大目標 打進國際市場
最大願望 當影帝(已經實現了)
</P>
<P>
華 仔 電 影 年 表(1981-2003)
電影名稱 發行年份 發行公司 導演
彩雲曲 1981 新藝城 吳少雲
毀滅號地車 1981 邵氏 霍耀良
投奔怒海 1982 南方 許鞍華
停不了的愛 1982 麥當雄 麥當雄
家在香港 1983 嘉禾 敬海林
夏日福星 1983 嘉禾 洪金寶
唐人街的故事 1983
上海灘十三太保 1984 香港長河影業有限公司 張徹
法外情 1986 思遠 吳思遠
最佳福星 1986 嘉禾 曾志偉
魔翡翠 1986 永盛 王晶
肝膽相照 1986 寳禾 黎大煒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1986 寳禾 張之亮
英雄好漢 1986 永盛 黃泰萊
江湖情 1986 永盛 黃泰萊
群龍奪寳 1986 寳禾 袁振洋
法內情 1986 思遠 吳思遠
獵鷹計劃 1986 思遠 羅維
精裝追女仔之二 1986 永盛 王晶
神探父子兵 1986 寳禾 元奎
最佳損友 1988 永盛 王晶
旺角卡門 1988 影之傑 王家衛
風炎城 1988 湯臣 黎大煒
龍之家族 1988 藝能 劉家榮
FIRST TIME IS THE LAST TIME 1988 梁本熙 梁本熙
最佳損友闖情關 1988 永盛 王晶
同根生 1988 浚升 王龍威
神行太保 1988 永盛 趙良駿
省港旗兵第三集 1988 新香港 王龍威
傲氣雄鷹 1988 萬事達 李擎柱 三禾
人海孤鴻 1988 藝能 潘文傑
至尊無上 1989 永盛 王晶 向華勝
最佳男朋友 1989 永盛 陳國新
專釣大鱷 1989 永盛 王晶
再戰江湖 1989 影之傑 張同祖
愛人同志 1989 浚升 黃泰萊
法內情大結局 1989 新香港 麥當傑
精裝追女仔Ⅲ 1989
狼之一族 1989 永盛 王晶
賭神 1989 永盛 王晶
富貴兵團 1989 郎亨 鄭則仕
轟天龍互會 1989 富藝 於仁泰
天若有情 1989 藝能 陳木勝 </P>
<P>
小小小警察 1989 兒童城製作有限公司 曾之偉
川島芳子 1990 友禾 方令正
阿飛正傳 1990 影之傑 王家衛
獄中龍 1990 藝能 鄭則仕
至尊計狀元才 1990 永盛 向華勝
異域 1990 延平 朱延平
摩登如來神掌 1990 永盛 黃泰萊
義膽雄心 1990 穎豐電影 陳惠敏
賭俠 1990 永盛 王晶
至尊無上Ⅱ 1990
永霸天下 1990 永盛 杜琪峰
中環英雄 1990 永發 邱禮濤
整蠱專家 1990 永盛 王晶
驚天十二小時 1991 藝能 王晶
極道追蹤 1991 友禾 許鞍華
五虎將之決裂 1991 藝能 曾志偉
火燒島 1991 嘉禾 朱延平 </P>
<P>
雷洛傳I雷老虎 1991 永盛 劉國昌
雷洛傳II父子情仇 1991 永盛 劉國昌
沖擊天子門生 1991 宏發 何卓榮
九一神鵰俠侶 1991 天幕 黎大煒,元奎
反斗馬騮 1991 國防部 曾志偉
與龍共舞 1991 永盛 王晶 </P>
<P>
小子之真假威龍 1991 天幕 陳嘉上
豪門夜宴 1991 演藝界忘我大電影 徐克
嘩!英雄 1991 浚升 陳木勝
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I 1991 大都會,三禾 王晶
龍騰四海 1991 大榮 霍耀良
驚天十二小時 1992 藝能 王晶
賭城大亨之至尊無敵II 1992 大都會、三禾 王晶
九二神鵰俠侶 1992 天幕 黎大煒
廟街十二少 1992 永發 蔣家駿
俠聖 1992 黃氏影業 黃文雲
絕代雙驕 1992 永盛 曾志偉 </P>
<P>戰神傳說 1992 天幕 洪金寶
超級學校霸王 1993 王晶創作室 王晶
天長地久 1993 天幕 劉宇鳴
至尊36計之偷天換日 1993 永盛 王晶
醉拳II 1993 嘉禾 劉家良
殺手的童話 1993 百世紀國際娛樂 陳靜儀
醉拳III 1993 龍影 劉家良
刀劍笑 1994 永發 黃泰萊
天與地 1994 天幕製作 黎大煒
烈火戰車 1994 永盛娛樂 爾冬升
大冒險家 1994 永盛娛樂 林嶺東
奇異旅程之真心愛生命 1995 藝能電影 趙良駿
天若有情III烽火佳人 1995 永盛娛樂 杜琪峰
1/2次同床 1996 天幕製作 余偉國
新上海灘 1996 永盛娛樂 潘文傑
天地雄心 1996 永盛娛樂 陳嘉上
黑金 1997 中國星集團 麥當傑
龍在江湖 1998 中國星集團 王晶
賭俠1999 1998 中國星集團 王晶
愛情夢幻號 1999 東方電影出品有限公司 邱禮濤
暗戰 1999 銀河影像香港有限公司 杜琪峰
黑馬王子 1999 中國星集團 王晶
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 1999 中國星集團 王晶 </P>
<P>龍在邊緣 1999 中國星集團 霍耀良
決戰紫禁城 1999 中國星集團 葉孤城
孤男寡女 1999 中國星集團 杜琪峰
阿虎 2000 天幕 李仁港
瘦身男女 2001 一百年電影公司 杜琪峰
全職殺手 2001 天幕 杜琪峰
愛君如夢 2001 寰亞、天幕 劉偉強
嚦咕嚦咕新年財 2001 中國星集團 杜琪峰
藍血人 2002 中國星集團 劉偉強
無間道 2002 寰亞、天幕 劉偉強
大塊頭有大智慧 2003 天幕 劉偉強
無間道III 2003 天幕 劉偉強
魔幻廚房 2004 寰亞 劉偉強
</P>
<P>劉德華專輯列表(1984-2003)
時間 專輯名稱 語言 唱片公司
1984 只知道此刻愛你 廣東 Capital Aritst
1987 感情的禁區 廣東 EMI
1988 回到的身邊 廣東 EMI
1989 愛的連線 國語 Impact
1990 如果你是我的傳說 國語 IPS
1991 愛不完 廣東 IPS
一起走過的日子/來生緣 廣東/國語 IPS
1992 謝謝你的愛 國語 IPS
真我的風采 廣東 WEA
1993 真情難收 國語 WEA
答案就是你 廣東 WEA
永遠愛你 國語/廣東 IPS
1994 忘情水/忘情水 日本版國語 WEA
天意 國語 WEA
1995 MEMORIES 廣東 WEA
真永遠 國語 MUSIC IMPACT
情未鳥 廣東 MUSIC IMPACT
1996 再一次擁抱 日文 NIPPON COLUMBIA
相思成災/相思成災 日本版 國語 NIPPON COLUMBIA
新上海灘電影原聲大碟 國語/廣東 MUSIC IMPACT/BMG
在乎你 廣東 MUSIC IMPACT/BMG
劉德華96演唱會 廣東/國語 MUSIC IMPACT/BMG
因為愛 國語 MUSIC IMPACT/BMG
1997 中國人EP 國語 MUSIC IMPACT/BMG
最怕你跟別人睡 國語 MUSIC IMPACT/BMG
情深一句 廣東 MUSIC IMPACT/BMG
倒轉地球 廣東 MUSIC IMPACT/BMG
愛如此神奇 國語 MUSIC IMPACT/BMG
真生命 廣東 MUSIC IMPACT/BMG
愛在刻骨銘心時 國語 MUSIC IMPACT/BMG
中國人(人頭版) 國語 MUSIC IMPACT/BMG
你說他是你想嫁的人 國語 MUSIC IMPACT/BMG
非常男人 雜錦 MUSIC IMPACT/BMG
重頭戲 雜錦 MUSIC IMPACT/BMG
訂做一個天堂 雜錦 MUSIC IMPACT/BMG
1998 母親的愛 香港電台
你是我的女人 廣東 MUSIC IMPACT/BMG
掛念-劉德華情歌32首 廣東/國語 ISP
笨小孩 國語 MUSIC IMPACT/BMG
1999 回家真好(新歌+精選) 國語/廣東 MUSIC IMPACT/BMG
人間愛 國語 MUSIC IMPACT/BMG
人間愛特別版 國語/廣東 MUSIC IMPACT/BMG
EMI精選系列回到你身邊 廣東 EMI
劉德華99演唱會 國語/廣東 MUSIC IMPACT/BMG
愛無知 廣東 MUSIC IMPACT/BMG
2000 JUST FOR YOU 國廣東英語 MUSIC IMPACT/BMG
男人的愛 國語 MUSIC IMPACT/BMG
2001 心藍 廣東 MUSIC IMPACT/BMG
天馬行空 國語 MUSIC IMPACT/BMG
天開了 國語 MUSIC IMPACT/BMG
夏日Fiesta 國語/廣東 MUSIC IMPACT/BMG
❹ 新會陳經綸中學校風怎麼樣的教學質量又怎麼樣
首先教學質量肯定是沒問題的 畢竟是重點校
再者初中和高中校風肯定是不一樣的
各個分校的校風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你是哪裡的....
❺ 為什麼劉德華的祖籍是廣東新會呢是他爸爸還是他爺爺是哪裡人呢
劉德華的祖籍在江門市蓬江區荷塘鎮(荷塘鎮在新會設為江門市新會區時劃入蓬江區),因為劉德華的祖先在荷塘,劉德華雖然不在荷塘出生,但祖籍(籍貫)是隨其父輩的,所以祖籍屬新會(現江門市蓬江區)。
劉德華祖籍廣東新會,1961年9月27日出生於香港新界,是香港著名歌手,演員,香港非官守太平紳士銜,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曾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榮譽勛章。
是大中華地區樂壇和影壇巨星,劉德華是華人娛樂圈影,視,歌多棲發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5)新會基金會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983年的今天,回到香港:劉德華和朱海玲的吻戲,這是劉德華早期吻戲中較長的鏡頭之一。我不知道為什麼劉德華的吻戲里的女主角會那麼投入,那個女人應該是挺甘心的,那個時候劉德華也很帥。
1990年:電影《富貴團》劉德華與梅艷芳第一次接吻?軍裝的美傑不得不說,這一幕,看起來像美傑扮演的男人嗎?
1990年的今天,上帝之愛:哇,經典電影時間到了。這個鏡頭是所有男生和女生夢寐以求的幸福來問,你是否看過這部電影,這個鏡頭一定是你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男的太帥了,女的太迷戀了。
1990年《義氣志》:看著鏡頭,華仔脖子這么久知道是一個強烈的吻,看到這鏡頭還不到三秒鍾,劉德華正在親吻,之間有一種戀人示愛的意思。
❻ 江門市大長江集團有限公司的慈善事業
2010年4月20日晚,在中央電視台「情系玉樹,大愛無疆」賑災晚會上,大長江集團現場捐款1000萬元,是摩托車行業捐款最多的企業。
2010年2月28日,大長江集團通過「豪爵慈善基金會」,在廣東江門的慈善公益萬人行活動中,一次性捐款500萬元,用於扶貧濟困,是現場捐款金額最高的企業。
2009年7月16日,中華慈善總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華慈善總會成立十五周年紀念暨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表彰大會」,大長江集團榮獲「中華慈善突出貢獻單位(企業)獎。
2008年12月5日,大長江集團榮獲2008年度「中華慈善獎」(是我國公益慈善領域中的最高政府獎)。 2008年10月,大長江集團通過」豪爵慈善基金會」捐款、或直接向社會各界捐款,慈善捐款總額合計已超過4000萬元。
2007年3月,大長江集團捐資1000萬元注冊成立了「豪爵慈善基金會」,先後參與國家、省、市組織的多個捐助項目。
2008年5月18日晚,在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的中宣部等七部委聯合主辦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晚會上,大長江集團現場捐款1000萬元,向地震災區人民表達了深厚的關切濃情。至此,大長江集團已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達1530.7萬元。
❼ scp基金會002的等級
SCP-002-VN - SCP基金會
首次SCP-002-VN記錄,1937年。 項目編號: SCP-002-VN 項目等級: Safe 特殊收容措施: 由於26號墓園處於基金會持有狀態內之下,故無容需採取進一步安保措施。 已在SCP-002-VN-1附近安裝錄音機...
scp-wiki-cn.wikidot.com
❽ 關於廣東江門地區的一些調查
百年教育強國夢,世紀學府薪火傳。
「廢科舉,興學堂!」19世紀末20世紀初,積弱的東方大國圖變革,求生存,鄉賢梁啟超為此振臂高呼;1905年,會城馬山下,富有改革精神和勇氣的新會人民得風氣之先,創辦官立中學堂,新會一中由此開始了艱難曲折而光輝燦爛的100年。
百年辦學,根深葉茂發新枝
新會一中名片:1958年被定為佛山地區重點中學,1960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1978年再度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定為縣市重點中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持續發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評為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又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今天,新會一中是一所擁有107個教學班、6000多名學生、350多名教職工的重點中學,已成為享譽五邑、全省知名的學校,並朝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目標邁進。
美麗校園,幾代葵鄉人心血凝聚
流金十月,走進新會一中美麗的校園,濃陰蔽日的校道上,翠色如茵的綠地旁,窗明幾凈的大樓里,清晨書聲琅琅,傍晚燈火通明。運動場上,虎躍龍騰。綠陰花間,笑語聲聲。置身其中,靜心感受校園中洋溢著的濃濃文化氣息:風采堂,古樸典雅;圖書館,書藏豐盈;《風華正茂》的雕塑,鼓舞學生揚起理想的風帆,遨遊遠航。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標準的圖書館、勤奮樓、蘇周玉珍紀念樓、健德堂、黃克競博士教育樓、黃克競博士科學樓、梁榮教研樓、電教館等一座座樓館拔地而起,建成了標准游泳池和江門地區第一個國家級的全塑膠田徑場;還建成了計算機教學中心、多媒體電教中心,有語音教室2間、網路教室7間,擁有計算機500台,每個教室都配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建成千兆主幹校園網,教學設備達到國家示範性高中標准。
漫步校園,這些典雅大方、錯落有致的樓宇,彷彿讓人看到當年黃球名譽校長、黃克競名譽校長、蘇澄洲先生等善長仁翁們對家鄉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透過這些參天的樹木,又隱約讓人聽到新會一中幾代創業者們艱苦奮斗的吶喊。
師資雄厚,辦學思想一脈相承
如果說,優美的環境,先進的設施是育人的基礎,那麼,「求實開拓,素質育人」則是新會一中上百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辦學思想最濃厚的凝淀。一個世紀以來,在源遠流長的岡州文化滋養下,新會一中櫛風沐雨,自強不息,雖三遷其址,十一次易名,愛校報國、興學育才之風仍代代相傳。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新會名校長2人、新會名教師18人、新會學科帶頭人20人、廣東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骨幹教師19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61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大學本科率91%。先後有7人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7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一批教師獲省、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等光榮稱號。正是學校領導班子團結一心,奮勇爭先,全體教職工秣馬厲兵,勵精圖治,一批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學校的辦學成績才如此出色。
亮點
推進素質教育有方
新會一中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始終堅持德育放在首位,全方位育人。以「五愛」教育為主線,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心理素質教育為先導,各種活動為載體,加強「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學校形成德育管理序列,重點抓好校風傳統教育、生活常規訓練,文明行為習慣培養。
愛祖國之行,始於足下;愛人民之德,育於身邊。學校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寓教於樂。每年清明節祭掃革命烈士紀念碑,緬懷英烈。每年10月8日,組織學生參加18歲成人宣誓,做合格公民。堅持開展學雷鋒、助殘募捐、扶助特困生活動,關心社會,奉獻愛心。
在新課程標准教學改革中,富有歷史責任感、與時俱進的領導教師和全校學生一道,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勞動,擔負起探索課改領跑者的重任,先後舉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專家調研課、江門市新課程改革現場會等大型公開課開放日活動,發揮示範輻射作用。
學校積極穩妥地進行教學改革,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推行研究性課程。學生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大課堂進行深入調查,充分展示勃勃的青春氣息。
教育科研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學校以科研為先導,科研促教,近幾年來,學校參與的各項「十五」教育科研課題有國家級課題6個,省級課題3個,市級課題3個,先後獲得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黃華獎和新會科學技術進步獎。近10年來,省級以上發表或獲獎的論文共80多篇。
隨著教育科研深入,學校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高考和中考成績多年來均名列江門地區前列。高考升學率達97%以上,近年本科上線率達75%以上,2004年達80.1%,2005年達78%。1984年以來共有23位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生積極參加各學科競賽,1500多人次獲國家、省、市獎勵。
步履堅實,創建國家示範高中
經過近3年努力,新會一中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各項核心指標全部達標,目前已正式遞交督導驗收申請報告,以此向新會一中百年校慶獻禮。
2002年,新會區委、區政府作出了要在百年學府新會一中率先創建國家級示範高中的決策。2003年4月17日,是新會一中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當天,新會區人民政府對新會一中和圭峰中學實行資源重組,組成新的新會一中。2004年7月,經新會區人民政府同意、江門市教育局批准,由新會教育基金會和新會一中聯合舉辦的新會葵城中學正式成立,這棵培育人才100年、根深葉茂的大樹,又發出一枝新芽;今年秋季,新會一中完全實現了高初中分離,形成了獨立高中建制,並通過連續三年擴招,在校高中學生達到3100多人,達到了國家示範高中督導驗收方案中有關高初中分離,規模在3000人以上的標准。
校舍、設備、師資、質量,是創建國家示範高中的幾個核心指標。幾年來,新會一中在這幾方面都有大動作,取得了大成效。學校相繼建設了教研樓、總務樓、體衛教研樓和新教學大樓,裝修了「新會書院」、電教館,鋪設了全塑運動場,全面美化了校園環境,增添了大批常規設備和電教設備,總投入已超過1700萬元。加上正在建設中的校園信息化工程,因分離初中而建設葵城中學的投入等,政府、教育部門和學校為新會一中創建國家示範高中的總投入將達5000萬元。
高水平的管理和辦學質量是名校的根本標志。新會一中領導班子的辦學治校能力不斷提高,大批中青年教師茁壯成長,一批名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脫穎而出,高考成績連年攀升。2005年高考上線率達98%,其中本科率達78.4%,重點率達47.7%,都大大超過了國家示範高中督導驗收方案中有關學生發展水平的指標要求。
百年育人,情牽母校贏聲譽
每一次花開的記憶,都是輝煌成就的累計。一代又一代的新會一中學生以母校為驕傲,他們在新會一中歷經了最美好、最重要的歲月,形成了超越時空、永恆的友誼,新會一中就是他們生命的底色。這種以母校為驕傲的情懷,是新會一中永遠的財富。
一個世紀以來,在各級政府、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在海內外鄉親的大力支持和關愛下,全體師生與時俱進,團結拼搏,振興教育;多年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15000多名高中畢業生。在他們當中,涌現出了大批革命志士和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不乏像地質學家陳國達院士、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王堅等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貢獻卓越,彪炳史冊。
人物
「地窪學說之父」陳國達
陳國達(1912—2004),世界著名地質學家。1925年春至1927年冬就讀於新會一中。歷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所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窪學會理事長、國際地窪學組主席,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創立「地窪學說」,提出殼體大地構造學,突破國際地槽地台學說。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院士)。與地質之父李四光並稱為「南陳北李」。
學「看風水」,與地質結下不解之緣
1912年1月22日,陳國達出生於新會南郊天馬鄉五福里的一個貧苦的南洋歸僑家庭。為了糊口,父親陳奕山經常帶著小國達為人家「看風水」,掙錢貼補家用。
父親告訴他,新會的地面挖下去幾尺就是蚝殼層,家裡的井圈就是用地下的蚝殼拌了水泥漿築成的。小國達眨著眼睛在想:蚝殼層是怎樣來的,山從哪裡來……
帶著種種的疑問,1925年春,在姐姐的資助下,13歲的陳國達考入了新會縣第一中學。他深知生活艱辛,世態炎涼,自己能上學讀書來之不易,因此讀書非常勤奮,學習成績排在班上前列。
在初中期間,對陳國達影響最大的的就是博物學。當時新會一中極重教師素質,教師都是延聘一些學養高的人士或海外博學的留學生擔任。從當時一位叫羅仲偉的老師那裡,他知道什麼叫火山爆發,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什麼叫冰川以及它是怎樣流動的,又怎樣根據三葉蟲之類的化石來判斷地層的地質年代,拾到塊翠綠的孔雀石,也許就會找到一座大銅礦……這些使他對地質學心馳神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他迷上了數學、博物、地理等課程,並且經常到縣立圖書館查找有關的資料。
當時,陳國達最喜歡的是野外考察的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他與同學們翻爬新會的山山水水。圭峰瀑布,象山秋月等,每一處對幼小的陳國達都充滿了神奇的吸引力,久久不忘,以致於他大學的畢業論文也以此為題,寫出了《廣東新會地質試勘》一文。
作《勸惜時勤學歌》,鞭策家鄉學子
陳國達喜愛理科,但他並不忽視文科課程的學習。從小就練得一手好字,寫得一手好文章,還經常背誦一些古詩詞。據其兒子陳貢文先生介紹,陳國達院士晚年時,記憶力非常好,經常信手默寫幾首以前背誦過的唐詩。陳院士經常對子女說:「這都是得益於早年的語文學習,從小打好了語文基礎,對於後來的工作、學習、科研和一生事業都有很大的幫助。」
「求知無捷徑,勤讀有奇功」,「莫嬉縱,寶貴晨光容易逝,過後不再逢」,1975年,陳國達創作《勸惜時勤學歌》,並多次修改。近年將其惠寄給家鄉的學子,予以鞭策、鼓勵。詩歌當中「莫嬉縱」、「倍用功」等句子既是對下一代的寄語,也濃縮了他對自己青少年時期求學經歷的深刻感悟。
新會巾幗名人
王堅(原名王桂琴)(1933~1998),女,1945年~1950年就讀於新會一中初、高中,品學兼優。高中畢業後,1950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經過嚴格的體檢和政審被挑選為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學員。1952年婦女節,作為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駕駛6架戰鷹通過天安門上空接受黨中央毛主席和首都人民的檢閱。
黃東活,女,1961年生,1975年在新會一中讀高中,1977年畢業。在校期間是體育運動尖子,其後被上送參加省、國家運動隊,多次參加國際體育競賽,1985年4月,參加在日本舉行的國際田徑賽,跳遠成績6.65米,創亞洲紀錄。
百年校慶,再鑄教育新輝煌
鮮花和掌聲只屬於昨天,勇於拼搏的新會一中永遠是雄踞改革潮頭的弄潮兒。意氣風發的新百年,壯懷激越的新起點,新會一中又向下一個宏偉目標——爭創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邁進。使命崇高而艱巨,道路寬廣而漫長。
百年校慶是新會一中興學育才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所有一中師生光榮與夢想的盛典,也是弘揚傳統,提升品牌,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機遇。新會一中將不懈地努力,不息奮斗,直掛雲帆濟滄海,再鑄教育新輝煌!
❾ 卡耐基基金會的20世紀80年代以後
1982年另一任新會長漢堡上台。他與派弗背景很不相同,主要從事醫務工作,原任哈佛大學衛生政策研究和教育部主任。他表示到基金會任職是為社會和公眾服務,不過對基金會應關心的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他確定基金會的幾大目標是:(1)避免核戰爭,改善美蘇關系;(2)教育全體美國人,特別是青年,以適應一個以科技為基礎的社會;(3)防治各種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傷害,包括吸毒、酗酒和少女懷孕等社會問題;(4)在第三世界培訓和開發人力資源,重點在墨西哥。
漢堡認為,今後世界發展最大的特點之一是科技對人的決定性影響。可以想見,根據這一思路,基金會的工作必然有所調整。在所有以上目標中,特別強調科學,包括硬科學和行為科學;更著眼於全球性的問題;國內則著重政策研究,不那麼強調不平等和社會改良。對政府的態度從批評改為爭取其支持和合作,在華盛頓政界和高層人士中進行經常性的聯絡活動。同時建立了卡耐基教育和經濟論壇,定期舉行全國各界領袖人物的會議,討論教育政策與國家經濟需要的關系。
根據1993年的會長報告,10年中基金會在資產和支出的數額上有很大發展,當時總資產達到13億美元,是1982年的3.25倍;支出預算從1982年的1300萬美元增至5900萬美元,相當於自1911年以來82年間總捐贈數的51%。工作中心仍然圍繞教育與和平兩大主題,強調預見性,「防」甚於「治」,為此,加強研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這一時期最大的特點是把重點放在早期教育。80年代美國教育界和科學界達成共識,認為兒童和少年時期的教育對人的一生乃至整個國家的未來都非常重要,並就父母和有關方面應如何合作以滿足少年兒童成長的需要提出建議。基金會配合這一共識,大力進行解釋和宣傳,利用其近一個世紀以來在教育界的影響掀起全國長期教育改革運動,重點在公立中小學和學齡前教育,研究一切影響學習的校內外因素,並提出口號「教育非自幼兒園始,而是始自胎教」,甚至從孕婦培訓開始。資助的具體項目有:
① 青少年教育與發展戰略。范圍是從出生前到10—15 歲的少年。在1986年至1996年的10年中, 基金會贊助了對青少年不同的發展時期進行的綜合研究,取得了國家科學院研究理事會、斯坦福大學和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的配合,成立了若干專家與公眾領袖聯 合組成的小組,分為幼兒(3歲以前)、童年(3—10歲)和少年(10—15歲)。小組提出了大批報告和專著,其中影響最大的為代表以上三個年齡段的三篇報告:《起點》、《前途有望之年》和 《大過渡》。報告就培養負責的和夠格的父母、產前與初生嬰兒的保健、少年健康成長的要素,以及爭取家庭、學校、社區、媒體等社會力量配合等提出了一系列建 議,在社會上廣泛散發。基金會又出資立項,鼓勵各州和市採取實際措施實施以上報告中的建議。已有十幾個州和若干市參加這一項目。這些建議得到柯林頓總統夫婦、全國州長協會和兩黨不少國會議員的支持和大力推動。報告還在全國性的雜志登載,在電視台的黃金時間播放,並進入一次白宮會議的主題。這一研究對全國的教育政策和計劃都產生了影響。
② 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師資水平,改進教學質量,是卡耐基基金會的傳統關注點。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突出數學和自然科學的師資培養以及培訓幼兒園和低年級小學教師,促使低年級小學教科書的出版者也參加研究工作。 80年代,卡耐基和洛克菲勒基金會聯合贊助成立教學與美國前途全國委員會,經過在全國范圍內的調查研究,提出一項報告,主要精神是:教育制度的改良歸根結底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報告並就提高教師職業的地位、吸引優秀人才、建立考核機制、提供終身自我提高的機會等提出一系列建議。報告還強調要建立一種足以反映美國社會多元文化的教育結構。為此,基金會組織的卡耐基教育與經濟講壇還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集思廣益。1987年又發起成立了提高專業教學標准全國委員會,以實施論壇報告中所提出的建議,由北卡羅來納州州長亨特主持。經過10年的實踐,基金會於1997年向30個領域的骨幹教師頒發證書,數量約占教師總數的40%。柯林頓總統在1997年的國情咨文中專門提到了這一委員會,號召全國予以支持。
③ 文科教育。在提高教育質量中有一個特殊問題是文科教育問題,對美國的意義就是如何加深全民對民主制度的理解。1981年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提出一份報告,題為《高等教育為國家服務》,其作者大聲疾呼美國存在著「公民知識盲」,建議在大學課程中加入新的公民教育。1988年美國價值研究所又提出報告《向公民社會呼籲》,建議重新對一些基本的公民社會問題進行學習思考。從1930年以來,卡耐基基金會就對大學本科的課程改革集中資助,並且這也是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資助的無數研究報告的主題。中斷了16年以後,基金會又重新開始這一課題。從1999年開始將研究文科教育未來的目的,以及基金會能如何有效地回應這一問題列為研究主題。
④ 教育服務工作中的各方合作。從80年代初開始,基金會即從事一項工作,把大專院校、公司和國家的各實驗室以及各科研機構的科學力量同中小學的教學需要結合起來。特別注重建立科學教育工作者和科學機構的聯系,以改進教學和課程,包括理、化、生物,也包括行為科學和心理學。在此領域中一項突破性的規劃名為「2061規劃」(以哈雷彗星再次出現的年代命名),主持人為著名科學教育家拉瑟福德 。他認為美國當前學校中的科學教學不足以為生活在一個以科學為基礎的高技術世界中的未來公民作準備。該規劃旨在重塑大學前的自然科學、數學和技術教學,從幼兒園起,貫穿整個12年中小學。經過10年的努力,於1989年發表了《全體美國人學科學》和《水準線》兩項報告,對發動制定全國科學教育標准和直接改進科學教育質量起了很大作用。到90年代,全國科學院經常發表科學標准,成為提高科學教學的中心。 80年代到90年代,基金會一直把反對核擴散以及前蘇聯地區的發展作為中心議題。冷戰以後種族間的沖突成為對和平的新威脅,也是基金會的重點之一。
① 避免核戰爭。基金會大規模資助跨學科、跨國界的研究,特別關注核武器和製造材料的安全儲存及其指揮—控制系統。基金會發揮它的特長——充當聯系獨立研究者和決策集團的中間人,一方面贊助第一流研究分析家出成 果,一方面設法在重大問題上建立他們與政府、傳媒和企業界之間的聯系。在里根、布希和柯林頓政府期間,基金會都曾應政府的要求召集有關專家就核軍控和防止核戰爭問題、與蘇聯關系、非政府組織的作用、聯合國改革等問題進行討論。
基金會還資助前參議員克拉克主持的阿斯彭學會國會項目。這一項目的活動方式是在一個休閑勝地與有關某個問題的國際學者進行超黨派的無拘束的討論,已經舉行的有與前蘇聯、東歐和烏克蘭等國家的討論。
② 防止核擴散。基金會1992年撥出巨款資助有關這一題目的研究、討論和活動,參加的有各方面專家。指導委員會中有參議員納恩與盧格、布魯金斯學會會長斯坦布魯納、 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軍控中心主任佩里(1994年被任命為國防部長)。這個委員會的工作對1992年納恩—盧格修正案有很大貢獻。該修正案是針對1991年國會通過的《減少蘇聯核威脅法》的。這是參議員把研究成果化為政策實踐的典範。 1992年,基金會資助的哈佛大學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卡特在一份題為《蘇聯核裂變》的報告中指出蘇聯解體之後的新的核威脅。這份報告到了兩位參議員手中,他們立即合作發起美國幫助消除這一危險的立法措施。後來卡特任助理國防部長,和佩里一起與兩位參議員合作共同執行這項法案,幾年來,共花費20億美元,用於許多大型工程計劃、軍事來往、國防工業轉 為民用計劃、軍營建設和再培訓、武器與裂變物資的安全保衛以及反對人才外流的贈款等。有幾千名美國人在俄羅斯與其同行就以上項目進行合作,包括使烏克蘭、 哈薩克和白俄羅斯完全非核化。
③ 防止致命的沖突。1994年,基金會把「國際安全」 項目改名為「防止致命沖突」。特別把重點放在明確的、系統的防止災難發生的辦法上,而不是事後修補災難造成的破壞。成立了「卡耐基防止致命沖突委員會」, 有36名委員,包括16名國際領袖人物和長期對防止沖突研究有經驗的學者。兩名主席是前國務卿萬斯和基金會會長漢堡。這是一個國際性組織,與世界各國的組 織有積極的合作關系,經常舉行國際會議。委員會分以下四方面進行研究:
考察種族、民族和宗教沖突的原因和防止其發展為致命沖突的辦法;
支持非政府組織進行防止暴力的努力;
繼續努力加強民主機制,作為應付前蘇聯和中東歐內部帶有爆炸性的沖突的非暴力機制;
探索美國、俄羅斯與其他核大國如何加強努力以遏制先進武器的擴散,避免使族群沖突更加危險。
委員會於1997年發表最後報告,在全世界散發,號召國際社會的各類成員,包括民主國家、聯合國、區域組織、企業界、全球科學界、教育與宗教組織、傳媒、關心沖突的非政府組織等,通力合作,防止致命沖突;除了消極 的避免直接對抗之外,還應採取積極措施,如促進民主、市場改革和創建保護人權的公民組織。
其他如自然資源的減少、領土完整的原則和自決原則之間的矛盾、和平實現後如何通過消除宿怨達成和解來予以鞏固,以及對過失國家實行制裁的效果等等,都是有關這一問題的題中之義。
④ 建立各種集團之間的相互了解。各個群體是否不需要族際仇恨和沖突也能增加自身的凝聚力,取得有效的發展?人類的適應能力如何調動起來把這種隔膜和仇恨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卡耐基基金會在冷戰後所致力的課題之 一。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把兩項傳統的關注——和平與教育——結合起來。家庭、學校、社區組織和傳媒對形成族群的態度有關鍵作用,既可以向仇恨和沖突方向,也 可以向寬容和合作方向引導民眾的情緒。1996年卡耐基資助16家機構對青年人的族際關系問題進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找出兩種態度產生的根源與如何進行尊重 和寬容的教育方法。鑒於媒體的重要作用,基金會在其資助的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中增加了這方面內容。這個節目是國際性的。 ① 前蘇聯及其他地區。對俄羅斯和其他前蘇聯地區,基金會的做法不是提出改革的建議,而是提供機會促進這些地區和美歐及其他國家高級集團之間的經驗交流。
基金會資助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的「加強民主機制」項目從戈爾巴喬夫初期就已開始,對蘇聯中央政府和比較進步的地區中關心建立民主的人士給以咨詢,此項工作一直延續到蘇聯解體之後,許多當時與此項目有關系的人士已是俄羅斯社會有名望的重要人物。漢堡在會長報告中稱:這樣有組織地幫助一個國家民主化的國際行動在歷史上是少見的,而事實證明不是不可能的。不過,如果把民主當作裹著糖衣的新帝國主義入侵活動,那麼將一事無成。如果把它看作在我們這個紛爭無處不在的人類中一個強有力的、建設性的、解決沖突的機制,那麼這是一個應付生死攸關的挑戰的寶貴機會。
② 加強美國國內民主。卡耐基基金會認為自己的各項工作,包括教育,都貫穿了加強民主價值觀的精神。不過另外還有更加直接的由專人負責的專門項目,其主要內容是提高選舉的投票率、促使競選捐募款制度的改革、推動國會改革、提高大學在處理重要社會問題中的作用、研究民主與媒體的關系等。基金會認為當前對美國民主的威脅因素如下:
公眾對政治的冷漠和憤世嫉俗的態度,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政治權力為特殊利益集團服務,不是為公眾的利益服務;
不同宗教、種族和族裔、階級、性別的人群關系日益疏離,美國凝聚力下降。光是寬容是不夠的,還需要進一步互相理解和接受,並認識到美國社會的力量在於多元化;
老年人的積極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其困難也未得到足夠照顧;
貧富懸殊擴大。
這些問題都是基金會特殊項目所關注的內容。 經濟問題在卡耐基基金會歷史上不是重點。但是自7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家庭收入下降,大批婦女進入勞動大軍,而同時反福利政策的勢力抬頭。有鑒於此,基金會開始關注經濟拮據的家庭問題,資助一系列的有關研究項目,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兩名學者卡默曼和卡恩關於工業化國家社會福利比較研究與卡耐基兒童理事會關於美國困難家庭兒童狀況的報告。基金會還在哥大建立了全國貧困兒童中心,致力於將美國2300萬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兒童的狀況向全國廣為宣傳以教育公眾。
此外還成立了「卡耐基科學、技術與政府委員會」,旨在促進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研究,分析科學如何為社會服務,並確保科技成就作人道的使用,關注發展科技的決策過程;研究「使美國民主適應世界的變遷」,如技術進步、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內少數族裔和文化多元化對原來的民主機制的挑戰等課題。
1997年柯林頓總統授予卡耐基基金會漢堡會長美國平民最高的榮譽——總統自由獎章,以表彰他為「改善兒童的健康和福利事業」做出的終身努力。
❿ 合肥有個基金會叫什麼江淮
如果你去搜索合肥的新會,他只有那幾個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