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人口組織人口預測
結合圖可以看出該國在2000年總人口約佔世界人口比重的18%,因此總人口約內為10.8億,在2050年,該國總人口容佔世界人口比重不變,依然約為18%,總人口約為16.2億.根據人口總數只能在中國和印度中選擇,根據計算可知該國在50年增長了5.4億人,人口增長率高,而中國目前為現代型,人口自然增長率低,而且中國在2000年,人口已經超過10.8億人,因此只能是印度.
故選:C.
② 如果世界人口以每年 2.6%的速度呈連續的指數增長,需要多少年人口將翻
聯合國3日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說,如果生育率保持在目前的預期水平,全球人口將於2050年達到93億,並於2100年達到101億.預測數據顯示,中國人口2030年左右將達到14億峰值,之後在2100年前降至不足10億;印度人口峰值2060年左右出現,大約17億. 今年10月達70億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3日在紐約總部發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修訂版》.該報告說,全球人口將在今年7月1日達到69億,10月31日達到70億,在2023年突破80億,在2041年超過90億.報告指出,由於若干貧窮國家的生育率未如預期快速下降,美國、英國、丹麥等富有國家的生育率也有緩慢上升,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3億,比此前預計的水平多1.6億.屆時,全球超過八成的人口將生活在不發達地區,包括近2成在最不發達國家,只有14%的人口生活在發達地區. 數據顯示,2011年至2100年,高生育率國家人口將由12億增至42億,中等生育率國家人口由28億增至35億,低生育率國家由29億降至24億. 聯合國專家認為,全球人口快速增長與現今醫療技術發達,人類更長壽,民眾比以往更注重健康有關.另外一個原因是,不少非洲國家婦女生育率仍偏高. 非洲激增超3倍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司長茲洛特尼克在報告發布會上說,世界人口的增加將出現在「高生育率國家」,包括39個非洲國家、9個亞洲國家、6個大洋洲國家和4個拉美國家.報告指出,非洲增長依舊快速,預計本世紀人口將由目前的36億人,激增超過3倍.這樣的人口增長速度,在糧食與水供應均見窘迫的非洲,恐怕負荷過重. 她介紹說,人口生育率的細微變化可能造成世界人口總數的顯著差異.如果生育率小幅增加,世界人口可能到2100年將達到158億的驚人水平;反之,如果生育率下降,世界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81億,隨後逐漸下降,到本世紀末降至62億. 平均預期壽命81歲報告預測,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將由2005年至2010年的68歲升至2095年至2100年的81歲. 高生育率國家的平均壽命受到艾滋病等疾病影響,2005年至2010年處於較低水平,為56歲.今後數十年間,艾滋病傳播受到遏制和醫療條件改善,這些國家平均壽命將逐漸提高,2045年至2050年升至69歲,2095年至2100年升至77歲. 中等生育率國家2005年至2010年的平均壽命為68歲,2095年至2100年升至82歲;低生育率國家相應數據為74歲和86歲. 報告說,低生育率國家人口出生率低、平均壽命提高,老齡化速度最快.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現在占這些國家總數的11%,2100年升至28%. 高生育率國家老齡化速度最慢.2010年,高生育率國家25歲以下人口比例為62%,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3%.2100年,相應數據將分別為35%和16%. 中國降至不足10億 「對全球人口來說,也有一個好消息.」茲洛特尼克確認,「作為整體,全球人口正向非激增方向發展」,到2030年世界將達到更替生育率. 茲洛特尼克說,在許多國家,這種過渡的速度非常快:由於計劃生育,中國生育率已經低於更替水平;在伊朗和巴西這樣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國家,婦女的生育率已降低70%和一半以上. 報告提到,長期實施一胎化的中國,將加入人口負增長的國家行列;其人口預計在未來數10年達到14億的高峰,而後在2100年前降到9.41億人. 美國人口增長速度將名列富有國家前茅.根據估計,美國2100年前人口將由目前的3.11億增至4.78億人. 數讀印度20年後成頭號人口大國印度官方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印度人口總數已經達到12.1億,過去10年裡激增了1.81億人,幾乎相當於目前巴西人口總和.路透社報道說,印度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超過中國成為世界頭號人口大國. 印度本次的人口普查是自1872年以來的第15次,因為規模巨大,工作繁雜,歷時一年才完成.在此次人口普查中,270萬人口普查員統計了近3億個家庭的數據.印度人口普查專項官員昌德拉莫利說:「目前印度人口在全球人口總數中所佔的比例已經上升到17%.」 目前,印度人口規模已經幾乎是美國、印尼、巴西、日本、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六國人口的總和.聯合國估計到2030年,印度的人口就將超過中國的13.4億,而印度自己則稱還需要更准確的數據來評估. 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 地球人口達到第一個10億是在19世紀初,達到20億,大約又過了120年.到30億,僅用30年;到40億,縮短為15年.之後,到50億,再到60億,直到今年的70億,大約都是12年. 世界人口從50億到70億僅僅用了24年,而從有人類到20億人則用了幾百萬年! 人口增長過快的一個顯著後果,就是世界變得擁擠不堪.在人類歷史上剛有國家的時候,世界上每個人的生存和休憩空間有幾平方公里;在工業革命興起時代,世界上每個人擁有的空間接近一平方公里;而今天每人只有0.000002平方公里了. 專家預計,地球在2050年,最多可以養活90億人口. 觀察地球將「面目全非」 世界人口增長的最新預測凸顯人類家園所不堪承載之重.世界自然基金會代表賈森·克萊在分析本世紀人口激增前景時,悲觀地估計,「我們在未來40年裡需要生產和過去8000年間(生產的)一樣多的食物」;而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在2050年我們的星球將面目全非」. 食品短缺引發騷亂英國《每日電訊報》刊文提出「我們拿什麼養活這么多人口」.華盛頓地球政策研究所負責人萊斯特·布朗認為,食品短缺將導致全球文明崩潰.即使採取最樂觀的態度,也無法迴避人口膨脹與資源短缺之間日趨尖銳的矛盾. 無論是世界經濟還是國際政治,都是基於如何滿足人的需求而圍繞資源分配進行的博弈,核心是解決資源稀缺條件下的人類發展問題.美國《公民時報》把世界人口增長與一系列「全球緊張指數」聯系起來:隨著人口增長,人類活動和污染導致的極端天氣頻繁出現;許多人類賴以生存的地方沙漠化;當土地不能再養活農民時,他們大量擁入城市,導致貧民窟數量激增. 馬來西亞《星報》則擔憂地問,「人口增長會導致世界發生更多動亂嗎?」近兩年,人口增長帶來食品價格飛漲,導致30多個國家發生抗議和騷亂,今年中東國家發生的政治動盪也與此有關. 發展失衡加劇矛盾地球是迄今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人類只能也必須在地球資源與環境容量允許的范圍內謀求人類文明的發展.問題在於,地球人口除了總量還有結構問題.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世界人口問題實際上是不均衡發展問題.目前世界人口80%以上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未來全球人口增長的90%也來自這里.而與全球人口激增形成反差,生育率下降席捲大多數發達國家.這是世界發展失衡的一種表現,其隱含的內在矛盾可能在未來歲月中顯現出來.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可能有數以十億計的人口陸續步入「中產階級」行列,但在傳統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的情況下,這可能意味著地球資源承載力的難以為繼.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為應對勞動力人口持續減少,可能不得不進一步實行移民政策,這可能導致社會矛盾加劇.瑞典學者鮑威爾說,從目前來看,世界人口的絕對數量還不是問題,問題是人口的增長能否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本報連線穩定生育水平是關鍵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認為,聯合國發布的人口報告採取現有較高的生育率作為參考,從正常生育水平看,2100年很可能達到90億. 實際上,近些年許多國家在意識到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後,都不同程度地調整了生育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為何人口還能「驚人」增長?「世界人口基數較大,導致增長慣性在短時間內不會消失.」陸傑華解釋,根據統計,每過12年人口就增長10億.至少到2050年前,世界人口總量都會呈增長態勢. 人口過快增長,埋下的是資源環境的危機.陸傑華提醒,對人口發展來說,資源環境是硬約束,要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生活方式必須更加節約、環保,穩定生育水平最為關鍵.本報記者 汪丹延伸閱讀孟加拉國:地球上最擁擠的地方孟加拉國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首都達卡非常擁擠,每個公園甚至人行道都被流浪漢所佔.該城市的公路和小巷也是一片混亂,乞丐、菜販子、小商販和黃包車穿梭其中,每天都會有大約1500萬人受阻於交通堵塞.在首都附近的農村,大片的平原被洪水淹沒,斷斷續續的土地看上去像停車場,滿滿地鋪滿了人.在孟加拉國,高速公路上都沒法孤單. 到2050年,孟加拉國人口可能高達2.2億,而現在的土地到時可能已沉入海底.這樣的情景由兩個同時進行的事件造成:人口出生率盡管有大幅下降,但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仍有幾百萬孟加拉人出生;氣候變化到2100年,海平面會上升數英尺,南部海岸1000萬至3000萬人將無地可立.那時的孟加拉國將比現在更加擁擠,或者,部分人作為「氣候難民」流亡到其他國家. 已退休的少校基恩·穆尼奴扎曼(音譯)現在管理著孟加拉和平與安全研究所,他預測說:「到2050年,無地可立的人們不僅會擠滿孟加拉國有限的土地,還會擠滿政府、研究所、邊境線.」 最新一項對136個港口城市的研究報告表明,到2070年,人口比例增長最快且遭受氣候變化帶來危險最大的兩個城市,均在孟加拉國:達卡和吉大港.孟加拉國的庫爾納緊排其後.目前達卡已經接受了數千上萬移民,基礎服務設施難以維持,已沒有更多的地方容納更多的人. 俄羅斯:人口下降規模速度驚人俄羅斯的人口長期保持了較高水平的負增長,目前俄羅斯人口自然減少的速度,相當於三五天打一場「第二次車臣戰爭」. 俄羅斯的人口數量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一直呈下降態勢.據俄官方統計,1992年年初俄人口總數為1.487億,到2003年中減到1.445億.盡管大量國外移民彌補了自然減員,但俄羅斯這期間的絕對人口總量還是減少了約420萬. 俄羅斯並不是人口下降的惟一國家,德國、義大利、瑞典人口負增長情況嚴峻,英國、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日本等國人口都呈負增長.然而,在人口下降的規模和速度上,卻沒有任何一國能望其項背.聯合國人口署估算,從2000年到2025年,俄羅斯人口將減少2100萬,全國15至24歲年齡段的人口數將不會超過600萬. 俄羅斯多數青年人對建立家庭的興趣不大,他們不急於結婚,已經建立家庭的則忙於離婚.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俄羅斯平均每個育齡婦女只生1.1個孩子,而要保持人口數量的穩定,需要每個育齡婦女平均生2.4個孩子. 按歐盟的統計,目前有18個歐洲國家出現人口負增長的現象,但除俄羅斯外都能保持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平衡.俄羅斯的死亡率和出生率大約是1.7∶1,這一比例在俄羅斯衛生部近年的統計表冊中,峰值曾高達7∶1. 過多的煙民,不合理的飲食結構,缺少運動的生活方式以及醫療保障體系的不完善,都是促成俄人口死亡率增大的重要因素.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就是酗酒.俄媒體報道說,每年大概有近3萬人死於與酒精直接相關的事件,每年冬季因醉酒而凍死街頭的人就達5位數.而各種意外事故直線上升也是原因之一,因意外事故遇難的65歲以下的俄男性比歐盟其他國家高出4倍以上. 韓國:本世紀末人口將減半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發布《克服低出生率緊急提案》報告說,低出生率已成為韓國面臨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如果繼續保持目前的出生率,預計到2100年大韓民族人口將減少一半. 報告預測,受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影響,2029年起韓國將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報告還說,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25歲至54歲年齡段的主要勞動力人口將從今年開始減少,到2050年將減少至1298萬人,僅為目前的54%. 據統計,2009年韓國新生兒數量為44.5萬名,同比下降4.4%.韓國已婚育齡婦女平均生育1.15個孩子,接近世界最低水平. 資料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世界上第50億個居民出生在原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他的名字叫馬特伊·加斯帕.後來薩格勒布市被定為第50億個居民城.當時世界各大報頭版都刊登了「全球人口闖入50億大關」、「50億意味著什麼」等非常醒目的發人深省的大標題.為了引起國際社會對人口問題更深切的關注,1989年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倡議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1990年聯合國大會根據開發計劃署理事會第36屆會議的建議,通過決議決定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花絮蝴蝶形摩天大樓應對人口爆炸這是一座外形像展翅的蝴蝶的巨大的垂直溫室,它有132層高,能夠為城市發展農業提供足夠的空間飼養牲畜、家禽,它的牆壁和天花板都可以被當作菜園種植蔬菜.同樣,它也有足夠的空間用於居住和辦公.設計者認為,它將在全世界的城市掀起一場農業革命,以應對人口爆炸. 第70億個人降生在哪兒? 今年晚些時候,確切地說是10月31日,一名男孩將會在印度的北方邦的一個小山村降生.他的出生將會被證明是我們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刻,因為他的到來將標志著地球上的人口總數達到70億.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確切地知道這個男嬰的身份.但是根據人口統計學家的說法,這個日期、這個地點、這個性別是最有可能的.印度每年出生的人口數量是最多的,達2700萬.作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州,北方邦有將近2億人口.
③ 2025年的世界人口大約有多少
1995年至2000年間,世界人口增長 率為1.33%,每年新增人口7800萬,下世紀中葉,世界人口數將為73至 107億,預計2050年的中位數為89億。1998年年中的統計表明,世界 人口數為59萬,其中47萬(8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近12萬(20%) 生活在發達國家;亞洲佔61%,為35.85億;非洲的人口數為7.49億, 在過去的兩年間超過了歐洲的人口數(7.29億);拉美和加勒比的人口數約為 5.04億;北美3.05億。1995年至2O00年間的人口增長率為1.3 3%,較1965至1970年間的峰值2.04%有了顯著下降,較1990至 1995年間的1.46%也有進一步降低,每年新增人口較1985至1990 年間峰值的8600萬已經有所下降,預計在2015至2020年間將減少到6 400萬,2045至2050年間減少到3000萬。從1804年世界人口達 到10億算起,世界人口總數的增長不斷加快:用123年的時間增加到20億( 1927年),用33年時間在1960年使人口數增加到30億,用14年使之 增加到4O億(1974),1987年世界人口數達50億,花費了13年;而至1999年世界人口總數達到60億,僅僅只有12年。對下世紀人口變化,他 的預測是,世界人口的增長可望有所減緩,將在14年後增加另一個10億,20 13年70億,2028年80億(15年),2054年90億(26年)。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今年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統計顯示,目前世界總人口為64.647億,人口增長率是1.2%。其中發達國家人口為12.113億,增長率是0.3%;發展中國家人口為52.535億,增長率是1.4%。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6個孩子 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一日,一對美國夫婦迎來他們的第十六個孩子,這在美國頗為另類。 當發達國家因人口急劇減少而苦惱時,發展中國家卻為如何遏止人口增長而發愁。不同的人口壓力造成了不同的應對之道。目前,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放緩,而絕對人口數量仍在上升。未來幾十年中,不斷增加的人口仍會給地球帶來沉重負擔。 聯合國:全球人口增勢放緩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今年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統計顯示,目前世界總人口為64.647億,人口增長率是1.2%。其中發達國家人口為12.113億,增長率是0.3%;發展中國家人口為52.535億,增長率是1.4%。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6個孩子,發達國家只有1.5個,發展中國家為2.8個。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人口與發展處的負責人弗朗西斯·法拉赫博士告訴記者,過去10年中,世界人口增長率已呈下降趨勢,到2050年,全球總人口將達到91億,大大低於此前估計的100億。但由於基數龐大,全球每年增加的人口數量仍很可觀。2004年,全球凈增7600萬人,其中95%都在發展中國家。按照這一趨勢發展,到2050年,發達國家人口將停留在12億左右,而發展中國家將達到79億。 法拉赫說,現在發達國家的主要問題,一是生育率已經低於人口再生的水平。日本等國人口的絕對數量已經開始下降。二是人口的老齡化,目前全球已有50個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為彌補勞動力不足、社會負擔加重等問題,許多發達國家正努力吸收新移民。 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情況也各不相同。中國、巴西等23個發展中國家,已經進入生育率下降的階段,但由於人口基數大,人數還在增長。同時,它們也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一些最不發達國家生育率還是太高,平均每個婦女生育5個孩子。艾滋病泛濫影響這些國家,特別是南部非洲國家的人口數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人口結構呈菱形,即老人和孩子少,中青年多,其中十幾歲的年齡段人口最多,大約有13億。這預示著接下來的10年,全球人口仍面臨一個生育高潮。只有該年齡段的人晚婚晚育,把生育高潮分散拉長,才能減少其負面影響。有人甚至把這一問題提高到與世界和平直接有關的程度。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人口發展的前景仍相對樂觀。(本報駐聯合國特派記者何洪澤) 德國:婦產醫院里就缺嬰兒 「幾十年之後,德國街頭將看不到年輕人。」這樣的擔心正不斷出現在德國媒體上。隨著近年來新生嬰兒的減少,提高生育率已成為德國一項重要國策。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德國的出生率自1975年以來基本低於死亡率。平均每個德國婦女只生育1.4個孩子。 德國人口問題專家科雷穆教授不無擔憂地告訴記者,到2050年,德國人口將從現在的8200萬下降到7080多萬,一半以上的人口將超過50歲,1/3的人口超過60歲。在未來50年內,德國人的死亡率將大大超過出生率。 前不久,記者走訪了柏林一家婦產醫院。這家醫院擁有先進的設備,技術精湛的醫護人員及超過1000張的病床。然而,每天只有幾個嬰兒在這里出生。 院長希曼先生無奈地對記者說:「這里什麼都不缺,就缺嬰兒。」 科雷穆教授認為,年輕人觀念的改變是德國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工作壓力使許多年輕人不願建立家庭,很多已婚夫婦也不想要孩子。《世界報》調查顯示,只有一半的德國人希望組建一個有後代的家庭。德國婦女唐娜的話很有代表性:「我從沒想過要生一個孩子,那將意味著放棄我現有的工作。」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兼顧事業,這讓無數媽媽頭痛不已。 生育率的降低,也給德國19世紀就創建的養老保險體制帶來極大的沖擊。德國的退休保險體制實行的是「轉攤方法」。按照一般規律,最合理和有效的比例應該是每3個在職員工養活1個退休人員。可再過20年,德國100名在職員工就須養活78個退休者。 歐洲人口問題專家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大,人口是個重要因素。對此,《法蘭克福匯報》編輯席爾馬赫爾博士說:「不生孩子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競爭力,它早晚會毀了德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也強調,國家的出生率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因素,多生孩子將成為德國的頭等戰略任務。 為了讓年輕人多生孩子,德國政府可謂「絞盡腦汁」。政府首先推出獎勵政策,婦女每生育一個孩子,每月都可獲得一筆數目可觀的補貼。政府還提出要在2010年前建立23萬個托兒所,並將延長學校的授課時數,以幫助有工作的母親。 實際上,生育率持續下降並不只是德國的問題,它已成為歐洲的普遍現象。歐盟去年的人口報告顯示,歐洲各國婦女平均生育1.4個孩子,愛爾蘭最高,也僅為1.9個。(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青木) 俄羅斯:死亡率是出生率的1.6倍 俄羅斯正面臨從未有過的非戰爭性人口危機。不久前舉行的俄羅斯政府工作會議公布,俄人口最近10年減少了1000萬,到2008年以前,每年俄都將減少60萬人口。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但人口數量卻僅排在世界第8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俄人口學家指出,當前俄羅斯的人口特點:一是出生率低,二是死亡率高。2005年,俄人口死亡率是生育率的1.6倍,高出美國和歐洲國家2—3倍。上世紀60年代中期,俄每名已婚婦女平均生2.1個嬰兒,如今只有0.9個,不想要孩子的家庭達700多萬。俄人口學家警告說,如果照此速度遞減下去,俄羅斯民族將成為世界上的「少數民族」;到24世紀時,俄羅斯民族甚至可能從地球上消失。 俄社會學學者和政府官員普遍認為,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百姓生活負擔加重,以及不願生孩子家庭的增多,是俄羅斯人口危機的主要原因。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和實施良好的移民政策是解決人口危機的關鍵。 俄總統普京上任之初便把人口問題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他在2000年發表國情咨文時就指出:「俄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的話,我們民族的生存將受到威脅。」普京責成俄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社會人口問題委員會」,對俄羅斯兒童進行全面普查。不久前,俄羅斯還計劃赦免來自獨聯體的100萬非法移民,希望可以改變目前的人口形勢。 另外,俄政府還決定將婦女每生育1個嬰兒將得到的補貼提高到1萬盧布(1美元約合29盧布),對18個月以下的嬰兒每月的補貼也由500盧布增加到800—1000盧布。據估算,僅此一項,政府每年將支出90億—100億盧布。盡管如此,當記者詢問一些俄羅斯青年是否想要孩子時,他們的回答依然是否定的———因為和生養孩子高昂的花費相比,政府的補貼不過是杯水車薪。(本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馬劍)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國家統計局2005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4年末我國總人口為129988萬人 。 2005年1月6日零點2分,中國第13億個公民在北京婦產醫院出生,這一天也成為「中國13億人口日」。這個小公民為男性,體重3,660克,身長52公分。>>> 2005年1月,北京市公安機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北京實際居住人口(包括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目前已達到1524.4萬人。2005年4月12日,北京市統計局對外發布消息稱,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從1949年的420.1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1492.7萬人。 2005年8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數字顯示,2005年年中的香港人口為6943600人(臨時數字)。>>> 據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截至2005年3月31日,澳門的居住人口估計為46.98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7萬人。>>> 新華網2005年1月報道,台灣地區人口近2270萬。>>> 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台灣當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數據)。
④ 全球總人口
世界人口
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時刻的人口總和。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估計,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億;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則顯示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達到70億,2014年達到71億。2016年,世界人口達到了7,262,306,342人(72億6231萬人)。
世界人口在14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飢荒時期後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隨後由於戰爭等因素,增長速度時快時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1950年代起,由於導致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如戰爭和飢荒)的減少,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明顯加快——每年超過1.8%。這一狀態持續到1970年。1963年世界人口增長了2.2%,達到了歷史峰值。隨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育觀發生改變,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長率約為1.1%。預計2040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當前的預計都顯示世界人口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增長,但由於較難估計出生率下降等因素,無法得出具體數值,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將大約在75億至105億之間,取決於出生率下降的速度。長遠看來,估計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將停止增長並緩慢下降。與此同時,一些分析也對人口增長能否可持續表示擔憂。
中文名
世界人口
外文名
world population
解釋
世界上在某一時刻的人口總和
世界人口數量
77億2723萬(2019年8月)
屬性
專業術語
快速
導航
人口70億
活在貧民窟
具體數據
人口歷史
稀疏地區
十大城市
人口上億國
人口密度
分布特徵
發展問題
未來人口
人口爆炸
增長情況
人口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重視。從1954年起,聯合國幾次召開世界性人口會議。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開羅召開的第三次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來自182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這次會議第一次將人口問題與可持續發展聯系起來。會議最後通過了《行動綱領》,呼籲各國加強在人口與發展領域的合作,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1999年6月30日至7月2日聯合國召開人口和發展特別會議,再次從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解決人口問題的重要性。
世界人口密度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1995年7月11日在倫敦發表的世界人口報告說,1995年世界人口總人數為57億。文盲為9.6億,其中2/3是婦女,1∕3為兒童。據推測,全球每年增加人口數量將保持在8600萬以上。到2015年世界人口將達71─78億,到2025年將超過80億,到2050年將達到94億。據科學家的分析,到208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頂峰,為106億,在此後將逐漸下降,到21世紀末降至103.5億。
人口70億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預測,2011年10月30日世界人口即將達到70億。據悉,聯合國人口統計方法是「黃金標准」,但專家質疑其推斷准確性。聯合國人口基金用「黃金標准」推算第80億人口將出現在2025年,第100億人口將出現在2100年前,並表示誤差不超過1%。但分析人士稱這個誤差在大基數作用下,可將第70億人口的降生時間提前或滯後半年。
當日不少國家將在產房內等待「70億寶寶」,並准備舉行活動紀念此日。然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他不準備抱抱「70億寶寶」,因為「他(她)出生在一個矛盾的世界裡」,一個「食物充足,卻有10億人每天餓肚皮」的世界。潘基文在幾天前演講中說:「這不是一個數字的故事,這是一個有關人類的故事,70億人,意味著需要更多食物,更多能源,更多就業和受教育的機遇,更多權利以及更多讓他們繁衍和撫育後代的自由」。丹妮卡·卡馬喬在媒體聚光燈的環繞下,於31日零點前2分鍾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一家醫院降生。她將成為全球范圍內幾名被宣布成為象徵性的世界第70億人口的嬰兒之一。
聯合國高級官員前往菲律賓接見了這個小嬰兒及其父母,並送給丹妮卡一個小蛋糕作為禮物。此外,卡馬喬一家還收到了來自當地捐贈者的各種禮物,包括為丹妮卡准備的助學基金和幫助該家庭開辦雜貨店的費用。
菲律賓衛生部長歐納表示,世界第70億人口的降生為菲律賓帶來審視人口問題的契機。據悉,菲律賓截至2014年是世界上位居第12位的人口大國,擁有1億人口。中國和印度依然占據前兩個席位。
活在貧民窟
回溯1999年10月12日,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將波黑寶寶梅維奇「指定」為全球第60億人。這個寶寶如今生活在薩拉熱窩貧民窟中。
聯合國統計顯示,世界人口從10億增長到20億用了一個多世紀,從20億增長到30億用了32年,而從1987年開始,每12年就增長10億。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修訂版》報告預計,世界人口將在2030年之前達到73億,2050年達到97億,2100年達到112億。其中發展中地區特別是非洲增長最快。印度2022年將成為第一人口大國,奈及利亞人口將在2050年超越美國。世界各國人口增速將會下降,老齡人口比例將會上升。
負責經濟與社會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吳紅波表示,理解未來的人口變化及其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對設計與實施新的發展議程至關重要。
一是世界人口排名洗牌。報告顯示,中國與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分別佔世界總人口的19%和18%。到2022年,印度人口可望超過中國。目前,在世界10個人口大國中,亞洲佔5席,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其餘5國是美國、奈及利亞、墨西哥、巴西和俄羅斯。其中,奈及利亞人口位居第七位,也是目前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三大國。到2050年,3億人口以上的國家將達到6個,新增加分別是印尼、奈及利亞、巴基斯坦。2050年(中國)人十三億八千多萬左右,這是2016年國家衛計委發布過的消息。(印度)人口具體不詳一定會比現在多。
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增長的主力來自非洲生育率較高的國家和部分人口大國。在2015年至2050年之間,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來自9個國家,按照增量分別是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剛果民主共和國、衣索比亞、坦尚尼亞、美國、印尼和烏干達。
二是非洲成為人口增長最快的大洲。由於出生率較高,非洲2015年至2050年的新增人口可望佔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以上。在此期間,非洲28個國家的人口將會翻番。到2100年,10個非洲國家的人口預計將增加5倍,分別為安哥拉、蒲隆地、剛果民主共和國、馬拉維、馬里、尼日、索馬里、烏干達、坦尚尼亞和尚比亞。
三是世界人口增速下降。由於全球整體出生率下滑,世界人口增速相應下降。由於生育行為變化不大,未來的人口增長速度主要基於出生率。出生率的不同,可在數十年間影響人口分布。近年來,世界各地的出生率明顯下降,即使在出生率較高的非洲也是如此。
四是老齡人口迅速增長。由於人口增長速度因出生率下滑而下降,導致老齡人口比例上升。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在2050年增長一倍,到2100年增長兩倍。世界多數地區在未來數十年間將面臨老齡人口比例明顯上升問題,到2050年,歐洲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增至34%。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及亞洲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從目前的11%至12%增至2050年的25%以上。非洲的年輕人口比例最高,但是人口老化的速度同樣迅速,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從目前的5%增至9%。[1]
具體數據
世界上約有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人口1億以上者有13個國家,它們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俄羅斯、奈及利亞、孟加拉國、日本、墨西哥、菲律賓與衣索比亞。這13國人口總數達到了43.5億之多,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3.11%。
非洲人口增長過快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由於世界各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因而人口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世界人口空間分布分為人口稠密地區、人口稀少地區和基本未被開發的無人口地區。據統計,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區的約占陸地面積的7%,那裡卻居住著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人口在各大洲之間的分布也相當懸殊。歐亞兩洲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32.2%。但兩洲人口卻佔世界人口總數的75.2%。尤其是亞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於此。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一半而人口尚不到世界總人口的1/4。大洋洲陸更是地廣人稀。南極洲迄今尚無固定的居民。歐洲和亞洲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都在90人以上,非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平均每平方公里在20人以下。大洋洲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每平方公里才2.5人。世界人口按緯度、高度分布也存在明顯差異: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帶是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區,世界上有近80%的人口分布在北緯20°~60°之間,南半球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11%多;世界人口的垂直分布也不平衡,5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200米以下、不足陸地面積28%的低平地區。由於生產力向沿海地區集中的傾向不斷發展,人口也隨之向沿海地帶集中。各大洲中距海岸200公里以內臨海地區的人口比重,已顯著超過了其面積所佔的比重,並且沿海地區人口增長的趨勢還會繼續發展。
《2010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90億,人口過億的國家將增至17個,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報告顯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至91.5億,增加22.41億。其中非洲地區人口將從10.33億增至19.85億,增幅最大亞洲地區的人口也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將從41.67億增至52.32億;而歐洲人口將從7.33億減至6.91億,將是唯一人口減少的大洲。 報告說,全世界共有11個國家人口過億。其中中國人口最多,達到13.54億,其次為人口12.15億的印度。其他人口過億的國家依次為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奈及利亞、俄羅斯、日本和墨西哥。 報告預測,到2050年時,剛果(金)、埃及、衣索比亞、坦尚尼亞這4個非洲國家以及亞洲的菲律賓和越南也將人口過億。屆時,印度的人口將增至16.14億,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人口將增至14.17億,退居第二。 世界人口總數為69.09億,其中只有12.37億人生活在較發達地區。
人口歷史
古代人口
根據現代分析,人類在大約公元前七萬年遭遇了種群瓶頸。起因可能是印尼蘇門達臘島北部的多峇湖大型火山爆發造成的巨災所影響。從那時起,世界總人口長期停滯在一百萬左右,大家都通過狩獵採集為生,而這種生存方法使得人口沒有條件快速增長。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公元前一萬一千年,人們開始發展農業為止。在此之前,世界人口從未超過1,500萬人。
當人們開始大規模發展農業後,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有所加快。公元前8000年全世界有人口五百萬人;公元1年全世界有大約兩億人;而到公元4世紀,光羅馬帝國就居住有大約五千萬人以上。
然而,世界人口的增長又因為瘟疫、戰爭等影響而有所波動。以歐洲為例,查士丁尼大瘟疫使得八世紀歐洲的人口比公元541年減少了大約一半。隨後歐洲的人口又有所增長,到1340年,歐洲大約有七千萬人。14世紀主要發生在歐洲的黑死病又使得世界人口從1340年的大約4.5億,減少到1400年大約3.5至3.75億。歐洲隨後花了約200年的時間來恢復到1340年時的人口水平。而另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由於改朝換代的原因,人口也經歷了巨幅波動。根據估計,1393年中國大約有6,500萬人,比1200年的1.23億減少了約一半。主要是宋朝至元朝長期發生戰爭的原因。1368年明朝建立時中國的人口大約是6,000萬人。到1644年明朝滅亡時,人口增長到約1.5億。
英國的人口在1650年達到560萬人。比1500年的260萬有所增加。十六世紀歐洲掀起的殖民潮也為世界人口增長做出了貢獻,因為殖民者往往會將殖民地較為先進的農作物(例如玉米、紅薯)帶到其它地區推廣以增加糧食產量。
1500年的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人口約有五千萬至一億人。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前的北美洲約有兩百萬至一千八百萬人。然而,歐洲人卻把一些當地土著從未遇到過的傳染病也帶到了北美,由於當地人還沒有建立起這些疾病的免疫力,估計當時的北美原住民有90%是因為感染上傳染病而死。
現代人口
隨著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的展開,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嬰兒存活率大幅上升,人均壽命也有所延長。以英國為例,1730-1749年,英國有74.5%的兒童在五歲前即夭折,在1810-1829年,這一數字降為31.8%。1700年起歐洲人口開始劇烈上升,到1900年已經達到4億,比1700年的一億人翻了四倍。而1900年時的歐洲人口佔了全世界人口約36%。
在19世紀,強制種痘已經在西方國家展開,而醫療衛生設備也在這些地方普及開來,西方國家人口增長速度也不斷上升。英國的人口更是每五十年便翻一番。1801年,英國有830萬人;在1901年,人口增加到3,050萬人;而在2006年,則有超過六千萬人。美國的人口也從1800年的530萬增長到1920年的1.06億。在2010年,美國已經有超過3.07億人。
二十世紀初和中葉的蘇聯人口經歷了較大起伏。由於持續不斷的戰爭,截止到1945年二戰結束,蘇聯喪失了約九千萬人。隨後蘇聯的人口平穩增長,但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人口又陷入停滯。2012年俄羅斯有1.43億,比1991年的1.48億有所減少,如果人口發展形勢不變,到了2050年,更會降到1.07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世界進入相對和平的時期,科技、醫療水平持續改善,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十分迅速。這些國家主要來自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中國為例,1850年的清朝約有4.3億人,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有5.8億人。盡管戰爭不斷,一百多年間人口還是增長了1.5億。從五十年代起,中國的人口也迅猛增長,1982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人口超過十億;現今,中國有超過13億人口,龐大的人口數迫使中國政府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以減緩人口增長。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印度在1750年約有1.25億人,1941年達到3.89億;而當前印度已經有超過12億人口。印尼爪哇地區的人口從1815年的五百萬人升到當前的1.3億人。墨西哥的人口從1900年的1,300萬增長到2009年的1.12億。非洲的肯亞人口也從1920年的290萬增長到當前超過3,700萬。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教育水平提高,這些國家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人口增長放緩的跡象。這主要體現在出生率開始下降,並由之而來的老齡化趨勢與死亡率上升。在一些發達國家(例如日本和俄羅斯),人口已經開始逐漸減少。
人口裡程碑
估計世界在1804年左右突破10億人。隨後用了大約123年於1927年突破20億;緊接著在1960年突破了30億大關,這期間僅用了33年;1974年,世界人口花了14年突破40億;1987年花了13年突破50億;1999年花了12年突破60億;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世界人口突破70億;而美國人口調查局則顯示全世界在2012年突破70億人,距離1999年裡程碑花了約13年。
稀疏地區
世界上有一些國家受地理條件的限制或人口相對較少而國土面積卻相對較大等情況,人口分布非常稀疏,甚至每平方公里僅0.026人。
人口老齡化
格陵蘭島
人口總數約5.69萬人,面積217.56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0.026人。格陵蘭島是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冰雪覆蓋的一個島嶼,位於加拿大東北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也是丹麥的一個自治省。格陵蘭島的面積比美國阿拉斯加州大一些,與沙烏地阿拉伯面積相當,擁有285萬立方千米的冰層資源,總人口不足5.7萬。
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 (英、阿根爭議)
人口總數3060人,面積1萬2173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0.25人。
擁擠的車站
福克蘭群島是由大西洋南部兩個主島嶼和776個小島嶼組成的,距離阿根廷海岸480公里,它是英國的一個海外自治地區。其面積相當於美國康涅狄格州或北愛爾蘭,人口僅3060人,島嶼上飼養著583000頭綿羊。
西撒哈拉
人口總數44萬人,面積26.6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1.3人。西撒哈拉位於非洲北部,北部鄰近摩洛哥,東北部鄰近阿爾及利亞,東部和南部鄰近毛利塔尼亞,西部鄰近大西洋。摩洛哥和波利薩里奧陣線(POLISARIO FRONT)曾對該地區的領土控制權發生過爭執。其面積相當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或紐西蘭,總人口44萬,該地區沙土較多,大量缺水。
蒙古
人口總數264.65萬人,面積156.41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1.7人。
擁擠的車站
蒙古是東亞的一個內陸國家,位於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它是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家(僅次於哈薩克),其面積相當於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或伊朗,總人口260萬。
蓋亞那
人口總數18.70萬人,面積9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2.1人。法屬蓋亞那地區位於南美洲東海岸,西部鄰近蘇利南,西南部鄰近巴西,北部鄰近大西洋。像其他海外附屬地區,法屬蓋亞那屬於法國26個地區之一,該地區面積相當於美國緬因州或葡萄牙,總人口18.7萬,這里有歐洲宇航局的一個太空發射場。
納米比亞
人口總數203.12萬人,面積82.43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2.5人。
納米比亞位於非洲西南部,西部鄰近大西洋,南部鄰近南非,東部鄰近波札那,北部鄰近安哥拉。其面積相當於巴基斯坦,總人口203萬,該國是艾滋病重傳染區。
澳大利亞
人口總數2105萬人,面積768.23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2.6人。
澳大利亞位於印度洋和太平洋,其面積相當於美國48個州,是歐盟國家領土面積的兩倍,三分之二人口都居住在沿海5個主要城市。
蘇利南
人口總數44.92萬人,面積16.38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2.7人。
蘇利南共和國是南美洲北部的一個國家,國土西部鄰近蓋亞那,南部鄰近巴西,東部鄰近法屬蓋亞那,北部是大西洋。其面積相當於美國威斯康星州或突尼西亞,人口近45萬,與其他面積相當的國家比較,該國居民使用多種語言。
冰島
人口總數30.97萬人,面積10.3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3人。
冰島是歐洲北部的島國,位於北大西洋、歐洲大陸和格陵蘭島之間。其面積相當於美國肯塔基州或前東德的面積,人口僅為30萬,其中老年人群占的比例很大。
毛利塔尼亞
人口總數306.87萬人,面積102.55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3人。
毛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位於非洲西北部,西部緊靠大西洋,西南部鄰近塞內加爾,東部和東南部與馬里接壤,東北部與阿爾及利亞相鄰,其面積相當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人口卻僅有300萬。
十大城市
東京
東京
3553萬人口,建成區面積6,993平方公里;東京都人口1282萬,面積2155平方公里;東京區部人口813萬,面積650平方公里。
墨西哥城
1924萬人口,建成區面積2072平方公里,2005年GDP3150億美元;區部人口823萬。
孟買
1884萬人口,建成區面積500平方公里;區部人口993萬。
墨西哥城
紐約
1865萬人口,建成區面積8000平方公里,2005年GDP11330億美元;區部人口800萬,面積945平方公里。
聖保羅
1861萬人口,面積2300平方公里,2005年GDP2250億美元;區部人口1000萬,面積1624平方公里。
首爾
1700萬人口,面積1049平方公里,2005年GDP2180億美元(僅區部);區部人口1023萬,面積605平方公里。
聖保羅
新德里
人口1600萬,面積1295平方公里,2005年GDP930億美元;區部人口720萬。
加爾各答
人口1457萬,面積531平方公里,2005年GDP940億美元;區部人口439萬。
雅加達
1367萬人口,1360平方公里,2005年GDP980億美元;區部人口937萬,面積650平方公里。
新德里
上海
2500萬人口,910平方公里,2005年GDP9143.90億元;上海市轄區人口1850萬,面積6340平方公里;區部面積610平方公里,人口821萬。
人口上億國
人口數量單位:
中國:14.0005億(2019年)[2]
印度:13.24億(2019年)
美國:3.30億(2019年)[3]
印度尼西亞:2.62億(2019年)
巴西:2.086億(2017年)
巴基斯坦:1.97(2017年)
奈及利亞:1.822(2016年)
孟加拉國:1.6(2016年)
俄羅斯:1.441(2016年)
日本:1.27(2016年)
墨西哥:1.27(2016年)
菲律賓:1.007(2016年)
衣索比亞:1.024(2016年)
(數據來源於聯合國人口司)
人口密度
下列面積包括內陸水域面積(湖、水塘、河)。統計日期2011年7月
排名 洲(大陸)/國家/地區 人口 面積(平方千米) 平均(人/平方千米)
-
全世界(僅計算土地)
6,928,198,253
148,940,000
46.5
-
亞洲
4,000,601,258
43,810,589
91.3
-
歐洲
728,389,000
10,180,000
71.6
展開全部
分布特徵
(1)人口增長在時空上分布不平衡:世紀人口成倍增長的時間在不斷縮短;各大洲之間和各個國家之間的增長速度很大差異。
(2)、世界人口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中低緯度地區,沿海地區。
(3)、世界人口結構:人口老齡化迅速。(白發浪潮)
(4)、世界人口遷移:近代大規模人口移動:歐洲向美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移民,非洲向美洲,亞洲各國向外移民。
(5)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城市化發展中人口過度大城市化。
發展問題
科學家早先的測算結果認為,地球最多能夠養活100億到150億居民。如果不及時有效控制人口增長,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理想很可能難以實現。
聯合國2005年3月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過去50年間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和經濟活動的不斷擴展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壓力。人類活動已給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農耕地、河流和湖泊帶來了消極影響。近幾十年來,地球上五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紅樹林遭到破壞,動物和植物多樣性迅速降低,三分之一的物種瀕臨滅絕。
人口增長和其他因素結合在一起,已經對整個人類社會構成嚴峻挑戰。以水資源為例,全球至少有11億人無法得到安全飲用水,26億人口缺乏基本的衛生條件。在沉重的人口壓力面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等人類共同的理想受到巨大威脅。
人口問題涉及「地球村」每個成員,發達國家也不例外。美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及其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人均資源和能源消耗量,使人們對美國式發展道路產生了質疑。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也出現人口負增長和社會老齡化等問題。這些意味著,不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需要高度重視人口問題,建立符合自己國情的科學的人口發展戰略。
未來人口
總的趨勢看來,世界人口的增長在逐漸放緩。但由於有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存在(例如出生率變化、潛在的戰爭等),未來世界究竟會有多少人變得較難預測。不同的統計方法總是會獲得截然不同的結果。以2050年的人口預測為例,當前不同預測機構得出的結論是介於75億至105億之間,聯合國在2009年曾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1.5億,然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被上調到了96億 。而美國人口調查局估測2050年世界將有大約92.5億人。然而這些預測都僅能作為參考,因為人口預測有太多不確定性。有些國家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比預計的快。以中國為例,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間的人口增長率低於預期,因此導致聯合國對中國的未來人口峰值預測不斷下調,從最初的超過15億人下調到不到14億。
而從各洲的狀況來看,非洲在未來數十年人口將會持續以較快速度增長,並成為世界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除了歐洲之外的其它各洲的人口也將顯著增長,同時多數發展中國家也將經歷大規模城市化,大量人口將往大城市聚集。
2008年聯合國預測各大洲人口分布(億人)
年份 世界 亞洲 非洲 歐洲 拉丁美洲 美國及加拿大 大洋洲
2015
73.02
43.91 (60.1%)
11.53 (15.8%)
7.34 (10.1%)
6.18 (8.5%)
3.68 (5.0%)
0.38 (0.5%)
2020
76.75
45.96 (59.9%)
12.76 (16.6%)
7.33 (9.6%)
6.46 (8.4%)
3.83 (5.0%)
0.40 (0.5%)
2025
80.12
47.73 (59.6%)
14.00 (17.5%)
7.29 (9.1%)
6.70 (8.4%)
3.98 (5.0%)
0.43 (0.5%)
展開全部
由聯合國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說,地球人口將在本世紀持續增長,到2100年可能會達到110億。這比此前通常認為的要多出20億,而主要原因是非洲人口增幅巨大。這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的新研究認為,由於生育率持續保持高水平,非洲總人口到2100年可能增加3倍,由約10億增加到本世紀末的約40億,而在世界其他地區,人口情況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研究稱,到本世紀末,除發達國家外,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數發展中國家同樣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4]
人口爆炸
過去數十年來,由於工業化和糧食生產技術進步,促使全球多數地方的出生率上升,加上醫學科技的發達導致死亡率大為下降,世界人口出現快速且大量的增長,科學家稱此種人口自然增加率大幅增加的現象為「人口爆炸」。這一現象在1970年代的中國、當今的印度和一些非洲國家非常明顯。人口過快增長使得人類對各類資源的需求加大,對整個生態環境而言都是一種負擔,更可帶來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問題。因此現今許多國家都在試圖控制人口的增長,降低生育率。雖然總的來看大多數國家的人口增長率都在自然地逐年下降,一部分國家仍然通過政府強制執行等方式干預人口增長。但這一舉措可能更帶來年輕人口數銳減,加劇對人口老齡化的擔憂。而部分發達國家,例如日本和俄羅斯,則面臨人口過少的問題,這些國家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非常大,已經制約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⑤ 中國總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百分比是多少
截止2016年末,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比例約為19.3%。
截止2018年末,中國總人口佔世界總人口20%左右。
截至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538萬人;中國香港2018年總人口:743萬; 中國澳門2018年總人口:66萬7400人;台灣省2018年總人口:約為2358萬人。
截止2016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8271萬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
2016年,世界人口達到了7,262,306,342人(72億6231萬人)。
歷史上,中國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較大比例。1850年中國人口約4.3億,佔世界人口的34%。由於戰亂等原因,1850年至1950年中國人口增長緩慢。1949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為5.4167億,佔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
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到1990年末,中國人口已達11.4333億人,但佔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
(5)世界人口基金會預測中國城市人口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538萬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比2017年末增加530萬人 ,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 ;死亡人口99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81‰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估計,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億;
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則顯示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達到70億,2014年達到71億。2016年,世界人口達到了7,262,306,342人(72億6231萬人)。
世界人口在14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飢荒時期後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1950年代起,由於導致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如戰爭和飢荒)的減少,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明顯加快——每年超過1.8%。這一狀態持續到1970年。
1963年世界人口增長了2.2%,達到了歷史峰值。隨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育觀發生改變,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長率約為1.1%。預計2040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當前的預計都顯示世界人口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增長,但由於較難估計出生率下降等因素,無法得出具體數值,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將大約在75億至105億之間,取決於出生率下降的速度。
長遠看來,估計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將停止增長並緩慢下降。
⑥ 據科學家測算,地球最多隻能養活100億左右的居民,而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預測,世界人
(1)淡水緊張;住房緊張;環境問題嚴重
(2)中國實行計劃生育,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長率,減少了人口增長,為減少世界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3)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提倡晚婚晚育,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
⑦ 現在全世界有多少人口中國呢越精確越好!
64.647億
1995年至2000年間,世界人口增長 率為1.33%,每年新增人口7800萬,下世紀中葉,世界人口數將為73至 107億,預計2050年的中位數為89億。1998年年中的統計表明,世界 人口數為59萬,其中47萬(8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近12萬(20%) 生活在發達國家;亞洲佔61%,為35.85億;非洲的人口數為7.49億, 在過去的兩年間超過了歐洲的人口數(7.29億);拉美和加勒比的人口數約為 5.04億;北美3.05億。1995年至2O00年間的人口增長率為1.3 3%,較1965至1970年間的峰值2.04%有了顯著下降,較1990至 1995年間的1.46%也有進一步降低,每年新增人口較1985至1990 年間峰值的8600萬已經有所下降,預計在2015至2020年間將減少到6 400萬,2045至2050年間減少到3000萬。從1804年世界人口達 到10億算起,世界人口總數的增長不斷加快:用123年的時間增加到20億( 1927年),用33年時間在1960年使人口數增加到30億,用14年使之 增加到4O億(1974),1987年世界人口數達50億,花費了13年;而 至1999年世界人口總數達到60億,僅僅只有12年。對下世紀人口變化,他 的預測是,世界人口的增長可望有所減緩,將在14年後增加另一個10億,20 13年70億,2028年80億(15年),2054年90億(26年)。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今年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統計顯示,目前世界總人口為64.647億,人口增長率是1.2%。其中發達國家人口為12.113億,增長率是0.3%;發展中國家人口為52.535億,增長率是1.4%。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6個孩子
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一日,一對美國夫婦迎來他們的第十六個孩子,這在美國頗為另類。
當發達國家因人口急劇減少而苦惱時,發展中國家卻為如何遏止人口增長而發愁。不同的人口壓力造成了不同的應對之道。目前,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放緩,而絕對人口數量仍在上升。未來幾十年中,不斷增加的人口仍會給地球帶來沉重負擔。
聯合國:全球人口增勢放緩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今年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統計顯示,目前世界總人口為64.647億,人口增長率是1.2%。其中發達國家人口為12.113億,增長率是0.3%;發展中國家人口為52.535億,增長率是1.4%。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6個孩子,發達國家只有1.5個,發展中國家為2.8個。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人口與發展處的負責人弗朗西斯·法拉赫博士告訴記者,過去10年中,世界人口增長率已呈下降趨勢,到2050年,全球總人口將達到91億,大大低於此前估計的100億。但由於基數龐大,全球每年增加的人口數量仍很可觀。2004年,全球凈增7600萬人,其中95%都在發展中國家。按照這一趨勢發展,到2050年,發達國家人口將停留在12億左右,而發展中國家將達到79億。
法拉赫說,現在發達國家的主要問題,一是生育率已經低於人口再生的水平。日本等國人口的絕對數量已經開始下降。二是人口的老齡化,目前全球已有50個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為彌補勞動力不足、社會負擔加重等問題,許多發達國家正努力吸收新移民。
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情況也各不相同。中國、巴西等23個發展中國家,已經進入生育率下降的階段,但由於人口基數大,人數還在增長。同時,它們也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一些最不發達國家生育率還是太高,平均每個婦女生育5個孩子。艾滋病泛濫影響這些國家,特別是南部非洲國家的人口數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人口結構呈菱形,即老人和孩子少,中青年多,其中十幾歲的年齡段人口最多,大約有13億。這預示著接下來的10年,全球人口仍面臨一個生育高潮。只有該年齡段的人晚婚晚育,把生育高潮分散拉長,才能減少其負面影響。有人甚至把這一問題提高到與世界和平直接有關的程度。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人口發展的前景仍相對樂觀。(本報駐聯合國特派記者何洪澤)
德國:婦產醫院里就缺嬰兒
「幾十年之後,德國街頭將看不到年輕人。」這樣的擔心正不斷出現在德國媒體上。隨著近年來新生嬰兒的減少,提高生育率已成為德國一項重要國策。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德國的出生率自1975年以來基本低於死亡率。平均每個德國婦女只生育1.4個孩子。
德國人口問題專家科雷穆教授不無擔憂地告訴記者,到2050年,德國人口將從現在的8200萬下降到7080多萬,一半以上的人口將超過50歲,1/3的人口超過60歲。在未來50年內,德國人的死亡率將大大超過出生率。
前不久,記者走訪了柏林一家婦產醫院。這家醫院擁有先進的設備,技術精湛的醫護人員及超過1000張的病床。然而,每天只有幾個嬰兒在這里出生。
院長希曼先生無奈地對記者說:「這里什麼都不缺,就缺嬰兒。」
科雷穆教授認為,年輕人觀念的改變是德國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工作壓力使許多年輕人不願建立家庭,很多已婚夫婦也不想要孩子。《世界報》調查顯示,只有一半的德國人希望組建一個有後代的家庭。德國婦女唐娜的話很有代表性:「我從沒想過要生一個孩子,那將意味著放棄我現有的工作。」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兼顧事業,這讓無數媽媽頭痛不已。
生育率的降低,也給德國19世紀就創建的養老保險體制帶來極大的沖擊。德國的退休保險體制實行的是「轉攤方法」。按照一般規律,最合理和有效的比例應該是每3個在職員工養活1個退休人員。可再過20年,德國100名在職員工就須養活78個退休者。
歐洲人口問題專家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大,人口是個重要因素。對此,《法蘭克福匯報》編輯席爾馬赫爾博士說:「不生孩子已經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競爭力,它早晚會毀了德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也強調,國家的出生率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因素,多生孩子將成為德國的頭等戰略任務。
為了讓年輕人多生孩子,德國政府可謂「絞盡腦汁」。政府首先推出獎勵政策,婦女每生育一個孩子,每月都可獲得一筆數目可觀的補貼。政府還提出要在2010年前建立23萬個托兒所,並將延長學校的授課時數,以幫助有工作的母親。
實際上,生育率持續下降並不只是德國的問題,它已成為歐洲的普遍現象。歐盟去年的人口報告顯示,歐洲各國婦女平均生育1.4個孩子,愛爾蘭最高,也僅為1.9個。(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青木)
俄羅斯:死亡率是出生率的1.6倍
俄羅斯正面臨從未有過的非戰爭性人口危機。不久前舉行的俄羅斯政府工作會議公布,俄人口最近10年減少了1000萬,到2008年以前,每年俄都將減少60萬人口。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但人口數量卻僅排在世界第8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俄人口學家指出,當前俄羅斯的人口特點:一是出生率低,二是死亡率高。2005年,俄人口死亡率是生育率的1.6倍,高出美國和歐洲國家2—3倍。上世紀60年代中期,俄每名已婚婦女平均生2.1個嬰兒,如今只有0.9個,不想要孩子的家庭達700多萬。俄人口學家警告說,如果照此速度遞減下去,俄羅斯民族將成為世界上的「少數民族」;到24世紀時,俄羅斯民族甚至可能從地球上消失。
俄社會學學者和政府官員普遍認為,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百姓生活負擔加重,以及不願生孩子家庭的增多,是俄羅斯人口危機的主要原因。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和實施良好的移民政策是解決人口危機的關鍵。
俄總統普京上任之初便把人口問題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他在2000年發表國情咨文時就指出:「俄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的話,我們民族的生存將受到威脅。」普京責成俄政府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社會人口問題委員會」,對俄羅斯兒童進行全面普查。不久前,俄羅斯還計劃赦免來自獨聯體的100萬非法移民,希望可以改變目前的人口形勢。
另外,俄政府還決定將婦女每生育1個嬰兒將得到的補貼提高到1萬盧布(1美元約合29盧布),對18個月以下的嬰兒每月的補貼也由500盧布增加到800—1000盧布。據估算,僅此一項,政府每年將支出90億—100億盧布。盡管如此,當記者詢問一些俄羅斯青年是否想要孩子時,他們的回答依然是否定的———因為和生養孩子高昂的花費相比,政府的補貼不過是杯水車薪。(本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馬劍)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國家統計局2005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4年末我國總人口為129988萬人 。
2005年1月6日零點2分,中國第13億個公民在北京婦產醫院出生,這一天也成為「中國13億人口日」。這個小公民為男性,體重3,660克,身長52公分。>>>
2005年1月,北京市公安機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北京實際居住人口(包括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目前已達到1524.4萬人。2005年4月12日,北京市統計局對外發布消息稱,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從1949年的420.1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1492.7萬人。
2005年8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數字顯示,2005年年中的香港人口為6943600人(臨時數字)。>>>
據澳門特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截至2005年3月31日,澳門的居住人口估計為46.98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7萬人。>>>
新華網2005年1月報道,台灣地區人口近2270萬。>>>
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台灣當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數據)。
⑧ 中國目前(2009年)的人口世界目前的人口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在2006年2月28日宣布的統計結果:中國內地在2005年12月31日的人口為1,307,560,000(另外根據CIA在 2007年6月的統計,中國人口為1,321,851,888),2005年,中國內地的新生人口為1617萬,凈增人口為768萬,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0.589%。其中男性為6億7400萬(佔51.5%),女性為6億3400萬(佔48.5%);城鎮人口為5.62億(佔43%),農村人口為 7.45億(佔57%)。
2005年,城鎮人口為5.62億(佔43%),農村人口為 7.45億(佔57%)。
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60316_402310923.ht
有報道說是 8 億多農民,我國總人口為 近 14 億,據此 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 60 % 。
據聯合國報告顯示全球人口已突破67億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9月6日發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7億,並且今年會達到67.6億'
⑨ 世界人口及面積排名
世界人口排名2018前十位的國家有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墨西哥。
世界面積排名前10的國家有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哈薩克、阿爾及利亞。
拓展資料
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時刻的人口總和。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估計,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億;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則顯示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達到70億,2014年達到71億。2016年,世界人口達到了7,262,306,342人(72億6231萬人)。
世界人口在13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飢荒時期後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隨後由於戰爭等因素,增長速度時快時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從1950年代起,由於導致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如戰爭和飢荒)的減少,世界人口增長速率明顯加快——每年超過1.8%。這一狀態持續到1970年。1963年世界人口增長了2.2%,達到了歷史峰值。隨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育觀發生改變,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2011年,世界人口增長率約為1.1%。預計2040年前,世界人口將達到80億。
當前的預計都顯示世界人口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增長,但由於較難估計出生率下降等因素,無法得出具體數值,僅得出2050年世界人口將大約在75億至105億之間,取決於出生率下降的速度。長遠看來,估計2050年至2150年左右世界人口將停止增長並緩慢下降。與此同時,一些分析也對人口增長能否可持續表示擔憂。
(資料來源:網路:世界人口)
⑩ 世界人口數量增長報告
據聯合國報告顯示全球人口已突破65億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9月6日發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顯示,世界人口已經突破65億,並且今年會達到65.6億。
該報告還預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90億。到那時,亞洲人口將達53億左右,非洲人口約20億,歐洲和北美洲人口總和約有10億。印度、中國、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6國的人口增長將佔世界凈增人口的近一半。其中僅印度一國就將佔21\%。
顯然,亞洲人口仍然處於快速增長的過程中。中國目前有13億人,預計20到30年內,將達到15億。印度人口有可能在未來超過中國。據德國人口統計研究機構8月份公布的研究報告說,印度人口增長呈加速趨勢,預計在大約30年時間里,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總的來說,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迅速。
在發達國家中,歐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為負數,美國由於每個婦女平均生2.1個孩子,還能保持人口數量大致不變。最近美國人口統計局發表報告稱,今年10月美國人口將達創紀錄的3億。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已經為發達國家人口數量做出了很大貢獻。
目前人口增長特點呈現非常不均衡的局面,亞洲、歐洲和非洲的情況各不相同,這給各國帶來了不同的人口問題。2006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就指出「女性移民」給各國帶來了新的問題。由於很多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缺乏女性醫護工作者,所以很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女性醫護人員大量擁入,成為「國際打工妹」。然而「打工妹」往往在發達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人權得不到保障。每年大約9500萬的「國際打工妹」來往於第三世界國家和發達國家,也給拐賣人口等國際犯罪提供了機會,每年有大量的婦女淪為現代社會的奴隸。
世界人口的不平衡增長,造成了一批「婦女移民」。這些「國際打工妹」一方面能夠擺脫自身貧困,為本國經濟做貢獻;另一方面,她們能夠滿足發達國家缺乏女性人才的需求。這是一種雙贏局面。各國政府也在為保障「婦女移民」的合法權利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