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基金會私有化

基金會私有化

發布時間:2021-02-11 13:34:44

㈠ 資本社會化 私有化有什麼區別

生產資料社會化是因應生產社會化的趨勢而出現的,它的出現有助於緩解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它主要是指資產所有權社會化,即讓每個人都能夠佔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具體來講,就是以職工持股制和全民持股制為代表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私有化則是指生產資料被寡頭所佔有,主要特點是少數寡頭佔有社會的大部分生產資料。

我們發現,當資本主義發展到高級階段時,生產資料私有制就會演變成以職工持股制和全民持股制為代表的生產資料公有制。這種資產所有權日益趨向社會化的新型公有制企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中國所謂的國有企業並不是公有制企業,只能算是政府壟斷生產資料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解釋成公有制絕對是嚴重歪曲了馬克思的《資本論》。

社會主義的實質就是資本社會化、生產資料社會化的過程。資產所有權社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生產高度社會化的必然產物。

一、公有制的真正含義是資本和利潤的社會化

資本和利潤的社會化包含兩點:第一點是資產所有權社會化,即讓每個人都能夠佔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具體來講,就是以職工持股制和全民持股制為代表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第二點是利潤的社會化,也就是通過各種經濟(主要是稅收手段)和社會手段將公民個人的部分財產轉變為社會財產,轉化為社會所有。利潤的社會所有程度的提高,具體表現是福利國家的出現。

歷史已經證明,當資本主義發展到高級階段時就會演變成社會主義。具體的表現形式是:1、國家擁有占人口50%以上的中產階級。2、國家和私人的資本都逐漸演變成為投資基金或風險資本。3、擁有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和良好的創業環境。4、生產的組織形式愈益社會化。股份公司、股份制集團、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跨國公司,是生產愈益社會化由低到高的不同形式;資產所有權日益趨向社會化。私營企業逐漸演變成職工持股和全民持股企業,一個大公司擁有百萬以上的股東;成年人擁有股票的比例達到50%以上。5、企業管理體制也相應地發生變化。企業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企業經營管理任務交給職業管理人員來承擔,逐漸形成一個「專家集團」、「經理階層」。企業普遍吸收職工參與部分決策和管理,出現了公司董事會中工人代表制、工廠委員會中的工人代表制、公司職工的建議制度等新的民主管理形式。企業管理從強調效率為主轉向以人為本。6、混合經濟出現,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加強。7、社會所有制和社會公正程度顯著提高。8、不斷完善的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措施,如遺產繼承稅的徵收等,在體現效率的同時也兼顧到公平。9、擁有完善的社會制衡體制和成熟的新聞輿論監督體制。個人的基本權利得到了充分保障,社會公正成為主流社會必須遵循的原則。10、擁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

郎咸平教授說,如果大家稍微了解一下西歐的產權改革,應該理解我國的產權改革方向是錯誤的,也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什麼是符合世界潮流呢?要把社會資產還給社會大眾,而不是個人。產權改革不得到老百姓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國的改革就是社會動盪的開始。

公有制的真正含義

我們發現,當資本主義發展到高級階段時,生產資料私有制就會演變成以職工持股制和全民持股制為代表的生產資料公有制。這種資產所有權日益趨向社會化的新型公有制企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中國所謂的國有企業並不是公有制企業,只能算是政府壟斷生產資料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解釋成公有制絕對是嚴重歪曲了馬克思的《資本論》。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曾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反而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效率低下,缺乏活力,越來越阻礙社會的進步。而與此同時,以職工持股制和全民持股制為代表的新型公有制企業卻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實質就是資本社會化、生產資料社會化的過程。資產所有權社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生產高度社會化的必然產物。

許多學者認為,公有制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集體或個人對某些物質生產資料的「佔有」或「擁有」,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每個人對公共企業的所有權主要是指人均對全部企業利潤的享有權。其實質是資本的社會化或公有化。這種利潤的公有化不同於人民資本主義。人民資本主義主張每個工人都持有股票,成為企業的股東,人人都享受作為股東的紅利。而資本和利潤的公有化,則指消除資本的個人所有性質,使資本為社會公有,收入與資本完全分離,企業全體成員都平等地享有對企業利潤獲得權。

美國加州大學哲學教授理查德•阿爾內森(Richard J.Arneson)解釋說: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存在的是對企業的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但此處的「公有制」並非通常所說的「擁有」(Own)。作為社會主義社會公有制的一個成員,任何個人對公共企業的所有權只構成人均對全部企業的利潤享有權。「市場社會主義容許來自勞動市場的收入的不平等分配,但不允許來自個人資本所有權的不平等分配。社會主義者聲稱,資本主義是不公正的,因為資本主義的勞資關系是對工人的剝削。在市場社會主義條件下,公有企業的利潤是分配給公眾的,而不是象私有制條件下那樣分配給股東的。可以說,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是為了少數人而剝削多數人,而在市場社會主義條件下,是為了多數人而剝削少數人」。有的學者走得更遠,把資本的社會化或公有化提高到社會主義本質的高度,並且認為社會主義的未來亦將取決於資本社會化的程度:「 許多保守分子宣稱社會主義已經死亡,這是不確切的。社會主義在21世紀將有其自己的未來,但這種可能未來將取決於把社會主義的邏輯本質理解成『生產資本的公有化』」。[1]

我們知道,生產資料私有制的主要特點是少數寡頭佔有社會的大部分生產資料。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主要特點就是生產資料社會化,即每個人都能佔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具體的講,公有制就是以職工持股制和全民持股制為代表的資產所有權社會化。社會主義的實質就是資本社會化、生產資料社會化的過程。資產所有權社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生產高度社會化的必然產物。而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依靠行政力量壟斷生產資料,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效率低下,缺乏活力,越來越阻礙社會的進步。

在社會主義國家中,人們試圖以國有企業的形式達到全體人民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理想,即生產資料公有制。在理論上,這是一種完美的經濟形態,而在現實中,這只是一種瘋狂的幻想。人們試圖利用國有企業創造大量的利潤,然後國家再把這些利潤以社會保障的形式分配給全體人民,達到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目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國有企業的性質註定了這類企業永遠不能破產(起碼大中型國企不能破產),這就導致了國家不得不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一些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中,並給予這些國有企業超國民待遇。而很多優秀的民營企業卻連基本的國民待遇都沒有,要錢沒錢(銀行不貸款),要政策沒政策(國企優先)。這就導致了「劣勝優汰「而不是「優勝劣汰」。很多國企根本沒有任何市場競爭力,只不過是由國家用納稅人的錢來支撐的而已。

這就形成了一個諷刺性的局面,人們創造國企的本意是讓國家從這些企業中獲得大量利潤然後分配給全體國民,而現實狀況卻是國家拿大量的納稅人的錢為這些「劣勝」的國企輸血。實踐還證明,國有企業還存在效率低下、腐敗猖獗、政企不分等弊端。市場經濟講究的是「優勝劣汰」,政府人為地把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用納稅人的錢保留下來,最終坑害的是全體國民。這樣的「公有制」不要也罷。因此,從宏觀上來講,公有制的真正含義是指資本和利潤的社會化,即全民持股。從微觀上來講,企業還要保障職工能夠分享到一定的利潤,即職工持股。

二、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

因此,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應該是:1、逐漸演變成職工持股和全民持股企業,使得資產所有權日益趨向社會化。2、企業管理體制也相應地要發生變化。企業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企業經營管理任務交給職業管理人員來承擔,逐漸形成一個「專家集團」、「經理階層」。企業普遍吸收職工參與部分決策和管理,增加公司董事會中工人代表制、工廠委員會中的工人代表制、公司職工的建議制度等新的民主管理形式。企業管理從強調效率為主轉向以人為本。
國有企業改革要注意的問題:1、政府要鼓勵國企職工收購(EBO)。職工收購不了的多餘股份可以公開拍賣或上市。政府應通過各種措施鼓勵普通居民尤其是本企業職工購買股票。比如簡化股票的購買手續、允許分期付款;對於本企業的雇員,以優惠價格出售,並用無償贈送少量股票等辦法,最大限度地吸收廣大國民參與,從而既增加購買國有股資金來源,又保證國有股出售時的公平性。2、政府應該禁止國企管理層收購(MBO)。國企高層幹部和中層幹部只能以普通職工身份購買限定股份。絕對不能由官方宣布某個能人來收購企業,這樣做會形成寡頭經濟,俄羅斯的慘痛教訓我們一定要吸取。3、設立黃金股。實施國有股流通時,對於那些在國民經濟中至關重要的公司,政府要為自己保留相當數量的股票。一種是直接保留股票,另外還可以設置黃金股,這種股票可以為政府提供否決權,以避免公司被外國人控制、危及國家安全。4、職工收購(EBO)可以按照企業員工貢獻大小,分成幾個等級,適當拉開距離。貢獻大的多持股,貢獻少的就少持股。這樣可以激勵員工多為企業貢獻。5、選擇合適的國有股流通次序。在制定國有股流通方案時,必須考慮國有股流通的先後次序,不能一哄而上。應首先把那些盈利的、有戰略意義的國有企業推向股票市場。國有股出售應採取的是先易後難的順序。6、虧損的國有企業應先改制再出售。第一步就是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徹底分離,通過企業重組,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從根本上改變日益惡化的財務狀況,即所謂的國有民營階段。第二步,即「徹底民營階段」,就是在條件成熟時,國家出售國有企業股票,徹底實行民營化。7、必須注意改制企業的職工安置與債務處理等善後工作。政府應積極鼓勵職工自願離職和提前退休,這部分人員可以從政府領到一筆可觀的資助金。此外,政府還應逐步放寬對勞動力市場的管理,並為失業者提供再就業咨詢和培訓服務。債務處理可以實行政府分擔一部分、改制企業自己承擔一部分以及出售國有企業股票及多餘土地償還一部分的做法,這樣既有利於加強對負債企業的壓力和財政負擔,對企業改制工作也起到了推動作用。8、尋找合適方式解決虧損國有上市公司國有股出售難問題。嚴重虧損無法扭轉的國有企業應該先搞職工收購(EBO),如果實在不行再公開拍賣,政府可以對投資者實行優惠。如果沒有投資者購買,國有資產基金會可以自己購買股票控股或全部收購股票,並在此基礎上成立股份公司,然後實施預防破產的措施並由國家預算對該企業進行投資。當企業生產穩定、效益提高後,國有資產基金會作為企業所有者,以國家的名義向證券市場發行企業股票。9、通過法制規范改制行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可以參照國外做法,成立國有股流通委員會監督企業改制。10、國有股流通范圍確定。政府要對國有股流通加以一定程度的管理,而不是全方位、實行大爆炸式的流通。政府要明確列出哪些行業不能實施國有股流通,或者對國有股流通比例實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對戰略性部門和事關國計民生的行業的國有股出售要有一定保留。11、國有股流通時的資金問題。國有股出售常常受到資金約束,可以成立國有企業託管局,解決資金約束問題,彌補資金缺口。12、國有股出售所得資金使用方向。國有股出售的收入可用於支付國有企業職工的養老和各種社會保障費用。13、國有股流通的作價與轉讓方式。採用多種形式,如:通過上市國有企業的股票逐步出售國有股權,或者通過協議方式轉讓股權,通過股權置換即在股權出售時,購買方用債權換取股權等,從而改變企業的股權結構。國有企業股權出售要堅持以盈利為前提。政府在國有股出售以前,在主管不同產業的政府部門外成立獨立於政府的私有化立法和政策制定委員會,負責有關法規和政策的制定。然後由政府任命管理、金融、法律、財務、證券等方面的專家對准備出售的國有企業的資產和運行狀況進行評估,決定股票出售的價格、數量、地點等具體事宜,力爭將國有企業以最好的價格出售。14、政府在實施國有企業股權改制後,對於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天然氣、供水、通信等自然壟斷部門,在企業改制以後,應均設有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根據《反壟斷法》和《公平交易法》對企業進行監督。以維護消費者的利益。15、聘請新的經理人。企業改革後必定有新的股東組成董事會,職工持股委員會則可委託某人參加董事會。董事會聘請新的經理人,給予股權激勵。

三、優先將國有企業股票出售給職工和社會大眾

日本在出售國有股份時,政府特別強調的是面向廣本的社會公眾出售,而不是特定的少數個人或集團,其理由是國有股份是大眾的、國民的財產。為了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日本政府極力主張將已出售的原國有股份盡快到交易所掛牌上市。但同時也非常重視上市公司的質量,對於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允許上市。

英國在國有股出售過程中,政府通過各種措施鼓勵普通居民尤其是本企業職工購買股票。比如簡化股票的購買手續、允許分期付款;對於本企業的雇員,以優惠價格出售,並用無償贈送少量股票等辦法,最大限度地吸收廣大國民參與,從而既增加購買國有股資金來源,又保證國有股出售時的公平性。而英國公眾對國有股購買熱情經歷了一個從觀望到支持的過程。在1984年以前,國民對國有股出售普遍冷淡,到1984年英國電信公司上市時,公眾熱情突然高漲,公司25萬雇員中有96%的人購買了股票。1992年瑞典政府決定將其所屬企業逐漸私有化,實行股份制。這些企業包括Procordia、Televerket等瑞典國內排名前100位的大型企業,這些企業所屬員工約有20萬人,享有優先認購權。[2]

四、民營企業改革的方向

1、 改變家族管理的舊模式
20世紀,資本主義的一大變化是經理階層的出現,經理階層的出現與資本追逐利潤的本能是一致的,表明資本並不是追求的企業的位置,而是利潤。讓能乾的人去管理,這樣就出現了財產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經理階層的出現,管理者不再是資本家,而是管理方面的專家,也就使得股權多元化,因為資本家必須讓出一部分股權才能夠吸引和激勵管理人員。而股權多元化,使得傳統意義上的資產階級已經改變了模樣。從股權廣為分散的角度可以說,資產階級人數增加了;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矛盾大為緩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愈來愈呈多樣化和社會化。中國的民營企業必須改變家族管理的舊模式,讓能乾的人去管理。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應有魄力和勇氣讓出一部分股權來吸引和激勵管理人才。

2、實行職工持股制度
職工持股計劃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模式的一種選擇,近幾十年來在美國、英國等市場經濟較發達的國家日益流行,在我國,隨著企業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種方式的職工持股近年來也得到迅速發展。職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計劃ESOP)最早起源於美國,是1958年舊金山的律師路易·凱爾索先生提出的。他認為現代市場經濟和科技進步使資本投入對產出的貢獻越來越大,如果產權過於集中,則經濟發展的好處將主要集中於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不能分享其利益,這會造成社會的分配不公。凱爾索希望建立一個使所有權分散化的新機制,使大多數並不富有的人得到一定數量的資本,人們都有可能獲得勞動收入和資本收入,從而擁有一定的生產性資源。職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計劃ESOP)最終也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中國的民營企業一定要緊跟世界潮流,積極實行職工持股制度。我國政府也可以仿效美國政府對實行職工持股計劃的民營企業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積極鼓勵民營企業實行職工持股計劃。

五、利潤的社會化 [3]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和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個人積累財富的絕對量在增加,通過各種經濟和社會手段將公民個人的部分財產轉變為社會財產,轉化為社會所有,這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出現的新現象。如通過遺產繼承稅、對高收入者徵收收入累進稅等經濟手段使個人的部分財產轉變為社會所有;通過發展慈善事業,通過第三種調節——道德調節方式等社會手段對社會財富進行收入調節等。社會所有程度提高實質是資本和利潤的社會化和公有化程度在提高。
資本和利潤的社會化程度提高是整個社會化程度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資本主義條件下所形成社會主義因素在增長的重要標志。資本和利潤的社會化程度提高,也意味著公有化程度提高,這對社會主義發展具有決定意義,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主義的未來取決於資本和利潤社會化或公有化的程度。
社會所有程度的提高,具體表現是福利國家的出現。隨著社會所有程度提高,社會大多數成員都可以較為充分享受社會財富的積累給個人帶來的好處。例如,完善的社會保障系統和社會福利事業使社會的絕大多數成員可以充分享受社會財富的增加對自己生活質量提高所帶來的益處。諸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社會救濟、最低收入保障線的確定等。由於普遍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勞動者最低生活得到了保障,最低貧困線的劃分,最低工資標準的確立,每周工作時間的確立,這一切,就大大緩和了勞資對立,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國家的法律明文規定,股份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要有一定比例的工人代表參加。這些措施緩和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矛盾。這應當看作是對私人資本和私人財產擴張的限制,是對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的一種揚棄。
社會公正和社會平等是人類的基本價值和基本政治權利。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組織形式的變化,以及資本主義社會所有程度提高,資本主義在社會公正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表現為不同的社會階層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享有同等的權利,市場公正、司法公正、新聞輿論公正等方面得到了較大程度改善。
社會公正程度提高,主要由於以下一些因素的作用:全社會教育、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選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新聞監督作用的發揮,社會各階層利益能夠得到較為充分表達,政治制衡機制的進一步健全。
上述資本主義新變化,其中含有的一些社會主義因素的增強,是資本主義自身發展中呈現的必然過程,也是現代化過程中一種規律性現象。
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上述新現象和新特點,可以從兩個層次上進行考察。一是適應生產力高度發展和生產高度社會化的需要,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現形式和體制模式有必要作相應調整和發展;二是在資本主義自我調整和發展中,揚棄和否定資本主義自身的某些新的經濟因素也在發展,這些新經濟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社會主義因素。正是這兩個層次的變化與發展,為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看,資本主義新變化,特別是社會主義因素的出現,表明資本主義不是離社會主義更遠了,而是更接近社會主義。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本身以主宰著自然界變化的必然性產生出它自身的否定:它本身已經創造出一種新的經濟制度因素——實際上已經以一種集體生產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所有制只能轉變為社會的所有制。」
資本主義的歷史趨勢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的因素會不斷發展與擴大,並將不斷揚棄和削弱資本主義私有制度本身。當社會主義因素積累到一定規模時,就會通過較長期的自然發展過程,通過部分質變的不斷積累逐漸轉向社會主義。這一歷史趨勢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也是歷史發展必然規律。

㈡ 俄羅斯推行的私有化進展可分為哪兩個階段

從1992年俄羅斯正式推行私有化開始,已走過四年的艱苦歲月。縱觀俄羅斯私有化進展情況,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92年6月到1994年6月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挖掉傳統制度的根基;從1994年7月起進入第二階段,重點在刺激經濟發展。

(1)第一階段私有化的情況與問題

(1992.6~1994.6)雖然早在1991年12月29日,俄總統就已發布實施私有化的命令,1992年初,俄私有化進程正式開始。但從嚴格意義上,私有化政策正式推行是從1992年6月開始的。1992年1月物價全面放開後,實際物價上漲30~40倍,居民中原來還可以用於私有化的錢一下子耗費在消費品的普遍漲價中。這樣,實際上國有資產根本無人購買,由此才想出了「私有化證券」的方法,用「私有化證券」來購買國家資產。因此,第一階段私有化又稱證券私有化。

俄第一階段私有化的政治色彩較濃,追求的主要目的是挖掉傳統制度的根基,盡快造就私有者階層。俄聯邦國有資產委員會在1995年3月31日發表的關於(私有化的總結和前景的分析報告)中指出:截至1994年6月30日,大規模私有化的結果造成了一批私有者階層,約11.3萬個原國營企業實現了私有化,占國營企業總數的47%,建立股份制的企業2.5萬個。30%的居民成為私有化企業股票持有者。

這一階段的私有化雖為打破傳統的所有制結構,建立多種所有制並存的經濟體制創造了條件,但沒有實現預期的目標,多數人認為第一階段的私有化是不成功的。首先,遠未形成廣泛的私有者階層。據統計,約30%的人把私有化證券廉價出售換取食品、酒類,近一半的人把證券交給投資基金會便不再過問其去向,20%的人買企業股票。但是,其中多數私有化證券持有者並沒有成為企業的「股東」,既領不到股息,又無權參與決策。其次,未能吸收投資者推動改變經濟結構和進行技術改造,企業運轉機制多數基本如舊。一些私有化企業管理混亂,效益很差,資產流失嚴重。此外,俄羅斯第一階段私有化的推行不僅沒有降低俄經濟的壟斷程度和建立競爭環境,對促成市場經濟的作用不明顯,還破壞了原來一定的經濟聯系和協作環節,使投資環境更加惡劣。

(2)第二階段私有化(1994年7月以後)

從1994年7月1日,俄羅斯私有化進入第二階段。私有化從無償私有化轉為有償私有化,從追求政治目標轉向注重經濟效益,刺激生產投資。

私有化政策的主要特點是:第一,由以象徵性的價格分配股票過渡到按市場確定的價格出售股票;第二,從建立私有化的社會政治基礎過渡到重點建立俄聯邦私有化的經濟基礎並保證其連續性;第三,為形成有責任感和有成效的私有者階層創造一切必要條件;第四,要保證通過私有化進程增加國家預算收入;第五,私有化的步伐可以放慢,但要確定投資方向,保障投資者能取得控股權。對現有國有企業仍要加強管理。第二階段私有化的一些做法在政府和議會中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反對者指責私有化計劃是飲鴆止渴,許多人稱此舉可能使私人資本和外資控制俄經濟命脈。反對丘拜斯副總理私有化方案的莫斯科市長盧日可夫(1996年總統競選強有力對手),抨擊第二階段私有化計劃是把國家財產廉價轉讓給寄生集團,使其擴大政治影響並對生產起破壞作用。

俄羅斯私有化也面臨著一系列困難。由於遭到多數的反對,第二階段的私有化被議會否決。雖然政府以總統令的形式頒布實施,但社會阻力比以前增大。俄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增加了第二階段私有化計劃順利實施的難度。

㈢ 知乎· 在美國大學的捐贈基金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大部分美國大學基金會就是一種FOF (Fund of Fund),只不過沒有直接客戶的壓力,而程序上只需對董事會負責。至於內部工作如何,基本上每家學校各不一樣。在我知道範圍內,大概介紹下。
首先,分兩類:一, 公共的-大多是公立大學的基金會,如加州大學,德州大學。這類基金會需要向公眾定期報告。幾個特點:
1. 由於需要公開很多信息,這樣子學校基金可能會喪失一部分的超額收益,因為不共享倉位的投資經理會被排除。從投資配置的角度講,這樣就有了偏見。如果你不是因為認為不透明的經理比透明經理表現要差而做這樣的決定,理論上你的配置不是最優的。
2. 公共的大學基金管理人員的薪水要公開,如果完全市場化的薪水結構,會受到很大的公共壓力。
3. 會收到很多公眾的質問,需要PR部門支持。公共關系很重要。
二,私有的-大多是私立大學基金會。如哈佛耶魯。
1. 由於是私有化的部門,這類的大學基金會不需要公開太多信息。
2. 基金管理人員薪金可以完全市場化,只要董事會批准。之前有新聞爆出哈佛的交易員幾百萬美金薪水遭到董事會質疑。

3. 投資也更自由,工具更多,可投資的范圍更廣。大學基金會是非盈利組織,從公司本質上就決定了整體工作節奏跟各大對沖基金投行肯定是要慢些。而且大學基金是買方,各大基金經理,咨詢公司,資管公司,軟體公司都會到你辦公室來攬生意。另外,個人覺得,由於跟大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大部分的大學基金的學術氣氛濃厚,有很多高級經理同時也是教授,也經常會有學術大牛來探訪。我曾經打開過一個「古老」的EXCEL模型是由William Sharpe(諾獎得主,Sharpe Ratio公式發明者)親自編寫,蠻驚訝的當時。這些人都是慢性子,所以大學基金大都是四平八穩的。
現在把題目延伸出去一下下,從投資角度來講,大學基金的兩個主要特徵:
1. Allocation 比 Selection 重要!大學基金其實就是allocator。 資產配置對總體收益的影響比選擇出好經理人影響要大的多。畢竟大學基金講究的是Diversified,表現再好的經理,在整個portfolio下不見的佔比能超過個位數百分比的。
2. 大學基金是長期投資者。捐贈金從技術角度上講是最追求長期收益的一種資本,因為捐贈金沒有obligations。如果學校沒有財務上的需要,理論上捐贈金是不用考慮「贖回」的。所以如我之前答的一貼里問的,這就是為什麼VC/PE拿了很多養老金捐贈金的投資。因為長期投資者可以拿流動性缺失的超額收益,這正是VC/PE提供的。也正因為是長期投資者,所以在大學基金里的人都有很長的工齡,流動性較低,這也復合了整個基金的格調:長期穩定的增長。稍微講下耶魯和張磊,據我所知,張磊只在耶魯實習過,但是這就夠了,因為結識了David Swensen,當代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或者沒有之一)。而且張磊本身當時能力就很突出,已經夠格可以當基金經理了。Yale給了第一筆錢,也帶動了其他幾所學校基金。加一句,現在前10大美國大學基金,有6家還是7家的首席投資官都是David Swensen以前的手下。

㈣ 民營與私營有什麼區別

區別:

民營是從經營機制上說的,私營是從產權說的,後者受到相關法律保護,前者以前只是存在於學術理論上的說法,盡管實際運行中人們常說這個,但在工商部門是沒有民營的統計口徑的。只是在科技部門有民營科技企業的統計而已。國家近期才出台了相關政策保護和規範文件。從歷史上說,民營這個概念以後會消失,不具有法律地位,除非以後約定俗成,給它更嚴格的法律地位。

民營不等於私營,在我國現實條件下,民營經濟包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外資經濟、鄉鎮企業、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股份制中國家不控股的企業以及國有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是集體所有制性質,一般以股份制形式出現。私營企業是個人經營的企業,也叫私企。

(4)基金會私有化擴展閱讀:

民營企業是指:在中國境內除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私營企業是指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包括按照《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夥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

私營經濟是專指有僱傭勞動關系的經濟成分,即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私營企業。從法律上說,私營企業是指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而私有經濟,則是非公有制經濟,現實中它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三部分。

民營或民營經濟,則不是一個所有制概念。它是從經營層次上說的,指的是以民為經營主體的經濟。與民營或民營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只能是國營或官營。因此,只要不是國有國營或官辦的經濟,全都是民營或民營經濟。在民營經濟中,既包括全部私有制經濟,也包括除了國有國營以外的其它公有制經濟,例如鄉鎮企業,合作社經濟,以及社區所有制經濟,社團所有制經濟,基金會所有制經濟,等等。

㈤ 蘇聯解體後私有化後,巨頭們是怎樣洗劫國家和國民

事實上,蘇聯「私有化」後,不僅國家公有財富被外國資本和權貴資本洗劫,大部分老百姓私人財產也被一攫而光。這種打著「愛國」和「民生」的幌子大肆攫取財富的行徑,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1992年6月,俄羅斯國會通過證券私有化方案,規定把企業大部分股份出售給企業的職工和管理者,一小部分出售給外部投資人。俄羅斯企業私有化將前蘇聯74年積累的國有資產經過估價,按1.49億人口,每人1萬盧布,無償轉讓給每個公民。每人只象徵性地支付25盧布,即可領到一張面值1萬盧布的私有化券,購買企業股份或住房,或委託給投資基金,該券不記名、不掛失、可轉讓和兌現。這相當於把所有國家財產作價約1.5萬億盧布,分給了全國人民,而且這樣的支付基本是「無償」的,看上去前蘇聯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但結果是怎樣的呢?
用費雪公式剖析俄羅斯當年在消費領域的通脹與產權交易領域的通縮
據俄杜馬聽證會公布的材料,從1992年到1996年,由於發生惡性通貨膨脹,按1995年價格計算,私有化給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9500萬億盧布,相當於衛國戰爭期間損失的2.5倍,81%的國民在經過了這樣的私有化後,存款消失殆盡。無償給予國民的「私有化」怎麼就變成了讓國民破產和國際大鱷掠奪的結果呢?這其中的經濟學原理是什麼?
在此,我們可以引入西方著名的關於貨幣價格理論中的費雪公式MV=PT(參見名詞解釋)加以說明。在原先貨幣環境不變的情況下,商品數量的增加與價格下降成為反比。
由於在計劃經濟時代,進行產權交易的貨幣量和貨幣流通速度都是一個非常低的數額,於是商品數量增加後的結果,就是價格急劇下降。如此一來看似公平的私有化,結果就變成了普通人拿到債券後,只能以廉價的拋售來換取現金改善生活。由於當時具體的產權交易領域的現金極為不足,導致其拋售價格極為低廉。低廉的價格引發恐慌再造成進一步拋售,俄羅斯的民眾紛紛出賣私有化證券,而企業經營者、有錢人以及外國資本則乘機廉價大量購買,私有化證券以極快的速度向這些人群手中集中,以至於在股份化的國企中,90%的小股東持股不到10%,而1%的大股東則持股85%以上,極大地加劇了貧富分化。
據俄羅斯國家杜馬私有化結果分析委員會委員弗·利西奇金提供的數字,俄羅斯已出售的12.5萬家國有企業,平均售價僅為1300美元,其價格之低廉創世界紀錄。俄羅斯500家大型國有企業實際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但只賣了72億美元。僅1996年一年,因國有企業私有化造成的損失就比希特勒侵蘇戰爭使國家財產遭到的損失還要多。
俄羅斯實行私有化以後,1992年當年通脹率即達到2501%。持續多年的嚴重通貨膨脹,不僅造成經濟生活混亂,而且使廣大民眾遭到空前浩劫。1992年俄全面推行「休克療法」,導致經濟癱瘓,物價飛漲,盧布貶值,居民損失了4600億盧布儲蓄,物價上漲51倍,而名義工資僅提高11倍。價格指數逐年暴增——1991年同比上升168%,1992年上升2508.8%,1993年844%,1994年214%,1995年131.4%,轉軌5年,物價上漲了近5000倍。其後幾年通脹略有下降,但仍然處於極高水平,1996年21.8%,1997年11%,1998年84.4%,1999年36.5%。至此,導致81%的居民多年辛苦勞動的積蓄被徹底洗劫一空。
在俄羅斯私有化以後,為什麼會導致必然的惡性通貨膨脹呢?答案還可以用費雪公式來解答。按照MV=PT,我們可以看到老百姓雖然賤賣了所得的債券和產權等權益,所得的現金還是極其巨大的,這樣的情況相當於對社會注入了大量的貨幣M,而老百姓需要購買的商品T卻難以快速增加,尤其是在蘇聯的計劃經濟下一切按照計劃生產,生產能力沒有冗餘,適應需求的快速增長沒有餘地,因此在T不變的情況下,貨幣M數量的增加必然導致價格P的暴漲。
在商品價格突然暴漲下,老百姓持有現金的慾望極大降低,導致原來不參與流通的定期儲蓄等廣義貨幣M也加入到流通中來,進一步提高了市場中的貨幣供應量,同時還有不能忽視的關鍵因素就是貨幣流通速度V的急劇增加,在通脹的壓力下老百姓本來是要一個月花光的月工資必須在得到工資的當天搶購當月所有必需品,這樣的結果就使貨幣流通速度增加了30倍。按照費雪公式,價格就要增加30倍,這樣的結果相互作用是一個相乘的關系,導致貨幣惡性通脹100倍就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
更進一步的是,在這樣的通脹下為了維持政府開支,政府原來的收入按照通脹前的貨幣計量就嚴重不足了,結果不得不再一次大規模印鈔,導致惡性通脹正反饋增長。
私有化後俄羅斯政府債台高築,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靠發行鈔票和舉債度日,內債余額約200萬億盧布,外債余額新增約600多億美元,政府預算1/3用於償還債務。因此,政府被迫放鬆銀根,僅僅是1992年就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在印鈔機的轟鳴中,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流產了,如此造成的多米諾骨牌似的連鎖效應,如山崩一般難以阻擋。
由於通脹發生在老百姓的消費領域,而產權交易的貨幣供給不足所造成的通縮是發生在產權交易的資本領域,這兩個不同領域之間的漁利,使得財富出現超速度的急劇變化。由於民眾的消費是可以透支的,在私有化方案出台以後,因為老百姓存在著不當的收入預期,造成他們提前把以前的積蓄拿來消費,在得到債券買產權私有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巨大貶值,當時的俄羅斯就是這樣的情形。
為了加快私有化進程,俄羅斯政府最初採取的辦法是無償贈送。1992年6月國會通過方案,每個俄羅斯人可領到一張1萬盧布的私有化證券,可以憑證自由購股。可是等到私有化正式啟動時,已是1992年10月,時過境遷,此時1萬盧布只夠買一雙高檔皮鞋。這樣的貶值使得國企被更嚴重地賤賣,外國資本和上層權貴可以控制企業,成為通脹中資產的主宰者,在通脹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把私有化進程徹底演變成了一次合法侵吞俄羅斯國家資產的饕餮盛宴。與此同時,就是人民實際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下降,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到1999年時,失業率高達15.2%,占人口10%的最富有者在全體居民總收入中的比重達45%。最富者的收入是最貧困者的48倍,58%的居民生活達不到最低生活標准。
一個國家的私有化成為國際食腐者的樂園
與此同時,由於需求和通脹的暴增、外匯的失衡導致匯率暴跌,使得俄羅斯私有化後的資產被賤賣給外國資本的同時,各類資金在消費品不足的時候勢必要找到一種替代商品,那就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外國貨幣,各路資金撲向外匯的時候,就造成國家資本急劇外流,同時世界各類資金會進來購買廉價的資產,一個國家的私有化也成為了國際食腐者的樂園,使得俄羅斯在國際上收支陷入國家實際金融破產的境地。
改革以來,俄引進外資累計僅為400多億美元,而外逃資金約1500多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僅為270億美元,導致盧布大幅貶值:美元與盧布比價1991年為1∶59,1992年1∶222,1993年1∶933,1994年1∶2205,1995年1∶4562,1998年跌到1∶6000。1998年實行幣制改革,新舊盧布的比價為1∶1000,新盧布與美元的比價6∶1,現在已跌到28∶1到30∶1之間。國家的國際地位同時發生崩塌,貿易自由化將國內市場拱手讓給外國。據1997年資料,外國產品占據國內市場的份額高達84%。
俄羅斯為什麼會走上這樣的私有化被洗劫的道路,這也是有過程的。1991年前蘇聯解體,1992年葉利欽上台即急於推出私有化的系統改革。其時35歲的蓋達爾投其所好,根據哈佛大學教授薩克斯的「休克療法」 (shock therapy),制定了激進的改革方案。為此,葉利欽破格將蓋達爾提拔為政府總理,並任命薩克斯為總統首席經濟顧問。在這二人的設計和主持下,以放開物價、大規模快速徹底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休克療法」激進改革全面推出。
經過上面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私有化對於國民經濟的危害和對於國家、國民的洗劫是很容易通過經濟理論和經濟模型進行推演的,但休克療法為什麼能夠讓俄羅斯當年為之傾倒,不惜置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於不顧而實行之呢?原因就是這樣的政策取得過一些成功。
私有化在大國與小國的本質不同
休克療法最早在玻利維亞實施,收到了一定效果。1985年玻利維亞政府的預算赤字達485.9萬億比索,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約1/3,通貨膨脹率高達24000%。1984年的外債為50億美元,應付利息近10億美元,超過了出口收入。1980~1985年期間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
在這樣的情形下,玻利維亞採取了休克療法,在該療法實施不到一周後,惡性通貨膨脹便得到了強有力的遏制,物價從暴漲趨於穩定。1986~1987年通貨膨脹率僅為10%~15%,1988年為21.5%,1989年為16.6%。國民經濟通過短暫的下降也逐步回升。實行休克療法的第二年,即1986年國內生產總值下降2.9%,但隨後幾年都保持了2.5%左右的增長勢頭。同時由於採取了有效措施,債務問題也得到了明顯緩解,並最終使玻利維亞克服了嚴重的債務危機。此外,同樣實行了休克療法的波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功,所以對於休克療法的推崇在前蘇聯社會主義國家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為什麼在玻利維亞成功在俄羅斯就不可復制呢?他山之石怎麼就難以攻玉呢?與俄羅斯不同的是,玻利維亞和波蘭在實施休克療法前,已經出現了惡性通脹和貨幣泛濫。因此,私有化後,其國家市場上的充裕貨幣正好可以被進入產權交易的增加的大量資產所稀釋。
此外,國家規模不可同日而語。玻利維亞有900多萬人口,109萬平方公里國土,人均收入1000美元左右;波蘭人口3800萬,國土31萬平方公里,這樣的規模只不過相當於俄羅斯的一個地區或一個城市。在不同的國家規模下,休克療法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對於玻利維亞這樣規模的國家,按照費雪公式MV=PT,其所需要的商品數量T是很容易被國際市場所滿足的。但對於擁有1.5億人口的俄羅斯來說,則遠遠不能。由於國際市場一時無法滿足其巨大的商品需求,其結果一定就是對內通脹。而俄羅斯出口的大量資源和私有化企業的產權,國際市場也難以迅速消化,勢必造成賤價出售,大好的江山就這樣廉價易手。這里必須要注意到的就是市場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市場出清」是難以實現的,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基本要求是市場可以快速調節,認為市場可以瞬間平衡,忽略這樣的調節速度影響。然而對於大國和小國這樣的速度差別巨大,尤其在休克療法的劇變中其速度影響更被放大,由此造成了大國與小國之間療法相似、結果不同的天壤之別。
由於俄羅斯是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商品運輸也成為了一個重大問題,造成資金流動性和商品分布極大的不均衡。尤其是俄羅斯是前蘇聯的主要繼承國,而前蘇聯實行的是典型的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統治地位,國家法律禁止私人擁有企業。1992年初,俄羅斯共有25萬家國有企業,這些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其中屬聯邦所有的企業佔17.5%,屬各共和國所有的佔27%,屬邊疆區和州所有的佔8.4%,屬地方所有的佔36.2%,即按企業數目計算共計89.1%的企業歸國家所有。由於俄羅斯實施休克療法時國家的市場建設不足,造成流動性極大的不均衡,也使得通脹難以控制,因為用來收購產權和私有化債券的資金,與老百姓購買日用品的現金,二者的流動性是有著本質的鴻溝和不均衡的。這樣的產業結構與市場化的要求差距極大,而這些弊端在玻利維亞甚至波蘭這些體量較小的國家,是比較容易依靠國際市場的流動來消弭的,但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大國,無疑就是「蚍蜉撼大樹」了。
為什麼休克療法在俄羅斯能夠被順利推行?原因之一是在休克療法第一步棋——放開物價的初期,看似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俄羅斯政府規定,從?1992年1月2日起,放開90%的消費品價格和80%的生產資料價格;同時,取消對收入增長的限制,公職人員工資提高90%,退休人員補助金提高到每月900盧布,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
在物價放開的頭三個月,效果似乎立竿見影——以往購物長隊不見了,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習慣了憑票供應排長隊的俄羅斯人,彷彿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但是在商品供應開始出現不足、同時出售私有化債券的民眾在得到大量現金後卻沒有地方消費時,物價就開始飆升了。物價飆升引發了進一步恐慌。按照休克療法的第二步棋,財政、貨幣「雙緊」政策與物價改革同步出台。財政緊縮主要是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稅收優惠統統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繳納28%的增值稅,同時加征進口商品消費稅。但是面對飆升的物價和老百姓的剛需,高昂的稅收被轉嫁給老百姓,造成物價進一步被推高。而財政的收入不足必然陷入印鈔的惡性循環,由此休克療法給俄羅斯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除了上面已經陳述的老百姓的收入被惡性通脹掠奪一空外,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從1992年到1999年,俄羅斯經濟持續7年嚴重衰退,1998年國民生產總值比1990年下降了44%,工業總產值減少54%,消費品生產則下降58%。到2000年,俄羅斯GDP總量還不到美國的1/10,排名從1987年的世界第5位下降到世界第13位。俄羅斯居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健康狀況和平均壽命也在惡化,從一個大國淪為一個弱國。1988年前蘇聯人均GDP就已超過10000美元,整整20年過後,2008年俄羅斯人均GDP不過是9500多美元。
筆者無意評價「休克療法」的宗師、美國經濟學家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的功過是非,但所謂「經濟」,無非「經世濟民」,經濟學家乾的事兒,本就應以增加人類福祉為宗旨。不可否認「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取得一些成功,然而就在俄羅斯整個國家陷入「休克」的悲慘7年中,西方世界不斷給予薩克斯以高度評價,對其理論缺陷卻鮮有剖析與反思,這就有些讓人覺得不可理解了。1994年12月出版的《時代》周刊盛贊薩克斯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經濟學家」;1997年法國《Le Nouvel Observateur》把薩克斯列入到全球最重要的50位領袖行列。
假如中國被「私有化」,那會怎樣?
對於少數人鼓噪的中國國有財產「私有化」前景,我們也可以根據以上推論的公式進行推演。根據國資委最新數據,中國央企資產總額逼近24萬億元人民幣,假設加上沒有計算在內的劃撥地、礦山開采權和其他各種特許權利的價值,以資產的2倍計算,央企資產總額約合50萬億元,但是中國能夠交易的錢有多少呢?
截至目前,中國的狹義貨幣是20萬億元,廣義貨幣70萬億元,而廣義貨幣的存款是老百姓的養老錢,通常是不會大量進入產權交易領域的。同時各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還鎖定大約12萬億元。我們以狹義貨幣計算,其中16萬億元是企業儲蓄,考慮到這些儲蓄很多就是那些即將被出售的企業的流動資金,也難以進入交易市場,因此粗略和樂觀的估計也就是有5萬億資金可以購買約合50萬億元的產權,如若按照俄羅斯私有化的做法,把這價值50萬億元的央企債券進入市場,按照費雪公式,如果其他貨幣條件不變,其結果就是要讓上述資產的售價變成原來的1/10!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目前流入中國的熱錢數額較大,這與俄羅斯實施休克療法時的情形有本質不同。當年俄羅斯進行私有化前,流入到俄羅斯經濟體的海外熱錢數額並不大,即便如此,這些熱錢在私有化後通過各種黑市大量進入俄羅斯,廉價收購原國企債券從而控制了大量的俄羅斯支柱產業,不僅攫取了俄羅斯人民多年創造的寶貴財富,也嚴重威脅到俄羅斯的經濟和金融安全。
再來計算一下可能發生的通貨膨脹。目前中國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16萬億加上其他各類存款,總額為47萬億元;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3.5萬億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12.5萬億元。按照費雪公式MV=PT,如果私有化在一年完成的話,原來的PT只不過是12.5萬億而已,而中國國有企業價值超過50萬億,就算是貨幣的流通速度不變,50萬億已經是原來MV的4倍,這也意味著物價在私有化的一年內就要漲4倍!而老百姓的恐慌會讓中國約47萬億元的儲蓄也進入市場,這樣物價就要在一年內變成漲價8倍。而惡性通脹下,由於社會不願意持有貨幣,將導致貨幣的流通速度急劇甚至數量級增加。倘若我們把原來一個月花光的變成三天花光,就意味著貨幣的流通速度增加10倍。如此一來,一年內百倍通脹就成為現實!通脹100倍的結果是什麼?就是無論在「私有化」中給了你多少,你幾乎所有的財產都被洗劫了!
辯證看待美國的私有制度
說到美國的私有制度,總說美國的房子不僅是永久產權,而且房子上面的天空、房子下面800米以內的地也是屬於房主的;只有高於一定的高度之後,天空才是國家的,如果在地下800米以內發現了石油或者其他礦產,這些資源都歸房主所有,好像買了一套房子,以後這財產就歸自己個兒了,「風能進、雨能進,國王的軍隊不能進」是一些對西方世界充滿憧憬的人士心中的「神聖案例」。這些社會輿論給很多不明就裡的中國普通民眾造成了錯覺。如果從更高的角度來認識一下這個所謂的所有權,其中就可以發現美國私有制「掛羊頭賣狗肉」的端倪了。
私有制下買的房子,「國王的軍隊」真的不能進么?錯矣!美國的房產稅是1%~3%,假如你花100萬美元買了一棟房子,房產稅率3%,那麼你每年要為這棟房子繳納3萬美元的房產稅:100/3=33.3年,也就是說你每33.3年就要重新把自己的房子買一遍。要是私人的房子,就算這人已經死了,都要交房產稅。而且房產稅的徵收是根據你所擁有房子的實際價值來徵收的,如果在這33.3年裡你的房子升值了,比如從100萬美元升值到300萬美元,那麼恭喜你,你每年就要為這棟房子支付9萬美元的房產稅。若你是一個釘子戶漫天要價,確實是可以不搬,但是你的房子的估價可是會隨著周邊的建設大大增值,你要繳納的房產稅也就隨之爆增——在房產稅模式下,釘子戶難當啊!而且,雖說「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但政府收稅人員則更是不可侵犯,你若不讓稅官進門,對方可是有權拿著槍上你家收稅的!如若不交房產稅,政府有權將該房拍賣,如電影House of Sand and Fog里的女主角不過是疏忽了一下,房子就給拍賣了。
在西方發達國家,因為房產稅而丟掉房子的有一個經典故事。被金融家亨利佩拉特爵士「無償奉送」多倫多市政府的卡薩羅馬(Casa Loma)城堡是加拿大最大的私人府邸。在「大蕭條」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多倫多市政府物業稅的提升,該府邸從以前每年的600加元增加至每個月1000加元(這在當時是巨款),導致大富翁佩拉特爵士不得不靠拍賣藝術品和傢具來繳納稅費。最後因為負擔不起27303加元稅款,該房子被收歸多倫多市政府所有,如今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
房產稅屬於地方政府徵收稅種,是美國地方政府(縣市區、鎮、學區、社區)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大約佔30%,一般佔地方政府稅收的70%左右。也就是說,美國的地方政府全靠房產稅養著。根據美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從2000年到2007年,美國的個人收入增長了28%,中等價位房的房價增長了48%,而美國房產稅同期增幅是62%。
在紐約的曼哈頓區,90%以上的居民甚至一輩子都租房而住,為何?就是因為該區3%的房產稅讓很多人覺得不願或難以承受。當年宋美齡女士居住在中央公園邊上的那套Penthouse,價值約為七八千萬美元,每年要繳納200多萬美元的房產稅,這樣的豪宅就是白送給普通人也住不起。而同時,由於當地政府規定每年房租上漲幅度不得超過3%,將房租控制在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價格,也是當地居民更願意去租房而不是買房的原因。
此外,一些國人認為美國土地都是私有,這也是誤解。其實美國土地私有率並不高。目前,聯邦政府擁有佔美國國土面積30%的份額,而且這一比例逐年增加。再加上各州政府、縣政府和市鎮政府擁有的土地,私人土地的比例就更小了。
美國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制度,就是社區居民自治。比如你喜歡一個小區,光有錢還不行,還必須這個小區的居民同意,你才能搬進去(買房不需要鄰居同意,搬進去住才需要)。如果你幹了什麼壞事,比如嫖妓被抓,小區居民可以投票趕你滾蛋,你不走就讓警察(社區警察也是小區居民出錢養著的)拖你出去。而所謂的在你家地底下發現了石油也是你的,這樣的說法也是一種忽悠人的說法,一方面在這樣淺層難以有石油,更主要的就是即使有油,你要開采也必須要先徵得鄰里的同意,尤其是政府道路主管部門的同意(開采淺層地下資源會造成道路地基下陷的,而且還有環境、地下水等等資源問題),因此這樣的所謂的所有權私有,實際上是口惠而實不至,連你想在自家院里打口水井,也必須先經過政府的批准和鄰居的同意才可以進行,全然不是一些人想當然的「在我自家的地上想怎麼干就怎麼干」的做法。因此這種所謂的「所有權地下資源也歸私有」的說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只是一個名義化。
因此,在美國對於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權,事實上是要與公眾權利分享的,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使用權是與社區公眾分享而不是你獨享而排他的。美國的社區公眾對於個人住房行使所有權的限制,是一種社會化權利對於私有權力的限制,如果不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對「私有制」的認識就難免偏頗。
此外不得不談的是美國高額的遺產稅,這個所得稅的比例非常高昂,甚至達到收入的一半!這個稅收實際上就是對每一個人進行一次「蓋棺定論」的所得稅清算。這也是美國有些富豪熱衷於「裸捐」的原因之一,因為這些吸收捐款的基金會是私有的,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其他人也能夠捐贈到其基金會名下(這實際上也可視為一種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手段),名義上是回饋社會,實際上是其子子孫孫擁有和管理這個基金會,在避稅的同時分得一杯羹。
事實上,對於美國的私有制度到底是個怎樣的私有,還有很多點、很多層面可以剖析,以上只是從普通人比較關注的房地產角度來談這個問題。這對於認清美國私有制的本質、釐清部分國人有關私有制的爭論,或會有所幫助。

㈥ 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的區別

一、種類不同:

民營企業指在中國境內除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私營企業指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僱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包括按照《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規定登記注冊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夥企業和私營獨資企業。

二、概念不同:

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民營企業是從經營機制上說的,而私營企業是從產權說的,後者受到相關法律保護,前者以前只是存在於學術理論上的說法,盡管實際運行中人們常說這個,但在工商部門是沒有民營的統計口徑的,只是在科技部門有民營科技企業的統計。



三、法律界定不同:

民營企業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凡是非國有國營的企業都可以稱為民營。民營經濟包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外資經濟、鄉鎮企業、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股份制中國家不控股的企業以及國有民營企業。

私營企業是一個有明確的法律界定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第二條明確規定:本條例所稱私營企業是指企業資產屬於私人所有、僱工八人以上的營利性的經濟組織。

閱讀全文

與基金會私有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