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殘聯有兒童自閉症康復機構嗎
關於殘聯有兒童自閉症康復機構嗎,只能說每個地方政策不同,不過石家莊地區的話,殘聯是有定點康復機構的,殘聯定點康復機構可以享受國家政策的補貼,可以為家庭減少部分經濟壓力。
⑵ 自閉症國家補助條件是什麼
自閉症國家補助條件:
1、年齡在3-6歲范圍內【最大年齡不超過6周歲】。
2、經衛生部門認定的診斷機構確診的孤獨症兒童。 資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城鄉有康復需求的貧困孤獨症兒童,其中優先資助城鄉低保家庭的貧困孤獨症兒童。
3、救助標准:中央財政為每名救助對象每年提供12000元康復訓練補貼。
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約有3/4的患兒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針對自閉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教育和訓練。
(2)中國殘聯自閉症基金會擴展閱讀
通過採集全面詳細的生長發育史、病史和精神檢查,若發現患者在3歲以前逐漸出現言語發育與社會交往障礙、興趣范圍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等典型臨床表現,排除兒童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Asperger綜合征、Heller綜合征和Rett綜合征等其他廣泛性發育障礙,可做出兒童孤獨症的診斷。
少數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只能部分滿足孤獨症症狀標准,或發病年齡不典型,例如在3歲後才出現症狀。可將這些患者診斷為非典型孤獨症。應當對這類患者繼續觀察隨訪,最終做出正確診斷。
中國殘聯在「十一五」規劃中,還明確把自閉症患者納入殘疾人行列,並在31個試點城市投入了3000萬開展了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
又從2009年開始對六周歲以下極度困難的家庭實施了搶救性的康復救助。各省殘聯也都採取了不同形式、不同標準的康復訓練補貼。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十幾個省市為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了經濟上的援助:
1、盡快出台相應的保障性法律法規,明確自閉症在兩個體系建設中的受益規定。用法的強制性保障自閉症患兒的相關權利。
2、建立完善的自閉症患兒救助政府機構體系,充分發揮孤獨症委員會的作用。盡快進行詳細的流行病發病率調查,明確責任、提高效率。
3、利用各類媒體和各種活動加強宣傳力度,促使社會重視其發病現象,及早診斷、盡早進行康復訓練,消除社會歧視。
4、制定嚴格的康復機構准入制度,與國際發達地區接軌,實施強制性認證制度,加強人才培養計劃,盡可能多的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
5、明確自閉症患兒的義務教育、職業培訓和就業以及醫療等規定,從而支持他們順利的進入社會,融入社會創造適宜的環境等等。
在我國,大齡自閉症患者的托養幾乎是空白,在中央提出的加快兩個體系建設的文本中也沒有非常明確規定出他們的所有權益。
因此,日間照料和托養問題是解決自閉症患兒家庭經濟困難的另一有效途徑。
值得欣慰的是,在全國很多地區,患兒已經可以享受政府的康復救助和小部分的生活補助。
「十二五」期間,我國著力開展了貧困孤獨症兒童康復救助、孤獨症兒童康復教育機構扶持、康復專業人員培訓等工作。
5年間,我國投入經費4.32億元,連續實施「貧困孤獨症兒童康復項目」,為3.6萬名貧困孤獨症兒童提供康復訓練補助,並積極推動各地制定政策,加大包括孤獨症兒童在內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力度。
中國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殘聯將著力推動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繼續組織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努力改善孤獨症兒童及其他各類殘疾兒童的康復狀況。
並且在有些康復中心,每年能有15—20個六周歲以下患兒享受中殘聯10000元/年的資助,其餘的患兒則可以享受省級或市級殘聯的資助。
⑶ 中國現在有多少自閉症人
截止2015年,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秘書長張雁華透露,截止2015年,中國自閉症發病率正不斷攀升,患者已超1000萬。
自閉症,也稱孤獨症,起病於兒童早期,是一種以社會交往和溝通障礙、刻板行為及興趣范圍狹窄為主要特徵的發育障礙;不少患者伴有明顯精神發育遲滯、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2015年4月2日,《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在京發布,這是內地首部關注自閉症康復的行業報告。
「自閉症已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張雁華在發布會上透露,自上世紀以來,自閉症在中國經歷了由罕見病到流行病的轉變;目前中國自閉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國家相似,約為1%,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餘萬。
(3)中國殘聯自閉症基金會擴展閱讀:
常年從事腦神經科學等研究的魏坤琳說,作為一種發育障礙,自閉症的成因很復雜,無特效葯,康復訓練等是目前證明唯一有效的矯正途徑。
「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對康復很重要。」五彩鹿兒童行為矯正中心的創始人孫夢鱗10多年來從事自閉症兒童康復研究。她說,所有新生兒母親,對孩子以下11個異樣反應要高度警惕:
一歲還沒牙牙學語,不會用肢體語言表示需求;16個月還不會發單音;兩歲不會發兩個字的音節;對叫名字沒反應;語言和社交技能退步;無目光對視;不知道玩具的正確玩法;將物體按固定方式排列;迷戀單一物品;不會笑;聽力有問題。
⑷ 國家對孤獨患者有沒有照顧
中殘聯精協孤獨症委員會委員 由仲
一、概論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伴隨終生的精神類疾病,存在著廣泛性的發育性障礙,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興趣范圍狹窄及行為刻板重復,其中大部分患兒伴有智力發育落後,且病因尚未明確。未經康復訓練和職業培訓的兒童成年後無工作能力;會有攻擊行為並嚴重危害社會安全和穩定。
二、自閉症兒童的救助是一項社會化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需要投入的事業。
在救助過程中,我國基本上採用的是公辦公助、民辦公助等形式,同時由於自閉症的患病特點和救助的性質也決定了擔當救助主體的必要性。因此本文著重探討在自閉症兒童救助中的作用,從「十二五」規劃起進行立法、立項、從而使得全社會對自閉症患者在資金支持、有效資源使用和技術支持等方面進行援助。希望在此五年計劃中,能夠主導自閉症患者的救助並提供可資借鑒的建議。
首先是發病率和患病人數的數據不足。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年保守估計,我國0至15歲的自閉症患兒有萬,0至20歲以上的自閉症患兒有萬。這個數據的來源缺乏專業的調查、採集和統計,只是一個估算值。若根據歐美和港台地區的發病率(:1)來計算;全國的新生兒以萬/年計算,年新增患兒就有15.9萬人。也就是說二十年內會有萬患者。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衛生署將此病列為十大難症之首的原因之一。然而以來,我國自閉症的診斷治療與康復訓練主要依託於專門的自閉症服務機構,其中大多是患兒父母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成立的民辦機構。在治療手段、康復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缺乏正規有效的訓練體系,同時由於資金缺乏等問題,他們無法恪守非盈利組織的服務理念與規范。各個自閉症訓練機構沒有機會真正接觸和深入了解國際先進理念和訓練方法,對自閉症患者的社會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因此,由主導自閉症患者的救助,在「十二五」規劃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救助和保障體系就顯得十分迫切。
三、協調職能部們,完善自閉症家庭的救助服務體系
就我國目前而言,不論是康復機構負責人還是患兒家庭都認為,自閉症兒童的診斷、康復、、義務教育、職業培訓、就業、養老、信託理財等一系列問題應當作為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來辦,涉及到衛生、教育、殘聯、民政、財政等多個部門,如何由這些部門相關規定,使其行之有效地協同管理起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部門都無法獨自承擔責任完善機制。這就需要盡可能的在「十二五」規劃文件中表述各部門在其職能部分承擔相關的責任和義務。
值得我們借鑒和注意的是,自閉症患兒在發達國家是一個社會性工作,他們有一整套治療、康復、教育、就業和養老的完善法規。在歐美、港台地區,自閉症兒童的所有康復費用完全由支出,其成年之後的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機會的提供、養老也是由單的。
目前,或許是我國自閉症患者逐年增多引發的社會問題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心和重視,我國正在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自閉症患者的救助中來。截至到「十一五」末,全國已有多個城了具體的家庭生活補助辦法和意見。中國殘聯在「十一五」規劃中,還明確把自閉症患者納入殘疾人行列,並在31個試點城投入了萬開展了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又從年開始對六周歲以下極度困難的家庭實施了搶救性的康復救助。各省殘聯也都採取了不同形式、不同標準的康復訓練補貼。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十幾個省為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了經濟上的援助。
那麼除了繼續完善資金補助條件增加資金補貼范圍外,還應該在「十二五」及將來的規劃中,進行那些方面的深入和細化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1)盡快相應的保障性法律法規,明確自閉症在兩個體系建設中的受益規定。用法的強制性保障自閉症患兒的相關權利。2)建立完善的自閉症患兒救助機構體系,充分發揮孤獨症委員會的作用。盡快進行詳細的流行病發病率調查,明確責任、提高效率。3)利用各類媒體和各種活動加強宣傳力度,促使社會重視其發病現象,及早診斷、盡早進行康復訓練,消除社會歧視。4)制定嚴格的康復機構准入制度,與國際發達地區接軌,實施強制性認證制度,加強人才培養計劃,盡可能多的與國際先進技術接軌。5)明確自閉症患兒的義務教育、職業培訓和就業以及等規定,從而支持他們順利的進入社會,融入社會創造適宜的環境等等。
四、圍繞政策主線,制訂符合國情的救助體系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患兒基本權利
法律法規是社會每一個成員必須遵守的社會規定,通過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來保障自閉症兒童的權利,就是對殘疾人士最明確的幫助,也是對自閉症兒童救助工作的關鍵和基點。具體而言,就是在「十二五」規劃中建議以立法的形式在相關法律中明確自閉症兒童所應享有的權利,以及與自閉症兒童救助相關的單位和個人的權利和義務。
由於自閉症病因在世界范圍內至今不詳,患者行為刻板,缺乏與常人交流的能力,並拌有危害他人的行為,因此往往不被社會所了解。自閉症兒童家長也會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既然各項醫學檢測都正常為何要登記辦理殘疾證呢?所以也不願意讓患兒與外界接觸和交流,把他們封閉起來。這除了會加重其病情外,更加造成了外界對自閉症的認知和認同度不高,是自閉症患者被社會歧視的根源。歧視,就像人心中的毒瘤,是病人及其家庭難以消除的傷痛。為了更好地保障自閉症兒童的健康成長,就必須通過一系列立法保障自閉症兒童的基本權利得到合法保護。首先,將自閉症在「十二五」規劃中寫入應該納入的法規保障范疇;其次,再應根據目前的現有法律如: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明確規范包括自閉症在內的精神殘疾兒童各方面的權利;再次,重視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教育治療的救助。在這些環節上要保證其救助的平等性、一致性和持續性。也就是要強調其普惠制而不是特惠制。最後,要保障他們在、保障性就業、養老等方面享有平等機會和權利。
除此之外,由於自閉症患者的民事責任能力不健全,對他們的保護必須通過約束周圍人的行為的方式來實現。具體而言,就是對涉及自閉症患者救助的相關責任方的權利和義務做出明確的規定,這些責任方包括:家庭成員、相關社區、學校、機構、康復機構、托養機構、養護中心、療育機構、庇護工廠、養老院等。
對父母(家長)而言,應承擔必要的撫養義務,不能因為兒童患病而遺棄,否則構成遺棄罪;應主動配合患兒的康復治療,採取積極的態度和行為。
對康復機構來講,應加強責任心和使命感,在第一時間為患兒制定訓練計劃並認真進行實施。加強制度管理、救助資金管理、財務管理和認證制度的強制執行。要負起讓家長懂得自閉症康復基礎知識的責任,使患兒盡早得到有效地訓練,並應盡可能的使用有效資源為患兒家庭節約經濟開支。
對社區來說,應規定在保障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享有與其他居民同等社區活動權利的基礎上,還應積極配合自閉症兒童的康復訓練,創造有利於患兒康復的環境,並對患兒家庭進行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援助。
對於學校,在合理劃分功能高低不同的患兒的基礎上,強制學校必須接受輕度患兒入學,並給予學校一定的補貼;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和特教機構開展合作,為患兒建立雙重學籍,允許患兒根據需要在兩所學校交替學習;在普通學校中開設特教班,允許家長隨班跟讀等。
機構,應把握條件齊備和資金上的優勢,在投入的基礎上對自閉症患兒進行診斷費用減免等。在有條件的機構中設立相關科室,進行自閉症專題研究,為找到病因,尋求醫學手段治療和新的康復方法鋪平道路。
對於特教機構、庇護工廠及養老院等,則應該在職能部門的監督下,恪守公益性質,積極開展自閉症兒童救助和學術交流,可持續發展的就業工作機會使其盡可能的容入社會創造條件。提高社會救助和救助的基金使用效率,對家長實行心理等等
2)、加快完善機構設置,落實孤獨症領導委員會的各項職能
年中國殘聯成立了中國精協孤獨症委員會,是一件非常可喜的進步,預示著加快完善其主導地位的必要性。由此可以明確責任和職能范圍,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切實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十二五」期間有必要充分發揮委員會的功能進行設置,其基本原則是分工明確、相互監督、資源共享和對行業內部進行規范。以下是對委員會的作用和工作流程的設想。
中殘聯孤獨症委員會是行業內的最高領導部門,統籌各項工作的開展,決議重大事項,下屬各部門對委員會負責。
委員會是於體系外的專家指導機構,由來自不同機構、不同行業的自閉症專家組成,擁有較強的學術權威性,對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專業上的指導。
委員會下設幾個小組負責委員會各項決議的執行,並且負責各項工作的實際操作,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政策制訂、患兒早期篩查及發病率調查、評估診斷、康復訓練及職前培訓、教育就業及養護、以及成年患者的信託理財等。
委員會可常設救助基金會和督察辦公室的兩個部門。救助基金會負責基金的籌集、救助和基金管理,籌集方式包括撥款、社會募捐以及其他渠道的款項;基金管理主要包括基金增值、基金發放等。督察辦公室負責監督基金使用狀況和日常工作開展狀況,不僅監督委員會和各部門工作,還負責監督康復訓練機構、以及相關機構的工作開展情況。
各地則採取相同的職能進行設置以保障委員會在整個行業內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具體到每個省則需要委員會將本地區的機構進行管理和整合以利於集中資源,提高行業自律性並更好地開展救助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照顧到不同地域分布的患兒,方便他們就地進行康復訓練。在整個模式中,是主導,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外,還負責監督委員會制定管理模式、康復計劃、機構認證和各部門各項規章制度。
3)、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緩解救助工作壓力
在當前的自閉症兒童救助過程中,家長承擔了幾乎所有的責任和義務,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調查發現,家長最大的壓力就是患兒父母其中一方被迫放棄工作,且患兒培訓費用居高不下導致的經濟壓力。在目前國內的所有康復訓練機構中,大約95%都是家長陪同訓練。這就迫使家庭中必須有一人辭掉工作,全程陪同孩子的訓練,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庭收入減少,埋下了日後家庭沖突和矛盾的禍根。除此之外,自閉症兒童家庭在康復教育上支出不菲,特別是異地培訓更是花銷巨大。據了解大多數家庭的支出比例很大,甚至達到了60%-80%以上。很多家庭都是動用了爺爺、奶奶的精力、財力和體力。特別是有些機構喪失了慈善行業基本的道德底線,胡亂收費和加課。致使患兒家庭多年的積蓄也消耗殆盡。而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的持續性和性更使得這些家庭難堪重負。
根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在患兒康復訓練時期的費用完全是由承擔的。在美國紐約洲一個孩子一年的費用大約為10萬美元;在我國香港地區一個孩子一年的費用是12萬港幣。這些錢是直接由撥入有信譽的康復中心的。隨著孩子長大,義務教育的費用也是由撥入特教中心。在我國,大齡自閉症患者的托養幾乎是空白,在提出的加快兩個體系建設的文本中也沒有非常明確規定出他們的所有權益。因此,日間照料和托養問題是解決自閉症患兒家庭經濟困難的另一有效途徑。
值得欣慰的是,在全國很多地區,患兒已經可以享受的康復救助和小部分的生活補助。在有些康復中心,每年能有15-20個六周歲以下患兒享受中殘聯元/年的資助,其餘的患兒則可以享受省級或級殘聯的資助。但是,這對於自閉症兒童的龐大需求來說,僅僅是杯水車薪。另外,享受資助的患兒畢竟在少數,尤其是在並不十分正規的康復機構,資助名額就更少。而有些機構雖然獲得了資助,但康復理念和師資水平太差,從而耽誤了患兒最佳的康復年齡。這種狀況使本來就十分有限的資金付之一炬。
有一位大學生給筆者提了個設想:他提出了對自閉症患兒實行「一免三補」的政策。「一免」就是免除患兒的康復訓練費用,由全額撥款;「三補」則是補助患兒生活費、補助康復機構運營費、補助患兒家庭部分費用。患兒生活費補助應根據其年齡分布進行調度。康復機構運營費主要應用於康復設備和師資力量的更新以及相關學術研究的開展。鼓勵一名家長全職照顧孩子,並給予這位家長一定數額的補貼金,以減輕其壓力。我認為很有借鑒的必要性。
所有的資金補助的主要來源是撥款和社會定向投入,這些款項的發放和使用也全部接受督察辦公室的監督。總的來說,在早期篩查的基礎上,給予患病程度不同的自閉症患兒專門劃出一部分資金,這部分資金的使用有專人管理和調配,患兒走到哪,這部分資金就跟隨到哪,這樣就可以實現對患兒的持續性救助。
4)、加強康復機構的管理,加大技術支持力度,增加專業人才儲備。
據不完全統計,至年末已注冊完畢,手續齊備並小有規模的自閉症康復機構全國有四百多家。而被稱為三三機構(三間教室、三個老師、三千元注冊資金,被稱為三三機構)的就更多了。但真正能夠以患兒為中心且有較強康復經驗和技術的機構則少之又少,而已通過國際上通用的機構管理認證的就更少了。這給患兒家長出了個非常大的難題,由於沒有管理標准做參考,家長只能道聽途說,一間機構不行再轉換另一間機構。從而耽誤患兒最佳康復時機。在歐美地區機構是必須經過認證才能進行工作和補助金的。所以從患者和這兩個最重要的角度來講行業認證和管理認證應該是兩個必須的重要指標。
中國的自閉症教育由於起步較晚,基礎科研落後;所以自閉症康復教育和研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大的進展。時至今日,自閉症救助領域也多是自籌自支的。因此面臨著來自政策、資金、管理、技術、社會認知等方面的重重壓力。由於職能的缺失已經讓救助工作陷入困境,開成了瓶頸。而筆者認為,在自閉症救助中的最大障礙就是社會認知度太低和基金管理人才的嚴重不足。這也是造成機構背離慈善道德底線、胡亂收費的原因之一。
自閉症康復訓練起步已有十幾年,可在這漫長的時間里國家和相關機構並沒有有計劃地培養人才,建立人才儲備。這也是現在的自閉症教育工作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就全國大部分康復機構的師資力量而言,如果機構的教師出身於幼教專業已經非常難得。而大多是不問專業,招進來後經過短期培訓上崗。有更多的甚至不培訓就上崗。只有極少數專修特殊教育的教師。就學校而言,普通師范類學校並沒有自閉症教育專業,也就缺少對自閉症的深入研究,更何談培養自閉症教育人才;特殊教育學校也缺少自閉症專業培養機制。據了解可能只有南京有自閉症教育的高等院校。除此之外,特教機構面臨的普遍問題就是專業教師流失嚴重,辛苦培養的教師被挖走或頻繁跳槽。其實這些弊端在ISO;管理認證中是可以得到管理的。由於這些原因致使康復救助工作陷入窘境。可以說在整個自閉症救助體系中,真正有價值和責任心的人才嚴重缺失。
筆者認為,增加人才儲備和培養、提高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是改善自閉症救助現狀的一個關鍵舉措。為此,需要指導孤獨症委員會建立整個行業的職業技能認證體系,通過職業技能考試,考試合格者頒發從業證書,從而進入自閉症教育行業;在普通師范類學校和特教學校增設自閉症教育專業,並給予資金、師資上的支持,在培養自閉症教育專業人才的同時,開展自閉症發病率和病因的相關研究;除此之外,鼓勵民間資金注入自閉症研究,並給予一定的政策和扶持,從而提高民間自閉症研究水平,提高自閉症的社會認知度;最後,應重視與國際自閉症康復機構和自閉症救助基金會的交流合作,共同開展相關研究,在技術上、管理上與國際接軌。
五、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為患兒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以目前的康復水平,自閉症患兒能夠真正進入社會的比例不超過15%,而經過培訓和職前教育進入庇護工場的大約有60%;另有20%應該在托養中心;5%在家庭。所以自閉症兒童的發展體系尋求的是針對自閉症患者的終身救助體系,根據他們從嬰兒期至老年期不同的人生階段以及各個具體階段的具體發展狀況(包括個人的康復狀況、障礙狀況、各人和家庭所面臨的困難和目標),為每個個體制定持續性的終身服務計劃,適時給予自閉症患者及其家庭以最合適的經濟和技術支持,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讓他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所有自閉症家長的內心深處最擔憂就是當他們逐漸老去,孩子的未來怎麼辦?事實上,我國目前的康復機構僅僅針對自閉症兒童,連最起碼的義務教育也沒實現。更不用說職業教育、就業和托養了。而對於成年自閉症患者的救助更是十分缺乏。因而有很多自閉症患者成年後只能被鎖在家裡。筆者接到過許多大齡自閉症患者家長打來的詢問托養和就業問題,我們都無法解釋。他們最終只能被鎖在家中由父母承擔著本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還有少數程度高的雖然能上小學但均遭到不同理由的辭退,這種情況屢見不鮮。由於針對大齡患者實施康復訓練效果並不顯著,因此目前的救助力量多集中於兒童;同時由於救助體系不健全,針對大齡患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工作崗位安置也未能正式起步,因此成年自閉症患者的生存現狀同樣不容樂觀。針對這種現狀,筆者建議應該由主導採取建立大齡患者日間照料和托養機構、職業培訓和福利工廠等措施,在合理劃分功能高低不同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安置技術含量高低不同的工作,在實現他們人生價值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一定的價值。目前針對精神殘疾患者基本有一套較成熟的托養模式自閉患者可以借鑒。在托養中心建立職業部和農場、工廠進行療育;職業部主要負責就業培訓和就業安置,農場主要安排患者從事適量農活,以舒緩他們的身心,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
在社會捐贈和宣傳方面也該明文規定其鼓勵的措施。自閉症兒童的捐款救助不能僅僅靠機構和學校的宣傳報道,更需要全社會力量的積極支持。對此,筆者認為,要想破除傳統的觀念,消除對自閉症患者的歧視,最重要的就是、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自閉症的認識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給予捐款個人和企業的社會聲譽及免稅等方法,激起社會力量參與自閉症患者救助的熱情。與此同時,消除社會歧視,為自閉症患者融入普通人減少阻力,以便於患者掌握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熟悉人際交往的一些技巧,從而實現自閉症患者的社會化與自理化。為根本上解決他們離生活的尷尬處境負起責任和義務。
六、總結
根據最新統計,孤獨症的新生兒發病率已上升到:1;男孩子的發病率更高達70:1。按照這種發病趨勢來看,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污染源的出現和精神壓力加大都會導致自閉症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加,患病程度在逐年加重。特別是一些大齡自閉症患者問題已到了必須馬上解決的關口了。因此,義務教育和托養兩大難點在「 十二五」期間要有大的、本質地突破才行。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自閉症患者的背後都是一個支離破碎、瀕臨崩潰的家庭。若以萬患者為基數,每個家庭牽扯五個直系親屬來計算,就要有萬人受到影響;而非直系親屬受影響的人數更以幾何數字上升。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組織的社會存在狀態和結構在自閉症患病者的重壓下變得畸形和扭曲、如大廈之將傾。這些家庭背後潛藏著無法掩飾的各種危機,而自閉症患者經濟救助和政策規定的現狀卻讓這種危機暴露的更加明顯。的忽視和職能的缺失已經讓整個社會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總而言之,自閉症兒童救助任重而道遠,但又是一件不得不做並且不得不做好的事業。面對自閉症這一被稱為「精神癌症」的世界難題,只有擔當起來,才能改變目前自閉症兒童救助領域的盲目和低效率,才能真正地幫助這些不幸的孩子,改善他們和其家庭的生存境遇,為這些孩子更為整個社會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未來。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請採納 謝謝
⑸ 殘聯有兒童自閉症康復機構嗎
沒有的沒有的,絕對沒有的,你以為就像紅十字會一樣,你看看他們有幫助過多少人呢,只是有個名義上的而已,不要想太多了
⑹ 自閉症辦理殘疾證國家給補助嗎
6歲以下的兒童可以在康復方面享受待遇,到戶口所在地殘聯申請。其他暫時沒有。
⑺ 殘聯補助自閉症的條例
自閉症,屬於精神病類的殘疾,精神類的殘疾在所有的佔有比例在18%左右,自閉症在這18%的的20%左右。這只是大概的數字,要詳細點的還是要問縣市級的殘聯公室。
⑻ 自閉症兒童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一般是哪些
社會捐款,個人捐款
⑼ 目前在中國,對於自閉症的孩子國家有哪些相關的法律政策的支持
您好!望採納謝謝!
自閉症 從07年開始國家承認自閉症就是殘疾人,國家推出殘回聯辦20多家答恢復機構,免去一些訓練費。很多殘聯辦一些康復新的機構。暫時我國家還沒有推出一系列的經濟上的支助。
在國外,一個孩子被診斷為 孤獨症 的話,這個孩子直到18歲,都是由國家承擔的,那麼需要家長辭職在家照顧孩子的,家長的工資也會有國家成負擔,來家裡幫助康復的老師的一切費用都是由國家支出。
⑽ 國家的自閉症患者有什麼政策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伴隨終生的精神類疾病,存在著廣泛性的發育性障礙,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興趣范圍狹窄及行為刻板重復,其中大部分患兒伴有智力發育落後,且病因尚未明確。未經康復訓練和職業培訓的兒童成年後無工作能力;會有攻擊行為並嚴重危害社會安全和穩定。
全國性項目:國家「七彩夢」孤獨症兒童救助政策。
救助對象:年齡3-6歲。項目實施的年度周期為從該年度9月1日至下一年度8月31日。該年度確認的受助對象應在該年度9月1日前,年齡在3-6歲范圍內。
在全國很多地區,患兒已經可以享受政府的康復救助和小部分的生活補助。在有些康復中心,每年能有15-20個六周歲以下患兒享受中殘聯10000元/年的資助,其餘的患兒則可以享受省級或市級殘聯的資助。
中國殘聯在「十一五」規劃中,還明確把自閉症患者納入殘疾人行列,並在31個試點城市投入了3000萬開展了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又從2009年開始對六周歲以下極度困難的家庭實施了搶救性的康復救助。
截至到「十一五」末,全國已有多個城市出台了具體的家庭生活補助辦法和意見。
各省殘聯也都採取了不同形式、不同標準的康復訓練補貼。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十幾個省市為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了經濟上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