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財務案例案例分析
可轉債基金的主要投資對象是可轉換債券,境外的可轉債基金的主要投向還包括可轉換優先股,因此也稱為可轉換基金。持有可轉債的投資人可以在轉換期內將債券轉換為股票,或者直接在市場上出售可轉債變現,也可以選擇持有債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可轉債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準股票、債券利率、債券期限、轉換期限、轉換價格、贖回和回售條款等。
可轉債是普通債券和可轉換為股票的期權的混合物,轉債價格和基準股票價格的差額構成了內含期權的價值。可轉債基金可能在企業發行可轉債時購買,也可能在發行後從二級市場購買。如果從一級市場購買,則可充分享有可轉債以上的優點1.政府債券:國家為了籌措資金而向投資者出具的,成若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喝到期還本的債務憑證
2.基金債券: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依法定程序發行並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3.公司債券: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一)直接融資 1.國際債券融資 國際債券即發行國外債券,是指一國政府及其所屬機構、企業、私人公司、銀行或國際金融機構等在國際債券市場上以外國貨幣面值發行的債券。國際債券主要分為歐洲債券和外國債券兩種。
2.國際股票融資 國際股票即境外發行股票,是指企業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向國際投資者發行股票並在國內外交易所上市。
3.海外投資基金融資 海外投資基金融資的作用在於使社會閑散的資金聚合起來,並在一定較長的期間維系在一起,這對融資者來說相當有益。此外,穩健經營是投資基金的一般投資策略,因而投資基金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也相當有益。
4.外國直接投資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中出現了兩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其一、國際直接投資超越了國際貿易成為國際經濟聯系中更主要的載體;其二、國際直接投資超過了國際銀行間貸款成為發展中國家外資結構中更重要的構成形式。
(二)間接融資 外國政府貸款 外國政府貸款是由貸款國用國家預算資金直接與借款國發生的信貸關系,其多數為政府間的雙邊援助貸款,少數為多邊援助貸款,它是國家資本輸出的一種形式。上市公司是指股票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自由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具體要求如下:
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一是其股票經過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經向社會公開發行;二是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五千萬元;三是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公司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以連續計算;四是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五以上;五是公司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六是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只有符合了上述條件,才能批准其上市進行交易。 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3 000 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6000 萬元;
(2)累計債券余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40%;
(3)最近3 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1年的利息;
(4)籌集的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5)債券的利率不超過國務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財務杠桿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在物理學中,利用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體,而什麼是財務杠桿呢?從西方的理財學到我國目前的財會界對財務杠桿的理解 財務風險也稱融資風險或籌資風險,是指由於舉債籌資而產生的應由普通股股東承擔的風險。也可定義為由於使用債務或優先股籌資從而需要做出固定周期性支出而引起的,由普通股股東承擔的超過基本商業風險以上部分的風險。它是與企業及其融資方式相聯系的風險,是由於企業資金困難,採取不同的籌資方式而帶來的風險。
財務風險的防範,是要對風險進行動態的控制,而並非要刻意減少風險。敢於冒風險的企業充分利用有利時機,往往從高風險中獲取高收益。防範並化解財務風險,主要應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認真分析財務管理的制度環境及其變化情況,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為防範財務風險,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並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和改變管理方法,從而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因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
2、增強企業資產流動性。一是貯存流動資產,即在資產組合中保持一定比例的易變現資產。二是購入流動資產,即通過銷售流動性存貨來實現變動性。企業必須權衡利弊得失,以合理的方式取得流動性資產,通過企業資產結構的合理搭配和籌資能力的合理運用,以最低的成本避免由於流動資金短缺和流動資金過剩而招致的損失。
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防止因決策失誤而產生的財務風險。為防範財務風險,企業必須採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採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並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對各種可行方案要認真進行分析評價,從中選擇最優的決策方案,切忌主觀臆斷。
4、企業應當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規避財務風險。首先應建立資本積累的約束機制,不斷充實資本。其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負債規模。再次把握借款時機,審時度勢,合理決策。最後預測負債籌資的使用效果,權衡成本收益,優化債務結構。決定資本結構的因素是融資決策。將不同的債務按期限合理搭配,以減少償還債務的壓力,保證企業資金周轉順暢。融資金額大小直接決定了資本結構狀況。企業應當努力使資本結構最佳,融資成本最低。
5、規避道德風險對企業財務的影響。應控制風險因素,預防風險的發生。對外應全面而准確地把握市場及競爭對手的信息,消除信息不對稱對自身的不利影響,並對交易對象進行信用評估,通過談判制定無損自身利益的有效合同。對內應健全企業的損失,應加強與保險業的合作,將風險向外轉移,減少因交易對象違約、投機取巧等給自身帶來的重大損失;密切與金融機構和政法部門的關系,以便得到及時的幫助。
總之,企業的各項決策幾乎都是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做出的,離開了風險,就無法正確評價企業報酬的高低。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正確分析和防範財務風險,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必須全面分析,這樣才能找出問題的實質
② 大家給我說說幾個經典的財務管理方面的案例及分析吧
說個最近的
新年伊始,家電行業就遭遇長虹「造假門」事件,並且呈欲演欲烈之態勢。
據報道稱:「四川長虹被指虛增銷售收入50億」,該 「實名舉報人」范德均,2月25日對記者表示,並將視長虹的反應,選擇下一步是否採取發博文的方式,登出更多舉報材料詳情。
長虹此次「造假門」事件,是繼前幾年的「海外受騙門」事件之後,又一次被媒體與大眾推到風口浪尖上。但此次筆者卻為這個老牌家電企業擔憂,因為此次「造假門」事件,帶來的殺傷力會遠遠大過「海外受騙門」事件,其原因就是兩者性質上的根本不同,再就是事實依據來源也根本不同。
首先,筆者認為,上一次的「海外受騙門」事件,不管信息真假如何,作為大眾與媒體,最終都會抱以諒解,因為經商難免上當受騙,況且千里馬也有失蹄之時。而此次「造假門」就不一樣,如果是真有此事,那麼長虹就會遭到所有消費者的聲討。因為這種主觀上的造假行為,就是實質的欺騙性質,就會令廣大媒體、大眾、投資者所不齒。
其次,從長虹針對此次「造假門」事件的處理來說,筆者也認為有些不妥。據長虹公司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向《每日經濟新聞》發來書面回應稱,「四川長虹虛增50億銷售收入」的報道屬於虛假信息,稱是受舉報人要挾詆毀。
同時,把舉報人范德均,原系長虹公司員工,1998~1999年時任公司銷售處湖南管委會主任,期間因涉嫌職務侵佔被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公司依法與其解除了勞動關系,等事也抖露了出來。而長虹將舉報人范德均的陳年往事揪出來,只能讓大眾感覺到長虹的黔驢技窮,並且會越描越黑。
再者,長虹作為公眾上市公司,有義務也應該接受社會及公民的監督,而范德均作為一名公民,雖然他曾經犯過法,但並不是代表其永遠是個壞人,況且現今其擁有的公民合法權益也沒有被剝奪。所以對於公眾公司長虹的舉報,范德均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其就擁有合法的舉報權益。
眾所周知,在中國這種體制性社會,個人的力量較容易忽視;對於一級組織與集體,個人也相對渺小,所以當一個公民,敢以實名制舉報企業的造假行為,就好比公民上訪一樣,大多數是有道理。所以長虹針對此次「造假門」一定要慎待,千萬不要犯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低級錯誤。
長虹 「造假門」的事件發生,以及長虹緊急發布的澄清公告。也讓筆者也聯想起了2010年網路紅人,以誇大的「雷人語錄」、「丑得雷人」一夜走紅的「鳳姐」,以及她的一席話:「我九歲博覽群書,二十歲達到頂峰。我現在都是看社會人文類的書,例如《知音》《故事會》……往前推三百年,往後推三百年,總共六百年沒有人超過我。」自圓其說有時會讓眾人感覺到傲慢與偽裝,誠實的犯錯者並不可怕,虛偽的道德者才真正可怕。
③ 急求:財務管理案例分析
精心完成,已發郵箱。
籌資方案評價
說明:因為是籌措長期資本,長期債券宜採取每年付息,到期還本方式。不宜採取償債基金方式。這樣也方便方案比較。
1.籌資無差別點:(EBIT-4200*18%)*(1-35%)/1200=EBIT*(1-35%)/(1200+200) EBIT=5292萬
預計 EBIT6000萬,在右側,宜債務籌資。
2.董事意見評價
王進:主張債務籌資。關於債務成本,考慮了稅收擋板,是正確的;且考慮了通脹因素,也是正確的,通脹有利於債務人。但股權籌資的成本是錯的,不僅未來的股息不是0.9元每股,因為公司穩定增長的股利政策,而且股權的成本不應只考慮股息,人家是有剩餘索取權的,應考慮EPS,即每股凈收益。
張某:主張股權籌資。說股票籌資成本比債務低,這違背財經常識。按照償債基金方式還款也不符合本案的籌措長期資本要求,是要等額等息付款的。因為債務每年會有現金流出,這點是對的,但股息也要流出現金呀,公司財務風險加大,公司股價會波動,也是對的。
王某:反對股權籌資,主張債權籌資。在此價位增發會稀釋老股東利益,完全正確。增發的時機,應該是公司股價高估的時候。
錢某與孫某:主張債權籌資。關於每股收益EPS的比較是正確的,結論也正確,但債務成本0.2元每股,就欠說服力了,他們在比較EPS的時候,年利息支出明明是按照756萬,即逐年付息一次還本計算的,到這里明顯又按償債基金方式計算了,1200萬股,每股0.2元,合計240萬,前後自相矛盾。
唐先生:主張股權籌資。論證過程和結論是錯的。首先股息是逐年增長的,不是固定股息,而一個公司的股利政策是不該輕易變化的,有市場信號傳遞作用。二來新股東的預期收益也不只是現金股利180萬這么簡單,剩餘收益人家有份的,與老股東同股同酬同股同權的。怎麼會不稀釋老股東利益?
林先生:主張股權籌資。認為債務籌資會加大公司財務風險,是對的,但過於保守。
3.董事長建議:改變現有的資本結構,債權籌資。
(1)公司現有的資本結構不合理,沒有債務,沒有利用財務杠桿,盈利能力受限,老股東財富增長緩慢。增加債務4200萬,與近3個億凈資產相比,債務比例依然很低,財務風險不大,可控。
(2)債務成本比股權成本低,這是常識。本案債務籌資的稅後成本為18%*(1-35%)=11.7%,而股權籌資的成本為0.9*(1+8%)/21+8%=12.63%。只要經營利潤超過無差別籌資點,債務的還本付息壓力就可以承受。而且保護了現有股東的利益,還可避免控制權分散。
(3)通脹形勢和趨勢,有利於債務人。11.7%的債務成本是名義資金利率,減去通脹率後實際利率才6%左右。而且名義利率是固定的,通脹率越高,實際利率越低。而股權報酬率是要求水漲船高的,否則難以滿足投資者的預期收益。(selfmade_500嘔心力作)
④ 財務管理案例分析題
例題先發來看看吧
⑤ 財務管理案例分析
個人見解,覺得應該屬於增量調整,請參照如下解釋,有錯請斧正!
企業資版本結構的調整方法
1存量調權整 (1)在債務資本過高時,將部分債務資本轉化為主權資本。 (2)在債務資本過高時,將長期債務收兌或是提前歸還,而籌集相應的主權資本額。 (3)在主權資本過高時,通過減資並增加相應的負債額來調整資本結構。
2增量調整 (1)在債務資本過高時,通過追加主權資本投資來改善資本結構。 (2)在債務資本過低時,通過追加負債籌資規模來提高負債籌資比重。 (3)在主權資本過低時,可通過籌措主權資本來擴大投資,提高主權資本比重。
3減量調整 (1)在主權資本過高時,通過減資來降低其比重。 (2)在債務資本過高時,利用稅後留存歸還債務,用以減少總資產,並相應減少債務比重。
⑥ 財務管理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B 息稅前利潤(EBIT)=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40-25-7)*10=80
B 經營杠桿專系屬數(DOL)=M/(M-F)=(40-25)*10/(40-25-7)*10=1.875
A 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EBIT-I)=80/(80-1000*60%*8%)=2.5
C 總杠桿系數(DTL)=DOL*DFL=1.875*2.5=4.6875
⑦ 非盈利組織財務管理案例分析
1、你的問題缺少必要的條件:新院校建成後的事業收入是多少?這關繫到計專算歸還貸款的時間屬。
2、按你提供的資料,04年事業收入為5000萬元,財政補助收入為1500萬元,事業支出為6300萬元,那麼每年的事業結余是200萬元,至新校區建成三年時間的結余是600萬元。再計算每年貸款的利息:2億元*5.49%=1098萬元,三年的利息是3094萬元。結果顯示事業結余不足以歸還銀行利息,銀行怎麼可能貸款?除非這個期間財政再給學院增加補助,差額由財政負擔。
3、三年後銀行的借款本金如何歸還?總不能拿學校的開辦資金去歸還吧?原來的學校只能陷入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雖然高校是非營利組織,但也要考慮投資擴張的可行性,也要籌劃籌資的成本。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負債籌資,但不能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
既然高校是政府主辦的全額事業單位,不妨由政府追加開辦資金來建設新校區。否則,高校將背上巨額債務,連銀行利息都付不起,給今後的發展帶來一系列隱患。
⑧ 《財務管理案例分析》結課論文
《財務管理案例分析》結課論文
【摘要】本文以財務管理這門課程為例,首先分析了在目前財務管理教學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了財務管理案例分析的編寫要求和內容特點。
【關鍵詞】財務管理 案例分析 案例
財務管理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要求較高。案例教學法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有利於高校培養實用型的人才。
一、現階段,我國高校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教學方法相對於教育改革的迅速發展、企業管理的不斷深化的需要來說,存在著相當的滯後性,與現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還有很大的距離。就目前國內高校的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一)財務管理中採用案例教學的比例非常低。與國外著名商學院相比,國內高校案例教學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所佔的比例還很少,有的學校甚至為零,遠遠不能滿足財務管理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以哈佛商學院為例,除一兩門理論性課程以外,其他課程全部都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所佔比例90%以上;而國內的高校,案例教學的比例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
(二)財務管理的數量不足,質量較差。一方面,許多高校盡管重視案例教學的應用,但是由於在案例的搜集、整理與分析等方面相當滯後,致使案例的數量非常少,並且缺乏對案例教學理論的系統性研究和案例教學方法的創新。另一方面,國內大部分案例的編寫採用「拿來主義」,不符合我國的國情,適用性較差,並且落後於國際企業財務管理的潮流,有關跨國投資、國際企業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案例及教學都相當薄弱,不能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要求。
二、高校教育中財務管理案例庫的開發
案例庫的開發狀況直接影響案例教學質量,一套高水平的案例庫的建立是需要經過長期積累同時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而且還需要按照課題一樣的方式組織調查與編寫。財務管理教學案例庫首先必須具有豐富的案例,它是教學案例庫構成的必要條件;其次是指案例的類型眾多,這些案例可以是學校組織教師自行編寫的,也可以是收集整理的二手案例;再次,教學案例庫還必須具有完善的系統分類儲存功能。那麼,什麼樣的案例可以編寫進案例庫呢?
(一)案例具有典型性、符合實際決策的要求。
教學案例是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編寫出來的實際案例,這種實際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非偶發性,這是案例的關鍵特徵。案例設計中,其問題往往是若隱若現,提供的信息並非一目瞭然,有關數據需要進行一定的計算、加工、推導,才能直接用來進行分析。案例通過模擬現實企業財務管理中紛繁復雜的問題,目的是訓練學生通過對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最終獲得符合實際的決策。
(二)案例設計的問題具有啟發性,符合教學的要求。
教學案例必須設計一定的問題,即思考題。其中有的問題比較外露,有的比較含蓄,而通常是顯而不露,留待學生去挖掘。案例中設計的問題並不在多,關鍵是能啟發學生的思考。案例提供的情況越是有虛有實,越能夠誘人深入,從而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間,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案例的選擇必須符合財務管理教學目標的需要。
案例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案例的選擇必須符合財務管理教學目標的需要。財務管理教學目標總的來說是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可以說案例教學不單純是去尋找正確答案的教學,而是重視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這個過程正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案例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與質變。
(四)案例內容的深淺應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
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的內容具有不同的深度,因此,案例庫中的個案,其編寫的理論深度和實踐要求要與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的需求相適宜,適於相應層次的學生使用,篇幅長短以及問題的設計也應配合協調。
(五)案例的設計應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和整合性。
案例庫中的案例可分為專題案例和綜合案例。專題案例內容應富有針對性,不同個案要突出不同的知識重點,且在編排上要體現出相關知識點相對集中的系列化特點;綜合案例則應注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通過一個案例往往可涉及多個章節的知識。綜合案例的使用一般在總結復習階段,因此,這類案例應該編排在案例庫的後面部分。
三、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正確處理案例教學與傳統講授教學的關系一方面,案例教學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講授教學,教師對一門學科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適當講授,是教學中不能缺少的。另一方面,課堂講授應當是誘導式的、啟發式的,應與案例教學結合起來,只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案例教學的優勢是明顯的,但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我們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案例教學與傳統講授教學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實用型人才。
(二)正確處理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案例教學、傳統講授教學以外,還有許多其他教學手段,例如實證分析、模擬實驗、撰寫論文等手段,對於學生的各方面知識與技能的培養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囿於案例教學與傳統講授教學兩種方法,應該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結束語
案例教學是學習的過程而非最終的結果,學生應該把案例教學看作是自身知識與能力的不斷考驗。在財務管理的案例教學中,學生們培養的不是「正確」和「非正確」的觀點,而是從這些問題的討論中獲得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阮萍.資產評估案例教學研究[J].雲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2]石泓,於成.稅法案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3]樂菲菲,吳蘭飛,賀翠芹.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中的應用[J].高等教育論壇,2008,(4)
[4]張鳳娜.稅法案例教學探討[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2)
[5]賈莉莉.財務管理專業案例教學問題及對策[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