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慈善組織定向募捐信息公開有什麼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制定依據是:依據的是憲法作為中國第一部慈善法,回於答2016年9月1日起實行,開啟中國依法治「善」時代。 該法對慈善活動進行明確界定,同時在規范慈善組織設立運營、慈善財產來源和使用、開展慈善服務、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等方面作出規定。 依據該法,慈善組織是指依法成立、符合該法規定,以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的非盈利性組織。慈善組織可採取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組織形式。 在慈善組織的行為准則和內部治理方面,該法規定,慈善組織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健全會計監督制度,並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 慈善法同時突出強化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義務。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應當定期向社會公開其募捐情況和慈善項目實施情況。「公開募捐周期超過六個月的,至少每三個月公開一次募捐情況,公開募捐活動結束後三個月內應當全面公開募捐情況。」
㈡ 信息公開案件
可以延期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專之日起屬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㈢ 基金會賬目不公布怎麼辦呢
如果不公布的話,建議你應該自己去查詢一下,因為這個還是非非常重要的。
㈣ 慈善組織信息公開不到位將會受到處罰嗎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近日發布《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徵求意見版稿)》,徵求意見稿規定權,慈善組織有下列情形的,依據《慈善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其中包括未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
慈善組織不及時公開應當公開的事項或者公開的事項不真實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向該慈善組織登記的民政部門投訴、舉報。民政部門可以要求慈善組織就信息公開的相關事項作出說明,必要時可以進行約談。
㈤ 什麼是政府信息公開
在法律上復,政府信息公開制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授權和委託的組織,在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動將政府信息向社會公眾或依申請而向特定的個人或組織公開的制度。對此,可以從廣義與狹義兩個方面來理解。
廣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政務公開,二是信息公開;狹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主指政務公開。政務公開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公開其行政事務,強調的是行政機關要公開其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執法結果,屬於辦事制度層面的公開。廣義上的政府信息公開的內涵和外延要比政務公開廣闊的多,它不僅要求政府事務公開,而且,要求政府公開其所掌握的其他信息。
㈥ 【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2020)黔案件已分配承辦人。詳情請查看網站。是什麼意思
你可以登錄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可以看到所有的信息內
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於容2014年11月13日正式開通
[1]。截止2014年11月14日除最高法外,全國20個省區市已經建立統一的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台,並在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建立鏈接。
主要功能
打開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點擊案件查詢,輸入證件號、密碼,案件當事人即可查詢案件、聯系法官、接受電子送達 。
在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不僅可以查詢最高法案件的進展情況信息,還可以查詢上述地方法院的審判流程信息。下一步,最高法將加大工作力度,實現與全國所有高院的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台的鏈接,使全國任一案件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能夠在同一平台上,方便地查詢到全國任一案件的進展情況。
㈦ 慈善組織信息將實行公開透明化嗎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近日發布《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徵求專意見稿屬)》,徵求意見稿規定,慈善組織有下列情形的,依據《慈善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罰,未來將慈善組織信息實行公開透明化。
據了解,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台已對外開通,該平台會及時向社會公開的信息包括:慈善組織登記事項、慈善信託備案事項、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名單、具有出具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票據資格的慈善組織名單、對慈善活動的稅收優惠、資助補貼等促進措施、向慈善組織購買服務的信息、對慈善組織和其他組織以及個人的表彰、處罰結果等。
希望慈善信息可以早日更加公開和透明!
㈧ 信息公開情況
1、依法設立登來記的信源息(必選):單位名稱、住所、宗旨和業務范圍、法定代表人、經費來源、開辦資金、舉辦單位、章程以及開展業務活動所要求的資質等;
2、依法變更登記的信息(有單位涉及到此項的必選,沒有涉及到此項不選):包括單位名稱、住所、宗旨和業務范圍、法定代表人、經費來源、開辦資金等。
3、依法年度檢驗檢查的信息(必選):開展業務活動情況、資產損益情況、變更登記的執行情況、績效和受獎懲情況、涉及訴訟情況、社會投訴情況、其他需要公開的情況;
4、單位重大信息(可選):按照有關規定,事業單位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等重大信息,如事業發展規劃,相關政策規定,機構編制實名制情況,崗位設置,人員招聘,辦事程序,收費項目、依據標准等。事業單位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以及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信息。
5、公開內容可附頁填寫。
6、信息公開方式:單位公告欄和網站(網站可以依託舉辦單位網站、網路紅頁或其它網站)。
7、請正反面列印。
8、信息公開備案書填寫完成、加蓋公章後與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正副本一並報送至縣編辦,換領新的法人證書。
㈨ 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2019吉08民終130號案件已分配承辦人
等著法院傳票通知。
㈩ 基金會的發展現狀
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8日,中國共有基金會4115家,其中公募基金會1476家,非公募基金會2639家。自2010年非公募基金會數量超過公募基金會之後,非公募基金會的數量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很快。非公募基金會數量增長迅速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個方面:政策推動,《基金會管理條例》明確了非公募基金會的地位和基本運作規則,近幾年非公募基金會登記管理許可權下放進一步促進了非公募基金會的數量增長;2008年之後社會對慈善行業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關注;2008年1月1日起《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提高了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免稅比例等。
從數量與分布概況看,基金會發展顯現出以下趨勢:
1. 基金會數量自2004年以來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
2. 活動領域發展趨勢:一枝獨秀、整體多樣;
3. 7個省市基金會數量占據全國總數的61%。
從地域分布上看,基金會數量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分布著較多的基金會。截止2013年底,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內蒙古、湖南省是基金會最多的10個省份。 在美國,基金會經過上百年的發展,關注的范圍日益擴展,除了關注傳統的扶貧、教育、環境、醫療、公共事業等領域外,還擴展到全球發展、精神、個人潛質發掘等方面。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捐贈范圍為全球發展、健康、教育。E-bay創始人奧米迪亞夫婦的基金會則是積極支持個人潛質發掘。懷特基金會則將主要精力放在古代研究、藝術、人文科學上。
截止2013年底,我國基金會的活動領域大多集中在教育以及傳統的救災濟貧、扶弱助殘、醫療救助、文化等方面,而致力於推動藝術、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社區發展、及公益支持等更為廣闊的社會公共領域內的基金會則比較少。也有一些新成立的基金會已經更多地關注新興領域,包括國防建設、傳媒、地質科學等方面,包括:雲南三益文化國防基金會、環球公益基金會、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等。 2011年,中國公益慈善界經歷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多事之秋,先是郭美美網路炫富的行為引發了紅十字會的信任危機;接著,中華慈善總會發票事件、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中非希望工程、河南宋慶齡基金會的投資放貸,又相繼遭到輿論的質疑和抨擊。在「一人生病,全家吃葯」的公益界,不斷涌現的慈善丑聞使得整個公益行業的公信力都受到影響。
正如當年的希望工程創始人、如今的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所言,由郭美美引發的「官辦」慈善公信力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顯現:「盡管四個機構涉及的麻煩和背景、原因、性質各不相同,但社會對這些事件的質疑和責問,不論是專業還是外行,理性還是不理性,無不指向『官辦』慈善機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表達了對『官辦』慈善機構的不信任。這個亂局的出現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歸根到底是官民不分的慈善體制惹的禍。」
2012年8月29日,中基透明指數(簡稱FTI)在北京發布。中基透明指數,即中國公益基金會透明指數。這是一套有關基金會透明標準的評價系統,其評價指標包括基金會的基本信息、財務信息、項目信息、捐贈信息等共60個,並以基金會信息披露的渠道和完整度等作為參數,以排行榜單為呈現形式。排行榜將按照基金會最新透明分數每周更新一次,排名越靠前,代表基金會透明度越高。中基透明指數由基金會中心網、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中國NPO自律行動委員會、中國非公募基金會論壇和眾多基金會組織參與研發。「它標志著我國公益基金會在制定社會管理標准方面邁出了重大一步。」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據介紹,這個指數具有公開性、科學性、民間性、國際性,將推動我國公益基金會行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中基透明指數一方面樹立行業可量化的透明度標准,另一方面分享實踐經驗和互聯網工具,實現基金會透明度的提升和基金會管理能力的跨越式發展。這個指數將幫助基金會根據標准增強自身透明度,並了解自己的信息公開程度在行業內的位置。對於公眾而言,可以以透明指數作為捐贈參考,從而促進慈善行業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 1、公募基金會亟需轉型
公募基金會擁有著公募權這一優勢資源,很多老牌公募基金會規模擴大迅速。然而,「如何把錢花好」成為這些基金會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這促使他們思考基金會的未來定位。有些則開始了由運作型向資助型基金會過渡的轉型嘗試;也有基金會開始創造平台,將公募權分享給草根公益組織。
事實上,自2010年開始,一些全國大型公募基金會就紛紛宣布,將從操作型基金會轉向資助型基金會,即基金會由籌資後自己做項目,轉變為培育和資助草根公益組織。
越來越多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試圖從操作性基金會轉型資助型基金會,然而捐贈人不理解、不支持的態度以及草根公益組織專業性不高、執行項目效果難以預估的現狀,使得公募基金會轉型步履維艱。
2、非公募基金會發展過程中的挑戰
對於大多數非公募基金會來說,其自身的可持續性的資金來源問題也開始引起重視。按《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要求,基金會每年支出資金不是來源於投資回報,而是來源於企業和個人的捐贈。因此如何保證基金會自身的良性發展已經是個問題。
如何獲得持續性的基金來源,採取多樣的基金增值方式,獲得安全的高收益,已經成為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過程中無法繞過的課題。事實上,在一些基金會發展發達的國家,捐助基金會不是單純的捐助,而是一種「投資」。非公募基金會應該利用自身的創始基金進行運作投資,產生效益,從而使基金會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進行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