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愛灑人間團隊怎麼加入
你參加的這個抄團體應該慈濟慈善襲事業基金會,捐錢做善事的,就是一個公益組織,比較專業而已,其創始人是台灣證嚴上人。參加這個公益組織無須信佛,有心做公益的都可以加入。
這個公益組織除了組織公益活動外,因其有佛教背景,還組織佛教性質的讀書會,這個就與佛教有關系了。
這個回答下有一個長答案攻擊慈濟是詐騙集團,附佛外道,這個就挺可笑了,不過也很好理解——
因為,慈濟做慈善做到全世界去了,提倡人人捐錢捐時間獻愛心給那些需要幫助的窮苦人,這個太得罪人了。要知道主流佛教徒獻愛心的對象是和尚與寺院,不計其數的人靠這個發了大財。
你放眼看一下周圍的慈善組織、公益組織,有幾個有佛教背景?都知道天主教的公益組織遍布全球,可是佛教公益組織呢?除了這個慈濟你聽過哪一個大型公益組織是有佛教的?
你一個佛教徒號召大家捐錢給窮苦人,而不是捐給自己,你讓國內那些仁波切、寺廟住持到哪發財去?恨也恨死你了。
所以附佛外道呀、詐騙集團呀之類的說法就都出來了,你擋了人家財路,不黑你黑誰?
呵呵。
2. 有哪些非政府組織
2016年4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並將於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該法所稱的境外非政府組織,是指境外合法成立的基金會、社會團體、智庫機構等非營利、非政府的社會組織(按該法第53條,境外學校、醫院、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研究機構或者學術組織未包含在內)。其實,簡單地說,因為跨國或跨地區的特徵,這些組織屬於國際非政府組織的范疇,只是國際社團聯合會、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和世界銀行等對「國際非政府組織」有著略微不同的界定標准罷了。
對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境內的發展而言,該法的實施將是極其關鍵的節點。作為發展歷史逾百年的非國家行為體,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世界范圍內發揮了巨大作用。因此,了解其基本的發展階段和運作規律,對於認識這部法律是有意義的。
深嵌在全球治理框架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
1618-1648年的宗教戰爭結束後所確定的教隨國定原則,和啟蒙思想運動一道,使宗教與國家在形式上徹底分離開來。宗教一旦失去對世俗的普遍權力,現代國家就代替宗教成為公民需要嚴加警惕的「利維坦」。於是,之前從宗教束縛中擺脫出來的「因信稱義」的自然人和公民個體,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結社方式展現其政治權利。這種方式大多發生在一國之內,但也時常超越國界。正如托克維
3. 阜寧縣6.23風災台灣慈濟援建孔盪安置房
2016年6月23日,江蘇鹽城阜寧和射陽遭遇百年難遇的龍卷風冰雹特大災害,風速接近十七級強風。慈濟志工在風災後第一時間趕到災難現場進行援助和膚慰,不僅帶去了物資,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進一步勘察和規劃災後援建。
10月30日,經過多次勘察、會議協商與溝通,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與阜寧縣政府正式達成援建計劃,在孔盪村,將為災民援建慈濟大愛村,幫助災民重建家園,更重要的是為孔家後裔安居立業、傳揚文化德香。鹽城市阜寧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丁政萬,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秘書長林碧玉,作為雙方代表,簽署援建協議書。
丁政萬書記致辭說:「今年6月23日,我們江蘇鹽城阜寧縣遭受歷史上百年未遇的特大冰雹災害,全縣有15個鎮22個村受到大的災害影響,總共有3.3萬人受到了災害,98人往生。災害發生以後,慈濟基金會和師兄師姐在第一時間趕到了我們阜寧災區。」
孔子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儒家學說也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孔盪村是孔子後裔居住的地方,大多數鄉親都姓孔。6·23阜寧災害以來,慈濟志工在孔盪村做了很多救急、安心的工作,如今慈濟人依然還在當地關懷。
慈濟基金會秘書長林碧玉說:「我們要如何把愛送到鄉親身邊?尤其知道孔盪村是孔家的後裔。孔子對我們的教導淵源流長,中華文化要傳揚千古,所以孔家後裔,我們一定要照顧,所以要在這里要興建一個大愛村。」
「慈濟是第一個到我們災區去,幫助賑災活動的開展。」災害發生以後,慈濟基金會和師兄師姐在第一時間趕到了阜寧災區,丁政萬分享道:「慈濟對我們板湖鎮孔盪村進行了全方位的災後重建,也計劃援建大愛村。」
證嚴上人正是基於這一悲念,要為孔子的後裔設想,讓他們能真正的保留中華很重要的文化資產,尤其在中華傳統文化,在這個村莊可以尋溯起來。富有孔氏家風的民居建築,便民服務中心、農貿市場、孔氏宗祠、幼兒園與環保推廣教育基地等公共建築的藍圖,不只是為他們蓋住宅民房,最重要的要闡揚中華傳統品德、人文、仁愛。
孔子的美學思想核心為「美」和「善」的統一,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本身也是一位很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思想偉人。而慈濟人懷著感恩、尊重、愛走入人群中付出,信己無私、信人有愛,都是依循孔子的理念。
「這份愛不分大、中、小,一顆心就夠了。」來自鹽城市的黃明超和阜寧縣的戴玉梅,雖然不是受災戶,但是對慈濟的救災表示深深的感恩,在災區看到慈濟人的大愛,也投入到災區的關懷和秋季發放中。
「以前我只是聽說,不了解慈濟會這么迅速、這么快,」黃明超分享說,「所以我到了看到災情、看到慈濟師兄師姐那麼的盡心盡力,我很感動。... 我一直跟著慈濟在阜寧,每星期我都一直在跟著。」
戴玉梅來自阜寧,從6·23以來,6月25日開始她接觸慈濟,這次由於風災,把慈濟帶到阜寧,然後跟著慈濟走,一直到現在一共16梯次,戴玉梅始終跟著慈濟志工參加投入。
戴玉梅說:「我感覺到慈濟人,確實是不一樣,而且她的精神不像一般人:做好事,給你錢,就走了。他們做的事情非常細致,從一開始勘災,到醫院去看望傷員,不光是在我們阜寧縣盡力,還到鹽城,這個使我非常震撼。」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援建鹽城阜寧孔盪慈濟大愛村,這是全球慈濟人在阜寧這片土地播下的愛與善的種子,更是當地領導和父老鄉親們對慈濟人的認可和接納。懷著感恩的心,祝福阜寧的孔家後裔闡揚慈愛之情、早日重建家園,過上平安吉祥的生活,將中華美善文化傳揚千古。
4. 蔣勛是不是慈濟慈善基金會的人
哪些是慈濟慈善基金會的人?因為他熱衷於慈善事業,幫助了不少人
5. 慈濟的介紹
財團法人台灣省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簡稱慈濟基金會或慈濟功德會,是位於中內國台灣的佛教慈容善團體,為一家橫跨社會服務、醫療、媒體、教育、環保等的非政府國際組織,其前身為證嚴法師在1966年4月14日於花蓮縣創立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1980年1月16日,台灣省政府核准「財團法人台灣省私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立案,「慈濟功德會」改稱為「慈濟基金會」。1994年,台灣當局內政部核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立案。慈濟基金會也致力於社會服務、醫療、教育等事務。
6.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收到的錢怎麼用
佛教慈濟基金會由證嚴法師創辦至今已經走過近半個世紀
為聯合國NGO的一員
1、慈善事業
台灣的慈善經驗,因著大愛牽引出全球四十七個國家、三百四十五個聯絡點,在全球六十九國留下愛的足跡,戰亂的阿富汗、科索沃、盧安達;民生困頓的外蒙、北朝鮮;遭逢地震重創的土耳其、伊朗、薩爾瓦多;飽受風災、水災肆虐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多米尼加,以及南亞海嘯的受災區域,甚至是遭遇颶風的美國,及水患侵襲的玻利維亞,慈濟志工皆不分宗教、種族,大愛始終如一。秉持著「教富濟貧、濟貧教富」的感恩心,悲智雙運。
中國大陸自1991年華中、華東發生世紀洪災,慈濟基金會秉持「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的原則,在中央及地方各級領導的支持下開展慈善工作,慈濟人自籌旅費,不計辛勞,年年以一分如同對親人的疼惜與關愛,從未間斷,已幫助超過二千萬人次。
在江蘇、安徽、甘肅、貴州、福建、廣東等二十七省市自治區,分別進行各種慈善工作,對洪災、雪災及震災地區的民眾發放民生物資,援建新村、敬老院、福利院、希望中小學,提供清寒獎助學金,援建水窖,移民遷村、冬令發放糧衣被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強震,5月14日慈濟志工緊急趕赴災區;5月15日,全球慈濟人同步展開「慈濟川緬膚苦難,大愛善行聚福緣」募款、募心活動,啟動人人的愛心善行,匯聚善的共振、愛的福緣。慈濟由設立賑災服務點,展開熱食供應、義診服務及心理的關懷等服務工作,並鼓勵受災的鄉親一起投入志工,以服務走出悲慟。看到鄉親由憂愁至展開笑容,彼此鼓舞照顧,令人深感欣慰與安心。慈濟動員醫護團隊投入義診、往診服務鄉親,守護鄉親的生命及健康。
慈濟在川震的重建腳步,將以四年三階段的執行方案,以「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協助災民重建家園。在永久性住房及校園重建規劃的同時,協助災區先行搭設能夠使用三年以上的簡易教室、簡易寺廟,提供一個可以遮風、躲雨、驅寒、避熱之處,讓災民得以暫時先安身及學生的學習環境有個緩沖地,並藉以鼓勵災民走出陰霾,並恢復生機。緊接著慈濟將投入「希望工程」,目前已開工或進行規劃中計十三所學校。
2、醫療志業
證嚴上人一念悲憫,於慈善工作中發現,因病而貧,初始設義診所為貧困者義診,進而創立醫院。在累積十餘年救貧經驗中,深知「疾病是痛苦的根源,貧窮的由來」,救濟工作只能治標,「防貧止病」才是根本之道。於是,懷抱悲心,再度挑起重擔,發願為缺乏醫療設施的台灣東部民眾籌建醫院,以病人為中心,推向「人本醫療、尊重生命」的願景,提升東部醫療水平。
慈濟以生命平等的理念,不收醫療保證金,讓貧者免費就醫,並且成立「國際慈濟人醫會」(Tzu 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TIMA),目前在全球十一個國家,設有五十八個據點、超過七千名醫護專業志工,形成一個有組織、有系統的全球醫療服務網。
四川震災中有許多前往義診的慈濟志工,他們都是來自慈濟醫院的醫護人員及國際人醫會成員;人醫會志工,平日以關懷居住地貧苦患者為主,執行包括外科手術在內的全科性義診服務,若國際間發生災難,也配合慈濟賑災行動,啟動醫療救援工作。截至2008年12月底,已在全球三十九個國家義診,服務超過一百五十萬人次,為偏遠及醫療資源缺乏者義診,也為海外貧病民眾進行大型跨國義診。
2000年6月,慈濟援建上海東方肝膽醫院病房大樓,2004年9月再度籌款援建福建福鼎市醫院醫療大樓。同時,慈濟與殘疾人協會針對白內障患者給予復明手術,期望慈濟的醫療之愛,讓病苦者獲得更好的服務。慈濟並在寧夏、湖南、河南、浙江、安徽、江蘇、貴州、雲南、廣東等地興建愛幼中心,加強對婦幼同胞的照護。
3、骨髓捐贈
在佛教經典中,將自己的肉身奉獻出來,布施給急需救助的人,稱為最上布施;捐贈骨髓即是最上布施。目前台灣有許多志願捐贈骨髓的民眾,他們的無私布施,讓對岸同胞受惠,成就生命交融的髓緣大愛。
海內外慈濟人響應證嚴上人的號召,為全球的血液疾病患者,爭取生存的權利,於1993年成立「慈濟基金會骨髓捐贈資料中心」,2002年改制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以臍帶血、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希望為人類醫療帶來新的展望。在慈濟志工全力倡導及熱烈參與下,許多善心民眾加入骨髓捐贈驗血行列。每一對案例都是由慈濟志工一路勸髓、捐髓、陪髓、抽髓、取髓,程程髓緣顯示台灣的愛心密度之高,這些具備大愛胸懷的捐贈者所奉獻的,是清凈無染的大愛,證嚴上人說,這就是「清水之愛」。
骨髓移植能夠根治幾十種過去認為不治之症的疾病,特別是白血病和其它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由於免疫學中組織配型的嚴格要求,骨髓移植大多由同胞手足提供骨髓,凡是沒有配型相同的手足,就只能從沒有血緣關系的數萬人中去尋找合適的供髓者。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建立一個數量龐大的骨髓資料庫更為迫切。
1997年4月18日,安徽省劉姓少年因罹患白血病,經由慈濟骨髓資料庫配對找到捐髓者,此後兩岸髓緣不斷。本著「尊重生命」,以及「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理念,慈濟骨髓資料庫截至2008年底已逾三十一萬筆資料,已完成一千八百零一例移植配對,移植成功率更超過百分之八十,受髓者遍布全球二十七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大陸地區就達七百四十八例。慈濟骨髓志業推動為大陸血液疾病患者積極開啟生命另一扇窗。
4、教育志業
慈濟繼踏出了慈善和醫療的腳步之後,基於培育醫護人才,和解決台灣東部少女的就業問題,於是在1989年成立慈濟護專,邁向教育志業的第一步,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並於海內外設立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展社會教育推 廣,落實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慈濟教育是以「慈悲喜舍」為校訓,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以「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全人教育」為目標,不僅重視專業教育,更重視啟發人的「良能」。所以在學校里,不只教授學業,還要五育並進,更要強化孩子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尤其在靜思語教學的推廣下,讓孩子學習付出、學會感恩。例如在慈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優秀的學生才能打掃廁所,以相對於將勞動服務視為處罰的想法,堅持「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理念,並培養學生待人熱情與禮貌的態度。
為了讓慈濟的教育理念更加落實,因此在全球推動社會人文教育,希望慈濟人文不僅在學校開枝散葉,更要在每一個有愛的地方開花結果,開設人文推廣課程,設立兒童精進班、青少年成長班等。而在大專院校更組織了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及在各級學校成立了慈濟教師聯誼會,數萬名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切磋教育的真義,更難得的是,有一群大愛媽媽深入台灣七百多所小學,利用晨間自習時間,以「靜思語」的真情大愛陪伴孩子成長。
自1991年華東水災起,慈濟在大陸幫助教育資源缺乏地區所援建的各級學校已達五十三所,並以助學金方式補助河北、河南、江蘇、江西、安徽、湖北、貴州、福建、廣東、上海市等地貧困學生就學。
目前慈濟在全球援建了一百六十二所教育機構,雖各地有不同的教育制度與學程,卻有共同的方向 - 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5、國際賑災
慈濟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起,迄今援助七十個國家地區。對於受災國家,除了提供糧食、衣被、榖種、葯品的緊急援助外,還援助建房、建校、協助開發水源、提供義診;關懷項目盡管有別,「尊重生命」理念卻是始終如一。
從關懷台灣本土出發,發展為具國際宏觀視野的全方位人道關懷,慈濟全球性的救援行動,足跡橫跨歐、美、亞、非、大洋洲等五大洲,在2003年獲聯合國肯定,成為台灣第一個加入國際非政府組織(NGO)的慈善團體。
愛的力量,可以撫平不安心靈;愛的力量,更能化解世間一切災難。這正是所有慈濟志工不畏艱難、不計辛勞,穿梭於世界各角落,在災變里撫悲傷、在戰火中慰苦痛的信念所在。
除此以外,慈濟還積極推動人文事業、環保事業、小區志工等,是非常值得信賴的佛教慈善團體。
7.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電話號碼是多少
0512-6516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