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推進"機器解放人",網點轉型和業務流程優化
機器人家上了解到,隨著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招工難」現象頻現,"機器換人「已成為大勢所趨,通過「機器換人」提高勞動生產率、解決用工難題、提升職業健康和安全生產水平已成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浙江、廣東等地實施「機器換人」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經驗值得推廣借鑒。但我國「機器換人」在資金、人才、技術和裝備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難,亟待解決。
「機器換人」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首先,「機器換人」可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當前企業面臨用工成本快速上漲、「招工難」的雙重壓力。2000年以來,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始終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長,2013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達到51474元,與2012年相比名義增長了10.1%。「招工難」也已成為近年的普遍現象,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一些服務類企業表現的尤為突出,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勞動力市場頻現「用工荒」。
「機器換人」能夠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企業競爭力。「機器換人」將取代大量製造業勞動力,有效緩解「用工荒」現象。以浙江省為例,2012年,浙江省提出「全面機器換人戰略」,每年投入超過3000億元,預計到2017年,全省3.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面完成「機器換人」的現代化技術改造。按照省政府估算,到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基本完成「機器換人」後,浙江省社會勞動生產率將由2014年末的10萬元/人年上升至14萬元/人年,三年增幅達到40%。
其次,「機器換人」可促進新就業及用工結構調整。「機器換人」替換的多數是勞動強度大、簡單重復、安全風險高、作業環境差等崗位,同時也對在崗工人的技術能力、知識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技術人才需求增大,可促進企業用工結構調整。
2013年國際機器人聯盟發布的《工業機器人對就業的積極影響》專題報告中,通過對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巴西和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在未來8年內,機器人技術將對全球製造業就業產生積極影響,一方面,機器人產業自身不斷壯大,將新生大量的就業需求;另一方面機器人應用的不斷深入,引發製造業分工細化,促進服務業創新升級,產生新的就業機會。數據顯示,2000-2011年,美、日、中等六國機器人使用率11年間翻了近一倍,但除美國外,其他五國的勞動失業率也在逐步下降;全球范圍內,機器人已經直接創造就業崗位400-600萬個,間接創造就業崗位300-500萬個;未來8年,機器人將再創造190萬至350萬個就業崗位。
第三,「機器換人」可解決職業健康和安全難題。近年來,雖然我國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傷亡人數逐年下降,但事故總量和傷亡總量依然較高,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降幅也呈現逐年放緩趨勢,特別是2008年我國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首次降到十萬人以下之後,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降幅有所放緩,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同時工作場所職業健康環境更是不容樂觀,塵肺等職業病發病率依然較高,職業健康和安全現狀還遠遠落後於美、日、韓、德等國。《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09-2015年)》指出,職業病危害范圍廣,對勞動者健康損害嚴重,我國職業病病人數量大,塵肺病、職業中毒等職業病發病率居高不下,群發性職業病事件時有發生。
「機器換人」能夠改善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研究顯示,90%以上的安全生產事故與人的疲勞、誤操作、違章作業等因素有關,與人相比,機器具有可靠性高、操作規范等特徵,通過「機器換人」能夠大幅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機器換人」後作業場所人員大幅減少,部分可達到生產線無人化,即使發生事故,也不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將得到有效遏制。另外,職業病發病主要是由於長期暴露於有毒有害環境中,「機器換人」能夠減少一線員工數量、降低作業人員暴露於有毒有害環境中的時間,可大幅降低職業病發病率。
我國「機器換人」還存在一些難題
一是前期需投入大量資金,企業積極性不高。一方面,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價格較高,動輒幾十萬數百萬、甚至更高。如杭州頂益食品有限公司建設的智能立體倉庫總投資就高達2800萬元,「機器換人」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給企業帶來較大壓力,特別是大量經濟實力不強的中小微企業,無力提供大量資金進行改造。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對「機器換人」的經濟效益認識不足。如方便麵廠的裝叉環節,裝配一台自動化投叉機需要一次性投入約60萬元,一些企業認為投入太高,不值得,積極性不高。但細算下來,裝叉環節自動化改造後,一條生產線由原來的6-8人減少到1人,1-2年節約的人工費用就能收回自動化改造的成本。
二是技術和裝備支撐能力不足,國外產品占據較大市場。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基礎已經較為完善,在製造業、應急救援、國防軍工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研究基礎薄弱,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等仍嚴重依賴進口。二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自主品牌市場影響力較弱。三是國產設備性能無法滿足高精度和可靠性等要求,數據顯示,國產機器人平均無故障時間為8000小時,而外資品牌可達到5萬小時。雖然國產設備在價格上存在優勢,比同類型進口產品價格低30%-50%,但國外產品依然占據著我國工業機器人的較大市場。數據顯示,世界工業機器人4大巨頭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及德國庫卡都在我國設立了分公司,外資品牌在我國市場的佔有率達到8成以上;國內領先的4家工業機器人製造商的產品僅占我國市場份額的5%,采購用戶多為中小企業。
三是專業技術服務人才短缺,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企業「機器換人」改造後大量簡單體力勞動人員被替代,同時也增加了大量專業技術服務人員的需求,以保障機器的正常運轉。數據顯示,汽車行業平均10台機器人需要一名技術服務人員;非汽車行業平均5-6台機器人需要一名技術服務人員。隨著我國工業機器人數量的持續高速增長,未來技術服務人才需求較大。當前,我國的人才培養機制與快速增長的專業技術服務人才需求極不適應。一方面,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特點不盡相同,使用的工業機器人也存在較大差異,院校等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未經企業培訓前難以滿足崗位要求。另一方面,企業對於人才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未建立起健全的人才培養機制,導致企業自主培養人才能力不足。
「機器換人」時代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多措並舉,解決企業資金難題。一是充分利用現有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物聯網專項、智能製造裝備專項、技術改造專項、中小企業專項等資金和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等稅收政策,支持和引導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改造;簡化「機器換人」項目前置審批手續,建立「機器換人」項目申報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二是鼓勵地方政府部門探索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資金、政策等扶持措施,引導企業「機器換人」改造。三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對重點「機器改造」項目實行中長期貸款,給予利率優惠;探索設立工業企業應急轉貸基金,優先供「機器換人」項目使用。
第二,培育龍頭,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一是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提升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競爭力,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二是鼓勵企業集聚發展,在基礎較好的地區積極培育建立一批工業機器人產業特色園區、集群,鼓勵企業關聯、合作發展,發揮集聚優勢,降低企業成本。三是重點推廣一批國內先進技術和產品,如建立以保險、銀行等資金為主的「機器換人」中長期專項資金,通過先期免費為工業企業進行「機器換人」改造,允許企業分多年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形勢,不但能夠緩解工業企業資金壓力、提升企業改造積極性,還能夠快速推動國內先進機器人技術和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促進自主品牌機器人快速發展。
第三,注重人才,健全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一是鼓勵企業提升自主人才培養能力,應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聯合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一批自動化、軟體開發等高技術人才。二是加強與國際高校的交流合作,建立人才交流平台,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第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推動產業發展方面能夠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強宣傳,讓企業認識到「機器換人」改造的優勢所在、經濟效益所在,提高企業改造積極性。二是運用協會在行業中的影響,參與新技術、新產品的宣傳和推廣,加強行業自律,協助自主機器人品牌發展壯大。三是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建立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平台,促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
『貳』 企業轉型升級都會遇到哪些困惑
隨著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和我國經濟形勢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作為附加值較低、缺乏自主品牌、處於產業鏈低端的中小民營企業,破產倒閉的日漸增多,因而迫切需要進行轉型升級。但因中小民營企業綜合實力較弱、創新能力不強、融資難度較大,其轉型升級非常困難。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目前中小民營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普遍遇到了三大困境。
一是找不到適合的轉型升級路徑。盡管中小民營企業對轉型升級非常渴望,卻因找不到適合的轉型升級路徑而苦惱迷惘。需知轉型升級路徑的選擇,是涉及到企業戰略層面的重大決策,一旦路徑選擇失誤,將使企業投入的人、財、物資源產生巨大的損失。這對於本就實力較弱、資源有限的中小民營企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而因轉型升級路徑選擇失誤,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倒閉的案例,無論是在我們身邊還是媒體報道中,都不勝枚舉。因此,目前80%以上的中小民營企業都在等待觀望,不敢輕易決策和實施。用他們的話來說:轉型升級是找死,不轉型升級是等死。
二是缺乏高端創新型人才。在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通過創新驅動企業轉型升級無疑是最佳選擇。但無論是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營創新、營銷創新,還是商業模式創新、企業文化創新等,都離不開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特別是作為社會稀缺資源的高端創新型人才,對福利待遇、企業環境、工作的軟硬體設施等要求較高,一般中小民營企業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這就使中小民營企業普遍缺乏高端創新型人才,從而導致中小民營企業創新能力較弱,加大了中小民營企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難度。
三是融資難度較大。對於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來說,無論是研發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改造、形成規模效應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予以支撐。盡管各級政府對中小民營企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予以大力支持,且出台了不少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於中小民營企業綜合實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差、信用評級機制不完善、缺乏足夠抵押物等,造成中小民營企業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難度都很大。因此,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對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產生了較大制約。
為此,特建議:
1.成立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專家庫。為幫助中小民營企業盡快實現轉型升級,各省市中小企業局有必要成立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專家庫。該專家庫應由各行各業具有豐富實戰經驗、深厚理論功底、創新戰略思維的企業家、學者、專家等構成。其主要目的有三:一是為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全方位的專業咨詢和深度指導;二是根據中小民營企業的具體情況,如主營業務性質、市場容量、發展前景、規模大小、自身資源、發展戰略、企業文化等,通過科學評估之後,為中小民營企業設計最適合的投入最小化的轉型升級路徑;三是為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高端創新型人才儲備。
2.建立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合作機制。為了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缺乏高端創新人才的現實問題,各省市中小企業局可建立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合作機制。首先,充分利用專家庫儲備的高端創新型人才資源,為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解決相關的設計、創新、轉型、升級等具體問題。其次,制定《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合作辦法》,對促進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合作原則、合作目的、合作意義、合作方式、各自的責權利、利益分配、支付形式、權益保障、風險分擔等進行詳細規定。再次,對開展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合作的項目進行全程跟蹤,以及時發現問題並對合作機制予以改進完善。
3.加大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融資力度。由於中小民營企業資金實力較弱,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無論是研發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改造、形成規模效應等,都離不開資金支持,因而應加大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融資力度。一是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對於有資格、夠條件的中小民營企業,應予以重點指導和輔導,使其盡可能的從場外市場、債券市場、產業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渠道獲得直接融資。二是強化間接融資力度。如通過完善中小民營企業信用評級機制,加強中小民營企業擔保體系建設,引導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完善中小民營企業應急轉貸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等,以消除銀行的後顧之憂,切實為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提供融資支持。
『叄』 侯馬市中小企業應急轉貸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侯馬市中抄小企業應襲急轉貸服務有限公司是2018-03-30在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侯馬市新田路339號。
侯馬市中小企業應急轉貸服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1081MA0K0BNG2Q,企業法人吳軒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侯馬市中小企業應急轉貸服務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侯馬市中小企業應急轉貸服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