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環保問題:什麼是生產項目NPO量化
據悉,此次出台的《准則》依據我國現有非營利組織的法律法規,借鑒了歐美、亞洲其它國家NPO的自律准則和公信力標准,徵求了各類公益性民間機構的意見,指標條款80多條,比較全面和嚴謹。內容包括:使命、利益沖突、內部治理、籌資、財務、項目、人員、非營利組織間的協作關系、信息公開等九個方面。在九大標准下,還分設了二級、三級指標,並盡量確保三級指標能夠量化或者行為化,減少評估者主觀意識對評估結果的影響,使好的非營利組織為更多人所知,讓公眾在捐贈時能夠作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何道峰介紹說,下一步的工作計劃是對幾家不同性質的非營利組織進行試評估,在試評估的基礎上再對自律准則進行修訂,以確保自律准則符合中國非營利組織的實際情況。
關於中國非營利組織自律行動發展歷程
自律行動發展至今,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鬆散活動期(1990-1995)
1990年,第一次中國民間基金會會議在河北承德召開,14個基金會參加。
1993年,第二次中國民間基金會會議在北京召開,30多個基金會和學術機構參加。
1994年,中華基金會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成立,由10多家全國性基金會聯合倡議,旨在推動交流合作和行業自律。
1995年,中華基金會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未能注冊被責令停止活動。
第二階段:鬆散聯合期(1998-2005)
1998年,中國基金會與NPO信息網亮相,這是由中華慈善總會和中國青基會等18家非營利組織聯合設立的在互聯網上注冊的虛擬組織,致力於推動NPO的信息交流和公信力建設。
2001年,中國基金會與NPO信息網更名NPO信息咨詢中心,並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記成立,成為具有法人資格的實體組織。
2002年,NPO信息咨詢中心在北京召開《中國NPO誠信國際研討會》。
2003年,在時任中華慈善總會會長閻明復推動和美國麥克里蘭基金會資助下,NPO誠信培訓工作會議召開。
2003年,由NPO信息咨詢中心與美國麥克利蘭基金會主持,國內外專家合作,開發了公信力培訓系列教材,包含公信力的價值、領導力的價值、內部治理的價值、資金發展的價值四個主題。由美國專業培訓機構的專家授課,同時培養了一批中國講員。
2003年,在跨國公司和公益組織國際高級論壇上,由NPO信息咨詢中心負責起草的《中國非營利組織(NPO) 公信力標准》公布,數10名NPO負責人在上面簽名 。
第三階段:聯合行動期(2006-2008)
2005年11月,在中華慈善大會上,中國青基會、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德基金會和NPO信息咨詢中心聯合主辦NPO自律論壇並商討開展中國NPO自律行動。
2006年1月,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基會、愛德基金會聯合發起中國NPO自律行動;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何道峰擔任自律行動指導委員會第一任輪值主席;NPO信息咨詢中心為執行機構。
中國NPO自律行動遵循自願、自律、自救的原則,旨在通過建立自律准則,加強NPO行業的行為規范,提高社會公信力,促進我國公益性NPO的健康發展。
2007年,《中國公益性NPO自律准則》初步定稿。
2008年4月,《中國公益性NPO自律准則》正式發布推廣。
相關機構介紹
2006年1月,扶貧基金會、中國青基會、愛德基金會聯合發起了中國NPO自律行動,由NPO信息咨詢中心為執行機構,研究開發了《中國公益性NPO自律准則(草案)》。《准則(草案)》依據我國現有非營利組織的法律法規,借鑒了歐美、亞洲其它國家NPO的自律准則和公信力標准。
扶貧基金會
中國扶貧基金會英文譯名為"China Found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旨在幫助貧困社區的弱勢群體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改善基本生產條件和基本社會服務水平,促進受援人脫貧與自立,強化基層管理與組織,減輕社會疾苦與不安,傳遞人類愛心與善心,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
自1989年成立以來,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辱使命,一直以關注疾苦、傳遞關愛、促進和諧為己任,已成為當前內地扶貧領域規模最大的公益組織。
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簡稱為"中國青基會",英文譯名為"China Youth Development Foundation",縮寫為"CYDF"。中國青基會屬於全國性公募基金會,面向公眾募捐的地域是中國以及許可中國青基會募捐的國家和地區。旨在通過資助服務、利益表達和社會倡導,幫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長環境。中國青基會倡導"社會責任、創造進取、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價值觀。其發起實施的希望工程是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
愛德基金會
愛德基金會 英文譯名"The Amity Foundation",成立於1985年,是一個由中國基督徒發起、社會各界人士參加的民間團體,致力於促進我國的醫療衛生、教育、社會福利和農村發展工作。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和資源分享溝通渠道。
NPO信息咨詢中心
1998年,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等著名非營利組織領導人和業內專家學者的倡導下,一個名為"基金會和非營利機構信息網"的民間機構誕生了。它以公益性非營利組織為服務對象,通過論壇、培訓、網路建設等手段,力圖構築一個NPO業內以及政府、營利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平台,並致力於推動中國NPO的立法進程。2001年,這個組織正式注冊,更名為"NPO信息咨詢中心"(China NPO Network, CNPON),它以促進中國第三部門的發展為己任,並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NPO支持性組織之一。
⑵ 青海省人民醫院的歷史沿革
1927年西寧救恤機構在隍廟街葯王宮創辦平民醫院
1928年國民革命軍孫連仲將軍派其軍醫官毛錚接管醫院
1929年更名為青海省立中山醫院
1937年紅軍西路軍10餘位紅軍指戰員曾在醫院勞動(其中有建國後第一任紡織工業部部長張秋琴,全國政協委員王定國等同志)
1945年聯合國救濟總署派盈路德女士等4名護士來院建立護理制度,並贈送醫療器械及病床100張等
1948年醫院職工人數達100人,病床100張
1949年青海解放,醫院由軍管會接管,並任命許學培留任醫院院長
1956年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醫院遷址到西寧市城東區周家泉(現址共和路2號),更名為青海省人民醫院,1.2萬平方米綜合住院樓投入使用
1957年省衛生廳決定在醫院籌建青海省護士學校
1966年從建國至1966年這一時期,一大批來自五湖四海有熱情,有技術的有志青年以主人翁的豪邁氣概和創業激情,為青海的醫療事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醫療水平不斷提高,業務領域不斷拓展。這段時期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有百餘項新技術如開展的首例胃大部切除術、唇裂修補術、膽囊切除術、陰道式輸卵管結扎手術、動靜脈心導管術、低溫下麻醉心臟直視房間隔缺損修補術、肝葉切除、腹膜外剖婦產術、針刺麻醉下切除甲狀腺手術等不僅院內首例,且填補省內空白
1966年醫院更名為青海省東方紅醫院
1971年經省政府批准在醫院小兒科基礎上成立青海省兒童醫院
1978年經歷「文革」十年,醫院革命委員會名稱取消,恢復青海省人民醫院原名,恢復院長制
1980年醫院新建幹部病房樓,設病床50張
1982年經過省衛生廳批准,醫院病床編制為676張
1983年醫院大外科設普外科、腫瘤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
1984年從該年開始醫院先後參加五次大規模的高原醫學綜合考察經省衛生廳批准,醫院增加編制為717張
1985年醫院成立省臨床醫學研究所,同時將大內科設為心血管內科、傳染病科、呼吸科、神經內科、消化科
1986年全省第一台CT機正式投入使用醫院被省衛生廳確定為全省衛生系統職稱改革試點單位
1987年從該年開始醫院承擔援外任務,先後選派12批醫療隊赴援助非洲蒲隆地國經省政府同意醫院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威斯米德醫院結成姊妹醫院
1988年衛生部授予醫院為1987年度全國文明先進集體
1990年十世班禪大師的經師嘉雅·洛桑丹白堅持活佛住院,醫院全力搶救和治療蒲隆地共和國駐華大使來院參觀醫院與日本信州大學聯合進行高原醫學考察衛生部陳敏章部長來本院考察,並題詞
1992年經省政府批准,醫院升格為副廳級單位經過省衛生廳批准病床增至792張國際愛德基金會青海省眼科培訓中心掛牌成立
1993年通過三甲醫院評審,被衛生部批准為三級甲等醫院,命名為「愛嬰醫院」彩色多普勒、電子胃鏡和電視腹腔鏡等一批先進的電子醫療設備在全省率先投入使用
1995年根據《護士管理辦法》,首次護士注冊登記工作完成,全院由434名護士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
1996年外科手術大樓竣工暨磁共振儀投入使用與80409部隊結成軍民共建文明單位
1997年醫院舉辦七十周年大型慶典系列活動改革開放以來的近20年,是醫院規模、醫療技術發展較為迅猛的時期,醫院的醫療技術、醫療水平邁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其代表性開展的三新業務有:在中外專家指導下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腎移植、微導管檢查、纖維支氣管檢查、B超診斷、斷肢再造、顱內外血管搭橋術、放免測定、門脈高壓症動靜脈分流術、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Kaneda脊柱重建術、影像(CT、核磁共振)檢查和特種蛋白分析等百餘項填補省內空白的新業務,醫院的聲譽得到大的提高
1998年醫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單位」
1999年醫院榮獲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
2001年新建幹部保健大樓投入使用2002年醫院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深入進行,全院職工實施全員聘用制台灣長庚醫院專家一行來院參觀考察新建辦公樓投入使用
2003年根據省政府、省衛生廳有關加強傳染性非典性肺炎防治的文件指示精神,醫院召開「非典」預防動員會議,成立防治SARS工作領導小組及物資保障組、疫情管理報告組等,制定SARS疫情報告制度,先後舉辦6期SARS防治培訓班,共有1000餘名職工參加培訓。建立了醫院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緊急處理預案。根據醫院發展需要徵用先進旅社樓及所屬土地,現做為教學樓
2006年新建19層2.3萬平方米的內科住院樓投入使用,醫院通過三級甲等醫院復審
⑶ 謝霆鋒的社會活動
1997年TVB歡樂滿東華慈善節目,謝霆鋒蒙著雙眼表演走鋼線籌得善款60萬 。
1998年立法會選舉選民登記大使;1999年基本法推廣大使;伸手助人協會之愛心大使;香港旅遊協會推廣之星;2000年立法會選舉選民登記大使正義和平大使;更生大使;2001年香港懲教之星。謝霆鋒多年來助養50多位貧困、失學兒童 。
2003年受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講座,與高校生分享交流;兒童危重病基金親善大使;2004年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大使;2005年「愛心連線」謝霆鋒救助失學兒童; 2006年8月28日謝霆鋒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參加中國博覽會開幕式演出;11月謝霆鋒同王軍霞在福建省福州市作為安利紐崔萊萬人健康跑的推廣大使領跑。
2005年,謝霆鋒發起「愛心連線」謝霆鋒公益慈善演唱會,該活動是一項國際化貧困兒童助學系列活動,該系列活動主要針對亞州地區貧困地區失學兒童,目的是借用藝人的知名度和公眾影響力去號召社會各個階層人士為公益事業做出貢獻,為那些因為受災或貧困而無法上學並渴望知識的失學孩童提供幫助,獻上一份關愛 。1月2日,謝霆鋒出席英皇慈善基金攜手送暖到南亞籌款音樂會,謝霆鋒、容祖兒、Twins出錢又出力,合力捐出63.5萬元 。1月14日,謝霆鋒向東南亞受災地區捐款 。8月28日,謝霆鋒在重慶開慈善個唱 。
2006年10月,謝霆鋒去柬埔寨拍攝《向世界出發》節目並在洞里薩湖出資為那裡的小孩修建水上籃球;11月9日晚,謝霆鋒參加在海南三亞舉行的2006「華夏龍情 慈悲濟學」大型慈善演唱會,並為「南山觀音慈悲濟學」基金捐獻了二十萬港幣 。
2008年謝霆鋒、徐小明以「全民健身之星」身份出席香港全民健身迎奧運活動,在《全民健身迎奧運》晚會上,謝霆鋒聯同6位北京奧運武術香港代表演練「中華武術健身操」,並聯同香港兒童合唱團首度獻唱粵語版的北京奧運會主題曲 《We Are Ready》 ;1月3日,謝霆鋒和虎貝鄉在滬企業合捐150萬元建立的梅鶴小學霆鋒樓舉行了落成慶典儀式 ;5月12日汶川地震,謝霆鋒第一時間捐款30萬 ,並參加央視「愛的奉獻」等賑災義演募款晚會 ,被評為地震中「感動中國十大明星」 ;6月1日,謝霆鋒參加「演藝界5·12關愛行動」慈善大匯演,為賑災籌款出力 。 8月8日,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出並參加8月24日的閉幕式,在奧運鳥巢偌大舞台上在億萬觀眾的注視下完成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光榮演出 。9月21日,謝霆鋒出席洪澤湖水上運動會,推廣洪澤湖文化 。
2009年1月3日,謝霆鋒當日來到福建省廈門市會展中心,擔任2009年廈門國際馬拉松形象大使,為2009年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鳴槍 ;2月28日,謝霆鋒獲得了2009新娛樂群星會年度最期待感動之星和災區孩子最喜愛慈善之星; 10月1日,建國60周年晚會在天安門舉行,謝霆鋒和屠洪綱熊天平合唱《大中國》 。
2011年7月22日,謝霆鋒以「善學彩虹弱視工程國際慈善大使」的身份在香港出席慈善籌款晚會發布會 ,呼籲社會支持,希望引起各界關注與重視,並伸出援手資助弱視兒童。該活動主要是為內地貧困地區的弱視兒童籌集善款,讓弱視兒童得以重見光明 。
2013年謝霆鋒被選為香港回歸16周年愛心大使 。
2014年6月29日下午,謝霆鋒邀請好友陳奕迅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與3000名市民一起製作地道香港小吃雞蛋仔,並創造了最多人做雞蛋仔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香港五六十年代興起的街頭小食中,雞蛋仔作為其中的代表,成本低廉,製作方便,一口咬下滿滿都是雞蛋與牛奶的香味,承載了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情感和回憶。謝霆鋒完成這一創舉,是為了讓記憶中家鄉的味道不至於失傳,為了將香港美食及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
2015年5月,在香港和大陸鋒味曲奇發售期間謝霆鋒全力支持協康會以及聯手京東義賣眾籌機構,不但透過義賣自創品牌鋒味曲奇,並且分別為需要關心的自閉症兒童和腦癱兒童募集善款數百萬元,同時謝霆鋒也身體力行的捐出善款來支持該慈善活動 ,僅僅在5月14日鋒味曲奇的首次慈善義賣會上謝霆鋒個人就捐款100萬 ,同時,謝霆鋒也是香港兒童教育及福利機構「協康會大使」 。
2015年6月1日, 「和謝霆鋒一起做公益」項目正式啟動,一直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的謝霆鋒希望通過此次公益眾籌,讓更多智障兒童得到更好的救助 。 6月1日-6月30日,在為期30天的眾籌時間里,謝霆鋒提供888盒限量定製版愛心小熊鋒味曲奇、親筆簽名公益證書、見面權益等回報給支持項目的愛心籌客,並將眾籌全部款項捐給「愛德基金會」,幫助智力殘障群體「喜憨兒」學習烘培,使之能夠有一技之長,實現授人以漁 。6月26日,謝霆鋒出席「跑者之魂——中國跑者論壇」和「特美的心公益慈善跑項目」兩個公益項目的啟動儀式,而「特美的心」公益慈善跑項目」作為國內首個系列慈善路跑賽事,活動籌得的善款全部都提供給14歲以下有需要的兒童用於安裝假肢和術後康復 。7月4日,謝霆鋒在北京出席「和謝霆鋒一起做公益」眾籌項目慈善落地活動「聽鋒」,不僅現場教「喜憨兒」學烘焙,並將該項目所成功籌得的107萬善款全數捐給「愛德基金會」慈善機構 。
2015年謝霆鋒個人美食節目《十二道鋒味》第二季踐行一系列公益計劃,7月2日,謝霆鋒帶領他新晉加盟的鋒味家族成員到北京某敬老院去實行第一項「鋒味營養餐」公益計劃,關愛老人,為孤寡老人打造營養餐,謝霆鋒用美食傳遞他的愛心,專門研發了一款適合老年人食用的「鋒味月曲奇」低糖糕點從香港帶到了北京敬老院,並親手捐贈了一個總值約40萬的「愛心大禮包」,包括一筆改善敬老院伙食的經費,足夠一年食用的牛奶和一大批樂器 。
謝霆鋒個人美食節目《十二道鋒味》是僅有一檔在全世界十多個國家播出的華人美食生活類節目,融會貫通美食美景美德和風土人情,其收視人群覆蓋面甚廣。第二季《十二道鋒味》以「回歸中華美食文化」為主題,更專注探索中華美食文化,很好的還原呈現中華美食「八大菜系」的精髓,研究已經失傳了的烹飪秘籍。「鋒味傳奇菜」在呈現美食的同時,飽含對食物背後人文關懷的回味,將中華美食成功地推向世界各地。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十二道鋒味》創造了不可小覷的國際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