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白羽基金會

白羽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2-26 13:54:39

⑴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海南花場灣縣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該保護區自然分布的紅樹植物種類有秋茄、桐花樹、白骨壤、老鼠勒和廈門老鼠勒5個種。後兩個種由於有民間醫葯驗方,而被作為草葯資源過度開發,造成種類的滅絕,目前正在想辦法加以恢復和發展。
本區紅樹林主要種類是秋茄,從世界范圍看,這個種的純林生長最好的只有我國福建的九龍江口(即本保護區范圍)和我國台灣功淡水河口(竹圍地區),可稱為全球最完整的秋茄姐妹林。本區有數片大面積成片純林高達6~7m,本區秋茄最高有過10m以上的記載,是該種類最高的世界記錄,是秋茄的良種基因庫。 世界海拔最低的森林,也是保護最為完整的紅樹林。
該保護區中心位置地理坐標位199°34』N,110°45』E,地處文昌市的清瀾港沿岸一帶。保護面積達2948ha,有林面積達2732ha。管轄范圍包括馮家港、鋪前港等。該保護區於1981年批建,原為縣級,後已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設管理站,位於頭宛村。 米埔鳥類已經記錄的就有325種,其中翠鳥大約有90多種,人們最喜歡的是翠鳥科中的幾種魚郎。絕大部分以魚類為食,而澳大利亞的笑翠鳥則捕食昆蟲和小動物,東南亞的赤翡翠則在石上敲碎蝸牛以食其肉。
生活在米埔的四種魚郎全部是捕魚的高手,體型最大的斑點魚郎,全身黑白兩色,白羽上分布著黑色的斑點。斑點魚郎被作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米埔計劃的標志。白胸魚郎廣泛活動在蝦塘、沼澤和海岸,翠藍色的背部和雪白的胸部引人注目。黑頭翡翠在黑頭、藍背之外,白色的頸部,淡橙色的腹部是它的顯著特點。當地人稱「釣魚郎」的一種翠鳥,則是背部天藍,腹部橙色。在米埔,「釣魚郎」的數量最多,一年種的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它,而且有幾對在米埔繁殖。冬季米埔保護區的翠鳥數量最多。翠鳥住在洞穴中,洞穴長0.75~1.5m,盡頭有一個橢圓形的巢室,雌鳥在巢室中產卵。每窩3~4枚。
米埔沼澤地的蝦塘水面和塘外台地樹木上,簡直是鷺的世界,大白鷺、小白鷺、池鷺、蒼鷺、夜鷺都生活在此。香港地區有5種白鷺,米埔就有3種。大白鷺、小白鷺數量最多,夏季離開米埔到香港其它地區的高大闊葉樹上去繁殖。牛背鷺喜歡乾燥的環境,夏季到米埔來繁殖,而且換上一身美麗的羽毛。池鷺、綠鷺、夜鷺體型較小。
全世界有6種琵鷺,米埔地區有2種,即白琵鷺和黑臉琵鷺,琵鷺形態與鷺相似,更像。因此,被列為科琵鷺亞科。6種琵鷺中最美的是美洲玫瑰紅琵鷺,最珍稀的是黑臉琵鷺,全世界共有黑臉琵鷺300~350隻。在米埔越冬的已達100隻。 竹圍地區的紅樹林是台灣地區最大的水筆仔純林,除此水筆仔之外,還可以區分出苦林盤型、蘆葦型、白茅型和鹽地鼠尾栗四種植物社會。其實在紅樹林的生態中,許多的生物大都是相同的。譬如說招潮蟹、彈塗魚等都是每一個紅樹林生態中常見。其他鳥類或植物等則因為地形、氣候等等大環境的不同,使得一般常見的種類有所差異。

⑵ 寫一篇關慈善家的作文

我想說說我在英國的親身經歷。記得剛到的時候,就被鬧市裡背著個小紅桶向過往行人乞討的人搞糊塗了。難道發達國家連乞丐都穿得這么體面?後來才注意到,這些小紅桶上印有例如「癌症基金會」等組織的名字。而這些在寒風中奔走在鬧市乞討的是為慈善機構募捐的義工。後來,慢慢對英國的慈善有更多的了解。街上林林總總的慈善商店陳列著各種各樣的二手商品,都是民眾無償捐贈的舊貨,價格相當便宜,賣得的款項作為慈善基金由相應的基金會管理,並發給需要救助的人。
雖然作為窮留學生,身上沒什麼錢,也許是受這里的氣氛感染,路過小紅桶的時候,也會把口袋裡的零錢捐出。平時不穿的衣物,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捐給慈善商店。慈善商店的經營主要靠義工來完成,商店玻璃上經常會貼著尋求義工和捐贈廣告。我經常看到穿著裙子絲襪,抹著口紅的傳統英國老太太們在店裡不停地忙這忙那,盡管她們步履緩慢。慈善商店是一舉兩得,既讓不富裕的人低價買到合適商品,賣的錢還可以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我的公司法老師曾經開玩笑說,當年他畢業時去應聘工作,穿的一身西裝還是從慈善商店花6磅買到的。
還有一位教國際稅法的老師,同時在事務所兼職,可以說收入頗豐。在我們第二學期最後一堂課的時候,他突然穿著一身小丑裝,鼻子上掛個小紅球,端著講義給我們上課!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紛紛拿出手機給老師拍照,老師也十分合作地擺出各種POSE(姿勢)。笑完之後,老師端出一白色紙盒,捐錢!原來,那天是搞笑救濟日——RED NOSE DAY,英國一年一度的募捐活動。老師滿面笑意地說,下午他還要去見客戶,就准備穿著這身衣服去,應該會有大筆收獲!原來,不是老師特立獨行,在「紅鼻日」里,全英國紅鼻子滿天飛,用這種「不正經」的方式做「正兒八經」的募捐,創意還真不一般,捐款紀錄年年創新高。
學期結束,我自己也加入了義工的行列。在英國的市民咨詢委員會當助理。這是個非政府非營利組織,給市民免費提供各種咨詢服務,包括消費者權益,法律事務,僱傭關系,移民等,咨詢員也都是義工,其中有一部分是律師,他們經過系統培訓後,每周撥出幾小時義務為民眾解答問題,有時還會作為他們的代理,為他們爭取該得的權益。每天來咨詢的民眾絡繹不絕。咨詢的問題都有記錄並加以統計,以作為反映社會問題。當然很重要的一點,對民眾提供的信息絕對保密。在國內本科期間,我也參加了學校的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性質與市民咨詢委員會相似。但區別在於,開展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的范圍不夠廣,發起的人數有限,運作也缺乏資金的支持。
總的來說,目前中國的慈善活動的范圍不夠廣,主要是缺乏組織有序的機構。英國的慈善基金會很值得借鑒。其次,國家的扶持與鼓勵很重要,比如說,規定捐款可免去相應數額的所得稅。再次,捐款支出的透明度。如果有清晰的支出說明和相應的監督機制,人們就不至於懷疑自己捐款的去處,會鼓勵更多的人放心地「獻出愛心」。 ,猛然聽見窗外有人興奮地大叫:「下雪了,快來看呀!」我慌忙關上電視,飛快地沖下樓去,只見蒙蒙細雨之中,銀白色的「珍珠」漫天灑落,宛如仙女的舞裙,又似天使的白羽。

⑶ 劉白羽的相關事件

1995年11月2日,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華藝出版社聯合舉行的「劉白羽創作生涯六十周年紀念暨《劉白羽文集》首發式」活動後,劉白羽就想到上海看望巴金,向巴老送書。果然,這年的11月25日,在巴老92歲華誕的時候,80歲的劉白羽專程從北京來到上海,為巴老祝壽,向巴老贈送自己剛剛出版的十卷本《劉白羽文集》和花籃,花籃上寫著:「我以五十九年友誼的深情,祝您誕辰快樂。」原來早在五十九年前,劉白羽的第一本小說集就是巴老親自主編的。講起這件事,劉白羽就無比激動,所以他這次見到巴老,把自己的《文集》送上的時候,他對巴老說:「我的第一本書是您給出的,現在交上一份不合格的答卷。」
在劉白羽六十多年的文學生涯中,始終不忘巴老的情誼。
1936年,20歲的劉白羽應邀到上海,由他的好友靳以引見結識了巴金,當時良友出版公司出版的《一九三六年短篇小說佳作選》是由當時文壇一批著名作家推薦編選而成的,靳以選了劉白羽的《冰天》,葉聖陶選了劉白羽的《草原上》。剛剛步入文壇,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劉白羽,看到這個集子高興地說:「這對我是太大的鼓勵了,我從來沒有夢想過在我發表作品的第一年就受到如此高的獎勵。」
幾天後巴金、靳以等邀白羽到冠生園聚會,交談中,巴金對劉白羽說:文化生活出版社要出版一本他的短篇小說集,問他同意不同意。這是劉白羽完全沒有想到的,他高興得難以抑制自己,著急地對巴金說:「我連一篇剪稿也沒有帶來啊!」巴金從提包中取出一個紙包,親切地說:「已經給你編好了,只要你自己看一遍,看看有沒有修改的地方。」
劉白羽接過來打開一看,是他1936年這一年發表的六個短篇小說,已經剪貼得整整齊齊,小說集以作品《草原上》為書名。這件事對當時的巴金來說,也許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對劉白羽來說,卻是決定他走進文壇,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一件大事。所以半個多世紀以來,劉白羽始終把這件事牢牢地記在心中,對巴金充滿感激之情。
1939年,巴金應上海文化出版社之約,主編一套「文學小叢書」,劉白羽的短篇小說集《藍河上》,是這套叢書的第一部,在這套小叢書出版的時候,劉白羽已經到革命聖地——延安去了。幾十年來,他連一本也沒有保存下來。而在四十五年以後,1984年巴老從上海給他寄來一本書,打開來一看正是他苦苦尋找的小說集《藍河上》。巴老在保存了四十五年的小說集的內封上用鋼筆寫下了兩行清秀雋永的字:
「僅有的一冊,贈白羽同志。」巴金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九日
劉白羽手捧這本幾十年來未曾見過面的心愛之作,心潮起伏難平,他既喜不自勝,又激動不已。巴老幾十年來對他悉心培養,歷經四十五載,經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依然把這本書保存下來,他對巴老的深情厚愛已經是難以用文字來表述了。
講起《心靈的歷程》的寫作,總要談到巴老。劉白羽說:「每次與巴老見面,必談俄國偉大的思想家、作家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我寫《心靈的歷程》長篇散文系列,正是受它的影響。《心靈的歷程》寫了五年,所以不以傳記體形式去寫,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舊中國的毀滅,新中國的誕生,我把自己的全部感情、悲哀、歡樂、血淚、生命……都傾注在字里行間,通過它反映我們這一代人乃至整個民族的命運。所以心靈的歷程,是我個人的,也是時代、民族的心靈的歷程。這部書寫了我周圍好多人,是他們的情感燃燒我的情感,我寫書再去燃燒讀者的情感。文學就是通過情感把人生的內涵以文字形式充分地表達出來。」
《心靈的歷程》出版後,劉白羽便寄給巴老。1996年巴金在杭州休養時,曾叫人把《心靈的歷程》念給他聽。巴老聽後無比高興,當即和劉白羽通了電話,巴老說:「這本書只有你寫得出,也只有你能寫,寫得好啊!」巴老特別提到有關蕭珊的描寫,他說:「你寫得好,你寫得好!」說時很激動!
在《心靈的歷程》里,劉白羽寫巴金、蕭珊的筆墨並不多,但字里行間充滿了深情厚誼,全都是內心的抒發。劉白羽說:「四十年前,當我的精神處於絕境的時候,是巴老和蕭珊伸出了拯救我的雙手,他們是用自己的生命之火,點燃了我的生命之火,對於我們之間的友誼已經超逾了『感謝』二字。」
1962年劉白羽的神經官能症加劇,嚴重的失眠不僅使他的身體迅速地衰弱下去,而且使他的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在醫生的建議下,他不得不到上海,異地治療。但他放心不下患了晚期風濕性心臟病的長子濱濱的病,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濱濱也到上海請享譽全國的心臟病專家會診治療。但這一切已經來得太晚了,對病情進入晚期的濱濱來說,已經無濟於事了。劉白羽和汪琦雖然傾注了父母最大的愛心,但仍然沉溺在難以自拔的痛苦之中,當濱濱提出返回北京的要求時,雖有汪琦陪伴,也讓劉白羽萬分擔心。就在汪琦護理著病危的濱濱從上海抵達北京的那個下午,巴老來到劉白羽住處,傍晚蕭珊也來了。當時大家都為濱濱的狀況擔憂,生怕路上發生意外,巴老和蕭珊非常清楚濱濱的不良預後,可是此時此刻誰都不說,默默地坐在沙發上,蕭珊不時地望望電話。突然,電話鈴聲響了,汪琦從北京打來電話,告訴白羽,濱濱已經平安地到了北京,回到家中。這時巴老、蕭珊和劉白羽都露出了笑容。原來巴老和蕭珊估計今天北京會來電話,深怕傳來可怕的結果,劉白羽承受不了,是專門趕來陪伴劉白羽的!當巴老、蕭珊起身告辭時,劉白羽緊緊地握著他們的手,激動得說不出話,世上還有什麼比這種真摯友誼更珍貴的呢! 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從60多年風雨滄桑中走過來的劉白羽,其生活閱歷尤為豐富。他20歲時走上了文學道路,「七·七」事變後,為投身抗日斗爭,在日寇的刺刀下逃出北平,輾轉大半個中國,終於來到了延安,「走上了一條全新的革命道路。」《心靈的歷程》這部力作,寫的就是他從童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段的人生經歷,其中穿插了大量建國以後他對所接觸的人與事的記敘和描寫。通觀全書,不僅寫出了一位老戰士豐富的人生體驗和人生感悟,給人以深刻的教益和啟迪,而且通過披露許多鮮為人知的重要史料,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廣闊的、多姿多彩的歷史畫卷,使人感受到史詩般的厚重與震撼。
把革命斗爭的發展歷程與個人的成長進步融為一體,既寫出時代跳動的脈搏,又寫出個人思想進步的特色。從一個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成長為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從一個追求進步與光明的天真爛漫的青年,成長為一名清醒的共產主義戰士,其間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雨、多少坎坷,而惟一不變的是作家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革命事業的不懈追求和火一般的激情。這一點即使在對景物的描寫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恢宏瀟灑。如當作家終於坐上大木船由風陵北渡黃河時,出現在作家面前的黃河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啊!「河面開闊,一望無際。我舉頭望去,醬黃色的急流挾著白森森的冰塊從天而降,橫流直瀉。黃河水上一股股浪濤有如萬千條飛翔旋轉的蛟龍,彼此扭滾著、旋卷著,好像每一個水頭都想爭奪在另一個水頭的前面,因而沖激流盪,像飛箭,像疾風,緊跟在後面的又是更加狂放、更加奔騰旋轉的浪頭滔滔催逼而來,聲威赫赫,寒氣逼人。我站在黃河岸上,聽著黃河發出的吶喊,發出呼嘯,水聲、風聲、匯在一股急流,這時我的心靈一下變得非常庄嚴、肅穆,我的心靈整個地擁抱著黃河,和黃河一道上下翻騰,左右飛翔……」這樣的描寫,突破了一般寫景的局限,活脫脫地展示出一種戰斗的情懷,給人以不可抑制的震撼與感奮。這不僅是作者幾十年筆下功夫的修煉,更是情感和思想的凝煉與結晶!
劉白羽是一位對人民寄託著無限深情的著名作家,是一位戰斗的文藝工作者。他的作品中,始終澎湃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謳歌和戰斗的激情。這種戰斗的激情,與他的創作生涯相生相伴。他60多年如一日,堅持深入生活,深入一線,熱情謳歌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寫出了50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長篇小說《第二個太陽》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長江三日》、《日出》等經典散文影響了幾代人;還有多部作品被譯成英、俄、德等多種文字。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他還在病榻上寫下了《靈魂的祭奠》刊登在《人民日報》上,成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劉白羽的作品乃至生命歷程中,所以澎湃著這種激情,其實質就是忘我的事業心,就是赤誠的使命感,就是飽滿的勤奮精神。這種激情是一切成功的原動力,更是一名共產黨員達到先進性標準的動力之源。相比之下,時下一些同志就缺乏這種激情,心浮氣躁者有之,干什麼都覺得「精神頭」不足、「精神疲勞」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履行「打得贏」的神聖使命,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我們振奮精神,徹底擯棄「激情缺乏症」,自覺地去學習、去創造、去探索、去奮斗,激情似火地演繹精彩人生。只有這樣,才無愧於偉大的時代,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 2005年10月10日,軍報刊發了劉白羽同志的遺囑。這張遺書雖然薄若蟬翼,輕若一片白羽,但它力透紙背,重載千鈞。透過這張遺書,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的境界和風范!記得宋平同志在十卷本《劉白羽文集》出版座談會上這樣評價劉白羽:劉白羽真正實踐了陳雲同志說的「對於共產黨的作家來說,首先是共產黨,其次才是作家」。今天,劉白羽以他的言行再一次證明了宋平同志的話。
我了解到,在劉白羽同志捐贈的總共1500件物品中,有相當一批文物是頗有品位和價值的。以當前的市價,粗略估算,應在數千萬元之上,但他一件不留地都獻給了國家。當組織上徵求劉白羽子女的意見時,他們都毫不猶豫地回答:一切按父親的遺囑辦。由此,我們看到了一個老共產黨員所培育的崇高而純潔的家風。
高尚者總是用高尚作鋪路石,卑瑣者總是以卑瑣作敲門磚。面對劉白羽老人捐贈的這些藝術瑰寶,那些挖空心思地搞名人字畫、古董文物以此來聚斂金錢、搞權錢交易的人,何顏見人?於心何安?
河渭之水多土,其聲厚以沉,江漢之水多石,其聲激而清(蘇東坡語)。志士筆下多激情,其聲比江河。在劉白羽的一生中,他曾用《長江三日》等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情節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靈,這一次,他又用遺囑和捐贈單震撼了世人的心靈。劉白羽的遺囑和捐贈的文物,不僅是一筆巨大的物質財富,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它使我們看到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對名利、物慾的淡薄,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祖國和民族火一般的熱愛,看到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坦盪的胸襟和寬廣的胸懷,也使我們每一個人看到自己與白羽的差距,感到改造世界觀的必要和緊迫。正如李繼耐主任在給劉白羽同志追思會的信中強調的那樣:「他的作品將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久遠的影響,他的精神將繼續給奮進中的人們以鼓舞和激勵。」我們將遵照李主任的指示,對劉白羽巨大的文學成就和高尚思想品德進行深入宣傳,並以他為榜樣,為把軍隊的思想建設事業和文藝事業不斷推向前進而努力工作。同時,按照有關領導在劉白羽同志追思會講話中的要求,指導和宣傳好部隊的文藝工作,把軍報的文化宣傳搞得更好,以實際行動告慰劉白羽,學習劉白羽!
「七十老翁長獨眠,衷腸結憤氣呵天。」劉白羽同志像他的名字一樣,輕若一片白羽,飄然而去,化入藍天,雖目力不及,但與日月同在,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⑷ 為什麼我一聽到肯德基捐款848萬給兒童基金會,我就想哭

肯德基
挺有名的
全球需要救助的還有很多...

⑸ 珍惜動物資料

全世界最珍稀的鳥類之一:愛斯基摩杓鷸 杓鷸屬鴴亞目,鷸科,是一類體型中較大的海岸鳥。它們的長喙有些像鐮刀,喙尖向下彎曲。全球大約有8種。杓鷸的頭頸和腿都很長,羽毛呈灰色或者褐色,有的有斑紋。它們在北半球的溫帶和近北極的內陸地區繁殖。一到遷徙季節,會飛往遙遠的南方。遷徙的時候,它們一般在乾燥的高地上空飛行,以尋找昆蟲和種子充飢。冬天的時候,它們會在海岸邊和沼澤地住宿,尋覓蠕蟲和小蟹。 歐亞杓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體長連喙加在一起,約60厘米,是歐洲最大的海岸鳥。棲息在從英國到亞洲中部地區。 毛腿杓鷸的大腿羽毛尖端類似鬃毛,在阿拉斯加的山區中繁殖。冬天則遷徙到南太平洋的島嶼上去過冬,全程9650公里。 產於亞洲東部的杓鷸體型較小,大約只有30厘米長。 長喙杓鷸產於北美西部,它的喙就有20厘米長。 中杓鷸是分布最廣的一種,在舊大陸和新大陸都能夠找到它們。 美洲產的東杓鷸是杓鷸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超過60厘米。 愛斯基摩杓鷸是全世界最珍稀的鳥類之一。有些生物學家認為,實際上它已經絕種。原先它在北美洲的北極圈裡大量繁殖,冬天則遷徙到南美洲的彭巴斯草原去過冬。19世紀,由於遭到獵人的大量捕殺,數量銳減。 藍翅八色鶇學 名 Pitta nympha 英文名 blue-winged pitta 八色鶇科 Pittidae 分 布 華東、中南及遼寧、河北、雲南國 家二級保護動物 全長17~20厘米,體重48~70克。頭頂栗紅色,冠紋、頭側及後頸黑色,眉紋淡茶色。背部油綠發亮,翅、腰粉藍色,下體茶色,腹中至尾下猩紅色。嘴黑色,腳淡黃褐色。 藍翅八色鶇棲息於森林中,多在林下陰濕處活動,是該科鳥類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在我國屬夏候鳥,秋末經沿海一帶遷飛至南部熱帶越冬。 丹頂鶴又稱仙鶴,是世界珍貴鳥類,如今,丹頂鶴已經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吉林省和遼寧省盤錦市的省(市)鳥。鶴是我國著名的珍禽,屬於涉禽類,鶴形目,鶴科。全世界共有15種鶴。我國共有9種,佔一半以上。諸鶴之中,以體形秀麗、鳴聲嘹亮、舞步輕盈、白羽黑翎、赤頂鮮艷的丹頂鶴最為名貴。丹頂鶴體長在1.2米以上,全身幾乎都是純白色,只是頭頂裸出部分鮮紅色及喉、頰和頸部是暗褐色,嘴呈灰綠色,腳呈灰黑色。 丹頂鶴主要產於我國的黑龍江省,西伯利亞東部、朝鮮北部以及日本也有分布。丹頂鶴在我國有兩個故鄉。每年10月下旬從我國東北成群飛往長江下游一帶越冬,第二年3 月下旬又集群飛回故鄉去繁殖後代。丹頂鶴棲息於蘆葦及其他荒草的沼澤地帶,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種子、水生昆蟲、軟體動物和魚類等。丹頂鶴數量稀少,全世界大概有1200隻,我國有670多隻,為了保護丹頂鶴,目前,在黑龍江扎龍、吉林向海和江蘇鹽城建立了保護區。 丹頂鶴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觀賞價值,浙江自然博物館動物陳列廳和標本庫房均有陳列和收藏。婷婷玉立的丹頂鶴還作為2003年浙江自然博物館學生參觀年卡的圖案,顯得高雅別致,一雙圓豆般的眼睛,炯炯有神,引人注目。成語「鶴立雞群」就表示它們另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美,鶴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早在《詩經 鶴鳴》中就有「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的精彩描述。由於丹頂鶴的壽命可達50—60年,所以自古以來人們把它同松樹繪在一起叫做《松鶴圖》作為長壽的象徵。 華南虎是我國特有的虎種,生活在我國中南部,是最小的幾個老虎亞種中的一種。雄虎體長約2.5米,體重接近150公斤;母虎更小,長約2.3米,體重110公斤左右。毛皮的條紋既短又狹窄,與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亞虎比起來條紋之間的間距較大。 建國初期,我國大約還有4000多隻華南虎,但在當時華南虎的棲息地已在日益縮小,人與虎之間的沖突時有發生,因此被當時政府定為害獸。隨即華南虎遭到大量捕殺,各種象「打虎能手」之類的稱號滿天飛。時至今日,可憐的華南虎在野外只剩下不到30隻。雖然政府今天已明令禁止獵殺老虎,各種相關舉措也相繼出台,但盡管這樣,恐怕也難以挽回華南虎滅絕的悲慘命運。這不僅僅是華南虎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 據介紹,華南虎至少要達到100隻才可能維持其種群,但目前野生華南虎僅30隻左右,我國動物園中飼養的也只有51隻(目前可能已不到這個數字了)。僅靠現有的存活數量,這種物種充其量只能勉強維持二三十年時間。 華南虎於1996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十大物種之一。 大熊貓 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動物 別名 大熊貓、、竹熊、花熊 學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貓科 Ailuropodidae 分布 四川、陝西、甘肅局部地區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性情溫順、姿容可掬、行動逗人喜愛的大熊貓是人們最喜愛的野生動物之一,現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選用作會徽。其體長120-180厘米,尾長10-20厘米,體重60-110千克。頭圓而大,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趾外,還有一個第六趾。軀乾和尾白色,兩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棲息於海拔2000-3000米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內。無固定巢穴,邊走邊吃,喜單獨活動,四處悠盪。常在大樹下或竹林內卧睡。視覺較差,行動緩慢,但能快速而靈活地爬上高大的樹木,並能泅渡湍流的河溪。主要以竹類的竹筍、竹葉為食,偶爾也捕食小動物。發情期為每年4-5月份,也有秋季交配的,每胎1仔,偶見2仔。 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因而被譽為「活化石」。如今大熊貓分布范圍已十分狹窄,僅限於中國的秦嶺南坡、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涼山局部地區。目前,我國政府已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護這一瀕臨滅絕的活化石。大熊貓的存亡,早已為世人所關注。今後為保護和繁殖大熊貓,還需要繼續做大量艱巨的工作。

⑹ 林風眠是1991年幾月幾日死的

林風眠於1991年8月12日10時,因心臟病、肺炎並發症,病逝於香港港安醫院,享年92歲
張大千於1983年4月 2日盎然去逝。

林風眠(1900-1991),廣東省梅縣人。我國當代美術的宗師,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林風眠先生早年留學法國,他以特立獨行的美術天賦,勇猛精進的求索精神,深入體悟西方美術的新奇表現與審美精髓,西為中用,萬法歸一,開創了迥異於古人他人、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畫風。成為融匯中西、凸現民族精神的傑出美術家。
林先生曾為上海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為上海的美術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赴港前將其在上海時創作的05幅作品存放我院,不久又來函表示將這批存畫全部捐獻國家。為了紀念和表彰林先生的功績,我院在新大樓中特闢建「林風眠作品陳列館」,永久性陳列林先生捐贈的作品,供世人觀賞學習。在這里,我們可以讀到林先生高妙畫風的?變軌跡;可以觸摸到他那顆歌頌真愛、歌頌生命、永遠跳動著的藝心。

林風眠年表

1900年1歲

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11月22日)誕生於廣州梅具西陽堡(白宮鎮)閣公嶺村。為林家長房長孫,取名紹瓊。祖父林維仁,石匠,半生以雕刻墓碑力業。父親林伯恩又名雨農,石匠兼畫師,精通文墨。母親闕阿帶,苗家女,擅長苗綉和唱山歌。(大弟林紹英又名劍英,二弟林紹合。)

1904年5歲

父親引領臨摹《芥子園畫譜》。

1907年8歲

入舊制立本學堂,起學名鳳鳴。

1908年9歲

畫中堂《松鶴圖》被縣里商人購去,首次賣畫,名震鄉里。

1914年15歲

高小畢業,考人省立梅州中學。幸遇圖畫老師梁伯聰先生。

1917年18歲

參加梅州中學生組織的「探驪詩社」。

1919年20歲

梅州中學畢業。告別父老,同林文錚、李金發一同赴上海報名參加留法儉學會。
十二月搭乘郵輪安德烈·雷蓬號赴法。同船有蔡和森、蔡暢、向警予及蔡母葛建豪。

1920年21歲

1月抵述法國馬賽港。做油漆雜工,半工半讀,到楓丹白露中學補習法文、數學。從此改名為風眠。

1921年22歲

春,入法國蒂戎美術學院,在浮雕家揚西斯先生門下學習素描。

秋,由揚西斯先生推薦,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入名家哥羅孟畫室學習素描及油畫人體。揚西斯先生收藏了林風眠一幅風景畫。

揚西斯先生專程到巴黎看望林剛眠。林風眠與留法學生劉既漂、林文錚、王代之、昊大羽等組織霍普斯會即「海外藝術運動社」。

1922年23歲

油畫《秋》入選巴黎秋季展覽會。父親林伯恩病故。

1923年24歲

結束巴黎美術高等學院學業。

春,應熊君銳之邀請,與摯友林文錚去德國游學。

在柏林創作巨幅油畫《柏林咖啡屋》、《漁村暴風雨之後》、《平靜》、《古舞》、《克里阿巴之春思》、《羅朗》、《金字塔》、《唐又漢決斗》等作品。與德國柏林大學化學系學生方·羅拉邂逅。

冬,與方·羅拉結婚。

1924年25歲

春,回到巴黎,同羅拉居住巴黎玫瑰街6號。

5月,參加中國在斯特拉斯堡萊茵宮舉辦的展覽會,當時由駐法公使及蔡元培發起。林風眠參展作品達幾十幅,其中包括油畫和國畫。展覽中作品所蘊藏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及其才華被蔡元培先生發現。

7月,夫人羅拉生產,不幸難產,染上急病,妻兒一並去逝。

10月,油畫《摸索》、中國水墨畫《生之欲》,入選巴黎秋季沙龍展。

1925年26歲

春,以多而優的作品參加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其中《飲馬秋水》等數幅作品,由海外收藏家收藏。

秋,與法籍蒂戎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生阿麗絲·瓦當結婚。

冬,蔡元培推薦林風眠任北京國立藝專校長兼教授。偕夫人阿麗絲返國。

1926年27歲

春,同夫人先到上海。旋即赴北京國立藝專就職,同時兼教務長、油畫系主任。請齊白石到北京藝專任教。

3月10日在藝專舉行歸國後首次大型個人畫展。

3月15日魯迅到藝專觀看林風眠畫展。發表《東西藝術之前途》論文,提出中西融合藝術主張。

1927年28歲

5月,發起組織「北京藝術大會」。發表《藝術的藝術與社會的藝術》。

7月,辭去北京藝專校長、教授等職。

8月,女兒蒂娜涎生。

9月,南下受蔡元培之聘,任國民政府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發表《致全國藝術界書》。

12月,蔡元培採納林風眠提出建立江南藝術大學的建議,通過了《等辦國立藝術大學院提案》,決定林風眠負責等建國立藝術院,地點在杭州西湖畔。創作油畫《人道》。

1928年29歲

1月,參加南京《第一屆藝術展》,展出《人道》等作品。

3月,任杭州國立藝術院院長兼教授。

3月26日,蔡元培偕夫人專程從南京來杭州參加國立藝術院開學典札。在上海舉辦大型個人畫展。

夏,發起成立「藝術運動社」。

10月,國立藝術院院刊《亞波羅》創刊。發表論文《原始人類的藝術》、《我們要注意》、《徒呼奈何是不行的》。創作油麵《金色的顫動》、國畫《白鶴》

是年留法歸來的張道藩,欲謀求藝術院之職,被林風眠拒絕。

1929年30歲

1月,「西湖一八藝社」成立。

2月,同林文錚共同制定《藝術教育大綱》。

3月,發表《中國繪畫新論》。

4月,參加教育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展,展出油畫《貢獻》、《海》、《南方》,並任評選委員。兼任西湖博覽會藝術倌主席,主辦西湖博覽會藝術館。

5月,西湖博覽會在杭州開幕。

8月,參加國立藝術院在上海舉行的「藝術運動社」首屆美展。

10月,奉教育部令,國立藝術院改為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為紀念熊君銳犧牲創作油畫《痛苦》。組織成立「亞波羅」社,出版《亞波羅》雜志。

1930年31歲

暑假與潘天壽赴日考察教育。並在日本東京舉行「藝術運動社」及杭州藝專教授作品展。為《前奏》月刊撰寫發刊詞。

1931年32歲

春,「藝術運動社」作品在南京舉行第三次展覽。《亞丹娜》創刊。

5月,蔡元培發表《二十五年來中國之美育》,對國立杭州藝專的創建作了充分肯定。

1932年33歲

發表《美術的杭州》。

1933年34歲

發表《我們所希望的國畫前途》。

1934年35歲

發表《什麼是我們的坦途》。創作油畫《悲哀》、《構圖》等。創作國畫《細語》、《白羽》、《春雨》等。

3月,參加國立杭州藝專在上海中法友誼會舉行的第四屆展覽會。

1935年36歲

由中正書局出版《藝術叢論》。其中包括1926年至1934年寫的9篇論文及1篇《自述》。

1936年37歲

1月,在蔡元培七十壽辰宴會上,林風眠與沈均儒、黃炎培、馬寅初、於佑任、林語堂、朱屺瞻、王昆侖、李四光、丁西林、劉海粟等人提出捐款辦孑民美育研究院。

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九三五年的世界藝術》,包括15篇論文。發表《知與感》。

冬,在上海公學舉行畫展,展出油畫、國畫作品百餘幅。

1937年38歲

抗日戰爭爆發,隨學校內遷,先至浙江諸暨、江西,後到湖南長沙。遷徙時只帶走國畫作品,油畫舍棄,被日軍作雨布用。這是林風眠作品第一次大批損毀。

4月,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在香港大學舉辦林風眠個人畫展,展出作品百餘幅。

1938年39歲

教育部將北平藝專、杭州藝專兩校合並,遷到湖南三沅陵,委任力主任委員。

秋,學校改組,被迫辭職。辭職後為學生題詞「為藝術戰」。

1939年40歲

春,在上海法租界法國總會舉辦個人畫展,展出作品100幅。由上海經香港、海口、越南河內、再轉往昆明,到達重慶。出任國民政府政治部設計委員,擔任抗日宣傳任務。

1940年41歲

開始隱居重慶嘉陵江南岸彈子石破軍火庫中,潛心創作。畫一批抗日宣傳畫,揭露日軍屠殺罪行。作品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展出。

1941年42歲

潛心研究中國畫。

1942年43歲

畫了大批水墨畫。

1944年45歲

被邀請到重慶國立藝專演講,講中國畫如何改良(革)問題。

1945年46歲

潘天壽任國立藝專校長,應聘回校任教授。學校實行教室制,林風眠教室的學生有蘇天賜、席德進、李承仙等人。

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展出水墨畫《貓頭鷹》。參加重慶《現代繪畫展》,展出作品《少女》、《百合花》。

抗戰勝利。隨學校回杭州,繼續在杭州任教。與家人團聚。

1946年47歲

在杭州藝專任教,常與傅雷、趙無極來往。畫現代美女、貓的水墨畫,在上海法文協會舉辦個人畫展。10幅作品參加巴黎東方博物館主辦的「中國現代畫展」。

1947年48歲

辭去教授之職,與夫人、女兒同住杭州玉泉住宅,潛心作畫。

1948年49歲

又被杭州藝專聘任,主持林風眠畫室,蘇天賜任助教。做學術報告《關於畢加索與現代繪畫》。

1951年52歲

杭州藝專改稱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林風眠又被迫辭職。

1952年53歲

移居上海南昌路53號,閉門埋首作畫。繼續以「我入地獄」精神探索藝術。常欣賞京劇、越劇,開始創作大量戲劇畫。

1955年56歲

秋,太太阿麗絲與女兒蒂娜移居巴西。

1956年57歲

出席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的座淡會,並座國畫問題。繼續獨自探索,採用立休主義手法畫戲劇人物。創作《宇宙鋒》、《南天門》、《蘆葦盪》、《寶蓮燈》、《鬧天宮》。

1957年58歲

發表《美術界的兩個問題》、《要認真地做研究工作》。

1958年59歲

編著《印象派繪畫》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後因此受批判。下多深人生活。

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林風眠畫集》,收入作品12幅。

1959年60歲

發表《跨入一個新時代》、《老年欣逢盛世》。數次去舟山漁場寫生,創作《捕魚》。

1960年61歲

選為上海市政協委員,赴京參加第二屆全國文代會,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

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國家畫廊收藏其作品。看京劇、越劇,畫戲劇人物。

1961年62歲

夏,上海美術館展出《上海花鳥畫展》,並轉往北京展出,《秋騖》等4幅作品展出。

漫畫家米穀寫文章《我愛林風眠的畫》,發表於61年《美術》雜志第5期。後遭批判。

1962年63歲

發表《抒情·傳神及其它》、《豐富多彩的越南磨漆藝術展》。

1963年64歲

上海美協在上海美術館舉辦《林風眠畫展》,展出作品近70幅。後在北京中央美院陳列館展出。發表《回憶與杯念》。

1964年65歲

在香港大會堂舉行《林風眠畫展》。

1966年67歲

文化大革命開始。被逼無奈將自己畢生所畫的國畫一千餘幅浸人浴盆搗成紙漿,從馬桶沖掉,一部分油畫用火爐燒掉。作品第二次慘重損毀。紅衛兵共抄家十幾次,時間最長的多達十幾個小時,將大部分手稿及畫稿掠去。

1967年68歲

勞動改造。

1968年69歲

8月以「日本特務」「特嫌」罪名被上海公安局拘捕,後轉入上海南市第一看守所,開始長達四年半的獄中生涯。

1972年73歲

11月28日晚獲釋。拖著病軀,繼續在申城孤獨探索。嘗試以立體派手法作畫。

1974年75歲

作品被江青定為黑畫,將林風眠定為黑畫家再遭批判。學生法籍圓家趙無極訪問大陸,與林風眠會面。

1977年78多

10月19日在吐劍英元帥的關心下獲准移居香港。

1978年79歲

春,由香港赴巴西探望夫人、女兒。

夏,由巴西返回香港。繼續作畫。舉辦個人畫展。《林風眠畫集》出版。

1979年80歲

7月,上海展覽館舉辦《林風眠畫展》,展出作品127幅,12個瓷盤畫。

7月,與學生席德進會面。

8月,應法國政府邀清,在巴黎東方博物館舉辦《林風眠畫展》,展出作品80幅。

10月,席德進編著的《林風眠畫集》由台灣雄獅出版社版。

年底又赴巴西探親。

1980年81歲

春,由巴西返回香港。繼續作畫。

1981年82歲

為悼念席德進逝世撰文《老老實實突做人,誠誠懇懇畫畫》。發表《關於馮吐之畫》。

1982年83歲

夫人阿麗絲在巴西逝世。

1983年84歲

1月,回巴西探望女兒蒂娜。

夏,回香港作畫。香港《美術家》第33期介紹林風眠畫作,學生吳冠中先生撰文《百花園中憶園丁》。

1984年85歲

赴日本參加義女馮葉東京畫展開幕式。

1985年86歲

繼續在香港作畫,開始畫巨幅油畫、國畫。

1986年87歲

日本友人大桶貴支女士將林風眠作品介紹到日本。應日本西武集團息裁堤義明先生之邀,赴東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1987年88歲

為吳冠中在香港畫展簽展目、畫集及海報並參加開幕式。

1988年89歲

先後赴泰國、韓國旅遊。為中國美院建院六十周年校慶題詞「永葆青春」。朱朴編著的《林風眠畫論、作品、生平》由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

4月,《林風眠從藝七十年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1989年90歲

愛國華僑實業家姚美良為建林風眠紀念館捐贈100萬元人民中。林風眠未允,將此款特捐中國美院,設立「永芳藝術基金會」。

9月,榮寶齋出版《林風眠人物山水靜物》,吳冠中作序。在香港撰寫自述《我還在探索》。

10月,台北歷史博物館慶祝林風眠九十壽辰,舉辦回顧展。

11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林風眠個人畫展,展出作品六十幅;中國美協和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召開林風眠藝術研討會。

12月,在梅州舉辦《林風眠畫展》,展出作品80幅。在香港創作「噩夢」組畫。包括《痛苦》《火燒赤壁》、《基督》、《屈原》、《南天門》等。台灣出版豪華本畫冊。

1990年91歲

第二次應日本西武集團之邀,再度赴東京舉辦個人畫展。

10月,浙江美院出版社出版鄭朝、金尚義編著的《林風眠論》。

1991年92歲

3月22日,台灣授予林風眠文藝金質獎章及美木特別貢獻獎。

8月12日10時,因心臟病、肺炎並發症,病逝於香港港安醫院,享年92歲。

8月17日,遺體在香港哥連臣角火葬場火化,骨灰寄存於香港某道觀。

8月22日,上海舉行藝術大師林風眠先生追悼會。

9月19日,北京召開座淡會緬杯、紀念和學習林風眠大師。

年表參考:朱朴先生、金尚義先生、邦朝先生、范景中先生、台灣席德進先生、香港馮葉女士所編注的年表

張大千(1899-1-983)四川內江縣人。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畫家中,張大乾的名字是家
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國畫大師徐悲鴻稱他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張大千1953年定居巴西,後又移居美國,最後在台灣定居,因此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多藏於國外或港台,天津人美出版社為出版此畫集不辭艱辛,多次往返於港、台,並得到台北歷史博物館黃光男館長、香港收藏家董一平先生大力協助,畫集中收錄了大量張大千傳世精品。
張大乾的畫風有時華麗富貴有時清潤秀逸
有時氣勢磅礴有時典雅細膩集古今之大成獨成千古

【目錄瀏覽】:
●《山茶》張大千特別注
重要了解花卉的生長形狀,此
畫乃大千看到文殊院的山茶後
畫出的,花朵用朱紅渲染,又用
金黃勾邊,在暗綠的花葉襯托
下,更顯其嬌艷可愛。
●《月下荷》
畫中荷桿用筆功力
精深,雖細不弱,初
荷一朵,設色脫俗;
水草出枝與勾寫,點
莖的手法極為工緻。
畫面氣氛綺麗浪漫,
雄渾奔放間亦見清
新秀麗的氣韻。
●《廬山圖卷》是張
大千存世的不朽名作,雄
渾博大,氣象萬千,1981
年開筆,歷時兩年,拼盡
了大師最後的心血,終於
未能完成,於1983年4月
2日盎然去逝。

閱讀全文

與白羽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