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淺談基金會

淺談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2-27 18:08:42

『壹』 中國扶貧基金會如何進行項目管理 希望可以具體的談談

中國扶貧基金會組抄織和襲實施了「扶貧中國行——走進千村萬戶,共建和諧社會」、「中國消除貧困獎評選表彰活動」等大型系列公益活動,只要國內企業,愛心人士願意為社會弱勢群體盡一份力,利用自有資源或捐贈善款與物資,基金會都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受理。

『貳』 淺析,非營利組織要不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對於民間非營利組織,根據企業所得稅的管理規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均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如單位取得經營收入,經核算有收益(應納稅所得額),就應按稅法規定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

『叄』 淺析如何保障捐贈財產社會效益最大化

中國的公益事業在2011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受盡了質疑與屈辱,經歷了絕望與反思。然而2012過了半年,卻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名人在參與甚至發起公益項目,是做公益的吸引力太大?還是它始終是個很好的宣傳噱頭?抑或是在檯面上的那些公益組織不被信任的時候,掌握著財富和影響力的人覺得還是「自己來」比較放心?
里約+20剛剛落下帷幕,國內沒有更多的報道,國際上罵聲一片——是否有了意願和資金,就能解決一個社會問題?
衡量一個商業活動是否成功的標準是它的經濟效益,而用於解決社會問題的公益行為需要達到最大的社會效益。

受助人效益
有家規模不小的民營企業2005年就注冊了非公募基金會,絕對算是先驅。多年來這家基金會在靠近邊境的荒原上建起了幾家小學校和醫務室,當地反響也很好。可是作為這家基金會創始人的女企業家,近幾年並沒有為此而感到得意,反倒有些焦慮——基金會成立幾年,投入善款一億多,如果再按同樣思路發展下去,建學校、蓋診所,投入巨大不說,項目就像撒胡椒面,當地人除了上學和就醫得到改善以外,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還有一個公募基金會的生態建設項目,籌資活動在我國發達地區開展地如火如荼,還因其創新性的資源發動渠道而獲得很多關注和好評。在項目落實層面卻沒有下同樣的功夫,由基層政府強行攤派給當地農民進行生態林種植,不但自然資源沒有得到合理分配,老百姓沒有理解到項目的意義,把項目當負擔。北京的工作人員到項目點去調研,村民們有的一臉茫然,有的避之唯恐不及。
其實,這些並不是什麼新奇的故事。美國學者在幾年前就出版了名為《白人的負擔》的一本著作。書中首先揭露了一個事實,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對欠發達國家累計提供了兩萬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但靠這些援助生存的很多國家至今仍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答案是這些援助根本沒有響應受助國人民真正的需求。
公益項目是公益事業的產品,同在商業活動中一樣,首先要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其次安全無害、質優價廉,客戶,也就是公益項目的受益人才會買賬。
同時,公益項目又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客戶除了受益人,還有捐贈者。中國公益組織還處在「傍大款」階段,即資金主要來自於企業或個人的一次性大額捐款。通過這種籌款方式,公益項目的執行就要受捐助者強勢的意志所左右——當實際需要是學校教師的進修和孩子們的健康教育,而捐助者想要一所富麗堂皇的教學樓的時候,公益能做的要麼就是花費更多的項目人力滿足捐助者的要求,背離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准則,要麼就是重新尋找資金來源。
很多國際組織拋棄了與企業和大佬們的合作,而選擇接受普通人的多次小額捐款。這種籌資模式看起來比較繁瑣,但確能幫助目標明確、經驗豐富的公益組織「放心大膽地」執行高效的公益項目。捐贈人群體對項目的監測與評估也是通過一系列科學的體系,從而避免了個人或單個企業的主觀臆斷。
公益項目滿足客戶需求的方法也很多,同樣是垃圾分類,公益組織可以花很多經費幫助建立硬體設施,也可以花相對少的經費教育市民從生活點滴做起;前者立竿見影,但只能治標,後者治本,但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努力。為了一個訴求,國外一些國家通常會組織遊行活動,以社會各界予以關注。而淮北為枳,在我國,人們更加務實,公益組織較好的工作模式是首先進行扎實的項目工作,通過項目積累提煉出理論,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復制給情況相似的其他地區。

捐助人效益
前不久的一次會議上,筆者遇到了兩位同行好友,一位在一家基金會面向企業做籌資,一位在外企里做CSR。那位負責籌資的好友不無失望地對做CSR的好友的說,哎,你們一年CSR總共的預算才二三百萬,還都是給自己花的,我在你們這籌資是不可能的了。隨即,他又詢問我們有誰認識某家國內零售企業,「聽說他們今年捐款預算7000萬,要是能和他們聯繫上就好了」。
和外資企業相比,國內的很多企業還把回報社會是否真誠與捐款金額的多少掛鉤。可就像前面所說過的,沒有對需求的相應和專業的落實,歐美國家的兩萬多億美金打了水漂,我們的企業捐款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問題。或者我們很不負責任地臆斷企業們捐款就是為了那個好看的數額,而不管實際是否對受助人產生效益;但精打細算的企業家們總要想想這些捐款對自己是否有好處。
翻開個大企業上一年或長或短的社會責任報告,進行公益捐款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內容。很多企業並沒有告訴我們他們一年的捐款總額是多少:聯想列出了在幾次特大災難中的捐贈,多為物資,具體花了多少錢我們不得而知,卻能夠感受到他們在國內外事件中的挺身而出;最近,一家國際咨詢公司,聲譽研究所評選了全球百家聲譽最好「良心企業」,聯想成為中國大陸唯一進榜企業。英特爾告訴我們他們拉上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團市委、中國扶貧基金會等大名鼎鼎的官方機構開展的「芯世界」項目轟轟烈烈地舉辦了三年,公益組織爭相競評,社會各界交口稱贊,而這三年的項目英特爾總共的善款支出是500萬元。與之相比,我們看到還有很多企業的報告上乾巴巴地寫著一個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數額,在互聯網上也搜不到什麼吸引眼球的新聞;萬達集團2011年捐款總額達2.57億人民幣,也只在報告里低調地用三行字進行解釋,還隱去了備受爭議的那一億元。
在國外的有些教育機構里,向富人開設了如何「給錢」的課程,學員不少。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的課程,但是企業和它們的擁有者們在捐款的時候完全可以咨詢一下專業人士,分析分析要如何做才能保證即將捐出的款項對社會、至少對自己有最佳的效益。同樣是花錢,企業在捐款時拿出生意場上錙銖必較的認真勁,定會贏得更好的聲譽。

『肆』 淺談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的幾個問題

財政部於2002年9月24日發出了關於《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筆者結合「徵求意見稿」對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作一淺略探討。一、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界定「徵求意見稿」在第二章總則中說明,本制度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成立的各類民間非營利組織(簡稱非營利組織),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這些非營利組織應符合以下三個條件:(1)不以營利為目的;(2)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因為出資而擁有非營利組織的所有權,收支結余不得向出資者分配;(3)非營利組織一旦進行清算,清算的剩餘財產應按規定繼續用於社會公益事業。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對非營利組織的定義是:(1)它們從捐贈者那裡獲得大量資源的捐贈,但捐贈者並未希望因此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資金回報;(2)它們經營的目的並非為了賺取利潤;(3)不存在營利性企業中所有者利益問題,不能發行股票。中美兩國對非營利組織的界定,其共同點是非營利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但美國的非營利組織有一個明顯的特徵

『伍』 淺談如何規范捐贈資金管理使用

淺談捐贈票據的使用與管理
——上饒市財政局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突飛猛進,百姓的物資文明日益提高,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也越來越受追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捐贈活動,受到大眾的踴躍參與。捐贈,成為體現慈善的一種行為、實現大愛的一種途徑,捐贈規模取得了長足進展,捐贈財物數額呈不斷上升趨勢。作為證明捐贈事實的財政捐贈票據的使用和管理凸現重要。
一、主要做法
對於捐贈資金及捐贈票據的管理,上饒市財政局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第三條規定:「預算外資金,是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為履行或代行政府職能,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納入國家預算管理的各種財政性資金。其范圍主要包括: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和附加收入等;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及其財政、計劃(物價)部門審批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國務院以及財政部審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主管部門從所屬單位集中的上繳資金;用於鄉鎮政府開支的鄉自籌和鄉統籌資金;其他未納入預算管理的財政性資金。」依據《決定》精神,我們對行政事業單位、人民團體憑借自身職能取得的各種饋贈、贊助、資助、慶典等收入均視為「捐贈」收入,使用捐贈票據,並作為「其他未納入預算管理的財政性資金」來管理,全額納入財政專戶,年終決算在「其他收入」中反應。
第二階段:1999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的施行。對此,我們高度重視,採用各種方式及時組織學習。如:全市財政系統預算外資金管理工作會上組織縣(市、區)財政幹部學習和討論,市直單位預算外資金年度決算布置會上組織單位財務人員學習。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明確:
1、接受捐贈的主體(使用捐贈票據的對象):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依法成立的,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的基金會、慈善組織的社會團體;公益性非營利事業單位是指依法成立的,從事公益事業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公共文化機構、社會公共體育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等。
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或者境外捐贈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作為受贈人時,可以接受捐贈。可以將捐贈財物轉交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也可以按照捐贈人的意願分發或者興辦公益事業,但不得以本機關為受益對象。
2、訂立協議:捐贈人與受贈人就捐贈財產的種類、質量、數量和用途等內容訂立捐贈協議。
3、捐贈票據:受贈人接受捐贈後,應當向捐贈人出具合法有效的財政捐贈票據。
4、專戶管理:凡使用了財政捐贈票據取得的捐贈資金必須全額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5、資金用途:嚴格按照《捐贈法》第十七條的規定開展公益事業,不得挪作他用。
6、財政監督:列入年度稽查范圍。
十年來,上饒各級財政部門基本按照上述要求管理捐贈資金和捐贈票據。捐贈票據只提供公益性的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事業單位,即:紅十字會、慈善總會、醫院、學校。除此以外的行政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國家機關以及經民政局批準的各類學會、協會,均沒有提供財政捐贈票據。
由於《捐贈法》的宣傳不夠、解讀不一,加之制度的滯後,工作中常遇尷尬,深感棘手。
二、存在問題
1、概念模糊。一是捐贈常常被饋贈、資助、贊助這些行為所混淆。捐贈是無償、自願獻出財物的一種行為;饋贈是一種來往,贈與或回贈對方財物;資助是用財物具體幫助某一類人群;贊助則是一種互益行為。但在實際工作中,這些行為常常混為一談,難辯真假。如:文化體育機構開展的各類演唱會、體育賽事等,通過市場行為獲得了資金,是贊助行為,但雙方打了摖邊球,簽訂了捐贈協議;二是公益性社團常常被非公益性社團利用。由於公益性與非公益性的界定不為人所知,一些權利機構的協會、學會,利用其職務、職能之便,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取「捐贈」資金;三是公益性事業常常被曲解成本協會、學會活動。如一些有能耐獲取「捐贈」資金的協會、學會,將資金用於本社團的會員活動。
2、法規相悖。《捐贈法》第十條規定「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具體利的事業單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贈。」而財政部《關於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財綜[2004]53號)第一條:「政府非稅收入范圍包括:……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 第二條五款「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是指各級政府、國家機關、實行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名義接受的非定向捐贈貨幣收入,不包括定向捐贈貨幣收入、實物捐贈收入以及以不實行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企業、個人或者其他民間組織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財綜[2004]53號文件規定的受贈主體與《捐贈法》確定的大相徑庭。使得我們一線的工作人員無所適從。
另,省民政廳、財政廳、省地稅局、物價局根據財規[2000]47號文件精神下發了《關於我省民間組織票據和發票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贛民字[2001]334號),贛民字[2001]334號較財規[2000]47號文件增加了「民間組織接受捐贈、資助,應當使用省財政廳統一印製的《江西省社會捐贈收入票據》」(第二條)。但對捐助資金如何監管沒有規定。
3、口徑混亂。一是捐贈資金的屬性。按照《捐贈法》第十二條規定:捐贈人有權決定捐贈的數量、用途和方式。因此,資金所有權歸捐贈人,捐贈資金能否作為政府非稅收入?是否要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值得探討;二是捐贈行為的隨意。由於捐贈活動是零門坎兒,無須審批,因此,各路諸侯各行其是、各顯神通,隨意組織開展捐贈活動,造成捐贈市場混亂、捐贈資金數額不大、監管難度加大。
4、管理不一。一是由於制度的缺失,造成捐贈資金管理方式不同:一種是只要使用了財政捐贈票據的,其捐贈資金必須全額繳入財政專戶;另一種是根據機構性質決定是否其捐贈資金要納入財政專戶,即,除代行政府職能以外的組織,雖然其使用了財政捐贈票據,但捐贈資金不要求上繳;二是對相關文件的理解,造成捐贈票據發放寬嚴不一:一類是無論機構性質、行為真偽,只要說是捐贈活動,一律給予提供捐贈票據。即使實施財政票據電子化管理改革的今天,還有財政部門為不具備捐贈主體的單位設置了「捐贈」項目;另一類是只對當地編委會確認的公益性社會團體(紅十字會、慈善總會)和公益性非營利事業單位(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科研福利)提供捐贈票據。
5、源頭難控。由於政策上的盲點、理解上的茫然,使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造成捐贈票據發放、捐贈資金管理的五花八門,源頭失控。
三、建議意見
1、加大宣傳。民政、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捐贈法》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我市慈善事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與國際接軌。
2、完善制度。依據《捐贈法》,盡快出台相應的票據管理、資金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同時要制定《捐贈法》的實施細則,特別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捐贈行為要有所限制,防止將單位經費捐贈所屬社團或者有人情關系、工作關系的非代行政府職能的社團;對企業,要嚴格限制與企業在經營或者財務方面具有控制關系的單位實行捐贈行為,防止腐敗現象的滋生。
3、准確定性。對公益事業、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事業單位要有一個明確的劃分和定義,要便於理解和操作。
4、統一口徑。有關捐贈對象、受贈主體、捐助協議、票據使用、資金使用與管理、捐贈行為與資金的監督等,要全國一盤棋,防止因口徑隨意造成亂收費亂攤派滋生、偷稅漏稅蔓延。
5、規范管理。一是凡使用財政捐贈票據收取捐贈資金的,其資金全額納入財政專戶;二是捐贈資金均有專項用途,有使用方向,因此,不能列政府非稅收入,只能作為「其他應付款」進行管理;三是財政與審計部門應加強配合,每年必須對捐贈資金進行審核,並將結果向社會公布;四是嚴禁將捐贈資金用於受贈主體的開支。

『陸』 淺談如何加強社會組織的能力建設

同時,社會組織對社會的服務和奉獻也得到了公眾的廣泛認可。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社會組織的能力建設和公信力也倍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公益慈善捐款的有效使用、安全運作、規范管理、受益對象的資質認證等,都直接影響著社會組織乃至這一行業在公眾當的信譽度。如何加強社會組織自身能力建設,贏得公眾更廣泛、更有力、更長久的支持,是包括基金會、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在內的每個社會組織無法迴避也不能迴避的重要課題。 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作為北京地區5A級的公募基金會,歷經十幾年不斷發展,逐步搭建了一個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公益平台,建立了一支長期合作的支持者隊伍,保持了一定規模服務青少年的資助水平,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注重機構的能力建設。從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展經驗來看,社會組織提升自身能力,重點要抓好四方面建設: 一、明確組織的使命、責任,重點抓好組織的文化建設。 社會組織從事的是公益慈善事業,肩負著參與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職能,對於公眾而言社會組織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公益、慈善的化身。因此,社會組織的從業者就必須有崇高的信仰、有強烈的使命感、有較高的道德標准和行為約束;社會組織必須要樹立明確的機構使命、發展願景和核心價值觀。 組織文化是對內的管理文化,組織文化是社會組織發展的指導思想,其工作重點是營造組織氛圍,加強思想道德標准體系建設和進行理念體系、組織行為體系、形象識別體系的建設。組織文化是以機構使命、發展願景,樹立核心價值和塑造行為方式為核心來開展工作。抓好社會組織文化建設,能夠實現社會組織兩大轉變——內在和外在形象的轉變,建立完整的提煉、固化、傳播、落地實施的體系,從而能夠將組織使命、核心價值觀與員工的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因此,抓好機構的組織文化建設是加強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的基本任務。 以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例,近年來北京青基會在組織文化建設中,重點從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信用至上」的機構形象,「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組織入手,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建立「開拓進取,奮發向上,團結協作,努力學習」的機構文化,不斷提升機構發展的內動力、凝聚力、公信力、創新力,實現機構和員工的和諧發展,最終強化了組織的能力。 二、規范組織的內部治理,重點抓好組織的制度建設。 內部治理能力是社會組織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科學、嚴格、規范的內部治理機制,是社會組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組織提高自身能力的主要任務。 所謂內部治理是相對於外部環境而言,是區別於人員、資金、辦公場所、設備等硬體設施的軟體設置。社會組織的內部治理主要包括規范的治理結構,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學的業務流程等等。 治理結構建設是社會組織進行內部治理重要環節,明晰理事會、監事會、秘書處的責權關系,做到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社會組織中理事會的職能是決策與支持,它負有指導組織的合作和策略,確定有效的目標和戰略規劃,確定有效組織規劃,支持籌資等的責任。監事會的職能是監督與建議,它負有檢查財務資料,監督遵章守紀情況,向理事會提出質詢和建議等責任。秘書處的職能是治理與運作,它負有參與理事會的政策制定,確保對組織的有效領導,籌集資金實現組織合作,開發項目、執行項目、實施項目管理等責任。 業務流程設置是社會組織內部治理重要支撐。科學的業務流程通過項目運行打破部門之間的界線,建立PMO(以項目管理為核心)組織,按照流程進行規范化操作、按項目發展配置資源,在日常工作中,建立項目管理體系模型,為組織的持續發展和實現戰略目標提供管理保障。 管理制度是社會組織內部治理的核心內容。俗話說沒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社會組織開展工作的依據,是規范社會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准繩。抓好社會組織制度建設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制訂全面科學的管理制度;二是著力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三是根據外部環境和工作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組織管理制度。 三、建立多樣的監督形式,重點抓好組織的信息披露建設。 保持暢通的信息發布渠道,做到組織信息公開透明,建立形式多樣的監督機制,是社會組織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社會組織提高公信力的有效措施。 在廣大公眾眼裡,社會組織從事的是服務社會的善行和誠信的事業,它的「口袋」和行為應該是透明的,是讓人放心的。但是,由於社會組織特別是公益基金會天然的公益產權性質及所有者缺位的特點,往往導致社會公益組織及其管理者與捐贈者等利益相關主體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後者在信息獲取和處理方面處於弱勢。由此,容易導致公眾對社會組織的猜測、信任缺失、甚至是反感。如何贏得公眾對社會組織的信任、支持和追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信息的公開透明,採取多種形式的監督。 加強信息披露機制建設是社會組織提升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它是社會組織實施多種形式監督的基礎和載體。社會組織信息披露要堅持五原則,即真實原則、長期原則、廣泛原則、有效原則和多樣原則。信息披露不能以偏蓋全,不能時有時無,不能面向少數,不能方法簡單形式單一。可以採取常規發布與專項發布相結合,主動發布與接受質詢相結合,機構網站與新聞媒體相結合。要做到三個保障,即有一個規范的信息發布制度做保障,一個常規的信息發布平台做保障,一支具有專業水平、熱心公益的監督者隊伍做保障。 所謂的多種形式監督包括組織監督、審計監督(即財務監督)、捐贈人監督、公眾監督和自我監督。 組織監督包含三個方面,一是社會組織上級主管單位對其工作的管理、檢查和問責;二是政府登記管理部門對社會組織進行年度檢查、定期評估;三是各由社會組織組成的行業協會等自治組織對其成員的監督、評估。審計監督即財務監督,是對社會組織實施監督的重要方式之一。社會組織不僅要每年由政府審計部門或者社會審計機構對其財務運行狀況進行審計,同時,要在法人代表離任時、重大救災捐贈活動後接受專項審計,並通過新聞媒體對審計情況進行公布。捐贈者監督是指社會組織的捐贈人,藉助不同的手段和渠道對社會組織捐贈接收情況,捐贈落實情況以及其他方面工作進行監督。例如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藉助網路平台將組織接收的每筆捐款向社會公布,捐贈者可登陸網站了解自己捐款接收的情況;此外北京青基會還設立了「北京市希望之星(1+1)獎學金」、「學子陽光——首都高校優秀貧困大學生扶助」等捐款者與受益人能夠建立1對1關系的公益項目,捐贈者通過與受益學生建立通訊聯系,可了解捐款的落實時間、落實金額以及受益人的家庭狀況等。公眾監督即媒體監督是指新聞媒體通過報道社會組織工作、活動和事件,反映出社會組織工作宗旨、工作狀態、工作水平以及存在的問題,使公眾認清社會組織的真實狀態,從而使公眾行使質詢權。自我監督是指在組織內部成立監察部門,對社會組織以及分支機構業務開展情況、公益項目實施質量進行檢查;同時,接受並處理公眾對社會組織及其所設公益項目實施情況的投訴。 四、打造具有特色的公益品牌,重點抓好組織的運營能力建設。 社會組織的品牌作為一種標識,不僅代表有形的產品,也代表著無形的服務,是社會組織與捐贈者、支持者之間的相互承諾。社會組織的品牌分為兩種,一是公益項目品牌,如:希望工程、春蕾計劃、學子陽光、希望之星等;二是機構品牌,如在我國較有影響力的中華慈善總會、紅十字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等等。 社會組織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擁有特色品牌,社會組織在宣傳公益理念、整合公益資源、推動公益事業發展上能夠發揮著四量撥千斤的作用。因此,打造公益名牌是形成社會組織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是社會組織提高自身能力的核心任務。 公益品牌的打造,是社會組織運營能力集中體現,它是社會組織籌募能力、宣傳能力、捐贈落實能力、項目策劃能力、組織服務能力的有效結合。抓好組織運營能力建設,就要從增加社會組織籌募、宣傳、捐贈落實、項目策劃和服務等五方面能力入手,確立學習、探索、創新、發展的思想,將組織運營能力建設作為機構一項重要任務,深入研究社會環境和民眾需求,挖掘自身優勢;遵循行業規律,整合社會資源;探索、固化落實渠道;抓住典型人物或事件,藉助多種手段擴大組織影響,實現組織運營能力的提升,推動社會組織品牌戰略的實施,打造社會組織特有的公益品牌。 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其實施品牌過程中,樹立了「塑造公益名牌,籌募遵循市場規律,規范自律、公開透明,服務至上,『平民公益』,創新發展,重視受益資源以及員工與機構共成長」等八個工作理念,不斷提高組織運營能力。在品牌打造上,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重點實施「希望工程」品牌再生產,努力推動希望工程的本地化,利用幾年時間,先後推出了 「北京市希望之星(1+1)獎學金」、「學子陽光——首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優秀大學生扶助工作」、「希望電腦教室」、「希望閱覽室」等教育資助項目,從教育階段劃分,涵蓋了大、中、小學生,實現了教育資助的全程化;從資助范圍劃分,涵蓋了校舍建設、教育教學設備、生活困難學生助學金、圖書和文體用品,做到了教育全方位資助。成功的打造了「北京希望工程」品牌,實現了由公益項目品牌向機構品牌的轉化,擴大了機構的社會認知度和號召力。 總之,隨著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組織必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春天,面對公眾的新需求,社會賦予的新任務,社會組織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組織服務社會的能力,才能贏得公眾更廣泛的信任,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為社會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務,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亞紀英: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

『柒』 比特幣與以太坊區別淺談

區塊鏈白話說明:
麻將就是中國最早的區塊鏈落地應用:
A想打麻將專的屬想法就相當於創建一個區塊:
A打電話通知B、C、D就是「去中心化"的點對點傳輸。
ABCD就形成了共識,摸打的動作為「挖礦」,四個人就是「礦工」。
麻將就是哈希值。而胡牌就是碰撞出了正確的哈希值,就可以獲得相
應的籌碼獎勵,也就是所謂的比特幣。
四個人各自記錄了第一局的戰績,在整個區塊鏈上,這才僅僅是一個節點,如果那天一共打了20盤麻將,也就是20個節點(區塊),20個區塊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個完整賬本,這就是區塊鏈。
這個賬本每人都有一個,所以就是分布式賬本
據史料記載,中國是在區塊鏈方面全球最早的應用群體,所以你可以自豪的說:中國在區塊鏈應用方面要領先世界1000多年!
厲害了,我的國[強][強][強]

『捌』 淺談德國,美國,中國「工業4.0」的區別在哪

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仍處於工業化進程中,落後與先進並存、傳統與現代共生,需要積極探討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相結合;傳統手工藝與先進製造業相結合;第一次工業化與第二次工業化相結合;信息化與工業化相結合。德國工業4.0在全球產生重大影響,標志著全球加快全面進入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智能經濟時代。德國工業4.0與美國比較流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提法和一些學者說的第五次工業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術革命性突破為基礎,反映了工業經濟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網路化的發展趨勢。本文著重分析德國工業4.0戰略的主要特點,比較中國製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啟示。德國工業4.0主要特點德國工業4.0可以概括為:一個核心,兩個重點,三大集成,四個特徵和六項措施。一個核心:互聯網+製造業,將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廣泛深入地應用於製造業,構建智能工廠、實現智能製造。兩個重點:領先的供應商策略,成為「智能生產」設備的主要供應者;主導的市場策略,設計並實施一套全面的知識和技術轉化方案,引領市場發展。三大集成:企業內部靈活且可重新組合的縱向集成,企業之間價值鏈的橫向集成,全社會價值鏈的端到端工程數字化集成(ERP、MES、SFC車間集中控制系統部署)。四個特徵:生產可調節,可自我調節以應對不同形勢;產品可識別,可以在任何時候把產品分辨出來;需求可變通,可以根據臨時的需求變化而改變設計、構造、計劃、生產和運作,並且仍有獲利空間;四是過程可監測,可以實時針對商業模式全過程進行監測。六項措施:實現技術標准化和開放標準的參考體系;建立復雜模型管理系統;建立一套綜合的工業寬頻基礎設施;建立安全保障機制和規章制度;創新工作組織和設計方式;加強培訓和持續職業教育。把德國工業4.0放在全球范圍和歷史背景中比較發現,可以看出德國工業4.0有以下5個重要特點。1.基礎性。與德國整體發展戰略相關,發揮優勢,應對全局性挑戰。德國是一個很重視發展戰略規劃的國家,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門間高技術戰略協調機制,制定德國的創新發展國家戰略。2006年。德國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戰略」,2010年7月,發布了《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報告,,2011年11月,德國政府特別提出把德國工業4.0作為《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的重心,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充分說明德國製造業在德國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基礎性作用。工業4.0有助於促進工業-科研聯盟瞄準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目標,制定具體的創新戰略和實施路線圖,確保德國製造業的領先和優勢地位,是保持德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2.策略性。與國際社會競爭相關,在國際相近的戰略思維中,尋求不同的策略。加快先進製造業的發展不僅僅德國高度重視,其他國家也同樣高度重視。事實上,早在200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就把CPS系統確定為關鍵研究領域。2011年3月,歐盟公布了「歐洲2020戰略」,提出800億歐元預算,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研發經費計劃。日本也提出了類似的「工業智能化」戰略,重點發展人工智慧、服務機器人等產業。德國很清楚自身近些年在競爭中的不利態勢,面臨很大的壓力。面對競爭形勢,德國採取了包容、開放、有策略的戰略,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德國為工業4.0配套制定了領先的供應商策略和主導的市場策略,重點考慮將產品與恰當的服務相銜接,著力開發新的商業模式。這是很值得借鑒的。3.創新性。與工業發展歷史相關,把累積、繼承、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高水平的創新。一方面,充分考慮了從工業化早期階段吸取經驗,繼承和發揚現有工業的核心價值。在德國,一般意義的信息和通信技術(ICT)至今仍然支持90%的工業製造過程。因此,工業4.0很重視藉助傳統工業和研究領域的傳統優勢。另一方面,德國工業4.0將製造領域的所有因素和資源通過CBS系統構成全新的社會服務和實時保障平台,體現了深度的創新性。德國「工業4.0」就是一種「再工業化」戰略。但是與美日的「再工業化」不同,德國的「工業4.0」核心在於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模塊化技術,實現工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工業中由於地理位置導致的生產、研發脫節現象,使工業生產技術的研發和升級不再依賴物理上的互相接觸,使德國在既保持自己科技研發技術優勢的同時,也可以繼續享受全球化生產的優勢。德國通過新理念、新戰略、新技術,把信息化推向質的變化階段,推動以智能製造、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生物為特徵的新的工業革命。這一點是很高明的。4.前瞻性。與未來趨勢相關,正確研判當前的形勢和未來的趨勢,體現事物發展規律。工業4.0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戰略;智能經濟、智能世界是一個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在現實與中長期目標之間,德國一方面特別注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對智能工廠進行多層次、多視角的透視和描述,既體現可操作性,又體現前瞻性,為正確選擇戰略重點、採取超常規的相應舉措,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另一方面,德國把實現技術標准化放在最為優先的地位,搶先制定行業標准,企圖繼續佔領全球製造業的制高點,除了在經濟上獲得現實利益外,更重要的是為長遠確立德國製造優勢創造條件。5.市場性。與市場發展需求相關,適應市場、構建市場、引領市場,占據市場制高點。德國把智能工廠作為智能化世界的一部分,以「工業智能化」帶動「社會智能化」,為「社會智能化」提供新一代網路基礎設施、先進通信技術、智能控制系統設計、「大數據」分析方法等各類軟硬體,將成熟的「工業解決方案」轉化為「社會服務解決方案」,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領域推廣應用,構建新的市場空間。德國在構建市場的過程中,特別把CBS技術和產品確立為主導市場,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設計系列化的智能產品,建設智能社會,建立全新的商業機會和模式,必將產生難以估量的市場價值。2025與4.0的比較2015年,中國在分析國內外市場的基礎上,遵循產業升級與轉型的客觀規律,編制中長期十年規劃,頒布了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十個重點行業,包含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其他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傳統行業,以及相應的供應鏈和銷售網。其主線是兩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進智能製造,主要形式是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都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針對製造業發展提出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比較兩個戰略可以看出各有特點,除了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不同之外,還存在戰略思想等方面的明顯差異。德國工業4.0為德國工業發展描繪了細致的發展藍圖,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認真與嚴謹,在戰略思想、基礎研究、技術教育、政策機構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參考。1.戰略思想的差異比較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一個重要的區別在於,德國工業4.0戰略是一個革命性的基礎性的科技戰略。其立足點並不是單純提升某幾個工業製造技術,而是從製造方式最基礎層面上進行變革,從而實現整個工業發展的質的飛躍。因此,德國工業4.0戰略的核心內容並不拘泥於工業產值數據這個層面上「量的變化」,而更加關注工業生產方式的「質的變化」。相對於德國工業4.0,《中國製造2025》,則強調的是在現有的工業製造水平和技術上,通過「互聯網+」這種工具的應用,實現結構的變化和產量的增加。這種區別就好比《中國製造2025》是在工業現階段水平和思維模式上尋求階段內的改進和發展,德國則是尋求從工業3.0階段跨越到工業4.0階段,實現「質的變化」。這種戰略思想上的差別應該說是客觀條件的反映,符合現實基礎,但也說明中國製造2025缺少戰略上的理論深度和技術高度,也缺少市場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2.戰略基礎的差異戰略基礎包括基礎研究、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等,是戰略實施成功的基本條件。仔細研究《德國工業4.0》,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戰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礎科學研究,很多細節方面的任務目標,都以「高、精、尖」的理論知識作為依憑。致力於改善德國科學基礎研究的條件,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相比之下,中國基礎學科的研究比較薄弱,科研創新能力不強,很難有重大突破。其根本原因,除歷史基礎條件因素之外,也有政策的因素。在政策支持上,中國橫向研究比縱向研究無論在數目上,還是支持力度上都要大很多,導致中國應用型的研究領域較強,理論基礎研究較薄弱。中國還在制定國際化行業標准方面缺乏經驗和條件。因此,我們有必要下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同時,我們還有必要採取開放式的合作方針,積極成為網路化先進理論和先進標准體系的重要接入者,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包括德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一起分享理論、技術與市場。3.戰略措施的差異在配套政策方面,德國為了有效實施工業4.0,比較重視對技術、政策和環境等進行評估調整。比如,德國系統評估新技術對相關法律可能造成的顛覆性影響,以及創新周期縮短可能導致相關規則架構頻繁更新等,及時對現行不利於發展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了修改。德國比較重視構建支持工業4.0的法律環境,及時對與企業責任、數據保護、貿易限制、密碼系統等相關法規進行調整,培養全國國民的競爭意識,比較重視反思和自我調適。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在協同機構方面,德國成立了政府統一協調機構,建立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平台。德國信息技術通訊新媒體協會、德國機械製造聯合會以及德國電子工業聯合會三個專業協會共同建立了秘書處,負責為優先主體研發路線圖。我國除了在中央政府層面成立由國務院領導同志擔任組長的領導機構和戰略咨詢委員會之外,還應該大力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協同機制建設。對中國的啟示1.積極迎接智能經濟新時代工業4.0將使人類-技術(human-technology)和人類-環境(human-environment)的相互作用發生全新轉變。藉助CPS系統,特別是互聯網+,可以巨大地提升人的智能。智能是把人的智慧和知識轉化為一種行動能力。基於人類智慧、電腦網路和物理世界有機融合的經濟具有更高的效率,這種效率是傳統工業無法達到的,因而智能一旦出現將以新的結構和形態取代傳統工業,形成「智能經濟」。在智能經濟時代,智能環保、智能建築、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構成智能經濟的不同領域;智能家庭、智能企業、智能城市、智能地區、智能國家、智能世界,構成智能社會的不同層面。在智能經濟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整體性更加突出,市場主體相互之間內在聯系更加緊密,社會經濟系統對外更加開放。以智能工廠為特徵的智能經濟也很可能是工業經濟發展的最高階段。可以預料:世界的不平衡性將更加突出,競爭的形式將會改變,全球治理方式將有重大變化。對此,我們要有一定的准備,在發展戰略、科技創新、人文道德上占據制高點,形成良好態勢。2.積極探索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仍處於工業化進程中,落後與先進並存、傳統與現代共生,需要積極探討中國特色工業化道路: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相結合;傳統手工藝與先進製造業相結合;第一次工業化與第二次工業化相結合;信息化與工業化相結合。我國相當一個時期可能還需要同時推動「工業2.0」、「工業3.0」和「工業4.0」,既要實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要實現在高端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建立既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又體現世界發展潮流的中國工業體系,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提供堅實和廣寬的基礎。既要考慮提高勞動生產率,又要考慮解決就業問題。3.正確認識發達國家再工業化中的中國製造業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製造業面臨三方面挑戰:一方面來自高端挑戰。發達國家通過「再工業化」,將「再工業化」與新的工業革命相結合,必定使發達國家在科技、信息、資本等方面長期積累的優勢進一步強化,成為科技革新與產業革命紅利的主要受益者,使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心-外圍」世界分工體系進一步固化,進一步拉大與我國的距離。另一方面來自低端擠壓,印度、越南、印尼等發展中國家可能以更低的勞動力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搶占製造業的中低端,我國製造業在中低端廣大市場的優勢面臨失去的危險。再一方面來自內部的困境。從整體來看,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製造業仍處於產業中低端水平,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業與知名品牌,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高附加值環節份額相對較小;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生產型服務業比重偏低,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水平不高,產品質量問題比較突出;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環保問題嚴重;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導致管理成本高,嚴重影響產品競爭力。中國製造業也迎來了三大機遇。首先是新的契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國際產業分工格局進入重塑階段,新理念、新技術、新方式啟動期有很多空白點,在某種程度上為全球提供了新的起跑線,也為中國趕超發展提供了契機。其次是新的供需。發達國家「再工業化」與正在興起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有機結合,向我們展現了不同於傳統流水線、集中化機器大生產的全新生產方式、生產要素、組織模式,必將創造新的市場和供需,這些都是我國可以大展身手之處。再次,發達國家「去工業化」和「再工業化」為我們提供了經驗教訓。發達國家過度「去工業化」及發展高風險、高杠桿的金融業務,導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脫節,我國充分汲取其教訓,借鑒其「再工業化」發展戰略中具有前瞻性、符合發展大勢的政策措施,根據不同類型行業的特點,有重點、有差別地推進結構優化升級,通過突破研發、設計、營銷網路、品牌和供應鏈管理等制約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環節,完全有可能加快改造提升製造業。化挑戰為機遇,可能要考慮「爭兩頭,保中間」的戰略規劃格局,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一頭是集中優秀力量,大力增強集成創新能力,培育原始創新能力,加快擁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在一些重要的高端領域,爭取一席之地。這一點,我們過去做到了,今後也應該做到,從而在國際核心俱樂部有一定的話語權。一頭是繼續爭取在低端有一定份額,努力創造的就業機會。我們應該在長期底端基礎上有所升級,全部升到高端是不現實的,升到中端應該是我們的主要選項。克服「中國製造」所面臨的困境,成為國內外市場優良(中端)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提供者。4.高度重視互聯網+企業組織變革「互聯網+」是科技與經濟的有機結合,在實施「互聯網+」戰略中,互聯網+企業組織變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企業作為市場的重要主體和經濟的細胞,除了利用互聯網加強與市場的互聯和聯系、推動網路化協同製造和服務之外,還要下大功夫增強內生動力,煥發內部活力。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改善重構生產要素,深化企業組織變革,創新生產方式,提升資產質量和服務功能,適應市場需求和變化,是一個影響中國製造2025戰略全局性的問題。解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正確理解技術與組織的關系。技術結構與企業組織結構的關系是相互促進和相互構建的過程,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將企業的消費者、供應商、合作者和企業員工等各種關系全部組織在電腦網路里,使信息的獲取、處理、傳遞和應用變得高速便捷,必然要求企業的生產方式、管理模式和組織機構做相應的調整和變革。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深化企業組織變革,將互聯網技術和企業生產方式緊密聯合起來,形成有效的信息溝通反饋機制,才能實現技術與組織的良性互動,才能使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企業所需要,企業才能成為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5.加強中國製造2025基礎工作我國對基礎研究、基礎培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和措施,但缺乏深度、缺乏核心、缺乏靈魂。一項大的戰略,特別是涉及到一個國家中長期發展的大戰略,必須要有自己的系統、深厚的理論基礎,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關鍵的創新技術,必須要有創新理念、勇於擔當、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的方式縮小技術差距,但是如果理論研究無法趕上去,那麼將永遠落後於別人,進而失去真正的競爭力。在基礎研究和基礎培訓兩方面,德國都有很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如何加強基礎研究、基礎培訓呢?可以考慮從基礎設施建設著手。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中國製造2025重要一部分內容。中國製造2025必須要有配套的基礎設施和能夠獲得的相應材料。比較深入地研究分析中國製造基礎設施工程,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以問題為導向的創新研究思路,既有針對性地加強理論研究,又為中國製造提供基礎條件。從目前情況看,很有必要梳理出中國製造重要基礎設施名目,比如,寬頻互聯網基礎設施、高效大容量數據基礎設施、IT基礎設施、統一的安全保障構架和獨特的標識符等。在比較參考國際相應的先進基礎設施基礎之上,很有必要逐項制定中國製造基礎設施項目的理論研究方案和工程建設方案,為中國製造2025夯實基礎。不可否認,新的工業革命浪潮正在興起,智能世界的前景正在展現,激烈競爭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急不得,也慢不得。關鍵是要深入研判,長線布局,措施得當。「中國製造」需要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從低成本競爭優勢轉變為質量效益競爭優勢;從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轉變為綠色製造;從生產型製造轉變為服務型製造。中國製造發展戰略核心要義應該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為主線,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需求為目標,以開放合作為手段,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綜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層次人才體系,培育有中國特色的製造文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中國完全有可能成為新的工業革命的重要受益者,也為新的工業革命做出重要貢獻。6.智能工廠要有符合國情的樣本2013年在漢諾威工業展上首次提出的「工業4.0」戰略規劃,在全球拉開了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新工業革命大幕。2015年,在邁向製造強國的過程中,中國政府借鑒「工業4.0」,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意在通過3個「十年」的努力,實現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中國製造2025」雖與「工業4.0」異曲同工,但現實的國情懸殊很大。對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來說,「工業4.0」可以學習,但難以參照,「中國製造2025」必須要有符合國情的參照樣本。2001年,蓋勒普採用「全球領先技術,本地優質服務」的策略率先在中國製造業開拓市場,最先洞察到當地製造產業趨勢的變化,推出了與發達國家企業同時適用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MES-SFC整體解決方案。當國家提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時,蓋勒普SFC-MES解決方案不僅契合了國家戰略,也成為現實可參照的標板,希望製造企業從智能製造中找到轉型升級的一般規律和普遍做法。蓋勒普MES-SFC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是中國最早的,最先進,最全面,使用最成熟的智能製造完整解決方案,全球20多年領先技術沉澱,幫助135,000多家製造企業提高生產效益。所有的產品均來自同一個系統開發商,基於同一個製造管理IT技術架構,系統間實現無縫集成。

閱讀全文

與淺談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