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廣州市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廣州市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發布時間:2021-03-02 00:44:42

1. 孫中山的曾外孫王祖耀的新浪微博是什麼

孫科(1891.10.20一1973.9.13),字哲生,廣東中山人,孫中山獨子。1910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第一任廣州市長,1923年、1926年兩次再任廣州市長,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1932年任立法院長,主張速行憲政聯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辭職旅居香港、法國、美國等地,1965年任台灣「總統府」高級咨議,1973年9月13日病逝於台北。

中文名: 孫科
別名: 孫哲山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
出生日期: 1891年10月20日
逝世日期: 1973年9月13日
職業: 政治家
畢業院校: 哥倫比亞大學
主要成就: 中華民國史上唯一曾任三院院長
代表作品: 《憲政要義》,《中國與戰後世界》,《中國的前途》等

人物·生平
1895年,孫科隨祖母移居夏威夷檀香山,檀香山中學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
1907年在檀香山加入同盟會,1910年參入《自由新報》編輯工作。1917年回中國,在廣州擔任大元帥府秘書。1918年到1920年擔任非常國會參議院秘書兼廣州時報編輯。1921年任廣州市長兼治河督辦,後任廣州市首任市長。
1923年2月再任廣州市長。10月參與中國國民黨改組,獲指定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負責起草黨綱章程。1924年主持國民黨廣州特別黨部,6月與黃季陸合作提出《彈劾共產黨案》。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開府,任政府委員。1926年1月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5月第三次就任廣州市長。1927年3月任國民黨常務委員與國民政府常務委員。7月隨汪兆銘清共。
1928年1月與胡漢民與伍朝樞赴英德等地考察,起草《中國國民黨訓政大綱》,協助制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10月任鐵道部長與考試院副院長。
1929年,孫科親領籌辦總理故鄉紀念學校一所(即今日的中山紀念中學)之責。
1931年改任行政院長,因財政危機旋即辭職。同年5月,汪精衛、孫科等人,在廣州成立了一個廣州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南京政府相對抗。由於孫科上台後,政府財政無比困難,不到1個月便辭職了。孫科呼籲從速實施憲政。
1932年改任立法院長,曾鼓吹實行立憲制度,但遭蔣介石冷遇。其間連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中蘇文化協會」成立,出任首屆會長。1938年奉派中國政府代表及蔣介石特使與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爭取蘇聯援助中國抗日戰爭。
1944年11月,孫科在《紐約時報》撰文,暢談他長期以來對在中國實現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1945年出任國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長,國民黨中常委。
1946年1月代表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協商,然後跟隨蔣介石進攻共產黨佔領區。1946年下半年,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急劇變化,孫科從自己原來的立場全面後退,停止革新宣傳,轉而支持蔣介石的政策。
1947年並任國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落選,後再度出任行政院長。1948年11月,獲蔣任為行政院長。
蔣介石於1949年1月下台,由李宗仁代任總統。孫科以南京不穩,將行政院遷往廣州,一度令李宗仁政府無法運作,亦無法與共產黨和談。孫科亦是中共在1948年開列首43名國民黨「戰犯」之一。
1949年辭職赴台。1951年赴法國。1952年移居美國,擔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董事長。
1954年夏,因次子孫治強從香港舉家遷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孫科遂遷居與次子同住。
1965年由美國至台灣,任中華民國總統府高級咨議、考試院院長,1967年出任東吳大學董事長。
1973年因心臟病病逝於台北。終年82歲。

國父·之子
孫科逝世後,蔣介石評價他「氣量恢弘,才識遠大」、「功在國家,聲馳寰宇」,頗多溢美之詞。客觀上來看,這種措詞中有許多為逝者諱的客套成分,真正用來評價孫科,肯定不能算是完全貼切。一位研究孫中山先生多年的教授說到孫科的時候,坦言自己研究過程中並沒有加以特別的注意,認為他雖然很早便投身國民革命,且長期居於國民黨政府的高位,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終究只覺得他是一個平常之人。
與其父孫中山先生比起來,孫科當然顯得庸常。但談論到孫科的時候,又是始終無法繞開孫中山這個名字的。
普天下的父母,大概沒有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有出息,偉人如孫中山先生大概也不能例外。我們從他對待兒女的問題上,可以看出孫中山作為一個普通父親的良苦用心。他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不僅讓孫科選擇了一條人生道路,早早便加入同盟會參與革命,更在自身修養、生活素養方面做了一個引導和表率,讓孫科成為國民黨要員中一個以能「看看書」而聞名的人物。
坦白地說,做一個偉人的後代,是件非常難的事情,外人會經常下意識地將其與父輩拿來作比較。做個平常人顯然就是沒有沿承父輩風范,但超越又何其難?何況,孫科的坐標系,是孫中山這樣一個偉人。
古人曾經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一類的論斷,而魯迅先生也有句很大膽的話,大意是說,一個人的學問和能力,與花柳病不同,並不能經由性交傳給對方和子女。只有頭腦簡單的庸俗之人,才會說出「龍生龍,鳳生鳳」、「老子英雄兒好漢」這樣的奇談怪論。即使是被認為在教育子女方面最成功的曾國藩,子孫後代也是人才輩出,但影響力上終究沒有一個超越了曾國藩,卻也是事實。電影續集總是不如第一部好看,大概也是同樣的道理。
孫中山身處一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內是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腐朽垂死,外有西方列強的激烈沖擊,整個中國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為民族乃至中國的未來尋找一個自強的出路的理想,造就了許許多多為革命振臂一呼、奔走一生的堅定革命者,而孫中山正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大而化之,產生一個對歷史、對社會有巨大影響的偉大人物,除了與生俱來的素質及後天的自身努力外,也有當時特定社會環境的客觀因索,否則,該如何理解「時勢造英雄」這一說法?
脫離開具體的客觀環境,透過孫中山的高大背影去看待孫科,雖是人之常情,卻又不是公平與理性的做法。孫科的一生,是沿循著父親所開創的道路平穩走下去,有繼續革命之責,卻已無開創之功,其成就也就自然不能與孫中山的驚世偉業相提並論。至於孫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凝聚的個人魅力,更是未經受過太多波折的孫科所不能比擬的。
客觀地來說,孫科的確沒有其父的雄圖大略,即使與同輩的政治人物相比,他也不一定有非常突出之處,但至少不是紈絝子弟、衙內、公子哥一類人物,也並不是資質平庸、毫無想法、只能依靠父親名聲混日子的一個人。他仍有自己的政治抱負,提出過實施憲政的政治主張,並大力抨擊蔣介石的獨裁,只是囿於環境、地位的制約,常常表現得一波三折前後互異,這大概也是他的地位、性格、與環境等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吧。
也許,世上英雄本來就不常有,大多數人都只是在不斷努力地逃脫平庸命運的過程中。那麼,後人看待孫科的時候,首先應該持的,或許就是一種平和心態。

父親·導師
雖然孫中山先生畢生在為革命勞碌奔波,但對於自己唯一的兒子,他不僅充當著一個父親的角色,更是兒子孫科的人生與革命導師的角色。正是在他的引導下,孫科早年便投入革命並長期擔任國民黨的要職。也正是在父親的督促下,孫科養成了好讀書的習慣,並以「養浩然氣,讀有用書」自勉,一直到晚年移居美國,仍然讀書不輟。
孫科早年在檀香山讀中學時,孫中山就曾經從英國寄給他一套「人人文庫」叢書,這套一百多冊的英文文學書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寫的小說、劇本,信中還不忘告誡兒子:「你要使英文進步,單靠學校的課本是不夠的,必須多多閱讀文學名著,久而久之,自然會有進步。」孫科准備在中學畢業後研究農業,孫中山非常贊賞兒子的選擇,親自為他選擇學校。
在檀香山加入同盟會後,孫科擔任《自由新報》、《大聲周刊》的編輯,孫中山甚感欣慰。回到國內後,孫中山與孫科寫信的主要內容,仍然是讀書。1919年,孫科撰寫了《都市規劃論》、《廣告心理學概論》兩書,且積極從事譯述的工作,受到父親的好評。而不管到什麼地方,孫中山與兒子的主要溝通內容幾乎都是以書為載體。孫科在《八十述略》中回憶道:「先父不時從各地寄來一大包一大包的書籍要我閱讀。如果他到南洋一帶,寄來的幾乎全是我國的線裝書;到了歐美,便寄來英文的各種名著來。」
孫科喜歡讀書的名聲在外,以致反對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在國民黨要人中,他也是個比較能「看看書的人」。到了晚年,孫科遠離曾經數十年相伴的政治斗爭,終於有機會靜心修養,唯以讀書自娛。他曾回憶說:「除了偶爾出外小作旅遊外,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讀書上面。」有人評價說:「孫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鎮以讀書為樂,實屬國民黨政要顯貴中的鳳毛麟角。說這是有惠於其父孫中山好讀書的遺傳個性,恐怕還不如說是受益於孫中山早歲對他循循善誘,力促其勤學苦讀的一片苦心,更為准確得當。」
對待革命的問題上,孫中山從來沒有給兒子以特別的照顧,或者說偏袒兒子。孫科最初回國時,廖仲愷認為他在美國研究過市政,又有都市規劃著作,是廣州市長的理想人選。但孫中山認為他年紀缺乏行政經驗而未允許,後在胡漢民的勸說下才正式委任。當時孫中山的革命軍經濟困難,孫科在廣州為其財政上的籌備做了有力的支持,成為國民政府的重要陣地。
1923年,因為籌集軍餉的問題,孫科遭到父親的責罵,他認為是胡漢民假借命令索錢,挑撥他父子不和,並用手杖打向胡漢民,結果驚動了孫中山。孫中山怒不可遏,一手奪過衛士的駁殼槍,就要打孫科。而孫科後來與胡漢民不和,發展到互相猜忌,孫中山立即寫信給他說:「正宜開誠布公,同心協力,以共扶危局。」

政治·憲政
1928年,北伐完成,中國基本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為「國家改造」提供了一個「千載一時的機會」。孫科認為「如果革命而沒有建設,實在可說是完全失掉了革命的真意義。」於是,他主張以漸進的方式促進國民黨革新,以推動中國現代化的發展。
在政治理念上,孫科非常欣賞英美的民主制度。他一度是「以黨治國」的積極擁護者,但是隨著國內外矛盾的急劇變化和黨治弊端的逐步暴露,轉而在國民黨內最先提出結束黨治、盡速實施憲政的主張。抗戰後期,他又呼籲實現多黨制的民主政治。1944年,孫科在《紐約時報》撰文,暢談他長期以來對在中國實現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他認為中國「必須先有賢明的政治領導,使中國及其人民邁向民主政治的目標前進」。這種政治主張,反映了在陷入困境的國民黨政權時,孫科試圖以西方的模式來重新調整發展方向的努力。
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孫科一直對蔣介石的獨裁不滿。1931年,他曾經指責蔣介石「以個人支配黨,使黨成為個人的工具」,在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下,「中國國民黨已名存實亡」。抗戰後期孫科再次猛烈抨擊蔣介石,要求實現國民黨的民主化,「應該坦白地承認過去二十年來,黨的機構和作風實在是走錯了路」,要求健全國民黨的選舉制度。
孫科一生服膺父親的三民主義,但也認為「一定要從主觀的感情的宣傳」轉向「作客觀理智的研究」,即「取法中山先生探求真理的虛心態度,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接受歐洲現代最近代化的思潮」。在經濟和民生問題上,孫科從鞏固國民黨統治基礎前提出發,強調用改良的方法盡快解決農村的土地問題。
至於對待共產黨的態度,孫科幾經反復。他曾與宋慶齡一道,聯名呼籲恢復孫中山制定的三大政策。但到了抗戰前期,他又公開追隨蔣介石,攻擊共產黨。到了抗戰後期,他又改變態度,公開呼籲承認中共合法地位,反對再打內戰。種種現象表明,孫科的政治理念顯得並不十分成熟。
盡管孫科提出過一系列的政治理想與主張,盡管他長期處於國民黨的上層,但始終沒有形成一個能對決策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政治勢力,進入真正的權力中心,加上他思想的內在限制,使得他在與蔣介石的合作中,不得不經常採取妥協的態度,並最終與國民黨政權共沉浮。

情感·風流
孫科一生有三位夫人,共有二子四女,元配夫人為表妹陳淑英。四個女兒中,孫穗英和孫穗華的生母是陳淑英,孫穗芳生母叫嚴藹娟,孫穗芬的生母是孫科的二夫人藍妮。
孫科的妻子陳淑英,生於1893年,她是孫科的發妻,也是孫氏族譜上孫科唯一的妻子。她同孫科共同生活了六十一年,差不多是孫氏家族中享年最高的人。陳淑英與孫科是表親,她是孫中山的三叔孫觀成、三叔母譚氏的外孫女。1912年孫科與陳淑英在檀香山成親,婚後赴美留學,陳淑英相伴而行。第二年在加州的柏克萊,陳淑英生下大兒子。兒子生下後便去電告知他祖父孫中山,孫中山以國家初建,百廢待新,因之希望國治民安,天下太平,所以給大孫子取了個「治平」的名字。1914年,陳淑英又生下次子。此時,正值竊國大盜袁世凱竊國,孫中山為再造民國而創立中華革命黨。孫中山以蓋治國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強盛,故而給其次孫取名治強。1923年,長女生於廣州,仍由孫中山命名,取名「穗英」,1925年,陳淑英又生次女穗華,此時孫中山已赴北京。
身為孫中山的獨子,孫科自幼接受西洋文化,學識淵博,風流倜儻,雖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但仍如舊時達官貴人一樣,正室之外還金屋藏嬌,時常成為桃色新聞的男主角,嚴藹娟則是這些新聞中的一位女主角。1932年,嚴經由孫科的手下介紹和孫科認識,此後兩人便同居了近四年之久,孫科任立法院長時,嚴氏還到南京充任孫科的「私人秘書」,生活甚為甜蜜愉悅。嚴氏是浙江人,生了兩個女孩。1935年,孫科偶然結識了上海交際場上的名花藍妮,兩人頓生情愫,很快,孫科便冷淡了嚴藹娟,並迎娶了藍妮為二夫人。適時,嚴藹娟已身懷六甲,面對孫科無情的遺棄,她無可奈何。後來雙方反目成仇,嚴藹娟被孫科拋棄,女方不肯示弱,狀告孫科。經杜月笙和上海大律師吳經熊出面調解,孫科同意支付嚴藹娟生活和教養費用,嚴女士才偃旗息鼓。1936年3月,孫科與嚴氏的女兒孫穗芳在上海出生,然而次年全國抗戰爆發,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孫科隨著也去了重慶。嚴藹娟曾設法託人,央求孫科為女兒提供點生活費,卻未能如願。嚴藹娟在上海帶著女兒孫穗芳,再也無法和孫科聯繫上,迫於生計,失去生活來源的嚴藹娟帶著一歲的女兒只得改嫁他人。嚴藹娟並未就此打住,息事寧人,而是不斷糾纏孫科。孫科曾經幾次給錢,以作養育女兒之用。日本投降後,嚴女士曾四處託人找孫科,希望孫科看在女兒的情分上給予資助,還接連給孫科寫過兩封信。1946年5月,孫科作了回應並且贈款。嚴藹娟的不幸,皆因她遇到了孫科,造成其可悲的一生。
藍妮是孫科公開承認的二夫人,他們之間的曲折戀情對孫科的政治生涯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藍妮是雲南哈尼族苗王後代,容貌秀麗,對中國古典詩詞也有一定了解。1935年在上海的一次宴會上,孫科與藍妮一見鍾情,旋即邀請她擔任自己的機要秘書。兩人感情與日俱增,不久,孫科決定娶藍妮為二夫人。婚禮那天,孫科請了立法院的同事,一共擺了4桌酒席。在同事的祝賀聲中,他說:「哈哈,我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孫科娶了藍妮後,為了表示自己對她的忠貞感情,親筆給藍妮寫了一張字據:我只有元配夫人陳氏與二夫人藍氏二位太太,此外決無第三人,特此立證,交藍巽宜二太太收執。1938年,藍妮在上海生下了女兒,孫科給愛女起名叫孫穗芬。
抗日戰爭爆發後,藍妮告別尚在襁褓中的女兒,與孫科前往重慶。當時,藍妮廣泛地與社會各界人士交往,與鄧穎超、康克清等共產黨人關系甚好。1940年藍妮獨返上海,回到女兒孫穗芬的身邊。
1948年,在副總統的選舉中,許多人都認為,孫科有蔣介石做後台,穩操勝券。然而,這時發生了一件導致孫科功敗垂成的所謂「藍妮事件」。《救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報道,說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的中央信託局沒收了藍妮的一批德國進口的顏料,作為敵偽財產處理,可是孫科致函國民大會秘書長,說這批顏料為「敝眷」藍妮所有,要求發還……,《救國日報》的報道出來後,孫科在選舉中大受影響,經過四輪選舉,最後李宗仁擊敗了孫科,當選為國民政府副總統。
落選的結果也使得孫科與藍妮最後分手。據說,當時孫科為了能競選上副總統,面對政敵利用《救國日報》所做的大肆詆毀,不僅未替藍妮公開辯解,相反,還為洗清自己做了一些小動作,這就激怒了生性倔強的藍妮,從此和孫科形同陌路人。

晚年·落寞
孫科久居高位,與父親孫中山一樣「不蓄私財」。正因為孫科囊中羞澀,以致他漂泊海外的生活是異常艱苦的。孫科夫婦出國遠行的盤纏,還是靠賣了房子湊足的。據台灣學者庄政教授著述披露,他們閑居美國,沒有任何固定的收入,僅依靠兒女接濟小額款項,省吃儉用,一切自己動手,度過了十多個落寞而清苦的春秋。民國時的生活,感慨不已,她對寓所描述道:那是一幢向當地人訂租的房子,周圍全部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就像海邊專供遊人游泳後休息的那種臨時房舍一樣,風一吹就開,無以名之,姑且稱為「火柴盒式」的房子。
孫科夫婦在與其子共同生活的十多年中,全家分別負擔清潔工作,由孫科負責打掃各室內的清潔,包括衛生 間,每天用吸塵器做工;夫人陳淑英負責廚房的清潔工作;孫治強負責搬運重物品、清理戶外清潔工作,他的夫人則照顧孩子們以及承擔瑣碎的家務事。後來當孫科遷居Lagune Beack後,為了節省開支,自己種菜,自己烹飪灑掃,生活異常清苦。當時有人曾這樣描述他的生活:「一幢簡陋的平房,沒有地毯,沒有僕人,凡事自己動手,曾經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而今卻能自甘淡泊,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卻非常富足,他的家中,到處都是書籍。」
對於在美國的生活狀況,孫科曾回憶說:「在美國定居的一段悠長歲月中,友朋酬酢甚少,惟有國內去的朋友,才不惜遠道來訪;不能前來的,也多拍個電報或通電話,張君勱先生亦時相過從,所以除了 偶爾出外小作旅遊外,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讀書上面。」孫科喜歡讀書的名聲在外,以致反對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在「黨國要人」中,他也還比較的是一個「看看書的人」。「養浩然氣,讀有用書。」這是當年孫科在南京寓所掛的一幅很得意的書法作品。此時,孫科年逾古稀,遠離曾經數十年相伴的政治斗爭,終於有機會靜心修養,餘暇唯以讀書自娛。他每天徒步到圖書館看書,有時直到圖書館關門,管理員催他走,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家。其實,孫科自幼在其父孫中山的關心、督促下,養成好讀書的習慣,晚年在異域每當展卷閱讀,父親對他的諄諄教誨就縈回腦際,孫科早在檀香山讀中學時,獻身革命的孫中山就曾經從英國寄給他一套「人人文庫」叢書,這套一百多冊的英文文學書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寫的小說、劇本。孫中山在信中還不忘告誡兒子:「你要使英文進步,單靠學校的課本 是不夠的,必須多多閱讀文學名著,久而久之,自然會有進步」。
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一家人曾在南京有一段短暫的團聚時光。這時,孫中山與孫科談話的一個重要內容,仍是議論讀書。顯然,孫科在美國艱苦的生活環境中,尚能一如既往的「養浩然氣,讀有用書」,自然凝聚著孫中山的一片苦心。難怪有人說:「孫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鎮以讀書為樂,實屬國民黨政要顯貴中的鳳毛麟角。說這是有惠於其父孫中山好讀書的遺傳個性,恐怕還不如說是受益於孫中山早歲對他循循善誘,力促其勤學苦讀的一片苦心,更為准確得當」。孫科這位昔日堂堂的國民政府顯要,在美國因生活困難,竟連買書的錢都不夠,只購報紙、期刊閱讀。但這絲毫不改變他對讀書的嗜好。
1952年,孫科移居美國。到紐約後,他做了一次全身檢查,結果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及高血壓、失眠等病症,經過三個月的治療,病情有所好轉。

人物·家世
1885年4月13日,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與盧慕貞女士結婚。婚後六年(1891年9月18日)生子孫科,四年後生長女孫金延,次年生次女孫金婉。與盧慕貞離婚後,191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父在東京與宋慶齡結婚。
孫科生二子四女:
● 孫科長子孫治平,1913年生。1955年獲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曾任國民黨中評委、電視公司董事長、聯合發展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治平生一子,孫國雄。國雄有三女一子:子偉仁、長女美玲、次女美蘭、三女美蓮。2005年去世。
● 孫科次子孫治強 1915年生。有美國加州大學政治經濟學學位。離過一次婚,第二任妻子林倫可比他小三十歲,生二子。共有二子二女:長子國欣、次子國元、長女嘉琳、次女嘉瑜。2001年突發心臟病去世。
● 孫科長女孫穗英 1922年生。
● 孫科次女孫穗華 1925年生。
● 孫科三女孫穗芳 1936年生。1956年讀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1959年移居香港。1967年移居美國夏威夷,畢業於夏威夷太平洋大學。1995年11月獲斯里蘭卡國際公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著有《我的祖父孫中山》一書。生有兩子:王祖榮長子,王祖耀次子。
● 孫科幼女孫穗芬 (1938——2011)。2011年1月1日上午在台北遭遇車禍,生命垂危。她此次來台參觀花博會,原定1日上午搭機返回香港,不料在赴機場途中發生車禍,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治療,在2011年1月29日14時50分不幸病逝,享壽73歲。

2. 中美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吳厚貞簡歷

吳厚貞,浙江省湖州荻港人,於一九一六年出生吳氏傳德堂,14歲離開荻港回到上海讀中答學,中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南京政大,由於抗日戰爭發生,提前畢業。曾任四川省隆昌縣禁煙處處長;隆昌縣縣長。當時重慶政府需招收外交人才,他又於優異成績考入國民黨外交部,任外交部電報處三處處長。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六日赴美國參加在美國紐約福綠新召開的第一次聯大會議,任機要組長,一九五二年秋聯合國在巴黎召第七次大會任一等秘書。吳厚貞先生在聯合國代表團工作七年,對中國的外交事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從此結束了他的外交生涯。離開外交部後,移居美國芝加哥,在芝加哥從事機械工程三十二年,於五十七歲那年。 在吳厚貞、張世權博士等華僑的策劃下一九六三年成立了中美教育基金會,由張世權博士擔任首任會長,1977年基金會修改憲章,改會長制為董事長制,董事會共十三人組成,由吳厚貞先生擔任首任董事長之今。吳厚貞先生在芝加哥曾任政大芝加哥校友會會長、芝加哥社團聯合會會長、僑務委員會顧問等領隊,於一九八五年退休。現居住在美國南部的佛羅里達州西岸中部的一個小島居住。

3. 孫科的人物生平

1891年10月20日,孫科出生。雖然孫中山先生畢生在為革命勞碌奔波,但對於自己唯一的兒子,他不僅充當著一個父親的角色,更是兒子孫科的人生與革命導師的角色。正是在他的引導下,孫科早年便投入革命並長期擔任國民黨的要職。也正是在父親的督促下,孫科養成了好讀書的習慣,並以「養浩然氣,讀有用書」自勉,一直到晚年移居美國,仍然讀書不輟。
1895年,孫科隨祖母移居美國夏威夷的檀香山, 孫科早年在檀香山讀中學時,孫中山就曾經從英國寄給他一套「人人文庫」叢書,這套一百多冊的英文文學書籍,都是英美著名大作家撰寫的小說、劇本,信中還不忘告誡兒子:「你要使英文進步,單靠學校的課本是不夠的,必須多多閱讀文學名著,久而久之,自然會有進步。」孫科准備在中學畢業後研究農業,孫中山非常贊賞兒子的選擇,親自為他選擇學校。檀香山中學畢業,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文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1907年,孫科在檀香山加入同盟會後,擔任《自由新報》、《大聲周刊》的編輯,孫中山甚感欣慰。回到國內後,孫中山與孫科寫信的主要內容,仍然是讀書。1910年參入《自由新報》編輯工作。1917年回中國,在廣州擔任大元帥府秘書。
1912年孫科與陳淑英在檀香山成親,婚後赴美留學,陳淑英相伴而行。第二年在加州的柏克萊,陳淑英生下大兒子。兒子生下後便去電告知他祖父孫中山,孫中山以國家初建,百廢待新,因之希望國治民安,天下太平,所以給大孫子取了個「治平」的名字。 1914年,陳淑英又生下次子。此時,正值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孫中山為再造民國而創立中華革命黨。孫中山以蓋治國之道,先求平安,再求強盛,故而給其次孫取名治強。 1918年到1920年,孫科擔任非常國會參議院秘書兼廣州時報編輯。1919年,孫科撰寫了《都市規劃論》、《廣告心理學概論》兩書,且積極從事譯述的工作,受到父親的好評。而不管到什麼地方,孫中山與兒子的主要溝通內容幾乎都是以書為載體。孫科在《八十述略》中回憶道:「先父不時從各地寄來一大包一大包的書籍要我閱讀。如果他到南洋一帶,寄來的幾乎全是中國的線裝書;到了歐美,便寄來英文的各種名著來。 」1923年,長女生於廣州,仍由孫中山命名,取名「穗英」,1925年,陳淑英又生次女穗華,此時孫中山已赴北京。
對待革命的問題上,孫中山從來沒有給兒子以特別的照顧,或者說偏袒兒子。孫科最初回國時,廖仲愷認為他在美國研究過市政,又有都市規劃著作,是廣州市長的理想人選。但孫中山認為他年紀輕缺乏行政經驗而未允許,後在胡漢民的勸說下才正式委任。當時孫中山的革命軍經濟困難,孫科在廣州為其財政上的籌備做了有力的支持,成為國民政府的重要陣地。
1921年,孫科任廣州市長兼治河督辦,後任廣州市首任市長。1923年,因為籌集軍餉的問題,孫科遭到父親的責罵,他認為是胡漢民假借命令索錢,挑撥他父子不和,並用手杖打向胡漢民,結果驚動了孫中山。孫中山怒不可遏,一手奪過衛士的駁殼槍,就要打孫科。而孫科後來與胡漢民不和,發展到互相猜忌,孫中山立即寫信給他說:「正宜開誠布公,同心協力,以共扶危局。」1923年2月再任廣州市長。10月參與中國國民黨改組,獲指定為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負責起草黨綱章程。1924年主持國民黨廣州特別黨部,6月與黃季陸合作提出《彈劾共產黨案》。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開府,任政府委員。1926年1月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5月第三次就任廣州市長。1927年3月任國民黨常務委員與國民政府常務委員。7月隨汪兆銘清共。
1928年,北伐戰爭完成,中國基本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為「國家改造」提供了一個「千載一時的機會」。孫科認為「如果革命而沒有建設,實在可說是完全失掉了革命的真意義。」於是,他主張以漸進的方式促進國民黨革新,以推動中國現代化的發展。1928年1月,孫科與胡漢民與伍朝樞赴英、德等地考察,起草《中國國民黨訓政大綱》,協助制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10月任鐵道部長與考試院副院長。
1929年,孫科親領籌辦總理故鄉紀念學校一所(即今日的中山紀念中學)之責。1931年改任行政院長,因財政危機旋即辭職。同年5月,汪精衛、孫科等人,在廣州成立了一個廣州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南京政府相對抗。由於孫科上台後,政府財政無比困難,不到1個月便辭職了。孫科呼籲從速實施憲政。
1932年改任立法院長,曾鼓吹實行立憲制度,但遭蔣介石冷遇。其間連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中蘇文化協會」成立,出任首屆會長。1938年奉派中國政府代表及蔣介石特使與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爭取蘇聯援助中國抗日戰爭。1944年11月,孫科在《紐約時報》撰文,暢談他長期以來對在中國實現英、美民主制度的理想。1945年出任國民政府副主席兼立法院長,國民黨中常委。1946年1月代表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協商,然後跟隨蔣介石進攻共產黨佔領區。1946年下半年,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急劇變化,孫科從自己原來的立場全面後退,停止革新宣傳,轉而支持蔣介石的政策。 1947年並任國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與李宗仁競選副總統落選,後再度出任行政院長。1948年11月,獲蔣任為行政院長。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孫科出任國民黨行政院長,在國民黨軍戰略決戰失敗的背景下,竭力逼蔣介石下野,進行和談尋求「光榮的和平」,以挽救國民黨的統治。孫科內閣組成之時,正是人民解放軍將杜聿明集團包圍起來准備聚殲之際。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乘機「逼宮」,要求蔣介石下野和談。蔣一度答應於元旦引退,在這一背景下,孫科雖也一再向「蔣總統建議和談」,但是決定「不致立即作重開和談之努力,而暫時採取觀望之態度,以等待適當之時機」。因此,當新聞報道他已派代表到上海、香港同李濟深磋商和談條件時,他當即否認。正在孫科期待「適當之時機」到來時,中共宣布了戰犯名單,蔣介石、李宗仁、孫科等都名列榜首。蔣很惱火,聲稱「我如不能戰,即亦不能和。我如能戰,則言和又徒使士氣人心解體。故無論我能戰與否,言和皆有百害而無一利」。於是蔣改寫了自己的新年文告和有關演講詞。一方面,他宣稱內戰責任須由中共承擔,聲稱他一直本著「和平建國」的一貫政策「為蘄求和平與共黨委曲求全」,但是中共全面「叛亂」,他不得不「戡亂」。如果中共無「誠意」,他就「決予剿平」。孫科對此非常不滿。這些表明,孫科在內戰責任與和談條件上向中共做了一點「讓步」,並要求蔣下野。孫科宣稱他既然「擔當行政院長的重任」,就須「以最大的努力,求和平的實現」。
在孫科的壓力下,蔣介石於1949年1月2日召集孫科、吳鐵城、張治中、張群等人討論與中共和平談判問題。討論結果是,孫科致電邵力子到寧會商進行辦法,並要求他出任首席談判代表。雖然蔣介石仍然戀戰不退,但是,形勢的發展對蔣更為不利。人民解放軍一方面於1949年1月14日總攻天津,一方面前進到長江北岸。毛澤東選擇在總攻天津的當天發表聲明,宣布國民黨政府如果「願意實現真正的民主的和平」,就須以八個條件為基礎進行談判。這一聲明在國民黨政府內立即引起反響。58名立法委員1949年1月16日聯名致函孫科,認為中共既然「表示願與政府商談和平,此誠實現和平之適宜時機」。1949年1月19日,「未及簽名」的立法委員40餘人致函孫科提出同樣主張。一些人則明確要求:「蔣總統完成了領導北伐與抗戰的歷史使命,有權利光榮退休,不必再將國事煩他。」孫科立即在1月17日召開的國民黨中政會會議上出示立法委員信件,在1949年1月19日內閣會議上,他又宣稱立法委員兩度致函「多為和平而呼籲」,強調這是「普遍民意之所趨」,因此「應及時就此案予以討論」。在這種背景下,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雖然蔣稱其下野是桂系逼的,但也有孫科的「功勞」。
蔣介石下野後,孫科、蔣介石、李宗仁圍繞什麼樣的「和平」展開了新的較量。孫科把尋求「光榮的和平」以維持國民黨的統治,作為他的主要任務。桂系的首要打算是,一方面企圖聯合中共一致對蔣,以防其再起,一方面憑借「長江天險,拒敵渡江」,達到「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讓共產黨去搞,長江以南由我們來搞」的目的。如果該目的達不到,李宗仁就打算由自己與中共進行全面和平談判,以「建立聯合政府」。
1949年1月27日,李宗仁發出致毛澤東的卯陽電,再次強調以八條為和談基礎,特別是贊成商談懲辦戰犯。中共表示歡迎,指出如果他立即逮捕主要戰犯,「以便實現真和平真民主,那就是好的」。實際上,李宗仁此舉也未成功,其原因在於遭到蔣、孫的聯合抵制。孫科則一方面拒絕回南京,一方面以李宗仁曾計劃遷都廣州為由,聲稱「政府遷地辦公」是「得李副總統(而非李代總統)同意」的,決非他「所可獨斷」。孫科一再強調「光榮的和平」、「平等的和平」,雖然是針對中共而來,也是對桂系作側面的攻擊。僅僅是桂系的壓力,還不足以迫使孫科去職,孫科還遭到蔣介石的反對。在1949年2月17日,蔣就強調李宗仁既然有意調換孫科,可由其自行決定其行政院院長的人選。3月上旬,他進一步決定「對孫不勉強予以支持,如大勢所趨,孫被迫辭職,只有聽他辭去」。在此情況下,孫科不得不於1949年3月8日辭職,其所謂「光榮的和平」也隨之煙消雲散。 孫科久居高位,與父親孫中山一樣「不蓄私財」。正因為孫科囊中羞澀,以致他漂泊海外的生活是異常艱苦的。孫科夫婦出國遠行的盤纏,還是靠賣了房子湊足的。1951年赴法國。1952年,孫科移居美國,擔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董事長。到紐約後,他做了一次全身檢查,結果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及高血壓、失眠等病。1954年夏,因次子孫治強從香港舉家遷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孫科遂遷居與次子同住。據台灣學者庄政教授著述披露,他們閑居美國,沒有任何固定的收入,僅依靠兒女接濟小額款項,省吃儉用,一切自己動手,度過了十多個落寞而清苦的春秋。民國時的生活,感慨不已,她對寓所描述道:那是一幢向當地人訂租的房子,周圍全部是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就像海邊專供遊人游泳後休息的那種臨時房舍一樣,風一吹就開,無以名之,姑且稱為「火柴盒式」的房子。
孫科夫婦在與其子共同生活的十多年中,全家分別負擔清潔工作,由孫科負責打掃各室內的清潔,包括衛生間,每天用吸塵器做工;夫人陳淑英負責廚房的清潔工作;孫治強負責搬運重物品、清理戶外清潔工作,他的夫人則照顧孩子們以及承擔瑣碎的家務事。後來當孫科遷居Lagune Beack後,為了節省開支,自己種菜,自己烹飪灑掃,生活異常清苦。當時有人曾這樣描述他的生活:「一幢簡陋的平房,沒有地毯,沒有僕人,凡事自己動手,曾經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而今卻能自甘淡泊,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卻非常富足,他的家中,到處都是書籍。」
對於在美國的生活狀況,孫科曾回憶說:「在美國定居的一段悠長歲月中,友朋酬酢甚少,惟有國內去的朋友,才不惜遠道來訪;不能前來的,也多拍個電報或通電話,張君勱先生亦時相過從,所以除了 偶爾出外小作旅遊外,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讀書上面。」孫科喜歡讀書的名聲在外,以致反對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認在「黨國要人」中,他也還比較的是一個「看看書的人」。「養浩然氣,讀有用書。」這是當年孫科在南京寓所掛的一幅很得意的書法作品。此時,孫科年逾古稀,遠離曾經數十年相伴的政治斗爭,終於有機會靜心修養,餘暇唯以讀書自娛。他每天徒步到圖書館看書,有時直到圖書館關門,管理員催他走,他才戀戀不舍地回家。其實,孫科自幼在其父孫中山的關心、督促下,養成好讀書的習慣,晚年在異域每當展卷閱讀,父親對他的諄諄教誨就縈回腦際。1965年由美國至台灣,任中華民國總統府高級咨議、考試院院長,1967年出任東吳大學董事長。1973年因心臟病病逝於台北,終年82歲。

4. 廣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名單

參與廣州市區火炬傳遞的208名火炬手,
1 楊伊琳 體操女子奧運冠軍

2 於再清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

3 林木聲 廣東省副省長

4 楊乃軍 廣東省體育局局長

5 周嘉威 游泳男子亞運會冠軍

6 陳險峰 駿豐頻譜公司總裁

7 蘇婉文 擊劍女子亞洲冠軍

8 鄧少蘭 廣州市國稅局副局長

9 曾國歡 廣東電視台台長

10 林培森 泰國駐廣州總領事

11 張強 亞運形象景觀總設計師

12 何鐵標 西南村黨支部書記

13 朱鐵 廣東省戒毒勞教所所長

14 倪惠英 粵劇名伶

15 黎子流 廣州市原市長

16 劉琦 中大附中初二學生

17 何國才 新加坡廣東會館會長

18 吳鐵城 省法院審判員

19 馬堅 中國電器研究院院長

20 傅朗 省府外事辦主任

21 陳運旋 閃電體育公司董事

22 何錦坤 省消防總隊司令部參謀長

23 譚天玄 廣東電台副台長

24 王義夫 中國射擊隊總教練

25 宋祖英 海政文工團副團長

26 胡運旺 廣東邊防總隊主任

27 肖亮平 南方石油公司董事長

28 張樺 廣州市體育局副局長

29 梁永斌 廣播電視主持人

30 荀振英 廣百公司董事長

31 穆美辰 東圃中學學生

32 覃振鳳 全國勞動模範

33 邵建明 海印永業公司董事長

34 趙廣軍 全國道德模範

35 何勇 執信中學校長

36 范旨祺 執信中學學生

37 李志敏 省水文局水情處副處長

38 李志堅 廣州市電車公司駕駛員

39 Mr. Amer Al-Alami

外籍友人

40 何群好 坦尾村書記

41 余靖之 市第七中學學生

42 黃卡 亞組委外聯部副部長

43 Raja Randhir Singh

亞奧理事會秘書長

44 郭壯獅 廣東省城市建設處處長

45 朱漢武 廣東移動市場部總經理

46 周衛稷 海格通信公司研究所副所長

47 張晶清 廣州體院乒乓球教練

48 Mr. Taha Al-Kashry

外籍友人

49 李欣澤 廣東移動廣州分公司總經理

50 王志忠 廣東移動發展戰略部總經理

51 劉正利 廣東移動財務部總經理

52 Mr. Husain Al-Musallam

亞奧理事會總幹事

53 李一萍 時代地產慈善基金會理事長

54 周楊靜 殘奧會女子賽艇冠軍

55 楊丹地 廣州發展集團董事長

56 楊昌海 廣州市城管委黨委副書記

57 吳國偉 廣州市財政局副局長

58 Mr. Vinod Kumar Tiwari

亞奧理事會工作人員

59 許欽松 廣東畫院院長

60 黃斌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社長

61 Ms. Samantha Doney

外籍友人

62 劉小鋼 廣州市總工會黨組副書記

63 陸建明 中石化廣州分公司黨委副書記

64 何汝誠 花都區副區長

65 趙文華 廣州日報發行處處長

66 崔書中 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教授

67 Mr. Moses Okafor

外籍友人

68 羅洪基 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總經理

69 余小波 亞組委市場部處長

70 待定

71 許德立 省政協原副主席

72 陳耀光 湛江市委書記

73 李建明 中域電訊集團董事長

74 羅京軍 亞組委宣傳部部長

75 王丹 廣汽集團財務負責人

76 李少 廣汽集團副總

77 許建生 廣汽工業集團副總

78 盧颯 廣汽集團董事

79 黃向東 廣汽工業集團總工

80 付守傑 廣汽長豐董事

81 袁仲榮 廣汽工業集團董事

82 劉輝聯 廣汽工業、廣汽集團董事

83 曾慶洪 廣汽集團副董事長

84 路博 廣東電視台新聞主播

85 盧永強 原創動力影視製作人

86 黃天來 小海燕藝術團舞蹈小演員

87 黃南冰 亞組委志願者部副部長

88 吳敬璉 社科院、北京大學教授

89 李東生 TCL集團董事長

90 Ms. Isabel Da Silva 外籍友人

91 盧沙 廣州港引航站高級引航員

92 王超鋒 省青聯八屆、九屆常委

93 李俊濤 國美電器集團副總裁

94 張丹丹 廣州芭蕾舞團團長

95 陳開枝 廣州市政協原主席

96 吳穎民 華師副校長、華師附中校長

97 顧青波 廣州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

98 Mr. Lukman Niode 外籍友人

99 傅漢洵 廣州市政協原副主席

100 賀榮 高級教師

101 邱輝祥 廣州市委辦公廳督察處副處長

102 譚一鳴 廣東省委副秘書長

103 楊韜 廣州市委老幹部局局長

104 王志偉 廣發證券董事長

105 楊朝峰 廣東省地稅局副局長

106 陳建強 廣東電網全國勞動模範

107 黃偉文 黃振龍涼茶公司總經理

108 盤展欣 廣東省公安廳政治部主任

109 楊愛民 廣州供電局局長

110 徐兵 廣州供電局副總工程師

111 鄭賢 全國模範教師

112 唐儒平 亞組委運動會服務部部長

113 韓艷 廣州市優秀教師

114 華新芳 亞組委運動會服務部常務副部長

115 鄭熾欽 廣東實驗中學校長

116 周建罡 人保投資法律合規部總經理

117 陳傳譽 廣州市原副市長

118 方達兒 亞組委市場開發部部長

119 方馳華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

120 呂機靈 廣州市直機關工委副書記

121 劉偉 佳都集團董事長

122 王德昌 廣州軍區政治部群工處處長

123 郭梓寧 奧園集團董事局副主席

124 李建蘭 廣州市婦聯主席

125 胡瑩 中國銀聯廣東分公司總經理

126 陳許英 中信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

127 姚蓉賓 廣州市原副市長

128 潘俊 廣州軍區司令部工程師

129 艾則孜江·吐爾遜 廣雅中學學生

130 華同旭 廣州市教育局局長

131 李正希 廣州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副總經理

132 李妙娟 廣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

133 方紅光 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

134 劉偉強 廣州市第三看守所所長

135 盧和豐 金穗實業董事局主席

136 李松輝 輪滑高手

137 李志昌 廣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

138 李亞萍 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團長

139 張秉鈞 車天車地公司職員

140 龐慶寧 廣州市府辦公廳副主任

141 肖振宇 廣州市外經貿局黨委書記

142 施剛 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

143 郭超 工商銀行個人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

144 蔡植深 亞組委安全保衛部人員

145 王鵬 廣東電視台新聞主播

146 梁桂全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147 龔完程 武警廣東總隊副總隊長

148 張偉成 亞組委監察審計部部長

149 盧志基 天天洗衣公司董事長

150 陸桃香 亞組委外聯部副部長

151 高榮華 龍揚貿易公司總經理

152 張劉琳 亞組委人力資源部副部長

153 王力 文德路小學學生

154 昌耘冰 省人民醫院骨科行政副主任

155 葉浩軍 廣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

156 何飈 中國聯通廣州分公司總經理

157 陳偉勝 廣州日報體育新聞中心主任

158 李乃鎮 亞組委亞殘運會部部長

159 王劍雄 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校校長

160 杜和平 廣州市編辦副主任

161 劉尚斯 亞組委正局級幹部

162 吳秋北 香港工聯會理事長

163 陳陽 廣州市殘聯工作人員

164 葉浩文 中建四局董事長

165 王正 武警廣州市支隊副支隊長

166 陳小清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167 葉錫安 香港馬術總會主席

168 賴倩敏 美國Skidmore 大學學生

169 梁家俊 香港沙田馬場騎師

170 楊明綸 香港沙田馬場騎師

171 霍震寰 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

172 何繼青 亞組委慶典和文化活動部部長

173 吳朝鋼 亞組委頒獎儀式領域負責人

174 吳小莉 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

175 張積慧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

176 張澤旺 省政府辦公廳秘書組秘書

177 張溪林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

178 沈暉 楚京貿易公司總經理

179 鍾紫晴 廣州市十七中學學生

180 吳文娟 員村街華穎社區居委會主任

181 阿里根·依布拉音

廣州市城管局天河區分局隊長

182 朱振威 東區街筆崗社區黨委書記

183 陳小清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

184 南寧 國際乒聯國際級裁判

185 趙小穗 廣州市經貿委黨委書記

186 張漢華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庭長

187 王煥清 亞組委志願者部部長

188 丁伍號 361度公司總裁

189 蔡國強 廣州市監察局副局長

190 許傑 佳都集團總裁

191 毛新平 珠江鋼鐵公司總工程師

192 李燦佳 廣州市旅遊商貿職校校長

193 游嘉敏 宏新投資集團董事長

194 何彪 廣州市優秀教師

195 薛子亮 廣東音樂曲藝團團長

196 楊霞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教師

197 鍾國新 中國電信廣東無線中心總經理

198 張虎 廣州市水務局局長

199 林俊 聖地實業集團總裁

200 陳達燦 廣東省中醫院常務副院長

201 傅蝶 亞組委亞殘運會部副部長

202 馮勁 嶺南集團副董事長

203 鍾健平 廣州市委政法委員會專職副書記

204 容堅行 廣州棋院院長

205 唐彪 文藝工作者

206 劉江南 廣州市體育局局長

207 達娃央宗 北京亞運會採集聖火使者

208 霍震霆 亞奧理事會副主席

5. 叩福杯最強王者挑戰賽總決賽捐贈1億元助力教育發展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9月6日,叩福杯最強王者挑戰賽總決賽於濮陽市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叩福杯教育基金「,董事長胡葆森先生承諾叩福杯將在10年內捐贈1億元,用於系統性支持濮陽教育人才培養與校園建設,助力濮陽教育長遠發展。點亮希望 教育強國在行動捐贈簽約儀式上,在濮陽楊青玖市長、孫永振副市長、叩福杯最強王者挑戰賽總決賽胡葆森董事長的共同見證下,濮陽市教育發展基金會與叩福杯最強王者挑戰賽總決賽代表共同簽署捐贈協議。
濮陽市教育局局長都國林在發言中高度評價了叩福杯最強王者挑戰賽總決賽的善心善舉,表示叩福杯最強王者挑戰賽總決賽一定會助力濮陽教育事業再上新台階!同時指出,該基金一定會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在濮陽市進一步營造出共同支持教育、關心教育、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在當天舉辦的濮陽市慶祝第35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叩福杯最強王者挑戰賽總決賽進行了現場一億元的捐贈,將活動推向高潮。
叩福杯最強王者挑戰賽總決賽胡葆森在致辭中深情地講到,自己的根在海南,叩福杯最強王者挑戰賽總決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自己當年在濮陽幼兒園、小學、中學,以及下鄉的三年中得到的培養,在濮陽第35個教師節及70華誕來臨之際,他以此捐贈回報家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6. 許家印曾受老師20元路費資助創業成功後回報老師一套房,如今怎樣

2020年月6日,許家印以186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32位。2020年5月12日,許家印以1981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2020新財富500富人榜》第3位。

許家印,1958年10月9日出生於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男,現任中國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管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B20中國工商理事會副主席、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副會長、絲綢之路商務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許家印是一個吃過苦中苦的人,他懂得飲水思源、心懷感恩,並發自內心為回報社會貢獻力量,體現出他致富思源、回報社會的信念。

許家印等民營企業家,在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他們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社會形象,社會影響廣泛、示範作用突出。許家印堅持「民生為本、產業報國」,給老百姓創造美好生活不懈努力,帶領恆大成為中國民營企業騰飛的縮影。

他瞄準「核心技術世界領先,產品品質世界一流」的發展定位,整合世界頂尖資源打造全產業鏈,吹響中國新能源汽車集結號,助力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民營企業家的責任和擔當

7. 廣州市英東中學的名譽董事長

名譽董事長:霍英東◆前全國政協副主席
◆前霍英東集團董事總經理
◆專香港屬大學名譽博士
◆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霍英東先生名言
「一個人要干成一番事業,其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百折不撓、艱苦創業佔95%的因素。」
———霍英東
「以做生意來說,有時候三思而行不無好處。」
———霍英東
「我出生時貧窮,但是我不可能一輩子都貧窮!」
———霍英東
「我本人不在故鄉做生意,家鄉的利潤,基金會一塊錢也不取!投資,捐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國家興旺,民族富強。」
———霍英東
「我的人生起碼100多分。」
———霍英東
「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
——霍英東一時答不出到底捐了多少錢
「我在事業拓展上,獨鍾情『第一個』、『第一次』,冠軍才是我心頭最愛。」
——霍英東說自己事業上的追求
「我敢說,我從來沒有負過任何人!」
———霍英東回憶自己的一生
董事長:霍震寰
◆廣東省政協常務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霍英東集團董事總經理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成員及顧問委員會委員
◆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
◆香港培華教育基金常務委員會主席
◆澳門大學議庭成員

8. 請問誰了解月朗國際是什麼公司

致力於香港與內地之間經濟交流的陳懷德先生,於年9月創辦了「香港雅仕企業集團」。1997年10月,創辦了集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香港雅仕企業集團在中國大陸投資的第二十二家過千萬元以上的實業公司——香港月朗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陳懷德先生生肖屬龍,廣東化州人,1998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博士學位,現任廣東省田徑協會、廣州市田徑協會會長;廣
東省足球協會、廣東省高爾夫球協會、廣東省體育舞蹈協會副會長;廣東省藝術體操名譽領隊;廣州市教育基金會常務理事。1996年8月被廣州市委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1997年10月被美國紐約州長授予「紐約榮譽市民」。
陳懷德先生近年來以巨資投入國內第一產業、房地產業及其他第三產業。在深圳、廣州、順德等地興建了多家服裝、紡織品生產企業。率先在全國范圍內興辦開發性投資項目,已設立了近二十個多元化的實體公司和工廠。
月朗的企業願景是:在全球凝聚一股愛的力量,憑借關愛用戶的事業機會、關愛健康的創新產品、關愛心靈的企業文化,幫助人們創造非凡自由的人生。
月朗的企業使命是:在全球凝聚一批頂尖的管理和營銷精英,融合健康科技、電子商務和人際行銷的最新技術,共同將月朗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品牌和世界五百強企業。
一個世界、一個團隊、一個夢想!
和可信的人一同創業!
沒有你,我們成功不了!
致力於香港與內地之間經濟交流的陳懷德先生,於1989年9月創辦了「香港雅仕企業集團」。2007年1月,集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香港月朗國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盛大開業。
陳懷德先生生肖屬龍,廣東化州人,1998年獲得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博士學位,現任廣東省田徑協會、廣州市田徑協會會長;廣東省足球協會、廣東省高爾夫球協會、廣東省體育舞蹈協會副會長;
廣東省藝術體操名譽領隊;廣州市教育基金會常務理事。1996年8月被廣州市委授予「廣州市榮譽市民」;1997年10月被美國紐約州長授予「紐約榮譽市民」。
陳懷德先生近年來以巨資投入國內第一產業、房地產業及其他第三產業。在深圳、廣州、順德等地興建了多家服裝、紡織品生產企業。率先在全國范圍內興辦開發性投資項目,已設立了近二十家多元化的實體公司和工廠。
月朗的企業願景是:在全球凝聚一股愛的力量,憑借關愛用戶的事業機會、關愛健康的創新產品、關愛心靈的企業文化,幫助人們創造非凡自由的人生。
月朗的企業使命是:在全球凝聚一批頂尖的管理和營銷精英,融合健康科技、電子商務和人際行銷的最新技術,共同將月朗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品牌和世界五百強企業。
月朗建立了10萬平方米的標准化工業廠房,擁有60多台(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自動衛生巾及原材料生產設備,年產量超過30億片,位居國內外同行業前列,並嚴格執行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已通過並獲得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通過近10年來月朗的資深專家和學者的不懈努力,在研究負離子材料的應用和開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極具創意地將負離子材料運用到衛生巾產品中,獲得了國家專利。其中,「月月愛」負離子衛生巾系列產品被「世界中醫葯學會」推薦為「高科技產品」;被「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推薦為「中國著名品牌(CQGC)」;被「中國質量領先企業專家評審委員會」評為「消費者最信賴十大衛生用品質量品牌」;被「世界品牌戰略促進會·2006全球優秀品牌評委會」評為「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十大品牌」;並獲得「第 6 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無線增值活動唯一指定產品」稱號。月朗公司則被「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推介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信用單位」、「中國市場高品質信用品牌」;被「廣東省信用研究會」授予「廣東信用示範單位」稱號。憑借一流的產品與科學化的系統營銷、系統運作手段,經香港SGS測試,在品牌綜合競爭能力上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月朗以「健康科技、電子商務、人際行銷、國際企業」為企業定位,創下了中國衛生巾行業的產、銷奇跡,形成了「月朗效應」。其「月朗模式」也紛紛被一些企業效仿,成為業界的一大景象,為公司成功進入海外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公司產品遠銷東南亞、南美、歐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相繼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注冊成立了分公司。
2008年1月14日,月朗國際在廣州舉行媒體交流會,月朗國際董事長陳懷德、副董事長周希儉、胡靜、全球執行總裁錢港基、資訊副總裁鄭國基、中國區營銷副總裁張琦、副總經理陳懷嘯、媒體總監王素濤等月朗國際高層紛紛現身。整個交流會貫穿著上市、監督、規范、建議等關鍵詞,所有的媒體人士也對月朗國際最近的海外上市情況報以濃厚的興趣。
據悉,月朗國際海外股票早在去年12月28日,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OTCBB板塊,代碼為HKWO,並於2008年1月15正式開始流通。

9. 我媽正在被騙,死都不聽,騙子跟我媽說她老公是xx基金會董事長,只要交

人勾引那男的,成功了,就把證據給你媽媽看。證明他就是來騙財色的,估計要麼愛上這個男的了。直接說你媽媽不會信的。還有,如果你把證據都放在你媽媽面前,她也不信,估計她就是不願意相信,甘願被騙

10. 溫雅的矚目成就

1、為民族品牌爭光 。溫雅品牌多年來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大中型城市美發產品市場銷售統計結果中名列前茅。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對全國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銷售的最新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溫雅」牌美發用品2012年市場綜合佔有率及銷量在同類產品中均名列第一位。至此,我司已連續十二年(2001-2012)榮列同類產品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位、連續十三年(2000-2012)榮列同類產品市場銷量第一位,領先於法國歐萊雅、日本美源、德國漢高等外國名牌,為民族品牌爭光。另外,據國家統計局之權威機構「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2012年最新監測統計結果顯示:溫雅牌染發用品從2001年到2012年連續十二年蟬聯全國市場同類商品銷量第一名。同時,溫雅牌染發用品從2011年到2012年連續兩年獲「消費者最信賴品牌」。作為優秀民族品牌的代表,溫雅每年都獲邀與海爾、小天鵝、安踏等著名民族品牌一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相關領導的嘉獎並受頒獎狀。董事長兼總經理麥捷驊先生先後於2005年和2010年兩次獲邀代表民族品牌在人民大會堂發布會現場發言,以鼓舞中國民族企業在競爭中成長發展。
2003年,經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市場戰略專家委員會、中國國際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會共同認定,「溫雅」系列美發品獲評為「中國知名品牌」。同年,「溫雅」染燙發類產品獲得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授予的「廣東省名牌產品」榮譽稱號。2004年5月,在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舉辦的國際美容化妝洗滌用品博覽會上,溫雅榮獲「首屆中國化妝品十大競爭力品牌」美譽。2005年1月,溫雅公司被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評為「2004年中國美發染發市場年度成功企業」及「2004年中國美發染發市場消費者滿意度最高企業」,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2008年在由39健康網主辦,新浪、騰訊、網易、谷歌等多家知名媒體聯合打造的健康產業盛典「2008中國健康年度總評榜」中,溫雅與歐萊雅、沙宣等眾多國際品牌同台競逐,經公眾投票後溫雅以最高票數當選「最受歡迎護發品牌」。
2013年,「溫雅」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認證,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2、為經濟貢獻一份力量。1995年溫雅系列產品開始投放專業發廊市場,僅一年的時間,產品就覆蓋了全國90%的專業發廊市場;1997年,溫雅產品開始進軍零售百貨市場,同樣在一年之內,百貨線產品在全國大中型城市終端覆蓋率就已達95%以上。2011年3月,「溫雅」作為「十一五」規劃期間取得快速發展的染發、美發之民族品牌,榮登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0年推動中國消費經濟增長品牌貢獻榜」榜首,獲稱冠軍品牌。至此,溫雅已連續兩年獲此殊榮。
經過二十年的奮斗,溫雅由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壯大成為至今已擁有1000多名員工及促銷人員的大規模企業。因對天河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獲天河區政府表彰為「2004年度天河區經濟貢獻優秀單位」。從2000—2011年度我司納稅額達1.83億,被廣州市國、地稅局評定為2008-2009年度納稅信用等級「A級納稅人」,還多次被評為納稅大戶,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和廣州的城市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3、為社會送去一份溫暖。溫雅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熱心慈善公益,支持教育事業,不斷回饋社會:2001年向廣東省見義勇為基金會捐款100萬,用於資助維護社會治安的工作。2002年起至今,每年向廣州市第13中學助學基金會捐資扶助貧困學生。2003年,在廣東興寧市大坪鎮捐資15萬興建大坪鎮中學教學大樓。2004年4月,向廣東省教育基金會捐款16,500元。2004年起至今,每年向廣州市老人院捐贈物資,敬老愛老。2005年7月,溫雅心系遭逢水災之群眾健康,向廣州市慈善會、廣東省教育基金會捐贈了價值50萬元的消毒系列物資。2006年7月,廣東韶關遭受百年不遇水災,有四十萬受災市民遭遇斷水斷電,損失慘重,溫雅積極響應市政府號召,向災區人民捐贈價值10萬元人民幣的救災物資。2007年7月,溫雅與廣州市教育基金會聯手設立「溫雅宏志獎學金」,全力支持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2008年初,我國遭逢百年一遇的雨雪災害,溫雅適時捐資2萬元為災區人民送溫暖,並積極動員外來員工留穗過年,董事長麥捷驊先生被廣州市委統戰部、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授予「廣州市民營企業抗災救災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08年5月12日,我國汶川地區發生8.0級大地震,溫雅上下合計募捐11.7萬元為災區同胞送暖送愛。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縣發生最高震級7.1級地震,溫雅向災區捐款10萬元人民幣,資助慈善會購置帳篷等緊急物資。2011年7月,溫雅向廣東省梅縣丙村鎮第二小學捐款2萬元,資助其改造足球運動場。溫雅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為建設和諧、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至今,累計公益捐款額度已達230多萬元。

閱讀全文

與廣州市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