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公司 > 宋美齡基金會

宋美齡基金會

發布時間:2021-03-02 07:02:13

⑴ 宋美齡對民族的貢獻

1936年11月9日,宋擔任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會長,為了組建中國空軍,她在向外國采購飛機、聘請外國顧問等問題上,發揮了自己的外交才能。

此外,她還把許多時間花在有關航空理論和飛機設計的學習上。日後被空軍譽為「中國空軍之母」,對中國空軍現代化貢獻重大。1937年,蔣授權宋掌握空軍;宋聘請陳納德將軍整頓中國空軍。

1938年,宋出版《戰爭與和平通訊》;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為全國婦運最高指導機關。美國《時代周刊》把蔣宋作為1938年第一期封面人物,評選他倆為1937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並指出「1937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國家是中國。

在陸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國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開了殊死搏鬥。尤其是在上海,中國軍隊連續13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進。在這個關鍵時刻,領導這個國家的是一位最能乾的領導人蔣中正和他的傑出夫人宋美齡。」

戰時,她為國軍縫制軍服以及在醫院探望國軍照片,成功激起許多中國人民的愛國心。

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國會發表演說,她是第一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中國人,也是繼荷蘭女王之後,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者的第二位女性。宋美齡演說呼籲美國各界支持中國抗戰,內容勸說美國將注意力從歐洲戰場轉移到日本對中國侵略,為中國贏得美國同情。

隨後,宋又去美國各地發表演說,傳播媒介大量報導她的行涵,許多雜志以她的肖像作為封面。她所到之處,人們鼓掌歡呼,慷慨捐款,支援中國抗日戰爭,總計超過25萬人聽過她演說。

美國國會更順勢廢除實行已有60年惡名昭彰的「排華法案」,提高美國華人地位。1943年11月,蔣宋出席中、美、英三國首腦開羅會議,宋美齡穿梭於蔣中正和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之間,充分顯示外交才幹。

由於蔣不會說英文,居中翻譯協調的工作全部由宋負責,羅斯福事後說:「我對蔣先生的印象十分模糊,現在想想,我對蔣先生的認識,幾乎全部是透過他的夫人。」事後,丘吉爾對羅斯福說:「這位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

(1)宋美齡基金會擴展閱讀:

中國大陸民間和官方均肯定她在抗日戰爭時對中國的巨大貢獻。

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在報道宋美齡逝世時,贊揚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到美國游說聯合對抗日本。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賈慶林、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何魯麗、宋慶齡基金會都向宋美齡親屬發去唁電,對宋美齡女士逝世表示哀悼。

⑵ 宋美齡抗戰時救助了多少孤兒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成千上萬的兒童成了孤兒。在內遷的1500萬難民中就有難童400萬,需要救濟的至少10萬。為了搶救這些難童,1938年3月10日,宋美齡與沈鈞儒、蔡元培等人一起,在漢口成立了戰時兒童保育會,先後成立20餘個分會及數十所保育院,遍布抗戰大後方(包括延安)。本文作者便是保育會收容的28900多名難童之一。

2006年8月,戰時兒童保育院在南京開會慶祝成立68周年紀念時,請到了保育院創辦領導者蔣夫人的孫媳蔣孝勇夫人方智怡女士演講。她對台下幾百位年逾花甲的保育生說:「你們還記得蔣夫人在重慶時,每天都到保育院和你們在一起吃飯嗎?」 她重復地問了兩三次,台下的聽眾既沒有人點頭,也沒有人搖頭。蔣方智怡1949年在高雄出生,她聽人說過1938年重慶保育院的情況,但我當時身在重慶保育院中,所知甚詳。

保育院生活

1937年至1938年冬,日軍在製造南京大屠殺後,到了我在皖北的故鄉。當時我才六歲,父母雙亡,姨媽帶著姐姐和我乘木船沿淮河逆水西逃。過了蒙城,因冬天水淺無法繼續行船,只好下船用馬車運行李,人跟著馬車走。由於路上有土匪,姨媽只好把行李埋在一個熟人的廚房的地下。我們走走停停了幾個月,直到1938年初夏才到河南信陽。當時己聽到日軍沿平漢鐵路南下的炮聲。我們爬上火車車頂,當夜碰上傾盆大雨,第二天清晨到漢口時,我們淋得和落湯雞一樣。大家先到難民收容所,每人每天發一個黃饅頭,第三天我就被送去戰時兒童保育院了。

1938年3月10日,戰時兒童保育院在兵荒馬亂的漢口成立後,先後共收容了16,000多個來自戰區的流離失所的難童,分二十八批,先送到宜昌,再換小船經三峽到重慶的萬壽宮,在那兒等待分發到四川各地的保育院。

我是隨第十六批在當年七月底到重慶的。當時萬壽宮里住進了幾百個難童,把大殿、走廊及天井擠得水泄不通。萬壽宮後面還有一個大殿,雙門緊閉。我從門縫一看,發現裡面放了上百具棺材,在等吉日下葬。天井裡只有一個水龍頭和一個露天廁所,牆角到處都是大小便,臭氣沖天。雖是炎夏,我們卻無法洗澡,幾乎每人都長疥瘡,流膿再互相傳染。每個孩子頭上都有虱子,所以男女童都被剃了光頭。我們每天兩餐,吃飯的時候,伙夫抬出兩個25加侖的軍用大鐵鍋,裡面只有濃稀飯。我們每人發了一個十二兩的瓷杯,大家蜂擁而上,就像非洲禿鷹搶食獸屍一樣。能搶到一杯稀飯不但不是易事,有時還會被稀飯燙傷。兩位年輕的女老師看著大家搶飯,愛莫能助,根本控制不了。我也從來沒有看到蔣夫人來和我們在一起吃飯。

幾天後, 一位女老師叫女童出來集合,說要上船去五通橋的四川第三保育院。我因萬壽宮的日子太困苦,又怕和十歲的姐姐分離,搶不到稀飯,所以就魚目混珠,和姐姐手牽手冒充女孩子,坐上木船,四天後到了五通橋。當時大家都是剃的光頭,穿的都是短袖衣褲,男女不分,沒有名冊,沒有人懷疑我是個男童。我跟一百多名女孩子到了第三保育院後,我學女童一樣蹲下去小便,晚上姐姐幫我沖澡,我們兩人睡一張床。好在兩三個月後,第三保育院開始接受男童。姐姐帶我去自首,校長了解重慶保育院的情況,也就沒有處罰我。

第三保育院的生活不錯,有新衣穿,三餐都有四菜,弦歌不輟。只是好景不常,抗日進入第四年,人窮財盡,物價上漲,政府無暇他顧,第三保育院就合並到自貢市的第六保育院了。

第六保育院是四川最大的一個保育院,有一千個兒童,聽說開始也辦得不錯,但當我1940年夏去時,很多兒童連褲子都沒有,三餐都是糙米飯、青菜及黃豆。因為營養不良,傳染病又多,結果有十分之一的兒童死去。因為吃不飽,大家就把衣服典當賣掉,換錢買吃的。我從川三院帶去的衣服,當夜就被偷光了,好在還有一條短褲蔽體。老師每天晚餐後帶大家去旭川河邊洗澡,大家把褲子脫下放在河邊。有一天,我的褲子在河邊也被偷了,此後我就無衣蔽體了。

不久,蔣夫人要路過成渝公路的中點內江,距自貢市只有四十公里,要求來保育院看看。但因為很多的孩子連褲子都沒有,不可見人,院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最後不知用了什麼辦法才使蔣夫人未來成。在全國所有的保育院中,川六院辦得最壞。

有段時間川六院附近滿山遍野都是到處找吃食的孩子,把農民用大便做肥料種的花生、番薯等都拔出來生吃,因而都患了大便傳染的寄生蟲病。我看到一個孩子,一次吐出來二十多條蛔蟲。後來保育院實施軍訓維持秩序,有時把犯規的孩子打得半死,有一次孩子們在夜裡糾合起來去偷擊教官。

我在保育院患了兩次瘧疾,兩次痢疾,夜肓症時來時去,肚子里還有蛔蟲,打出來後,仍時有隱痛,一直持續到我進入國防醫學院。我去醫務室及三軍總醫院驗查大便,都未找到寄生蟲。直到我在醫學院三年級學寄生蟲時,把自己的大便濃縮,用顯微鏡一看,原來是鉤蟲病,經教官證實開葯後而愈。

1940年夏,姐姐升學去四川萬縣的印川中學,她來信說有位親戚給她五塊錢。她寄了兩元郵政匯票給我。但郵局要我用圖章才能兌現。我去信告訴姐姐,她用她的兩元給我刻了一個圖章,另一塊錢為往返的郵費。我領到兩元前後,不捨得用,但赤身無口袋放,最後把那兩元塞在川六院所在的井神廟牆上一塊松磚下,後來再也找不到了。五十年後我舊地重遊,井神廟別來無恙,己改為糧倉,磚牆仍在,但那兩元老法幣仍末找到。

我與蔣媽媽

1960年,我在台北空軍總醫院做內科住院總醫師。這年雙十節,蔣夫人要來院勞軍,院長令我准備招待蔣夫人去內科病房。我又喜又緊張,決定自我介紹,認個娘。因為在戰時兒童保育院時,提到蔣夫人,我們都稱為蔣媽媽。

當她的車到空軍總醫院的大門時,我正要迎上,卻被政治部主任一把推開,他和一位年輕漂亮的助理護士長把夫人帶去內科病房,安全人員圍在四周,我只好站在他們的外邊。近在咫尺,我終於見到蔣夫人了,但未能認娘問候她。

1979年我在紐約行醫,蔣夫人在紐約號召救濟越南難民,我投稿一日報響應,說明我是她四十一年前在漢口救助的難童,想知恩圖報。蔣夫人看到我的投稿後,給我一信:

「毓霖醫師惠鑒:來信閱悉。從你的信中知道,四十一年以前你是漢口數萬難童之一。現在你在美國已正式開業十年,而且被美籍同僚推選在一大醫院任內科主任。從一個難童奮鬥成為一位卓越的醫師,這是漫長的人生,所經過的艱辛和坎坷,是想像得到的。若非你有堅強的信心和勇往的毅力,恐怕不會獲致今天這樣重大的成果。你在事業上的成就,特別是在美國高度競爭之下,不僅替我們中國人爭氣,更可以說是為國爭光,實在值得大家為你慶幸,為你道賀。若說我對難童曾經盡過力,那更使我心裡感覺安慰。尤其值得稱贊的,那就是你所提到的『飲水思源』的意義。在此道德日漸淪落的今天,在外國的中國人能有多少人還記得這句話,對國家、對領袖願作感恩圖報之想?但願你的奮斗精神和『飲水思源』的中國美德能夠為後起青年之嘉模,激發起他們更高度的向心力。專此作復並問近好。蔣宋美齡 九月廿六日。」

1995 年7月26日,蔣夫人由紐約去華盛頓美國國會接受數十位參眾議員的致敬。我擠在很多的華僑中夾道歡呼,看到了她,但警察要保持她和我們之間的距離。當時我距離她要比在空軍總醫院時遠得多了。

2003年蔣夫人去世。我從報上看到當年11月5日將在紐約市 Bartholomew 教堂舉行追掉會。沒有人邀請我,但我還是從賓州趕了過去。門口接待人要我出示請帖,問我代表哪個單位。我說代表戰時兒童保育院,他們就讓我進去了。

坐定後,前紐約市的市長 Giuliani坐在我的旁邊。他來參加追悼會使我很感動。他已從市長職位上下台,與過世的蔣夫人再無利害關系,但他仍憑友情及尊重中國而來了。那個教堂有1,500 個坐位,那天坐無虛席,還有很多人站著。但我沒有碰到戰時兒童保育院的老同學。

抗日戰爭時,全國有53個保育院,分布在大陸各省和香港,教養了28,900多個難童。其中延安保育院的 370 名保育生里出了如原國務院總理李鵬等人。其他的保育生,不少人在文革時被紅衛兵斗個不休,說他們是宋美齡留下來的「潛伏間諜」。

本文來自《看歷史》2010年6月刊

特約撰稿:姚毓霖(美國)

⑶ 宋美齡晚年在美國花錢如流水,誰給她的錢

宋美齡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政治家,宋氏三姐妹中政治才華出眾的一位。從嫁給蔣介石開始,她就一直活躍於各國的政治、外交領域。在近代中國政壇上享有很高的威望,甚至在國際政壇上也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那麼她為什麼會在93歲高齡離開台灣,遠赴美國呢?目前說法有三種。

1997年宋美齡歡度百歲壽誕。2001年好友陳立夫、張學良先後去世。台灣政黨輪替後,首次接受民進黨領導人致敬104歲祝壽賀禮。2002年歡度105歲生日。

2003年慶祝106歲誕辰,2003年10月24日宋美齡於美國東岸時間23日11時多在美國寓所逝世。這位在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上產生過一定影響的著名人物,跨越了三個世紀,終於走完了她長達106年的生命。

⑷ 張愛齡,宋美齡,宋慶齡的簡介

張愛玲
1920年(一說為1921年),張愛玲出生於上海的麥根路(現在叫泰興路)。張愛玲家世顯赫,她的祖母是晚清洋務派領袖朝廷重臣李鴻章的女兒,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倫,父親是典型的遺少,母親則是留過洋的新女性。她的父母給她取名叫做張瑛。1922年,張愛玲全家搬家到天津。在那裡,張愛玲四歲就進入了私塾學習。1928年,張家又搬回了上海。1930年,張瑛被改名為張愛玲,這是為了上中學報名方便。「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同年,張愛玲的父母離婚。1931年開始,張愛玲開始在上海白利南路美國聖公會所辦的貴族學校聖瑪利亞女中就讀。1932年在該校的校刊上發表了她的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1933年又在該校刊發表了她的第一篇散文《遲暮》。1937年,張愛玲在一些刊物上發表了多篇小說,並在這一年從中學畢業。1939年,張愛玲考入了香港大學。成績優異,連獲獎學金並有機會赴倫敦大學深造。日戰爆發後,不得不中斷學業,回滬從事文學創作為生。1943年,張愛玲發表了她的幾篇重要著作,包括有《沉香屑 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等。也是在這一年,她認識了胡蘭成。1944年,二人結婚。但是她的婚姻並不長久,在1947年,她與胡蘭成離婚。1948年,張愛玲發表了《十八春》(後來改名為《半生緣》)。1952年張愛玲遷居到香港。到香港美國新聞處做事。1955年赴美國定居。1956年,她得到了Edward MacDowell Colony 的寫作獎金。這一年她結識了劇作家賴雅,同年八月在紐約與賴雅結婚 。開使創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小說的故事背景是三反五反。1957-1964 為香港電影業巨子陸運濤的 電影懋業公司 編寫《情場如戰場》等劇本。1967年改編短篇小說金鎖記為怨女,又名北地胭脂。1967年賴雅去世,張愛玲獲邀擔任美國紐約雷德克里芙學校駐校作家,並且開始將清朝的長篇小說《海上花列傳》 翻譯成為英文。1968年,《十八春》的內容經過修改以後重新定名為《半生緣》,在《皇冠》雜志、香港《星島晚報》進行連載。1973年,定居洛杉磯。1991年,《張愛玲全集典藏版》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95年9月8日,張愛玲逝世於洛杉磯她的公寓中,享年七十四歲。這一年9月19日,遵照張愛玲遺願,林式同將她的遺體在洛杉機惠捷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9月13日,張愛玲的生日,林式同與數位文友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張愛玲作品
張愛玲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的類型包括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張愛玲的作品《怨女》、《流言》、《半生緣》及《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於1960、70年代先後由台北皇冠出版社重新出版,且於1980年代暢銷海內外。張愛玲小說風格對台灣戰後文壇的小說流派影響深遠。2005年,皇冠出版社與大陸的書商合作,委託陳子善先生擔任主編,收錄她以往未曾正式結集出版的散文、電影劇作、親筆插畫和個人遺物的照片,輯成新書《沉香》。

宋美齡

出生年月:1899年-2003年10月24日
籍貫:中國廣東文昌(今屬海南)人
職務:原中國國民黨評議會主席團主席
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會指導長

蔣介石的夫人及外交助手。廣東文昌(今屬海南)人。1899年3月23日生於上海。幼年在家學英文。1910年去美國,後在威斯理女子大學就讀。1920年回國後,參加基督教女子青年會活動。曾在電影審查委員會、童工委員會任職。1927年12月在上海同蔣介石結婚,後廣泛參加社交、政治活動,並擔任一些婦女團體、兒童福利團體的領導職務。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親赴西安,支持和平解決。抗日戰爭時期,曾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1943年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任翻譯。1948年代表蔣介石去美國求援。1950年從美國去台灣。1974年,國民黨十屆五中全會授予她"中山獎章"。1975年蔣介石病逝後不久即去美國就醫、定居。1976年曾回台灣小住。曾任"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主席,中國國民黨評議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會指導長等職。1986年10月,回台灣參加蔣介石百年冥壽紀念活動。宋美齡著有《西安事變》、《中國的和平與戰爭》等

宋慶齡簡介

(1893~1981)中國近代女革命家、社會活動家、世界和平與進步事業的卓越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教名露瑟蘿,學名羅莎蒙德(Rosamonde,又譯作洛士文),曾用名慶琳,化名蘇吉、林泰,日文化名中山瓊英。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1893年1月27日(清光緒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於上海。其父宋嘉樹,是一個傳教士、實業家兼革命黨人。她七歲時進上海中西女塾讀書,1908年7月畢業。同年夏,赴美國留學,最初在新澤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學校學習外語,後進入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女子學院文學系讀書,1913年春畢業,獲文學士學位。

宋慶齡從青年時代就追隨孫中山,致力於民主革命事業。1914年任孫中山秘書。同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10月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從此成為孫中山的親密戰友和得力助手。在反袁、護法運動中,宋慶齡跟隨孫中山往來於上海、廣州之間,在韶關、桂林、梧州等地勞苦奔波,協助孫中山從事新的斗爭。1921年,她發動廣州婦女組織「出征軍人慰勞會」和紅十字會,並親自率領會員到前線慰問。1922年,軍閥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府,她在危急形勢下,堅持孤身留下吸引敵人,讓孫中山先行離開險地,表現出獻身革命事業的堅強意志和卓越膽識。此後,她參與孫中山同中國共產黨代表李大釗、林祖涵等,以及列寧所派使節馬林、達林、越飛等商談。協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國民黨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她積極支持、堅決擁護孫中山在大會宣言中重新解釋的三民主義,即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新三民主義。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她向國內外介紹了孫中山遺囑,並決心繼承遺志,奮起完成其未竟事業。

1926年1月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她堅決維護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對國民黨右派進行堅決斗爭,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7年初,她在漢口創辦婦女政治訓練班,培養婦女幹部,又同何香凝組織紅十字會,發動慰問傷兵運動和策劃戰時救濟工作。「四·一二」政變後,宋慶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以及中國共產黨人毛澤東等,聯名發表了《討蔣通電》。在「寧、漢合流」前夕,她又在漢口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宣布同背叛孫中山革命事業的人決裂。同年8月1日,她和鄧演達、毛澤東等二十二人,以國民黨中央委員名義發表宣言,嚴正揭露蔣介石、汪精衛的背叛罪行。同年8月底,宋慶齡為尋求中國革命的道路,和完成孫中山生前訪問蘇聯的遺願,出訪蘇聯。在蘇、德、法等國期間,她參加了一系列國際性的反帝活動,1927年12月在比利時和1929年8月在德國召開的兩次國際反帝同盟大會上被選為名譽主席,其後又成為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主要領導人之一。

1931年7月宋慶齡回國。「九·一八」事變後,她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痛心疾首,發表《宋慶齡之宣言》,無情地揭露蔣介石政權的本性及它在民族危亡之際的投降活動,深信「只有以群眾為基礎並為群眾服務的革命,才能粉碎軍閥,政客的權力,才能擺脫帝國主義的枷鎖,才能真正實行社會主義」。她密切配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為國為民不遺餘力。面對國民黨的恐怖統治,她和魯迅、蔡元培、楊杏佛等於1932年12月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全國執行委員會主席,掩護和營救了許多被迫害的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民主人士。她還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並為促成、鞏固和發展這個統一戰線而不懈努力。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她全力支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的各黨派、團體以及廣大官兵的抗日愛國行動。1938年6月,她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致力於戰時醫葯救濟和戰災兒童福利工作。這個組織向全世界報道中國人民的斗爭真相,並把募集的錢款和醫葯物資運往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有力地支援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1945年12月,宋慶齡在上海將保衛中國同盟改組為中國福利基金會,致力於婦幼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救濟事業。解放戰爭時期,她通過各種渠道,給解放區以巨大的物質和道義上的支援。

1948年1月,宋慶齡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名譽主席。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家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等職務。在國際事務中,宋慶齡在1950年11月被選為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執行局委員,1952年10月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1981年5月15日,宋慶齡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6日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崇高稱號。同月29日在北京病逝。著作有《為新中國奮斗》、《宋慶齡選集》和《永遠和黨在一起》。

⑸ 美齡是怎樣評價宋慶齡的

[導讀]宋美齡的話說得很強硬。在此之前,她也表現出對宋慶齡的整體忽視。她從不在任何場合提起宋慶齡的名字,似乎這個人從未存在過。但她真的是毫無親情嗎?
三姐妹天各一方,思念綿長
最早離開中國大陸的是大姐藹齡。1944年7月9日,她和美齡同機前往巴西治療蕁麻疹。慶齡到機場送行。但她萬萬沒有想到,這次送行是她和大姐的永別。9月藹齡從巴西抵美,1946年便正式定居美國。
1947年6月15日,藹齡寫信給慶齡,說她覺得自己的病情很嚴重,可能會死。她對慶齡說:「作為妹妹,你一直是那麼的和藹和可愛,我想要你知道現在我比以前更加喜歡你了。」「如果我有什麼不測的話,請記住我非常愛你。」
1948年11月28日,美齡由上海乘機赴美,為正在國共內戰中苦苦掙扎的蔣介石爭取美援,就此也永遠地離開了中國大陸。
1949年5月19日,宋美齡和宋子良從美國寫信給慶齡:「最近,我們都經常想起你,考慮到目前的局勢,我們知道你在中國的生活一定很艱苦,希望你能平安、順利。……如果我們在這兒能為你做些什麼的話———只要我們能辦到,請告訴我們。我們倆都希望能盡我們所能幫助你,但常感到相距太遠了,幫不上忙。請寫信告訴我們你的近況。」這也是她與慶齡之間的最後一封通信。1950年1月13日,美齡抵達台北。至此三姐妹天各一方。
在這以後,慶齡和藹齡還有過信件往來,但似乎只有過一次。1957年,藹齡接到了慶齡的信,請她盡快回國相聚。這封信很有可能是通過朋友帶去的。因為同時,藹齡收到了慶齡的禮物。
1969年2月底,宋家六兄妹中年紀最小的宋子安因腦溢血在香港去世。遺體運回舊金山,於恩典大教堂舉行追思會。除了慶齡之外,宋家兄弟姐妹全數到場。子安與慶齡一向感情最好,但是正趕上極左的「文化大革命」,宋慶齡根本不可能到沒有外交關系的頭號帝國主義國家去參加弟弟的葬禮。
三姐妹赴紐約參加宋子文葬禮突生變故,無緣重逢
1971年,正在中美關系急劇升溫的當口,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國舊金山突然去世。28日,宋子文的遺體運回紐約,決定於5月1日在紐約市中心教堂舉行喪禮。
北京當天回電通知美國:「宋慶齡副主席赴美參加宋子文的葬禮,由於中美尚未建交,沒有直達航班,現在通過美國航空公司聯系專機,經倫敦飛美國。」同時,尼克松總統也得到消息,宋藹齡將來參加胞弟的葬禮; 宋美齡已經乘專機由台灣起程來美,當晚在夏威夷休息,擬在翌日直飛紐約。看來三姐妹的團聚馬上就會成為現實了。
但事情突然出現變故,美齡在抵達夏威夷後,接到蔣介石的急電,請她暫不飛紐約。疑惑中,美齡買來當天的美國報紙,得知慶齡也准備來美參加葬禮,於是立即打電報通知了藹齡。美齡停留在夏威夷,不肯向前再走一步。這時,宋子文夫人張樂怡又接到電話:藹齡臨時決定不參加胞弟葬禮。
就在宋子文葬禮的前一天,中國政府通知美方,由於包租不到專機,宋慶齡副主席不能應邀赴美參加葬禮了。美方立即把宋慶齡不來奔喪的消息通知蔣、孔兩家,希望大姐藹齡、小妹美齡能趕來參加葬禮,並指出這無論對死者還是生者都是一種安慰。但由於擔心是「統戰陷阱」,美齡索性掉頭飛回台北。就連定居在美國的藹齡也仍然猶豫不決。為了等待藹齡的到來,宋子文的葬禮由上午改在下午進行,但最後仍然落空。宋氏三姐妹失去了最後一個團聚的機會。
晚年宋慶齡渴望與美齡相見
宋慶齡的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多種病症的折磨,常常使她痛苦不堪。而越到晚年,她對美齡的思念就越發強烈。由於政治的原因,當時她還不能夠公開表達這種感情。她精心地收藏著藹齡、美齡給她的每一封信。她還經常拉開辦公桌的抽屜,在裡面看宋家1917年拍攝的那張唯一的全家福。她還想辦法通過各種渠道去跟美齡聯系,希望美齡能回來。
林國才一直被宋慶齡當做家裡人。他稱宋慶齡「婆婆」(即外祖母)。因為工作需要,林國才經常往來於大陸、台灣和日本之間。一次,他從美齡的好朋友那裡拿到一張宋美齡的近照,回到北京時交給「婆婆」看。慶齡仔細端詳,眼睛裡含著淚花,嘴裡不停地說:「我和三妹(她對宋美齡在家的稱呼)很久沒有見過面了。」接著她拉住林國才的手說:「真的謝謝你。」隨即將照片放進衣袋。
宋慶齡的蕁麻疹經常發作,看過許多名醫也沒有顯著的效果。林國才建議她到日本一些有硫磺溫泉的地方去治療。而日本大正制葯廠的會長、日本參議員上原正吉夫人上原小技也有意邀請宋慶齡以非官方的身份到日本去療養一段時間,同時也希望能安排台灣的宋美齡一起到日本,好讓她們姐妹重逢。林國才在幾個方面協調運作,據說已經很有了些眉目。然而1980年5月29日,林國才從日本過境台北回香港時,因為隨身帶著與宋慶齡的合影,而被台灣當局扣留,並以「協助中共四個現代化的罪名」判其入獄,拘禁在台灣綠島政治犯監獄長達6年之久。在他被台灣當局扣留的一年後,宋慶齡就病逝了。20年以後,林國才先生在談起這件事時扼腕嘆息的神情,至今還浮現在我眼前。
1980年12月,陳香梅為宋慶齡帶一封信給宋美齡。陳香梅說:「信中寫到思念之情,並望能安排在某一地點姐妹相見一面。同時也希望國民黨把孫中山先生的一些文件歸還孫夫人。我離開北京去台灣時,舅父廖承志對我說:『孫夫人希望蔣夫人有回信。』信是我親自交給蔣夫人的,但沒回信,再去詢問時,夫人說:『告訴她,知道了。』」
1979年4月21日,宋慶齡寫給在美國的友人楊孟東的信中問:「你有沒有見過戴維或者同他談過話?我所有親屬的地址我都沒有。」這里的戴維指的是藹齡的長子孔令侃。很明顯,她迫切地希望通過與美齡聯系緊密的孔令侃得到美齡的訊息。沒過多久,慶齡的這個願望就有了結果。
但是有了電話和地址也太晚了。宋慶齡已經病得很重。病重期間,鄒韜奮夫人沈粹縝經常在她身邊。有一次宋慶齡對沈粹縝說:「我牽記美齡,現在能來就好了。」又說:「美齡假使能來,住我這兒不方便,可以住在釣魚台,你們認識,你幫我接待,早上接她來,晚上送她回去。」沈粹縝頻頻答應。同時,她迅速地向鄧穎超反映了宋慶齡的心願。很快迴音來了,宋美齡身居美國,那時也身體有病,不能成行。聽到這消息,宋慶齡嘆了氣,惋惜地說:「太遲了!」她似乎對自己的生命有預感。
政治溝坎阻礙了姐妹最後一面
宋慶齡的病情嚴重以後,她的親屬聚集在北京,圍攏在她身邊。大家都知道,宋慶齡牽掛的是宋美齡。於是決定發電報到紐約,把病情的嚴重情況告訴宋美齡,希望她能夠回到中國,在姐姐去世之前再見一面。幾天以後,終於收到了一封回復電報:「把姐姐送到紐約治病。家。」親屬們對這個反應大為吃驚,宋美齡甚至沒有在電報上簽上自己的姓名!
5月30日宋慶齡治喪委員會發表公告:「孫中山先生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不幸於五月二十九日二十時十八分在北京逝世。」治喪委員會同時向在台灣和海外的包括宋美齡在內的親屬發出邀請,歡迎他們來大陸參加喪禮。這一邀請使台北十分緊張。蔣經國生怕遠在紐約的宋美齡會感情沖動做出什麼舉動。
當天,宋美齡就對此事作出了明確表態。5月30日,她自紐約致函在台北的蔣經國:「月前廖承志倩托陳香梅函報孫夫人病危,廖得彼方最高層同意請余赴北平,陳並告令侃希得以一復音,余聽後置之不理。」「骨肉雖親,大道為重,我等做人做事須對得起上帝、國家、民族及總理主義、父親在天靈,其他均無論矣。」收到這封信,蔣經國肯定長出了一口氣。
但是,從小在異國他鄉相依為命的姐姐去世,不能不在宋美齡心中掀起波瀾。6月7日,她又致函蔣經國:「深信若大陸撤退時,余在中國而不在美國圖挽回馬歇爾肆意報復並一意孤行之短見,或大姨母不在美國而在上海,必可拖其(指宋慶齡)離開。」這只能說是宋美齡的美麗幻想。當時的宋慶齡豈是哪一個凡人可以拖動的!
宋美齡的話說得很強硬。在此之前,她也表現出對宋慶齡的整體忽視。她從不在任何場合提起宋慶齡的名字,似乎這個人從未存在過。1976年她發表《與鮑羅廷談話的回憶》。在不得不提到宋慶齡的時候,她是這樣處理的:「一九二六年冬,家母、長姊孔祥熙夫人和我,從上海前往漢口,去探視家兄子文和另一位家姊。」但她真的是毫無親情嗎?據香港《百姓》半月刊報道:接近宋美齡的人士透露,1981年5月下旬,她在得知宋慶齡病危及逝世的消息時,曾幾次流淚,並為二姐向上帝禱告。
2010年5月底,我第三次到台灣訪問。其中婦聯會安排了一次宴請。我的鄰座是一位秦女士,她問我說:「你們基金會出過一本宋慶齡的畫冊?」我說:「對。」她說:「當時朋友借給我一本。我拿到特別高興,就趕快送去給蔣夫人看。」她說,把這本畫冊遞到蔣夫人手裡之後,蔣夫人坐在那兒,一幅一幅認認真真地看了兩個多小時,一動不動,而且旁若無人。看完之後蔣夫人什麼話都沒說,就把那個畫冊收起來了。她還告訴我:在慶齡去世的那幾天里,美齡完全沉默,一言不發。這些都表現美齡跟慶齡其實感情是很深的。但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她要有很多避諱,無法做任何錶示

⑹ 宋慶齡基金會有多少資產

宋慶齡基金會目前有資產15億元左右。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2014年捐贈收入1.86億元。宋慶齡基金會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由會本級和兩個二級預算單位的預算組成。財政部批復宋慶齡基金會2009年度的部門預算支出為2720.03萬元(指財政性資金預算,下同),全部為財政撥款;宋慶齡基金會決算(草案)反映的當年預算執行數為3240.78萬元;其部門預算與執行結果的差異總額為520.75萬元。
宋慶齡基金會,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1982年5月成立了宋慶齡基金會。2005年9月,經第五屆理事大會審議通過,更名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英譯名為「China Soong Ching Ling Foundation」,縮寫「SCLF」。

宋慶齡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是推翻中國數千年封建帝制孫中山先生的夫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她的一生為世界和平、社會進步、民族解放、人類幸福殫精竭慮,無私奉獻,被譽為「國之瑰寶」。
宋慶齡,祖籍海南文昌,1893年1月27日出生於上海。1913年從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畢業之後,她便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在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她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的成功,為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作為國家的重要領導人,宋慶齡在長期的國際和國務活動中,為保衛世界和平、爭取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為增進國際友好,促進各國人民的了解與友好往來;為維護婦女權益、發展兒童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促進祖國統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受到了廣泛的崇敬。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

⑺ 宋慶齡簡介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國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第二任妻子。

宋慶齡祖籍海南文昌縣,父親是上海傳教士及富商宋嘉澍,母親倪桂珍。宋慶齡的基督教名字是Rosamond。

宋慶齡在上海高中畢業,1907年—1913年留學美國,於歷史悠久的衛斯里女子學院獲得文學系學士學位。1914年她在日本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

雖然孫中山是宋家已經二十年的朋友,宋慶齡和孫中山的婚事遭到極力反對。孫中山比她年長26歲,和他的第一個妻子盧慕貞還有一兒兩女。孫中山離婚之後,兩人於1915年10月25日在東京結婚。也有人說,其實最初孫中山看中的不是她,而是她的姐姐宋靄齡,但因宋家反對,宋靄齡才下嫁孔祥熙。

孫中山過世之後,1926年1月宋慶齡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27年,當時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發動清黨,與共產黨合作全面破裂。但在如何對待共產黨的問題上,宋慶齡堅決繼承孫中山「聯俄容共」的政策。由於政見不同,宋慶齡與宋美齡關系破裂,並誓言永不與其妹宋美齡見面。7月份,宋慶齡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聲稱「有些領導過革命的人走上了歧途」,從此與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決裂,8月份,離開上海赴蘇聯莫斯科,以後又旅居歐洲多年。

1936年底爆發了西安事變,宋慶齡主張國共兩黨合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是國共再次合作後,她也沒有重新加入國民黨。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宋慶齡為名譽主席。

1949年,國共內戰即將結束之際,宋慶齡留在了中國大陸,沒有和宋美齡、蔣介石一起去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並被推選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1950年代宋慶齡曾訪問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雖然她有很多名譽官職,她並沒有實權,在政治方面並不活躍。

宋慶齡很早就活躍在婦幼衛生、文化教育領域。早在1938年她就開始辦基金會,為世界各地婦女和兒童的福利籌集資金。1951年,宋慶齡獲得斯大林和平獎。她把獎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婦幼保健院。

文革期間,在江青指使下,上海的造反派指宋家是資產階級,而宋美齡則為「蔣匪」一幫,故把宋慶齡父母的墳墓毀壞,並對宋慶齡進行迫害,例如喝令要胡亂地替她剪頭發。在周恩來的干預下,宋慶齡搬到北京居住並受到保護[1]。

1981年5月宋慶齡因患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病危;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5月16日的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以紀念她對中國共產黨的長期的支持和貢獻;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病逝。

⑻ 宋慶齡的介紹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年5月29日),是已故中國革命家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1日,宋慶齡等成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1938年6月14日,宋慶齡在香港發起成立保衛中國同盟。194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孫中山先生為國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據傳統習慣,宋慶齡女士亦被尊稱為「國母」。1981年5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宋慶齡在其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歲。
宋慶齡(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⑼ 宋慶齡和宋美齡之間真的毫無親情嗎

政治溝坎阻礙了姐妹最後一面
宋慶齡的病情嚴重以後,她的親屬聚集在北京,圍攏在她身邊。大家都知道,宋慶齡牽掛的是宋美齡。於是決定發電報到紐約,把病情的嚴重情況告訴宋美齡,希望她能夠回到中國,在姐姐去世之前再見一面。幾天以後,終於收到了一封回復電報:「把姐姐送到紐約治病。家。」親屬們對這個反應大為吃驚,宋美齡甚至沒有在電報上簽上自己的姓名!
5月30日宋慶齡治喪委員會發表公告:「孫中山先生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不幸於五月二十九日二十時十八分在北京逝世。」治喪委員會同時向在台灣和海外的包括宋美齡在內的親屬發出邀請,歡迎他們來大陸參加喪禮。這一邀請使台北十分緊張。蔣經國生怕遠在紐約的宋美齡會感情沖動做出什麼舉動。
當天,宋美齡就對此事作出了明確表態。5月30日,她自紐約致函在台北的蔣經國:「月前廖承志倩托陳香梅函報孫夫人病危,廖得彼方最高層同意請余赴北平,陳並告令侃希得以一復音,余聽後置之不理。」「骨肉雖親,大道為重,我等做人做事須對得起上帝、國家、民族及總理主義、父親在天靈,其他均無論矣。」收到這封信,蔣經國肯定長出了一口氣。
但是,從小在異國他鄉相依為命的姐姐去世,不能不在宋美齡心中掀起波瀾。6月7日,她又致函蔣經國:「深信若大陸撤退時,余在中國而不在美國圖挽回馬歇爾肆意報復並一意孤行之短見,或大姨母不在美國而在上海,必可拖其(指宋慶齡)離開。」這只能說是宋美齡的美麗幻想。當時的宋慶齡豈是哪一個凡人可以拖動的!
宋美齡的話說得很強硬。在此之前,她也表現出對宋慶齡的整體忽視。她從不在任何場合提起宋慶齡的名字,似乎這個人從未存在過。1976年她發表《與鮑羅廷談話的回憶》。在不得不提到宋慶齡的時候,她是這樣處理的:「一九二六年冬,家母、長姊孔祥熙夫人和我,從上海前往漢口,去探視家兄子文和另一位家姊。」但她真的是毫無親情嗎?據香港《百姓》半月刊報道:接近宋美齡的人士透露,1981年5月下旬,她在得知宋慶齡病危及逝世的消息時,曾幾次流淚,並為二姐向上帝禱告。
2010年5月底,我第三次到台灣訪問。其中婦聯會安排了一次宴請。我的鄰座是一位秦女士,她問我說:「你們基金會出過一本宋慶齡的畫冊?」我說:「對。」她說:「當時朋友借給我一本。我拿到特別高興,就趕快送去給蔣夫人看。」她說,把這本畫冊遞到蔣夫人手裡之後,蔣夫人坐在那兒,一幅一幅認認真真地看了兩個多小時,一動不動,而且旁若無人。看完之後蔣夫人什麼話都沒說,就把那個畫冊收起來了。她還告訴我:在慶齡去世的那幾天里,美齡完全沉默,一言不發。這些都表現美齡跟慶齡其實感情是很深的。但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她要有很多避諱,無法做任何錶示。

請採納~

⑽ 中國福利基金會的創始人是誰

宋慶齡,她在上海創建中國福利基金會,為解放戰爭提供了巨大的物資幫助. 宋慶齡是宋美齡的二姐. 宋靄齡嫁孔祥熙 宋慶齡嫁孫中山 宋美齡嫁蔣介石

閱讀全文

與宋美齡基金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