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對企業解決哪些困難
作為創業投資領域的重要主體之一,政府對於一國的經濟發展和產業推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應充分發揮宏觀指導與調控職能,保障創業投資良好的外部環境,為創業投資提供政策、法律上的支持,克服「市場失靈」問題,防止「擠出效應」的發生。同時,作為資本的提供主體之一,政府也會參與到資本市場的運作,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引導並規范資本市場的投資行為。
具體來說,政府參與創業風險投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近年來,政府參與創業風險投資的角色正在逐漸轉變——由直接投資者轉變為間接投資者,不再設立創投公司,而是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創業投資領域,充分發揮政府財政資金的杠桿放大作用,克服單純通過市場配置創業投資資本的市場失靈問題,扶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具體來說,政府設立引導基金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引導社會資金集聚,形成資本供給效應
引導基金的設立能夠有效地改善創業資本的供給,解決創業投資的資金來源問題。創業投資的投資期長,風險大,流動性差;不像股票等證券投資可以迅速變現、流動性好,民間資本偏好於證券市場,而創業投資等股權投資整體資金供給不足,完全依靠市場機制無法有效解決資本供給不足問題。因此,政府設立引導基金,通過政府信用,吸引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以及民間資本、國外資本等社會資金聚集,形成資本供給進入創業投資領域,這為創業投資提供一個很好的資金來源渠道。
優化資金配置方向,落實國家產業政策
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對象是以創新型企業為主體,從而起到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對高科技創新企業的投資。目前,我國創業投資者偏好於投資期短見效快的IT類、教育、餐飲等領域項目,而對於成長期較長的生物醫葯、節能環保等領域項目投資偏少,這與國家科技發展規劃所鼓勵的方向不協調,創業投資不能有效地發揮其對產業調整和發展的促進作用。
通過設立政府引導基金,以政府信用吸引社會資金,可以改善和調整社會資金配置,引導資金流向生物醫葯、節能環保、新能源與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培育出一批以市場為導向、以自主研發為動力的創新型企業,有利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
引導資金投資方向,扶持創新中小企業
政府引導基金有一個較強的政策導向——扶植極具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目前,國內很多創業投資機構及海外基金均出現投資企業階段不均衡的特點,多傾向於投資中後期的項目,特別是已經能看到上市前景(Pre-IPO)的企業。而處於種子期與初創期的企業具有很高的風險,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但卻很難吸引到資金的投入。創業早期企業存在融資困難,而中後期企業資金供給相對過剩。
通過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處於初創期的企業,從而可以培養一批極具創新能力、市場前景好的初創期企業快速成長,為商業化創業投資機構進一步投資規避一定的風險,引導其後續投資,用「接力棒」方式將企業做強做大,最終實現政府目標的創業投資機構和商業化的創業投資機構共同發展,建立起政府資金和商業資金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創業投資體系。
引導資金區域流向,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市場機制的作用會擴大地區間的創業投資資源不平衡現象,經濟條件優越,發展條件越好的東部地區,越容易獲得創投資本;而經濟條件惡劣,發展越落後的中西部地區,越難獲得創投資本。創業投資資本分布的不平衡進一步擴大了區域經濟之間的差距。通過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資於中西部地區,爭取更多的中西部投資項目,有利於緩解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好處。
Ⅱ 理論聯系實際論述政府績效管理的作用與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
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為了應對科學技術發展變
化、全球化和國際競爭的環境條件,為了解決由政府高額財
政赤字、低效率、管理失控引起的社會公眾對政府提供高質
量服務能力失去信心的問題,普遍採取了績效管理的改革
措施。所謂績效管理就是「利用績效信息協助設定統一的
績效目標,進行資源配置與優先順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
維持或者改變既定目標計劃,並且報告成功符合目標的管
理過程。」①
目前,中國社會轉型正處於關鍵時期,還面臨著許多體
制性的障礙,尤其是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相對於工業化、信
息化的迅猛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需求、加入WTO的
國際開放形勢、民主法治社會的發展要求顯得十分滯後。
為此,十六大指出,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
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
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②
因而,借鑒歐美國家政府績效管理理念和技術,以績效為本
實行管理,將有助於建成民主、法治、公開、透明、高效的「服
務型政府」,從而推動社會健康快速轉型。
一、績效管理有助於發展電子政務,促進社會的工業
化、信息化。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要前提和主要標志,在全球化趨
勢下,中國的社會轉型必然是容納農業化向工業化,工業化
向信息化的「雙重社會轉型」。為此,必須處理好工業化和
信息化的關系,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
進信息化」③,「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
地應用信息技術」④,把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納入以知識為
基礎的發展軌道,實現社會的信息化,從而極大地提高社會
勞動生產率,加速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推動農業化向工業
化的轉變,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反過來又能促進信息化,使
「雙重社會轉型」成為現實。而政府的信息化無疑是社會信
息化的關鍵和龍頭,這是因為:首先,社會實施信息化是一
個涉及到社會生活與國民經濟每一個領域的系統工程,要
求全社會的參與合作,且耗資龐大,只有政府才有足夠的權
威和力量去引導和調節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開展這項
工作。其次,社會信息化就是實現社會信息自由流動和全
方位的信息交流、利用。政府作為國家信息資源的最大擁
有者是信息市場中極其重要的供給方,只有政府的公共信
息開放,才能豐富社會信息資源,活躍信息市場,滿足人們
生活與企業經營的需要,帶動信息產業的發展。
政府信息化的目標就是實施電子政務,實現傳統政府
向數字政府的轉化,最終建立電子政府。正因如此,建設電
子政府成了中國「信息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核心工程,也是
實現「雙重社會轉型」的關鍵。在中國,時至2001年6月30
日已建成5181個政府資料庫,但由於電子政府的建設嫁
接於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和理念,絕大部分政府的資料庫
僅向內部和研究機構開放,不對社會開放,而且向社會提供
的信息缺乏規范,隨意性極大,信息的採集、加工、維護均存
在問題。一些地方政府投資幾十萬、幾百萬建起的網站乏
人問津,成為信息海洋中一個又一個分割的信息孤島,遠未
發揮出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與電子政府運
行特點相吻合的電子政府績效管理評估體系。西方國家的
電子政府成功經驗表明:電子政府建設往往需要與績效管
理相配套,通過制訂科學的績效評估項目,以軟評估和硬評
估相結合(軟指標是由社會大眾對電子政府的評價,硬指標
是由社會相關部門承擔的對電子政府的績效審計),從而使
電子政務以最低的行政成本,提供最多、最好、最快捷的政
府信息服務。可見,只有把電子政府建設納入績效管理的
理念和技術之下,通過設計完整的績效評價體系,再造政府
運作流程,創新並整合其服務,電子政府才能真正發揮信息
化社會的關鍵和龍頭作用,並促進中國社會更快地由農業
社會向工業化、信息化社會的轉型。
二、績效管理有助於轉變政府職能、促進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制的完善。
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是社會轉型的重要內
容。市場經濟作為經濟運行的有效形式,極大地解放和發
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並推動了社會結構其它方面由傳統
型向現代型的轉變。但應看到中國的市場經濟才初步建
立,存在著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整體競爭力還不強等問
題,這些問題存在的重要原因是由於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
初級階段,經濟體制不完善,生產力發展還面臨許多體制性
的障礙,尤其是政府行政管理體制還留有計劃經濟痕跡,政
府權力至上,重重審批,管的過多過死,效率低下,尋租活動
盛行。因而,必須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
度改革,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的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
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全面實現從「全能政府」向
「有限政府」、從「管制政府」向「服務政府」的轉變。績效管
理作為一種與市場化相適應的管理模式,能有效地轉變政
府的職能,提供公共服務,營造寬松的經濟環境,促進市場
經濟的完善。
1.績效管理有利於實現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
轉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政府是一種「全能政府」,政
府的經濟權力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隨著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政府轉變職能,當好「掌舵者」、
「監督者」而不是「劃槳者」,把社會能自我管理的事物「還」
權於社會,逐步培養社會自治能力。與此相應,政府在管理
方式上要順應這一潮流,縮小公共領域,打破政府對公共事
務管理與公共服務的壟斷,放鬆規制,在公共產品提供中引
入競爭機制,以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和效率。而績效管理正
42
市場化需求的新型管理方式,它通過合同出租和非
國有化等多種形式把原先由政府壟斷的部分職能市場化,
由企業主體通過競爭來提供,或者通過合同與政府采購等
形式,以競爭招標方式交由社會承擔。這就為各公共服務
供給部門(包括政府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和非盈利部門)之
間展開競爭,創造市場動力,促進市場發育與成長,同時利
用市場機制解決政府管理低效率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並
最終有利於實現從「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
2.績效管理有利於實現從「管制政府」向「服務政府」的
轉變。中國政府是行政管制型的,就是事事需要審批和政
府許可。行政審批制度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它妨礙了市
場機制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嚴重影響了市場經
濟體制的完善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滋生了貪污腐敗、暗箱
操作、權力尋租的現象。而且,由於缺乏嚴格的監督制約機
制,對審批後的執行情況缺乏必要的後續監督,往往導致行
政行為管理失控和市場秩序混亂。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的
改革,不僅要取消和歸並審批項目和事項,縮短審批時限。
更重要的是要轉變行政管理的理念,改變行政體系主體中
心主義價值觀,以公眾的意志和公共利益為中心,樹立「全
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理念。由於績效管理以「服務、
顧客至上」為管理理念,強調傾聽顧客的聲音,要求政府的
行政決策和行政行為都緊緊圍繞公眾這一顧客的多樣化需
求展開,按照顧客的要求提供服務、讓顧客作出選擇,並以
公眾顧客的滿意度作為政府運行的最大使命和重要考核變
量,因而能使政府由直接干預和管制經濟運行的「管制政
府」向提供公共產品和優質服務的「服務政府」的轉變。
三、績效管理有助於社會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擴大,推動
向開放社會的轉型。
封閉還是開放,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現代化的一個
重要標志。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多渠
道、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尤其是加入WTO,中國將更加
開放地融入一體化的世界經濟之中。
績效測評既包括系統內的多向評估(上下級之間,同級
各部門之間),又包括系統外的評估(即公眾對政府、公眾對
行政領導、公眾對政府公務員的評價),為了能使評估客觀
真實地進行,必須把政府的各種相關信息,如政府機構的組
成、職能、辦事規程、政策與法規、服務種類及質量,重大決
策過程都向社會和民眾開放,自覺接受民眾和中介組織、社
會媒體的監督。同時,績效管理為了有效地收集社會公眾
對政府公共部門傳遞與反饋的信息,如對服務的種類和質
量的要求,對服務的滿意程度、抱怨和建議,對公共服務與
資源的選擇等,必須建立多向的溝通渠道,並確保其暢通,
以提高政府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對公眾需要的回應能力。可
見,績效管理不僅增強了政府部門之間、公眾與政府、政府
公務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而且將有力地促進了政府公務
開放,從而使整個社會更加開放。
四、績效管理有助於提高公民參與度和政務的透明度,
實現向現代民主、法治社會的轉型。
隨著經濟結構的社會轉型必然帶來政治結構的社會轉
型,即從傳統倫理道德型的「人治」社會轉向現代民主、法治
社會。改革開放前,中國的政治、社會發展基本上還是走一
條人治道路,政治權力、社會權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和少數領
導人的手中,法治充其量只是作為主要的輔助機制,人民的
政治參與度較低。改革開放之後,作為上層建築的民主化、
法治化進程正式啟動,依法行政、民主行政也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政府管理體制上還存在黨政不分,以黨代政,權力
過於集中、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體制弊端,這不僅限制了
民眾參與管理的程度,弱化了民眾的參與意識,降低了政務
的透明度,而且還造成了層出不窮的貪污腐敗,權錢交易、
黑箱操作等不良現象,嚴重阻礙了民主化、法治化的進程。
為此,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採用與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相
吻合的管理技術和方法。而績效管理是一種被實踐證明能
較好地實現民眾參與,保證社會公正的民主行政、依法行政
的管理模式。
1.績效管理強調公民、組織和團體參與公共行政的決
策和執行過程,體現了行政民主和依法行政的理念。強化
行政參與,加強公民與行政的對話,是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
的基本途徑。績效管理由於注重在績效評估者與政府公共
部門之間,社會公眾之間建立信息收集、傳遞與反饋的機
制,這一機制使政府在制定政策前能充分考慮民意,廣泛地
建立接受利益表達的制度性渠道,在擬定方案、進行利益綜
合時更加註意徵求專家和中立組織的意見,這就給予公眾
和專業機構更多參與決策、監督決策實施的機會。不僅如
此,績效管理以公眾滿意度為主要的評價標准,在具體實施
績效考評時,通過市民或顧客的抽樣調查和訪談等手段,測
量公眾對公共服務和公務員的滿意程度,並把測量結果作
為獎懲的主要依據,從而使政務真正體現民意,實現主權在
民的憲政理念,並推動了社會民主化和法治化。
2.績效管理通過分權來加強組織內部成員及公民、社
會的自主性,更大程度地實現民主化、法治化。績效管理通
過推行「權力分散的政府來放鬆規制和上下級控制,實行參
與性和富有創新精神的管理,幫助雇員們的個人成長,並建
立勞資之間的夥伴合作關系,通過這些方法,在政府活動中
進行權力分散」⑤。它強調給政府部門的普通員工以更多
的自主權,讓組織成員參與組織內部的運作,增進組織效
能,使得政府組織的每一個成員都分享權利與承擔責任,從
而提高了組織內部普通員工的參與性和自主性。並且,績
效管理還通過向公民和社會及中介組織的分權,打破政府
對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壟斷,通過合同、出租、政府采購、
競爭招標等多種形式把政府的部分職能市場化,藉助行政
合同,以契約一方的主體身份參與管理。這種遵循社會法
的一般規則,受社會法制約的做法不僅體現了依法行政的
理念,而且增強了公民和社會的自主性,使政府行政更具有
民主性。
3.績效管理通過行政公開提高了行政透明度,實現對
行政權力的監督和制約。行政公開包括政務的公開,公民
具有建議、選擇和反對的自由兩方面內容。績效管理一方
面通過定時向社會公開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績效目
標,公開政府的行為及其結果,讓公民和社會中介組織參與
監督、考核政府職能部門項目實施情況,使政務處於民眾的
監督之下。另一方面,還通過實行公共服務的公開競標,增
加行政行為的透明度,使不透明行使公共權力的機會最小
化。政務的公開不僅有利於充分防止權力腐敗,而且迫使
政府部門及公務員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
效率,依法辦事。此外,績效管理讓公共項目所服務的客戶
擁有更多的建議、選擇、反對的自由來提高其影響力。包括
進行客戶調查,設立免費咨詢電話,利用全面質量管理法,
追蹤客戶的不滿和抱怨;並通過憑單制和服務供應商之間
的競爭,給客戶以更多的選擇權,從而加強了公民和社會對
行政權力的監督和制約,體現了民主與平等的法治精神。
綜上所述,政府績效管理作為一種適應信息化和市場
經濟發展的全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思路,對中國建成「行為規
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現代政府具有重大的
現實意義,並能為社會轉型掃清體制性的障礙,促使社會轉
型沿快速、健康的方向推進。
Ⅲ 如何用好政府引導基金
政府的「引導基金」重點是「引導」,是要「引導」民間的資本進來 政府引導內基金主要用容於扶持各地區域性自主創新企業和創業投資企業,以自身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到政府扶持的產業。
建立政府引導基金,讓政府作為主體(機構投資者),將原本直接扶持企業和直接創建創投基金的行為,改變為投資到良好投資業績的投資基金,通過約定產業和政策方向來規范資金的管理,這是政府資金運用效率最好的選擇
Ⅳ 政府引導基金怎樣運作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政府引導基金的運作模式:
1、引導基金支持創業投資的方式
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特點和創業投資發展的實際情況,引導基金採用4 種不同方式支持企業創業投資:
第一種:階段參股,即引導基金向創業投資機構參股,並按事先約定條件,在一定期限內退出。主要支持設立新的創業投資機構,以擴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投資總量。
第二種:跟進投資。即引導基金與創業投資機構聯合投資於初創期中小企業。此種方式主要支持已經設立創投機構,降低其投資風險。
第三種:風險補助。即對已投資於初創期中小企業創投公司予以一定補助,增強創業投資機構抵禦風險的能力。
第四種:投資保障。即創投機構挑選出有潛在投資價值、但有一定風險的初創期中小企業,此時由引導基金對這些企業先期予以資助,同時,由創投機構向這些企業提供無償創業輔導;輔導結束後創業投資機構向這些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再給予第二次補助。這種方式主要解決創投機因風險而不敢投的困惑,適合科技企業孵化器等。
2、引導基金的管理模式
政府引導基金普遍採取委託管理模式,引導基金通過以下方式與優選的創業投資基金及其管理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1)與專業創業投資基金建立契約合作關系,以此作為引導基金運行的主要方式。
(2)作為專業創業投資基金的出資人。依據海內外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機構的申請,引導基金以一定的比例關系,與海內外其他出資人共同出資,設立優先投向的專業創業投資子基金,並共同委託優良業績的專業管理機構進行管理。
3、引導基金的層次定位
政府引導基金分中央、省、市、縣四級,中央一級的政府引導基金,如工信部在籌建的信息產業基金、團中央籌劃成立的中華青年創業投資基金,各地為區域型基金。
4、引導基金的分紅機制
5、政府引導基金產生的法律依據
中國本土的私募股權基金發展時間比較短,因而FOF在中國的發展也剛剛開始,在現階段以政府引導基金作為FOF的主要表現形式。政府引導基金投資的主要對象是本地的VC,通過介入VC對地方的高科技企業進行間接扶持和孵化,類似於「孵化器」的功用,通過放大投資、引導合作基金的方式最終達到推動當地經濟轉型、促進創投企業發展的目的,具有明顯的政治性、地域性和導向性。
Ⅳ 在做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時會遇到什麼問題
預算績效管理是以財政支出結果為導向,將績效管理理念和績效管理方法貫穿於預算編制、執行、監督、評價全過程的一種預算管理模式,強化的是政府預算為民服務理念,強調的是預算支出的責任和效率。簡言之,就是花盡量少的資金、辦盡量多的實事、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使政府行為更加務實和高效。深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是財政工作科學化精細化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建設高效透明政府的迫切需要。近幾年,筆者所在的審計機關密切關注並持續跟蹤了本區預算績效管理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總體來看,縣級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推進的時間不長,政府及財政部門積極探索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大力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實踐,成效是顯著的;當前正處於積極探索和逐步完善的提升階段,預算績效管理在制度推進、組織實施、績效評價、結果運用等環節還存在著一些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
一、當前縣級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預算績效觀念不深入,思想認識有誤區。湖北省縣級預算績效管理工作2012年正式啟動,至今只有五年時間,加之正在陸續出台一些配套措施和正在不斷細化操作規范,整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不論是財政,還是預算單位,都在經歷著從認知到實踐的磨合期。調查時發現,相當一部分預算單位對這項管理制度的認知不是十分到位。主要存在三種傾向。一是「兩輕兩重」慣性思維。部分單位「重分配、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思想還沒有從根本上轉變,認為預算申報的項目能落實到位和預算安排的資金能用出去就不會有大的問題,沒有站在全局高度考慮是不是達到了效益最大化。二是視野不寬狹隘思想。少數單位的領導和財務人員認為實施績效管理增大了工作量,開展評價是在刻意找麻煩挑毛病。三是消極應付只求過關。有部分單位在年初績效目標申報和年終績效自評工作中做不到准確科學規范操作,質量難以保證,開展自評時報喜不報憂和揚長避短。
2、績效管理專業人員匱乏,規范管理有盲點。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覆蓋面廣、專業性強,不論預算單位在開展日常管理,還是財政部門組織實施績效評價,都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素養和實戰經驗的人力資源。一方面,部門從事預算管理工作人員素質整體不高。縣級政府所轄的一些人員編制少、管理職能比較單一部門的財務人員大多是兼職工作人員,即使是專職財務人員,推進績效管理既缺乏工作經驗也缺乏專業技能,難以做到程序規范、管理科學和績效顯著。另一方面,預算績效管理機構專業人才匱乏。近年來,縣級政府支持財政部門設立了專門機構、配備了管理人員,但是人員力量嚴重不足,同時,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又缺乏專業性很強的技能儲備,只能是邊工作、邊學習、邊積累,短期內很多工作只能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推進。
3、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實際操作有難度。盡管財政部制定出台了績效評價共性指標體系,省級財政也在陸續推出細化的評價指標和落實措施,但是對指標具體設置沒有統一的明確規定,沒有針對性較強的個性評價指標體系可供借鑒。近幾年,各地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圍繞細化量化績效評價指標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歸納總結了一些符合本地實際和適用的具體事項的評價指標,但是,縣級財政預算支出的范圍在逐年擴大、建設發展的投入在逐年增加、新政策新情況時有出現,已經形成的評價標准不能與之完全匹配。同時,既有的評價指標存在定性指標多、定量指標少的弊端,導致出現單位職能不同、支出事項有差別等情況時,針對性不是很強,指標難以量化,評價缺乏依據,直接影響績效評價的質量。
4、評價結果運用不充分,推動作用有局限。廣泛運用績效評價結果既是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強化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措施。現階段,預算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很不充分,通過評價結果運用促進強化績效管理的推動作用不是很明顯。調查結果顯示,當前縣級預算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只是停留在反映情況、發現問題、督促整改等較低層面,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績效管理與年度預算編制結合得不夠緊密,部分單位落實問題整改意見不是很到位,預算績效管理的追責問效機制還不完善、預算績效結果的透明度不太高、績效評價結果不能更快更多地轉化成管理措施。同時,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正對性不強、質量不是很高也是制約高效利用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建議
1、加強宣傳引導,強化績效觀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政府績效管理和財政預算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新修訂的《預演算法》也對預算績效管理作出了具體規定,盡快建立並完善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也是推進法治型、服務型、節約型政府建設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舉措。一方面,要採取召開會議、出台規范性文件、專題培訓、分類指導等多種形式,組織預算單位和工作人員學習預算績效管理的法律法規、規范要求,讓績效理念深入人心、讓績效管理人員熟知政策、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要通過專題工作報告、情況通報、工作簡報等方式,積極向縣級黨政機關和主要領導報告工作,讓主要領導及時掌握預算績效管理的推進情況、實際效果和存在的問題,以利於及時作出決策,支持並幫助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有效運用績效評價結果調整管理思路。
2、完善指標體系,規范評價標准。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要准確把握預算績效管理的制度規定、深入研究符合區情推進措施、積極探索適用於不同單位、不同項目的績效指標,逐步建立涵蓋各類各項支出、符合目標內容、突出績效特色、細化量化、便於考核的統一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覆蓋全部預算支出結果績效評價的規范標准,盡快形成「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3、強化運行監管,突出結果導向。預算項目和預算資金一經批復,相關單位應當迅速組織執行並加強管理,財政及有關監督部門應當動態掌握情況並監督實施。在運行監管過程中,切實做好四點。一是確定監控重點。按照「有申報就有監控、有執行就要跟進」的要求,重點對社會關注度高的民生工程、影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推進運行情況進行全過程監督。二是明確監管內容。要把項目的績效目標實現程度、資金使用、項目實施、項目管理等情況全部納入監督范圍。三是強化整改措施。績效運行中發現的問題,要即知即改;績效評價時指出的問題,要問責問效;管理機制上存在的問題,要標本兼治。四是突出結果導向。對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落實措施和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對由於認識不到位、管理措施不力或重大過失等原因,導致出現建設項目決策失誤、財政資金配置失當、實際執行效益低下等問題,要嚴肅追責問責。同時,做好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和公開工作,讓單位在過往事項中總結經驗和研究措施。
4、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針對當前預算績效管理專業隊伍缺乏和管理人員專業技能不強的現狀,一方面,政府及財政部門要拓寬引入專業人才參與績效管理的渠道。整合多方力量、引入第三方參與進來、集中業務骨幹充實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隊伍,強化專業培訓、學習考察、工作調研、業務交流等措施,幫助和促進現有人員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實際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適時組織預算單位主要領導、分管負責人以及具體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及時為單位開展績效管理提供政策理論和專業操作技術指導,促進各預算單位績效管理整體上台階。另外,注重做好聘請的專家和社會中介機構的管理工作和技術交流,真正發揮「專家」的專長和權威。
Ⅵ 政府引導基金厲害嗎
政府引導基金,他不能用厲害不厲害進行形容,只是說給予正確的引導,但是不會強加干預